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功能的历史考察

合集下载

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精选资料】

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精选资料】

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我国的“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以及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确立和实行以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的第一要务。

积极参政议政是由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是民主党派人士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其形象和作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

新的时期,作为一位民主党派人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参政议政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认识明确,努力增强使命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首先要知晓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形成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制度。

历史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重视统一战线,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完善和发展。

今年中共中央在认真总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反复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

漫长的历史进程和革命建设的实践,把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

各民主党派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与中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的政治目标。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

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

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1949年1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问题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问题探讨

2021第7期·总第573期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多党合作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如“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背景出发,通过对参政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之,要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出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而“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巩固政权,或者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政党都是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有各自的利益主张和价值诉求的,而且这种主张和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网络微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LG202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晓敏,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处,教授;孙晓玲,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对于各民主党派正确认识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的角色定位,发挥其参政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对新时期“党际和谐”的历史考察

对新时期“党际和谐”的历史考察

础 。文章主要对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双 方合作 、 的关系进行梳 理 , 示政 党制度 走向制度 化、 范化 、 序化 和谐 展 规 程
的历 程 。
关键词 : 民主党派; 参政党 ; 际和谐 ; 史考察 党 历
党 际 和谐是 指 中 国共 产 党 与各 个 民主 党派 关 系 的和 民主党 派之 间关 系上 的要 求 和体现 。20 05年 2 1 月 8日中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的意见》 这一重要文件首次提 出 , 存在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 两种思想 , 两种导向, 对正在恢
了“ 际 和谐 ” 党 这个 新 的政 治概 念 。中 国共 产党 和 民主 党 复 的统 一战线 工作和 民主党 派工作 都有 影 响和 反映 : 方 一 派之 间 的和谐关 系 , 有着 漫 长 的历 史 。从 建 国时 起 , 国 我 面, 邓小平 在科技 教育 文化 领 域 的全 面 纠“ ” 对 各 民主 左 ,
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就活跃在 国家政治舞台上, 民主党 党派从 思想上认 清 林 彪 、 青 两个 反 革命 集 团的 危 害 , 江 肃 派成员担任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领导职务的也 占有相 清其极左思潮 , 起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尤其是 17 年 5 98
当大 的 比例 。2 世 纪 5 代后 期 开 始 , O 0年 由于党 内 阶级 斗 是民主 党派 的参政 地位受 到损害 , 是“ 化大革命 ” 尤其 文 期
地方 人大常 委会 副 委员 长 和地 方 政 协 副主 席 。这标 志 着
谐,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 民主党派逐步恢复了参加国家大事的协商和讨论, 中国共 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关系逐步恢复正常。 但是, 这种恢复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当时中共党 内 共中央颁发 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主党派历史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主党派历史研究综述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4期·研究综述·VWXYZW0[\]^_`abc:;de宋 其 洪 政党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成果非常丰硕。

该主题的研究内容涵盖清末政团、民初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等主要领域。

研究者或考察政党的思想,或分析政党的活动,或探讨政党与国家的关系。

其中,国共两党的历史是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具体包含革命动员、政党体制、政党思想等诸多方面。

实际上,除了国共两党之外,作为中国政局不容忽视的力量,民主党派在近代历史进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抗战胜利后,它们更是成为“关键少数”,在国共博弈的政治空间里两边奔走,力图促使双方偃甲息兵。

然而,对其历史的研究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因此,本文拟对民主党派历史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以推进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一、民主党派历史的研究和文献整理概况 对民主党派历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部专著是邱钱牧的《中国民主党派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之后,其他通史性专著陆续出版,各党派也在不断整理、编辑自身的资料,予以公开出版或内部印行。

民主党派通史著作主要有于刚主编《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姜平《中国民主党派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胡邦宁等主编《中国民主党派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李起民《中国民主党派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俞云波等编《中国民主党派史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军民《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华夏出版社,1989年)、崔艳秋编写《中国民主党派》(新华出版社,1991年)、窦爱芝编著《中国民主党派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曹健民主编《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等等。

此外,还有以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为主题的著作,包括戴瑞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北京出版社,1994年)、马维政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李燕奇《走向合作的历程———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形成及演变》(华文出版社,1996年)、张忆军主编《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年),等等。

民主党派如何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董廷荣、杨国明)

民主党派如何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董廷荣、杨国明)

民主党派如何切实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农工党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董廷荣、杨国明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

