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释义
意象是什么意思
意象是什么意思意象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介绍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的详细介绍亦作“意像”。
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王充《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何景明《画鹤赋》:“想意像而经营,运精思以驰。
”神态;风度。
《汉书·李广传》:“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意象甚潇洒。
”清方苞《与陈密旃书》:“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伊和他》:“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想象。
宋沉作喆《寓简》卷九:“唐天寳中,有尚书郎张璪,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无题》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做主角的女性……而且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年长大了。
”印象。
清朱琦《北堂侍膳图记》:“每於中夜,徬徨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六章:“这一对青年在老人底意象中,犹如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意境。
宋黄庭坚《同韵和元明兄知命第九日相忆》之一:“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词中的青山意象书写
| 文化·艺术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词中的青山意象书写□成怡/文“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意象”这个词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1]”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
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明确了意象的概念:“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意。
[2]”叶朗在《美在意象》中提及,“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
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
[3]”“青山”在汉语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指青葱的山岭,二是指隐居之处。
青山虽然与其他山同为物象,但青山不像东山、南山涉及典故,也不单纯指溪山美景。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辛弃疾词(以下称辛词)中的青山意象。
以《稼轩词年编注》为底本进行研究,统计出辛词中涉及青山的词有34首,数量远多于其他山意象,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研究内容是对辛词中的青山意象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青山意象在情感表达、创作动机、艺术特色、思想意蕴、审美境界方面的独特之处,旨在推动对辛弃疾山水题材词的进一步研究,拓展辛词的研究角度。
1 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提及辛弃疾,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其爱国词人的形象。
南宋特殊的政治环境催生了许多词人爱国思想的萌发,比如陆游、陈亮等人。
辛弃疾也是如此,他的词中,除了歌颂尘世,表达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就是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刘扬忠在《辛弃疾词心探微》中分析,“在他思想中占比最大的是对于当时国家衰落命运和民族的黯淡前途的无限忧虑,对于天下分合大势的沉重思考,对于救国救民之道的深入探索。
[4]”辛弃疾一向严格要求自己,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和责任。
这样的使命与责任,化为了他内心对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通过诗词表达了出来。
在涉及青山意象的词中,不乏描绘景色秀丽之词。
意象的名词解释
意象的名词解释意象的名词解释概述:意象是指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形象化表达,以及通过语言、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方式。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有力。
定义:意象是指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形象化表达,以及通过语言、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方式。
它可以通过描述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方面来创造出强烈而生动的印象,使读者或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分类:1. 视觉意象:指通过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形状来创造图像化效果。
“红日如血”中的“红日”就是一个视觉意象,让人们能够直接想象到太阳呈现出血红色的景象。
2. 听觉意象:指通过描述事物发出的声音或声响来创造听觉效果。
“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声”中的“沙沙声”就是一个听觉意象,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风吹动树叶时的声音。
3. 嗅觉意象:指通过描述事物散发出的气味来创造嗅觉效果。
“花香扑鼻”中的“花香”就是一个嗅觉意象,让人们能够想象到花朵散发出的香气。
