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u-boot

合集下载

U-boot的移植研究

U-boot的移植研究
科技信息
计算机 与网络
U— o t b o 的褚植砜夯
大连 工业 大 学 赵 波 于 忠得
[ 摘 要 ] b o 比较一般的 b o o dr具有开源、 u ot — o d ae , 功能 多样、 网络资料充足等优 点, 但在 实际项 目中, 支持直接 用于 F 2 1 不 S 4 0目标 系统。本 文通过剖 析启动流程及研 究与移植有 关的代码 等工作 , 出将 u b o一1 . O eJ A移植到 F 2 1 标 系统的具体 实 提 — ot 6 pn 1_ T S 40目 现 方法, F 2 1 在 S 4 0目标 系统上成功地完成 了移植 , 经试验测试 ,- o t 11 一 eJ A的各项功 能稳定 实现。 u b o一 .. Op nT . 6 [ 关键词 ] — o t 移植 F 2 1 u bo S40
_
( — ot U bo 版本不 同 ,文件 的存储位 置略有不 同 ,本文采 用的是 u bo — ot 1 .版本 )前 者是平 台相关 文件 , .6 1 , 后者是开发板相关文件[ 2 1 。
21 tgl阶段 .Sae
( 硬件设备初始化 , 1 ) 如关 闭 WA C D G、 T H O 关中断 、 设置时钟频 率 、 设 置 F L HC K、C K的比例 、 闭 MMU、 A H C K、 L P L 关 C C E。 ( 为 B t ae 的 S e 阶段准备 R M空间 ,配置 R M 空间的 2 ) o l dr t 2 o g a A A 1 个控制寄存器等 。 3 ( 代码搬移 ,复制 B t ae 的 S g2 3 ) o l dr t e 阶段 代码到 R M空 间 ; o a A 设 置堆栈 , 准备运行 C代码 。 ( 清除 B S ,跳人第二 阶段 c 码入 口点 l _r /o d 中的 4 ) S段 代 i a ba . b m rc s ar a t t r ot mb 函数 。 22Sae . t 2阶段 g ( 初 始化本 阶段要用 到的硬件 设备 , 1 ) 主要设置 系统时钟 、 初始化 串口。 () 2 检测 系统 内存映射 ( m r ma )一般在 相应开发板 C文件 的 me oy p , d a it r m n 函数 。 i ( 读取 N n ah 3 ) ad l 中的 kre、 o 到 内存 中。 Fs e l of n r s ( 设置 内核启 动参数 , 4 ) 传递 t 列表 。 a g () 5 通过 l — r /r iu . i amaml xc中的 d_ ot l u 启 动内核。 b n o bo i x m_ n 3U b o 移 植 过 程 .— o t 31 . 移植环境 操作系统 : b nu 01 幢 拟 机)W n o s P P ; U ut 1. 0 ; i w 3 d X S 交叉编译工具链 :r —iu — c一 ..一l e236 al l x gc 345 gi 一 ..; n n b U bo 版本 :— ot1 . O eJA — ot u bo .6 pnT G ~ 1一 开 发 板 : S 4 0 o l h M S T 9 F 6 1 F 2 1 rFa :2 S 3 V 10 ;NA D F A H: s N L S K F 2 8 网卡: S 9 0 ; D A 6 MW9 2 G D 7 ) 9 10 ; C 80 Q3 S R M: 85 6 H一 5; 4 开 发 工 具 :ue t; eue R ; pnT G E l s; n ; o re n C tFp Sc rC T O eJ A ; ci e D w Suc — p I

UBOOT移植1

UBOOT移植1

移植u-boot-2011.03到S3C2440(utu2440)方法与步骤###1. 配置和初步编译摘要:在2011年的时候,本人把u-boot-2011.03成功移植到了S3C2440(utu2440开发板)上。

通过这次移植使自己对u-boot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u-boot 的移植。

对于未移植过u-boot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很神秘,甚至觉得很难。

实际上,从整个移植过程来看,并未想像中那么难。

如果你接触过嵌入式linux的开发,我觉得移植u-boot并不是难事,至少没想象中的难。

reille博客作为技术分享、技术交流的个人博客,把自己移植u-boot-2011.03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为一个系列专题分享出来。

希望对正在移植u-boot的人有用。

本节主要介绍u-boot-2011.03的配置和初步编译。

开发环境:主机:Window XP SP2;linux:VMware7.01+ubuntu9.10;目标板:扬创utu2440-F开发板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4.3.2(一开始用的是编译内核的版本arm-linux-gcc3.4.1,但出现了软浮点问题,于是换成了现在用的版本,当然本人编译内核的时候还是用3.4.1版本)。

1. 下载uboot源码:u-boot-2011.03本来想移植最新版本u-boot-2011.06,但见其还在修改中,故改为移植u-boot-2011.03,其源码可从如下地址中下载:ftp://ftp.denx.de/pub/u-boot/ 2. 裁减和配置2.1 裁减:1). 删除u-boot-2011.03/arch目录下除arm目录外的所有目录;2). 删除u-boot-2011.03/arch/arm/cpu目录下除arm920tmulu外的所有目录;3). 删除u-boot-2011.03/arch/arch/arm/cpu/arm920t目录下除s3c24x0目录外的所有目录,注:文件不要删;4). 删除u-boot-2011.03/arch/arm/include/asm目录下除arch-s3c24x0目录外的所有arch-xxxx目录,注:文件不要删;5). 删除u-boot-2011.03/board目录下除samsung目录外的所有目录;6). 删除u-boot-2011.03/board/samsung目录下除smdk2410目录外的所有目录;7). 删除u-boot-2011.03/include/configs目录下除smdk2410.h文件外的所有头文件。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

Linux系统移植之—uboot移植,你们要的uboot终于来了,堪称精品作为一名过来人,uboot、kernel对每个学linux的来说都有很深的情谊,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跑起来的最基础,每个学linux的都会首先接触到。

而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精美的小系统,里边代码所体现的逻辑、算法以及每个绝妙的C知识点都让你沉醉其中。

uboot 属于bootloader的一种,是用来引导启动内核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从flash中读出内核,放到内存中,启动内核。

