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包括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研究水平,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对接。

未来,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加强学术研究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必要的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投入资金、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对策、创新、学科设置、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通道、未来展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特点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步伐。

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在未来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创造性的解决能力。

教育强国 纲要

教育强国 纲要

教育强国纲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制定了《教育强国纲要》,旨在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强国的基础在于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构建覆盖全民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

要注重提高学前教育的保障能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均等化,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关系到教育质量与效益。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坚决打破教育发展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基因。

要推动中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著作,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努力培养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

五、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紧密相连的,教育强国建设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通过贯彻实施《教育强国纲要》,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如何建设 高等教育强育研究所 , 北 武汉 407) 武 湖 3 0 0

要 : 述 高 等教 育 强 国 的 内涵 , 坚持 重 点 建 设 与 带 动 整 体 发 展 的 道路 , 论 即 建立 多元 化
的 高 等教 育质 量保 证 体 系 。 等教 育要 坚持 国际 标 准 , 动 高等 教 育 国 际化 , 高 推 充分 发 挥 高等 学
了明显 的提高 和改善 , 为建 设 高等教 育强 国奠定 了支 撑基 础 。 建设 高 等教 育强 国是每
所 高等学 校 的历史使 命 , 充分 发挥其 应有 的作 用 。 要


科 学认 识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的基 本 特 征
建设 高等 教育强 国是 一项艰 巨的历史 任务 , 需要 长期 坚持不 懈地 努力 。为 此 , 我 们 一定要 搞清 楚高等 教育 强 国的基本 特征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9月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Hi he g r Educ ton De l m en d Ev l aton a i veop tan a u i
Se . 2 08 pt 0
第2 4卷 第 5 期
NO .5,V o1 2 .4
科学 家 和政治 家 、 自然科 学 和社会 科 学 的领 军人 物 , 出了顶 尖级 的科 研 成果 , 有 做 具 有世 界影 响力 , 人类发 展和社 会进步 作 出突 出的贡献 。 同时 , 对 造就 各行各 业 的业 务
骨干 和在生 产第一 线做 出创新性 的成果 。 第三 , 高等 学校拥 有一 批具 有 国际领 先 水平 的学 科 和具 有 国际竞 争 力 的教学 科 研 队伍 , 具有 国 际影 响力 和吸引 力 。拥 有相 当一批 重点学 科达 到世界 一流水 平 , 有 具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心得体会(15篇)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心得体会(15篇)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心得体会(15篇)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心得体会(精选15篇)建设教育强国教师心得体会篇1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农村(少数发达地区、富裕地区除外)广大地区,教育现状堪忧,校舍破旧(或者根本就是危房),实验室缺乏(或者干脆没有),运动场不标准(或者压根儿没有),医疗卫生设施缺乏,教学设备不足,住宿生活条件差以及师资特别是合格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不理想等问题,1、教学设施的改进:配备实验课(实践课)所必需的标准的设施、场地,尽可能为所有农村学校建标准运动场,这是培养健康人才所必需!配备必要的取暖、降温、饮水等设施,避免广大农村师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上课。

为所有的农村学校设立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保障广大师生健康。

2、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目前,我国优势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这是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不合理布局,就必须建立城镇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具体做法:二、教育教学及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高中阶段的文理科课程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分科之后造成很大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偏科!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也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创造力!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希望这种悲剧尽快结束!2、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A、转变观念;改革学生、教师考评制度,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从根上讲有体制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目前的体制和观念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方式!B、减少学生作业;删掉某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增加选修课(如艺术类、科研类、体育类等课程);减少课时、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试。

(完整版)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完整版)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

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

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 底层逻辑及行动策略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 底层逻辑及行动策略

试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及行动策略作者:施晓光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1期摘要: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在回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和实践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通过聚焦影响因素、重点领域和发展策略等相关核心问题的讨论,探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和行动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影响因素;重点领域;行动策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首次提出实施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的战略性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责任,建立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因此,探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和行动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1.简单历史回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末,当教育行政部门正在思考面临世纪之交,将“把一个怎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之际,199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发表了《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署名文章,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概念。

[1]之后,他又分别在不同场合反复阐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和设想。

[2]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个时代特点鲜明、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正式写进党中央文件之中。

