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合集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1
多 侧 面 经 历 物 理 学 习 的 过 程
22
多 侧 面 经 历 物 理 学 习 的 过 程
23
切线视频
24
●通过“体验性实验”增强实践意识
例:向心力和半径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新教材)
实验时,rA=40cm,rB=80cm,每秒钟喊口令2次。 操作一:手握A,每秒1周; 操作二:手握B,每秒1周; 操作三:手握A,每秒2周; 比较一和二:ω相同,F 跟 r 成正比: 比较二和三: v 相同,F 跟 r 成反比: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ω相同”、 “v相同”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
29
比如在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开始就开 宗明义指出:“从现在开始,我们研究质点沿曲线运 动时所遵循的规律。这一节的任务是找出描述曲线运 动的方法,下一节将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出质点做曲 线运动的规律。这个思路与研究直线运动时是一样的”
6
7
陕西汉中某中学的撕书场面
8
9
10
11
二、高中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探究式教学要重在本质 要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要重视重要规律的教学 实验教学不容忽视
12
(一)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搞好课程 改革的必要条件
一条线索得到的“mgh”
与第二条线索一致,所
以我们想到,物体的重
力势能应该用“mgh”表
示。
20
(二)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结果的内含 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由一道高考题想到的
教材对如何处理变化的问题的一系列安排:平均速度与 瞬时速度、变速运动的位移、弹力的功、重力势能等 教材对其他过程方面的训练:切线的方向、向心力的体验、 圆锥摆实验。。。。

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
■置
对 高 中 物 理 新 课 程 教 学 的 几 点 反 思
陶 秀娟
( 河北遵化市第一中学 , 河北 遵化
自2 0 0 9 年 秋 季 实 施 新 课 程 以来 , 教 师 普 遍 感 到 物 理 新 课 程倡导的教学方式难以把握 , 新 课 程 理念 没 有 得 到 完 全 落 实 , 些地方“ 穿新鞋 , 走老路” , 不 仅 没 有 达 到 减 轻 学 生 负担 的初 衷. 反 而 加重 了学 生 的负 担 。如何 改变 这 种 现 状 ?笔 者认 为应 从 以下 方 面 努 力 。 1 . 扎 实 的 学 科 功 底是 搞 好 课 程 改 革 的 必 要 条 件 。 新 课 程 要 求 开 展 多 种 方 式 的教 学 活 动 ,特 别 是 学生 自主 探 究 的学 习活 动 。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活动 , 还 要 有 扎 实 的 学科知识 。 新 课 改 中我 们 常 看 到 真 正 为 大 家 所 称道 的 , 通 常 是 那些学科功底扎实 、 对物理学有深刻理解的老师。 正 像 赵 凯 华 先 生 在 一 次 谈 话 中所 说 的 : “ 现 在 中 学 物 理 教 师 将 过 多 的 精 力 放 在解 题 上 , 像某某 老师这样看 ‘ 闲书 ’ 的 人 不多 了( “ 某某老师” 指 北 京 某 中学 的 一 名 特 级 教 师 ) 。 ” 赵 先 生 这里 说 的 “ 闲书” , 指 的是 如 爱 因 斯 坦 、 英 费尔德著 , 周 肇 威 先 生译 的《 物理学的进化》 , 赵凯华先生著的《 定性 与 半 定 量 物 理 学》 等书籍 。 这些 书对教师深 刻理解物理 学概念 、 原 理 和 搞 好 物 理教 学 非 常 有 帮 助 。 大纲 以“ 牛顿第一定律 ” 为例 , 首先。 牛顿在总 结伽利略 、 笛 卡 儿 等 人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得 出 牛顿 第 一 定 律 : “ 一 切 物 体 总 保 持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或 静 止 状 态 ,除 非 作 用 在 它 上 面 的 力 迫 使 它 改变这种状态 。” “ 物 体 具 有 保 持 原 来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状 态 或 静 止状 态 的性 质 叫做 惯 性 。 ” 这 里 首 先 包 含 了力 的定 性 定 义 , 说 明 了 力 和 运 动 状 态 改 变 问 的关 系 ; 其次 , 确 立 了惯 性 的 概 念 , 描 述 了 物 体运 动所 固有 的属 性 : 最后 , 牛顿第一定律还定义 了 惯性系 . 要 描 述 运 动 就 要 说 明是 在 什 么样 的参 考 系 下 的 运 动 , 满 足 第一 定律 所 描 述 状 态 的参 考 系 为 惯 性 参 考 系 。 有 了 牛顿 第 一 定 律 的基 础 . 人 们 就 会 进 一 步追 问 : 如 果 物 体受到外力 . 则 其 运 动 状 态 的 变 化将 遵 循 怎样 的规 律 ? 要 回答 这 一 问题 就必 须 先 定 义 用 什 么 物 理 量 描 述 物 体 运 动 状 态 的变 化. 用什么量描述力 , 用 什 么 量 描 述 惯 性 。力 要 求 用 物 体 的运 动状态变化 ( 即加 速 度 ) 量度 , 而 弹 簧 测 力 计 是 用 物 体 的 形 变 来量 度 力 . 这两者在理论上是二元 的 , 产 生 形 变 的力 和产 生 加 速 度 的 力 是 否 具有 同一 属性 , 并 不应 该 是 想 当 然 的 , 质 量 的量 度存在类似问题。 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本原的问题 , 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 中学 在 学 习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时 ,多 采 用 认 为 质 量 和力 都 是 已经 解决 了的问题 . 然后通过实验 发现加速度 、 力 、 质 量 三 者 间 的 关系 。 这 种处 理 方 法 是 合 适 的 。 2 . 强调 从 生活走 进 物理 。 从 物 理 走 向社 会 。 关 注 科 技 发 展, 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 每 章 都 有 精 彩 的导 入 , 旨在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这 些 导 入有的浅显易懂 、 幽默 风趣 , 引 导 学 生 在 轻 松 的 氛 围 中进 人 物 理学 习 : 有 的高 度 概 括 . 从科学技术 的现代应 用开始 , 启 发 学 生思考 : 有 的 则从 身 边 的 生 活 现 象 出 发 , 指 导学 生从 不起 眼 的 小 事 思 考 物 理 学 的 问题 : 有 的 导 入 展 示 了大 自然 的奇 妙 , 激 发 学生 的好 奇 心 , 使 之产生学习兴趣 : 有 的 则从 物 理 学 史 的 角 度 将 学 生 引入 课 堂 。 教 材 充 分 考 虑 高 中学 生 的 认 知 特 点 ,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生 活 经 验 . 加强物理学 与生活 、 生 产的联系 。 这 一 方 面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物 理 学 就 在 身 边 ,物 理 学 融 进 了 我 们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和应用。

