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三字经

合集下载

中医三字经(医学十三经)

中医三字经(医学十三经)

医学源流第一金元以前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

李唐后,有千金。

外台继,重医林。

后作者,渐浸淫。

红紫色,郑卫音。

医学源流第一金元四大家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病中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医学源流第一明代以后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㖞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䗪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痢症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秘寓意存补金匮心腹痛胸痹第七心胃疼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一虫痛乌梅圆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腹中痛照诸篇金匮法可回天诸方论要拳拳又胸痹非偶然薤白酒妙转旋虚寒者建中填隔食反胃第八隔食病津液干胃脘闭谷食难时贤法左归餐胃阴展贲门宽启膈饮理一般推至理冲脉干大半夏加蜜安金匮秘仔细看若反胃实可叹朝暮吐分别看乏火化属虚寒吴萸饮独附丸六君类俱神丹气喘第九喘促症治分门鲁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冲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血症第十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销赤豆散下血标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水肿第十一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缩阳水伤阳水盛加通防阴水盛加桂姜知实肿萝枳商知虚肿参术良兼喘促真武汤从俗好别低昂五水辨金匮详补天手十二方肩斯道勿炎凉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 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祛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暑症第十三伤暑症动静商动而得热为殃六一散白虎汤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心烦辨切莫忘香薷饮有专长大顺散从症方生脉散久服康东坦法防气伤杂说起道弗彰若精蕴祖仲师太阳病旨在兹经脉辨标本歧临症辨法外思方两出大神奇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冷萸附行湿而热连芩程湿挟积曲楂迎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恒法外内经精肠脏说得其情泻心类特丁宁眩晕第十五眩晕症皆属肝肝风木相火干风火动两动抟头旋转眼纷繁虚痰火各分观究其指总一般痰火亢大黄安上虚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归饮正元丹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 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少阳谓吴茱萸平酸味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癫狂痫第十七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痫病然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痼丹矾穿三症本厥阴愆体用变标本迁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涸肾套谈理脾恪厘清饮佐黄柏心肾方随补缀若遗精另有设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疝气第十九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㿗顽麻专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茴香料着医林痛不已须洗淋痰饮第二十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白散方窥秘钥消渴第二十一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伤寒瘟疫第二十二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病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蛔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甚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六法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时方)妇人病四物良月信准体自康渐早至药宜凉渐迟至重桂姜错杂至气血伤归脾法主二阳兼郁结逍遥长种子者即此详经闭塞禁地黄孕三月六君尝安胎法寒热商难产者保生方开交骨归芎乡血大下补血汤脚小指艾火炀胎衣阻失笑匡产后病生化将合诸说俱平常资顾问亦勿忘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经方)精而密长沙室妊娠篇丸散七桂枝汤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轶内十方皆法律产后篇有神术小柴胡首特笔竹叶汤风痉疾阳旦汤功与匹腹痛条须详悉羊肉汤㽲痛谧痛满烦求枳实着脐痛下瘀吉痛而烦里热窒攻凉施毋固必杂病门还熟读二十方效俱速随证详难悉录唯温经带下服甘麦汤脏躁服药到咽效可卜道中人须造福小儿第二十四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中医院编写的健康三字经