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自建国以后就已确立,此后,民主党派以各种形式广泛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来,但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地位一直没有明确界定,直到1989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才有明确表述。

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之间的政治联盟”。

《意见》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地位,提出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00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参政能力。

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胡锦涛的讲话和中共中央文件的精神,为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参政能力,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一、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前提是解决好认识问题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颁布后,作为民主党派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的参政议政已逐渐深入人心。

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孙维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同时对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认真总结参政议政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掌握参政议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参政议政工作,以适应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发挥民主党派优势,积极参政议政所谓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就是指各民主党派在中国不同时期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党派及所代表阶级的利益主张的实践活动。

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也必然对不同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民主党派作为发扬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力量,有他自己的优势。

一是政党的政治优势。

二是组织的系统优势。

三是联系的广泛性优势。

四是成员的智力优势。

五是利益的超脱性优势。

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成员们较少考虑权利要求,因而多能畅所欲言,工作较有主动权,能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调查研究和思考一些长远性问题,有利于揭露矛盾。

民主党派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他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参政议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发挥农工党的积极作用,关注区域发展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农工党同共产党的关系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加深,农工民主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努力探索富国兴邦的道路,历经艰难曲折,终于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完善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

完善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

完善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耕山姆摘要:中国特定的历史和国情蕴育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背景、意义、发展历程、现状、形式、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了一定的阐述,对了解和学习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党制度参政议政发展形式问题对策一、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背景、意义、发展历程(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政治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并在抗日根据地中普遍建立起“三三制”政权,创造出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的雏形。

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响应。

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先决条件。

当时,“参政议政”没有被广泛运用。

参政议政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地方政协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表述。

当时民主党派对这一内容表述的形式是: 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并对之实施监督。

到1987 年,在民主党派的文件和稿件中偶尔提到“参政议政”这个词组但对参政议政的认识还很肤浅。

1987 年10 月,中共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1988 年年底,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了代表大会,在各自的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参政议政”这个词组。

到1989 年12 月30 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14 号文件)的制定。

参政党的外在机遇和内在困境

参政党的外在机遇和内在困境
政党 的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建设逐 步在加强。 执政党对 民主党派 的期望 ,社会公众对政治参与的 期望 都愈来愈高 。但 与此 同时 ,和改革开放初期 比,参政党也 出现 了成员趋 同化 、管理体制官僚 化 、作用发挥智囊化以及弱精英化 的趋势 ,在上层 机关不断趋于设施完善 、行政规范 的同时 ,基层却 面 临 松 散 乏 力 的状 态 。 一 种 理 论 的形 成 和 发 展 , 从来都是和某个国家或地区 ,某个社会或 自然领域 实践的发展或需求相联 系的 ,参政党建设问题 ,是 近年来在 国内政党制度研究领域中格外受到关注的
进入 2 世 纪的第二个 十年 ,参政党正面临着 1 重要的转型 ,以往那种靠几位旗 帜性人物就能叱咤 风云的历史已成过去 ,已演化为需要由整体来展现 形象 、体现力量 、发挥作用 的时期 。随着各党派组 织 的扩张和知识分子数量结构的变化 ,参政党精英
上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话语表述更趋完整 。但 同时 也在研究的视野和高度方面有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
广 州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 AN Z UI S IU EO OCA M O RN LO U G HO TT T FS I HS N
2 1 年第4 总第 3 期) 01 期( 5
N . 2 1 (e M N . ) o 1S f o 5 4 0 i 3
必要 。


参政 党建设理 论是本土化 、特殊性
的理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 中,值得大书一笔 的就是在 中共的领导和扶持下 , 民主党派如同凤凰涅磐般 的再生并有所发展壮大。
化趋势在递减 ,实际上 已开始向知识分子群体中的 草根 层延伸 。新世纪 以来 ,中共从 理论上 、组织 上 、政策上都大力加强 了统一战线工作 的力度 ,参

精选-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分析建议-范文

精选-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分析建议-范文

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分析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共中央意见》),是指导今后民主党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一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和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

如何从这一基本点和总原则出发,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是贯彻好《中共中央意见》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正确认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充分认识这一点,这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前提。

首先,民主党派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

执政党和在野党之说,严格说来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概念。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定期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获胜的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失败的政党即成为在野党。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根本的区别,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执政党和在野党。