怎样进行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方面,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实验、模拟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测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软件、在线模拟实验平台等,使学生在虚拟实验中模拟真实实验过程,从而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应用性实践,如设计和制作物理实验装置、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等。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理论与实践、实践与应用相结合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一些创新性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的创新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

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物理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学习需求和方式的变化,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物理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一、注重实践应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概念的讲解,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而在新形势下,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速更新,大学物理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课程和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利用电子白板、实验模拟软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技术手段,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震撼。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团队合作和项目学习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项目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四、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还应该加大实践实习环节的设置和力度。

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和实验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习锤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大学物理教学要面向现代化

大学物理教学要面向现代化
出一些设想。 1 物理教材 内容的现代化
1 经典要 “ 、简”经典 内容要 渗透现代科 学思 想 . 1 精”“ ,
经典部 分体 系庞大 , 占整个大学物理 内容 的绝大部分 。科学 在发展 , 经典物理 中的一些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和地位也在发生变 化, 然而长期 以来 , 经典物理 内容却 以不 变的老面孔出现 , 这显然 与现代思想相分离 。有必要从科 学的 内在 联系出发对经 典部分 进行重组 , 突出现代物理科 学中的 四个基本观点 : 守恒 、 波动 、 、 场 粒 子 。赵 凯华等人 编的 《 新概 念物 理》 在这 方 面已经做 了尝 、 试, 也取得 比较大的成功。如力 学部分以能量 、 动量 、 角动量为基 本概念 , 以三大守恒定 律为核心 , 以运动和时空为线索展开 教学 , 会使教材脉络更为清晰 , 而让 学生站在更 高层次把握宏观物体 从 和微 观世界 的共 同本质 。 电磁 学以场 为基本 内容 , 以电荷 与 电 场、 电流 与磁场 、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为主线 的电磁学体 系, 而统 从
重教 学手段 、 方法的先进性和 多样性 , 注重物理 思想方法教 育。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教 学 现代 化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8 (0 9 0 — 1 7 0 17 — 1 12 0 )6 0 0 — 2 代物理基本上停 留在介绍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形成 的过程 , 因 此有必要适当增加近代内容。如在光学部分增加光纤通信 、 激光 技术 、 红外技术 , 在相对论部分介绍广义相对论 , 在量子力学部分
的物理应用 意识。 2 教学手段 、 方法的现 代化
眼光 , 旧的手段 , 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 传统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摘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生活环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学生的经验和活动,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验。

