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光的折射(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_光的折射教案含答案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_光的折射教案含答案

第7讲彩虹的秘密—光的折射【温故知新】(5-10分钟)问:大家想一想上述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趣味引入】(5-10分钟)问:筷子放到水里是真正折断了吗?答:没有问:为什么看水里的鱼感觉鱼是放大的?为什么岸上的人感觉水会比实际浅?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答:眼见不一定为实,看到的鱼比实际大,看到水比实际浅是光导致的[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

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那想想上述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且光屏不可以承接)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像:光线会聚相交而形成,光屏可以承接。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正确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能够应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给学生观看一个趣味视频,展示光在水中折射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感兴趣,同时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与反射有何不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验: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折射实验,将一根铅笔放入一个杯子中,观察铅笔的折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讲解:教师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说明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并引入折射定律。

5.折射定律的演绎:教师通过图示和示意图的方式演绎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了解折射定律的表达形式和意义。

6.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如何应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的折射在眼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作用。

8.拓展: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光的折射与水中的鱼儿为何会“看起来变形”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光的折射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通过展示趣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讨论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4.讲解演绎:通过图示和示意图的方式讲解和演绎折射定律。

5.问题解决: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含义。

2.能够应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描绘能力。

2.检查学生应用折射定律解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评价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率的计算4. 光的色散5. 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光的折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的原因。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定义,推导折射定律的表达式。

4. 讲解折射率的计算:介绍折射率的定义,讲解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中的折射现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将一条线放在水杯中,让学生观察线在水面处的弯曲现象,从而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折射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并探讨其原理。

5.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器材:水杯、线、透明塑料尺等。

2. 教学课件: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

(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显示折射光线: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8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三维目标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的折射现象。

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

熟悉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试验观看和试验探究三个活动,发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奇怪,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加探究折射现象的试验活动,并在试验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观看、试验让学生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

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扫瞄。

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根据: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

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掌握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试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力量。

2、难点:试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争论沟通法、试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试验,观看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观看光的折射现象学生试验1:如课本P56图3-38(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让学生观看思索。

学生试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亮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

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留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让学生观看思索。

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学问,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书:第四节光的折射与透镜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演示试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匀称,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看现象。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3.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折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杯、激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原因。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介绍折射定律,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的表达式。

3.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给出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具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掌握了折射定律。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给出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能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进行分析。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折射定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需改进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

光的折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光路的可逆性。

三、教学准备1.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一: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二: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水气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3)实验三:观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讨论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

(4)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即斯涅尔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3. 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放大镜、池底变浅等。

(2)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4. 光路的可逆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然后将光路反过来,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路的可逆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筷子在水中弯折、放大镜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的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折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板、水、铅笔、直尺、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教学案例: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案例。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第一课时:光的折射现象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阳光透过树叶的光线,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

2. 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分组实验:让学生将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板中,观察铅笔在水面处的弯折现象。

2. 讨论: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的结论。

三、介绍折射定律1. 讲解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2. 示例:通过几何作图,解释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2. 提醒学生注意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折射定律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折射定律的应用2. 光的色散现象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折射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光的色散现象。

2.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折射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猜想能力和设计实验、推理能力。

2.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分散阳光的实验;难点是制造彩虹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法。

教学准备:平面镜、水槽、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学生自由回答)2.欣赏彩虹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学生自由回答)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

这是水槽,在水槽里都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4.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

)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案标题: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是指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传播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2. 理解折射定律,即光在相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会改变,而在不同的介质中则会改变。

3. 能够应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度或入射角度。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黑板、白板或投影仪,光的折射实验器材,包括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棒)、光源和白纸。

2. 实验:准备一组不同材质的透明物体,如玻璃棒、塑料棒、水、油等,并准备一束光照射到这些物体上的条件。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光折射的兴趣,如“你是否注意到当我们将光线照射到玻璃或水中时,光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2. 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提醒他们曾经观察到的情况,如折射时的偏差。

实验操作:3. 展示一个透明的材质,如玻璃棒,并将一束光照射至玻璃棒上。

与学生一起观察光线折射的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展示其他材质,如水、塑料棒和油,并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学生应该注意到不同材质中光线折射的方式是否相同。

理论解释:5.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向他们介绍和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6. 给出折射定律的定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

练习和应用:7. 提供一些练习问题,以让学生应用折射定律来计算角度。

8.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解答过程。

巩固和评估:9. 强调和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并检查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 分发小测验或完成一道折射问题的作业,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估。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如他们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折射例子,并探索其他折射相关的概念。

注:这只是一个示例教案,具体的教案编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案的撰写应该清晰明了,包含足够的示例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概念。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 应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讯等,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折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介质(如水、玻璃等)、尺子、角度计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

3. 案例资料:关于眼镜原理、光纤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15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实验操作(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变化。

2. 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色散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变化。

3. 讲解折射定律: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折射定律的内涵。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折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结合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透明介质(如玻璃、水)、激光笔、实验桌、实验架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3. 参考资料:光的折射相关论文、教材、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 第二课时:折射定律的讲解与应用。