再之后,党和政府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

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都阐释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和初步设想。

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摘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能缺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突出特色是关键,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是核心。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新中国建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已经位居世界教育大国的行列。

但是,我们的整体教育水平还不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还不快,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

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距高等教育强国的距离还很大。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党和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号召。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立“211工程”、“985工程”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上个世纪末,我国曾一度出现大学合并“造大船”的热潮。

进入新世纪以后,各个大学都在积极征地,扩建学校,高等教育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尤其应该侧重从提高高等教育的内在质量上下功夫。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着重突出大学的特色。

独具特色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的大学数量不少,规模不小,但特色不鲜明、不突出,所以不能成为一流大学;我国还只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既要有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也要有基本的教学型大学,还要有高等职业技术型院校。

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大学协调发展,才能构成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实作用与贡献。

本文祈求探讨从如何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努力的角度以就教各位同行。

一、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突出院校特色是关键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含本、专科两个层次)2000多所。

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

教育强国的几个底层问题

教育强国的几个底层问题

教育强国的几个底层问题目录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2)1.1 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差距 (3)1.2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差异 (4)二、教育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 (5)2.1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 (6)2.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7)2.3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8)三、教育投入与政策支持 (9)3.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0)3.2 政策法规不完善 (12)3.3 社会资本参与教育程度低 (13)四、教育观念与创新人才培养 (14)4.1 教育观念陈旧 (15)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16)4.3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17)五、教育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18)5.1 教育评价体系唯分数论 (19)5.2 激励机制不公平合理 (20)5.3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21)六、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22)6.1 国际教育交流有限 (23)6.2 合作项目针对性不强 (24)6.3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25)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地区之间,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内部。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名校,而大多数普通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尤为明显,城市学校通常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材料,而农村学校则可能只有基本的教学设施和少量的优秀教师。

这种差距导致农村学生在高考等考试中普遍表现不如城市学生,进而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和未来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也加剧了区域间的教育不平衡。

在同一所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

重点班和普通班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他论文文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他论文文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论文摘要: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奠定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世界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流大学的发展应该走国际性与本土化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一、背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大提升其中,高等教育最显著的变革始于上世纪末,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包括规模增长和一系列重点建设政策的推出,如“211”工程、“985”工程、部省共建、高教质量工程、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等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998年是108.36万人,在校生340.8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9.1%;到2009年已招生639.49万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近3 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根据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十余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了近10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波澜壮阔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夯实了基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必然带来质量大提升的课题,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办大以后是办强。

二、我国已经进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以后,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办大的目标,“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

思路决定出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理顺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 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具有优秀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宜创新的学术文化。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西华大学何建平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强校,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改革高等学校评价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质量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o Build the Great Power of Higher Education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strong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uman resources, power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strong need to strengthen higher educatio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university building, the building of a number of high-level, high-quality strong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to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so on.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Powers Construction;The quality of education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任务,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教育强国建设:内涵、挑战与实践路径

教育强国建设:内涵、挑战与实践路径

强化学质量评估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 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 面、客观的评估,促进教 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 2
推进管办评分离
明确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职责关系,推进教 育管理、办学、评价的分离,增强学校的自主权 和活力。
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 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
案例五:某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提升了教育 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该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发、教师信息 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同 时,该地区也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推动在线课程建设、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 展。此外,该地区还通过建立信息化评价监测机制等 手段,保障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政策应当与其他政策相互协 调,形成合力,避免政策冲突和
资源浪费。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提升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 质量。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定向培养、交流轮岗等方式,增加农村教师数量,提高农村教 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
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如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 间等。
校际间资源不均衡
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也存在较大差异,如重 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
学科师资力量不均衡
某些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部分偏门学科的教师数量不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高等教育强国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何谓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其内涵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语义双关且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既有通过高等教育来强大国家之意,也有一国高等教育比较强大之味,无论是其“意”还是其“味”,均非能够一语道破,因而自然难以界说。

本文既无意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也无意对其给予新的阐释,而仅想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策略问题。

所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使本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国际声望的活动。

从哲学视角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活动,理当具备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赖以维持的物质资源、引领实践活动的指南。