而关注物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体验中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和物理情境,尊重学生,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能让物理课充满“磁性”,学生在充满“磁性”的物理学习中,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素质和自主学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磁性”;问题;最近发展区;情境;体验从许多教学实际不难看到,初中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是兴味盎然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和新鲜感的消失,我们会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减退,此时物理课似乎不再象开始那样充满“磁性”。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方面的原因,有学生性格和习惯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理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并注意保护好学生持久的兴趣,让物理课永远充满“磁性”。

当然,这离不开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如何让物理课充满“磁性”?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做法和肤浅体会,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斧正。

一、让问题充满“磁性”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著名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

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在物理教学中,精心地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培养提问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和自主学力、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有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为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让问题变得有“磁性”呢?首先,要关注学生体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一、关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目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固定,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大量的公式和概念堆积中缺乏对物理学的实际认识和理解,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且教师也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以单一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呈现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大学物理教学的要求。

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去。

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 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知识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和应用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引入现代教学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工具向学生生动形象地演示物理现象和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虚拟实验则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和模拟,弥补实验资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发展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是大学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思考目前,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1.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雅克·德洛尔曾说过”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

”因此,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更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课改中,善于学习和反思的教师表现比较突出。

教师已经认识到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注重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把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反思、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因此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2.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教师注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与学的过程都比较活跃,课堂上许多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随处可见,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自主性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现象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主动探究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变化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实施新课程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已往对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其课业学习的考试分数,更多地局限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考查,很少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三个维度把握物理教材的教学价值