作为民主党派,在我国没有领导和执掌国家政权,显然不是执政党。

第一,我国的民主党派从来就未形成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阶级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

我国大陆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成立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与之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囿于阶级的局限性,这些党派没有也不可能成为领导力量。

随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第二,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亲密友党关系。

中国参政党的职能探析

中国参政党的职能探析
参 政党 的政 治 和社 会 价 值 。当前 , 对 参 政党 的职 能 是什 么 尚未统 一认 识 , 有 必要 在 研 究 基 础上 进
政党 职 能是一个 丰 富 的科 学体 系 。从 一般 意 义 上讲 , 主要 包括 政 党 对外 和对 内两个 方 面 的 职 能 。对外 的职能 包 括对 国家 政 权施 加 影 响 、 处 理 与其它 政党 的关 系 、 利 益聚合 与利 益表达 等 ; 对 内 的职 能则 主要是 政党 内部 的资源 整合 , 包 括组织 、 教 育成 员 , 形 成 内部合 力 等 。政 党 职能 的“ 内核 ” 和“ 原 点” 是 民主 , 高 度 发 展 的政 党 民主 和社 会 民
[ 文章编号] 1 6 7 1 -2 8 0 3 ( 2 0 1 3 ) 0 1 -0 0 0 3 -0 7
政党 党 权利 的有 机统一 。 [ 1 ] 履行 政党 职能 , 是政 党存 在
的根本原 因、 目的和外在 表现 形式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中,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 党派都有各 自的职能。中国参政党的职能是由参 政党的性质、 地位、 权利和责任所决定的, 体现着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一O 4
[ 作者简介] 袁延华 ( 1 9 5 3 一) , 男, 中央社会 主义学院副 院长, 国家社 会科 学基金 学科 评 审组 专 家, 中国统 一战线理
论研 究会理 事、 副秘书长 ,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 中心主任 。
党应 当具 有 的政治 品质 和政治技 能 。在概 念功 能 上, 政党 职能是 从 理论 原 理 方 面 回答 政党 做 什 么
政党 职能 是 由政 党制 度所决 定 的 。政 党制度 规定 了 政 党 与 政 党 、 政 党 与 国家 政 权 、 政 党 与 社 会、 政党 与政治 资源 的关 系 , 规 范 了政 党在 政治制 度 中 的地 位和 作用 , 从 而 也就规 范 了政党 的职能 。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维普资讯
关 于 参 政 党建 设 的 几个 问题 与对 策
田会 明 蒋 传 东
( 肥 工业 大学 党委 统战 部 ,安 徽 合 肥 合
2 0 01 30 )
中国共产 党领导 的 多党合 作 和政治 协 商制度 是我 国的一项 基 本政 治制 度 , 也是 具有 中国特 色 的政
党制 度 。 个多世 纪 的历史 和现 实证 明 , 半 这一 既不 同 于西方 多党制 又有 别 于一党 制 的政 党体 制 , 适 合 是
中 国国情 的 , 中 国共 产党政 治经 验和 智慧 的结 晶 , 中 国革 命实 践 的必 然选 择 。这一政 治制 度 的显 著 是 是
特征 在于 : 产党 领导 , 共 多党 派合作 ; 产 党执政 , 共 多党派 参政 , 同致力 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的宏伟 事 共 业 。在新 的历史时期 , 国际 国内 的新 形 势要求 执 政党 和参 政党 与时 俱进 , 强 自身 建设 , 同承担 起 伟 加 共
所 谓 政治 交接 , 际上就 是 继承 发扬 民主党 派 自觉 接受 中国共 产 党 的领导 、 实 高举 爱 国主 义 和社 会
主义两 面旗 帜 、 与中 国共产 党通力 合作 、 同致 力 于社会 主义 事业 的 光荣传 统 ; 共 就是 使 民主 党 派与 中 国
共产 党肝 胆相 照 、 辱 与共 的亲 密友 党 关 系更好 地 延续 和 发展 ; 民主党 派 的政 治纲 领 和政 治路 线 更 荣 使 好 地延 续 和发 展 ; 民主 党派 老 一代领 导 人 坚定 的政 治方 向 、 尚的思 想 品德 、 实 的工作 作 风 、 时 使 高 朴 与 俱进 的革 命精 神更好 地延 续和发 展 ; 是使这 些光 荣 传统 薪火 相传 , 代代 承传 和 发展下 去 , 而使 中 就 一 从 国共 产党 领导 的多党 合作 和政治 协商 制度 更好地 延续 、 完善 和发展 。因此 , 参政党 建设 的核 心 问题是政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体现在 :1、政党简化了公民参政的程序 ,降低了参政的成本。政党作为一种解决 “民众参政危机的制度机制” ,[20] 之所 以能吸纳为数众多的公民参政 ,就是因为政党组织本身有着良好的政治参与成本—收益结构。尽管西方国家的政党没有建立类似列宁式政党那样 严密的组织体系 ,但适应各国现实政治过程的需要 ,基本上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组织。而正是这一组织的存在 ,首先简化了公 民参政的程序 ,它使得公民在推举公职候选人、收集有关公共事务和候选人的信息乃至作出最终选择等方面的基本程序都大大简化了。在西方国 家 ,众多的政府官员都由选举产生 ,如果没有政党组织的活动 ,选民将面对无以数计的以自我提名形式产生的候选人 ,而且每个候选人都力图基于
在政治学研究中 ,“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把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对各种政治现象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 点和方法作定性分析 ,也要任用现代科学手段 ,求得大量的经验材料 ,进行定量分析 ,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分析 ,在规范分析的指导下进行 经验研究”。[13] 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 ,吸取西方学者在政党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材料 ,是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的科学方 法。 而只有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 ,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只有把“政治实际状况和矛盾分析与政治思想价值矛盾分析结合起来”[14] ,透过 大量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 ,揭示出问题的实质 ,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当代西方国家 ,体制内政党在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过程中 ,表现为各政 党用纲领、政策和领袖的个人魅力在公开的选举竞争中争取选民的支持 ,并以选举竞争中所形成的“人民的公意”作为合法执掌国家权力的依据 ;而 各政党为了获取执政权 ,就不能不在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同时 ,尽可能地反映公民的政策选择和政治意愿 ,从而使政府建立在 “人民同意”的基 础之上 ,使政府系统民主化 ,这无疑是一种民主的进步。所以 ,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在本质上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同时 ,客观上为公民参政提供 了制度机制 ,政党通过发挥公民参政的组织和中介作用 ,使公民参政更容易和更有效地得以实现 ,公民则通过政党影响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而在 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通过走群众路线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为公共政策。