4. 味觉意象:指通过描述事物的味道来创造味觉效果。
“甜蜜如蜂蜜”中的“蜂蜜”就是一个味觉意象,让人们能够联想到甜美的味道。
5. 触觉意象:指通过描述事物的质地和触感来创造触觉效果。
“柔软如丝绸”中的“丝绸”就是一个触觉意象,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柔软而光滑的质感。
作用:1. 增强形象感知:意象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或情景。
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读者或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想象和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2. 强化情感共鸣:意象可以通过创造强烈的感官印象来引发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和感受,作品能够更深入地触动人们的内心,引起共鸣和情感反应。
3. 丰富艺术表现:意象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有力。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意象,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例子:1. “雪花飘落在窗前”中的“雪花”是一个视觉意象,让人们能够直接想象到雪花悄悄飘落的景象。
微专题课件: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思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意象
诗人的思想 感情与客观 物象融合形 成意象。
任务二
专题探究
梳理《沁园春·长沙》中出现的意象及其特点
1.《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
观察视角
修饰词
意象特点
专题探究
上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专题探究
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专题探究
意象 同学少年 总结句
观察视角
修饰词
意象特点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表现出一群有志青年
挥斥方遒
慷慨激昂,评论国事,
忆
指点江山
奋笔疾书,激浊扬清
辐射式
看 诗人(我)
忆
各种并置景物 同学 各种并置活动 少年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 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 图” !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任务三
专题探究
体会不同诗歌中意象选择的差异
1.梳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中的意象及其特点。
诗歌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主观情意和客观 形成
解读
物象互相交融
意象
诗歌情感
生成
体会
意境
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的重要密码
专题巩固
写一篇阅读札记。要求: 1.从《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中任选一首,抓住自己喜欢的意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2.条理清晰,语言通畅,不少于200字。
史上最全的LOGO释义大全
史上最全的LOGO释义大全LOGO标识释义大全纯个人整理~目录一、LOGO标识释义常见词汇 .............................................................. 2 二、经典案例 ..................................................................... . (3)(一)各大银行标识释义 (3)(二)知名汽车行业标识释义 (8)(三)知名品牌标识释义 (11)(四)各地地铁标识释义: (14)(五)为你带来创意的标志设计欣赏 (20)一、LOGO标识释义常见词汇商标标志释义,即商标设计说明或设计意念,是设计者对其设计的图稿作文字的解释。
我们常说,好的设计必须要有好的说明,尤其对“浓缩”的设计艺术——商标标志来说,其“说明”显得更重要。
好的说明,不但要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反映设计者和其作品的意图和含意,且要文笔流畅,语词生辉,凭借短短的数十字或数百字的介绍,使客户和读者很快认识标徽并产生共鸣,因而词汇在释文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商标标志释义通常有自己惯用的词汇,它们涉及到企业理念、行业特质、设计术语、美学、吉祥用语等等方面。
若将这些词汇有机地搭配或举一反三地加以发挥运用,你就不会犯愁写不出好的释文了。
常见词汇:一、商标、标志、标徽、厂标、司徽、标识二、理念、思想、哲学、精神、信念、信条、目标、目的、宗旨、方针、性质、使命、宣言三、意念、意义、意向、意境、含意、寓意、立意、示意、涵意、意象、意为、意味、概念、涵义、释义、说明、隐含、隐喻、暗喻、代表、表示、显示、象征、表达、反映、比喻、内涵、联想、点明、蕴含、揭示、印象、表明、体现、传达、展现、含义四、设计、艺术、手法、定位、定格、创意、构想、构成、塑造、造型、形象、形态、结构、特征、态势、演变、原理、元素、单元、连字、组字、抽象、具象、象形、图形、图画、图案、符号、写实、变形、漫画、吉祥物、纯文字、纯图形、图文结合、汉字组合、数字组合、符号组合、图像、外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直线、斜线、曲线、弧线、几何形、正形、负形、共形、共用形、整体、局部、实体、虚体、阴阳、点、线、面、黑、白、反复、对比、调和、节奏、渐变、突破、对称、均衡、平衡、反衬、借用、重叠、变异、幻视、连接、折带、装饰、立体、平面、空间、发射、排列、动感、起伏、肌理、叠透、旋转、交叉、相让、相背、相向、分离、积集、联合、内聚、外发、呼应、留白、色彩、标准色、辅助色、暖色、冷色、色相、彩度、明度、对比色、邻近色、标准字、基本形五、美感、美观、流畅、庄重、严谨、潇洒、新颖、结合、组合、融会、层次、完整、准确、明确、鲜明、特色、特性、独特、风格、风貌、个性、畅快、优雅、哲理、格调、面貌、价值、情感、主题、主调、心理、联想、共鸣、和谐、贴切、主体、简洁、简炼、精致、粗犷、高尚、品味、力度、强烈、壮美、优美、坚实、有力、直观、效果、夸张、点题、借笔、互补、相依、相托、布局、营造、缩写、媒介、传递、信息、视觉、冲击力、诉求、主张、题材、素材、感性、理性、知性、人性、个性、共性、原创性、逻辑性、条理性、直观性、权威性、典型性、单纯性、鲜明性、艺术性、装饰性、识别性、标识性、规范性、准确性、适用性、实用性六、企业形象、企业识别、CI战略、CI系统、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文化、产品、经营、营销、策划、广告、公关、品牌、名牌、高品位、消费者、服务、一流、好感、信赖、忠诚、诚实、团结、合作、交流、发展、开拓、创新、奉献、贡献、壮大、规模、稳健、开明、向上、飞跃、高效、高质、高产、协力、创业、效率、求实、务实、荣誉、信用、安全、奋斗、前进、腾飞、拼搏、健康、永恒、活力、爱心、温暖、博爱、清洁、品质、形象力、商品力、销售力、竞争力、开发力、领导力、研究力、创造力、亲和力、集团力、多元力、多角力、多样化、专业化、市场化、人性化、休闲化、都市型化、乡村型化、商品化、系列化、大众化。