从三个维度把握物理教材的教学价值

从三个维度把握物理教材的教学价值作者:姜立东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8期教材的功能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走进教材),提供了教与学的素材与思路、方法和物理思想(应用教材),在不丢失知识点与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走出教材).下面从从知识维度、实践维度、文化维度这三个维度谈教师如何走进教材、应用教材、最终走出教材,全面把握物理教材的教学价值,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斧正.1 知识维度:走进教材,让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价值走进教材,教师对高中物理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教师才能够对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们只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够更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准确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高中物理新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基础以及现有的思维水平出发,坚持用事实说话,采取形象化、描述性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物理理论知识基础,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统观和审视物理教材,走进教材,让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价值.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走进物理课堂之前》这一节?这是赵凯华老师为这套教材所写的前言,它反映了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本质和最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是要使学生接触一件科学探究的事例,对于高中物理课要学什么、怎样学,有个非常初步的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文章内容相似的课外研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对于探究的结果不做要求.这一节虽然没有什么物理知识,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作用.因此,物理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但是教师认为这套教材中并没有“科学探究”这个栏目,好像不是这个栏目的内容就不是探究了,实施时感觉到很困难.其实,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物理教学活动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很模糊,还不深入甚至不正确,对教材的理解也很肤浅,好多老师对中学物理课程目标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新课程理念),对教材的编写体例不能很好的了解(没有适合的方法),对教材本身的内容和教学价值把握不好(没有探究的思想).新课程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把对教师的要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理想的高度,这样的要求对于刚从传统教育转型过来或还没来得及转型的老师而言难免有些勉强和底气不足.因此会在文本解读方面出现问题,对学生学习的阶段目标认识不清,从而影响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教材的教育价值也落实不了.教师要多学习有关物理的基础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特别是要多研究教材,把握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在理解、思考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去分析学生面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取舍合理整合,研读教材是为了更好地用好教材,教材中好的特点要在实践中张扬,教材中的不足也应在实践中加以改进.2 实践维度:应用教材,让学生在预设与生成中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价值教材总是静态、固化地呈现编者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及思维状况等都是不确定的,真正的教学过程总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实际常常不可避免地会与教材的编写预设发生矛盾.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预设与生成中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价值.如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是一节学生实验课,教材编写思路是: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方案,要学生自己设计,但是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作为提示,书中还提醒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在思维方法上,力求突破原有教材单一方法前提下的思维格局,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唤醒学生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的教育价值.学生先是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和探讨a与F 、m的关系,操作活动感知过程,进而抽象出F=ma的关系,运用F=ma解决问题.从思维角度考虑上、学生活动实际上体现了两种层面的思维水平:一是基于形象的思维,二是基于符号或逻辑的思维.教材中的意图则是将学生先由基于形象的思维,进而发展到基于符号或逻辑的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必要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抽象过程提供了感性经验,而抽象过程则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的物理活动经验提炼、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我们同时应再进一步去关注: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否能够表明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全班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选择实验活动进行探索得出结论,是否就意味着真正理解了F=ma?很有可能学生长期习惯于习题的训练,而缺乏借助实验思考的思维习惯,也可能出于思维便捷性的需要,直接跳到了F=ma的思维层次,以此来指导实验,但实际上还缺乏一些感性基础,探明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正确的策略或方法.对于F=ma结论,学生仅仅出于直觉的猜想或是在先发言的学生启发下才这样想,思维上对于物理量之间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那么,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的认识补充、丰富其感性经验.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精心设计了问题情境和教学环节,学生有时的反应状态和感兴趣的侧重点却常常是我们在预设教案时所始料未及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教情”,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因势利导,尽可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倾向和反应的侧重点,任其展露,同时从中引导到与教学要求相近的方向上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课堂的反应与我们的预设不和谐时,千万不可“强按水牛头”,不顾及学生的状态,而强迫学生进入我们预设的思路上来,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新知时的思维及情绪上的阻抗.为此,教师有必要进行一些现场调查和试探性提问:还有谁这样想?还有没有其它的答案?学生得出F=ma结论,这实际上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预设结果,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这一结果.学生中间可能出现a与F、F2、1/F——的关系,a与m、m2、1/m——的关系,并不是所的有学生都是得出正确的结论,物理量关系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思维等价.这样,教材中预设的“操作——抽象”的教学过程,可以调整为“猜想——验证”的生成过程,从而既能照顾少数优秀生的思维发展需要,也能够解决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问题.教材的编排思路,不是外显的,而是内隐的,所以必须真正读懂教材的潜台词.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敏锐地捕捉和准确地判断学生回答中闪现出来的有用信息,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应当始终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和归宿.3 文化维度:走出教材,让学生物理的眼光更丰富些的价值受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处理教材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对教材缺乏整体感悟和把握,对问题的设计往往过细、过窄、缺乏理性思考.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渐渐丢失了主体意识和探究意识.为了重视与回归教材的本来面目,教师应对物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作出理性优化和重建,将凝固的“符号化”的书本知识“激活”,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所用,教师应走出教材,让学生的物理的眼光更丰富些.教材中《追寻守恒量》这一节,主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能量”这一概念,初步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能量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始终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密切相连的.但有些教师只作简单知识的介绍,这与教材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也就是说,一切运动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满足一定的守恒定律.本节从一个较高的角度,给同学们一种观点,即能量守恒的观点.这一节的教学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但学习之后,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若从这个认识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高度出发看问题,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走出了教材,学生的物理眼光更加丰富.新课标强调“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这就是博大精深的物理文化.高中物理教学,我们要在可能的程度上按它本来的面目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到,这是人类三百多年来创造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科,它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它为人类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它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例如,教材《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中的内容,教材不求以“简明、轻快”的方式给出知识的结论,而是在展现知识的同时,也把得到知识的过程适当展现给学生.虽然不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但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它却是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好例子.它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了用图象分析问题的通用方法,逻辑线索清晰.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高于现行课程,体现了物理文化的价值.要想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多地获益,享受物理文化的多元性,物理教师自己必须对教材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善于组织更多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需要加强或削弱某些内容,考虑知识点如何以怎样的载体呈现,在呈现这些物理知识和材料时,教材有时把它放到当时的大的社会背景中去,从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去认识科学史中的事件.根据需要对某些内容与练习重新整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图,让学生在“玩”、“做”、“想”、“动”中,再辅之以教师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的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物理问题的生活原型,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感受内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猜想、探究和验证中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经历物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抽象的物理知识无疑将在这一日常生活现象的支撑下得以生动诠释.在这样的物理课上,不只是思维在涌动,更有一种诗意在流淌.教材联系着编者、教者、学生,如何有机的统一,得到最大化效益,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材是固定的,思维是活跃的,走进教材、应用教材、走出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坚实我们课改之路,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需要追求的.【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物理新课标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11/02/099】。

