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解析研究所研究录

合集下载

历届菲尔兹奖得主汇总

历届菲尔兹奖得主汇总

F i e l d s(菲尔兹)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奖项。

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每次最多四人得奖。

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它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要求设立的。

菲尔兹奖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Fields(菲尔兹)奖获得者美籍芬兰数学家。

证明了邓若瓦猜想,发展覆盖面理论,对黎曼面作了深入研究,在复分析等领域享有崇高声望。

1936年在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从1948 到1950, Ahlfors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

他曾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

在1986 ,他担任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

2、(道格拉斯)(1897--1965)美国数学家。

解决了普拉托极小曲面问题,即一种非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第一边值问题,在几何、群论和变分问题的逆问题等领域均有贡献。

1936年在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担任职务。

3、(赛尔伯格)(1917--)美籍挪威数学家。

在筛法理论、素数定理、黎曼假设、弱对称黎曼空间中的调和分析、不连续群及其对于狄里克雷级数的应用、连续群的离子群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在数论学界有崇高声望。

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有任职4、(施瓦尔茨)(1915--2002)法国数学家。

创立了广义函数论,在泛函分析、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领域均有突出工作。

1950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没找到任职,但政治上活跃。

5、(小平邦彦)(1915--1997)日本数学家。

推广了代数几何的一条中心定理——黎曼-罗赫定理,证明了狭义卡勒流形是代数流形,得到了小平邦彦消没定理,在代数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工作。

1954年在第1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1971-1973年小平邦彦任东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在他缺席的情况下选上的)。

1983年他又毅然接下了199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营运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南开大学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0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南开大学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0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01122603 信息论选讲
60 3 1、2
011
01222001 教学实习
2 1、2
012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学期间,撰写学位论文是对其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 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鼓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 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的题目,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前 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推广、深化或创新,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
时分 3 1、2 3 1、2
54 3 1 54 3 1 54 3 1 54 3 1 54 3 1 54 3 1 54 3 2 54 3 1 54 3 2 54 3 1 54 3 2 54 3 1 54 3 1 54 3 1、2 54 3 1、2 54 3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012
01212314 Levy 过程
54 3 1、2
012
01212315 金融保险中的随机过程
54 3 1、2
012
01212316 随机过程与风险分析
54 3 1、2
012
01222302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54 3 1、2
012
01211304 傅立叶分析基础
54 3 1、2
012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第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教学大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Probability & Statistics A课程编码:09A00210 学分: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6其中讲课:5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部分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学院各专业,主要有信息学院、机械学院、电气自动化、土建学院、资环学院、商学院、物理学院等。

推荐教材:杨殿武苗丽安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014年;参考书目:浙江大学盛骤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吴赣昌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大部分理工科、管理、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侧重于讲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介绍性地给出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随机事件与概率、一元与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随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概率论基础掌握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计算;掌握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的运用及独立性。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一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计算及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性质。

2、掌握二维离散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掌握数学期望、方差的性质及运算;掌握六种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掌握协方差及相关系数的性质及相关性。