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2)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内容摘要】:桥意象在唐代的很多诗歌中出现,它表现了很多的主题,本文仅论述桥意象表现爱情之一主题。
本文从“桥”的起源以及“桥”象征爱情主题的起源入手,接着写了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的三个方面: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
最后写了唐诗七夕诗中的鹊桥意象。
桥意象见证了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坚贞执著并对其进行了真诚歌颂,【关键词】:唐诗爱情桥意象鹊桥前言一,写这个论题的缘由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就如明月,柳枝一样,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为题材的诗歌非常多,如《迢迢牵牛星》、《长干行》、《诗经·秦风·蒹葭》等等。
桥也有很多的名称,如断桥、鹊桥、浮桥、舟桥等。
在唐代,以桥为意象的诗歌很多,据《全唐诗》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唐诗中共出现“桥”字1856次,除掉“鞍桥”“桥山”“桥梓”等与桥无关的诗,唐诗中以桥为题者,如“赋得浮桥”、“石桥”、“升仙桥”等内容与桥有关的诗1096首,约占《全唐诗》诗歌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强。
在如此多的与桥有关的唐诗中,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具备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
这些唐诗中的桥意象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友人的祝福,对恋人的思恋,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感伤等等。
桥意象是唐代诗人很多主题情感的象征物,研究桥意象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有很学者对唐诗中的桥意象做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不过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总体上论述和概括桥的象征意义,单单从爱情题材诗歌中研究桥意象的还比较少。
因此,对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已有的桥意象研究的文献现在有关于桥意象研究的专著很少,如:周新成的《中国桥文化》和《中国桥美学》,从建筑学角度论桥的专著,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说明详细;集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难得的雅俗共赏的科普读物。
云清芝的《论唐诗中的桥意象》,这片论文比较完整的论述了唐诗中的桥的象征含义,从桥意象的起源开始,分别从实实在在的桥,审美含义的桥,历史的桥,心灵的桥等方面对桥意象进行了赏析。
关于意象法的知识(2013年10月版) 袁健
关于句法:从语体语气上看分口语句、书 面句,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肯定句、否定句;从形式上说有长短句, 整散句,单复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 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语言风格:豪放雄壮、婉约清新,自然通 俗、含蓄隽永,浅显、深沉(深刻),朴 素、华丽,粗犷、典雅,激情、冷峻,简 洁、繁丰,幽默、平实,具体、抽象,平 淡、生动,口语化、书面语。
关于意象法的知识
2013年9月版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袁 健
关于“意象法”的最新释义: 1.写作:立“意” ,选材(选“象”),用 “法”。 阅读:从定“象”,再定“意”,再确定“法”
关于“意象法”的最新释义: 2.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 与“理”。 没有诗歌是不讲“理”的。诗歌的“理”一般
(3)对比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 人,如《燕歌行》中用达官贵人的歌舞来对比前 方战士的苦战。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 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但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 人物,诗歌中的不少诗词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4)化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词就成功地运用了 多个典故,凝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 情。