赵凯华教授与我国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

赵凯华教授与我国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
图 1
1 9 年 、 0 1年 与 中 山大 学 罗 蔚 茵 合 编 出 版 了 98 20
《 概 念 物 理 教 程 》 学 卷 、 学 卷 、 子 物 理 学 新 力 热 量
卷. 赵凯华先 生 提 出 了要 “ 现 代 的 观点 审 视 、 用 选 择 和组 织好 传 统 的教 学 内容 , 当地 为物 理 学 前 适 沿 打开窗 口和 安装 接 口, 通过 知 识 的传 授 提 高 科 学素质和能 力” 的重要 观点. 以赵凯 华先生《 概念物 理教 程 》 主要 内容 新 为 的教学改革 项 目, 以培养适应 2 世 纪需 要 的人 才 1
鉴 于 赵 凯 华 先 生 为 我 国 大 学 基 础 物 理 教 育 做
出 的 重 要 贡 献 和 取 得 的 突 成 就 , 表 达 全 国 从 为
事 基 础 物 理 教 学 的 老 师 们 对 赵 凯 华 先 生 的 崇 高 敬
意和 深切谢 意 , 育部 高 等 学校 物 理 基础 课 程 教 教
陆 果
( 京 大 学 物 理 学 院 . 京 l 0 ' ) 北 北 0 8 1 7
( 稿 日期 :2 0 — 80 ) 收 0 8 0 — 5
赵 凯 华 先 生 长 期 从 事 物 理 学 教 学 和 科 研 l 丁
为 目的 , 立 物 理 教 学 以 培 养 学 牛 科 学 素 质 为 核 确 心 的 教 学 思 想 , 火 学 基 础 物 理 改 革 进 行 了 长 期 对 的探 索 和 实 践 , 得 了 重 要 突 破 , 取 产 j 积 极 广 泛 了 的影 响 , 我 国 的 大 学 基 础 物 理 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为
奖现场 和奖牌 ) .
功底厚实 , 学识宽广 , 语言 丰富 , 讲课 时旁 征博 引 .

通过对比方式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通过对比方式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通过对比方式浅析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摘要:本文对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学生、教学内容、教师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学与大学教学情况的对比,提出了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步改革方案。

关键词:大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19.21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类各专业在大学阶段一门公共基础课。

然而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以致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三方面谈谈本人对理工科类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意识的变化及对策生活中大多数的中学理科生学习物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且在中学课程中,物理也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

因此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能够做到认真、刻苦、自觉。

但是到了大学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很大改变。

多数高校是在大一年级开设大学物理,对那些刚进入大学的许多新生来说,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目标往往就是希望在考试中能够及格;再加上有在大学里学习不用像高中那样辛苦、大学生活是对高中“艰苦”生活的弥补等错误的享乐主义思想认识。

对于作业往往只是应付了事,抄袭常见;上课更是散漫,不认真听讲。

学习的主体意识弱,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对大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就要有所提高。

要求大学生要尽量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要学会抓重难点,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教育;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工作,如课堂上提问、布置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性的课题等。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及对策从中学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畴无太大变化,仍是“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

但其在深度和广度上却都有加深和拓展,对描述的物理现象的表述也更加从表象到本质。

新时期《大学物理》学习状态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大学物理》学习状态调查与分析

验 均可 以积 累. 而更 高 层 次 的 “ 默 风 趣 ” 幽 如何 做 到 呢?这是 值得 探讨 的问题 .
问卷第二部分 的开放题 , 学生对《 大学物理》 课 程教 学 的建 期望 ,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 ( 讲课要深入浅出, ) 浅显易懂 , 生动有趣 , 多演示. ②多做实验 , 增强动手能力. ③不拘泥课本 , 把知识讲 活 , 多与生活联 系 , 提 高积 极性 . ④讲一些理论发现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科学 家的 故事 , 注重 物理 思想. ⑤在快乐中学习, 有成就感. ⑥少 做作 业 , 挂科 , 不 考试 容易 点. 开放题部分 , 学生对于《 大学物理》 教学方式 、 教 学内容 、 考核等方面提 出了一些建议. 反应 了学生的 些心态 , 以及对该门课程的期待.

力 去学 .
对于高 中物 理学 习 情况 , 为学 得很 好 的 占 认 1 , 得 比较好 的 占 1% , 得一 般 的 占5 % , % 学 0 学 4 学得 不好的占 3 %. 4 可见 1 学生虽说全部选 修 了物 0级
[ 收稿 日期 ] 0 1—1 0 2 1 0—1 [ 作者简介 ]张 敏 (9 1一) 女 , 18 , 湖北 黄冈人 , 南京晓庄学院物No 6 l2 .
新时期 《 大学物理》 习状态调查 与分析 学
张 敏
( 南京晓庄 学院物理 与电子工程 学院,江 苏南京 2 17 ) 11 1
[ 摘 要] 新 时期 , 大学物理》 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 , 《 教 新情 况下有新 问题 , 方面 , 当教 学改革的呼 声 高 一 每
21 年 1 01 2月
江苏 教育 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
Jun l f in s ntueo d ct n( a rl ce cs ora o aguIs tt f uai N t a S i e) J i E o u n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法探析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法探析
信 息 量 可 以 在 两 个 学 时 内 向学 生 输 送 完 毕 。
理教 学的范 围是物理 教学改革 的重要环 节, 为 了 从 多 方 面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物 理 的 兴 趣 , 在 学生 掌握 了… 些基本 理论和技 能后 ,应 按统