中医院编写的健康三字经

中医院编写的健康三字经第一章开白篇人之初,寿本长,轻养生,早衰亡。

寿延长,有其道,胸怀宽,首其要。

勿伤春,勿悲秋,别争闹,莫急躁。

知足乐,要常笑,烦恼事,皆可抛。

勤活动,健身俏,情舒畅,气血调。

早早起,活筋骨,动与静,结合妙。

面常擦,目常揩,鼻常摩,耳常弹。

三分钟,尽想象,已如花,慢慢开。

重保健,讲营养,高蛋白,低脂肪。

防发福,适度糖,维生素,都要尝。

矿物质,多样化,莫漏掉,均需要。

倡食疗,有禁忌,烹调精,制作细。

营养膳,宜清淡,肉蛋鱼,莫过贪。

瓜菜果,得新鲜,饮食类,要全面。

粗细粮,搭配全,荤与素,二者兼。

早餐丰,营养保,午餐好,不长膘。

晚餐少,体苗条,常坚持,胃肠好。

食勿挑,饮勿偏,烟不好,酒不贪。

少辛辣,莫过咸,保脾胃,利睡眠。

起居处,南开窗,夏爽凉,冬暖阳。

迁新居,装潢忙,污染物,必预防。

第二章四季篇春天到,气候好,流行病,真不少。

流感菌,肝炎病,肠道炎,样样找。

七根葱,七片姜,一把米,热粥汤。

加点醋,效果强,此方简,效果显。

二花片,板蓝根,当茶饮,伴身边。

常健肺,深呼吸,用腹式,丹田气。

春属肝,志为怒,心神定,童心驻。

保肝胆,利通达,调心态,养正气。

夏天炎,保睡眠,蓄精力,多休息。

蚊虫多,防叮咬,洁衣物,不可少。

气温高,易晕倒,人丹丸,预防好。

霍香水,气芬芳,能醒神,能开窍。

右侧睡,身如弓,胃脘舒,心轻松。

清晨醒,先养神,缓慢起,坐三分。

入伏天,暑湿胜,避高温,莫贪凉。

调脾胃,主运化,胃口好,身体棒。

金秋时,麦儿黄,天渐凉,备衣裳。

节更替,肺易伤,痰咳喘,口干痒。

瓜果菜,粗细粮,治溃疡,舌口疮。

萝卜汤,宜肺气,不嗜烟,少尝酒。

鲜芦根,荷花叶,经常饮,能消炎。

黑芝麻,何首乌,常饮水,亮发肤。

秋风扫,天干燥,发易掉,肤粗糙。

勿悲秋,莫急躁,闲暇时,出门绕。

严冬至,勤锻炼,适进补,营养添。

晒太阳,人舒畅,勤杀菌,暖洋洋。

临睡前,泡泡脚,疏经络,壮肾腰。

饮玄参,生地黄,滋肾阴,筋骨壮。

抗老化,维生素,欲补钙,饮牛奶。

医学三字经(全文背诵版)

医学三字经(全文背诵版)

医学三字经(全文背诵版)
医学三字经(全文背诵版)医学三字经《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巫祯来先生序《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

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

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医学三字经人体胸藏五脏,心主志意,肺司呼吸,肝藏血液,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五脏相应与之配六腑,胃主受纳,小肠总分,大肠主别,膀胱藏尿,三焦主渗化,胆结于肝,胞结于肾。

人体内腑器官相互协调,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医学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之一,通过简短凝练的三字词语,概括了人体生理与病理,阐述了中医理论的要点。

以下是《医学三字经》的全文:心中精,脾主运。

肺司呼,肝藏血。

肾主液,六腑胃。

胆胆水,小肠总。

大肠主,膀胱藏。

胞藏受,三焦化。

“心中精”指心脏是人体的中枢器官,掌管着人的思维和情感。

心脏中的精气,能够影响整个身体的运转以及人的精神状态。

“脾主运”说明脾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管人体的运化功能,将食物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精气养分,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肺司呼”强调了肺的呼吸功能,将气体吸入体内,并让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氧气。

“肝藏血”指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承担着储存和调节血液的重要作用,肝血充盈与否对整个身体的健康非常关键。

“肾主液”指肾脏负责排泄体内多余的水液,并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平衡,维持身体对水分的正常需求。

“六腑胃”说明了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胞、三焦等腑器,各自承担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胆胆水”指胆汁是胆囊中储存的液体,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小肠总”强调小肠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起着将食物继续消化并吸收养分的作用。

“大肠主”说明大肠是排泄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排出体内的废物物质,保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膀胱藏”指膀胱是尿液的储存器官,负责暂时储存由肾脏产生的尿液,并在合适的时候排出体外。

“胞藏受”指子宫是女性独有的器官,负责妊娠和生育过程,承担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三焦化”说明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主要参与内脏器官间的调节和代谢。

通过《医学三字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人体五脏六腑器官的基本功能与相互配合作用。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弥,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闷,寓意存,补金匮。

医学三字经全文解释

医学三字经全文解释

医学三字经全⽂解释医学三字经全⽂解释 古⼈⽈:“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礼.” 以下YJBYS⼩编为⼤家提供医学三字经全⽂解释,供⼤家参考借鉴。

1、⼈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刚出⽣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2、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的孩⼦有个好的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登科”故事的概括] 3、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4、⽟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黄⾹,九岁时就知道孝敬⽗亲,替⽗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母的⼈都应该实⾏和效仿的。

汉代⼈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从⼩就应该知道的。

6、⾸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解释】:⼀个⼈⾸先要学的是孝敬⽗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医学三字经》脏腑

《医学三字经》脏腑

《医学三字经》脏腑脏腑十二官《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按∶此以脾胃合为一官,恐错简耳。