研究论著完整目录

研究论著完整目录

研究论著完整目录A. 著作1.中国近现代科技奖励制度(曲安京主编).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二十四史》全译—《唐书历志》. 曲安京,纪志刚,袁敏.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3.《周髀算经》新议.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月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数学卷(曲安京主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7月5.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探析(曲安京、纪志刚、王荣彬).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10月B. 西文论文1.Why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錄—数学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2004,5月2.Perche la matematica nella Cina antica? in Michele Emmer ed.: Matematicae Cultura 2003, Milan: Springer-Verlag, 2003, 205-2173.The Third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2002, vol. III,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 947-958实用文档4.Revisiting An Eighth Century Chinese Table of Tangents, History of OrientalAstronomy,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215-2255.Why Interpol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02, 336-3446.Mathematical Methods in Calendar Making. Storia della Scienza, vol.II,Science in China (Italy), Rome: Enciclopedia Italiana, 2001,153~1557.Responses to Prof. Yabuuti's Work: Studies on Mathematical Astronomy inAncient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18 (2001): 20-238.On Complementary Consecutive Labelings of Octahedron. ArsCombinatoria (Canada), 51(1): 287-294, 19999.Interpolations in Medieval Chinese Mathematical Astronomy. In Y. K. Kimand F. Bray ed.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Korea), Seoul: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99, 264-277,10.Proof of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in Zhou Bi Suan Jing, 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文集(王渝生主编)(Proceeding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郑州:大象出版社(Zhengzhou: The Elephant Press),pp. 179-192, 199911.Numerical Methods in Medieval Chinese Mathematical Astronomy.西北大实用文档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8(2): 99-104, 199812.On Hypotenuse Diagrams in Ancient China. Centaurus(Denmark),39(3):193-210,199713.Bian Gang: A Mathematician of the 9th Century. Historia Scientiarum(Japan), 6(1): 17-30,1996C. 日文论文14.中国の数学史研究:回顧と展望. 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錄(1317)—数学史の研究(日本,城地茂译),京都: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91-107,2003,5月15.祖冲之は、如何に圓周率π=355/113を得たか?数理解析研究所講究錄(1257)—数学史の研究(日本,城地茂译),京都: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163-172,2002,4月16.中国古代におけるる日月食の開始終了時刻の算法と外域の暦法との関係. 数学史研究(日本,大橋由紀夫译), No.164: 1-25,2000,3月17.一行の正接関数表. 数学史研究(大橋由紀夫译), No.153: 18~29, 1997,6月18.《紀元暦》の中の逆関数.数学史研究(日本,大橋由紀夫译), No.150: 13~21,1996,9月D. 部分中文论文实用文档19.东汉到刘宋时期历法五行星会合周期数源. 天文学报,33(1):109-112, 199220.东汉到刘宋时期历法上元积年计算. 天文学报, 32(4):436-439, 199121.《授时历》的白赤道坐标变换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 22(4): 336-350, 2003,10月22.中国古代日食食差算法的原理.自然科学史研究, 21(2):97-114, 2002,4月23.“消息定数”探析(曲安京,王辉,袁敏).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4): 302-311, 2001,10月24.中国古代的九服轨影算法(曲安京,袁敏,王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 13-21,2001,1月25.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自然科学史研究, 18(3): 277-281, 1999,7月26.宋代太乙历法钩沉. 自然科学史研究,18(1): 69-77, 1999,1月27.《大衍历》晷影差分表的重构. 自然科学史研究,16(3): 233-244, 1997,7月28.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三次内插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15(2): 131-143, 199629.王睿至道乾兴乙未四历历元通考. 自然科学史研究, 13(3): 222-235, 199430.李淳风等人盖天说日高公式修正案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12(1): 42-51, 199331.唐宋历法演纪上元积年实例及算法分析. 自然科学史研究, 10(4): 315-326, 199132.祖冲之的圆周率π=355/113是如何得出的?. 自然辩证法通讯,24(3):72-77,2002,6月33.中国古代历法与印度及阿拉伯的关系---以日月食起讫算法为例. 自然辩证法通讯,实用文档22(3): 58-68, 2000,6月34.《周髀算经》的盖天说: 别无选择的宇宙结构. 自然辩证法研究,13(8): 37~40,199735.黄道与盖天说的七衡图. 自然辩证法通讯, 16(6): 55-60, 199436.正切函数表在唐代子午线测量中的应用.汉学研究(台湾),16(1): 91-109, 1998,6月37.中国古代历法中的计时制度. 汉学研究,12(2): 157-172, 1994,12月38.太乙数术中的第一部历法.清华学报(台湾),28(2):203-220, 199839.再论刘徽关于阳马与羡除公式的证明. 清华学报(台湾),27(2): 201-215, 199740.商高、赵爽与刘徽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数学传播(台湾),20(3): 20~27, 199641.唐宋历法中的交食周期与连分数算法. 数学传播(台湾),19(4): 73~79, 199542.《天文大成管窥辑要》中的黄赤道差与白道交周算法. 中国科技史料,16(3): 84~91, 199543.中国数学史家李继闵的生平与成就. 中国科技史料,18(1): 71~79, 199744.再论隋代前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 大自然探索, 13(3): 104-111, 199445.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科学,56(2):27-30,200446.刘徽割圆术的数学原理. 刘徽研究(吴文俊主编),170-192. 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 199347.试论东汉四分历乾象历景初历上元与五星会合周.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 6: 59-80, 实用文档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48.唐代太乙数术中的历法探微. 周秦汉唐研究, 1: 381-400,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9.宋代易学中的非十进制记数法与贾宪三角形.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I, 西安:三秦出版社,102-113,2002,10月50.中国古代对于岁差现象的认识.周秦汉唐文化研究II,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22~14151.中国古代的置闰法:一个概率问题.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6): 193-195,2000,12月52.《大衍历》定朔算法及程序说明(尚晓清、曲安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 193-195, 1999 ,6月53.中国古代没灭术算法的意义(曲安京、李彩萍、韩其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5): 369-373, 199854.中国古代的二次求根公式与反函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1): 1-5,199755.边冈逐次分段抛物插值算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1): 1-6, 199656.中国古代历法中之朔望月常数的选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4):323-329, 199457.汉历连分数算法质疑.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 6: 13-21. 呼和浩特:内蒙古实用文档大学出版社, 199858.论中国古代历法中之闰周的数学性质,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 5: 14-25.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359.日高图复原,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 3: 45-48.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260.秦九韶程行相及题意辨析,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 2: 71-73.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161.大明历上元积年计算.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2: 51-57.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162.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上元积年计算. 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 1: 24-3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063.唐宋时期的“调日法”探微.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13(专辑):29~34,1997实用文档。

