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2.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
感染与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相关。
中医称“疽”。
3.逆行性嵌顿:4.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5.疝囊:疝囊是壁层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囊颈和疝囊体组成。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7.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
它不受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8.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9.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10.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
11.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一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广义的局麻包括椎管内麻醉。
12.Chcrcot三联征:是指腹部绞痛(右上腹部剧痛)、寒战发热及黄疸,是急性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表现。
13.嵌顿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箝闭性疝。
14.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称表面麻醉。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外科学(Surgery)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疾病、创伤和异常情况的医学专业,主要通过手术操作来进行治疗和修复。
外科学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胃肠外科等。
以下是对一些外科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手术(Surgery):手术指通过在病人身体上进行切割、缝合或修复,来治疗疾病、损伤或异常情况的医疗工艺。
2.麻醉(Anesthesia):麻醉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和产生失去意识的状态,使得手术过程可以无痛苦地进行的过程。
3.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时切开皮肤和其他组织以便进入人体内部的过程。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手术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
4.缝合(Suture):缝合是在手术过程中将切开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以及器官部分进行接合和固定的步骤。
常用的缝合材料有线, 缝合线和缝合针等。
5.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和其他外科操作的设施,通常具有洁净、安全和灭菌的环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6.开腹术(Laparotomy):开腹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腹部作切口以便手术医生可以进入腹部,检查和治疗腹腔内的疾病。
7.鼻窦镜手术(Sinus endoscopy):鼻窦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鼻腔内镜检查和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减轻鼻窦炎、息肉和其他鼻内有关疾病的症状。
8.关节镜手术(Arthroscopy):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关节内插入镜头和一些微小的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关节内部的损伤或异常情况的手术技术。
9.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y):腹腔镜手术是使用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手术,而不需要大量的开腹术切口。
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见效快和创伤小的优点。
10.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输液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引入人体,以补充体液、递送药物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外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1、麻醉: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暂时消除疼痛,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有关,且完全可逆的。
3、吸入麻醉药:是指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吸入麻醉药的强度是用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来衡量的。
4、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是不同麻醉药的等效价浓度,能反映该麻醉药的效能,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5、静脉麻醉药: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6、肌松弛药:(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传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
不产生麻醉作用,不能使病人的神志和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
7、气管内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
8、全身麻醉的诱导(全麻诱导期):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9、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又称部位麻醉。
10、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11、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又称硬脊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答案《外科学》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2.灭菌法:是指用物理方法(如高温、高压)或化学方法(如戊二醛),将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
3.消毒法:是用化学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除人体表面或不耐高温灭菌的物品以及空气中的病源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4.抗菌法(即消毒法):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5.等渗性缺水:是水和钠等比例丧失,血清钠和渗透压大致正常,故称~。
6.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称~。
-丢失过多,7.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使血PH下降到7.35以下的酸碱失衡状态时称~。
8.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收集病人自身的血液,在需要时再回输给其本人称~。
9.成份输血: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减少或缺失情况输注相应血液成分称~。
10.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
11.休克指数: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nHg)计算休克指数,正常为0.5左右;如为1.0~1.5表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12.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称~。
13.冷休克(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减少使皮肤湿冷,故称~。
14.MODS: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者称~。
15.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双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急剧减退,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体内含氮代谢产物迅速蓄积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称~。
1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称~。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4.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病菌金葡菌为主。
5.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6.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9.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10.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
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
11.脑震荡:为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12.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
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13.开放性颅脑伤;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
外科的基本名词解释
外科的基本名词解释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着丰富而复杂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的外科诊疗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专业术语和名词。
为了更好地理解外科学的基本概念,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外科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是指外科手术中医生在患者身体上做的切口或开口。
它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根据手术需要,切口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长切口、曲切口、横切口等。
术前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部位、目的和技术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切口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要考虑切口在术后的愈合情况和患者的美容效果。
二、手术钳手术钳是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夹持和固定组织或血管,以达到手术目的。
手术钳有多种类型,包括普通锁钳、血管夹钳、切割钳等。