《刺法补遗篇》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采此补入,方足十二官之数。

心说心,火脏,身之主,神明之舍也。

小篆尝言,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

盖心,火也;不欲炎上,故颠倒之,以见调燮之妙也。

祝无功曰∶庖氏一画,直竖之则为,左右倚之则为为HT ,缩之则为,曲之则,圆而神,一 HT 方以直,世间字变化浩繁,未有能外一 HT 架构之者。

独心字欲动欲流,圆妙不居,出之乎一HT之外,更索一字与作对不得。

正以心者,新也。

神明之官,变化而日新也。

心主血脉,血脉日新,新新不停,则为平人,否则病矣。

(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舌)肝说肝,木脏,魂所藏也。

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

又位于东方,而主生气。

时医昧其理,反云肝无补法,宜凉、宜伐,只泥木克土之一说,而不知后天八卦配河图之象。

三八为木,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巽上坤下则为观,《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上坤下震则为复,《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为义大矣哉!(其合筋也,其荣爪也,开窍于目)脾说脾为土脏,藏意与智,居心肺之下,故从卑。

又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

经云“纳谷者昌”,其在此乎。

(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肺说肺,金脏,魄所藏也。

肺者,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浊之气,以行于诸脏,使沛然莫御也。

《内经》曰∶肺恶寒。

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

勿只守火克金之一说也。

(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肾说肾,水脏,藏精与志,华元化谓为性命之根也。

中医入门三字经

中医入门三字经

中医入门三字经从医篇一引言学中医,继遗产,登堂易,入室难。

三字文,文薄浅,撮精要,引玉砖。

治学道,贵恒钻,红与专,不可偏,初浅精,继博览,多临证,积经验,拜良师,勤而谦,承古训,续新篇。

二中医源流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出一源。

有内经,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难经书,号经典,为后学,立规范。

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

王叔和,著脉经,廿四脉,始贯终。

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

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

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

孙思邈,医理精,倡医德,千金名。

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

陈自明,妇科详,编精要,著良方。

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主火派,刘河间;重脾胃,李东垣;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

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

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

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阅正宗。

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

叶桂书,温热论,阐病机,研究深。

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

江笔花,医镜撰,脏腑纲,药类编。

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

活血家,王清任,逐瘀血,验于今。

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

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志革新。

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

明清代,著作繁,医之宗,数金鉴。

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存其精;中西学,长并存。

相结合,为立新。

1中医将《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称为四大经典,为医家必读。

也有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难经》,为四大经典者。

2华佗,东汉末年人,古代杰出的外科医生,并通晓内、儿等科。

《后汉书》等载,他创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后,做内脏手术。

著述已佚,现存《中脏经》是后世托名之作。

3王叔和,西晋人,其所著《脉经》内,整理列出二十四种脉象,使脉学系统化。

4皇甫谧,西晋人,著《针炙甲乙经》,按部位分经,详列腧穴、主治、症状。

5巢元方,隋朝人,著《诸病源候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宋朝曾被指定为医生的必修课。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唐按:幼童启蒙,必读《三字经》,中医启蒙,必读《医学三字经》,以识大体,铸规模。

《医学三字经》是传统医学的入门,也是中医治法的大纲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痢疾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秘寓意存补金匮心腹痛胸痹第七心胃疼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一虫痛乌梅圆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腹中痛照诸篇金匮法可回天诸方论要拳拳又胸痹非偶然薤白酒妙转旋虚寒者建中填隔食反胃第八隔食病津液干胃脘闭谷食难时贤法左归餐胃阴展贲门宽启膈饮理一般推至理冲脉干大半夏加蜜安金匮秘仔细看若反胃实可叹朝暮吐分别看乏火化属虚寒吴萸饮独附丸六君类俱神丹气喘第九喘促症治分门卤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冲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血症第十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消赤豆散下血标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水肿第十一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缩阳水伤五皮饮元化方阳水盛加通防阴水盛加桂姜知实肿萝枳商知虚肿参术良兼喘促真武汤从俗好别低昂五水辨金匮详补天手十二方肩斯道勿炎凉胀满蛊胀第十二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怯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暑症第十三伤暑病动静商动而得热为殃六一散白虎汤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心烦辨切莫忘香薷饮有专长大顺散从症方生脉散久服康东垣法防气伤杂说起道弗彰若精蕴祖仲师太阳病旨在兹经脉辨标本歧临证辨法外思方两出大神奇泄泻第十四湿气胜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热连芩程湿而冷萸附行湿挟积曲楂迎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恒法外内经精肠脏说得其情泻心类特叮咛眩晕第十五眩晕症皆属肝肝风木相火干风火动两相搏头旋转眼纷繁虚痰火各分观究其指总一般痰火亢大黄安上虚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归饮正元丹呕哕吐第十六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少阳谓吴茱萸平酸味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癫狂痫第十七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痫病然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锢丹矾穿三证本厥阴愆体用变标本迁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凅肾套谈理脾恪分清饮佐黄柏心肾方随补缀若遗精另有说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疝气第十九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颓顽麻喘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茴香料着医林痛不已须洗淋痰饮第二十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白散方窥秘钥消渴第二十一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伤寒瘟疫第二十二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痛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蚘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基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六法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妇人病四物良月信准体自康渐早至药宜凉渐迟至重桂姜错杂至气血伤归脾法主二阳兼郁结逍遥长种玉者即此详经闭塞禁地黄孕三月六君尝安胎法寒热商难产者保生方开交骨归芎乡血大下补血汤脚小指艾火炀胎衣阻失笑匡产后病生化将合诸说俱平常资顾问亦勿忘精而密长沙室妊娠篇丸散七桂枝汤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轶内十方皆法律气后篇有神术小柴胡首特笔竹叶汤风痉疾阳旦汤功与匹腹痛条须详悉羊肉汤污痛諡痛满烦求枳实着脐痛下瘀吉痛而烦里热窒攻凉施毋固必杂病门还熟读二十方效俱速随证详难悉录惟温经带下服甘麦汤脏燥服药到咽效可卜小儿第二十四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中医三字经——精选推荐