关于不定方程3x(x+1)(x+2)(x+3)=26y(y+1)(y+2)(y+3)

关于不定方程3x(x+1)(x+2)(x+3)=26y(y+1)(y+2)(y+3)

第39卷第6期2021年11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Vol.39.No.6Nov.2021引用格式:赵仁杰.关于不定方程3x(x+1)(x+2)(x+3)=26y(y+1)(y+2)(y+3)[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6):32 35.[ZHAORJ.Onthediophantineequation3x(x+1)(x+2)(x+3)=26y(y+1)(y+2)(y+3)[J].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21,39(6):32 35.]关于不定方程3x(x+1)(x+2)(x+3)=26y(y+1)(y+2)(y+3)赵仁杰(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运用递归序列和平方剩余的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3x(x+1)(x+2)(x+3)=26y(y+1)(y+2)(y+3)仅有正整数解(x,y)=(13,7)。

关键词:不定方程;整数解;平方剩余;递归序列中图分类号:O1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70(2021)06-0032-04DOI:10.16614/j.gznuj.zrb.2021.06.007OntheDiophantineequation3x(x+1)(x+2)(x+3)=26y(y+1)(y+2)(y+3)ZHAORenjie(School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Inthispaper,withtheprimarymethodsofrecurrencesequencesandquadraticremainders,theauthorshowsthattheDiophantineequation3x(x+1)(x+2)(x+3)=26y(y+1)(y+2)(y+3)hasauniquepositiveinteger(x,y)=(13,7).Keywords:Diophantineequation;positiveintegersolution;quadraticremainder;recurrencesequence 不定方程也称为丢番图方程,在数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著名数学家数学小报手抄报(4套)

主要荣誉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个人贡献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SCI收录的数学类期刊杂志

SCI收录的数学类期刊杂志

数学全文电子期刊导航以刊物名首词字母排序A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美国ISSN:0196-8858,1980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58。

