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期末测试题1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5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5课一、单选题1.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2.秦简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对官吏的各种要求,包括任用与考课的标准,也有为官的品格与作风的规定,如“吏有五善”“吏有五失”等。
《为吏之道》的颁行()A.标志着官员监察制度的确立B.推动了司法审判的公正C.促进了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D.有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3.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
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
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4.据研究,东汉时期能看出知识背景的公府属吏共120人,具体情况见表。
这表明东汉时期()A.儒学之外的学说逐渐消失B.儒学的影响力增强C.察举制的选官标准较客观D.官僚队伍素质提升5.司马光在上书宋神宗的《论风俗札子》中写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
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
”这反映()A.宋朝科举命题不以儒书为限B.宋朝并未严格限制应试者的资格C.儒学独尊地位重新得以恢复D.重文轻武导致宋朝实行文化专制6.生活在以科举一官僚制为核心的政治世界的士大夫,为了获得晋升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荐举”,一方面在自己所处的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各种关系的主体中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又被卷入到各种关系当中。
这反映出这一做法()A.易于滋生朋党集团B.赋予民众广泛参政权利C.便于充实官僚队伍D.促使社会等级观念弱化7.汉朝统治者对官员的赏赐,给予各级官员的额外福利,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取得良好政绩的官员,同时也针对因向朝廷出谋划策而给朝廷带来好处的各类谏官。
高中历史必修上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1-29课)(含答案)
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1(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29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中的大型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小型墓葬则几乎没有随葬品。
这主要说明当时A.开始出现社会分工B.社会出现等级分化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D.已出现奴隶制国家【答案】B【详解】二里头遗址中的墓葬规模大小、随葬品多少存在严重不均,说明社会出现贫富不均、等级分化,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A;仅从随葬品的种类无法说明手工业技术水平高,排除C;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奴隶制国家出现,排除D。
2.如图可用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获得较大发展B.手工业技艺高超C.铁犁牛耕普遍推行D.井田制已经崩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锸、铁口犁等铁农具的出现,穿鼻环的牛尊即牛被当作农业动力等,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获得较大发展,A项正确;“铁锸”“铁口犁”、特别是“穿有鼻环的牛尊”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艺高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铁犁牛耕“普遍”推行,C项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不能说明井田制已经崩溃,D项错误。
3.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主持盐铁官营后,“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8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8课一、单选题1.“(鲁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
这短短的几个字,记载了中国法律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它表明当时的中国()A.礼乐社会秩序正式确立B.统治者以法律治理国家C.由习惯法进入了成文法D.颁布法律条文教化百姓。
2.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这说明周初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3.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4.下图是一位学者根据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等梳理出的秦代司法模式图。
这可以证明秦代()A.社会秩序日趋固化B.法律与公徳的融合C.司法审判程序严谨D.法家思想深入人心5.汉代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
同时还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汉代()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B.注重家族内部和谐C.法律的实用性增强D.伦理观念植入律令6.赦宥制度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
汉代以“帝冠”“定都”“祥瑞”等作为赦免的理由和条件,赦免施行频繁。
唐代的赦宥包括赦、大赦、曲赦等具体形式,但统治者大多持“赦不妄下”的慎赦态度。
明代推行“重典治乱世”的思想,认为赦免是“法外之仁”,只有遇到“覃庆大典,或逢水旱偏灾”,才实行赦免。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12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12课一、单选题1.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
与罗马教廷决裂后,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
由此可见,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A.典型地体现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民的经济利益C.确立了“政教合一”原则,国家政权基督教化D.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
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3.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
“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4.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A.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结束了西欧的分裂割据D.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5.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
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
这彰显了()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6.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上 卷01(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期末备考高分必刷卷
高一历史期末备考高分必刷卷01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诸侯与周天子之间存在臣属关系,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尽到一定的义务,而周天子通过举行授土授民仪式,进一步明确其与诸侯间的隶属关系,故C项正确;缓和矛盾并不是周天子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间的关系,排除B项;D项是分封制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周天子举行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2.乐府为汉武帝时所设,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乐府诗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采用叙事手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所创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开拓了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这说明A.西汉时期民间歌谣极其流行B.乐府诗为颂扬君主德行而作C.乐府诗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D.乐府诗对隋唐诗歌影响巨大【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等信息可知,乐府诗反映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乐府诗的创作特点,不能体现民间歌谣的流行,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乐府诗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强调乐府诗为颂扬君主德行而作,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汉代乐府诗反映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不能得出乐府诗对隋唐诗歌的影响,D项错误。
3.秦朝时期的朝议制度;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和完善。