具体内容如下:1 uboot 的介绍及系统结构1.1 uboot 介绍1.2 获取 uboot1.3 uboot 体系结构1.3.1 uboot 目录结构2 uboot 的启动过程及工作原理2.1 启动模式介绍2.2 阶段 1 介绍2.2.1 定义入口2.2.2 设置异常向量2.2.3 设置 CPU 的模式为 SVC 模式2.2.4 关闭看门狗2.2.5 禁掉所有中断2.2.6 设置以 CPU 的频率2.2.7 设置 CP152.2.8 配置内存区控制寄存器2.2.9 安装 UBOOT 使的栈空间2.2.10 BSS 段清 02.2.11 搬移 Nand Flash 代码2.2.12 进入 C 代码部分2.3 阶段 2 的 C 语言代码部分2.3.1 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2.3.2 初始化网络设备2.3.3 进入主 UBOOT 命令行2.4 代码搬运3 uboot 的移植过程3.1 环境3.2 步骤3.2.1 修改 Makefile3.2.2 在 board 子目录中建立 crane2410 3.2.3 在 include/configs/中建立配置头文件3.2.4 指定交叉编译工具的路径3.2.5 测试编译能否成功3.2.6 修改 lowlevel_init.S 文件2.9 UBOOT 的 Nand Flash 移植3.2.8 重新编译 uboot3.2.9 把 uboot 烧入 flash4.2 常用命令使用说明4.2.1 askenv(F)在标准输入(stdin)获得环境变量。

移植笔记从Norflash启动的uboot

移植笔记从Norflash启动的uboot

移植笔记从Norflash启动的uboot uboot移植记录之一uboot整个移植过程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移植可以从Nor flash启动的uboot这个阶段是移植一个最简单的uboot,可以烧在Nor flash内运行.二,移植支持Nand flash驱动的uboot加入Nand flash驱动的支持,可以在uboot命令行下操作Nand flash.但还未能从Nand flash启动,只能在Nor flash内运行.三,移植可以从Nor flash启动的uboot可以烧录在Nand flash,并设置从Nand flash启动运行uboot.分三个阶段进行移植,可以对整个uboot的移植过程及原理更加清晰明了,同时降低了发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困难度和解决范围.首先介绍移植可以从Nor flash启动的uboot. 这个阶段相对简单一点,是移植一个最简单的uboot,可以烧在Nor flash内运行.不需要修改太多的东西。

步骤如下: 测试一下默认的smdk2410_config配置能否在你的板子上正常运行 1.编译uboot1.1.4#make smdk2410_config#make ARCH=arm注:编译针对arm的平台时,uboot默认使用arm-linux-gcc编译,若交叉编译器名字不一样,需要自行在Makefile里修改。

会出现两个错误.错误信息一:cc1: Invalid option `abi=apcs-gnu'make[1]: *** [hello_world.o] Error 1make[1]: Leaving directory `/root/u-boot-1.1.4/examples'make: *** [examples] Error 2解决办法:出错的文件是/cpu/arm920t/下的config.mk:将PLATform_CPPFLAGS +=$(call cc-option,-mapcs-32,-mabi=apcs-gnu) 改成: PLATform_CPPFLAGS +=$(call cc-option,-mapcs-32,$(callcc-option,-mabi=apcs-gnu,))错误信息二:make[1]: *** No rule to make target `hello_world.srec', needed by`all'. Stop.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work/src/u-boot-1.1.4/examples' 解决方法:打开 examples/Makefile把example文件夹下的Makefile中的第126行%.srec: % 改成 %.srec: %.o第129行的%.bin: % 改成 %.bin: %.o2.若编译成功,则会在uboot源码下产生u-boot.bin文件。

ARM9-UBOOT移植学习笔记

ARM9-UBOOT移植学习笔记

U-BOOT移植【我所理解的u-boot移植】其实u-boot类似于windows最底层的BIOS,为上层的一些指令、文件提供一个平台;由于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出于对硬件设备要求、存储空间大小、成本等的考虑就要在u-boot 移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客服要求、达到较高的性能。

我所采用的LINUX操作系统是Ubuntu-10.04;u-boot的版本是 1.1.6;编译器为:arm-linux-gcc-3.4.5;【如何进行u-boot的移植】step 1:下载gcc交叉编译器及u-bootgcc下载地址:ftp:///pub/gnu/gccu-boot下载地址:/projects/u-boot/step 2:配置编译环境下面的操作基本就是结合“终端”来操作了;在“终端”(下简称ZD)中输入:arm-linux-gcc -v 回车;此时一般都会显示:.....(内容已省略)找不到命令;这说明了linux中缺少gcc交叉编译器开发环境的路径;这样应该手动添加路径。

方法如下:首先,在文件系统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在ZD中输入:sudo mkdir /usr/local/arm 创建一个属于arm 开发板的文件夹,存放gcc交叉编译器。

然后,在ZD中输入:sudo gedit /etc/bash.bashrc进入bash.bashrc文件添加一个编译环境的入口路径:PATH=/usr/local/arm/3.4.5/bin:$PATH (这里提醒下,不要凭个人习惯随意的添加空格,不然运行会通不过。

)其实这里就是gcc安装到/usr/local/arm路径下,保存;接着在ZD中:.(空格)/etc/bash.bashrc 重新运行该bash.bashrc文件。

再在ZD中:arm-linux-gcc -v 这样子不会再显示“找不到命令”了,而是会显示gcc版本号等相关信息。

小结:通过以上的几个步骤,就完成了编译环境的设定,即以后gcc交叉编译器就作为编译的环境(我是这样子理解的)。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一、OneNand 和Nand Flash我们已经能从Nand Flash启动了,启动之后,大家会看到如下效果:可以看出,我们的uboot默认使用的是OneNand。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FSC100上面是没有OneNand的,有的是K9F2G08U0B型号的NAND FLASH。

前面我们了解过Nor Flash 和Nand Flash,那OneNand Flash又是什么呢?二、uboot 源码中Nand Flash部分代码分析我们从Nand Flash初始化看起,打开lib_arm/board.c文件,为了紧抓主线,以下代码只列举出了主线代码。

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CONFIG_CMD_NAND和CONFIG_CMD_ONENAND两个宏来选择NAND FLASH初始化还是 ONENAND FLASH初始化。

uboot 中默认定义了宏CONFIG_CMD_ONENAND,所以选择的是ONENAND FLASH初始化。

我们的FSC100上面使用的是NAND FLASH,所以我们要定义CONFIG_CMD_NAND宏,取消CONFIG_CMD_ONENAND宏的定义。

嗯!先做个记录: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宏CONFIG_CMD_NAND,取消宏CONFIG_CMD_ONENAND。