D.修辞方法七类: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反复(三比,反对 借夸) D.修辞方法七类: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对偶、借代、 夸张。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 冗长为简洁。 比拟:给物(人)赋予人(物)的特征,生动形象,蕴涵 丰富,感情强烈,激发共鸣。 排比:内容贯通,节奏匀称,语势强劲,酣畅透彻。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 感。格式整齐,回环起伏语言美。 对偶:表意凝练,易于记忆;有音乐感,便于吟诵。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言过其实,突出事物本质,引起读者联想,获得表 达效果。 *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引起兴趣,增强说服力。
意象是指什么意思
意象是指什么意思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二、扩展知识:1、举例说明:单纯的概念不好理解,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以柳树为例:他的意象是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意象起源及释义
意象起源及释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文学作为人类高级审美活动的产物为更多人所关注。
与之密切相关的意象也被普遍使用,派生出审美意象、直觉意象等新名词,意象的运用几乎涵盖了审美和艺术的各个层面和领域,逐渐成为目前我国美学、文艺学探讨的一个聚焦点。
意象问题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古今中外文艺家、学者对意象的理解和论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中国,意象理论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西方,意象论的盛行则可上溯到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时期。
第一节中外“意象”综述我国关于意象最早的理论可以在《周易》和《庄子》中觅得。
《周易·系辞上》有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1,认为“象”比“言”、“意”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庄子》则对《周易》中提出的言、意、象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庄子》持舍“象”求“意”的观点,重“意”的思想,认为“言”的目的在“得意”。
无论是重“象”,还是求“意”,这些古代典籍都只是对单纯词“意”与“象”的关系进行论述,此时“意象”并未被视作一个词组或是一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91.个完整的概念提出。
尽管如此,这些论述对后世意象论发展的影响和启迪意义不可磨灭。
最早将“意象”连成一个词提出的是东汉的王充,“夫画布为熊糜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论衡·乱龙篇》)这里的“意象”指富含深意的画像。
而真正把意象引入文学理论并赋予其审美内涵的是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如是云:“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求,谋篇之大端。
”3所谓“窥意象而运斤”,是指创作者在对艺术表现形式规律的感知和把握之基础上形成的意象。
此处的“意象”即“意中之象”,是“神思”的结果,是审美主体将头脑中的表象经过理解、构思、想象等加工后所形成的审美形象,是主观与客观、意与象浑然一体的审美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释义
五、其他类别
英雄、古人: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古
意 象 释 义
代 诗 歌 中 常
见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与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Hale Waihona Puke 二、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六、单一意象也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
➢ 燕子——寄寓了春色之美,可表惜春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 ➢ 燕子——寄寓了爱情之味,可表怀人之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相爱、相思)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追怀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花: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愿望 野草: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
卑微、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三、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 孤独、思乡、
意象释义
述 , 有 凭 借 虚 拟 的 “ ” 采 用 比 拟 、 征 的 手 法 , 能 只 象 , 象 才 加 以 领 会 和 传 达 。这 样 “ ” 具 有 了 “ 而 上 ” 意 味 , 象 便 形 的
而 “ 象尽 意 ” 就成 了“ 象 ” 的导 源。 立 也 意 说 先 秦 时 期 , 是 中 国 古 代 各 种 文 " 思 想 开 始 萌 芽 的 f J a
阴而 抱 阳 , 中气 以 为 和 ” “ ” 。 道 自身 不 能 等 同于 任 何 一
种 实 物 , 必然 是 无 形 无质 、 可 名 状 的 。 老 子认 为 : 它 无 “ 之 为 物 , 恍 惟 惚 。 兮 恍 兮 , 中 有 物 。窈 兮 冥 兮 , 道 惟 惚 其
其 中 有 情 ; 情 甚 真 , 中 有 信 ” ( 以 楷 : 老 子 通 其 其 。 孙 《
作 的 关 键 就 是 对 其 的 关 照 与 直 觉 。” 文 心 雕 龙 》 志 着 《 标
中国古 典 美学 意象理 论 的肇 始。 唐 宋 时 期 的 “ 象 ” 出 现 两 个 特 点 。其 一 , 象 ” 意 观 “ 与
其 他 艺 术 范 畴 结 合 ,逐 步 向 意 象 靠 拢 。 其 二 , 象 ” “ 向 “ ” 移 , 意 象 ” “ 境 ” 化 。“ 境 ” 畴 是 意 象 说 境 转 “ 向 意 演 意 范 发 展 到 唐 代 的特 殊 表 现 。 清 代 叶 燮 《 诗 》 更 深 一 步 : 可 言 之 理 , 人 能 原 则 “ 人
