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农基础 落实惠农政策

合集下载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玉门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情况为了全面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确保中央、省委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我们结合玉门实际,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和扎实工作,真正把政策送到农户家中,把措施落到实处,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全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全市各级思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

2010年,我市农村经济在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助推促农增收产业发展。

至今年10月底,争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市、乡两级投入扶持资金800多万元,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助农贷款7.2亿元,对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给予扶持,加快推进蔬菜、设施养殖、特色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化调整步伐,优势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市蔬菜、特色林果、制种、中药材等高效田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5万头和100万只,设施养殖户累计达到6595户。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800元左右,达到7200元以上。

2、严格落实涉农各项补贴资金。

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决执行省上对涉农补贴的“一册明、一折统”的支付方式,并对发放程序、制度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加强了对涉农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中央、省市的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受补贴农户手中。

2010年,中央、省、市安排我市惠农补贴资金主要有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家电下乡、农村危房改造、社会保障、“两免一补”、扶贫补助等11项,涉及资金总额9244.78万元,至目前,共落实下达各类补贴资金7204.78万元,除省上危房改造尚有560万元补助资金未到位外,其他各项资金已全部到位并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有效调动了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024年三农会议上的讲话(3篇)

2024年三农会议上的讲话(3篇)

2024年三农会议上的讲话整体推进全域建设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____、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

刚才,大会表彰了____年全县农业经济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同时为“中国幸福家园”首批示范村、精品村授了牌,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奖单位和获得首批示范村、精品村的单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前面,同志总结了____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和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并对____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及幸福家园精品村(社区)讲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我完全赞同。

稍后,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各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责,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经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先后克服了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示范带动,中国幸福家园及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美化村容村貌、推行民主管理等综合措施,首批____个试点示范村、精品村(社区)建设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全省新农村示范片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我县被列为全省____个整体推进县之一,“罗--____模式”受到广泛____和推崇。

二是整合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5.12”地震后,全县全力展开灾后重建,胜利实现“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全县农业基础设施重建方面的直接投入达到____亿元。

随着重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农村水利、农田、道路、能源等各类设施功能得到迅速恢复,其中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建设等方面已超过灾前水平。

三是创新机制,现代农业推进更加有力。

优质梨、优质生猪、优质核桃主导产业较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畜牧业“6115工程”的实施,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县内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____家增加到____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____个,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在“三圈”建设的促动下,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一批农业观光景点和特色农家乐。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突破僵化体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

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

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承包土地15年不变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

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

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

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标语

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标语

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标语
一、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二、农机购置补贴利国利民
三、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一心一意服务农民
四、农机补贴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
五、加大惠农补贴信息公开提高农机部门服务水平
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八、用好补贴每一分强农政策惠万家
九、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实
十、加强农机补贴监管确保政策公平公正
十一、坚持按规定实施农机补贴把质量好服务好的农机具送到农户手中
十二、开展“双满意”活动大力倡导服务精神
十三、农民、企业是否满意是衡量农机购置补贴的标准十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补贴落实
十五、认真落实农机补贴“四严禁”“八不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十六、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1。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的标 准实行差价补贴; 年出栏生猪 2 0万 头以上的县奖励 10 元 ; 0万 补助每个新 建奶站 1 0万元 ;农业灌溉水价 由每 立
方米 05 .元降低到 02 元 。全年省级财 . 5 政 对三农的投资达到 15 元 , 3亿 比上年 增长了 2 . 9 %。 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 农业
农村 沼气用户 ;扶 贫工作 取得新 的成 绩。农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 了明显变化 , 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
在在的好处 。
结构调整有效推进 。改造 中低产 田 2 0 0
新农 村建设 取得 明显成效 。大 力推进
加大统筹城 乡发展 力度 ,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
进一步 完善 强农 惠农政 策。加大对
村 建设工程 ; 启动统筹城 乡规 划建设试 点, 开展村级 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 ” 财政
游 商贸城市 。着力增强城市活力 。深化
就业 、 让保 、 医疗等改 革 , 逐步实现 农民 工在劳动报 酬 、 子女 上学 、 公共卫生 、 住 房租 购 以及社 会保 障等 方面与城 镇 居 民享有同等待遇。重点推进户籍 制度改 革, 放宽 中小城 市 落户条件 , 使在 城镇 稳定就 业和 居住 的农 民有序 转变 为城
发展基金用于三农 的比例 ; 认真 落实 国 家 粮食 直补 、 良种补 贴 、 农机 具购置 补 贴 、 资综 合补贴 等政 策 , 农 继续 执行 我 省 已经 出台的玉米差价补 贴 、 猪大县 生 奖补 、 建奶 站补 助 、 新 部分 农机 具 累
市 圈建设 , 其成为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 使 要增长 极 ;大 力培 育区域 中心城市 , 加
力口 - _ 央