好了,接下我们看看nand_init()函数时如何实现的。

看以看出,这段代码调用根据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宏[默认没有定义]的值来决定系统中Nand Flash设备的个数。

接着调用nand_init_chip()函数完成Nand Flash初始化,然后计算出每块Nand Flash的大小。

最终会输出Nand Flash总的容量。

嗯!做个记录: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宏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值为1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是给nand_init_chip()函数传递的参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定义的。

uboot——官网下载直接移植(一)

uboot——官网下载直接移植(一)

uboot——官⽹下载直接移植(⼀)1:uboot下载地址:ftp://ftp.denx.de/pub/u-boot/我们下载的版本是:u-boot-2013.10.tar.bz2;2:下载好以后,删除⾥⾯的相关⽂件因为三星是的s5pv1XX这个cpu做了很多个板⼦,我们在移植的时候虽然与三星的开发板不同但是⽤的cpu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再选择cpu相关⽂件的时候,要确定好哪个cpu与我们⽤的cpu是相同的,u-boot-2013.10\arch\arm\cpu\armv7\s5pc1xx 在⽬录下有s5pc1xx相关的配置⽂件;这就是我们要选⽤的cpu⽂件;3:相较与我们直接移植三星移植好的uboot,新版的uboot编译配置时有所不同;把主Makefile与board有关的配置信息⽂件分开了;我们可以根据board.cfg⽂件中的配置信息来确定我们⽤的是哪个开发板;打开board.cfg⽂件搜索s5pc1xx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相关的开发板,goni、smdk100,我们先⽤goni开发板来进⾏移植;⾸先删除其它的⽆关⽂件:arch⽬录下:只保留arm⽂件夹;arm/cpu⽬录下的出armv7⽂件夹以外其他删除;arm/cpu/armv7⽬录下保留s5pc1xx 以及s5p_common这两个⽂件夹,其他的删除;board⽬录下:board⽬录下只保留samsung⽂件夹samsung⽬录下只保留goni、common⽂件夹之后⽤sourceinsight创建项⽬4:对主Makefile进⾏分析,之前我们make的时候⾸先要进⾏配置:make x210_sd_config,⽽在新uboot中的配置依赖于下⾯这个规则:我们进⾏配置的时候make s5p_goni_config 然后执⾏下⾯这段脚本相当于执⾏ ./mkcofig -A s5p_goniMKCONFIG变量还是mkconfig脚本,下⾯我们看⼀下mkconfig脚本如何⼯作:下⾯这段代码的作⽤:1if [ \( $# -eq 2 \) -a \( "$1" = "-A" \) ] ; then2 # Automatic mode3 line=`awk '($0 !~ /^#/ && $7 ~ /^'"$2"'$/) { print $1, $2, $3, $4, $5, $6, $7, $8 }' boards.cfg`4if [ -z "$line" ] ; then5 echo "make: *** No rule to make target \`$2_config'. Stop." >&26 exit 17 fi89set ${line}10 # add default board name if needed11 [ $# = 3 ] && set ${line} ${1}12 fi判断传参是否两个且第⼀个参数为 -A,如果是则对line赋值,line的值是通过在boards.cfg⽂件中查找第⼆个参数$2,并把这⼀⾏赋值给line,从前⾯内容我们可以看出line = Active arm armv7 s5pc1xx samsung goni s5p_goni -并且把这些由空格分开的字符赋值给$1-$8所以这段代码执⾏完以后的结果是:$1 = Active$2 = arm$3 = armv7$4 = s5pv1xx$5 = samsung$6 = goni$7 = s5p_goni$8 = -继续分析下⾯代码:这段代码实际中没有起到什么作⽤可忽略1while [ $# -gt 0 ] ; do2case"$1"in3 --) shift ; break ;;4 -a) shift ; APPEND=yes ;;5 -n) shift ; BOARD_NAME="${7%_config}" ; shift ;;6 -t) shift ; TARGETS="`echo $1 | sed 's:_: :g'` ${TARGETS}" ; shift ;;7 *) break ;;8 esac9 done1011 [ $# -lt 7 ] && exit 112 [ $# -gt 8 ] && exit 1下⾯代码:CONFIG_NAME="${7%_config}"[ "${BOARD_NAME}" ] || BOARD_NAME="${7%_config}"arch="$2"cpu=`echo $3 | awk 'BEGIN {FS = ":"} ; {print $1}'`spl_cpu=`echo $3 | awk 'BEGIN {FS = ":"} ; {print $2}'`if [ "$6" = "-" ] ; thenboard=${BOARD_NAME}elseboard="$6"fi[ "$5" != "-" ] && vendor="$5"[ "$4" != "-" ] && soc="$4"[ $# -gt 7 ] && [ "$8" != "-" ] && {# check if we have a board config name in the options field# the options field mave have a board config name and a list# of options, both separated by a colon (':'); the options are# separated by commas (',').## Check for board nametmp="${8%:*}"if [ "$tmp" ] ; thenCONFIG_NAME="$tmp"fi# Check if we only have a colon...if [ "${tmp}" != "$8" ] ; thenoptions=${8#*:}TARGETS="`echo ${options} | sed 's:,: :g'` ${TARGETS}"fi}config_name = s5p_goni_configBOARD_NAME = s5p_goni_configarch = armcpu = armv7spl_cpu = " "board = gonivendor = samsungsoc = s5pc1xx看下⾯信息:在这⾥第⼀打印出信息:Configuring for s5p_goni_config board...if [ "${ARCH}" -a "${ARCH}" != "${arch}" ]; thenecho "Failed: \$ARCH=${ARCH}, should be '${arch}' for ${BOARD_NAME}"1>&2exit 1fiif [ "$options" ] ; thenecho "Configuring for ${BOARD_NAME} - Board: ${CONFIG_NAME}, Options: ${options}" elseecho "Configuring for ${BOARD_NAME} board..."fi创建头⽂件的符号连接:if [ "$SRCTREE" != "$OBJTREE" ] ; thenmkdir -p ${OBJTREE}/includemkdir -p ${OBJTREE}/include2cd ${OBJTREE}/include2rm -f asmln -s ${SRCTREE}/arch/${arch}/include/asm asmLNPREFIX=${SRCTREE}/arch/${arch}/include/asm/cd ../includemkdir -p asmelsecd ./includerm -f asmln -s ../arch/${arch}/include/asm asmfirm -f asm/archif [ -z "${soc}" ] ; thenln -s ${LNPREFIX}arch-${cpu} asm/archelseln -s ${LNPREFIX}arch-${soc} asm/archfiif [ "${arch}" = "arm" ] ; thenrm -f asm/procln -s ${LNPREFIX}proc-armv asm/procfi符号连接1:/include/asm 连接到 /arch/arm/include/asm符号连接2: /include/asm/arch链接到 /arch/arm/include/asm/arch-s5pc1xx 符号链接3: /include/asm/proc链接到/arch/arm/include/asm/proc-armv看⼀下下⾯的代码:## Create include file for Make#( echo "ARCH = ${arch}"if [ ! -z "$spl_cpu" ] ; thenecho 'ifeq ($(CONFIG_SPL_BUILD),y)'echo "CPU = ${spl_cpu}"echo "else"echo "CPU = ${cpu}"echo "endif"elseecho "CPU = ${cpu}"fiecho "BOARD = ${board}"[ "${vendor}" ] && echo "VENDOR = ${vendor}"[ "${soc}" ] && echo "SOC = ${soc}"exit 0 ) > config.mk这段代码的作⽤是把ARCH = armCPU = armv7BOARD = gonivendor = samsungsoc = s5pc1xx 输出config.mk⽂件中看下⾯代码:# Assign board directory to BOARDIR variableif [ -z "${vendor}" ] ; thenBOARDDIR=${board}elseBOARDDIR=${vendor}/${board}fiBOARDDIR = samsung/goni再看最后⼀段代码:# Create board specific header file#if [ "$APPEND" = "yes" ] # Append to existing config file thenecho >> config.helse> config.h # Create new config filefiecho "/*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 do not edit */" >>config.hfor i in ${TARGETS} ; doi="`echo ${i} | sed '/=/ {s/=/ /;q; } ; { s/$/ 1/; }'`"echo "#define CONFIG_${i}" >>config.h ;doneecho "#define CONFIG_SYS_ARCH \"${arch}\"" >> config.hecho "#define CONFIG_SYS_CPU \"${cpu}\"" >> config.hecho "#define CONFIG_SYS_BOARD \"${board}\"" >> config.h [ "${vendor}" ] && echo "#define CONFIG_SYS_VENDOR \"${vendor}\"" >> config.h [ "${soc}" ] && echo "#define CONFIG_SYS_SOC \"${soc}\"" >> config.hcat << EOF >> config.h#define CONFIG_BOARDDIR board/$BOARDDIR#include <config_cmd_defaults.h>#include <config_defaults.h>#include <configs/${CONFIG_NAME}.h>#include <asm/config.h>#include <config_fallbacks.h>#include <config_uncmd_spl.h>EOFexit 0上⾯这段代码的作⽤就是添加⼀些宏定义到config.h⽂件中:/*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 do not edit */TARGETS为空所以不执⾏#define CONFIG_SYS_ARCH arm#define CONFIG_SYS_CPU armv7#define CONFIG_SYS_BOARD goni#define CONFIG_SYS_SOC s5pc1xxcat << EOF >> config.h 这句代码的作⽤是把下⾯内容写⼊config.h中,直到EOF;。

