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通用)
四川省安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期末复习 新人教版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一)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
⑦是故①虽:虽然。
②嘉肴:美味的菜肴。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③其:代“食”的对象。
④旨:味美。
⑤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⑥善:益处,好处。
⑦是故: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
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
故曰:①困:困惑。
②自反:自我反思。
③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
《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课文分析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 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总结归纳《诫子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2.文章中心概括《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
1. 大同社会的理想蓝图包括“天下为公”的政治模式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理念。其现实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追求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
2. 关键词语如“大同”、“小康”等,句子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段落如第一段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可以理解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大致内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3. 文学艺术手法包括对比、象征、夸张等。例如,通过对比“大同”与“小康”两个社会形态,强调了大同社会的美好。
4.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可以包括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结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内容,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5. 创作一篇短文,例如:“在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人们相互关爱,尊重和平等。政府公正无私,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科技发展,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 相关研究《礼记》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以提供更深入的学术视角和文化解读。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为了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布置以下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任务:
-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研究《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背景。
- 撰写一篇关于《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版人教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3.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二.古今异义词。
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4.大道..之行也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而长的路5.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旨:名词作形容词,味美)2.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3.不独亲.其亲(亲:意动用法,以……为亲)4.不独子.其子(子:意动用法,以……为子)四.一词多义。
1.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向别人学习)2.以去以.六月息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五.重点词语解释。
1.弗.食(不)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教然后知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5.其此之谓.乎(说)6.选.贤与能...(选:选拔)(贤:品德高尚)(与:同“举”,选拔)(能:才干出众)7.讲信修.睦(修:培养)8.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9.不独子其子. ( 子:子女)10.使老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11.壮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1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13.男有分. (职分,职守)14.女.有归 (女子出嫁 )15.货恶.其弃于地也 (厌恶)16.谋闭而不兴. (兴起)17.盗窃乱贼..而不作. (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18.故外户..而不闭 (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 闭:用门闩插上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句读划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字词①:施行。
②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信:诚信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2.文章中心概括《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26.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知识点
26.部语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知识点【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厌恶把财物仍在地上(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力气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就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文学常识】《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为“五经”。
【字词积累】1.字音: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2.通假字: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guān,老而无妻)3.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作: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探究创新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
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文章出处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备课素材
大道之行也导入一美好的生活谁都向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命名为“大同社会”。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构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吧。
导入二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美好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然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美好社会的构想,并把它定名为“大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去领略一下古代的“大同”社会。
导入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如此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是陶渊明最早想到的吗?不是。
早在陶渊明之前,《礼记》这部书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叫“大同”。
在这个世界里,天下为公,人人被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夜不闭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大同”世界。
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第1层。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这是总提,之后是分述。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中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止息战争,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2.层次清晰,特征明确“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为第2层。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提供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要点及考题汇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要点及考题汇集《礼记》两则译文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选贤.(用法:解释:)与.能() (2)不独亲.其亲(用法:解释:)(3)不独子.其子()(4)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 (5)男有分.,女有归.()()(6) 是故..()谋闭而不兴 (7) 盗窃乱.( )贼.( )而不作.( ) (8)故.( )外户..( )而不闭 (9)是.()谓大同..() (10)货恶.其弃于地也()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 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树立远大 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听读课文: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 听读过程中标出停顿及疑 难字音,相信—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组合作 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品读——理解内容
1. “大道”和“大同”的含义是什么?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 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3.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 的?
大同社会
* 人人受社会关爱 * 人人安居乐业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 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 的地方?
选贤与(jǔ)能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通“举”,选拔 以……为亲 以……为子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职业 憎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川省安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2022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抱负社会模式。
下面是我整理的八班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学问点,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八班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学问点(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
⑥选贤与能,⑦讲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之:的。
③行:施行。
④为:是。
⑤公:公共的。
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选,选拔。
贤,指品德高尚。
与,同“举”。
能,指才能出众。
⑦讲: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
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①信:诚信。
②修:培育。
③睦:和谐(气氛)。
④故:因此。
⑤独:只。
⑥亲:以……为亲。
⑦亲:父母。
⑧子:以……为子。
⑨子:子女。
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
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当成长。
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
⑥货⑦恶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②皆:都。
③养:供给。
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职守。
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女子出嫁。
⑥货:财货。
⑦恶: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丢弃。
②必:肯定。
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①是故:因此。
②谋:奸诈之心。
③兴:兴起。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作乱。
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⑤故:所以。
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
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这。
②谓(wèi):是。
③大同:指抱负社会。
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2.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标音。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ɡ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重点词语解释(1)通假字:与:通“举”,推荐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词类活用:①亲: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②子:以……为子(名词的意动用法)③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3)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行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②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
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③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归还)④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
今义:货物)⑤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⑦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家)⑧是为大同(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⑨矜、寡、孤、独、(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4)一词多义①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②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③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子非鱼(你)庄子与惠子(尊称)④.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⑤分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⑥与选贤与能(同举,推荐)相与步于中庭(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朱元思书(给)⑦故故人不独亲其亲(连词,因此,所以)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温故而知新(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染病身故(死)⑧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⑨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⑩.而是故谋闭而不兴(顺承)故外户而不闭(转折)潭西南而望(修饰)⑪归壮士十年归(回来)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⑫行大道之行(施行)复前行(走)⑬道大道之行(只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不足为人道也(说)行天下之大道(道路)妾妇之道(行为准则)得天下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三、重点句子翻译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精讲与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3)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的行为。
)3。
一词多义其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代词,那种)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只)4.作品简介《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编写成的著作。
共49篇,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
主要是记录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课文精华巧学问题一本文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后文中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问题二请结合文章分析一下“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答案:第一,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四、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五、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2、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没有秩序条理害人小偷,窃贼发生作为3、大道之行也: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宽阔的路4、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回归,归宿5、是谓大同:代词“这”;常用于判断词,或“非”相对。
七、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八、成语: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2、【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3、【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4、【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文中说明“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句子是:选贤与能。
4、说明社会成员互相交往要求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6、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十、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2)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7、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迁移拓展】:1、《礼记》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2、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6、“大同”与“小康”的区别?“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7、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大同;陶渊明:世外桃源;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康有为:小康。
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8、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9、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10、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强化练习(挑战一下自己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