落实惠农政策文论文

落实惠农政策文论文

关于落实惠农政策的几点思考摘要为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许多地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农民以真正的实惠,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惠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资金截留资金监管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逐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九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真金白银”的惠农支农政策。

各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迅速作出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与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

当然,这些政策对农民减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城乡关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且已经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在有些地方,情况却不尽相同,政策好但执行不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惠农政策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其发展过程及整体构成来看,这些重大政策保持了自身连续性和稳定性,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对促进“三农”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回顾这几年的中央1 号文件,2004 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 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2006 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 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2008年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2009年以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问题;2010年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主题,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问题;2011年以加快水利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制约农业全局发展的薄弱环节问题;2012年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抓住了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动力问题。

加大农业投入 夯实物质基础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工作的学习与贯彻

加大农业投入 夯实物质基础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工作的学习与贯彻
H p / 。 r s 。 。 t :Ⅳ . d n c . , / w e- t
特别报道 I I ■歪凰
建 设 的重 大 措 施 ,对 于 农 业 科 研 部 门而 言 ,是个 巨大 的鼓舞 。 第 五 ,文 件提 出 “ 动基 层农 技 推广 启 机构特设 岗位计划 ”,这对于加快农业科技
推广步伐 ,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
我 国县乡农业科技 队伍 已经长时期没有得 到 充实和加强 ,科技推广 队伍 的现状远不能适 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去年 的农村教师特 设 岗位计划 的效果很好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 面建设特色 岗位 ,一方面 ,会积极推进农业 科技推广工作 ;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吸引农
求:
为 当前和 今 后一 个 时期 的一 项重 要政 治任
湖 北 省 委 、 省 政 府 日前 出 台 《 于 务 ,全面 结 合广 汉工 作 实 际 ,把 一 号文件 关 加 快农 业科 技 创新 推进 农 业 强省建 设 的意 精 神 贯 穿到 该市 农业 农村 工 作 中去 ,重视 见 》 ,这是新世 纪 以来湖 北省连续 第9 以 科 技 运用 ,创新 体制 机制 ,促进 农村 经 济 个
业科 技创 新 与推 广 。 当前 要特 别 重视 解 决 下 乡 、进 村 、到场 、入户 , 以专 家包 县 包
好农 技推 广 最后 一 公里 的 问题 ,解 决好 农 乡 、农 技人 员包 村 包户 等 多种形 式 ,加 强 业科 技和 生 产 发展 两张 皮 的 问题 ,解 决 好 对农 民的科 技指 导和技术培训 。 农业 科 技 资源协 同不够 、科 研 院所 改革 不 够、企业创 新能力不够 的三不够 问题 。
神 ,积 极开展 科技 下 乡服 务春 耕 生产活 动 农 民收入增 长 实现 八连 快 ,农业 农 村发 展