每种手术钳的设计都根据其特定功能进行优化,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手术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钳,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手术缝合线手术缝合线是外科手术中用于缝合伤口的线。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手术部位,手术缝合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
可吸收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被人体组织吸收的线,常用于皮下和浅部组织缝合。
而不可吸收线是指不会被人体吸收的线,常用于皮肤和深部组织的缝合。
正确选择和使用手术缝合线对于术后伤口愈合和美容效果至关重要。
四、麻醉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使其失去疼痛感觉。
麻醉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类型。
全麻是指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知觉,常用于复杂或创伤性手术。
局麻是指在手术部位局部使用药物麻醉,患者保持清醒但不感到疼痛,常用于小型手术和痛苦程度较轻的病例。
麻醉技术的应用使得外科手术能够在患者舒适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五、手术风险手术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良事件的概率。
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高风险的治疗方法,常涉及到麻醉、术中出血、感染、器官损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医生需要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适应性,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外科学基础概念解释
打结技术
拆线技术
拆线时间应根据手术部位、组织愈合 情况及缝线类型而定,拆线时应遵循 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打结要求牢固可靠、不易滑脱,常用 的打结方法有单手打结和双手打结。
04
麻醉与疼痛管理在外科手术中 的应用
麻醉方式选择及适应症
局部麻醉
适用于浅表、范围小的手 术,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 物阻断神经传导。
诊断方法与步骤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或局部的体格 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 颜色、温度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 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出现时间、部位、性质等。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 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检查等。
诊断性穿刺或活检
循环系统并发症
02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变化,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异常情况。
神经系统并发症
03
避免长时间压迫神经或过度牵拉肌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经
系统症状,及时处理神经损伤或麻痹等情况。
05
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围手术期定义及重要性
围手术期定义
保障手术安全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并存疾病等。
手术因素
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医院因素:医疗设施、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等。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准备计 划。
术中监控与处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异 常情况。
外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外科总论1.无菌术:采取一切预防措施来防止感染,包括灭菌法、抗菌法和一系列操作原则和管理制度。
2.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
3.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4.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故称为功能性外液。
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故可称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结缔组织液和所谓的“透细胞液”,例如脑脊液、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6.等渗性缺水:钠和水同时成比例的缺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但细胞外液量减少。
7.低渗性缺水:钠和水同时缺失,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8.高渗性缺水:钠和水同时丢失,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9.水中毒:机体摄水量超过了排出水量,致使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10.代谢性酸中毒: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过多,超过机体的缓冲和排酸能力,HCO3-丢失过多,PH下降成为代谢性酸中毒。
11.代谢性碱中毒:体内的碱性物质过多或酸性物质丢失过多,血中HCO3-过多,PH升高称为。
12.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以至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13.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以至血的PCO2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14.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低钾性碱中毒,同时尿却呈酸性。
(完整版)最全的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法(sterilition):用物理方法杀灭与手术区和伤口接触物品上的微生物。
2、抗菌法:又称消毒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有高压蒸汽,煮沸,火烧。
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性尿4、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最易发生。
水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5、牵引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6、会聚现象:牵引痛的部位与患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他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跟7、神经所支配该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痛觉纤维进入同一阶段的脊髓后角内并和同一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即为~ 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依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阻力。
9、休克(shock)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冷休克:在感染性休克中,出现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湿冷,甚至有紫绀少尿或无尿。
11、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2、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13、ARF:急性肾衰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持续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到正常一半,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
14、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病理变化为肺血管内皮及肺泡损伤,肺间质水肿等病人呼吸急迫,困难并有缺氧表现。
15、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充气,PaCO2<4.3kPa,白细胞>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10.血液透析(hemodialysis)利用血液透析器代替部分肾功能,清除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16、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1、肾小球虑过率:正常成人每分钟流经肾的血液量为1200-1400ml,每日180L,其中血浆量为600-800ml/min,有20%的血浆经肾小球滤过后,产生的滤过液约为120-160ml/L,此即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出的血浆液体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借此判断肾浓缩和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4.二氧化碳结合力:在37摄氏度、101.3kPa条件下,每100ml 血浆中碳酸氢钠所含的二氧化碳ml数,称为二氧化碳结合力。
临床上借此了解碳酸氢钠含量,以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
5.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6.肾血浆流量:在一定单位时间内流经双肾的血浆量。
7.非蛋白氮:指血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其他含氮化合物,如尿素氮、氨基酸肌酐尿素等。
8.B2-微球蛋白(B2-M):是一种分子量为1:1800的小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以相对不变的速率合成,血中的B2-微球蛋白是经肾小球滤过,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9.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
10.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白蛋白小于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11.高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大于80g/L或球蛋白大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
12.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为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
13.急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u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亦称为亚临床黄疸。
14.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之为造血干细胞。
根据其分化能力又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及定向干细胞。
