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西医 外科学必背名词解释(八)
2019考研西综必背名词解释:外科学(8)
2019考研西综必背名词解释:外科学(8)141.病理性骨折:因为骨骼本身的疾病,使骨质脆弱和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
142.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类似关节样活动。
143.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位置,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144.石膏综合症:P405躯体石膏固定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腹胀及腹痛。
145.皮牵引P408借助胶布萜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
146.骨牵引P409:将不绣钢针穿入骨骼在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
147.脊髓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功能丧失为不完全性截瘫。
148.脊髓震荡:表现为迟缓性瘫痪,骨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最后可完全恢复。
149.关节脱位:(脱臼)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和关系。
150.腰椎间盘突出挣: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151.颈椎病:P441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边极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152.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53.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骨附属组织所发生的肿瘤。
154.断肢再置:P465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采取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肌腱和神经修复等一系列外科手术,将肢体再重新缝合回机体原位,加之各方面的综合处理,使其完全存活并限度的恢复功能。
细胞内液:正常人体液的含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40%分布在细胞内称;20%分布在细胞外称细胞外液。
因为机体所有的细胞均浸泡在细胞外液中,并依赖细胞外液实行代谢交换,所以称细胞外液为机体的内环境。
缓冲对:血液中的缓冲体系是由弱酸极其盐组成。
酸中毒:H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PH低于7.35碱中毒:H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PH低于7.35代谢性酸中毒:体内[HCO3—]减少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CO3—]增多。
西医外科学名词解释
西医外科学名词解释·无功能性细胞外液:有一小部分(1%~2%)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他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如脑脊液、关节液和消化液等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透细胞液”。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
·呼吸性酸中毒:系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a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溶血反应:输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收集到的创伤后体腔内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过滤后再回输。
·冷沉淀(Cryo):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4℃融解时不溶的沉淀物,内含纤维蛋白原和FⅧ及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因子)。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引起。
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创伤性休克。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min经静脉输入,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麻醉:是感觉丧失,即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丧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最低肺泡浓度(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外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1、麻醉: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暂时消除疼痛,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有关,且完全可逆的。
3、吸入麻醉药:是指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吸入麻醉药的强度是用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来衡量的。
4、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是不同麻醉药的等效价浓度,能反映该麻醉药的效能,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5、静脉麻醉药: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6、肌松弛药:(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
不产生麻醉作用,不能使病人的神志和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
7、气管内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
8、全身麻醉的诱导(全麻诱导期):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9、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又称部位麻醉。
10、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11、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又称硬脊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外科学必背名词解释
外科学必背名词解释1.机体内环境:指细胞外液2.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3.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5.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6.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5.5mmol/l7.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8.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9.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11.多器官功能不全:几种脏器同时或相继受损的情况。
12.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由各种感染引起的休克13.局部麻醉(部位麻醉、区域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响应区域痛觉丧失,运动障碍,而病人意识清楚。
14.全身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丧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15.复合麻醉:将几种麻醉药物和或几种麻醉方法配合使用。
16.基础麻醉:利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但非麻醉)的状态。
17.低温麻醉:有意降低病人的体温以提高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18.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值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
19.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值组织中的神经末梢。
20.区域阻值: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及基地部注射局麻药,阻值通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外科学名词解释
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循环中甲状腺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类。