起 来完成 ,要将二 者 的优 势进行科 学 的整 合 ,扬长避 短,从 而编写 出能真 正达 到教 育
摘要 : 中等 专业 学校物理 教学 必须以 学 考 和 实 践 , 让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勤 于 动 手 。 这
科 的实际需要 为前提 ,在物理 教学 中要 根据
上 ,阐述 了物理 教学 改革如何 适应培 养应 用
性 人 才 的 问题 。
探 索 改 革 物 理 教 学模 式 ,发 挥 主 导 、
起 参 与 教 材 的编 写 。

注 意点 ,发挥好主 导调控 作用 .主要方式 是 大量 的现 代化信 息 ,使 学生在 更广 阔的范围 地在 于思维 的严密性 和严谨 的学科 体系结 构 采 取提 问、答疑 、讨论 、观察实 验现象 、动 内 ,掌握新 的学习方法 和思路 ,锻炼 自己运 的构 建。而 行业 内专 家则来 自实践 ,了解 实 手 操作等 .在教学 过程 中,加强 对学生 学习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其具 体措 施 ,一是根据 教材特 点和青少 年的
心理 要求 ,精 心设计 课外活 动的 内容。做到 既注 意 内容 和形式 的统一 ,又注意 活动的趣 味 性 , 保 证 课 内 课 外 内 在 联 系 。 二 是抓 好 落 实 ,一学期 的活动 内容要事 先确定 ,建立活 动 小 组 , 安排 好 辅 导 老 师 , 以 保 证 课 外 活 动 经 常化 、制 度 化 。把 课 内和课 外 内容衔 接

高中物理课堂的优化设计

高中物理课堂的优化设计

教学高中物理课堂的优化设计□蒲春林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众多学科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模型当中,高中物理课堂通常都是满黑板的公式和满书本的原理。

而如今,受到教育部改革和创新建设的影响,高中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把物理实验也当成了自己的一个爱好。

然而,虽然如今的教育课堂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成效仍然是不尽人意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优化设计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导师。

不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在当今课改的背景下,众多教师采取了实验原理结合的方法,促进物理课堂的改革。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但是从课堂教学的绩效以及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如今教学质量的改革仍然是不尽人意的!那么在当今新型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面,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自身的教学课堂呢?一、教学现状就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面的教学现状而言,效果相比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从学生学习的兴趣来看,众多学生不再惧怕物理学科,而是把做物理实验当成一种乐趣。

这样的现象是广大教师和教育改革是非常欣慰的。

因为纵观高中物理教材,从必修一的“小车加速度实验”到必修二的“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并不复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然而,新课改在教学模式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仍然是不尽人意的!曾经有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在国内的高中学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几乎全部学生都支持新课程改革教育,但是近有一半的学生并不看好新课程改革教育,因为就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课堂而言,学生虽然处在主动的学习状态下,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教师对考试题型的引导,在做题的过程当中会感觉迷茫。

工科物理教学改革浅见二三点——研究MIT物理教学的启示

工科物理教学改革浅见二三点——研究MIT物理教学的启示
表 l 关 于近 几年 物 理 教 学 情 况 的 一 项 调 查 调 查 内 容 调 查结 果
传 统的物 理教 学很 大程 度上 使 学 生成 为记 忆 的 1具 , 试 成 绩 较 好 的 学 生 反 映 : 要 记 住 公 _ 考 = 只 式, 会套 用公 式 , 靠大 练典 型 题 、 再 搞题 海 战术 , 物 理 考试 也 能考 好 .很 显 然 , 们 没 有 真 正 地 理 解 他
概 念 基 础 上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而 不 可 能 培 养 发 从
教 师 : 几 年 物 理 教 学 质 量 近
基 本 不 变
3 3 1
现 问 题 、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些 能 力 正 分 解 这
的总 体 趋 势
有 所 下 降
明 显 下 降
5 63
62
是创新 型人 才 具 备 的基 本 科 学 素 质 , 是 物 理 教 也
学 的 根 本 功 能 、 终 目 的 .赵 凯 华 教 授 在 2 0 最 0 5年
南京 “ 大学 物理 课程 报告 ” 作 的题 为“ 新 概 念物 所 《
维普资讯
( 稿 日期 :2 0 —6 0 ) 收 0 70 — 7
摘 要 结 合 对 MI 研 究 型 物 理 教 学 模 式 的 研 究 , 文 简 要 地 分 析 了传 统 物 理 教 学 的 窘 境 , T 本 提
出 了物 理 教 学 改 革 应 着 重 抓 紧解 决 的 几 方 面 问题 .
表 1 调 查 结 果 同 时 还 表 明 , 超 过 六 成 的 的 有
教 师 认 为 , 管 想 方 设 法 搞 好 教 学 , 而 近 几 年 物 尽 然

