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六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18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在英国的棉纺织业。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织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优点: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英国人史第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被誉为“火车之父”。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影响:把人们带入蒸汽时代,提高了生产力。
♦科学的世纪(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表述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原因是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9世纪后半期)—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方式和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大产业:①第一产业(农业、手工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的其他行业,如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
—工业革命的中心和象征是城市。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城市化的好处:①劳动生产率提高;②产品更加丰富;③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④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城市化的坏处(城市病):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的巨大变化表现在:①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②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③教育晋级化、大众化;④休闲娱乐活动大众化。
—1910年经过美国妇女的不懈努力,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无产阶级革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824年,欧文在美国建立“新和谐公社”。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失败说明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考点2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下册P97~P10
2022版课标:认识社这一时期取得的经济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 基性意义。
1. 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 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 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 方式
影响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
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
表现
话的使用十分普遍。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通信
率越来越高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影响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巨大 变化?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 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 断优化
生活 方式
忙于生计,缺乏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 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 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二 铁路 位。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 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 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 漫步太空 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 务,实现了太空行走。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 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 的空间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疆域变化- 1.1 礼乐之邦乐山- 1.2 中华文明腾飞的周代- 1.3 各国纷争中的春秋战国- 1.4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第二章两河流域的文明- 2.1 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2.2 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 2.3 迷人的埃及文明- 2.4 古印度的两大流域文明第三章古希腊的奇迹- 3.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3.2 神话和哲学的博大精深- 3.3 古希腊的政治发展- 3.4 荣耀与传说的伦巴底文明第四章古罗马的奇迹- 4.1 古罗马的城市- 4.2 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4.3 奇迹的道路——古罗马的交通- 4.4 永存的传奇——古罗马的法律第五章伊斯兰的传播- 5.1 的形成- 5.2 的发展- 5.3 伊斯兰帝国的兴亡- 5.4 伊斯兰文化的繁荣第六章政治制度改革与宗教革命- 6.1 自古以来的封建制度- 6.2 民主政治在现代的形成- 6.3 宗教改革与多元化- 6.4 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第七章东方与西方的交往- 7.1 丝绸之路的开辟- 7.2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7.3 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7.4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冲击第八章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8.1 18世纪欧洲的农业革命- 8.2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8.3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8.4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较量第九章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9.1 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9.2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者- 9.3 科学技术创新引发的新思维- 9.4 科学技术成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第十章古代东亚文明的交流- 10.1 古代东亚邻国的交流- 10.2 地理因素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10.3 东亚文明交往的成果- 10.4 古代东亚文明交往的历史启示第十一章欧洲文化的传播- 11.1 文化的全球化- 11.2 封建主义下的教育- 11.3 文化的表达与传播- 11.4 文化的激荡与多样性第十二章近代中国的变革- 12.1 近代欧洲的新思潮- 12.2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12.3 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业- 12.4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启示第十三章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的爆发- 13.1 二战后的世界- 13.2 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建- 13.3 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 13.4 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形成第十四章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 14.1 近期中国的社会状况- 14.2 危机与突破的前夕- 14.3 人民大众的觉醒与行动- 14.4 新时期的中国发展第十五章当代世界的变化与趋势- 15.1 全球化的现实与挑战- 15.2 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15.3 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5.4 建设和谐世界的未来思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六单元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第 18 课科技文化成就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含义: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过程: 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我国第一颗裝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调、勇于攀登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1999.11,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1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9,神舟七号,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3.杂交水稻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影响: ①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青蒿素 20 世纪 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1 / 2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屠呦呦获得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2)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史社八下第六单元详细提纲
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1840年-1901年(原因: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英国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结果:中国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失败原因:当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通过工业革命强大起来,并开始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的时候,中国仍然处在封建社会,实行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国力衰弱条约内容:1.割让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Array2.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的负担)3.开放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五处通商口岸(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4.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⑸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目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结果: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法《北京条约》条约内容:1.开天津为商埠2.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3.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4.赔偿英法各800万两影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化程度加深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于1895年同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内容:1. 割让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 增辟通商口岸3.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 赔偿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失败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全面学习西方,逐渐强大起来,走上工业化道路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2.列强竞相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完整)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将对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六单元进行教材分析,并提供相关内容的概述。