uuboot 移植流程

uuboot 移植流程

uuboot 移植流程U-Boot 移植流程介绍U-Boot是一个开源的引导加载程序,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移植U-Boot可以将其适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以满足特定需求。

本文将详细说明U-Boot移植的流程。

准备工作1.硬件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

2.获取源代码:从U-Boot官方网站或仓库下载最新版本的源代码。

3.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指令集架构,选择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进行安装。

4.了解目标硬件平台:熟悉目标硬件平台的架构、引导方式、存储器布局等相关信息。

移植流程1.配置编译环境: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的环境变量,以确保正确编译U-Boot源代码。

2.配置U-Boot:修改U-Boot源代码中的配置文件,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性和需求进行相应配置。

–配置目标硬件平台的处理器类型、存储器布局等基本信息。

–配置启动方式,如通过网络(TFTP)或存储介质(SD卡、NAND Flash)等进行启动。

–配置启动流程,如引导加载程序的加载顺序、启动脚本等。

3.添加适配代码: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需求,编写适配代码,包括引导加载程序和设备驱动等。

–引导加载程序:为目标硬件平台选择合适的程序入口点,配置启动参数,加载适配的设备驱动等。

–设备驱动: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外设,编写相应的设备驱动代码,以支持外设的初始化和操作。

4.编译U-Boot: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修改后的U-Boot源代码。

–执行make clean清除之前的编译结果。

–执行make命令编译U-Boot源代码。

5.烧录和运行:将编译生成的U-Boot镜像烧录到目标硬件平台,并进行测试。

–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烧录方式(串口、JTAG等),将U-Boot镜像烧录到目标设备。

–启动目标设备,观察U-Boot的启动信息是否正常输出,检查设备驱动是否正常加载。

6.调试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U-Boot的调试和性能优化。

–使用调试工具进行调试,如调试器、串口打印信息等。

在ubuntu8[1].0.4上移植uboot

在ubuntu8[1].0.4上移植uboot

在ubuntu8.04上UBOOT移植笔记一、 与windows共享最好的做法是通过SAMBA与Windows建立共享,但是在ubuntu8.04上配置SAMBA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来说更是如此。

变通的做法是在UBUNTU8.04上安装SAMBA客户端,用Windows的共享来实现文件交换。

先在windows上建立一个共享文件夹,例如“SWAP”,共享权限是可读可写。

然后搜索Ubuntu的安装光盘,找到“smbclient_3.0.28a-lubuntu4_i386.deb”,双击安装。

安装完成后,在Ubuntu桌面上依次选择“位置”-“网络”,找到Windows共享主机,双击即可看到共享文件夹。

连接成功后,会在Ubuntu的桌面上产生一个映射,以后再次双击该映射图标即可。

二、 安装开发工具链1、arm-linux-gccz首先在你的用户目录下建立tools文件夹:mkdir tools (推荐使用终端操作,也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下进行)z然后从以下地址下载arm-linux-gcc-3.3.2.tar.bz2到windows的共享文件夹“/developers/linux/files/tools/arm-linux-gcc-3.3.2.tar.bz2”z将arm-linux-gcc-3.3.2.tar.bz2从共享文件夹拖到刚才建立的 tools文件夹z进入tools文件夹:cd toolsz然后解压缩:tar xvf arm-linux-gcc-3.3.2.tar.bz2,在 tools文件夹形成/usr/local/arm/3.3.2/文件夹z进入刚才形成的local文件夹:cd usr/local/z将arm文件夹拷贝到/usr/local/文件夹:sudo cp -rv arm /usr/local/z将编译器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export PATH=/usr/local/arm/3.3.2/bin:$PATHz检查环境变量是否添加成功:echo $PATH,在输出的信息中如果含有/usr/local/arm/3.3.2/bin,则表示添加成功。

