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聚焦765(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合集下载

印度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印度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印度国家概况【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面积居世界第7位。

【人口】11.6亿(2009年),居世界第2位。

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

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9年)。

【国家元首】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

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

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况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

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聚焦747(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率团访问印度)

印度聚焦747(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率团访问印度)

印度聚焦第747期 2014年11月29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率团访问印度11月25-27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率团访问印度,为进一步深化两国传统友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共商良策。

11月25日下午,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昌德拉、主任米赫塔等中印贵宾参观了在新德里印度美术与手工协会展馆举办的“天工遗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中、印双方贵宾与观众一起零距离体验了浙江非遗技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提线木偶、龙泉青瓷、台绣、嵊州根雕、温州米塑、东阳竹编等技艺的现场演示,品尝了杭州西湖龙井茶,共同印制了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现场互动交流融洽,气氛热烈。

夏书记在参观时高兴地说:“这次浙江非遗展内容丰富、布展精致,这样的文化交流非常好,值得肯定和推广。

”昌德拉主席说:“浙江非遗展太美了!真没想到有这么精致、这么精彩!11月26日上午,中国浙江—印度企业交流合作大会在新德里举行。

夏宝龙在会上作主旨演讲,印度商工部副部长坎特作了演讲,印度工商联合会会长悉达多·比拉、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姚敬致辞,省工商联负责人以及万丰奥特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印度工业园高级副总裁彼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先后发言,400余位浙印工商界人士参加大会。

会前,夏宝龙看望了在印浙商代表,会后出席了印度工商联合会举行的浙印企业交流午餐会。

夏宝龙在演讲时说,中印两国毗邻而居,友好交往数千年。

进入新世纪,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能量”和“印度智慧”正在释放出巨大潜能,中印关系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两个多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

我们举办此次活动,是贯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印友好交流年”的一项重要安排,也是浙江与印度开展务实经贸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印经济崛起及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中印经济崛起及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33亿 美元 相 比, 以年均 1% 的速度增 长 。 7 也 1
赶中国” “ 、 印度在 闪光” “ 、 印度挑 战中 国” 等话题 。 20 年 以来 , 06 涉及中国和 印度的热议话题莫过于“ 中 印崛起” 虽然并非新话题 , , 但是人们看待这个问题的 视角却有所不同。美国《 商业周刊》 撰稿人皮特 ・ 恩
4 O 62
130 5 8
40 .
பைடு நூலகம்1 . O4
90 3
5 9 33
1. O9
2 . 78
33 7
27 93
数据来源: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 1) I F 世界经济展望)01 4月统计数据整理 。 00 、 ( M 21 年
( ) 二 中印经 济竞 争力 从 中印在 世界 经济 中 的地 位看 其 经济 竞 争力 , 有
和印度两国人口合计为2. 亿, 全球 ^ 55 占 口的3.2 64%。 从 中印经济总量看 ,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 的数据和 排序 , 1 , 2 0年 中国 G P总量为 58 万亿美元 , 0 D .8 居世 界第二位。印度 G P总量为 17 D .3万亿美元 , 居世 界 第九位。两 国总计 76 .1万亿美 元 , 占全球 G P的 D l.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公 布 的数据 , 17 中国 G P总量 为 57 D .5万亿美 元 , 居世 界第二 位 ; 印度 G P D 总量为 14 .3万亿美元 , 居世界第十一位 , 两国总计为 7 1 万亿美元 , .8 占全球 G P的 1. % ( D 16 世界 G P为 D 6 万亿美元) 0 0 , 2 。2 1 年 中国的对外贸易为 278 92 亿 美元 , 印度对外贸易为 59 33亿美元。两 国对外贸易 占全球贸易额比重为 1%左右( 2 世界贸易为 2. 1 99 亿 美元) 00 中国的外 汇储备为 243亿美元 , 。2 1 年 87 到 2 1 年 6月 为止 , 01 又升至近 32万亿美元 。2 1 . 00年 印度外汇储备 为 27 93亿美元。与十年前 2 0 0 0年的

中印共同追求民族复兴梦想

中印共同追求民族复兴梦想

中印共同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王毅谈中印关系中新网6月8日电6月8日,王毅部长接受印度采访时表示,中印关系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

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印两国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不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必将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为解决全人类的发展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6月8日,王毅部长接受《印度教徒报》驻京记者阿南特采访。

全文如下:1、王毅外长此行是印度新政府成立以来中国高官首次访印。

中方如何看待同莫迪总理领导下的印新政府合作前景?答:我很荣幸能够在印度新政府成立伊始,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访问印度。