上述发展变化反映出A.限制君权的各种努力B.中央集权下的民主性C.君相矛后的不断加剧D.君主专制不断地完善【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秦到隋唐时期,朝议制度、谏官制度及三省六部制度等有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的作用,为皇权服务,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D项正确;古代君权不断强化,排除A项;上述制度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而非为了发展中央集权下的民主性,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强调君相矛盾的加剧,排除C 项。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诗人?A. 孔子B. 李白C. 秦始皇D. 刘备答案:B. 李白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革命党成立C. 甲午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D. 鸦片战争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秦朝答案:C. 清朝4. 戊戌变法是中国哪位历史人物改革运动的称号?A. 孙中山B. 李鸿章C. 康有为D. 王安石答案:C. 康有为5.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家三十六计”是哪本兵书的内容?A. 孙子兵法B. 鬼谷子兵法C. 吴子兵法D. 六韬三略答案:A. 孙子兵法二、填空题6. 辛亥革命爆发于()年。
答案:191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
答案:印刷术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
答案:19399. 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五四运动”发生在()年。
答案:191910. 鸦片战争爆发于()年。
答案:1840三、简答题1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三国争霸的情况。
答案:三国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东汉末期的时期,政治格局混乱,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争霸指的是三国之间相互争夺统一中国的权力,最终的结果是魏继承统一中国。
12. 简要描述一下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清朝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赔款。
这场战争彻底揭示了清朝的腐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分析题13. 请分析一下鸦片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
同时,这场战争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
以上是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部分题目及答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6单元期末复习卷 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6单元期末复习卷一、单选题(共27题;共54分)1.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
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A. 摆脱不了君主专制思想的束缚B.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 反封建反侵略的决心D. 对文字进行变革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清政府于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的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
这五个口岸的被迫开放是哪一条约的规定?A. 《天津条约》B. 《北京条约》C. 《南京条约》D. 《马关条约》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5.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A.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D. 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不包括A. 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 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7.《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包括《尚贤》、《非攻》、《兼爱》、《修身》、《天志》《明鬼》、《备城门》、《备梯》等,涉及哲学、逻辑、军事、工程、几何学等,这反映出《墨子》( )A. 最能体现各国统治者的需求B. 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C. 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D. 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系统概括8.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新教材高中历史期末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期末达标检测(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在其文章中提道:“《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仍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形成了中外朝制度D.社会舆论决定君主决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可知,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大事要询问庶民,这反映了当时仍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故选B项。
2.雅典的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人捐助,政治领袖大都在捐助者之列。
在公众场合的演说中夸耀自己捐助的慷慨而攻击对手的吝啬,也成为雅典政治中的普遍做法。
据此可知,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民意基础B.公民参政的平等性被削弱C.轮番而治原则受到挑战D.贵族垄断了城邦政治事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雅典政治领袖们通过捐助,获得必要的政治资本,这成为雅典政治中的普遍做法,使得普通公民失去了和富裕公民平等竞争的条件,故B项正确。
3.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
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
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北魏从祭祀自然神和女性祖先变为祭祀祖先神和儒家先贤,这既满足了彰显北魏政权正统性的需要,又满足了加速其封建化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削弱旧贵族势力的措施,排除B项;北魏时期的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不是大一统的局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社会习俗变革,排除D项。
4.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少有家族的叙述。
高中历史必修上 期末卷01(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精准训练卷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精准训练卷01高一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重庆八中高一月考)《尚书·酒诰》载:“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同书《梓材》篇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这反映西周初期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鬼神迷信思想淡化C.早期民本思想出现D.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答案】C【详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人不应当用水做镜子来观察自己,而应依据群众的言论来反省自己;“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体现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两则材料均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民本思想,故选C;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排除A;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2020·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高一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答案】B【详解】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这在本质上说明原有的统治秩序出现问题,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故选B;ACD项都是表现,没有反映出本质问题,排除。
3.(2020·江苏高一期中)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