UBoot移植详解

UBoot移植详解

u-boot 移植步骤详解1 U-Boot简介U-Boot,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

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

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事实上,不少U-Boot源码就是相应的Linux内核源程序的简化,尤其是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从U-Boot源码的注释中能体现这一点。

但是U-Boot不仅仅支持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嵌入式操作系统。

其目前要支持的目标操作系统是OpenBSD, NetBSD, FreeBSD,4.4BSD, Linux, SVR4, Esix, Solaris, Irix, SCO, Dell, NCR, VxWorks, LynxOS, pSOS, QNX, RTEMS, ARTOS。

这是U-Boot中Universal的一层含义,另外一层含义则是U-Boot除了支持PowerPC系列的处理器外,还能支持MIPS、x86、ARM、NIOS、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

这两个特点正是U-Boot项目的开发目标,即支持尽可能多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就目前来看,U-Boot对PowerPC系列处理器支持最为丰富,对Linux的支持最完善。

其它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基本是在2002年11 月PPCBOOT 改名为U-Boot后逐步扩充的。

从PPCBOOT向U-Boot的顺利过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U-Boot的维护人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Wolfgang Denk[以下简称W.D]本人精湛专业水平和持着不懈的努力。

当前,U-Boot项目正在他的领军之下,众多有志于开放源码BOOT LOADER移植工作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正如火如荼地将各个不同系列嵌入式处理器的移植工作不断展开和深入,以支持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装载与引导。

u-boot移植详细文档

u-boot移植详细文档

u‐boot移植详细文档作者:Tekkaman Ninja作者博客:整理:Coolbor Xie一、Boot Loader的概念和功能1、嵌入式Linux软件结构与分布在一般情况下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软件主要分为以下及部分:(1)引导加载程序:其中包括内部ROM中的固化启动代码和Boot Loader两部分。

而这个内部固化ROM是厂家在芯片生产时候固化的,作用基本上是引导Boot Loader。

有的芯片比较复杂,比如Omap3,他在flash中没有代码的时候有许多启动方式:USB、UART或以太网等等。

而S3C24x0则很简单,只有Norboot和Nandboot。

(2)Linux kernel 和drivers。

(3)文件系统。

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Flash内存设备之上的文件系统(EXT4、UBI、CRAMFS等等)。

它是提供管理系统的各种配置文件以及系统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良好运行环境的载体。

(4)应用程序。

用户自定义的应用程序,存放于文件系统之中。

在Flash 存储器中,他们的一般分布如下:但是以上只是大部分情况下的分布,也有一些可能根文件系统是initramfs,被一起压缩到了内核映像里,或者没有Bootloader参数区,等等。

2、在嵌入式Linux中为什么要有BootLoader在linux内核的启动运行除了内核映像必须在主存的适当位置,CPU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 CPU 寄存器的设置: R0=0;R1=Machine ID(即Machine Type Number,定义在linux/arch/arm/tools/mach‐types); R2=内核启动参数在 RAM 中起始基地址;2. CPU 模式: 必须禁止中断(IRQs和FIQs); CPU 必须 SVC 模式;3. Cache 和 MMU 的设置: MMU 必须关闭;指令 Cache 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 数据 Cache 必须关闭;但是在CPU刚上电启动的时候,一般连内存控制器都没有配置过,根本无法在内存中运行程序,更不可能处在Linux内核的启动环境中。

一步步教你移植uboot(超精华版)

一步步教你移植uboot(超精华版)
#cp include/configs/smdk2410.h include/configs/gec2440.h 3)、测试是否能配置和编译成功
#make gec2440_config #make 编译完成时最后两句如下:
arm-linux-objcopy -O srec u-boot u-boot.srec arm-linux-objcopy --gap-fill=0xff -O binary u-boot u-boot.bin 表示编译成功。
# if defined(CONFIG_S3C2410)
ldr r1, =0x7ff //0x3ff,根据 2410 芯片手册,INTSUBMSK 有 11 位可用,vivi 也是 0x7ff, u-boot 则是 0x3ff,不过芯片复位后所有中断都被屏蔽,故这无影响
ldr r0, =INTSUBMSK

>> 2
广州广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u-boot移植要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bootloader的两大功能:
1 是下载功能,既通过网口、串口或者USB口下载文件到RAM中。 2 是对flash芯片的读写功能。 u-boot对S3C2440已经有了很好的支持,在移植过程中主要是完善u-boot对nand flash 的读写功能。 u-boot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1.下载源码 Uboot的源码可以从以下网址下载: /u-boot/u-boot-2009.11.tar.bz2?modtime=1134 752480&big_mirror=0 我们这里下载的是u-boot-2009.11.tar.bz2 工具链使用cross-4.1.2

samsung: 开发者/或经销商(vender)。
s3c24x0: 片上系统(SOC)。 板子起名叫gec2440,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修改

UBOOT移植操作

UBOOT移植操作

UBOOT移植操作1. 确定目标平台和硬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平台的硬件架构、处理器类型、存储设备(如 Flash 或者 SD 卡)等重要信息。

同时需要获取目标平台的硬件参考手册或者相关文档。

2.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UBOOT是使用C和汇编语言编写的,因此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生成可在目标平台上运行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

交叉编译工具链包括交叉编译器、链接器和调试器等工具,这些工具需要针对目标平台进行配置。

4. 配置 UBOOT 环境:进入 UBOOT 源代码目录,运行 `make menuconfig` 命令来配置 UBOOT 的环境。

这个命令会打开一个图形界面,可以在其中选择需要的功能、驱动程序和选项。

根据目标平台的硬件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选项。

5. 修改配置文件:UBOOT 需要一个配置文件(通常是`include/configs/<target.h>`),在这个文件中需要将目标平台的硬件配置信息填入。