15.祖细胞:自干细胞分化而来,已失去复制能力,并且只能向一个系列的血细胞分化成熟。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外科名词以及它们的解释:
1.手术:通过外科手段来治疗疾病、创伤和畸形的一种医疗方法。
2.手术室:特别设置的空间,包括手术台、手术灯、麻醉设备和监测设备等。
3.手术台:用于支撑患者身体的平台,通常是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
4.手术刀:用于切割组织和器官的手术工具。
5.缝合针:用于缝合伤口的针,分为手针和机针两种。
6.局麻:局部麻醉,通过注射药物使特定部位失去感觉和运动能力。
7.全麻:全身麻醉,使患者完全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
8.麻醉剂:用于麻醉患者的药物,包括局麻药和全麻药。
9.止血剂:用于止血的药物或物质,如生粉、明胶海绵等。
10.切口:手术时在皮肤和组织上开口的一段,用于操作和进入内部。
11.缝合:将分开的组织或皮肤重新连接起来的手术技术。
12.吸引器:吸引分泌物、血液和组织碎片等的器械,用于手术操作。
13.探针:细长的器械,用于探查伤口或器官。
14.截肢:手术将身体部位截去的治疗方法。
15.修补手术:将受损的组织或器官进行修复的手术。
16.切除手术:将组织或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术。
17.吻合:在手术中用缝合针或吻合器将两端切除或断裂的组织或器官重新连接起来。
18.瘤切除手术:手术切除体内的肿瘤。
19.胸腔镜手术:用镜子和显微镜进行手术的一种微创手术。
20.心脏移植:将一个人的心脏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手术。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24. 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30.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31.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32.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33.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34.颅内肿瘤: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35.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36.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37.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38.甲状腺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引起的内分泌疾病..39.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40.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41.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时出现;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影响静脉血回流;严重时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42.气胸:胸膜腔内积气..43.血胸:胸膜腔积血..44.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45.胸腹联合伤:下胸、上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造成膈肌破裂;同时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46.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47.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癌..48.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硼起;屏气1-2秒;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49.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先天发育异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组心脏病;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法洛氏四联征常见..50.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形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若婴儿出生后12周动脉导管仍没有闭索称为..51.法洛氏四联征:为最常见的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四个基本病变:即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52.低心排综合症:是心脏术后常见的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BP低、CVP高;呼吸急促;动脉血氧分压下降、HR快、尿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53.联合瓣膜病变: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同时受累..54.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55.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56.疝环:也称疝门;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就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57.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囊颈是疝囊与腹腔之间的通道.. 58.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腔内脏器或组织..59.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60.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的..61.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62.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到腹腔者..63.绞榨性疝:嵌顿性疝发展致肠壁动脉血留障碍阶段..64.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并可进入阴囊..65.腹股沟直疝:老年人多见;是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66.股疝:以中年女性多见;是疝囊经股管、股环向股部卵圆窝突出..67.脐疝:是疝囊由脐环突出体外..68.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腹膜腔急性感染..69.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而是血源性引起的..70.继发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损伤破裂、炎症扩散和手术污染等所引起的腹膜炎..71.腹膜刺激征: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72.倾倒综合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当病人进食;特别是进甜的流质后10-20分钟发生;病人感觉剑突下不适;心悸、伐力、出汗、头昏、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并伴有肠鸣和腹泻;平卧数分钟可缓解..73.早期胃癌:指所有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74.小胃癌:胃镜检查直径在6-10mm的癌灶..75.微下胃癌:直径5mm的癌灶..76.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77.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78.麻痹性肠梗阻:是肠管丧失蠕动功能;导致肠内容物停止运行..79.痉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超常收缩所致..80.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通过..81.闭襻性肠梗阻:一段肠襻两端完全组塞;如肠扭转..82.粘连性肠梗阻:因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肠管引起的..临床上最常见..83.肠扭转: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所形成的..84.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临近肠管肠腔内..85.人工肛门:结肠造口是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86.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列开后形成的小溃疡..87.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88.肛瘘:是肛管与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89.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90.门静脉高压: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综合症..91.胆石病;是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92.夏柯氏三联症:腹痛、寒战和高热、黄胆..93.蕾若五连症:在三连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94.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极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95.蓝-棕色斑: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在季肋及腹部形成grey-turner..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96.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内因血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晚期常并发小腿慢性溃疡..9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积周围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病变..98.间隙性陂行:99.静息痛:100.前列腺增生:是细胞良性增多;而不是肥大..101. TURP综合症:P357TURP术中通常应用冲洗液1-3万毫升;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病人可在术后几小时内出现症状;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抽搐、痉挛、昏睡;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的等..102.皮质醇症库欣综合征:是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分泌皮质醇过多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103.向心性肥胖:P378皮质醇症病人;由于皮质醇使脂肪的动员和合成都得到促进;致使脂肪分布不正常;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躯干明显肥胖..10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或异位组织自主或部分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抑制了肾素分泌;产生以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症..105.