“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是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D.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详解】魏惠王和齐威王都是诸侯,他们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的做法是破坏了传统的政治秩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是对传统礼法体制和秩序的践踏,故选C;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做法并不是在提高诸侯国的政治地位,排除A;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做法只涉及两国之间的关系,B项说法过于夸张;各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并未因此而发生变化,排除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3.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4.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上述材料表明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6.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7.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8.“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9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9课一、单选题1.保留至今的罗马古法中,论及祭祀活动的法律条文与论及世俗生活的一样多。
《十二铜表法》中的条令虽时代较晚,但仍保留了小部分与葬礼有关的规定。
这说明罗马法()A.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B.意在维护奴隶主统治C.重视维护家庭内部关系D.源于古罗马社会生活2.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部供青年人学习法律的法典:《法学阶梯》。
这本书中强调: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这表明罗马法()A.保证了社会的诚信和公正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否定了奴隶制对人的压迫D.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节3.公元前5世纪的《格尔蒂法典》,是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法典。
法典共12栏,从第2栏第49行起,便主要规范关涉私人生活的婚姻、收养、继承、赠与、抵押、监护等方面的行为;法典第1栏第15行起关于主张自由人的诉讼,可以归入民法中关于人身权(身份权)的范畴。
该法典A.得益于罗马万民法的实施B.有助于公民政治的实施C.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D.克服了直接民主的弊端4.茨威科特说:“该法典(《法国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是深受罗马法影响的南部成文法和以日耳曼、法兰克习惯法为基础的北部习惯法这两种传统制度的巧妙融合物。
”他意在说明()A.法国民法比西欧其他国家的法律更科学B.法国成文法在变通中更具灵活性C.罗马成文法是西方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源头D.法国近代民法制定体现了包容性5.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借鉴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的《法学阶梯》的结构体系,并确立了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项基本原则。
它与《德国民法典》是欧洲大陆法系的两大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
这表明罗马法A.成为近代西方的主要法学渊源和法律先导B.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武器C.成为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征服世界的理论D.是世界史上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对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D.中世纪法律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7.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3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3课一、单选题1.1912年1月5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
”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一方面最大限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利,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招牌,作出一些民主的改革的措施。
这反映出当时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B.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C.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D.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3.1928年,由国民政府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反复宣传孙中山的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论。
教科书同时强调要“以党治国”,即“以整个的党掌握治权,根据党的主义和政纲,去治理国家”。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A.塑造政府抗日形象B.企图构建一党专政C.严格控制青年思想D.培育国民宪政理念4.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
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D.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5.有外国记者这样描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为了公众的利益,决定谁应多交赋税、谁应少交……在具有远见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们被新的责任所激发出来的才干虽然还不完备,但却正得到巧妙的发展。
”据此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激发了农民的抗日热情D.完成了土地革命任务6.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
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6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6课一、单选题1.1841年,美国辉格党(共和党前身)人威廉•哈里森担任总统后,把大部分民主党官员赶下台。
1845年,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担任总统,又把大批辉格党人撤掉。
当时公职成为对政党服务的酬谢,党魁利用手中权力收买人心。
这一现象造成的影响是A.行政效率降低,腐败泛滥B.政党制度建立,轮流执政C.南北矛盾激化,内战爆发D.启蒙思想实现,自由民主2.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
二战后,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3.封建时代英国的文官制度尚未成形,职业文官也还没有出现。
但是早期的制度演变奠定了英国现代议会政治、司法制度、政府体制的心理基础和制度习惯。
光荣革命之后,议会成立了几个专门的委员会,雇用专职人员管理政府事务,从此出现了一批为国家服务、领薪的职业管理人员,这是文官和文官体制的最初萌芽。
直到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才最终确立。
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A.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B.其产生具有渐进性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D.是英国的制度习惯4.随着对中国选官方式优点的深入认识,1870年,英国公务员事务委员会决定:所有公务员均应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来录用,以确保英国公务员队伍的高水准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一。
此后,这种做法逐渐制度化,并在主要英联邦国家推广。
这反映出()A.英国对中国传统制度的借鉴B.英国政治由专制走向民主C.中国制度文化具普遍适用性D.中英民主化中的双向交流5.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
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
(高中历史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4课
期末复习练习选必1第4课一、单选题1.商鞅变法时期,官吏和“大夫”以上爵位的人,一般不编入什伍,即使编入什伍,也不因四邻犯罪而负连坐之责。
这从侧面证明什伍连坐()A.从事实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与奖励耕战的政策有所相悖C.是以民众为防范对象的制度D.是对旧贵族加强制约的制度2.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
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
这一改变意在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3.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
此举意在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4.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
……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
”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5.针对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的积弊,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
下列体现“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整修长城防御体系B.整顿官员贪腐行为C.加强汉蒙互市贸易D.起用名将东南抗倭6.1572年,明神宗任用张居正进行改革。