我曾多次到访这个美丽的国家,此行与以往不同,这是一次传递信息之旅,结识朋友之旅,也是巩固友谊之旅,寻求合作之旅。

我高兴地看到,印度这片曾经孕育了古老灿烂文明的土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莫迪总理就任还不到两周,印新政府已向世人展示了推进改革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以及对外寻求友好合作的诚意和热情。

国际社会再度聚焦“印度机遇”,对印度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印度的友好邻邦,中国同样视印度的发展为机遇。

中印同为东方文明古国,当前处在相似的发展阶段,都在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中国梦和印度梦息息相通,相互契合。

我们是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可以也应该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

我此行所要向印度人民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在你们国家加快改革发展、追求民族梦想的旅途中,中国,愿意与你们站在一起。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同印度朋友共铸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

2、王毅部长如何看待中印关系总体情况?习近平主席是否将于今年下半年访问印度?答: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方对两国关系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更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满怀信心与期待。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两国领导人对发展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这是两国关系最重要的前进动力。

此次莫迪总理就职后,习近平主席立即派我作为特使访问印度。

印度聚焦515(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在第三次印中战略经济对话上的开幕致辞)

印度聚焦515(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在第三次印中战略经济对话上的开幕致辞)

印度聚焦第515期 2014年3月24日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在第三次印中战略经济对话上的开幕致辞2014年3月18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阁下,中国和印度代表团的各位成员,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在初春来到北京,参加第三次印度和中国战略经济对话会议。

这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倡议,是我们两国总理在2010年12月宣布的。

在过去三年里,我们以这种形式展开了密切的讨论,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合作领域,我认为这些合作领域无疑将会促进我们双方更大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印度都面临着困难的国际环境,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从2008年的危机中迅速复苏,但又受到2011年欧元区危机的更大冲击。

过去几个月里,有积极的迹象表明工业化国家开始复苏。

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全球经济低迷的负面影响,所有国家的增长都已放缓,虽然增长速度仍然高于工业化国家。

中国实现了7.7%的增长速度,高于既定目标,我在此表示祝贺。

印度GDP 增长在过去两年里已经放缓至5%左右,部分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部分原因是国内的某些限制,我们已经着手解决。

令人高兴的是,现在我国的经济比一年前更为强大,经常账户赤字得到控制,财政赤字有所降低,通货膨胀也正在下降。

我们正在努力恢复基础设施投资的步伐,我们相信它将提供一个基础,使增长速度在三年的时间里回到8%。

我们的经济基础坚固,所以我们相信恢复高速增长是可能的。

印度和中国都在强烈关切支持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

全球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重要性正在增强。

这一过程将持续下去。

然而,国际机构尚未做出充分的改变,以应对这一过程。

在现有的所有论坛我们都要加强合作,包括联合国和20国集团,以确保制度的变革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双边经济合作,扩大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

其中,战略经济对话是一个重要工具。

它有助于我们确定共同的利益领域和具体的实施项目。

印度聚焦514(第三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印度聚焦514(第三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印度聚焦第514期 2014年3月23日第三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2014年3月18日,第三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与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共同主持,并分别致辞,作主旨发言。

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改革、财金协作、经贸合作等议题,以及加强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能源及金融等领域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

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会见了来华出席第三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的印方主席阿鲁瓦利亚。

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印都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共同任务。

希望双方发挥好两国25亿人口的独特巨大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深化城镇化、信息通信、高技术等领域合作,将中国高铁、能源等装备制造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同印度市场需要紧密结合,携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

一、第三轮战略经济对话的主要内容中印战略经济第一次对话与第二次对话分别于2011年9月和2012年11月在北京和新德里成功举行。

对话机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两国在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也推动了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此次对话,双方讨论了全球及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主要改革思路,认为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增速有所放缓。

中印两国均面临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双重压力,需要相互分享和借鉴发展经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技术创新,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双方一致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有关交流将进一步增进双边互信,扩大共同利益,为下一步合作指明方向。

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鼓励两国企业扩大相互投资,加强基础设施、节能环保、信息技术、能源和金融领域合作,并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以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签署了关于可持续城镇化、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部门间合作备忘录以及开展城镇化和能源领域联合研究的行动计划。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

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关系现状中国和印度到2014年4月1日已建交64周年。

在这64年里,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总的看来坎坷曲折,很不理想。

本文将对中印64年的关系变迁及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20世纪50年代是中印友好关系的黄金时期中国和印度是两大亚洲文明古国。

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1947年和1949年印度和中国先后获得独立和解放。

1950年4月1日两个年轻的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印度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中印友好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

1954年两国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了解决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的关系问题,中印双方从1953年底在北京举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含义相同)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

中印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在其序言中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

迎来了中印友好合作的第一个高潮。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年10月。

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接待的第一位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