这些信息包括芯片型号、Flash 存储器地址等。

还需要设置启动参数,如内核地址、根文件系统地址等。

6. 编译 UBOOT:运行 `make` 命令来编译 UBOOT。

根据配置和硬件平台的不同,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编译选项。

编译过程会生成一个 UBOOT 头文件(u-boot.bin)和其他必要的文件。

7.将UBOOT烧录到目标平台:使用烧录工具(如JTAG烧录器、USB烧录器或者SD卡等)将编译好的UBOOT烧录到目标平台的存储设备中。

具体的烧录方法和工具依赖于目标平台的配置。

8.测试和调试:将烧录好的UBOOT安装到目标平台后,通过串口或者网络连接到目标平台,使用终端工具进行测试和调试。

可以通过串口输出来查看启动过程中的日志和错误信息,或者使用调试工具来分析程序执行的问题。

9.优化和定制:根据需求对UBOOT进行优化和定制。

可以修改配置文件、增加功能模块或者修改代码,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适应特定需求的目的。

UBoot移植详细教程

UBoot移植详细教程

u-boot 移植步骤详解(必会)1 U-Boot简介U-Boot,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

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

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事实上,不少U-Boot源码就是相应的Linux内核源程序的简化,尤其是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从U-Boot源码的注释中能体现这一点。

但是U-Boot不仅仅支持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嵌入式操作系统。

其目前要支持的目标操作系统是OpenBSD, NetBSD, FreeBSD,4.4BSD, Linux, SVR4, Esix, Solaris, Irix, SCO, Dell, NCR, VxWorks, LynxOS, pSOS, QNX, RTEMS, ARTOS。

这是U-Boot中Universal的一层含义,另外一层含义则是U-Boot除了支持PowerPC系列的处理器外,还能支持MIPS、x86、ARM、NIOS、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

这两个特点正是U-Boot项目的开发目标,即支持尽可能多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就目前来看,U-Boot对PowerPC系列处理器支持最为丰富,对Linux的支持最完善。

其它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基本是在2002年11 月PPCBOOT 改名为U-Boot后逐步扩充的。

从PPCBOOT向U-Boot的顺利过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U-Boot的维护人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Wolfgang Denk[以下简称W.D]本人精湛专业水平和持着不懈的努力。

当前,U-Boot项目正在他的领军之下,众多有志于开放源码BOOT LOADER移植工作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正如火如荼地将各个不同系列嵌入式处理器的移植工作不断展开和深入,以支持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装载与引导。

S5PV210的u-boot移植

S5PV210的u-boot移植

S5PV210的u-boot移植移植u-boot到GEC210一、编译u-boot国内嵌入式厂商研发的S5PV210开发板大都基于SMDKV210评估板做了调整,所以三星提供的u-boot、内核、文件系统大都适用于这些S5PV210开发板,在项目开发中一般利用三星提供的u-boot移植到目标开发板。

1. 解压:tar jxvf android_uboot_smdkv210.tar.bz2进入目录:cd u-boot-samsung-dev2. 安装交叉编译器: vi Makefile在147行,我们发现u-boot使用arm-2021q3编译器: 143 ifeq ($(ARCH),arm)144 #CROSS_COMPILE = arm-linux-145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4.4.1-eabi-cortex-a8/usr/bin/arm-linux- 146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4.2.2-eabi/usr/bin/arm-linux-147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arm-2021q3/bin/arm-none-linux-gnueabi-148 endif现在我们安装arm-2021q3编译器: tar jxvf arm-2021q3.tar.bz2 -C/usr/local/arm/3. 修改配置文件:vim include/configs/smdkv210single.h将:#define CONFIG_SERIAL3 1 /* we use UART1 on SMDKC110 */修改为:#define CONFIG_SERIAL1 1 /* we use UART1 on SMDKC110 */4. 配置:make smdkv210single_config5. 编译: make编译完毕后可以得到u-boot.bin。

uboot内核移植和裁剪详细步骤

uboot内核移植和裁剪详细步骤

uboot内核移植和裁剪详细步骤-U-boot内核移植步骤:Linux 3.3.5系统移植1. 将arch/arm/mach-s3c6410/下的,mach-smdk6410.c cp为mach-my6410.c;2. 打开arch/arm/mach-s3c6410/下的Kconfig,仿照MACH_SMDK6410做一个菜单项:config MACH_MY6410bool "MY6410"select CPU_S3C6410select SAMSUNG_DEV_ADCselect S3C_DEV_HSMMCselect S3C_DEV_HSMMC1select S3C_DEV_I2C1select SAMSUNG_DEV_IDEselect S3C_DEV_FBselect S3C_DEV_RTCselect SAMSUNG_DEV_TSselect S3C_DEV_USB_HOSTselect S3C_DEV_USB_HSOTGselect S3C_DEV_WDTselect SAMSUNG_DEV_BACKLIGHTselect SAMSUNG_DEV_KEYPADselect SAMSUNG_DEV_PWMselect HAVE_S3C2410_WATCHDOG if WATCHDOGselect S3C64XX_SETUP_SDHCIselect S3C64XX_SETUP_I2C1select S3C64XX_SETUP_IDEselect S3C64XX_SETUP_FB_24BPPselect S3C64XX_SETUP_KEYPADhelpMachine support for the Pillar MY64103. 打开arch/arm/tools/mach-types文件,这里面存的是机器ID必须要和uboot里面的ID保持一致,将其283行复制添加在后面并修改为: smdk6410MACH_SMDK6410 SMDK6410 1626 xx6410 MACH_XX6410 XX6410 1626 这个机器ID和UBOOT里的机器ID相同时才能启动内核;1. 修改BSP文件mach-my6410.c,内容如下:将mach-mach-my6410.c文件中的所有smdk6410改成my6410(不要改大写SMDK6410的)MACHINE_START(MY6410, "MY6410")//这个要和Kconfig里的MACH-MY6410匹配 2. 在当前目录的Makefile最后一行加上 obj-$(CONFIG_MACH_MY6410) += mach-my6410.o3. 修改顶层的Makefile:ARCH ?= arm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4.2.2-eabi/usr/bin/arm-linux- 4. 复制arch/arm/configs/下的s3c6400-defconfig文件,然后将其保存为.config,配置内核支持EABI,再选中XX6410 board这一项,保存退出;5. 执行make menuconfig对内核进行配置:执行make编译执行make zImage生成zImage将uboot根目录下的mkimage拷贝到/user/bin目录下执行make uImage生成uImage通过以上几步linux内核移植完了,剩下就移植驱动了。