阶 段 , 哲 学 观 、 美 学 观 也 开 始 了 一 体 化 的 演 进 。 其 中
“ ” 杂 糅 在 哲 学 家 们 的 哲 思 论 著 之 中 。 《 子 》 则 将 象 老
诗歌意象的名词解释
诗歌意象的名词解释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特殊含义和情感色彩的艺术形象。
它是诗人运用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寄托于某一具体的事物或景象之上,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具象的描绘产生共鸣,进而领悟到作品背后抽象的主题和意蕴。
意象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外在的物象,即直接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取材的具体事物;二是内在的意蕴,即这些物象所隐喻或象征的深层次含义。
意象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形象,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甚至触觉上的形象,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富多彩的内涵世界。
例如,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红豆”常被用来象征相思之情,“断桥残雪”则可能寓意着孤寂与凄凉。
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并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更为广阔和深邃的精神空间。
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一、从杨柳意象的原型说起原型又称为原始意象,按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积淀,浓缩了的先民的典型经验,充满了象征隐喻意味。
从原型出发去研究古典诗歌,会比较接近地解释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深邃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森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为森林组成部分的树木曾受到先民的崇拜,许多被奉为木神,是生命树的象征。
在中国,松、柏、梓、槐曾作为古代王室祭奠的树木。
《白虎通·社稷》引《尚书》佚文云:“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北社唯槐。
”至于桑、桃、李、杏、杨、柳则更多植于普通民众的房前屋后。
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可为证据,当前,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有的地方说法不同,如有些地方民间有“前不载桑,后不载柳”的说法。
在现在的树木原始意象的研究方面,桑和桃是很全面的,见于报刊的较多,但对柳作出的研究则相对少多了。
《民俗研究》(1994年第2期)刊登了黄明先生《满族尚柳习俗与生殖崇拜》一文,该文认为:“尚柳”是满族人的一种信仰习俗,其实质是满族先民原始信仰中生殖崇拜观念。
文中例举了大量满族创世神话,并且从柳的易成活生长,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超强繁衍能力,从柳叶在外形上与女性生殖器相像,说明“柳叶是女性的象征”,以及从满族至今流传的祭祀、禁忌和婚嫁习俗均作出论证。
汉族尚未见到有以柳作为生殖崇拜的迹象,但古典诗词中柳作为女性意象则似乎是天生的。
在对柳的原型作出分析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最基本的意象;柳生殖力强,柳枝的柔弱说明柳是女性的象征;柳被植于房前屋后是家园的代表之一,柳是家园的象征。
二、从基本意象说起1、柳是女性的象征。
柔嫩纷披的柳条整体像含情害羞的美女的秀发,柔软摆动的枝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款款慢步,扭动腰枝。
柳叶的细柔又如同美女的秀眉,含情凝涕。
杜甫《绝句慢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30个标志释义
30个标志释义标志释义:1、标志创作紧扣企业名称“淇祥”内涵及旅游行业特征,由凤凰及祥云自然、巧妙地组合而成,意境深远,个性鲜明,达到了标志最佳视觉效果,更是洋溢着亲和愉快的喜庆气氛。
2、凤凰是存在于人们心灵中象征喜庆吉祥的宠物,经艺术表现,将代表吉祥如意的祥云元素融入翅膀,为整个标志造型增添了活力与情趣,呈现出令人心情舒畅的可视形象:整体观之势如一只凤凰展翅飞翔,朝上前方激昂勇进,寓意企业蒸蒸日上,争创一流,勇争行业先锋的决心与气势,以及对企业及客户美好的祝福。
螺旋式上升的祥云造型亦如没封闭的数字“0”,象征“0”的突破,代表着企业从无到有、不断进取、齐心合作。
3、自然清新的风格,清雅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轻松惬意的旅游心情,给人一种高雅、愉悦的生活享受。
标志释义:1、标志创作源起企业名称“众泰”之内涵,利用数字“1”与三角形演变的色块一起构成抽象的雄鹰之意象,数字与图形的谐趣组合,主题不说自明,散发出无穷无尽的魅力,视觉冲击力发挥得淋漓尽致:“1”化为向上的箭头,代表企业蓄势勃发、争做第一的精神,两侧的三角形艺术化为飘动的翅膀,来表现众泰企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及其在物业服务行业中傲视群雄的气派。
2、整体造型又如一尊王冠、奖杯的抽象形,与创意理念、企业内涵完全吻合,极易与受众产生共鸣。
标志释义:1、Y兔标志紧扣品牌名称及时尚理念,以一只灵活可爱、亲切善良的兔子来塑造品牌的形象,它既与品牌的名称相映衬,又符合苹果Ipod周边配件这一行业,定位准确、内涵丰富、造型简洁、贴切而生动。
2、标志的创作将兔子的造型进行简化,造型中兔子的耳朵经过巧妙处理,形如名称中的Y字母,同时如生机勃勃的绿芽,象征Y兔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及稳健发展的态势,含义清晰;兔子的脸部融入太极阴阳鱼的元素,不但强化了兔子的灵动性,更是体现了Y兔品牌和谐、持续发展,生动而富有情趣。
3、字体的设计遵循了标志的安宁、柔美意境,英文名称中两个O中延伸标志主体的阴阳鱼概念,将Y兔这一苹果Ipod周边配件品牌之“灵动、便捷、和谐”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简约、自然,而不见夸耀的迹象。
