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打印)[1]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一框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能力目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43,完成《与名师对话》P27-28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
【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学点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及表现基本含义:表现:学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作用:学点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态度:【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佳节,世界各地华人以各种方式祭拜祖先,从最早的烧纸、上坟到今天的网络祭拜。
思考1: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种?你如何看待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思考2: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包袱?你怎么看?【经典例题——详解分析】例1.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 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例2.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0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课后作业——提升能力】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七)【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高二政治备课组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能力目标: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素养】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公共参与)【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难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境探究】探究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然,《道德经》里诸如“道法自然”“无为无执”等理论用在生命修养上是大智慧,但用于解决现实的、时代性的问题便不契合,这需要我们辩证地区分不同层面来看待。
分析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探究二: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
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
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归纳】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典例】201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3周年的日子。
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①态度:②做法:③关系: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根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班级:姓名:组别:组号: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
传统习俗,对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
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2.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考点要求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二、考点梳理(一)传统文化继承1.传统文化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方式和途径表现为: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注意:传统文化的特点是考点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是永恒不变的。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为什么?)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怎样做?)①(如何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内容;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分类和代表性内容;3.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影响;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分类和代表性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京剧艺术、茶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讨论互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5.实践体验(2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学习书法、绘画、鼓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讲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实践体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5.总结反思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随堂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3.实践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表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年级:初中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文化继承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3. 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分析;4. 学生自主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答方式复习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继承方式和方法- 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如传师、逐字逐句学习、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
4.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继承方式。
5. 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动,例如设计传统服饰、制作传统乐器等。
6. 总结和反思- 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 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创新活动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拓展1. 培训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培训活动,如书法、舞蹈等。
2. 社区实践- 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活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科书》第X册;2. 多媒体设备;3. 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和案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和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案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继承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无答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Array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长期以来,我国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
2、中华文化的特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和,植根于。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5、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p60-61: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代表着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7、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②事关、、的传承发展。
8、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蕴含着丰富的,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高尚的和远大的,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10、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
美德的力量在于。
活动一:阅读感悟【背景材料】: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重点博物馆牵手中央电视台,打造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实现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
《国家宝藏》完全自主研发版权,每集节目聚焦一家博物馆的3件镇馆之宝。
每件国宝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这档节目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
江南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理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学习重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学习难点】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三颗的必须掌握。
(学习程序:课外先认真自学课本,后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基础部分(课内组内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点评2分钟)★【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三个方面讲人类文化的发展)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1. 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表现出来(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是 __ 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价值与内涵)3.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尊重:①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遵循原则与要求: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以化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交流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冲刺2023年高考二轮文以化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交流导学案(原卷+答案)线索一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之后,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家学派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不断发展演变。
线索二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实用科技的代表,服务于农耕经济的需要,在医学、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线索三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与社会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世俗艺术是三种主要的类别,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
线索四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灿烂辉煌,向外传播到世界各地。
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
主题一源远流长——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1.发展的历程(1)勃兴与奠基——先秦时期①起源: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2)形成与繁盛——秦汉至宋元①秦汉时期:秦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
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形成。
②魏晋南北朝:道教与佛教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道、佛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
③隋唐时期:佛教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④宋元时期: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理学形成。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3)传承与转折——明清时期明朝中后期以心为本的心学得到发展,突破了理学的藩篱成为文化主流,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明清之际,个性解放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中政治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3.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4。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步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探究】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否举例说明?2、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归纳: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有怎样的作用(双重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合作探究】1、《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2、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第1节 延续文化血脉 导学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动脉是黄河静脉是长城,五千年的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下列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结合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一切传统文化成果 ③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包容力 ④中华文化孕育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三、材料分析
11.《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让“文物活起来”的现实意义?