儿茶酚胺症:是嗜镉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增生的髓质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病人以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06.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107.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本身的疾病;使骨质脆弱和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108.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类似关节样活动.. 109.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位置;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110.石膏综合症:P405躯体石膏固定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腹胀及腹痛.. 111.皮牵引P408借助胶布萜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112.骨牵引P409:将不绣钢针穿入骨骼在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 113.脊髓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功能丧失为不完全性截瘫..114.脊髓震荡:表现为迟缓性瘫痪;骨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最后可完全恢复..115.关节脱位:脱臼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和关系..11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117.颈椎病:P441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边极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118.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19.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骨附属组织所发生的肿瘤..120.断肢再植:P465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采取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肌腱和神经修复等一系列外科手术;将肢体再重新缝合回机体原位;加之各方面的综合处理;使其完全存活并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潍坊医学院常考明解1. 脑膜刺激征: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2.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3. 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4. 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5. 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6.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7.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8.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端的愈合没有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9. Dugas征: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10.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发展致肠壁动脉血留障碍阶段11. 法洛氏四联征:为最常见的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四个基本病变:即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12. 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13. 解剖复位: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14. 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15. 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与胆管的标志..16. 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17.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18. 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19. 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20. Reyno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21.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2. 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病变节段一下;同侧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深感觉障碍;对侧2-3个平面以下触温觉障碍..腰随以下损伤不出现..23.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24. 库欣反应:颅内压增高;出现的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律变慢的反应..25. 中央型肺癌:主支气管;肺段支气管的肺癌..26. 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27. 骨筋膜室综合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早期缺血出现的症候群..。
外科学名词解释部分
休克shock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有多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氧供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疾病过程中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的低氧血症为特征。
关节脱位joint dislocation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临床表现为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关节畸形。
骨折fracture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临床表现畸形,异常活动,骨擦感或骨擦音。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由骨,骨间肌,肌间隔。
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多见与前臂掌侧和小腿。
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多见于儿童的骨折类型,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穿过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的情况。
2、直疝三角是指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3、早期胃癌指的是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都属于早期阶段。
4、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10mm以下的情况。
5、微小胃癌是指早期胃癌中,癌灶的直径在5mm以下的情况。
而一点癌则是指癌灶的直径在1mm以下的情况。
6、麦氏点是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7、肝蒂是指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的区域。
8、第一肝门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的区域。
9、Glisson纤维鞘是指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的区域。
10、第二肝门是指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的区域。
11、第三肝门是指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的区域。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指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域。
13、Mirizzi综合征是指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是指肝外胆管结石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的症状。
15、瑞罗茨五联征(Reynolds五联征)是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的症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是指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的情况。
医学资料:外科学名词解释
医学资料:外科学名词解释外科学名词解释1.休克(shock):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p34)2.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 0-1.5提示有休克;>2. 0为严重休克。
(p37)4.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
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内毒素与体内的补体、抗体或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肤、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在严重感染、创伤或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最初未被累及的器官或称远距离器官可发生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或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功能障碍,这种序贯渐进的临床过程称为MODS。