发表原始论文和评述文章,反映应用数学(包括实验数学、统计学、数学生物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Mathematics《数学进展》美国ISSN:0001-8708,1965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930。

侧重发表纯数学研究论述与评论,反映该学科各个方面的重要进展。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应用数学模型》美国ISSN:0307-904X,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00。

数学模型及相关数字技术和软件在工程和环境系统设计和分析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刊为这一领域开辟论坛,发表论文、评论、札记、会议报告和书评等。

Annales de l'Institut Henri Poincare (B)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亨利·彭加莱研究所纪事:概率计算与统计学》法国ISSN:0246-0203,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89。

刊载概率计算和统计学包括经济计算和运筹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Annales de l'Institut Henri Poincare © Non Linear Analysis《亨利·彭加莱研究所纪事:非线性分析》法国ISSN:0294-1449,198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881。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29所开设数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数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山东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数学科学系的数学专业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数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有现代教育观念,适应教育改革需要,以及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等学校数学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清华大学数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7个研究方向:070100 数学研究方向:01 基础数学;02 计算数学;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4 应用数学;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6 计算数学及几何图像;07 数学物理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清华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综合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笔试、综合面试两部分。

综合笔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综合面试。

综合考核时间在9月15、16日。

1、综合笔试科目:1)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复分析。

其中高等代数占40%、数学分析占40%、复分析占20%,时间共计3小时,满分100分。

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入围决赛的同学免综合笔试。

2)硕博连读生:免综合笔试。

巴黎高师简介及学制(世毕盟留学)

巴黎高师简介及学制(世毕盟留学)

巴黎高师简介及学制(世毕盟留学)一、简介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NormaleSuperieure是一所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高等专科学校。

原名巴黎师范学校。

1795年创办,后由于政府更迭而几经改组、封闭。

1808年,根据拿破仑一世的帝国敕令予以重建,成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并于1810年开始招生。

1845年学校改为现在的名字。

在学科上分文、理两科。

文科设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现代外语、社会科学等专业。

理科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专业。

在所有高等学校中,巴黎高师是惟一一所文、理并行不悖的综合性学校。

这种平衡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从高层行政领导结构看,校长居庸先生和副校长巴斯蒂德·布吕吉埃尔女士就分别来自文科和理科;而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学生改变行政划分学科界限的努力都体现了这种特色的优点。

文理科综合有助于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奠定更坚实全面的文化修养,并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学制首先,巴黎高师不发学士或者硕士学位。

所以严格地说,不存在巴黎高师的本科或者硕士这种事。

巴黎高师的学生需要拿学士或者硕士学位,必须要去巴黎的其他学(如理科去巴黎六大、七大、九大、十一大等注册。

)注册,拿其他学校的文凭。

但是特殊的是,巴黎高师的学生不去这些学校上Bac+4及以下的课程,只是去拿文凭而已。

课都在巴黎高师上,但是开课的教师来自巴黎地区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时常还会从其他国家请人来上课,比如从日本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请柏原正树院士来上课。

Bac+5的课,则基本上是去其他学校上课。

巴黎高师的学生分成两类,即élève和étudiant。

前者包括通过竞试考入高师的normalien 和通过国际学生入学考试考试考入的élève SI(限于正式录取的文理科20个人)。

他们毕业以后都是高师的ancienélève,这部分是最正式的高师学生。

数学sci期刊大全

数学sci期刊大全
Algebra and Logic《代数与逻辑》荷兰
ISSN:0002-5232,1962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俄罗斯期刊的英文翻译版。
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代数学与表示理论》荷兰
ISSN:1386-923X,1998年创刊,全年5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73。刊载环域、代数学及其表示理论以及与其他领域相互关系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Analysis Mathematica《分析数学》荷兰
ISSN:0133-3852,1975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21篇。刊载研究文章、书评,主要用英、俄文,间或用法文、德文发表。
Approxim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逼近理论及其应用》荷兰
ISSN:1063-5203,199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586。刊载谐波分析的应用与计算方面的研究论文,侧重子波分析和信号处理。
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商业与工业应用随机模型》英国ISSN:1524-1904,1985年创刊,全年4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70,2003年EI收录25篇。发表应用概率与数据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文章,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法,通过分析有关数据探求新的解决方法。
ISSN:0020-3157,1949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68,2003年EI收录56篇。刊载统计数理领域的研究论文。