我们认为,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来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其主要的实践主体,高等教育投入是其赖以维持的主要物质资源,而高等教育政策则是其重要的引领指南,因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三大举措。

一加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师资是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高等教育师资是指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当教师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就是指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机构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资力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均为合理且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工程。

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存在三大活动,即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这三种活动其实都是特殊的生产劳动。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殊生产劳动。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生产劳动的成效。

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主体都是高等教育师资,显然,高等教育师资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力量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效。

对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看法

对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看法

对教育强国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教育政策和实践,实现全民受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等目标,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竞争力,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在当今世界,教育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焦点,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强国已成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教育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实现了普及教育和基本教育的目标。

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条件差距较大;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较低;教育和就业之间存在差距,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

教育强国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要实现教育强国,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投入和改进教育体制。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还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强化教育质量硬约束,根据不同领域和地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以期实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教育强国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

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各个行业和领域需要的人才不同,因此教育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强国还需要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我国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和水平。

教育强国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和改进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多的贡献。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强国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但要实现教育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着力方向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着力方向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着力方向作者:许玉新苏旭东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03期编者按: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建成教育强国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做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6月,教育部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2024年1月,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并提出把握教育的三个属性——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强调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刊特向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以基础教育相关领域为主,重点围绕着教育强国建设的聚焦方向和发力点、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双减”政策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在教育强国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发展相关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顾明远,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教育学科召集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教育、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等,主编《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大系》等重要丛书,出版《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等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并把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教育强国;杰出人才;教育数字化;教育观念;乡村教育;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访谈者:顾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

在2023年,教育部提出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从教育大国到强国,虽然仅一字之差,这实际上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一个系统性跃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分 类 号 ]G 2 [ 献标 识 码 ]A [ 中 50 文 文章 编 号 ] 10 —5 4 (0 1 5 O 7 4 0 5 83 2 1 )0 一O 6 一O [ 者 简 介] 朱 江 .长春 理 工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王 丽 娟 . 中国 科 学 院 长 春 应 用 化 学研 究 所 ( 林 长 春 作 吉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高 教 研 究
M (DERN ) EDU CAT I ON S EN CE CI
2 1 年 第 5期 01
影响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几个问题
朱 江 王 丽 娟
[ 摘 要] 建 设 高等 教 育 强 国 目标 的提 出,标 志 着我 国 高 等教 育进 入 了一 个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然 而 , 高校
10 2) 02 3
在 20 0 9年召开 的高等教育 围际论 坛上 ,陈至立
副 委 员 长 提 出 了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的 战 略 目标 ,标
业 难 雪 上 加 霜 , 直 接 影 响 社 会 的 安 定 团 结 和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 对 此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曾 明 确 指 出 :“ 大 办
有 起 点 没 有 终 点 。 面 对 办 学 同 质 化 的 出 现 ,教 育 界

些 有 识 之 士 提 出建 设 “ 色 型 大 学 ” “ 色 型 大 特 。 特
办学 同质化 的 出现 。直 接影 响 国 家建设 高等 教
育 强 国 战 略 目标 的 实 现 。 由 于 办 学 同 质 化 ,造 成 高