小议当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当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当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摘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现今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之一。

本文在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有效措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给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课标、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化。

然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一直困着广大中学物理教师。

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来谈谈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

一.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1.新课标指导概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2.实验教学辅助概念、定理、规律的讲解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如:磁场,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它存在?这时实验就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了。

再如欧姆定律,就是通过学生实验,然后通过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归纳而得出的。

物理实验是物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和要求,所以应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设计实验创造反差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

如用“瓶子吞蛋”实验来说明大气存在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

这些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新奇的现象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的兴趣大增,创造了知识的饥饿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几点看法(3)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几点看法(3)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七届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1999年11月6日)赵凯华(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1)摘要:就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中国物理学会前两届教学委员会曾举办过一系列研讨会。

第一次1992年11月在重庆,主题是基础物理教学的现代化问题;第二次1995年 4月在合肥,主题是物理教育及科学素质培养。

后来,1997年在无锡、1998年在南昌,又举办过两次会议,物理教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

新情况下有新问题,下面仅就我近来想到的、听到的,和被问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我们赞同杨先生的看法: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

然而,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必须慎重。

2、内容现代化不能只是新闻报道20世纪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物理教学要富有时代感,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

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物理课中介绍现代科技成果时,应突出它们的近代物理原理。

3、学教育不能“软化”自然科学都是严谨的“硬科学”,物理学尤其如此。

对青少年进行硬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普通国民受到扎实的硬科学教育,且不说对提高生产率和发展经济有利,对各种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还记得《新概念物理》嘛?听听赵凯华先生怎么说!

还记得《新概念物理》嘛?听听赵凯华先生怎么说!

还记得《新概念物理》嘛?听听赵凯华先生怎么说!编写新概念物理教程的前期是80年代的中期,编写之前有些想法,来源于李政道先生搞的CUSPEA考试。

这个考试由美国教授出题,中国教授阅卷,以选拔到美国去的研究生。

我们在阅卷中有很多感触,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感觉到我们的大学物理教育有成功之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参加考试的大部分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考题基本上是美国研究生资格考试水平,我们的学生有不少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回答这类的考题,尤其是在美国教授看起来对美国学生相当难的一些题目。

所谓相当难就是这里边的数学推演较复杂。

暴露出的问题大概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教授认为比较容易的题目我们的学生答得比较糟,这些题目往往是我们传统的教学中非常欠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教学比较重数学推演,但推演过程中物理图像不够清楚。

有些学生答题时,这题目本来可从物理的图像简单地给出答案,但他们却用了长篇数学推导。

我们的学生较欠缺物理直观。

二是怕联系当前的物理学前沿的一些实际。

CUSPEA考试差不多每年都有若干个题联系当年或前几年物理前沿上发生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编成考题来考学生。

我们学生的困难是不熟悉这些题目的背景。

美国学生的情况就不一样,在他们的环境里,哪怕是道听途说,也可能知道一些。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或课本本上都没见识过这类内容,似乎这和本科的教学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兴趣也比较窄。

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有感觉的。

前一阵在武汉开中国物理学会的秋季会议。

可喜的是做报告和参加会的7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或者更多是研究生,报告也还有相当的水平。

然而另一方面我的印象是每个研究生只关心他做论文的那个窄方向,其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在书摊上买书选书的时候,只有跟专业有关的书他们才有兴趣,目不斜视。

听报告也只听跟他很窄的方向有关的报告,稍微远一点的报告他不愿意听。

我们的学生专业思想特别强,而实际上很难说他将来干什么。

即使博士论文做的是某个题目,也未必就一辈子做这个题,你今天做的是夸克,明天可能到华尔街搞股票模型。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要点与实施建议2(ppt整理)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要点与实施建议2(ppt整理)

三、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学设计 〔1〕加强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加强目标 的结构化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适 切,表达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提炼核心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 ——形成性学习目标与总结性学习目标的结合。
三、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建议
1.教学设计 〔1〕加强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加强目标 的结构化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适 切,表达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体系和完备的实验方法,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 世界。
应用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与科学、技术、 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
一、中学物理课程的根本定位
2.中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功能 教育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蕴涵深邃的思
想和哲理,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 用。
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现代化为重点,提出了三个“倡导〞、三个“加强〞 的课程实施要求,深化教与学的改革,使学生在获得 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开展个性、 完善人格。
二、中学物理课程的改革要点
2.完善物理学习方式 ——三个倡导: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有机融合; 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 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2.完善物理学习方式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
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中学物理课程的改革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赵凯华(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1)摘要:就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物理教学改革;基本功训练;创新精神;内容现代化;硬科学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 0712(2000)02-0001-01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中国物理学会前两届教学委员会曾举办过一系列研讨会。