疖:俗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痈:病因与疖相似,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个相邻毛囊及其组织同时发生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Reynolds五联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甲沟炎:是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常因微小刺伤、倒刺、剪指甲过深等引起。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胆囊三角:calot将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域称为胆囊三角。
Littre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称Meckel憩室)。
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滑动疝: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和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疝: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疝。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织奎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内疝:是由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如网膜孔疝。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人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庙。
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庙。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1. 外科学(Surgery):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并应用手术技术来治疗疾病和伤口。
2.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神经外科是专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3. 心脏外科(Cardiac Surgery):心脏外科是专门处理心脏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4. 胸外科(Thoracic Surgery):胸外科是专门处理胸部(肺、食管、心脏等)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5. 血管外科(Vascular Surgery):血管外科是专门处理血管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6. 泌尿外科(Urology):泌尿外科是专门处理泌尿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7. 肝胆外科(Hepatobiliary Surgery):肝胆外科是专门处理肝脏和胆囊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8. 胰腺外科(Pancreatic Surgery):胰腺外科是专门处理胰腺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9. 肛肠外科(Colorectal Surgery):肛肠外科是专门处理直肠和结肠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10.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整形外科是专门进行重建和修复身体缺陷、改善外貌的外科学科。
11. 疝气手术(Hernia Surgery):疝气手术是一种修补疝气(腹部内脏从其正常位置突出)的手术。
12. 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的房间,具备特殊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13. 麻醉科(Anesthesiology):麻醉科是专门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和疼痛管理的科室。
14. 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切开皮肤和组织以进入身体腔内的过程。
15. 缝合(Suturing):缝合是用缝线将切开的皮肤和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促进伤口愈合。
16. 切除(Excision):切除是指通过外科手术从身体中彻底去除病变组织或器官。
17. 片段切除(Partial Excision):片段切除是指通过手术去除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
西医外科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无菌观念:要求操作者始终坚持只用消毒灭菌的物品、器械或手接触操作区域,并养成习惯性动作和观念。
2、库欣反应综合征:急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慢呈潮式,动脉血压升高的“两慢一高”的表现称作库欣反应综合征,3、Horner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节受到压迫或麻醉阻滞时,引起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潮红无汗的综合征。
4、滑动性疝:腹腔脏器随后腹膜下降,滑经疝门,构成疝囊壁的部分。
5、牵涉痛:内脏性疾病反应在体表某个部位的疼痛或感觉过敏,也叫放射痛。
二、填空/选择/多选第二章2.高压蒸汽灭菌法三要求包括:压力104.0-137.3kPa,温度121-126 °C,时间30分钟。
第三章2.体液失衡类型包括: 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3.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为低渗,高于320mOsm/L为高渗。
4.决定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主要阳离子是Nat,主要阴离子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7.对体液调节最主要的内分泌激素有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房利钠多肽。
8.生命所能耐受的PH值的极限值是6.8。
第四章3.输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溶血反应,术中输血出现溶血反应最早的表现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输库存而超过800ml需给予补钙治疗。
第五章2.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1)药物浓度或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
(2) 药液直接被注入血管内。
(3)作用部位血运丰富,吸收过快。
(4)病人肝肾功能不全。
第六章2.休克发生的共同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休克发生的关键是:微循环的障碍,氧供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第九章3.外科感染的特点是混合感染,局部症状突出,影响功能,需要手术处理。
5.疖的病原菌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灶局限、不易护散是由于细菌产生凝固酶所致。
第十一章1.连枷胸危害3.以下损伤急救治疗措施是对开放性气胸要封闭伤口转化为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应立即穿刺减压或引流,心包积液应行穿刺减压以防止心包填塞;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时应行胸壁固定。
外科学名词解释
参考
答案: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于粘膜下神经
未梢,使粘膜产生xx现象。
16.全身xx:
参考
答案: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
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
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驰,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17.套袖式坏死:
参考
答案:
电接触烧伤时,电流通过人体,因为骨骼的电阻大,局部产生的热能也大,在骨骼周围的组织可形成环形坏死,呈袖套样,故称为套袖式坏死。
18.中厚皮片
参考
答案:
包括表皮和真皮的,成人厚度一般为0.3~0.6mm不等。
19.Ⅰ°烧伤:
参考
答案:
Ⅰ°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内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39.低渗性缺水:
参考
答案:
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机体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此类水、钠代谢紊乱称低渗性缺水。
40.阴离子间隙(AG):
参考
答案:
血浆中未被检测相互的阴离子的量称阴离子间隙,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在肌肉可表现为颜色改变,切割时收缩性减弱。
25.xx新九分法:
参考
答案:
xx新九分法:
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躯干=3×9%;
两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
26.跳跃式烧伤:
外科学名词解释
消毒(disinfection):就是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采用蒸气或煮沸等物理方法,来杀灭附着于手术器械,物品等上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术(asepsis):指应用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抑制和杀灭可能到达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的感染的措施。