农机合作社宣传标语

农机合作社宣传标语

农机合作社宣传标语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标语一、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二、农机购置补贴利国利民三、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一心一意服务农民四、农机补贴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五、加大惠农补贴信息公开提高农机部门服务水平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八、用好补贴每一分强农政策惠万家九、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十、加强农机补贴监管确保政策公平公正十一、坚持按规定实施农机补贴把质量好服务好的农机具送到农户手中十二、开展“双满意”活动大力倡导服务精神十三、农民、企业是否满意是衡量农机购置补贴的标准十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补贴落实十五、认真落实农机补贴“四严禁”“八不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十六、爱岗敬业优质服务农机安全标语宣传内容1、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2、严禁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4、遵守农机条例让伤亡远离你我5、严禁客货混装确保农机安全生产6、严厉整治“黑车非驾”消除事故隐患7、确保农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8、依法参加检审确保农机安全9、关爱您和他人生命,切勿黑车非驾;10、为了您和他人安全,切莫搭乘拖拉机;11、平安农机保平安,抓好安全促生产;12、拖拉机载人祸害大,害人害已又害家;13、关爱生命,关注农机安全;14、建好农机安全村,平安文明奔小康;15、禁止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行驶;16、认真宣传贯彻《农机机械化促进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17、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18、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村生产力。

19、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机声隆隆响四野赤心拳拳绘蓝图——孝昌县农业科技创新探访初夏时节,进入孝昌季店,乡间大道通坦开阔,农田阡陌纵横交错。

车行厉店,长街尽头,一幢三层楼房与众不同:房前,“李好农资服务站”、“孝昌县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牌匾赫然眼前;屋后,几畦寸余长的秧苗正在上千只塑料盘里竞相伸展,享受雨露滋润过后阳光的照拂??眼前的男主人李双桥,35岁,中等个,皮肤黝黑,鼻梁间架副眼镜,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篇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定稿)平农办发?20XX?43号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的总结报告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市直农口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的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关键,以强农惠农政策的督查落实为根本,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靠实责任主体,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为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三农”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出台了确保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办法规定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体系,靠实责任主体,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惩防体系日趋健全,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坚决贯彻。

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市、县(区)两级党委成立了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切实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从20XX年起,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契机,市委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专题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水利改革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支持“三农”、农业保险、撂荒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意见,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改革,增强了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推进“三化”统筹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推进“三化”统筹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实 际 , 出 了“ 调 推 进 ‘ 化 ’ 提 协 三
统筹 , 实‘ 夯 三农 ’ 发展基础 ” 的 农 业农 村 经济发展 总体 要 求。
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
全局 的高度 , 真研判 “ 认 三农 ”
形势 ,经过慎重考虑作 出的重
要 决策。
吉林省农 业委员会主任
任克军
了农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8 %以上的 目标任 务,强调要抓好重大
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 化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
展的新路子。
惠农政 策的贯 彻落实 , 各项补贴 和价格支持制度 , 完善 推动农
业政 策增收 ; 积极调整农业 农村 经济结构 , 千方 百计扩大 产业 增收 ;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 搞好防灾减灾 , 努力实现减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 推进城 乡统筹核心是统筹推进工 业化 、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形成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 格局 。从一定意义上讲 , 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也 是城镇化 的过程 , 工业化创造 供给 , 镇化创造需 求 , 业现 城 农 代4 N造条件 , 者相辅相成 , 须协调推进 。要把加快推进 t 三 必
\ 墨圆 古麓 ! 1 Ⅱ !
当前 ,吉林省正处 在加 速推 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的关键时期 ,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 质条件 装备农业 , 用 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 用现代 产业体 系提升 农业 , 用现代经
营形式推进农业 , 用现 代发展理 念引领农业 , 用培养新 型农民
损增收 。 同时 , 要推动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增收 。 鼓励返 乡农民
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 内需新 的突 破口 , 作为增加投入 , 拉动消 费 、 优化结构 、 改善 民生 的重 要载 体 , 走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三农扶持的相关政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因此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我国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具体表现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基础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农民长久使用”为特征的土地产权制度。

巩固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事关农民根本利益和农村长治久安,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问题是当前“三农”政策的难点、焦点所在。

在政策上,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向性问题:一是土地定权,农民定心。

明确界定土地权利是完善土地制度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明确“长久不变”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明确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

可以先选择几个省进行试点,尽快在全国推开。

二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让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不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防止在农业人口大批转移之前大规模土地兼并现象在全国蔓延。

