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
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人格)
③动机必须有目标;动机要求活动(生理、心 理、行为活动)
④动机可视为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但不属于自 变量,也不属于因变量,是两者之间的中间变量。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1.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2.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凡是能够诱发个体动机的刺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四)生物性与社会性
马克思指出的:人格“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 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70页)。 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 既要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个 体的遗传因素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 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㈢ 稳定性和可塑性
在个体的生活中那种暂时的偶然表现出来的 特征不是个性特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 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是一 个人的人格特征。人格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 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 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 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变化。
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 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然而人 的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 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由于共同的社 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 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这也是“个性与共性”差异:独特性体现个体之间人 格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同一民族之间,存 在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 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 主要有五种基本需要,这 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次 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 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1.人格概念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基本特征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稳定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格形成的稳定性(2)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3)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各具特点复杂性:人心隔肚皮、人面兽心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3.人格心理学研究内容: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测量4.研究对象——人(1)人类本性层面(人性)(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层面(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人格的独特性及其形成机制5.研究任务:描述、理解或解释、预测、控制6.理论流派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
(二)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四)早期童年经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心理特性——人格
象夏天里的一团火” “象夏天里的一团火”,有 股火爆的脾气。情绪爆发快, 股火爆的脾气。情绪爆发快,但平
2、多血质
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 富有朝气。 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 乖巧伶俐,惹人喜爱。情绪丰富而且外露, 乖巧伶俐,惹人喜爱。情绪丰富而且外露, 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喜欢与人交往, 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喜欢与人交往,有种 自来熟”的本事,但交情粗浅。 “自来熟”的本事,但交情粗浅。语言表 达能力强且富有感染力。活泼好动, 达能力强且富有感染力。活泼好动,反应 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 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容易适应新 环境。可塑性较强。但缺乏耐心和毅力、 环境。可塑性较强。但缺乏耐心和毅力、 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二)人格特性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合性 4、功能性
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性格决定命运
(三)人格的结构
★认知方式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
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 3、科学的气质观
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 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 个人生来就具有的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特征。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主要的人格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三)“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
人格类型理论 1、福利曼和罗斯曼: 福利曼和罗斯曼: A—B型人格 B 2、荣格:向性类型论 荣格:
A型性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 型性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 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 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 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 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 动作敏捷,说话快, 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 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 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 型。 B型性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 型性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 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 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 审慎思考,耐心,属于较平凡之人。 奏,审慎思考,耐心,属于较平凡之人。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
2020年4月3日年5形月19中找出简单图形。
8
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2020年4月3日年5月19 日
图12-1 隐蔽图形测验示例
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在心理活动上的差异: (1)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
2020年4月3日年5月我19 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6
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威特金等(Witkin,1940)发现了场独立性和场依存 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 (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场独立性(FI)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 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 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 人交往时极少能体察入微。
2020年4月3日年5月19
13
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同时性-继时性
达斯(Das et al.,1975)基于对脑功能的研究而提出, 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 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
继时性认知风格:逐步分析问题,每个步骤只考 虑种假设或一种属性,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顺序性, 解决问题象链条一样环环相扣,言语操作和记忆都 属于继时加工,女性较男性更擅长于继时性加工。
模式,这一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
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内涵如下:
2020年4月3日年5月19
1
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格的一般概念
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人格定义知识点总结
人格定义知识点总结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态度和习惯。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概念,涉及心理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
在人类历史上,人格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不同的学科对人格的定义和解释各有不同。
以下是关于人格的一些要点总结。
一、人格的定义1.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的整体心理特征,包括情感、意识、动机、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交往和自我表达中所展现的特性,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2. 人格的重要性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和社会交往方式。
3. 人格的形成人格是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在生活中的经历和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4. 人格的特征人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包括情感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多个维度。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倾向,这使得人格成为一个个体鲜明的特征。
二、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个体的行为和情感表现,探讨个性特质和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2.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人格心理学包括了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亨利·穆雷的需求体系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C·G·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3. 人格心理学的特质在人格心理学中,研究者通常使用特质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人格特征。
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
第十二章 人格
艾森克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人格:
– –
内外倾 神经质——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郁郁不乐、 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非理智行为。
–
精神质——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 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 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特质论
–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
大五人格理论
对立类型理论:A-B型人格、内-外倾人格 多元类型理论:体液说
类型论
– –
整合论 •艾森克人格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 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 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 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威特金)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没有好坏之分。 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 优势;而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 中具有优势。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波克拉特根据 哪一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精力旺盛,直爽热情,但心境 易变,脾气暴躁。典型人物:张飞。 多血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外向,适应性强。兴趣 多变,注意力容易分散。典型人物:贾宝玉。 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内向,举止平和,踏踏实实, 注意力易集中,交际适度。典型人物:陈景润。 抑郁质 :极端内向,多疑多虑,敏感,孤僻。典型人物:林 黛玉。
医学心理学 人格
医学心理学人格相关理论人格的概念与特性人格的概念: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尽管多种人格定义在表述方面不一致,但他们都强调了人格概念应具有的要点或特征,即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和倾向性。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特质人格诸方面能力、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包含了人的整体功能,而智力则更多的偏向于脑的功能,注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能力与智力的变异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水平有高低.除了一般智力水平的差异,人在特殊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智力的衡量通常采用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智商(IQ)。