在4个月内实现了中印两国总理互访,意义非同寻常。

不幸的是,中印友好关系的良好势头未能长期保持下去。

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逆转。

其根本原因是西藏问题。

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达赖等人逃往印度。

当时,达赖及其追随者的活动得到了印度官方的协助和配合。

达赖到达新德里后被安排住在印度国宾馆,并先后会见了印度总统、总理和内阁部长等政要。

第五届中印财金对话联合声明

第五届中印财金对话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第五次中印财金对话2011年11月8日,新德里根据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启动中印财金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印双方已分别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2009年1月及2010年9月成功举行四次中印财金对话。

第五次中印财金对话于2011年11月8日在新德里举行。

双方就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及应对政策措施交换了意见,特别就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及中印两国在危机过后的复苏阶段中所发挥作用进行了交流。

双方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强劲、可持续与平衡增长框架等二十国集团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应对措施双方均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关键时期。

由于一些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是否可持续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行风险加剧。

新兴经济体虽然增长相对强劲,但受到发达经济体增长放慢的影响,已出现增速放缓的明显迹象。

面临这些挑战,双方认为在此关键时期,加强国际政策合作非常必要。

两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同时,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为此所作的努力,承诺落实戛纳中短期政策行动计划,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及平衡增长。

中印财政改革双方分享了推动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经验。

印方认识到基于税收与支出改革的财政整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已开始进行财政改革,强调实施审慎支出管理,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等优先发展领域,调整改进税收结构与商业模式等。

2011年,中国政府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力度、节奏与重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二十国集团中的中国与印度双方就戛纳峰会成果交换了意见,并强调了二十国集团作为世界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重要性。

双方认识到强劲、可持续及平衡增长框架在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印度聚焦766(印度外长赴韩商讨莫迪访问事宜)

印度聚焦766(印度外长赴韩商讨莫迪访问事宜)

印度聚焦第766期 2014年12月31日印度外长赴韩商讨莫迪访问事宜2014年12月29日,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访问韩国,并会晤韩国总统朴槿惠,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朴槿惠在当天的会谈中表示,她于今年1月访问印度时已认识到韩国和印度是共享未来规划的最佳伙伴,希望斯瓦拉吉在此次访韩行程中,收获丰硕的成果。

斯瓦拉吉表示,韩印关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斯瓦拉吉当天下午出席第8届韩国—印度外长共同委员会会议,并分别会见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室长金宽镇、外交部长官尹炳世、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就增进两国在国防与军工、经贸与投资等领域合作、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明年访韩事宜,以及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交换了意见。

斯瓦拉吉是具有代表性的印度女领导人。

朴槿惠1月访问印度时,斯瓦拉吉曾以众议院在野党代表的身份同朴槿惠进行会晤。

1973年12月1日,印度同韩国建交,两国关系一直不错,号称“黄金搭档”。

目前,每年从印度各邦出国留学的人有35%选择韩国,在印度境内也有不少韩国人。

印度人认为韩国人实在,低调且内敛,不喜欢虚张声势。

印度人这样形象的比喻低调内敛的韩国:如果不看地图的话,我们会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韩国这个国家了。

韩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韩国人也同样认为印度人开朗,热情奔放和讲卫生。

不过,印度号称“强奸之都”,在印度旅行得时刻提高警惕,避免发生意外。

2013年2月1日,印度警方就发布消息称,韩国一名女学生上月在印度独自旅行时遭到一家旅馆店主的儿子“迷奸”。

《印度时报》报道,这名学生持旅游签证抵达印度,上月14日参观中央邦班达伽国家公园,随后返回旅馆,喝下嫌疑人提供的一杯啤酒后失去意识,半夜醒来发现嫌疑人正在性侵犯她。