中医三字经——精选推荐

中医三字经采⽤韵⽂,三字⼀句,四句⼀组,应⽤浅显易懂、形象⽣动的语⾔,简略介绍中医药基本内容和知识,潜移默化中帮助学龄前⼉童、中⼩学⽣甚⾄成⼈学习中医、认识中医、运⽤中医。

⼤众版:三字经《中医启蒙三字经》01序医之始,本岐黄,五千年,育栋梁;少学医,志昂扬,长悬壶,济四⽅。

02医理篇⽓为元,功能强,天地道,化阴阳;⽔与⽕,温与凉,静与动,升与降。

列五⾏,万物纲,⽊⽕⼟,⾦⽔详;配五⾊,应五⽅,观五⽓,察五脏。

脏封官,保家邦,肝拜将,⼼称王;肺为相,脾管仓,肾作强,最需藏。

津与液,供营养,精化⾎,⽓导航。

神调摄,脏安康,怒⽓升,肝失畅;喜⽓缓,⼼⽋养;悲⽓消,肺被殃;忧⽓结,脾不壮;恐⽓下,肾难防。

⼿⾜经,分阴阳,冲任调,督带忙。

03诊治篇求病因,⾸内伤,动⽓⾎,乱阴阳;外六淫,疫难挡;不内外,⾍兽伤。

四诊法,细思量,望为神,资料详;闻声⽓,问症状,按周⾝,切脉象。

学辨证,明⼋纲,表⾥定,寒热讲;分虚实,论阴阳,知纲领,治反掌。

药百味,神农尝,通性味,明升降。

⽤兵法,组成⽅,辨治清,配伍当;君⾂主,佐使良,司攻守,疗效彰。

病已成,医坐堂,未病时,最需防。

顺⾃然,遵法章,得智慧,保健康。

04四季篇⼈之初,树之苗,欲繁茂,有其招。

天⼈⼀,形神道,养⽣法,四时调。

春风起,防感冒,⾷要清,缓去帽;夏多热,避暑扰,⾷须净,着轻薄;秋风劲,常润燥,⾷喜津,慢加袄;冬多寒,应⽇照,⾷当温,⾐棉袍。

05起居篇起居事,规律找,四体勤,养莫娇。

逸有度,量⼒劳,忌熬夜,宜起早;餐应时,不过饱,五⾕养,零⾷抛;多饮⽔,蔬果好,慎油腻,糖盐少。

⾐适体,随季调,频晒被,枕勿⾼;常洁齿,勤洗澡,护双⽬,热泡脚。

善运动,爱思考,少烦忧,戒急躁。

琴棋乐,⼴爱好,游天地,乐陶陶。

善调养,病难扰;勤学业,敬师⽼。

06名医篇忆先贤,多仁孝,济世⼼,永称道。

扁鹊游,民夸好,内妇⼉,皆通晓;汉华佗,⼿术早,传古今,技艺⾼;张仲景,医圣号,著伤寒,为师表;唐药王,孙思邈,重医德,精⽅药;李时珍,编本草,纲⽬清,后世宝。

北京市 中医三字经

北京市 中医三字经

北京市中医三字经
北京市的《中医三字经》是一本介绍中医知识的书籍,它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医理篇、诊治篇、四季篇、起居篇和名医篇。