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析

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析
缺 乏严格 的组织 纪 律约束 ,一些成 员组 织纪 律性 差 , 不 履行基 本义 务 , 期不 参加 组织 活动 , 为“ 名会 长 成 挂 员 ” 影 响 了基 层组 织工 作 的正常 开展 ; , 一些 基层 组织 组 织开展 活动没 有 固定场 所 , 活动 形式单 一 、 旧 , 陈 成
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不太适应 、 与参政 党地位和形势发展 的要
求 不 太适 应 的 问题 , 需要 我 们认 真研 究探 讨 , 以促 进 参 政 党 建设 更 好
的发展 。
关 键 词 : 中国共 产 党 多党合 作
参政 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 展 , 国参政 党 主动 进取 , 我 积极 探 索 , 自身建设 取得 了 辉煌的成就。 新世纪新阶段 , 时代的变迁 、 国际国内形 势的变化 , 切需要参政党与时俱进 、 迫 加快发展建设 的步伐 , 以适 应 国家建 设 事 业 发展 的新 要 求 , 回应 广 大人 民群 众 的新 期 盼 。 当前 , 国参政 党 发展 建设 中 我
还存 在 着影 响其 发 展 的制 约 因素 ,需 要 我 们 积 极 面 对 , 真加 以研究 , 认 以促进 参政 党建 设更 好 的发 展 。
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不太适应 、 与履行参政党职
能 的能力 和水 平不 太 适应 、 与参 政 党地 位 和形 势发 展
的要求不太适应的问题 , 对参政党 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和新 的发展 课题 。 当前 , 政 党建 设 中存 在 的问题 主 参

层组 织开展 政治 思想 教育 工作针 对性 不强 , 针对 成 员 思想 实际开 展教 育相 对较少 。缺 少连 续 的 、 系统 的教

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问题研究

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问题研究

求, 就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 , 制定一 系列 配套 的实施细则和规定 ,规范参政议政的议题 和内 容、 规则和程序 、 范围和层次 , 力求使参政议政 的内容 具体化 、 责 明确 化 、 职 工作 制度 化 , 以避 免工 作 中 的随
意性 和形式 主义 。
二是把 民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 并形成制度 。两
地认识到我 国民主党派作为新时期的参政党能否承 担起历史所赋予的新的使命 , 科学履行好参政议政职 能, 不仅仅是 民主党派 自身能力建设 问题 , 也是不断 巩固和加强我国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的大
问题 。