新国际格局演进背景下华侨华人与公共外交

新国际格局演进背景下华侨华人与公共外交

新国际格局演进背景下的华侨华人与公共外交严晓鹏㊀章㊀毅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等重大国际事件频发,国际格局㊁地区形势以及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诸多变化,民粹主义㊁民族主义思潮盛行,逆全球化呼声高涨㊂本文通过分析新国际格局演进背景下海外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领域的机遇㊁作用和挑战,进而提出华侨华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中外友好关系的促进者,中外合作共赢的牵线者,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者㊂当前国际格局正在从以 西方为主导 演变为 东西方平衡 ㊂伴随着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等重大国际事件频发,各国经济增长陷入危机,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美两大国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相对缩小,同时两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也在拉大㊂在欧洲,欧盟在军事上对美国依赖严重,并且短期内很难改变㊂俄乌冲突爆发后,大量美元游资从欧洲回流美国,而欧盟各国还面临着粮食危机㊁能源危机以及难民问题,国际地位进一步削弱㊂而作为 多强 之一的俄罗斯,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能源出口,中高端产业发展困难㊂由美国㊁意大利㊁日本㊁英国㊁德国㊁法国㊁加拿大这些最富裕国家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G7),其 指挥棒 失灵趋势明显,显示西方的治理体系难以奏效,治理危机在全球蔓延,国际101体系与国际秩序发生改变㊂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化严重,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盛行,逆全球化呼声高涨㊂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全球治理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强调多元行为主体互动的公共外交被提上日程㊂公共外交肩负着对外搭建外交舞台,进行信息交流㊁文化传播的职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达成共识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式㊂华侨华人参与公共外交的时代背景近年来,国际重大事件频出,这些事件环环相扣,背后有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深刻的发展逻辑,其中包含着大量偶然因素㊁次要因素和非本质因素,我们通过剥丝抽茧㊁诠释概念㊁分析推理等方式,进行研究剖析,可以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底层逻辑㊂全球财富 蛋糕 增量减少, 中国威胁论 大行其道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新一轮科技革命未能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向不明,财富 蛋糕 增量不足㊂西方很多国家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政党试图通过吸引民众视线来转移矛盾,往往凭借强大的舆论和传播能力渲染中国有潜在的 威胁 ,强调与中国角色不匹配的 中国责任 ,将很多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国,误导一些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的看法㊂在这种情况下,华侨华人公共外交的开展,有利于破除 中国威胁论 ,使其居住国民众能够更加理解和相信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化解 中国威胁论 ㊂财富分配不均,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盛行首先,欧美国家大多以高端金融业和科技产业为支柱,这些附加值高201的产业雇佣人数较少,能够参与这场财富分配盛宴的人数更少;其次,现有的资本主义统治阶级越来越把党派和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未能及时对普通民众进行利益倾斜和心理安抚,这使既得利益者与中下层民众产生严重对立;最后,世界范围内种族冲突和族群矛盾严重,社会分化加大㊂而华侨华人在这些国家首当其冲,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抨击对象之一,全世界针对华侨华人的种族歧视事件屡见不鲜,其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㊂由于各国的失意者和受挫者越来越多,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越来越能够影响精英阶层和政府的决策㊂而华侨华人作为公共外交的传播行动主体,随着传播对象政治影响力的提高,其公共外交的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提升㊂社交媒体的普及极大释放了民众的话语权社交媒体的普及给信息传播和发酵结果带来了深刻变化㊂首先,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找到志同道合者,并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快速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话语力量;其次,社交媒体很容易使普通民众进入 信息茧房 ,即很多民众只能看到和接受与自己观点契合的推送信息,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仇视与敌意不断加深;最后,社交媒体由于具有逐利性,往往只热衷传播那些受欢迎的热点流量信息,而这些热点恰恰是能够迅速煽动人们的情绪㊁制造对立与分裂的不实信息㊂例如,美国发生的国会骚乱事件,就受到了社交媒体的煽动㊂正因为此,华侨华人参与公共外交的主要传播媒介发生了重要变化㊂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民意 放大镜 功能,往往能激化矛盾或是增加人们的好感,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㊂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借助社交媒体,更好地实现对外信息传播和人文交流,以维护自身权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㊂301华侨华人参与公共外交面临新机遇侨务公共外交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侨务公共外交,欲借力侨务资源来配合我国外交,发挥华侨华人在文化交流㊁信息传播上的独特作用㊂国家 十四五 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㊂我国的发展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㊂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影响着海外华侨华人的方方面面,是他们在居住国发展的强大后盾,为他们带来了底气和尊严,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公共外交条件和环境㊂新生代华裔是公共外交有生力量华人由于久居国外,语言障碍明显减弱,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新生代华裔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认同困惑,尤其是出生在当地的新生代华裔,有朝着双重文化认同发展的趋势㊂他们的文化认同往往是多元共存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他们可以同时保持对祖(籍)国和居住国的文化认同㊂一方面,新生代华裔能够更好地融入居住国,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不同于老一辈,了解居住国的生活习惯㊁风土人情以及法律法规,深知国外公共舆论的运行规则㊂另一方面,新生代华裔了解中国㊁学习华文的意愿越来越强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崛起, 海外华侨华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更激发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㊂①学会中文,熟悉中华文化,意味着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㊂总之,新生代华裔拥有祖(籍)国和居住国两国的文化背①王洁曼㊁严晓鹏:‘温州华裔青少年的文化认同调查“,‘八桂侨刊“,2011年第1期,第24 27页㊂401景和双语优势,更能够在中外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在信息交流㊁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华侨华人开展公共外交可以重点培养的主要力量㊂华侨华人在西方 指挥棒 失灵的真空期大有可为2022年,美国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共同围堵中国,但其号召力大不如前,原定于3月28 2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 东盟领导人峰会,因为多位东盟领导人的 日程安排 