u_boot 移植(一)之uboot配置编译

u_boot 移植(一)之uboot配置编译

u_boot 移植(一)之uboot配置编译一 、开发环境PC OS : Ubuntu 14.04SOC : 基于ARM Cortex-a8 核的S5PC100开发板 : FSC100u_boot : u-boot-2010.03编译器 : arm-cortex_a8-linux-gnueabi-gcc version 4.4.6二、目标1.Uboot 能从FSC100的 Nand Flash 正常启动2.Uboot 支持DM9000 网卡3.Uboot 支持Nand Flash 读、写、擦除4.Uboot 支持Linux 内核引动好了,接下来就进行移植uboot到FSC100开发板吧 。

三、建立自己的平台1、 下载源码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个网站上下载最新的和以前任一版本的 ubootftp://ftp.denx.de/pub/u-boot/2、 解压 uboot 源码并进入目录tar zxvf u-boot-2010.03.tar.gzcd u-boot-2010.03u-boot-2010.3 源码中已经支持了SMDKC100了(SMDKC100是三星公司基于SOC : S5PC100设计的一块开发板)。

我们的FSC100使用的SOC也是S5PC100,所以我们只需要稍加修改Uboot支持的SMDC100代码,就可以编译出支持我们的FSC100开发板的uboot了。

1.修改 u-boot 顶层目录下的 Makefile,指定交叉工具链在ifeq ($(HOSTARCH, $(ARCH))CROSS_COMPILE ?=endif下添加:ifeq (arm, $(ARCH))CROSS_COMPILE ?= arm-cortex_a8-linux-gnueabiendif2.在 u-boot 顶层目录下的 Makefile 中添加 fsc100 配置信息在smdkc100_config: unconfig@$(MKCONFIG) $(@:_config=) arm arm_cortexa8 smdkc100 samsung s5pc1xx下添加:fsc100_config: unconfig@$(MKCONFIG) $(@:_config=) arm arm_cortexa8 fsc100 samsung s5pc1xx3. 添加 fsc100 平台信息(1)进入board/samsung目录(2)拷贝smdkc100 为 fsc100(3)进入fsc100目录下修改smdkc100.c 为fsc100.c修改Makefile中的smkc100.o 为fsc100.o(4)进入include/configs目录,拷贝smdkc100.h为fsc100.hinclude/configs目录下的.h文件为对应开发板的配置文件。

Ad hoc网络终端的实现及U-boot的移植的开题报告

Ad hoc网络终端的实现及U-boot的移植的开题报告

Ad hoc网络终端的实现及U-boot的移植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自组织网络,具有自配置、自管理和自维护等特点,在无线通信和网络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d hoc网络是指由无线终端节点自行组成的网络,无需预先规划和中心控制节点的存在,任何终端节点都可以与任何其他节点相互通信,形成多跳无线网络。

在Ad hoc网络中,设备需要从底层上支持以无线方式通信。

此外,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Ad hoc网络,还需要将U-boot系统移植到终端设备上。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实现Ad hoc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以及U-boot系统的移植,为后续的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1. Ad hoc网络通信①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和协议栈进行实现;②实现无线通信的底层驱动程序和中间层协议;③设计和实现Ad hoc网络节点的路由协议。

2. U-boot系统移植①分析目标硬件平台的体系结构和特点;②理解U-boo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③对不同平台的U-boot系统进行移植。

三、预期成果完成Ad hoc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实现和U-boot系统的移植,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

针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研发,可实现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

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开发中,实现完整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四、研究意义实现Ad hoc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以及U-boot系统的移植,可以扩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

Ad hoc网络具有自组织、动态组网等特点,可以降低设备之间的耦合度,并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应用开发提供基础条件。

同时,U-boot系统移植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Ad hoc网络,提高终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植u-boot-1.3.4到S3C2440一.预备知识:1. 首先,U-Boot1.3.4还没有支持s3c2440,移植仍是用2410的文件稍作修改而成的。

2. 2440和2410的区别:2440和2410的区别主要是2440的主频更高,增加了摄像头接口和AC‘97音频接口;寄存器方面,除了新增模块的寄存器外,移植所要注意的是NAND FlASH控制器的寄存器有较大的变化、芯片的时钟频率控制寄存器(芯片PLL的寄存器)有一定的变化。

其他寄存器基本是兼容的。

3. 你开发板的boot方式是什么,开发板上电以后是怎么执行的。

一般来说三星的开发板有三种启动方式:nand、nor、ram。

具体用那一种方式来启动决定于CPU的0M[0:1]这两个引脚,具体请参考S3C2440的datasheetnand:对于2440来说,CPU是不给nand-flash分配地址空间的,nand-flash只相当于CPU 的一个外设,S3C2440做了一个从nand-flash启动的机制。

开发板一上电,CPU就自动复制nand-flash里面的前4K-Bytes内容到S3C2440内部集成的SDRAM,然后把4K内容所在的RAM映射到S3C2440的0地址,从0地址开始执行。

这4K的内容主要负责下面这些工作:初始化中断矢量、设定CPU的工作模式为SVC32模式、屏蔽看门狗、屏蔽中断、初始化时钟、把整个u-boot重定向到外部SDRAM、跳到主要的C函数入口。

nor: 早期的时候利用nor-flash启动的方式比较多,就是把u-boot烧写到nor-flash里面,直接把nor-flash映射到S3C2440的0地址,上电从0地址开始执行。

ram: 直接把u-boot放到外部SDRAM上跑,这一般debug时候用到。

4. u-boot程序的入口地址问题要理解程序的入口地址,自然想到的是连接文件,首先看看开发板相对于某个开发板的连接文件"/board/你的开发板/u-boot.lds",看一个2410的例子:ENTRY(_start)SECTIONS{. = 0x00000000;. = ALIGN(4);.text :{cpu/arm920t/start.o (.text)*(.text)}. = ALIGN(4);.rodata : { *(.rodata) }. = ALIGN(4);.data : { *(.data) }. = ALIGN(4);.got : { *(.got) }__u_boot_cmd_start =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__u_boot_cmd_end = .;. = ALIGN(4);__bss_start = .;.bss : { *(.bss) }_end = .;}(1) 从ENTRY(_start)可以看出u-boot的入口函数是_start,这个没错(2) 从. = 0x00000000也许可以看出_start的地址是0x00000000,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里的0x00000000没效,在连接的时候最终会被TETX_BASE所代替的,具体请参考u-boot根目录下的config.mk.(3) 网上很多说法是_start=TEXT_BASE,我想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但没有说具体原因。