沃尔夫奖获得者任职情况 - 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

沃尔夫奖获得者任职情况 - 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

沃尔夫奖(Wolf Prize)沃尔夫奖(Wolf Prize)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该基金会于1976年在以色列创立,1978年开始颁奖。

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或艺术领域中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

其中以沃尔夫数学奖影响最大。

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

数学沃尔夫奖获得者1、盖尔范德(Israel Moiseevich Gelfand,1913-2009)苏联数学家。

泛函分析、群表示论。

1978年获奖。

1943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后兼任该校生物数学研究所所长。

1966—1970年任莫斯科数学会主席。

是苏联数学函授学校的奠基者及其科学委员会主席。

2、西格尔(Carl Siegel,1896—1981)德国数学家。

数论,多复变函数,天体力学。

1978年获奖。

1951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数学所所长。

3、让·勒雷(Jean Leray,1906-1998)法国数学家,由于他对发展及应用拓扑方法研究微分方程的先驱性工作,于1979年获奖。

1970年9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

4、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 ,1906 —1998)法国数学家。

在数论、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复几何、李群及其不连续子群、拓扑学等领域取得光辉成就。

1979年获奖。

5、昂利·嘉当(Henri Paul Cartan 1904 —2008)法国数学家。

在复变函数、代数拓扑、同调代数等领域有杰出贡献。

1980年获奖。

1967—1970年任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

担任过法国数学会会长。

6、科尔莫格罗夫(Andrey Nikolaevich Kolmogorov,1903—1987)苏联数学家。

对概率论、调和分析、动力系统做出杰出贡献。

starccm+噪声模拟功能

starccm+噪声模拟功能

不考虑焓值变化(换热/燃烧)和粘性效果

仅适用于定常解析 凡是可以得到湍流时间尺度和特征长度参数的湍流模型都支持


不支持Spalart-Allmaras模型
Lilley噪声源模型(cont.)

26
Lilley噪声源计算方法

RANS计算结束后,执行一步即可
Lilley噪声源模型(cont.)
開始
17
定常R A N S計算
広域帯騒音モデルを適用
騒音源の場所を特定
M esh Frequency C ut of f
メ ッ シュ密度は十分か?
N メ ッ シュをリ ファ イン
Y
非定常( LES/D ES ) 計算
2重極音源を音響解析ツールへ輸出
or FW-H
音響解析を実施
終了
宽频噪声源模型

18
Method 4: FW-H远场噪声传播预测
Receiver位置 Receiver位置
16
直接解法所需网格精度
分离解法(FW-H)所需网格精度
分离解法(FW-H)使用的网格只需在噪声源附近加密即可,而直接解法因为要求解声音的传播, 整个空间都需要很密,因此计算量显著增大.
STAR-CCM+噪声分析推荐流程


不支持Spalart-Allmaras模型
LEE(Linearized Euler Equation)噪声源模型(cont.)