绛绡缕薄的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绛绡缕薄的释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绛绡缕薄,作为一个词汇,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作为释义的核心,它所包含的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和审美观念密不可分。
绛绡,是一种极其精美的丝织品,薄而透明,深红色,富有质感和光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绛绡常常被用来比喻纤细、脆弱、娇美的事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对柔美和精致的最高赞美。
绛绡缕薄的释义是指事物的质地轻盈、脆弱,或者说是极其精致、巧妙,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言行举止,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形态和特质。
绛绡缕薄的意象,常常与女性的美丽、柔婉、娇弱相联系,体现出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
同时,它也可以用来描绘自然景色、艺术作品等抒情的表达,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和谐共鸣。
绛绡缕薄的释义不仅仅是对某种物质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的表达。
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诗词歌赋的重要意象。
无论是婉约派的诗人还是豪放派的文人,都曾以绛绡缕薄为词汇,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美感,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
绛绡缕薄作为词汇的意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延伸,不仅仅限于美的领域,还可以用来表达微妙、纤细的思想和感情。
总之,绛绡缕薄的释义是一种深沉而富有内涵的文化象征,它不仅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更能够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独特细致的感悟。
正是由于绛绡缕薄的独特魅力,它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仍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绛绡缕薄的各个方面,揭示其中的更多内涵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安排,旨在全面介绍和探讨绛绡缕薄的释义。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概述,读者可以在开始阅读前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绛绡缕薄的释义。
诗歌意象释义
诗歌意象释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三、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四、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五、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六、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七、其它类:古人: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时段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古诗中的鸥鸟意象含义
古诗中的鸥鸟寓意
古诗中的鸥鸟寓意是:诚心才能换来友谊,背信弃义将永远失去朋友。
如果一个人想做坏事,他就会在他的言行当中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选自列子《列子·黄帝》
1、原文: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2、释义:
在那遥远的海岸上,有个很喜欢海鸥的人。
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和海鸥一起游玩。
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有时候竟有一百多只。
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游玩,你乘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
”第二天,他又照旧来海上,一心想捉海鸥,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不肯落下来了。
意象名词解释
意象名词解释意象名词是指在心理学和文学中用于描述感知和经验的词语。
它们通常用来表达人们对对象或事物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
意象名词通过对感觉、情感和思维的描述,帮助读者或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意象名词分为五种: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和触觉意象。
每种意象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但它们共同的目标是通过传递感觉和情感的信息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共鸣。
视觉意象是最常见和容易理解的一种意象。
它通过对物体、颜色、形状、光线等的描述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受。
例如,用“红色的夕阳”来形容黄昏时分的景象,可以直观地让读者感受到夕阳的美丽和温暖。
听觉意象通过描述声音、音乐和声音效果来刺激读者的听觉感受。
例如,用“波涛汹涌的海浪声”来形容大海的声音,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大海的宏伟和浩渺。
嗅觉意象通过描述气味和香气的味道来刺激读者的嗅觉感受。
例如,用“花香四溢的花园”来形容春天的气味,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芬芳和生机。