问题被推迟㊂最后只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能够如期前往㊂同年5月,美国再摆 鸿门宴 ,试图拉拢东南亚各国孤立俄罗斯和对抗中国,但多个东南亚国家表示不愿意选边站队,它们其实是不想随着美国的 指挥棒 转㊂这只是西方治理体系失效的冰山一角,西方国家的 指挥棒 已经失灵,治理全球性问题已力不从心㊂据统计,全世界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西方 指挥棒 失灵的真空期,他们可以是中国智慧和方案㊁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传播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社交媒体是华侨华人有效的发声途径在数字传播时代,媒体在公共外交中所扮演的中枢神经角色愈发凸显㊂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以软实力竞争为主的综合国力较量㊂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交流成本越来越低,自发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动越来越容易㊂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交媒体潜藏着强大的舆论传播能力㊂华侨华人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向当地社会介绍中国民主㊁人权的真实情况,及时与居住国公众互动交流,增进互信,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推进国家正面形象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从501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外交目的㊂例如,通过一些短视频,记录东方这片热土上蓬勃兴旺的社会景象和自然景观,让外国公众认识和发现发展中的当代中国㊂华侨华人可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新国际格局演进背景下,华侨华人作为沟通祖(籍)国与居住国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公共外交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㊂华侨华人是中外友好关系的促进者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向世界人民表达中华民族诉诸于相互尊重㊁对话协商的沟通方式,表达中国诉诸于共商㊁共建㊁共享的合作目的,向世界各国展示可信㊁可爱㊁可敬的中国形象㊂例如,华侨华人可以向外国公众介绍中国在脱贫攻坚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他们及时了解中国社会民主和人权的真实现状,塑造积极向上㊁社会稳定㊁政治清明的东方文明大国形象㊂同时,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也可以广泛争取海外公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串联世界人民,减少各国人民之间的疑虑㊁排斥乃至对抗的心理㊂华侨华人是中外合作共赢的牵线者随着祖(籍)国越来越昌盛富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亲身经历了西方压制中国崛起㊁触犯中国核心利益和对中国采取种种歧视的卑劣行径,他们更加清楚西方国家真实的面貌㊂广大华侨华人可以用委婉㊁含蓄的方式,讲述 合作共赢 的中国故事,主动向居住国民众表达友善的声音和诉求,努力消除各国同中国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增加他们对中国的好感,争取为601打造全球友华的伙伴关系网络,优化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推动构建合作共赢㊁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一道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㊂华侨华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华侨华人可以尝试去融入当地文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不同的法律体系㊁社会制度㊁语言环境和思维模式中进行探索与拼搏,接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㊂例如,在温州和伦敦两地举办的 当伦敦遇上温州 画展,将温州风采展现给英国乃至全世界㊂①与此同时,广大华侨华人也可以引导当地民间组织参与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中,例如,他们每逢佳节㊁重大庆典等活动,积极邀请当地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以此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及双方友谊的发展㊂华侨华人参与公共外交挑战犹存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已成为其实现重要的体制认同及开展广泛的重要活动的主要障碍㊂ ②西方公众对今天的中国,了解得还是太少㊂而这些西方国家的精英和部分民众骨子里却带有一种傲慢与偏见和国际竞争的冷战思维㊂华侨华人的政治参与度往往不足大多数华侨华人在居住国不愿意抛头露面,本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原则,一般都格外低调,对政治漠不关心㊂而且种族问题也一直是阻碍701 ①②‘接连牵手巴黎㊁伦敦㊀温州打造文旅交流国际品牌“,‘温州日报“,2019年9月11日,http :// /art /2019/9/11/art_1642048_37984612.html ㊂塞缪尔㊃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111页㊂华侨华人政治参与的痼疾,许多国家对华人参政议政设有门槛㊂尤其是老一代华侨华人,他们普遍不关心政治,而是更关心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即使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也往往不愿意发声,而是选择沉默隐忍,缺乏为华侨华人群体争取政治权力的动力㊂很多新一代华侨华人是在居住国成长,语言文化更具优势,对政治的关注度更高,参政人数不断增加,政治社团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㊂但整体上,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政治存在感仍然很低㊂华侨华人难以真正地融入主流社会在许多国家,由于华侨华人是外来者且经济地位普遍较高,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在潜意识里就对华侨华人存在着不满和排斥㊂在国际格局演进的背景下,由于自身地位每况愈下,这些国家的失意者和受挫者进而将矛盾指向华侨华人,一段时间内 排华 怨华 以及 恐华 等情绪高涨,很多华侨华人因此成了居住国民众泄愤的对象,常常被辱骂㊁威胁㊁恐吓,心理上受到巨大创伤㊂另外,受儒释道文化背景的人伦㊁社情的影响,华侨华人普遍谨言慎行,表达方式和价值观与西方有很大不同,难以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中和发挥公共外交作用㊂例如,老一代华侨华人普遍不喜欢跟陌生人打招呼,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不愿有太多的眼神交流,这在华侨华人中是正常的现象㊂在中国人看来, 爱 的反义词是 恨 ,但在西方基督哲学里, 爱 的反义词是 冷漠 ,华侨华人的这种 冷漠行为 很容易引起西方人的误会,影响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㊂美国等西方国家仍长期主导着世界舆论的话语权美联社㊁合众国际社㊁路透社以及法新社是公认的世界四大通讯社,英国的BBC和美国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都是世界比较著名的非营801利广播机构㊂然而,它们都是被西方所主导的㊂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媒体恶意诬蔑和抹黑中国,丑化中国形象,指责中国偏袒俄罗斯,其真实意图在于希望中国在西方制造的舆论压力下制裁俄罗斯,而不是在推行所谓 民主 和维护乌克兰 国家主权 ㊂虽然近年来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并极大释放了民众的话语权,但整体上仍是西方把持着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华侨华人所能发出的声音非常有限,这极大影响了他们开展公共外交意愿和效果㊂结语鉴于以上情况,尽管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环境,华人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为中国和居住国加强了解和联系起到搭桥牵线的作用㊂努力尝试消弭对中国不利的负面影响,将为当地民众增信释疑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㊂应在适当的场合,以较委婉的方式,积极澄清 中国威胁论 ㊁宣传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㊁介绍中国真实的民主人权情况,讲好中国故事,为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自己的作用㊂本文系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课题 意大利普拉托华侨华人社会变迁与经济研究 (项目编号:20JDZD079)的阶段性成果㊂严晓鹏:温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研究员㊂章㊀毅: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㊂901。