1. 教材概述- 编写单位:部编本教材编写组- 教材级别:八年级历史下册-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 教材特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教材内容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背景知识: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或特定事件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
- 主要人物与事件:介绍在该历史时期或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和相关事件,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事件发展与影响:详细描述相关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 文化特点与传承:介绍该时期或事件所代表的文化特点,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影响。
3. 教学目标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或特定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事件发展和文化特点。
-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价值观培养: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4. 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讲授、讨论、分组研究、实地考察等。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应综合考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包括考试、小组项目报告、文献翻译、口头发言等。
5. 教学反思与展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如地理、文学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以提纲形式一致性的呈现一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
这四个要素要回答的问题分别是: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我怎样带他们去?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课程纲要》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这个学期将要“学会什么?”,紧接着回答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内容、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以及什么样的评价任务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结果。
《课程纲要》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
《课程纲要》不仅要呈现课时安排,更要回答未达成本学期的目标,关键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方式是什么。
《课程纲要》要全面而一致的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纲要可以干什么首先,它有利于教师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
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及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从而对任教学科有总体把握。
《课程纲要》就像一份认知地图,他要求教师理清本学期课程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的基础上,不仅呈现本学期需要学生应知与能会的目标,同时也呈现各知识之间的结构以及与课程目标的逻辑关系,因此有利于整体的把握课程。
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课程纲要》是一种计划,也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期,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实施条件,如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设备与其他资源、符合课程内容与认知规律的教与学的方式等等。
教师在撰写纲要的过程中,对这些要素的审视,有利于教师正视教学条件的现状。
再次,它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因此,在教学前,就应与学生分享。
最后,它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
《课程纲要》既是一份合同,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同,也是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合同,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工具,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具。
通过这份合同,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
程
目
标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课程纲要八下历史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1课时左右设计教师:许红伟赵培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具有初步的理解;3.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要的条约及其产生的影响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4.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港澳回归等重要概念基本掌握。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共3课时)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课时)2.最可爱的人(1课时)3.土地改革(1课时)第二单元:(共4课时)4.工业化的起步(1课时)5.三大改造(1课时)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课时)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课时)第三单元:(共3课时)8.伟大的历史转折(1课时)9.改革开放(1课时)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课时)第四单元:(共3课时)11.民族团结(1课时)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课时)13.海峡两岸的交往(1课时)第五单元:(共3课时)14.钢铁长城(1课时)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课时)16.外交事业的发展(1课时)第六单元:(共4课时)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课时)18.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课时)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课时)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课时)第七单元:(共1课时)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课时)课程实施: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验3、注重与现实世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信心4、创造性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要学会用教材“教”5、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渗透。
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2. 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2)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根据材料)1.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黄金的渴求(根本原因);(2)《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对东方的向往;(3)传统商路受阻(直接原因);(4)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条件(1)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提高;(2)指南针的使用;(3)地理知识的提高(地圆学说);(4)王室(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5)航海家冒险精神。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在下图中掌握)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积极:(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3)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1)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扩张;(2)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3)罪恶的奴隶贸易。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6.2.1 “人的发现”——文艺复兴运动1.含义一些文学艺术家潜心研究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主义。
2.核心思潮人文主义精神:(理解)以人为中心,颂扬人的力量和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赞美人生和自然,追求现世幸福。
3.矛头指向:宗教神权。
4.过程(1)兴起:14世纪,意大利A.但丁:《神曲》;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B.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C.米开朗基罗:《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2)高潮: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奥赛罗》。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6.2.2 科学革命1.矛头指向:宗教神权。
2.代表人物(1)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
历史与社会 新教材 八下 人教版 第六单元 提纲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提纲(重要资料妥善保管)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影响: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根本)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对东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操纵。