6 7
定 位 包 括 高 校 在 整 个 社 会 体 系 『 的 定 位 、高 校 存 整 f I 个 高 等 教 育系 统 小 的 定 位 和 高 饺 内 部 各 要 素 存 其 发 腱 中的 定 位 。其 巾 ,高 校 在 整 个 社 会 体 系 r 的 定 位 , f 是 指 高 校 存 社 会 绎 济 、政 治 和 文 化 = 体 系 巾 属 于 大 文 化 体 系 , 此 .高 校 既 不 能 产 业 化 ,也 不 宜 行 政
学”是 指学科 特 色突 出 、布 局 相对 集 中 、行 业 背景
深 厚 、服 务 面 向 鲜 明 的 非 综 合 型 大 学 。 具 体 来 说 ,
校重 复建设 ,既浪 费 了优质 教 育 资源 ,也增 加 了群
众 的 负 担 ,给 国 家 、社 会 和 高 等 教 育 自身 发 展 都 带
学不要都 办 成 一 个 样 子 ,要 办 出特 色 ,办 出水 平 ; 办 出 特 色 和 办 出 水 平 是 统 一 的 ,办 蹦 特 色 才 有 水 平 , 办 出 水 平 才 能 有 特 色 。 ” 办 学 特 色 是 指 高 校 办 学 过 程 中 长 期 积 淀 、社 会
国实现 高等 教育强 国战略 目标 的三 大障碍 。
需 求培养 人才 ,由此 导 致 了 “ 科 升本 科 、学 院改 专
大 学 、大 学 赶 综 合 ” 浪 潮 的 出 现 ,使 得 高 校 从 办 学 理 念 、发 展 目标 、 专 业 设 置 到 教 学 模 式 都 是 趋 同 的 ,
甚 至 连 大 学 的校 训 都 如 出一 辙 。
是指具有 主流 学科 优 势 、专 门人 才 培养 、行业 贡 献
特 殊 、多 学 科 协 调 发 展 的 高 校 。特 别 需 要 提 出 的 是 , 在 高 等 教 育 多 元 化 发 展 的 趋 势 下 ,诞 生 于 2 O世 纪 5 O 年 代 的行 业 院 校 ,需 要 在 新 的 背 景 下 重 新 确 立 发 展 定 位 ,绝 不 可 以重 蹈 同 质 化 的覆 辙 。
准 确 的 办 学 定 位 是 高 校 发 展 的 基 础 ,如 果 基 础
动 摇 了将 一 事 无 成 。正 如 蔡 元 培 先 生 所 言 :“ 旨既 宗
家核 心竞 争力 的增 强 ;另 一方 面 使原 本 就存 在 的就

定 , 自趋 正轨 ;宗 旨不 明 ,遑论其 他 。 ”准 确 的办 学
志 着 我 国 已从 高等 教 育 大 国 向高 等 教育 强 国迈进 。
虽 然 我 国 已 具 备 了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的 良好 基 础 和 基 本 条 件 ,但 依 然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突 出 的 是 办 学 同 质 化 、管 理 行 政 化 和 学 习 “ 餐 化 ” 已 成 为 影 响 我 快 ,
的 、 超 前 的 ,人 无 我 有 、人 有 我 优 、 人 优 我 精 。办
学 特 色 是 动 态 的 ,它 的 形 成 是 一 个 渐 进 的 过 程 , 只

高 校 办 学 同质 化
所 谓 办 学 同 质 化 ,就 是 不 同 学 校 按 照 一 个 模 式 培 养 学 生 , 而 不 是 根 据 个 性 的 差 异 和 社 会 多 样 化 的
所谓办学高校办学同质化特色鲜明就是无论办学传统办学思路还是专所谓办学同质化就是不同学校按照一个模式业设置人才培养无论是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培养学生而不是根据个性的差异和社会多样化的还是大学精神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都必须是独有需求培养人才由此导致了专科升本科学院改的超前的人无我有大学大学赶综合浪潮的出现使得高校从办学学特色是动态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理念发展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模式都是趋同的有起点没有终点

公认 、与众不 同的办学特征 。纵观 世界高 等教育史 , 特 色始终是 大学 办学 最 主要 的 目标之 一 。所谓 办学 特 色鲜 明,就是无论 办 学 传统 、办 学 思路 ,还 是专 业 设 置 、人 才 培 养 ,无 论 是 教 学 改 革 、管理 改革 , 还是 大学精 神培 养 、校 园 文化 建设 ,都 必须 是 独有
来 了严 重 的 影 响 。 由 于 专 业 设 置 同 质 化 ,造 成 短 线 专 业 泛 滥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明 显 下 降 ,动 摇 了 人 们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信 心 。尤 为 严 重 的 是 , 由 于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同质 化 ,一方 面满 足 不 了社会 对 人 才 的需 要 , 影 响 到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甚 至 影 响 到 国
办 学 同质 化 、管理 行 政 化 和 学 习 “ 餐 化” 现 象的 出现 .严 重 地 阻 碍 了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 发 展 ,影 响 了建 设 高 快 等教 育强 国战略 目标 的 实现 。 因此 ,解 决 这 几 个 问题 已迫在 眉 睫 。
[ 键 词 ] 建设 高等 教 育 强 国 办学 同 质化 管 理 行 政化 学 习 “ 关 快餐 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