“中印建材贸易洽谈会”暨“印度国际建筑建材博览会”将于2013年12月在印度举办

“中印建材贸易洽谈会”暨“印度国际建筑建材博览会”将于2013年12月在印度举办
料展 贸 中心 主任 生美 心 、 国家 建筑 材 料展 贸 中心 副主 任 屈 交胜 、 副经 理 郝 银 萍 、 广 东 省建 筑 材 料 行业 协会 会 长
吴一 岳 、 广 东省建 筑材 料行 业协 会 副会 长 兼秘 书 长 陈环 等应 邀 出席会 议 , 广 东建 材 行业 协 ( 商) 会、 企业 和 新 闻 界代表 近 5 0 人 出席本 次会 议 。 生美 心主 任表 示 , 为协 助 国 内建材 企业 开 拓 国 际市 场, 中 国建 筑材 料 联合会 和 国家建筑 材 料展 贸 中 心将 强 强联手 , 继 续 与 印度 A B E C展览 公 司进行 合 作 , 共 同举 办
性汇 总 数据 。根据 普 查情 况 , 各区 ( 县级 市) 建设 行政 主 管 部 门要督 促幕 墙 工 程 业 主建 立 既 有建 筑 幕墙 工 程 使
无前 例 的发展 , 建 筑业 进 口更 加繁 荣 。 如今 , 印度 已经 继
中 国之 后 , 成 为 外资投 资 的第 二大 热 点地 区 。对 于广 东
方就 建 材 产 品 出 口、 海 外 市场 开 拓 、 国家 和 省 的市 场 开
拓扶 持政 策等 热 点 问题进 行 了深入 的互 动交 流 。 ( 来源 :
广 东省建 筑材 料行 业协会 )
f - 州市玻璃幕墙进行全面普查
5月 2 0日, 受 暴风 雨 影 响 , 暨南 大 学主 教 学楼 3 个 教室 的窗户 被 吹落 , 此 事 引起社 会各 界 的广泛 关注 。 广 州市 建委 主任 侯永 铨 6月 l 4日在新 闻 发布会 上 表示, 暨 南 大学 玻 璃 幕墙 脱 落 事件 发 生 后 , 市 建委 进 行 了调查 并和 学校 及施 工单位 进行 了共 同研 究 。 专家 的初 步 意见 是 , 幕 墙 脱落主 要 是 因为在 施工 过程 中没 有很 好 地 做好 牢 固的衔 接 , 所 以造 成脱 落 。接 下来 将在 全 市开 展 建筑 幕墙 的普 查 , 建 立幕 墙工 程 专项 档案 数据 库 。普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的外交政策