建设为保障 , 以科学 的理论 、 科学的制度 、 科学的方法 切实加强参政党 自身建设 , 努力把本党派建设成为理 论上清醒 、 政治上坚定 、 组织上巩 固、 制度上健全 , 充 满活 力 的致 力 于 中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建 设 的 高素 质 参 政 党 。提 高参 政党 建设 科学 化水 平 , 就是 要提 高对 参 政党建设规律认识和运用的 自觉性 , 克服参政党 自身 建 设 中的盲 目性 和 随意性 。 二、 高参 政 党建设 科学 化水 平 的对策 与思 考 提 提高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 , 必须按照参政党建 设 的目标和原则 , 正确认识和把握参政规律和 自身建
律 的要 求想 问题 办 事情 ,不 能有 丝毫 的懈 怠 和背 离 。
了《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 治协商制度 的意见》即 1 号文件) ( 4 ,明确了新时期我 国民主党派的历史方位 , 功能及作用 。20 年 2 05 月中 共 中央 5 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的意见》是继 18 年 , 99 中共 中央颁布的《 关于坚持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意见》的又一纲领性文 件 , 统 一 战线 和多党 合作 一 个新 的里 程碑 。对进 一 是 步加强民主党派 自身建设 , 更好地发挥 民主党派参政 议政 、 民主监督 的作用 , 对于推动新世纪新 阶段我 国 多党 合作 事业 , 有极 为 重要 的意 义 。这使 我 们 清醒 具

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论新时期中国参政党的任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这一论述为各民主党派作了正确的定位,同时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一个大家庭里面,兄长一般是主持家务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其它兄弟姐妹主要是帮助兄长维持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如果兄长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家园,这个家庭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如果兄长管理不力,大家无法同心同力;如果大家坐享其成,只有兄长一人出力,家庭的日子会越来越差;如果兄长不在了,大家都得饿死,整个家也就毁灭了。

现状:1、由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在国际队列中不停向前跳位,排在我们前面的“大哥”转过头看着我们咬牙切齿;排在我们后面的“兄弟”指着我们的背窃窃私语;被我们超过的同伴捶胸顿足。

在国际事务中只有真正的利益关系,没有真正的朋友,在以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过去走得怎么样?现在要怎样走?明天向哪里走?谁来帮一把?那就是它的好兄弟——参政党。

2、中国在发展中由于高速奔跑,现在到了荆棘丛生的密林里面,各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特别是共产党自身制度方面的问题最难克服,因为给自己治病是很难的,但共产党有一个好兄弟——参政党,可以帮它治病,帮它共渡难关。

3、参政党目前主要问题是,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松散。

历史文献: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其意义和作用往往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也往往被一些领导人和工作部门所忽视。

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泛称。

参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逻辑

参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逻辑

产 主义 阶段发展 。《 同纲领 》 有 明确 规定 社会 主 共 没
义的前途 , 但这 个前 途是 肯 定 的 , 毫无 疑 问 的 。共 产
党 有最低 纲 领 和 最 高纲 领 , 实行 新 民主 主 义 是 最 低 纲 领 , 高纲领是 在 中 国实现 社 会 主义 和 共 产主 义 。 最
对 于 民主党 派 来 说 , 论 是 新 民 主 主义 还 是 社 会 主 无
推动理论 创 新 , 以理 论 创新 推 动 政 策 创 新 和 实 践 并 发展 。参 政 党 建 设 理 论 的 发 端 概 源 于 这 样 的 历 史
收稿 日期 :0 1 0 —1 21 — 1 0
作者简介 : 黎玉林 ,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农工 民主党参政党理论研究江苏点特邀顾 问; 任世红 ,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 院副教授。
主、 和平 、 一和富 强 的新 中国 。各 民主 党 派响应 中 统
共“ 五一 ” 召 , 加 新 政 协 , 与 制 定 并 一 致 通 过 号 参 参 《 同纲 领》 标 志着 新 民主 主 义 成 为 共 产 党 与 民主 共 ,
党派继续 团结合 作 的政 治 基础 。新 民主 主义 是一 个 过 渡性质 的阶 段 , 定 要 向 更 高级 的社 会 主 义 和 共 一
参 政 党 建 设 理 论 的历 史 逻 辑
黎玉林 任世 红