32
LEE噪声源计算方法

RANS计算结束后,执行一步即可
LEE(Linearized Euler Equation)噪声源模型(cont.)
线性化欧拉方程方程:

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

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

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摘要:1.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简介2.易经数理与科学的关系3.薛学潜的观点和贡献4.总结正文: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是一本关于易经数理与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薛学潜对易经的数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尝试将易经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以此来探讨易经的科学价值。

易经数理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易经的数理来源于古代先哲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其中包括了二进制、黄金分割等数学原理。

而现代科学则是基于实验和观察的体系,通过科学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尽管易经数理与现代科学体系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例如,易经的八卦图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粒子分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使得易经数理成为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薛学潜在易经数理科学讲义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他首先介绍了易经的基本概念和数理知识,然后通过对比易经数理与现代科学知识,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薛学潜认为,易经数理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了许多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原理。

通过对易经数理的研究,可以启发科学家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易经数理科学讲义中,薛学潜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易经数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他提出了“易经数理三定律”,即易经数理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变性。

这三个定律为易经数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易经数理得以与现代科学知识接轨。

总之,薛学潜易经数理科学讲义是一本研究易经数理与科学关系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薛学潜对易经数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中国迷信院数学研讨所成立于195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文任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首任所长〔1952-1982〕。

继任所长是陆启铿院士〔常务副所长,掌管日常任务,1979-1982〕、王元院士〔1983-1986〕、杨乐院士〔1987-1994〕、龙瑞麟研讨员〔2021-2021〕、李炳仁研讨员〔代所长,2021-2021〕、王跃飞研讨员〔2021-2021〕。

现任所长是周向宇研讨员〔2021-〕。

数学研讨所在成立之初,确立了地道数学与运用数学协同开展的方针。

依据国度经济树立和学科开展的需求,数学研讨所先后分支出假定干独立的研讨机构,数学所自身也几次调整学科规划。

革新开放以后,数学所以基础实际研讨为主,统筹运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迷信等其它方向。

50多年来,数学所在迷信研讨和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辉煌效果。

如国度自然迷信奖一等奖数学方面全部六项奖中有三项出自数学所;华罗庚先生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1956获奖〕开拓了一个重要研讨范围;吴文俊先生的〝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讨〞〔1956获奖〕是拓扑学范围的奠基性任务并有许多重要运用;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讨〞〔与王元、潘承洞一同于1982年获奖〕至今依然坚持国际抢先水平;曾经在数学所任务和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0余人中选为中国迷信院院士;多人次取得过国度自然迷信奖二等奖、中科院自然迷信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及求是出色青年学者奖等;革新开放后培育的研讨生中有多人曾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其中有5人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45分钟演讲。

50多年来,在华罗庚先生以及其他一批造诣精深、潜心致学、爱所如家的数学家以身作则的带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数学所构成了自己良好的文明传统:自在民主、严谨务实的学术习尚,勇于创新、追求出色的肉体面貌,尊重迷信、唯才是举的品德习尚。

维护和坚持上述优秀传统是可以得以不时吸引优秀数学人才、继续动摇地坚持一支高水平研讨队伍、攀爬数学高峰的基本条件,是树立一流数学研讨机构的基本保证,是数学所创新文明树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大国际数学奖

三大国际数学奖
2000年
拉乌尔·伯特
加拿大
哈佛大学
J.P.赛尔
法国
法兰西学院
1999年
艾利亚斯·斯坦
比利时
普林斯顿大学
拉兹洛·洛瓦斯
匈牙利
耶鲁大学
1996年~1997年
J.B.凯勒
美国
斯坦福大学
Y.G.西奈
俄罗斯
普斯林顿大学和朗道理论物理研究所
1995年~1996年
R.朗兰兹
加拿大
普斯林顿高等研究所
A.J.怀尔斯
美国
普斯林顿高等研究院
1984年~1985年
H.列伟
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小平邦彦
日本
普斯林顿高等研究所
1983年
陈省身
美国
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P.爱尔特希
匈牙利
匈牙利科学院
1982年
H.惠特尼
美国
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
M.G.克列因
俄罗斯
敖萨德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
L.V.阿尔福斯
美国
哈佛大学
O.扎里斯基
美国
哈佛大学
1980年
H.嘉当
法国
巴黎大学
A.N.柯尔莫哥洛夫
俄罗斯
莫斯科大学
1979年
J.勒雷
法国
法兰西学院
A.韦伊
法国
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1978年
L.M.盖尔范德
俄罗斯
莫斯科大学
C.L.西格尔
德国
格丁根大学
阿尔贝数学奖
2010年
约翰·泰特
美国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200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c{\partial}{\partial T}v(A_{x}^{r}=0, I\iota_{y}’’=0, T)=0$
$v(It_{x}^{r}=0, I1_{y}’r=0_{\rangle}T)=v(I\zeta_{x}=0, I\iota_{y}^{\nearrow}=0, T=0)$
[2] (
Kad$\circ$mtsev-Petviashvili $(I<P)$
)
$KdV$
3
_{X}-6Qu^{2}u_{X}+u_{XXX})_{X}+ \frac{1}{9}u_{YY}=0$
(2)
Modified $K$ adomtsev-Petviashvili(MKP)
(4)
2
Tl 2\mbox{\boldmath $\pi$}
$x=(2\pi/L_{X})X,$ $y=(2\pi/L_{Y})Y$ (
$x,$ $y$
2
)
$x,$ $y$
( 2)
69
2
)
(4)
3
2:

$\kappa_{Y}$
128
(
$X,$ $Y$
$\theta=2\tan^{-1}(L_{X}/L_{Y})$
830 1993 65-74
65
– (Hidekazu Tsuji ) (Masayuki Oikawa)
1
Modified $KdV(MI<dV)$
Korteweg-de vries $(KdV)$ 3
[11
$u_{T}+6Puu_{X}-6Qu^{2}rx_{X}+u_{XXX}=0$
( $P,Q$
$\gamma=\gamma$
$\xi=x-t,$
$+\epsilon\beta(\gamma_{c}\equiv\sqrt{}\sigma\gamma$
$\tau=\epsilon^{2}t$ $\eta=\epsilon y,$
$\delta\simeq\epsilon$
\mbox{\boldmath $\zeta$} $=\zeta^{(0)}+\epsilon\zeta^{(1)}+\cdots$
$I\iota_{x}’’=0,$ $I\iota_{y}’’\neq 0$
$v=0$
y X
$v(I\backslash _{x}^{\nearrow}=0, I\acute{1}_{y}^{r}\neq 0, T)\equiv 0$
(5)
(2) (5)
70
3: $MKP$
$(\theta=143.1^{o})$
7: $MKP$
$(\theta=36.9^{o})$
$P=1.5,$ $Q=0.1,$ $\kappa=0.25,$ $L_{X}=100,$ $L_{Y}=$ 100*3, $T=100_{o}$
74
[1] T.Kakutani &N.Yamasaki: Solitary Waves on a Two-Layer Fluid,
$\eta=Y$
(2)
$P>0$
$P= \frac{3p_{c}}{2q_{c}}$
$Q= \frac{3r_{c}}{q_{c}}(>0)$
$P<0$
$uarrow-u$
$P>0$
(2)
3
)
wineberg [8] , Y $X$
$MKP$
Crank-Nicolson
(
$u_{1},$ $u_{2}$
$\triangle\equiv\frac{\partial^{2}}{\partial x^{2}}+\frac{\partial^{2}}{\partial y^{2}}$
,
$\nabla\equiv(\frac{\partial}{\partial x’}\frac{\partial}{\partial y})$
$u=u’+ \frac{P}{2Q}\text{
}$
)
(1), (2)
2
1
$y$
$z$
$z=-h_{2}$
(
1
2
$z=((x, y,t)$
$x$
$z=$ hl
$z=0$
) \rho 1, \rho 2
\mbox{\boldmath $\phi$}1, $\phi_{2}$
67
$h_{1}$ $\frac{a}{h_{1}}\equiv\epsilon\ll 1$
$\frac{\partial\zeta}{\partial t}+\triangle f_{2}+\frac{\epsilon}{\gamma}\nabla\cdot(\zeta\nabla f_{2})-\frac{\delta^{2}\gamma^{2}}{6}\triangle^{2}f_{2}+O(\epsilon\delta^{2})=0$
o
$(\theta=36.9^{\circ})$
( 4)
y