如何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

如何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
导致维权意识不强 , 利益受到 等 :设施 建设类补贴 .如高效设施农 全面贯彻落实好政策 . 各职能部 门、 镇 解误解 . 业 、农 村清洁能源 、绿色浦 口”补贴 “
( 、 街) 村做了大量深入细致 的工作 , 在 侵 害。 自身吃透政策的前提下 .通过 向社会

等: 机械类补贴 . 购买农 机农用 汽车 如
随着各级政府一系列 强农 惠农 政
组 .建立 了由区政府统筹协调 、区财 策 的落实 .使人 民群众从 中得到了诸 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形成 了主要 极大地调动 了农 民参与社会主义新 农
领导亲 自抓 、 分管领导具体 抓 、 业务部 村建设的积极性 .促 进了农村 的产 业
意义 。 如何抓好政策 的落实 , 提高资金 政 、 农业等 部 门牵 头组织 , ( )村 多实惠 . 镇 街 、 生产生活条件得到 明显改善 ,
N F H 『 ! L U GL
反腐倡廉
如何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
_檀有峰
近些年 . 着 国家对 “ 随 三农 ” 问题 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在实际工作中 . 做 滞 留、 占、 挤 挪用等现象发生。 同时 , 通 四个到位 ” 的高度关 注 .各种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到 了“ 相继 出台 . 补贴范 围越来越广 . 补贴 的 农业部 门的强农 惠农 补贴政策主要有 “ 绿色浦 口” 补贴等 这对于维护农 民 进农村社 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 的 使用效益 ? 笔者结合对浦 口区的调研 , 提 出对策建议
处 我区将此项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切 主要领导作为组长 .各职能部 门主要
粮食 直 补 、 良种补 贴 、 农资综合 补贴 、 身利益的大事来抓 .成立 了由区政府 切身利益 。 加强和改进 “ 三农” 工作 。 促 负责人为成员 的强农惠农工作领导小

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范文一20XX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强大动力,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发展战略,自我加压,奋力进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挖潜堵漏,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收支规模、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一)认真组织收入,收入规模不断壮大。

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坚持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重点,狠抓组织收入。

一是做好收入预测分析。

结合我市税源现状和特点,按季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各地重点税源进行调查,对财政收入增减因素进行分析,对下阶段财政收入情况进行预测,摸清重点税源,抓住薄弱环节,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及时分解目标任务。

及时将 20**年市本级财政部门收入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局内相关科室和有关单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市本级财政部门收入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

三是加强财政收入调度。

每季度召开一次财税调度会和财税库横向联席会,认真分析经济财政形势,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提高财政收入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挖潜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得益于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项目建设的大力推进,全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

收入规模突破 100 亿元大关。

1-11 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 100 亿元大关,完成 1099462 万元,增长 3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721935 万元,增长 37.7%;全市税收收入完成 851156万元,增长 32%。

增幅保持高位运行。

1-11 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达到 36.0%,列全省各设区市第 4 位,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 2 个百分点。

而且连续 7 个月的累计增幅保持在 40%以上,为历年增幅之最。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9篇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9篇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工作。

为了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里,我将对我所在单位近期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作为政府部门,我们首要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性质。

我们通过制定宣传方案、举办政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政策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业发展。

我们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组织的联系,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政策落实方面,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政策得以落实。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监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支农惠农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政策效果评估和问题反馈在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政策效果的评估和问题的反馈。

我们定期组织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

我们鼓励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积极反馈问题和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政策措施。

在推动支农惠农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部分农民对政策不够了解,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部分地区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我们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政策落实的合力;探索新的支农惠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第2篇示例: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知晓率在支农惠农政策工作中,第一步是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最新 惠农政策工作总结-精品

最新 惠农政策工作总结-精品

惠农政策工作总结财政所在县财政局和镇政府的正确带来,本着财为民所用,财为民谋利的原则,按照国家和县财政局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要求和精神,扎实推进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使得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受益,现将我所执行惠农政策具体总结如下:一、总体情况我所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县财政局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一折通”社会化发放模式,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有效避免由于发放环节过多、涉及面过广而导致资金流失、挪用等现象,确保了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直达农户。