本人的理解是这样的,TEXT_BASE表示text段的起始地址,而从.text :{cpu/arm920t/start.o (.text)*(.text)}看,放在text段的第一个文件就是start.c编译后的内容,而start.c中的第一个函数就是_start,所以_start应该是放在text段的起始位置,因此说_start=TEXT_BASE也不为过。

5. 一直不明白的U-BOOT是怎样从4Ksteppingstone跳到RAM中执行的,现在终于明白了。

关键在于:ldr pc, _start_armboot_start_armboot: .word start_armboot这两条语句,ldr pc, _start_armboot指令把_start_armboot这个标签的地方存放的内容(也即是start_armboot)移到PC寄存器里面,start_armboot是一个函数地址,在编译的时候给分配了一个绝对地址,所以上面语句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绝对地址的跳转。

而我一直不明白的为什么在start.S里面有很多BL,B跳转语句都没有跳出4Ksteppingstone,原因是他们都是相对于PC的便宜的跳转,而不是绝对地址的跳转。

还有要补充一下LDR,MOV,LDR伪指令的区别。

LDR R0,0x12345678 //把地址0x12345678存放的内容放到R0里面MOV R0,#x //把立即数x放到R0里面,x必须是一个8 bits的数移到偶数次得到的数。

LDR R0,=0x12345678 //把立即数0x12345678放到R0里面6. 在移植u-boot-1.3.3以上版本的时候要注意:在u-boot1.3.3及以上版本Makefile有一定的变化,使得对于24x0处理器从nand启动的遇到问题。

也就是网上有人说的:无法运行过lowlevel_init。

其实这个问题是由于编译器将我们自己添加的用于nandboot的子函数nand_read_ll放到了4K之后造成的(到这不理解的话,请仔细看看24x0处理器nandboot原理)。

我是在运行失败后,利用mini2440的4个LED调试发现u-boot根本没有完成自我拷贝,然后看了uboot根目录下的System.map文件就可知道原因。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将__LIBS := $(subst $(obj),,$(LIBS)) $(subst $(obj),,$(LIBBOARD))改为__LIBS := $(subst $(obj),,$(LIBBOARD)) $(subst $(obj),,$(LIBS))7. 然后说一下跳转指令。

ARM有两种跳转方式。

(1)mov pc <跳转地址〉这种向程序计数器PC直接写跳转地址,能在4GB连续空间内任意跳转。

(2)通过B BL BLX BX可以完成在当前指令向前或者向后32MB的地址空间的跳转(为什么是32MB呢?寄存器是32位的,此时的值是24位有符号数,所以32MB)。

B是最简单的跳转指令。

要注意的是,跳转指令的实际值不是绝对地址,而是相对地址——是相对当前PC值的一个偏移量,它的值由汇编器计算得出。

BL非常常用。

它在跳转之前会在寄存器LR(R14)中保存PC的当前内容。

BL的经典用法如下:bl NEXT ; 跳转到NEXT……NEXT……mov pc, lr ; 从子程序返回。

二.开始上机移植:(红色字体为添加的内容,蓝色字体为修改的内容,下同)给自己的开发板取名为qljt2440。

1. 随便找个目录解压u-boot,$tar –xjvf u-boot-1.3.4.tar.gz22. 进入u-boot目录修改Makefile (你要编译u-boot那当然少不了配置啦)$cd u-boot-1.3.4[uboot@localhost u-boot-1.3.4]$ vim Makefile 修改内容如下:__LIBS := $(subst $(obj),,$(LIBS)) $(subst $(obj),,$(LIBBOARD))改为__LIBS := $(subst $(obj),,$(LIBBOARD)) $(subst $(obj),,$(LIBS))sbc2410x_config: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sbc2410x NULL s3c24x0qljt244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qljt2440 qljt s3c24x0/*各项的意思如下:qljt2440_config : 这个名字是将来你配置板子时候用到的名字,参见make qljt2440_config命令。

arm: CPU的架构(ARCH)arm920t: CPU的类型(CPU),其对应于cpu/arm920t子目录。

qljt2440: 开发板的型号(BOARD),对应于board/qljt/qljt2440目录。

qljt: 开发者/或经销商(vender)。

s3c24x0: 片上系统(SOC)。

*/4. 在/board子目录中建立自己的开发板qljt2440目录由于我在上一步板子的开发者/或经销商(vender)中填了qljt ,所以开发板qljt2440目录一定要建在/board子目录中的qljt目录下,否则编译会出错。

[uboot@localhost u-boot-1.3.4]$ cd board[uboot@localhost board]$ mkdir qljt qljt/qljt2440[uboot@localhost board]$ cp -arf sbc2410x/* qljt/qljt2440/[uboot@localhost board]$ cd qljt/qljt2440/[uboot@localhost qljt2440]$ mv sbc2410x.c qljt2440.c[uboot@localhost qljt2440]$ ls 可以看到下面这些文件:config.mk flash.c lowlevel_init.s Makefile qljt2440.c u-boot.lds[uboot@localhost qljt2440]$ vim MakefileCOBJS := qljt2440.o flash.o5. 在include/configs/ 中建立开发板所需要的配置头文件[uboot@localhost qljt2440]$ cd ../../..[uboot@localhost u-boot-1.3.4]$ cp include/configs/sbc2410x.h include/configs/qljt2440.h6. 测试交叉编译能否成功(1)配置[uboot@localhost u-boot-1.3.4]$ make qljt2440_configConfigure for qljt2440 board…(2)测试编译[uboot@localhost u-boot-1.3.4]$ make详细信息如下:编译信息最后两行:arm-linux-objcopy --gap-fill=0xff -O srec u-boot u-boot.srecarm-linux-objcopy --gap-fill=0xff -O binary u-boot u-boot.bin到此交叉编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