(
)
( $x$
)
y
$L_{Y}$
2
\theta
$KP$
$KdV$
$(i=1,2)$ $u_{1}=k_{Xi}^{2}sech^{2}(k_{Xi}X+k_{Yi}Y-\omega_{i}T)$
$MKParrow KP$
$MKdV$
(3)
$KdV$
$KP$
$( \zeta_{\tau}^{(0)}+\frac{3p_{c}}{2}\zeta^{(0)}(_{\xi}^{(0)}-3r_{c}(^{(0)2}\zeta_{\xi}^{(0)}+\frac{q_{c}}{6}\zeta_{\xi\xi\xi}^{(0)})_{\xi}+\frac{1}{2}\zeta_{\eta\eta}^{(0)}=0$
$\frac{\partial\zeta}{\partial t}-\triangle f_{1}+\epsilon\nabla\cdot(\zeta\nabla f_{1})+\frac{\delta^{2}}{6}\triangle^{2}f_{1}+O(\epsilon\delta^{2})=0$
)–
( 6) ““ MKP
(
$Y$
( 5) MKP MKP
1
3
\theta
$Q=0.1$ $Q=2.5$
$Q=2.5$
$KP$
MKP
MKP
( 7)
$Y$
3
73
6: $KP$
$(\theta=90.0^{o})$
$k_{X1}=k_{X2}=1/\sqrt{2},$ $k_{Y1}=-k_{Y2}=1/\sqrt{2},$ $L_{X}=50,$ $L_{Y}=50,$ $T=4.0$
$\Omega_{i}=-4\kappa_{Xi}^{3}-\kappa_{Yi}^{2}/4\kappa_{Xi}$
$\delta_{i}=-\frac{1}{2}\log\frac{P-2\kappa_{Xi}\sqrt{Q}}{P+2\kappa_{X\mathfrak{i}}\sqrt{Q}}$
$P=1.5,$ $Q=2.5,$ $\kappa=0.25,$ $L_{X}=100,$ $L_{Y}=$ 100/3, $T=6$
$I\iota_{x}^{\nearrow}=I\{_{y}’=0$
v
H|j
$\frac{\partial}{\partial T}\int\int udxdy=0$
\alpha
$\frac{h_{1}}{l}\equiv\delta\ll 1$
l
$h_{1}\simeq h_{2}$
\mbox{\boldmath $\phi$}1, $\phi_{2}$ \mbox{\boldmath $\delta$}2
\epsilon \mbox{\boldmath $\delta$}
J. Phys. Soc. Jpn.,45(1978) 674-679.
$\frac{\partial f_{1}}{\partial t}-\frac{\sigma}{\gamma}\frac{\partial f_{2}}{\partial t}+\frac{\epsilon}{2}(\nabla f_{1})^{2}-\frac{\epsilon\sigma}{2\gamma^{2}}(\nabla f_{2})^{2}$ $- \frac{\delta^{2}}{2}\frac{\partial}{\partial t}(\triangle f_{1})+\frac{\delta^{2}\gamma\sigma}{2}\frac{\partial}{\partial t}(\triangle f_{2})+O(\epsilon\delta^{2})=(1+\frac{\sigma}{\gamma})\zeta$
$L_{X},$ $L_{Y},$ $\kappa x$
\mbox{\boldmath $\kappa$}x \mbox{\boldmath $\kappa$}
$u$
$u \equiv I=-I\iota’+1\sum_{\mathfrak{i}_{xcut}’}^{It_{cut}’}\sum_{ycut}^{It_{cut}’}v(I1_{x}^{J}I\backslash ’=-I\zeta+17I_{1_{y}^{J}}rT)\cdot\exp\{i(I1_{x}^{y}Xr+I_{1_{y}^{\nearrow}}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