味觉意象通过描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来刺激读者的味觉感受。
例如,用“酸甜可口的水果”来形容水果的味道,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水果的新鲜和美味。
触觉意象通过描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触感来刺激读者的触觉感受。
例如,用“柔软的绒毛”来形容动物的毛发,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动物的柔软和温暖。
意象名词在文学中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使用精确和生动的意象名词,作者可以创造出真实和生动的场景,增强读者的沉浸感和情感共鸣。
同时,意象名词也可以在诗歌和修辞等文学形式中创造出美的效果,为作品增添魅力和韵律。
在心理学中,意象名词被用于描述人们的感知和经验,研究人们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促进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
总而言之,意象名词通过对感官体验和思维过程的描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它们在文学和心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释义
作者:孙慧霞
来源:《艺海》2009年第07期
“意象”一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个术语。
“意象”本名曰“象”,最初的涵义是指大象,后泛指各类物象。
将“象”与表意的功能互相联系起来,当始于《周易》的卦象。
伏羲氏造八卦之说虽未能考证,但商代和周朝人借用卦象来占卜吉凶,则无可置疑,于是卦象也就成为表意的一种工具,这“意”自然是指天意。
天意为什么要通过卦象来表述呢?《易传》中有这样的解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又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P639,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这就是说,天意幽深精微,难以用普通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只有凭借虚拟的“象”,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才能加以领会和传达。
这样“象”便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而“立象尽意”也就成了“意象”说的导源。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各种文化思想开始萌芽的阶段,哲学观、美学观也开始了一体化的演进。
其中“象”杂糅在哲学家们的哲思论著之中。
《老子》则将“象”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学范畴。
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如其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道”自身不能等同于任何一种实物,它必然是无形无质、无可名状的。
老子认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孙以楷:《老子通论》P355,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道”虽无形无质,但它能化生出天地万物,其中定然蕴含着化育万物的功能与信息,也就是这段话里所说的“有象”、“有物”、“有情”、“有信”,不过这些功能与信息并不以实物的形态展现,而只能通过人的意念和想象来加以把握的,所以见得“惚恍”、“窈冥”,似有若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同上P432)。
庄子在意象说上颇具影响的是《外物》篇中的一段论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里并没有出现“象”这一词,但事实上,庄子的所谓“意”不作意思解,而是指通过“象”体悟天地之道的过程和结果,即之后宗炳所言“澄怀味象”、“澄怀观道”。
“言”乃是对“意”的描述,“意”的境界就是与道相适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魏晋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的出现,才真正从审美意义上熔铸成了“意象”这一范畴。
《神思》篇中:“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则从艺术的角度来探讨意象。
在《体性》篇中说:“意象是在创作储备过程中出现的内在的、具有高度凝聚性的心理存在,艺术创作的关键就是对其的关照与直觉。
”《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意象理论的肇始。
唐宋时期的“意象”观出现两个特点。
其一,“象”与其他艺术范畴结合,逐步向意象靠拢。
其二,“象”向“境”转移,“意象”向“意境”演化。
“意境”范畴是意象说发展到唐代的特殊表现。
清代叶燮《原诗》则更深一步:“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墨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又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
引入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叶燮从四个方面对意象的审美特征进行把握。
首先,意象不粘连艺术形象;其次,逻辑思维不惯穿于意象中;再次,意象介于可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带有鲜明的个体性与主体性;第四,意象是知觉、体验式的艺术至境,具有表情达意叙事的独特功能。
可以这么说,叶燮在意象审美特征问题上的审识,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水平的总结形态,直接启示着后人。
西方的意象说则在20世纪初才伴随着诗歌运动的产生得到了发展。
当今人们谈论的“意象”,实际上已经是把我国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文论、美学与当代文化观念相融合的意象了。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