第一次1992年11月在重庆,主题是基础物理教学的现代化问题;第二次1 995年 4月在合肥,主题是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

后来,1997年在无锡、1 998年在南昌,又举办过两次会议,物理教学的改革一步步地深化。

新情况下有新问题,下面仅就我近来想到的、听到的,和被问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舍此谈不上什么科学素质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我们赞同杨先生的看法: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

然而,对我国物理教育传统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必须慎重。

2、内容现代化不能只是新闻报道20世纪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物理教学要富有时代感,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

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物理课中介绍现代科技成果时,应突出它们的近代物理原理。

3、学教育不能“软化”自然科学都是严谨的“硬科学”,物理学尤其如此。

对青少年进行硬科学教育,对他们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普通国民受到扎实的硬科学教育,且不说对提高生产率和发展经济有利,对各种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今年8月在桂林召开的“99 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大会”上日本代表汇报了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的决定,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科目合并为一门“综合理科”课,总课时大幅度地压缩,因而课程内容也大幅度地删减。

例如,物理课程大纲中只保留了“能量”的概念,将“功”和“功率”砍掉。

会上,各国代表听了为之一震。

欧洲物理学会代表说,这种将科学教育“软化”的趋势在世界上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质是使国民教育廉价化。

4、如何看“综合”据说“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错,现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是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分化出来的,当前又呈现出综合起来的趋势。

当初的分化标志着认识的深化,现在的综合标志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即所谓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目前许多综合性的学科,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培养人才的一般模式,是本科仍按传统学科分科培养,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综合。

这是有道理的,否则在低层次上“综合”,会造就出一批“万金油”式的毕业生,他们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哪门也不精通。

这样的人在综合性学科的攻坚战中很难动“真格”的。

其实一门精通,才能触类旁通。

5、要不要“破体系”有人说:生物课过去的体系是“门、纲、目、科、属”,现在改为“器官、细胞、蛋白质、DNA”体系大变;而物理课的体系过去是“力、热、电、光、原子”,现在仍是“力、热、电、光、原子”,体系该破了。

我们认为,“体系”是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

教学改革应以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体系”破不破,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结果,“破体系”不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出发点。

“大跃进”、“文化革命”、时代的教训,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

6、“还原论”还是“层次论”物理学是追求“统一”的,物质的四种相互作用中电、弱统一了,高能物理学家们正在追求“大统一”,终极目标是包罗万象的TOE(Theory of Everythin g),真到那个时候,是否我们什么其它问题都不必研究了?实际上,物质结构是有层次的,上面一个层次物质运动的规律往往与底层脱钩,例如物质的夸克结构并不反映到凝聚态或化学的层面上来。

在物理教学中,四种相互作用、物质与运动、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等高层次的思想概括,不能代替各分支学科具体原理的讲授。

也许为哲学系学生开设的物理课的例外。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北京大学物理系(100871)赵凯华本文是赵凯华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上作的学术报告(1999年11月3日于安徽省黄山市。

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主要谈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谈我自己近些年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我们的经验。

我不想对此问题作全面地论述,而只是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教学改革的两个中心问题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

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

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

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

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

从58到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经历过的。

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学费也就缴一次、两次,别老缴,这个事情是折腾不起的。

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

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个想法要经过几年才成熟。

未必你改了合适,对他也灵验。

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

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

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

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

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

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

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

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

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

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

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

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

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

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

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

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

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

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学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

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

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

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关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

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

”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

可也不绝对。

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

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

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

我指的是这个含义下的应试教育。

这个问题我今天并不想多谈,因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压力很大,现有的高考制度逼着大家非这么作不可。

我很体谅各级领导以及各个学校的校长和高中老师的苦衷,不得不这么作,但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事。

关于教学改革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

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

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

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

他科学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

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

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

我欣赏杨振宁的这个说法。

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

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

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

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

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

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

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

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

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

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

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而对不成熟的东西,特别是新发展的东西,长久以来,就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感兴趣。

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论也不成套,很多看来甚至有点荒唐。

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

美国老师讲课的方式是渗透式的教育。

就是今天给你讲点这个,明天又跳到那点讲那个,听起来非常不系统,也不管。

学生学过必要的预备知识吗?也不管,我照样讲。

学生听了之后不会太懂,如果要真懂还得补点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