要: 民主党派参加 中共领导 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政权 , 既不在野, 也不在朝 , 成为事 实上 的参政党。新 民主
主 义 时期 , 民主 党 派 的政 治转 型 实现 了与 中共在 政 治上 的 “ 同心 同 向 ” 民 主 党派 的 思 想 改 造 实现 了与 中共 在 思 想 上 , 的“ 同心 同德 ” 民 主 党 派与 中共 的 “ , 同心 同行 ” 形 成 了 “ 产 党领 导 、 党 派 合 作 , 产 党 执 政 、 党 派 参 政 ” 政 治 , 共 多 共 多 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作者:尹航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年第4期尹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17)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结合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政治纲领和政治实践的发展,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上进行综合考量,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理清自身对各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成果,是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观念的进一步成熟。

关键词:民主党派;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4-0053-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

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作出的最新科学论断。

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发展和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下,不断深入探索的结果。

本文尝试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形成过程作出历史的考察。

一、“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概念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是一个贯穿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其间几经演变,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不同历史阶段大致有过以下几种看法。

政治历史的考察及结论

政治历史的考察及结论

政治历史的考察及结论政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政治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政治历史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

在考察政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真相和教训,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现实提供重要的参考。

首先,政治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

通过考察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其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政治体制对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为我们研究和分析国家政治提供重要的线索。

同时,政治历史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政治信仰、政治风气等,这些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政治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决策的演变和历程。

政治决策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政治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政治决策的历程和演变,可以看到政治决策的得失和历史背景,为我们评价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政治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政治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从中可以了解政治决策的制定者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动向,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决策的来龙去脉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政治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的教训和提出政治的结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政治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的教训,为我们避免历史的重复性错误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政治历史的考察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政治的结论,从政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和政治的智慧,为我们更好地治理国家和处理政治事务提供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政治历史的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研究工作,通过对政治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政治的本质和政治的规律,为我们更好地治理国家和处理政治事务提供重要的参考。

民主党派人士考察材料范文(通用9篇)

民主党派人士考察材料范文(通用9篇)

民主党派人士考察材料范文(通用9篇)文1:2021年X月X日,我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参加了考察活动,前往XXXX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我们还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政府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考察情况,我们认为,当地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企业发展不够稳定,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农村,仍有一部分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

我们也向当地政府官员提出建议,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当地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提高。

此次考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作为民主党派人士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将认真落实考察中收集到的信息和建议,积极履行我们的社会职责,为促进当地民主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2:本人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于X年X月X日前往湖南省XX市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期间,我们深入贫困地区了解贫困群众和村民的生活状态,了解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与当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情况如下:一、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我们所考察的贫困地区是一个山区,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较为困难,不少贫困人口难以满足自己的食物和住房需求。

而且,由于偏远的山区生存环境,当地人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现代化发展缺乏充分的认知。

二、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扶贫,如建立了“迎客松”扶贫基金会,对当地贫困人口进行了长期资助;政府还修建了公路,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助力当地农产品在其他地区的销售,提升当地农户的生存能力。

三、当地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当地的企业发展比较缓慢,但企业能够为当地社会作出贡献。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企业对本地村庄进行了一系列的捐赠和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成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建国以来近60年中,参政党功能的演变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总结参政党功能演变的内在规律,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主联合政府”中参政党功能的展现政党与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政党制度的实质和核心,因为政党是社会与政权的中介和桥梁,政党的首要目标就是执掌政权,或是参与国家政权。

新政协的召开、《共同纲领》的通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从国民党统治下的在野党成为参加国家政权、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商国是的参政党。

新政协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多党联合政府,使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具备了政权形态上的现实体现。

新政协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4名副主席、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均占一半。

在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中,对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长期斗争中作出过贡献的各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作了恰当的安排。

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民主人士2人;在政务院21名政务委员中,民主人士占11人;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109个正副领导职位中,民主人士占49人,其中正职占15个。

此外,沈钧儒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程潜出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从这个阵容看,中央人民政府集中了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真正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成为名副其实的参政党。