麻醉:是用人为的方法(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局部或全身地改变神经、体液活动,使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
局部麻醉:麻醉药作用于周围神经,阻断其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某一局部位感觉丧失。
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使周身疼痛消失。
单纯麻醉:单纯采用一种全身麻醉药施行麻醉复合麻醉:同时选用几种解药并分别同时使用混合麻醉:复合麻醉中,同时注入二种或二种以上麻醉剂的混合物以达到麻醉的方法。
配合麻醉:在采用全身麻醉同时配合应用局部麻醉合并麻醉: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麻醉剂的麻醉的方法基础麻醉:进行合并麻醉时,在使用麻醉剂之前,先用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进行浅麻醉。
浅麻醉:是给予少量的麻醉剂使家畜入睡,反射活动降低或部分消失,肌肉达到松弛状态。
深麻醉:是给予大量的麻醉剂使动物出现反射消失,肌肉松弛的深睡状态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部麻醉药直接喷于粘膜表面,使表浅神经末梢受阻滞局部浸润麻醉: 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或深层组织分别注射麻药,使局部的神经末梢受阻滞称局部浸润麻醉。
传导麻醉:在神经干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中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或达到相应区域的麻醉效应,称为传导麻醉。
脊髓麻醉: 将局部麻药注射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无痛,称脊髓麻醉。
吸入性麻醉:指采用气态挥发性液态的麻醉药物,使药物经过呼吸由肺泡毛细血管进入循环,并达到中枢,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应。
紧张切开 : 适宜于活动性比较大的皮肤,以免切皮时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不一致,方法是由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展开定,再用力均匀一刀切开。
医学资料: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1.休克(shock):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p34)2.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 0-1.5提示有休克;>2. 0为严重休克。
(p37)4.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
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内毒素与体内的补体、抗体或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肤、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在严重感染、创伤或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最初未被累及的器官或称远距离器官可发生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或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功能障碍,这种序贯渐进的临床过程称为MODS。
(p46)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的全身效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是,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①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②心率大于90次/分;③呼吸大于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小于32mmHg;④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多于10%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外科名词解释
外科名词解释1. 麻醉(Anesthesia):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状态,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过程。
2. 切口(Incision):指外科手术中医生用手术刀或其他切割工具在皮肤或其他组织上切开的开口。
3. 手术刀(Scalpel):一种专门用于外科手术切割组织的刀具,通常由锋利的刀片和持刀的手柄组成。
4. 缝合线(Suture):指用于将组织或皮肤的切口封闭的线,常用于手术中将组织或皮肤切口缝合。
5. 固定物(Fixator):一种外科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装置,用于固定和稳定骨骼或关节,以促进骨折愈合或复原。
6. 弹力缠带(Elastic Bandage):一种松紧度可调的绷带,通常用于包扎和固定创伤部位,以减少肿胀和提供支持。
7. 吸引器(Suction Device):一种外科手术中用于抽取或吸除体内或手术区域的组织液体、血液或其他分泌物的装置。
8. 栓塞(Embolization):指将一种物质注射到血管中,以阻塞或减少血流,常用于治疗出血、血管瘤、动脉瘤等疾病。
9. 排尿管(Ureteral Catheter):一种通过尿道插入到膀胱或肾脏,用于引流尿液的管状装置,常用于术后恢复期间。
10. 针吸引(Aspiration):指使用一根细长的针或抽吸器将体内的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吸出。
11. 智能手术器械(Robotic Surgical Instrument):指一种通过电脑控制和监控,由机器人臂或操作杆进行远程操作的手术器械。
12. 腹腔镜(Laparoscope):一种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用于进行腹腔内观察和手术操作的器械。
13. 切除术(Excision):指外科手术中通过切除疾病组织、器官或肿瘤来治疗疾病的手术方法。
14. 空洞(Cavity):指人体内部的空间,如骨骼中的骨腔、脑中的脑室、胸腔中的胸腔等。
15. 取样(Biopsy):指外科手术中取出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诊断疾病。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1、肾小球虑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流经肾的血液量为1200-1400ml,每日180L,其中血浆量为600-800ml/min,有20%的血浆经肾小球滤过后,产生的滤过液约为120-160ml/L,此即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出的血浆液体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借此判断肾浓缩和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4.二氧化碳结合力:在37摄氏度、101.3kPa条件下,每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所含的二氧化碳ml数,称为二氧化碳结合力。
临床上借此了解碳酸氢钠含量,以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
5.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6.肾血浆流量:在一定单位时间内流经双肾的血浆量。
7.非蛋白氮:指血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其他含氮化合物,如尿素氮、氨基酸肌酐尿素等。
8.B2-微球蛋白(B2-M):是一种分子量为1:1800的小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以相对不变的速率合成,血中的B2-微球蛋白是经肾小球滤过,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9.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
10.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白蛋白小于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11.高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大于80g/L或球蛋白大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
12.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为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
13.急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u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亦称为亚临床黄疸。
14.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之为造血干细胞。
根据其分化能力又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及定向干细胞。
15.祖细胞:自干细胞分化而来,已失去复制能力,并且只能向一个系列的血细胞分化成熟。
西医外科学名词解释
西医外科学名词解释·无功能性细胞外液:有一小部分(1%~2%)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他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如脑脊液、关节液和消化液等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透细胞液”。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