3. 第三课时:光的色散现象的讲解与实验。

4. 第四课时: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教学评价与总结。

九、教学拓展1.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拓宽知识面。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画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3. 了解光路的可逆性,能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定律及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演示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的弯曲现象。

2. 学生尝试解释筷子弯曲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过程。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固定关系。

三、学习折射定律(15分钟)1. 教师讲解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矫正等。

3. 学生练习画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巩固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四、光路的可逆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光路的可逆性,引导学生理解光在折射过程中,光线路径可以反过来走。

2.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光路的可逆性。

3. 学生总结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及光路的可逆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折射定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位置变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详细讲解折射定律的内涵,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4. 应用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应用和理解,以及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现象的探究活动,如制作折射仪等。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光的折射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拓宽视野,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物理课堂: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课堂: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课堂: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2.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原理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激光笔通过玻璃棒和水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光线在折射时遵循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4. 应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折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巩固折射定律,进行相关练习。

2. 调查生活中利用折射原理的产品,了解其工作原理。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彩虹的形成。

2. 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

七、课堂活动1. 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一个光学仪器。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八、学习评价1. 设计一份评价问卷,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024最新-2024年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彩3篇)

2024最新-2024年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彩3篇)

2024年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彩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2024年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彩3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

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

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

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一、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二、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

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

五、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

六、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光的折射初中教案

光的折射初中教案

光的折射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会绘制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只有反射一种现象?2. 展示筷子插入水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弯折了?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演示实验:将一支筷子插入烧杯的水中,观察筷子在水中的弯折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弯折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4.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

三、学习光的折射规律(15分钟)1. 演示实验:通过玻璃水槽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 讲解折射规律:当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较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光速较小的介质斜射入光速较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引导学生思考: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是多少?四、应用光的折射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折射光路图,巩固折射规律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水族馆等。

3. 讨论:为什么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并能应用于生活中。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优秀教案
光线斜射入玻璃; 让入射角变化; 光线垂直射水中
总结归纳----光的折射特点: 1、
【反馈领学】
【反馈领学预设】
一、基础题: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入
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________。
课堂教学案
主备人
课题
光的折射
案序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难点) 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重点)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折
射 角 是 ________ , MN 的
________是玻璃。
2、
板书设计:
3、
活动二:折射光路的可逆性 亲自做一做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
射,并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折射光路具有
课堂教学案

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
不见硬币,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3、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 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彩虹的秘密—光的折射【温故知新】(5-10分钟)问:大家想一想上述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趣味引入】(5-10分钟)问:筷子放到水里是真正折断了吗?答:没有问:为什么看水里的鱼感觉鱼是放大的?为什么岸上的人感觉水会比实际浅?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答:眼见不一定为实,看到的鱼比实际大,看到水比实际浅是光导致的[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

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那想想上述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且光屏不可以承接)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像:光线会聚相交而形成,光屏可以承接。

4、平面镜的作用:可以成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1.二、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2.三、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3,例4.四、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5,例6.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4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7。

【典题探究】(30分钟左右)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例1.已知一物体AB,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A′B′【答案】:如下图【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知识点二:光的折射例2、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

【答案】:光的折射【解析】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定律例 3.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答案】NN’,右侧,BO,OC,OA【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所以NN’为界面,空气中的角大,所以右侧是玻璃。

例4.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减小,则()A.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远离法线B.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靠拢法线C.反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光线远离法线D.反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靠拢法线【答案】B【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知识点四、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例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边【答案】D【解析】光的折射成虚像,虚像在鱼的上方例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

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答案】如下图【解析】下图,连接ES′,ES′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SO、EO并沿光的传播方向加上箭头,就得到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

以水面为对称轴作出S的对称点A,则A就是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知识点五、光的色散例7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当堂练习】(20分钟左右)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将()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而且小于入射角D、逐渐减小,总是大于入射角【答案】C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A、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B、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C、光从水中射人空气时发生折射D、光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发生折射【答案】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光垂直人射时,人射角等于0°,折射角也等于0°B、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总大于人射角C、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总是在法线同侧D、一般情况下,折射角不等于人射角【答案】B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答案】B5如图,a、b、c是从空气射向玻璃的三条光线,OA为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A a B.b C.c D.无法判断【答案】C6.如图6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答案】7.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_________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答案】(1)B、D;(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油。

【课后作业】(20分钟左右)1.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的现象,则()A.反射角一定等于折射角B.反射角一定大于折射角C.反射角一定小于折射角D.反射角大于或等于折射角【答案】D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则射出光线()A.向底部ab边偏折B.向顶点c偏折C.不发生偏折,仍按原方向直线传播D.传播方向不变,但向底部ab边侧移【答案】A3.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B.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当光从水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答案】D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C.海市蜃楼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答案】C5.同学们在中考考室力,能从不同方向考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室科目:XX、考室时间:XX”等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___________ 反射的缘故.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如图所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 现象引起的.【答案】漫反射折射6某同学在清澈的水池岸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A.变浅了的石头的实像B.变浅了的石头的虚像C.变深了的石头的虚像D.变深了的石头的实像【答案】B7.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答案】A[批注]:需要学生回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