这本书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形式,简略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内容和知识,帮助读者学习中医、认识中医、运用中医。

在“医理篇”中,介绍了中医学理论知识,包括气、阴阳、五行、脏腑、病因、诊法、药物、方剂等。

在“诊治篇”中,介绍了如何寻求病因,如何诊断疾病,以及如何用药等内容。

在“四季篇”中,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入手,介绍了季节养生的知识。

在“起居篇”中,则简述了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与方法。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医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著名医家及经典著作、古今医学成就等内容,突出中国医学在医疗保健事业中的特色和优势。

这本书图文并茂,8万多字,40余张图解,适合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甚至成人阅读。

如需更多与中医三字经相关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中医专家。

中医内科三字经

中医内科三字经

中医内科三字经第一章感冒治则: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

病因:风寒、风热、暑湿、体虚外感(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感冒病,发热寒,脉浮紧,败毒研①,脉浮数,银翘痊②,身重痛,湿邪缠,胜湿汤③,求安然。

身体虚,病缠绵,固正气,标本联。

气若虚,呼吸难,倦无力,补中元④。

血若虚,悸而旋,唇舌淡,七味贤⑤,阳若虚,脉沉潜,四肢冷,再造丸⑥,阴若虚,燥少痰,葳蕤汤⑦,津液还。

①荆防败毒散,②银翘散,③羌活胜湿汤,④补中益气汤,⑤葱白七味饮,⑥参附再造丸,⑦加减葳蕤汤。

败毒人参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瘟疫伤寒噤口痢,驱邪扶正有奇功(荆防败毒散:去参加入荆防风)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牛是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第二章咳嗽治则:外感祛邪得肺,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内伤(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病,治在肺。

杏苏散①,风寒退。

疗风热,桑菊贵②,干咳者,病入内,桑杏汤③,法完备,痰湿侵,苔腻秽,二陈汤④,须加味。

木犯金,审胁肋,泻白散,肝火平。

痰热侵,痰粘黄,化痰汤⑤,黛哈配⑥。

肺阴亏,午后剧,沙麦汤,加味煮。

①杏苏散,②桑菊饮,③桑杏汤,④二陈汤,⑤清金化痰汤,⑥黛哈散。

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

杏苏散内夏陈前,甘桔枳芩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痊。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头痛身热口干渴,清宣凉润燥能医。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三字经]全文

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三字经]全文

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三字经]全文查看: 5317|回复: 18[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三字经》全文[复制链接]xintaoii电梯直达1# 楼主发表于 2019-1-3 20:22 | 只看该作者本帖最后由 xintaoii 于 2019-1-3 20:25 编辑从医篇一引言学中医,继遗产,登堂易,入室难。

三字文,文薄浅,撮精要,引玉砖。

治学道,贵恒钻,红与专,不可偏,初浅精,继博览,多临证,积经验,拜良师,勤而谦,承古训,续新篇。

二中医源流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出一源。

有内经,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难经书,号经典,为后学,立规范。

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

王叔和,著脉经,廿四脉,始贯终。

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

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

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

孙思邈,医理精,倡医德,千金名。

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

陈自明,妇科详,编精要,著良方。

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主火派,刘河间;重脾胃,李东垣;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

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

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

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阅正宗。

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

叶桂书,温热论,阐病机,研究深。

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

江笔花,医镜撰,脏腑纲,药类编。

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

活血家,王清任,逐瘀血,验于今。

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

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志革新。

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

明清代,著作繁,医之宗,数金鉴。

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存其精;中西学,长并存。

相结合,为立新。

1中医将《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称为四大经典,为医家必读。

也有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难经》,为四大经典者。

2华佗,东汉末年人,古代杰出的外科医生,并通晓内、儿等科。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为《内经》组成部份。

原书9 卷,共81 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所作。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

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法。

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

常用中药三字经

常用中药三字经

常用中药三字经第一单解表药麻黄温,味辛散,可发汗,疗外感,宣肺气,止咳喘,通膀胱,利小便,生发汗,炙平喘。

桂枝温,味辛甘,能解肌,散风寒,通经脉,诸痹痊,运脾阳,配术甘。

紫苏温,味辛散,行气滞,散风寒,鱼蟹毒,配姜蒜,安胎儿,不久煎。

煨生姜,味辛散,止呕吐,散风寒,温肺金,止咳痰,半夏毒,亦可痊。

香薷辛,散风寒,性微温,可发汗,祛脾温,利小便,夏感冒,香薷散。

荆芥辛,性微温,肺肝经,可透疹,可解表,可利咽,疮初起,败毒散,止血炭,不久煎。

防风温,味辛甘,能祛风,可发汗,可风热,可风寒,破伤风,其当先。

羌活温,味苦辛,祛风温,止痛神,寒湿痹,上半身,散风寒,配防辛。

白芷温,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湿热带,配柏前,除风湿,清痹痊,疮痈肿,皆消散。