·呼吸性酸中毒:系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a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溶血反应:输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收集到的创伤后体腔内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过滤后再回输。
·冷沉淀(Cryo):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4℃融解时不溶的沉淀物,内含纤维蛋白原和FⅧ及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因子)。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引起。
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创伤性休克。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min经静脉输入,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麻醉:是感觉丧失,即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丧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最低肺泡浓度(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外科最容易考的名词解释
外科最容易考的名词解释外科医学是一门关于手术治疗的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医学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的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科考试中,最常见且最容易考察的名词解释将在本文中进行讨论。
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名词,并给出详细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1. 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中用于打开皮肤、筋膜、肌肉和其他组织的切割。
不同的手术需要不同类型和长度的切口。
常见的切口类型包括横向切口、纵向切口、扇形切口等。
术前仔细选择和规划切口位置和方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2. 管腔(lumen)管腔是指生物体内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空腔。
它通常由上皮组织形成,并且可以输送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
例如,血管内的管腔用于输送血液,支气管内的管腔用于通气。
在外科手术中,理解和处理管腔对于恢复或改善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3. 撕裂(laceration)撕裂是一种创伤,指组织被强烈撕裂或拉伸,导致创口不规则和边缘不平整。
常见的撕裂伤包括皮肤撕裂、肌肉撕裂和器官撕裂等。
处理撕裂伤需要细致的缝合和修复,以确保创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4. 剥离(dissection)剥离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分离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它通常需要使用手术器械和适当的手术技术来进行。
剥离的目的是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处理组织,以达到治疗或修复的目的。
5. 缝合(suture)缝合是将组织或创口的边缘通过线或其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这是手术中常见的技术之一,用于关闭切口、修复撕裂伤口或连接组织。
缝合材料可以是可吸收的或非吸收的,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取决于创伤的性质和部位。
6. 手术准备(preoperative preparation)手术准备是指医生和患者在手术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包括细致的手术计划、术前检查、麻醉选择和患者教育等。
良好的手术准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7. 外科手术风险(surgical risk)外科手术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1.自体输血(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或称自身输血(autotransfusion),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主要优点是既可节约库存血,又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型实验。
2.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3.最低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麻醉药的MAC越小其麻醉效能越强。
4.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5.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维持适当的脑组织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完全恢复。
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
6.基本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是心搏骤停后挽救病人生命的基本急救措施。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BLS的主要措施。
成年病人BLS包括: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s)、尽早开始CPR、尽早电除颤。
7.高级生命支持(ALS):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是以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复苏器械、设备和药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和预后的复苏阶段,是生命链中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助循环、CPR期间的监测(心电图、呼气末CO2、(P ET CO2)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西医外科学必背名词解释(八)
141.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本身的疾病,使骨质脆弱和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
142.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类似关节样活动。
143.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位置,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144.石膏综合症:P405躯体石膏固定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腹胀及腹痛。
145.皮牵引P408借助胶布萜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
146.骨牵引P409:将不绣钢针穿入骨骼在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
147.脊髓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功能丧失为不完全性截瘫。
148.脊髓震荡:表现为迟缓性瘫痪,骨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最后可完全恢复。
149.关节脱位:(脱臼)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和关系。
150.腰椎间盘突出挣: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151.颈椎病:P441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边极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
152.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53.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骨附属组织所发生的肿瘤。
154.断肢再置:P465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采取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肌腱和神经修复等一系列外科手术,将肢体再重新缝合回机体原位,加之各方面的综合处理,使其完全存活并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细胞内液:正常人体液的含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40%分布在细胞内称;20%分布在细胞外称细胞外液。
由于机体所有的细胞均浸泡在细胞外液中,并依赖细胞外液进行代谢交换,因此称细胞外液为机体的内环境。
缓冲对:血液中的缓冲体系是由弱酸极其盐组成。
酸中毒:H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PH低于7.35
碱中毒:H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PH低于7.35
代谢性酸中毒:体内[HCO3—]减少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CO3—]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