(p46)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的全身效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是,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①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②心率大于90次/分;③呼吸大于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小于32mmHg;④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多于10%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外科学(上)•复习资料*无菌术(asepsis):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Ch2.P7★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Ch2.P7*消毒(抗菌法):指用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 ~Ch2.P7◆功能性细胞外液:指绝大部份的组织间液,能迅速的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h3.P12*无功能性细胞外液:一小部份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故称~Ch2.P7★▲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指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故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Ch3.P14*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继发性缺水):指钠水同时丢失时,失钠>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Ch3.P15*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指钠水同时丢失时,失水>失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h3.P16◆水中毒(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Ch3.P17▲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的水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压发生改变,常见低钠或高钠血症~Ch3.P14*容量失调:指等渗性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Ch3.P14*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它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Ch3.P14*输血: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而引起的血浆成分丢失或破坏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Ch4.P27*自体输血(◆自身输血):指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既可节约库存血,又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分为回收式、预存式、稀释式~Ch4.P31*新鲜冰冻血浆:是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分离并立即置于-20~-30℃保存的血浆~Ch4.P32 *冰冻血浆:是新鲜冰冻血浆4℃下融解时,除去冷沉淀成分冻存的上清血浆制品~Ch4.P32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4℃下融解时不融的沉淀物,因故得名,主要用于血友病甲、先天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症等~Ch4.P32*休克: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Ch5.P34◆休克指数:指脉率/收缩压的比值,可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Ch5.P37▲◆中心静脉压(CVP):指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正常值为0.49~0.98kPa ~Ch5.P37*心排出量(CO):指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正常值为4~6 L/min~Ch5.P38*心脏指数(CI):指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正常值为2.5~3.5 L/(min x m2) ~Ch5.P38*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
分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Ch5.P42*感染性休克:指急性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以革兰阴性菌内毒素引起的较多见~Ch5.P43*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皮肤温暖干燥~Ch5.P43*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血容量和CO减少,病人皮肤湿冷~Ch5.P4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所致,表现(1)体温<36℃或>38℃(2)心率>90次/分(3)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4)WBC记数>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Ch5.P43表现为血压↑、体温↑or↓、白细胞溶解or↓、外周血管阻力↓、心律失常、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麻醉: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Ch7.P65★◆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CNS抑制的方法,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Ch7.P68★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Ch7.P69*静脉麻醉药:指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循环作用于CNS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Ch7.P83*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Ch7.P83◆区域阻滞:指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Ch7.P86 ▲麻醉平面: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Ch7.P91*全脊椎麻醉: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所用的局麻药大部分或全部意外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Ch7.P96★控制性降压:是指利用药物或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Ch7.P100★全身低温(低温麻醉):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Ch7.P102*重症监测治疗室(ICU):是集中各种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Ch8.P106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Ch8.P111★▲初期复苏(BLS):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指保持呼吸顺畅,B指有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Ch8.P111*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将电极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电击者,称胸内除颤。
置于胸壁上进行者,称胸外除颤~Ch8.P117◆急症手术: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并争分夺秒进行的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生命。
如外伤性肠破裂、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Ch10.P127*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可选择,但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
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Ch10.P127*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
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Ch10.P127★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脾脏切除~Ch10.P132 ★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如胃大部切除术~Ch10.P132 ★◆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如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Ch10.P132★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Ch10.P132★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无化脓~Ch10.P132★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Ch10.P132*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包括创伤、手术、烧伤、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Ch12.P144*条件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之~Ch12.P146◆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指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耐药菌株趁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Ch12.P146★疖:指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Ch12.P150★◆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Ch12.P150*急性蜂窝织炎: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Ch12.P151*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Ch12.P153*脓毒症:因化脓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均有明显改变~Ch12.P158*菌血症:脓毒症的一种,细菌侵入血循环,血培养可检出病原菌,有明显临床症状~Ch12.P158 ▲◆肠源性感染: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所和内毒素库,指严重创伤等危重的病人,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使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经肠道移位而致的感染~Ch12.P158 *气性坏疽: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肌坏死或肌炎,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Ch12.P162*创伤: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Ch13.P166 *一期愈合(原发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Ch12.P168*二期愈合(瘢痕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
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Ch12.P168*清创术:将开放污染的伤口经过伤口清创后变成为接近无菌伤口,从而为伤口闭合与组织修复创造条件~Ch12.P176*热力烧伤(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火焰、热液、热金属等~Ch14.P179*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Ch14.P179◆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的烧伤。
局部红肿明显,形成大小不一样的水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如不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Ch14.P179 *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Ⅲ∘之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