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验得出的结果,是对智力水平间接的推测和评估。
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temperament)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
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类型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将其分为4种类型: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抑制型(三)气质的意义气质无好坏之分。
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具有任何一种气质的人都可培养和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性格(一)性格的概念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二)性格的特征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倾向性,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在对行为的调节控制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对情绪的控制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情绪特征;在认知活动的特点与风格方面,表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性格的意义性格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与气质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心理学基础-人格
安静型
粘液质
兴奋型
胆汁质
抑制型
抑郁质
(三)气质的意义
1.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它体现了人格的生物 学内涵。 2.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的类型也无好坏之分。
3.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4.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 5.对于不同职业来说,对从业者的气质有不同的要求。社 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6.教育工作中必须根据气质因材施教。
五、 气质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类型
气质的意义
(一)什么是气质
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动力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情绪的强
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速度和灵活性(如知觉的速度、
思维的灵活程度)、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气质具有遗传获得性。 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
二、人格倾向性
(二)动机
动机概念
动机类型
动机冲突
(二)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的种类
(三)动机冲突 (四)挫折
1.什么是动机
动机(motivation):
是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 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产生的原因
内在条件,需要
外在条件,诱因
1.什么是动机
动机(motivation):
生 理 性 需 要
社 会 性 需 要
物 质 需 要
精 神 需 要
按需要的起源
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 本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马 斯 洛
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
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个人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通过内在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体现。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心理特征,即人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人的行为方式,即人在与他人和环境互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人的内在特征会影响其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内在特征的发展。
人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对稳定性:人格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虽然人的外部环境和经历会对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2.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一样的。
人们的人格特征是根据其遗传背景和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组合。
3.内在和外在的一致性: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内在倾向和外在行为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人们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内在的心理特征会在行为中得到体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了解其内在的特点。
4.可塑性:尽管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人的人格也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
人的人格特征在不同的阶段和经历中会发生变化,通过个体的努力和适应,人们可以改变其人格特征,使其更符合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5.多维性:人格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方面。
人的认知特征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认识、评价和判断等;情感特征包括情绪、情感和态度等;动机特征则包括人的需求和动力。
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个体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可以影响人的个性发展。
同时,个体的环境和经历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如家庭、教育等。
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总而言之,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
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
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
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2)人格的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
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人格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
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
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
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
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
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人格的定义
人格(个性)(卷名:教育)Personality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人格(个性)是在个体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人格(个性)是个体与现实特定关系的反映。
人格(个性)是许多的研究对象,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
心理学研究人格(个性)的心理特性(、性格等)的实质和规律。
人格(个性)的概念人格(个性)(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意谓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引伸为人物、角色及其内心的特征,即其心理面貌。
人格与个性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词,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的心理面貌。
狭义的人格通常是指个人的一些与意识倾向性相联的气质、性格、爱好等的综合表现,如内向或外向、独立性或依从性等。
有时,甚至仅指个人的品德、操行。
所以,有人常把人格看作性格(Character)的同义词。
如欧洲的心理学家就喜欢用Character一词来表示人格。
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仅仅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性。
它既包含与意识倾向直接关联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特性,如光明磊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或口是心非、明哲保身、幸灾乐祸等;也包含与行为方式紧密关联的中性的特性,如活泼、拘谨、果断、犹豫、机敏等。
狭义的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Individuality),即个人独有的心理特性。
中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作为科学概念,把人格和个性看作同义词并作广义的理解是恰当的。
因为狭义人格或个性所指的范畴,已经有专门的术语(如性格、品德、个别差异等)予以概括了。
在美国,迄今还没有一个确切而被公认的人格定义。
心理学家M.H.普林斯1924年提出,人格是各种与生俱来的属性、冲动、倾向、欲求与本能以及借经验习得的属性与倾向的总和。
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人格
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人格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人格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核心概念,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各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受到遗传、生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人格理论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人格理论被提出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冲动、欲望和意识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所形成的。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欲望和冲动的来源,自我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适应和控制机制,超我是个体内化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
荣格则将人格理解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结合。
他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荣格提出了个体无意识的核心概念:个体无意识由个体经验和集体无意识的普遍模式组成。
二、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持久时间内相对一致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目前,有许多人格测量工具和模型被用来评估和描述个体的人格特质。
其中,最经典的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
这个模型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
这五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不同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除了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还有其他一些人格理论和测量工具。
比如,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是一种基于荣格的理论而开发的人格测量工具,它将人格划分为16种类型。
三、人格发展人格是一个在个体一生中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人格发展受到遗传、生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个体的人格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个体正在建立自我认同和个人价值观,同时也在与社会和家庭互动中塑造自己的人格特征。
随着成年和中年的到来,个体的人格特点往往趋于稳定。
这个时期,个体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
然而,人格发展并不止步于中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简述人格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艾里克森、霍尼
2.特质学流派-奥尔伯特、卡特尔
3.生物学流派-荣格、艾森克
4.行为主义流派-斯金纳、班杜拉
5.人本主义流派-马斯洛、罗杰斯
6.认知学流派-凯利、罗特、米切尔
三、简述中西方人格心理学发展及其观点。
四、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其研究途
径及其优点与缺点是什么?
1、一般方法论原则
(一)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三)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五)伦理性原则
二、人格心理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观察与描述
第二阶段: 理论与假设
第三阶段: 检验与结论
1、临床取向.涵义: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地深度地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
.评价
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
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
设和观察
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
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
2、相关取向
涵义;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以及
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
.评价
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
(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3)可以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
缺点: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不能确定因果关系3、实验取向
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评价
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
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