建国初期(1949—1956)参政党功能集中体现为“参、代、监、改”。

①“参”,就是各民主党派参加了国家事务的管理,对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参加了协商、决定和执行,并且通过在政府机关、学校和参政党功能的历史考察任世红(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南京210007)摘要:建国以来近60年中,参政党功能的演变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总结参政党功能演变的内在规律,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政治生态是参政党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二是社会基础是参政党功能演进的内在根据;三是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功能提升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民主党派;参政党功能;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11(2008)04-0040-05收稿日期:2008-06-15作者简介:任世红,男,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企业中的基层组织,监督和帮助民主党派成员和他们所联系的群众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业服务。

民主党派在团结和动员其可能团结和动员的积极力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②“代”,就是各民主党派代表了各自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反映了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就便利于共产党察觉这些阶级、阶层的动向来决定政策和灵活运用政策,调整当前的阶级关系。

③“监”,就是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逐渐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发挥监督作用。

这有利于共产党和国家避免和改正缺点和错误。

④“改”,就是各民主党派推动和帮助了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的人们通过上述各种活动和实践,并且通过政治的、理论的学习,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这有利于改造他们的绝大多数成为劳动人民[1]。

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三大改造”等反帝爱国斗争、各项民主改革运动以及社会主义改造,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建国初期,民主党派“参、代、监、改”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采取的正确方针和政策。

1950年3月,全国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作了题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经会议讨论修改后报中共中央批准,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全国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

报告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政策,作了全面的阐述。

李维汉指出,各民主党派均对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代表性,都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都具有阶级联盟的性质。

他们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参加民族民主革命及同中共合作的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他们都参加了民主联合政府,都宣告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纲领,并接受中共领导。

这就说明了它们基本上都是新民主主义的政党。

过去,民主党派对于争取中间力量,扩大人民革命阵营,孤立革命的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今后,在肃清国内残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我们党仍要继续巩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

认为民主党派可有可无,或者忽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都是错误的。

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共同纲领》为准则,团结他们共同奋斗,帮助他们提高到为彻底实现共同纲领而奋斗的水平,同时又必须在组织上适当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善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推动和帮助他们逐步前进。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愿他们团结和进步。

我们的方法是诚恳地协商、建议和说明,必要时进行适当批评,而不是从组织上去控制它们。

各民主党派“参、代、监、改”功能的有效发挥,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主要是:首先,各民主党派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他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这些社会阶级、阶层既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的人民的范畴,又是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联系和代表这些阶级、阶层的民主党派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必然占有一定的地位,也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都有过与中共合作的历史,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因而,各民主党派有条件、也有必要同中共继续合作下去,为实现《共同纲领》而共同奋斗。

再次,各民主党派因其固有的历史联系和影响,在团结、教育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工作中,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最后,我国各民主党派中蕴藏着许多建设新中国的有用人才,有许多专家、学者、教授,是新中国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通过民主党派组织的影响和发动,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二、“左”倾政治生态中参政党功能的异化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确立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正式提出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并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

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2]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决议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八大的决议明确指出: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并且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协商机构的作用。

在一切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和武装部队中,共产党员都必须负责建立起同党外工作人员合作共事的良好关系[3]。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和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一直是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和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也一直被作为人民的内部关系和矛盾来看待和处理。

但是,随着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逐渐步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轨道,直到1966年爆发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这20年的左倾错误从根本上否定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理论基础。

民主党派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政党”,成了被改造和专政的对象,从而导致参政党功能的缺失。

在以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为特征的“左”倾政治生态环境里,分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开展阶级斗争的前提。

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之后,毛泽东推翻了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断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

进而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断定这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将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从而把阶级斗争绝对化。

显然,在社会主义时期,所谓“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敌我性质的、对抗性的、你死我活的。

为了防止“党变修、国变色”,自然就要执行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了。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情况下,谁能充当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言人呢?以原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它们的知识分子为社会基础的各民主党派也就首当其冲了。

当然,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升级和绝对化,阶级斗争从中共党外扩展到党内,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成了“革命”的重点。

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错误定性,始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的失误,中共把本来早已宣布具有阶级联盟性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主党派,认定为“资产阶级政党”,民主党派成为被改造对象。

鉴于对民主党派的这种过“左”的认识,中共中央决定帮助民主党派开展整风运动,并提出“反右派斗争是各民主党派整风运动的主要关键和决定性步骤。

”8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各民主党派的严重任务》的社论。

这篇社论推翻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判断,重新认定:“各民主党派在总的方面还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还没有成为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