⑤《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⑥传播基督教。
(二)★条件: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③“地圆说”的流行。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三)过程★(四)影响1.积极影响:(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传播,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传入亚洲和欧洲2.消极影响:(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野蛮地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
(2印加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文艺复兴运动(1)背景: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
(禁欲主义)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4)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意大利中世纪最后以为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②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校:新郑市八千乡第二初级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授课教师:王秋红董艳萍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的起源和活动2. 古代文明的诞生3. 文明传播与交往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2. 西汉的兴亡与东汉的王莽3. 三国的分裂与统一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1. 近东古代帝国: 古埃及帝国和巴比伦帝国2. 印度古代帝国: 楼兰文明与3. 希腊古代帝国: 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帝第四单元:世界中古帝国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2. 拜占庭帝国的延续3.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第五单元:我国古代帝国的辉煌1. 北朝民族的团结与初建的南北朝2.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3. 唐朝的盛世与唐诗第六单元:世界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争夺1. 荷兰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2. 英法对美洲与印度的殖民统治3. 俄国和清朝的争夺:尼布楚条约第七单元:中国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3.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八单元: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大危机1.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经济的影响3. 世界大萧条和经济保护主义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重建与调整1.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侵略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3. 联合国的成立与新国际秩序的建立第十单元: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1. 中国的建立与土地革命2. 抗日战争与政治形势的变化3.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第十一单元: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社会主义改造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人民公社与3. 文化大革命与四人帮的垮台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基本经验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3. 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的目标第十三单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争议第十四单元:当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1.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展。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3.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看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6.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史学技能。
9.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历史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10.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是指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以下简称“旧大纲”),以及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的下册部分。
旧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新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此外,新大纲还增加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以来世界重大改革回眸”两个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七年级生物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授课时间:43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获得有关生命活动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4.获得有关绿色植物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等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3课时)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2课时)第四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第五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第五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第三节绿化,我们的共同行动(2课时)回顾与评价(2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校的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1. 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 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 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 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 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县内平均水平。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近代(1644-1911年)史的主要内容,如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民国革命及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那些整个社会与政治进程中的重大人物和实践。
2.了解我国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重视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其领土的变化以及其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3.理解我国近代史中外国侵略合同及其实施过程,并介绍其影响。
4.弘扬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受到的影响。
5.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概要与世界历史的相互关系,重视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实施指导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导入新知识。
3.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快速学习,练习灵活运用基本知识。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比较之中学习思考,运用创新性思维,回答历史问题。
5.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实践历史,加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
近现代xx外交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不是太扎实,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值得肯定的是学习积极性不错。
2、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实及背景。
通过复习,能熟练运用知识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点
(一)重点:新xx外交
(二)难点:比较近现代中国外交,分析影响外交的因素
四、过程和方法
通过知识串讲来熟悉知识,通过做题来发现问题,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
导入: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上中国外交实例,归纳出近代外交特点:屈辱。
师生共同分析近代屈辱外交的原因。
新中国外交,分成三个阶段讲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分别从背景,外交实践,影响三方面分析。
再分析新xx外交成就的原因。
通过近现代外交比较,说一下感受。
完成习题,巩固提高
课后作业,完成中美关系表
课后小结:
近现代中国外交复习,通过对比,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富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一)教学方式
1、讲解法:针对教材疑问部分,教师应着重讲解并补充相关材料。
人教版历史学科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4课时
设计日期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科教兴国给人以希望,申奥成功让国人振奋,这一切都展现了腾飞的中国在21世纪的美好前景。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列举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事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863计划的制定;党和政府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正确理解文学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重大指导意义。
课
程目Biblioteka 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课堂中的观察、提问、交流和课后的作业、考试、调查等来检测教学效果。
2、通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来检测教学效果。
2、联系对比法:前后对比、历史与现实对比等。
3、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辩论等
(二)学习方式
学习本单元时,注意结合主要知识点,利用可以查找的资料,加强感性认识,并培养自己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注意运用政治学科中理论来分析历史知识;用联系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拓展。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