藁本温,味辛散,祛风湿,散风寒,血虚证,切莫煎。

苍耳子,温苦辛,通鼻窍,止痛神,祛风湿,风湿疹。

薄荷凉,清头目,散风热,利咽喉,疏肝郁,透疹毒。

牛蒡子,辛甘寒,散风热,可利咽,透疹毒,痈肿散。

蝉蜕甘,性乃寒,退翳障,蝉花散,止痒疹,风热散,破伤风,加僵蚕,儿夜啼,钩藤煎。

豆豉寒,苦辛甘,能解表,兼除烦。

桑叶寒,味苦甘,润肺燥,风热散,能平肝,止目眩。

菊花寒,味辛甘,散风热,解热毒,平肝阳,可明目。

蔓荆子,味辛苦,散风热,利头目,风湿痹,肢体拘。

干葛根,甘辛凉,治表证,兼项强,疹未发,葛根汤,脾虚证,升脾阳,疗消渴,因甘凉。

柴胡苦,性微寒,少阳证,其当先,疏肝郁,逍遥散,疗气虚,治下陷。

绿升麻,辛甘寒,透疹毒,风热散,清热毒,功效专。

浮萍辛,性寒药,可透疹,散风热,利水肿,功效卓。

第二章清热药生石膏,性大寒,清泻火,除渴烦,泻肺热,用麻甘,清胃热,玉女煎,煅之用,疮痤敛。

知母寒,味苦甘,清肺胃,火之烦,肺热咳,贝蒌联,肺阴虚,二母散。

芦根甘,性乃寒,清肺胃,火之烦,除烦渴,津液添,肺热咳,呕吐痊,若利尿,配车前。

天花粉,肺胃经,清胃热,津液生,润肺燥,消痈肿,反乌头,不同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三字经第一章感冒治则: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

病因:风寒、风热、暑湿、体虚外感(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感冒病,发热寒,脉浮紧,败毒研①,脉浮数,银翘痊②,身重痛,湿邪缠,胜湿汤③,求安然。

身体虚,病缠绵,固正气,标本联。

气若虚,呼吸难,倦无力,补中元④。

血若虚,悸而旋,唇舌淡,七味贤⑤,阳若虚,脉沉潜,四肢冷,再造丸⑥,阴若虚,燥少痰,葳蕤汤⑦,津液还。

①荆防败毒散,②银翘散,③羌活胜湿汤,④补中益气汤,⑤葱白七味饮,⑥参附再造丸,⑦加减葳蕤汤。

败毒人参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瘟疫伤寒噤口痢,驱邪扶正有奇功(荆防败毒散:去参加入荆防风)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牛是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第二章咳嗽治则:外感祛邪得肺,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内伤(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病,治在肺。

杏苏散①,风寒退。

疗风热,桑菊贵②,干咳者,病入内,桑杏汤③,法完备,痰湿侵,苔腻秽,二陈汤④,须加味。

木犯金,审胁肋,泻白散,肝火平。

痰热侵,痰粘黄,化痰汤⑤,黛哈配⑥。

肺阴亏,午后剧,沙麦汤,加味煮。

①杏苏散,②桑菊饮,③桑杏汤,④二陈汤,⑤清金化痰汤,⑥黛哈散。

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

杏苏散内夏陈前,甘桔枳芩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痊。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头痛身热口干渴,清宣凉润燥能医。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苓知芩均可入,肺热喘咳此方施。

沙参麦冬汤玉竹,桑叶扁豆草花粉,甘寒生津养肺胃,津亏咽干可煎餐。

黛哈:青黛、哈壳粉第三章喘息治则:实喘治肺,祛邪利肺,虚喘治肺肾,以肾为主。

病因:实喘(风寒、风热<表寒里热>、痰浊、痰热、肝气犯肺);虚喘(肺虚、肾虚、兼证<痰浊、水饮、血瘀>)喘息病,虚实觅,因外感,寒热异。

治风寒,麻黄虑①。

治风热,麻杏石②。

痰浊阻,苔白腻,养亲汤③,二陈聚④。

痰热阻,粘黄痰,桑皮汤,祛热痰。

气伤肺,弦而悸,五磨饮⑤,解忧郁。

肺金虚,喘无力,畏风寒,生脉系⑥。

肾水虚,少吸气,八味丸⑦,参蛤续⑧。

①麻黄汤,②麻杏石甘汤,③三子养亲汤,④二陈汤,⑤五磨饮子,⑥生脉饮。

⑦八味丸,⑧参蛤散。

桑白皮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无汗服之宜。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雍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能彰。