(2)观看《国家宝藏》这类节目时,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调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1、简述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化的内容有哪些?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教案-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平度一中杨伟霞课前播放周杰伦《本草纲目》,导入:同学们对这首歌比较熟悉吧?这是周杰伦的?这首歌之所以会成为0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大亮点,在中国乐坛上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什么?哪个同学来说一下?生:回答总结:这首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来作词,又融合了西方的流行音乐,思路新颖独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歌曲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融合了中西方音乐。
也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过渡:近几年来,仿佛从周杰伦开始,中国风在华语乐坛上大行其道,如何看待中国风思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块来欣赏一段综艺快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视频合作探究以下3个问题,前后4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首先看第一问,哪个同学谈一下对中国风的认识?生:回答总结:中国风歌曲在旋律、乐器、唱腔、发音、题材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融合了西方流行音乐,达到中西合璧,让聆听着心中有古典,耳中有新意。
那么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何?思考:如果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味模仿西方的流行音乐,他的歌曲最终将失去吸引力。
所以说:继承是发展的基础。
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所以说:发展是继承的要求。
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讨论完二三问后,教师总结:如何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3点哪个同学能列举一下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事例?生:回答过渡:近几年来,我们欣喜的发现,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在持续升温,从私塾热到汉服热,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说论语,从学术超男到文化超女,从传统建筑保护到祭孔大会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更有利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现象令我们深思。
(见课件)对于好的做法,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不好的现象,认真反思,总结教训。
传统文化的继承 导学案(教师)
第四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高二政治主编人:李彦清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 实施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情景链接善于观察的朋友会发现,许多节日与24节气息息相关。
春有春节、元宵、清明,夏有夏至、端午,秋有中秋、重阳,冬有冬至、腊八、除夕。
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民族丰富的节日体系,节日氛围也随之变得日益浓厚,几千年一直在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我们也拥有了许多世界性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六一等;我们也拥有融合了我国国情和社会意义的节日,如七一、八一、十一等。
这些节日,大多成为了法定节日,人们可以放假。
是民族节日,民族的就会是世界的,但我们只能要“节日大家过,资源我独享”,我们不能与什么外国一起去向联合国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些是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事情。
当然反过来说,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有容乃大,我们也要不断有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不断丰富我们的节日体系,不断丰富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这也是为了给我们对民族节日的法律保护工作增长经验,也是为了我们的文化产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为了构建我们的小康和谐社会,为了更好地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新局面。
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思维导图】【研读文本】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问题探究】探究一: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3.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4.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为题,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传统文化是指代表一个民族或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2.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每个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向全班汇报。
3.分析(20分钟)教师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从外来文化影响、快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冷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4.探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等方式进行。
-社会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文化交流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形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资源:1. PowerPoint 演示文稿2.班级小组讨论的题目和纸张3.教材和教辅材料:如《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等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表现2.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继承意义的认识是否增加4.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论文或演讲。
2.学生可以组织学校或社区内的传统文化活动,向更多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与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周次:第周【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地位;2、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掌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影响;明确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方法】议、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被称凝固的艺术)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和中国的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
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③。
传统文化是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课堂探究】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仍保留着喝乌龙茶,用筷子,说家乡话的习惯,每年清明,无数台胞侨胞纷纷返乡祭祖。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含义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特点、双重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以及等。
(此表可以标注书本具体位置)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
②鲜明的。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辨证看待):传统文化如果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
(识记)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态度:。
②意义:由于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会造成其发挥作用的结果不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课堂探究】探究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言必行,行必果。
‛‚国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
‛子贡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有信用。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先去掉哪个呢?‛孔子说:‚去掉军队。
‛子贡又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二者之中先去掉谁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经济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人,法制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a spring.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要求:阅读回顾教材P39—43页知识,完成以下内容,初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并把空白处填写完整)(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
2、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是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四)、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1、谁都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能积极面对;2、从国家民族角度:;3、从个人角度:。
(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继承)1.正确态度:。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4.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预习后我的疑问:-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第一个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看看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问题探究。
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并明白为什么)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珍惜时习○○学○间、做好记录。
探究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 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
有数据表明,75%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为3: 7。
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其博客上撰文称,中国应该取消中医中药,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的官员辟谣。
1、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2、应该取消中医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二:向前追溯几十年,人们经常为看一出京戏不惜排长队,求人购票,出现了很多戏迷“追星族”。
但在今天,许多年轻人不再喜欢京剧,认为京剧节奏慢,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像京剧的遭遇一样,其他地方剧种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戏曲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消失。
1.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为什么今天依然存在?2.戏剧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如何看待它的作用?3.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五、延伸拓展1、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2、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3、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4、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5、泼水节(Water-Splashing Festival),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六、自主检测体验成功1、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安徽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
这是因为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相继承性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
它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系,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
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A、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D、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3、2013年4月1日,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以“走进清明源地,体验清明文化”为主题,通过祭祀、展览、民俗等多种形式,展示清明(寒食)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
对上述材料正确的认识有:()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对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2011年3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再谈“国学热”。
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等古文(书)。
一些专家认为,让孩子从小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值得商榷的。
专家的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5、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软”,但“愚孝”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
这表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D、全盘抛弃6、(2010.江苏政治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7、(20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8.相传蒙古人打败西夏党项族后,并没有杀掉其全部族人,而是毁灭了他们的文化,最后党项族终于消亡了。
这反映了()A.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B.优秀的民族决定了优秀的文化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9、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
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
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
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9分)(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那它就是一成不变吗?(4分)七、构建知识体系(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八、学后反思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3、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4、本课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参考答案探究点一: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