时期:
一、从尼赫鲁到辛格
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议会制国家,总理在外交
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从1947年独立 以来的60多年中,尼赫鲁总理、甘地总 理、瓦杰帕伊总理和辛格总理执政时印 度的外交包括国际组织外交搞得最有声 有色。
1 尼赫鲁总理时期
尼赫鲁于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 担任印度总理。在印度,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在对 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方面比得上他,难怪圣雄 甘地也称他为自己外交事务方面的导师。15J作为 印度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后来 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印度独立时,正是冷战 开始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之时。 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定在两极对抗 中采取中立立场,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国际事 务中保持行动的独立性。i954年尼赫鲁与周恩来 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 尼赫鲁又参与发起并参加了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
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 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 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 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 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 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 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 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 安理会否决权。
印度同东 南亚国家地 理位置相近, 有悠久的历 史关系。印 积极推行
“东向政 策”,加强
同东盟的政 治经济关系, 积极参与东 亚合作。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印于19

中印能源转型合作意义何在?

中印能源转型合作意义何在?

文/ 毛吉康中印能源转型合作意义何在?中印两国处在推进能源转型的相似阶段,也都面临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战,相互借鉴与合作对两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和印度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三碳排放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在2020年向国际社会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印度在2021年的格拉斯哥COP26大会上提出207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目标。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碳排放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长期保持着共同立场。

两国大力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

两国还与南非、巴西两个发展中大国建立了“基础四国”机制,加强立场协调。

两国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印度在承担更大减排责任方面的态度愈加积极,在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后将自身定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的全球参与者”,在提出碳中和目标后也在2022年8月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而之前的这两个目标分别是35%与40%。

2022年,COP27大会在“损失和损害”融资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也明确发达国家增加供应“气候适应资金”,专门针对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在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中遭受的损失和损害提供资金补助和支持。

中印两国对此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在如何保障资金与技术转让的制度设计方面,中印两国有必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关税,以及在促38 案例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_2016年5月18日,印度可再生能源部官员前往旁遮普邦视察太阳能光伏电站。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

(视觉中国)进碳计量与碳核算、绿色金融标准国际衔接与统一方面,两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总结一周新闻类节目

总结一周新闻类节目

总结一周新闻类节目目录一、国内新闻 (2)1.1 政治新闻 (2)1.1.1 中央政府重要政策发布 (3)1.1.2 地方政府重要政策发布 (4)1.2 经济新闻 (5)1.2.1 国家经济数据发布 (6)1.2.2 地区经济数据发布 (7)1.3 社会新闻 (8)1.3.1 突发事件报道 (9)1.3.2 社会热点问题探讨 (10)二、国际新闻 (11)2.1 国际政治新闻 (12)2.1.1 国际关系动态 (13)2.1.2 国际政治事件报道 (14)2.2 国际经济新闻 (15)2.2.1 国际经济数据发布 (16)2.2.2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17)2.3 国际社会新闻 (18)2.3.1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19)2.3.2 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20)三、体育新闻 (21)3.1 体育赛事报道 (22)3.1.1 奥运会 (23)3.1.2 世界杯 (24)3.2 体育产业新闻 (25)3.2.1 体育市场动态 (26)3.2.2 体育明星动态 (26)四、娱乐新闻 (27)4.1 明星动态 (28)4.1.1 新人出道 (29)4.1.2 知名艺人动态 (30)4.2 娱乐圈热点事件 (31)4.2.1 粉丝风波 (31)4.2.2 娱乐圈八卦新闻 (32)一、国内新闻本周国内新闻热点纷呈,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中央政府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等,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如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等,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经济方面,本周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央行也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实施了降息或降准等措施,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在社会方面,本周发生了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如校园安全问题、医护人员权益保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印度•【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05.04.11•【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新德里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一、应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4月9日至12日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曼莫汉·辛格总理举行了会谈,会见了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副总统拜龙·辛格·谢卡瓦特、团结进步联盟领袖索尼娅·甘地夫人、外交部长纳特瓦尔·辛格和人民院反对党领袖阿德瓦尼。

温家宝总理访问了班加罗尔市,并在德里理工大学发表演讲。

两国领导人在诚挚、友好和建设性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二、双方回顾了两国间友好交往和近年来双边关系取得的进展,一致认为,中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双方满意地注意到,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往来,建立信任与理解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迅速增长,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双方在解决两国悬而未决问题方面逐步取得积极进展。

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双方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双方一致认为,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双方回顾了两国总理于2003年6月23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重申这项宣言就双边关系达成的共识,为两国合作提供了一个共同认可的框架。

三、鉴于中印关系的发展,为了促进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并考虑到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双方同意,当前,中印关系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

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和愿望以及平等为基础,为基于两国人民共同与平等的安全、发展和繁荣的双边关系全面而广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框架,并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和威胁。