三子养亲药三味,白芥莱服紫苏子,痰多胸痞食难消,若想清脂需常爵。

二陈汤用夏和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祛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四五六磨降逆方,槟榔沉香参乌药,五磨去参木香枳,再加大黄为六磨。

生脉麦味与参施,补气生津保肺机,少气汗多口干渴,病危脉绝效力奇。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元热下趋。

参蛤散:蛤蚧一对,人参9克.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第四章哮证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标:寒哮、热哮。

本:肺虚(玉屏风散)、肾虚(肾气丸)、脾虚(六君子汤)。

哮为病,时发作,喉中鸣,痰之过。

治冷哮,青龙破①。

治热哮,定喘挫②。

缓解期,将虚遏,脾肺肾,皆衰弱,随证补,除隐祸。

①小青龙汤,②定喘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苓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

第五章饮证治则:温化为主。

痰饮:饮停肠胃;悬饮:饮停胁下:溢饮:溢于肢体;支饮:支撑胸肺。

饮为病,水伤中。

温药和,其法精。

痰饮者,肠有声,用甘遂①,将邪攻。

悬饮者,在胁胸,十枣汤②,捷报听。

溢饮者,四肢雍,用青龙③,散寒风。

支饮者,倚息轻,喘逆重,泻肺宗④,脾胃虚,背如冰,术甘汤⑤,药须增,脐下悸,溲不通,八味丸⑥,少火充。

①甘遂半夏汤,②十枣汤,③小青龙汤,④葶苈大枣泻肺汤,⑤苓桂术甘汤,⑥八味丸。

甘遂半夏汤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续坚满,药用相反效果高。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停留胸胁痛,大腹肿胀服之嘉。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葶苈大枣泻肺汤,支饮喘息不得卧,面目浮肿胸满胀,肺痈支饮证把握。

苓桂术甘化饮剂,崇脾以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胸满能愈眩晕弃。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元热下趋。

第六章肺瘘治则:补肺生津。

病因:虚热、虚寒。

肺痿病,皆属虚,吐涎沫,邪久羁。

口燥渴,虚热逼,咳喘甚,数脉居,麦冬汤①,仲祖医。

若属寒,涎沫稀,精神疲,身蜷曲,理中汤②,效如期。

①麦门冬汤,②理中汤。

麦门冬汤半夏参,枣甘粳米共合成,咽喉不利因虚火,养胃除烦逆气平。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是扶阳。

第七章肺痈治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

分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肺痈病,毒蕴成,热与淤,华盖停。

在初期,显胸疼,寒热发,银翘灵①。

成痈期,吐痰脓,身壮热,苇茎宁②。

溃脓期,咳血红,如米粥,腥臭情,烦而喘,卧不平,桔梗汤③,加味同。

恢复期,气不荣,救肺汤④,有美名。

①银翘散,②苇茎汤,③桔梗汤,④清燥救肺汤。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牛是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瘀热肺脏成痈毒,甘寒清热上焦宁。

桔梗汤草芪防枳,地骨五味知杏葶,桑蒌百合贝母归,肺痈溃败咳血臭。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肺润燥效堪夸。

第八章肺痨治则:杀虫补虚。

病因: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肺痨证,痨虫染。

干咳嗽,痰血显,潮热起,汗难敛,人消瘦。

肺阴虚,月华遣①。

兼火旺,骨蒸感,烦且怒,固金汤,鳖甲散②。

兼气虚,呼吸短,倦无力,参苓减③。

兼阳虚,自汗喘,形冷寒,保真选④。

①百合固金汤,②秦艽鳖甲散,③月华散,④保真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月华散:治阴虚咳嗽,方中獭肝已不可获得。