他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采取一系列举措。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一条鞭法B.加强官吏考核C.清丈土地D.裁减开支7.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60分)1.(本题2分)“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2.(本题2分)下图为1983—1984年英国税收、福利与家庭收入统计表(单位:英镑),据此可知A.英国社会分配平均主义严重B.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的手段C.国民保险加剧了收入差距D.政府津贴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3.(本题2分)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①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①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①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本题2分)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
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受到议会的反对,首相可以不予理睬B.内阁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C.首相是由国王任命,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5.(本题2分)下表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11.下列机构中其长官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12.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是()A.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容易形成一种民主的传统B.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平等且独立自治的小城邦C.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促成了希腊的民主传统D. 公民大会使各城邦公民能够在国家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13、雅典民主政体建立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D、元老院14.“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以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A、罗马帝国B、雅典C、拜占庭帝国D、斯巴达15、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A、《十二铜表法》制定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16.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维护财产公有制②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法律规范③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④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包括()①国王统而不治②内阁行使特权③议会是国家权利中心④内阁对国王负责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8、“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19、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A、武装部队最高统帅B、对议会负责C、提名组成内阁政府D、国家元首20.“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民族主义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 民主性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2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为()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C、议会制共和制D、总统制共和制22.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国王是国家元首B、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D、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23.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是一种间接民主制的形式B. 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利C. 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D. 议会拥有立法权24、以下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女王有立法权B、法国总统有与议会共创建法律之权,还可连选连任C、德国议会可以弹劾皇帝D、美国总统可以解散国会2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2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7.2008年12月23日,大陆同胞2005年选出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熊猫专机”从成都飞抵台北。
同机运往台湾的还有大陆同胞赠送台湾同胞的17棵珙桐树苗。
“团团”、“圆圆”赴台,受到两岸各界和媒体高度关注,台湾岛内掀起“熊猫热”。
这一事件主要说明了()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25.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两国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相同点是A.都由选举产生B.都有召开议会的权力C.都对议会负责D.都是议会的最高领袖26.下列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票共和"B.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C.规定总统的权力极大,两院的权力很小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27.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能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班级姓名学号答题卡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
31.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
《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是怎样处理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的?(4分)(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3分)(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二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
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请回答:(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文献?(2分)(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3分)(3)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生活对两国政治产生什么影响?(4分)33.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12分)请回答:(1)罗马法的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2分)概述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6分)(2)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请列举近代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体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件。
(4分)B D D A B B BCD B C C A B DB A B B BC B C B C A A C B D31、(1)“助理万机”,位高权重。
(4分)(2)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2分)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2分)(3)明朝。
(1分)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分)明太祖朱元璋。
(1分)(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4分)32、⑴材料一选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选自《德意志帝国宪法》。
(2分)⑵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而德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2分)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1分)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而德国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分)(3)影响:英国议会有较大权力,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发展;德国皇权巨大,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彻底,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4分)33、(1)《十二铜表法》,作用:①维系帝国:它维护了罗马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它成为罗马维护对被征服地区统治的有效工具,维持了罗马对庞大帝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