印度与“四方安全对话”

印度与“四方安全对话”

“四方安全对话”是包括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非正式战略对话,被普遍视为联合制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外交及军事行为。

印度加入“四方安全对话”,是出于遏制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的战略需求。

但印度又不愿意因为对抗中国而损害其经济利益,因而对“四方安全对话”抱有复杂的立场。

2018年以来美国单边主义行为促使印度逐渐回归大国平衡外交,使其对重新启动的“四方安全对话”持消极态度。

一、“四方安全对话”的演变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施以“软性遏制”。

美、日、澳三国于2002年启动三方战略对话,外界普遍视之为制衡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战略联盟。

印度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始于1991年,2005年两国签订《印美防务新框架协议》,提升军事合作关系。

同年载有核设施的美国战舰被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美国海军进驻果阿和科钦等地。

2006年美国和印度达成《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两国关系实现飞跃。

2007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议组建“四方安全对话”(The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以下简称QSD)或“四方倡议”(Quadrilateral Initiative),邀请印度加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三方战略对话,在“民主和平”概念基础上打造“亚洲民主繁荣之弧”(Asian Arc of Democracy),试图将中亚、蒙古、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囊括在内,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

2007年5月,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霍华德在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催促下参加了第一次QSD,QSD正式启动。

9月,美、日、印、澳四国联合军演在孟加拉湾展开。

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日本期间双方签订安全协议。

在此之前日本已与澳大利亚签订安全协议。

但是,2007年12月陆克文出任澳大利亚总理后,扭转前任霍华德亲美外交政策,对亚太地区中美竞争持模糊态度。

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访华前表示,印度不参与所谓四方联盟遏制中国行动。

印度聚焦765(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印度聚焦765(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印度聚焦
第765期 2014年12月30日
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2014年12月19日,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和印度财政部辅秘迪内希·夏尔马共同主持了对话。

中方财政部、外交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中投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单位代表参会,印方财政部、印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出席了对话。

中印财金对话是双方根据2005年4月签署的《关于启动中印财金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而启动的合作机制,双方分别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9月、2011年11月和2013年9月成功举行了六次中印财金对话。

在2013年举行的第六次对话中,双方就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中印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中印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双方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以及双边财金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各层级官员之间就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国际经济金融问题的经常性沟通与协调。

在今年举行的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中,双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印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双边投资和财金务实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多项共识并签署了《联合声明》。

为增进对印度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了解,提高财金对话的务实性和针对性,中方代表团还于对话前赴孟买分别与在印中资企业和汇丰银行孟买分行举行座谈。

此次对话的成功举行,进一步促进了中印两国在财金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务实合作,丰富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双方同意明年在北京举行第八次中印财金对话。

12次会晤

12次会晤

次数事件回放首次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中方特别代表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布拉杰什•米什拉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首次会晤。

第二次2004年01月,印度特别代表访问中国。

这既是两国特别代表的第二次会晤。

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三次2004年7月26日至27日,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J•N•迪克希特先生与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先生在在印度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三次会晤。

第四次2004年18日至19日,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迪克希特在坦诚、友好和建设性的气氛中举行了第四次会晤。

双方探讨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

会晤取得了建设性成果。

第五次2005年1月10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五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友好、合作和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晤。

双方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达成一致。

第六次2005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度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北京举行了第六次会晤。

双方在友好、合作和建设性的气氛中就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框架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双方同意,要在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战略高度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而建设性地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推动边界问题早日获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第七次2006年1月9日至10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七次会晤在印度举行。

这次会晤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始,12日移到科塔亚姆继续进行。

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就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框架设想,与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第八次2006年6月25日至27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八次会晤在北京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印度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就边界问题的解决框架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聚焦
第765期 2014年12月30日
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2014年12月19日,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和印度财政部辅秘迪内希·夏尔马共同主持了对话。

中方财政部、外交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中投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单位代表参会,印方财政部、印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出席了对话。

中印财金对话是双方根据2005年4月签署的《关于启动中印财金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而启动的合作机制,双方分别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9月、2011年11月和2013年9月成功举行了六次中印财金对话。

在2013年举行的第六次对话中,双方就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中印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中印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双方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以及双边财金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各层级官员之间就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国际经济金融问题的经常性沟通与协调。

在今年举行的第七次中印财金对话中,双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印在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双边投资和财金务实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多项共识并签署了《联合声明》。

为增进对印度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了解,提高财金对话的务实性和针对性,中方代表团还于对话前赴孟买分别与在印中资企业和汇丰银行孟买分行举行座谈。

此次对话的成功举行,进一步促进了中印两国在财金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务实合作,丰富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双方同意明年在北京举行第八次中印财金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