天冬(去心,蒸) 生地(酒洗) 麦冬(去心,蒸) 熟地(九蒸,晒) 山药(乳蒸) 百部(蒸) 沙参(蒸) 川贝母(去心,蒸) 真阿胶各30克茯苓(乳蒸) 獭肝广三七各15克保真汤当归5分,生地黄5分,熟地黄5分,黄耆(蜜水炙)5分,人参5分,白术5分,甘草5分,白茯苓5分,天门冬(去心)1钱,麦门冬(去心)1钱,白芍药1钱,黄柏(盐水炒)1钱,知母1钱,五味子1钱,软柴胡1钱,地骨皮1钱,陈皮1钱,莲心5分。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咳嗽,诸汗、诸血。

诸虚劳损保真汤,,二冬二地五味莲,芪参术草芍柴柏,地骨知母陈苓归。

参苓白术散莲苡,砂桔山药草扁豆,脾虚夹湿肠鸣泻,益气健脾湿泻止。

第九章失音病因:风寒、痰热、肺阴伤、肺肾亏。

失音证,不可苟。

因风寒,痛在首,咳不爽,金沸有①。

因痰热,痰黄否?宁肺汤②,功不朽。

肺津伤,干在口,桑杏汤③,声如吼。

肺肾亏,病情久,五心热,百合偶④。

①金沸草散,②清咽宁肺汤,③桑杏汤,④百合固金汤。

金沸草散除痰方,荆芥前胡旋复花,细辛半夏茯苓草,伤风头痛咳痰多。

清咽宁肺二母上,贝母山栀草前胡,知母桔梗芩桑皮,泻火滋阴咽痛弃。

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头痛身热口干渴,清宣凉润燥能医。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第十章胃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寒邪客胃、脾胃虚寒、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停胃。

胃脘痛,气血乱,病不通,奇疾患。

寒实痛,冷则厌,势暴发,良附散①。

虚寒痛,喜热按,肢不温,黄芪建②。

食滞痛,酸腐泛,吐后减,保和擅③。

肝气痛,胀满看,连胁肋,柴胡赞④。

郁热痛,如火窜,口干苦,化肝湛⑤。

阴虚痛,难大便,舌少津,养胃献⑥。

淤血痛,舌紫暗,如针刺,失笑验⑦。

①良附丸,②黄芪建中汤,③保和丸,④柴胡疏肝散,⑤化肝煎,⑥养胃汤,⑦失笑散。

良附香附高良姜,等分为末制成丸,温胃理气祛寒凝,脘痛腹胀尽可去。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阳虚劳损起沉疴。

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汤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方中亦可加麦芽。

四逆散内用柴胡,芍药甘草枳实宜,此是阳邪成厥逆,透达郁热理肝脾。

四逆散加川芎、香附,枳实易为枳壳就是柴胡疏肝散。

化肝栀泽芍土贝,陈皮青皮牡丹皮,怒气伤肝胁痛胀,便尿现血加榆通。

(便血加地榆、尿血加木通)养胃木香和砂仁,香附枳术苓豆蔻,半夏陈皮草朴藿,胸腹痞满服后减。

失笑五灵及蒲黄,晕平痛止效非常,活血行瘀散结痛,产后血滞此方尝。

第十一章吐酸、嘈杂病因:吐酸:胃热、胃寒。

嘈杂:胃热、胃虚、血虚。

吐酸水,皆属肝。

若因热,烦不安,脉弦数,左金煎①。

若因寒,热则欢,脘胀闷,六君专②。

嘈杂证,意难宣。

胃热者,将冷贪,舌苔黄,温胆添③。

胃虚者,脉象勘,食后胀,四君餐④。

血虚者,面色观,晕而悸,归脾蠲⑤。

①左金丸,②香砂六君汤,③温胆汤,④四君子汤,⑤归脾汤。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已,香连去萸热痢安。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再加木香和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十二章腹痛治则:通法基础上,审证求因,标本兼治。

病因:寒痛、湿热、食积、肝郁气滞、瘀血、中虚脏寒。

腹痛证,通则愈。

前贤法,莫更替。

一寒痛,溲清利,冷则甚,良附照①。

二热结,大便秘,烦热渴,大承气②。

三虚寒,脉沉细,饥劳重,建中议③。

四淤血,痛势剧,终不移,逐淤记④。

五气滞,恼怒遇,胀且窜,柴胡裨⑤。

六食积,舌苔腻,嗳酸腐,保和谛⑥①良附丸,②大承气汤,③小建中汤,④少腹逐淤汤,⑤柴胡疏肝散,⑥保和丸。

良附香附高良姜,等分为末制成丸,温胃理气祛寒凝,脘痛腹胀尽可去。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厚朴标,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阳虚劳损起沉疴。

少腹逐瘀姜肉桂,延胡没药芍小茴,芎归失笑祛瘀血,温经止痛消积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