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问答题的解法与技巧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问答题的解法与技巧复习
在高考文综卷中,问答题占160分,其中地理部分为56分。

地理问答题它要求考生能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突出考查了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考查中,一般忽视了对问答题的训练,因此,问答题成为考生提高文综成绩的"瓶颈"。

步骤/方法
1. 1
1、答案欠准确
由于同学们不能很好的审题,或者是没有搞清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因而答案出现偏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导致失分。

如:东亚冬季风势力较夏季风势力大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答案很简单:"气压梯度力大。

"但由于不明白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许多学生"乱弹琴"
一气,答成了一些"不沾边的"答案。

2. 2
2、答案不"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说:既要回答主要的,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注意一般的、也不遗漏特殊的。

然而有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答了前者忘了后者,回答成有头无尾的不全面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如:红海附近为什么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正确的答案要点是:(I)位干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盛行下沉气流;(2)受来自亚洲大陆干燥东北信风影响;(3)红海面积狭小。

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出(1)要点这个原因,而忽略了其它的原因。

又如:制约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有些学生答题时往往受本地区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矿产丰富这一熟悉的地理常识的干扰,而忽略了本工业基地是以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主这一事实,因此都只答出"水源不足"这一答案要点。

3. 3
3、答案不"圆满"
所谓圆满答案,就是根据试题组织的答案要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把问题说明白。

如: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准确答案应该是: "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工业沿海分布,可利用廉价海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但学生答题时往往只回答其中的某一部分,形成不"圆满"的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又如:我国面积比巴西大,但年径流量比巴西少、试分析其原因?有些学生往往只答我国"少"的原因,而不答巴西"多"的原因。

再如: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同样只答黄河"水量少"的原因,而忽略了珠江"水量多"的原因。

4. 4
4、回答不"具体"
一般说来,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说话。

只抽象笼统的回答,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甚至不能得分的。

如:江苏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如果笼统地答成"自然条件优越",那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又如;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准确答案应该是"附近有大港油田的石油和我国最大的长芦盐场提供丰富的原料"等。

若答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严格说来是不得分的。

5. 5
5、答案欠"简明扼要"
答案要简明扼要,即回答问题要全面、圆满、具体、准确、简单明了,相反的答案是"拖泥带水"、答不到"点子上",导致应有的得分点也被多余的文字所覆盖,从而影响答案的得分率。

如:近年来日本工业向南北两端扩散的原因是什么?此题的答案应该简明扼要,突出两个词;"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一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和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又如: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简明答案只突出了"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西部海岸线较短,北部沿岸封冻期较长,最大港口圣彼得堡通往大西洋须经他国海域"等四点,既节省笔墨、时间,又准确、具体、全面。

6. 6
6、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判断不准确
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1第36题,第1小题首先根据题目文字信息了解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的位置及工业区内工业类型,然后根据风向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相对于城区的河流位置可能造成水污染,推断其合理性。

大多数同学平时做惯了"不合理--说明理由"的题型,造成思维定势,于是不加思索写成不合理,在说明原因时又实在没有可以说明的理由。

部分同学甚至判断是不合理,说明的理由却是合理的。

7.7
7、用词不准确,不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词准确,如夏季不能说温暖,冬季不能说凉爽。

学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人流、物流、区位因素、落差等。

8.8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运用)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发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多答。

另外,还应根据题目分数的多少来选择,如果分数的比值高,则尽量多答,分数的比值少,则应少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答案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如红海的成因,如果不知道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则可模糊答为板块张裂形成。

但千万不要答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5.套用课文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
似的情节,这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句去回答。

END
注意事项
根据近几年高考地理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的类型。

(一)、特征问题: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地理事物本身
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
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
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复习高考地理巧用时间“又好又快”
高考地理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的文科考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以“押题”获取高分。

这种想法风险很大,因为细心分析就可以看出高考地理还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步骤/方法
1. 1
概念、原理烂熟于心
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
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
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回答好问题。

2. 2
知识吸收“又好又快”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文科同学又将大量时间都用在英语、数学科目上,一般没有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又好又快”
最近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即“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理复习也来借用一下这个词,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样不仅能实现复习效果,还能节约复习时间,同
时也是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3. 3
地图复习事半功倍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
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

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
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

复习地图时,把地理分布、地
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同时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进行巩固,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

4. 4
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

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

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

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5. 5
结合热点但不脱离基础
地理高考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

但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考查
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

把地理规律或地理原理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