及时足额拨付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万元,受益农工达***户人,人均受益**元。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础保障为将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在实处,我所成立了以财政所所长为组长,以为相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惠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惠农政策的资金清查工作,制度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各项惠农政策能够切实落在实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惠农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注重“三农”建设的重要惠民利国的举措,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惠农工作的稳步推进,如:进一步加强了制约和监督工作流程及管理的规范,建立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监督检查机制,做到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得退耕还林、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以及计生、民政等各类补贴资金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无任何违规现象。

(三)注重培训,切身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三年来,为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条件开展培训活动,如:讲座、参加财会人员进修班等,三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达到30多次,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我所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规范了我所财务人员对国家惠农政策的理解,作业流程的熟练度,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同时,提高了我所广大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方面工作做法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方面工作做法

平坝县关于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情况————平坝农业局“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内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8年下发了促进“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确立了一系列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明确了“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给农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赢得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

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基本情况(一)对农民补贴的类别。

当前,国家实施的强农惠农补贴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移民、灾损、农机、日用品(家电、汽车等)、新农村、就业培训等,种类达80多种。

以我县为例,农民享受到的补贴大体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农业生产类补贴。

包括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

二是社会保障类补贴。

包括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农村养老金等。

三是救灾救助类补贴。

主要包括各种救灾、救济类补贴。

四是设施建设类补贴。

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财政扶贫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农网改造补贴等。

五是特定群体类补贴。

主要包括计生补贴、教育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农村低保及五保补贴等。

六是日用商品类补贴。

包括“家电下乡”中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热水器、电脑等指定家电品种的补贴。

(二)对农民补贴兑付的方式。

目前,国家实施的惠农补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放:一是通过“一折(卡)通”到户。

在落实好补贴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信用社,将补贴资金直接打进农户个人存折帐户。

目前大部分补贴,均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

二是部门审核发放。

从村(居)委会→乡(镇)政府→县直相关部门逐级公示上报名单,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后,再直接将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3年第21期10月23日,國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曾衍德: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和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一是夏粮早稻丰收到手。

夏粮产量2922.6亿斤,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

二是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受灾外,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总体呈增产态势。

三是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

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2.“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产能较为充裕,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

二是牛羊禽肉全面增产。

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2904万吨、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4733.6万吨、增长4.8%。

惠农政策落实汇报材料

惠农政策落实汇报材料

惠农政策落实汇报材料一、政策背景“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包括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

我所在的单位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义不容辞,主动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以全力支持和推进惠农政策的实施。

二、政策解读1. 农村改革目前,农村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三变一创”:把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承包土地“三变”为同一块土地的多权共管,以及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

我单位通过组织农村土地调查、组建村民委员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土地政策并帮助村民办好土地确权等事宜,积极帮助农村居民实现小康梦想。

同时,开展承包土地和林果互作、畜牧业发展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探索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单位在这方面推出了多项措施,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帮助农房融资等等。

其中,特别是近年来推广的“土地托管抵押贷款”,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接受。

在贷款过程中,村民可以将土地托管给政府机构,获得抵押贷款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和收益增加。

这样的模式既方便村民还能有效的保护土地资产。

3. 扶贫开发我单位在扶贫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

其中产业扶贫的核心是结合生态优势和农业生产优势,通过实行产业精准扶贫来增加农民收入。

这方面的举措包括推进贫困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土家族特色旅游、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等。

社会扶贫则强调救助困难户、特困户以及重大疾病和灾区等。

4. 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单位运用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化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发展绿色优质果品和蔬菜、发展稻虾共生旱稻、推广简单高效的合理化施肥技术等。

通过这些工作,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增加土地利用价值和保护土地生态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7.12.31•【文号】中发[2008]1号•【施行日期】2007.12.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12月31日中发[2008]1号)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

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迈出重大步伐。

农村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农业和农村形势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证明,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

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实三农基础落实惠农政策全面开创农民增创增收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

一、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一是“三农”投入的大幅增加拉动了农民增收。

近四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全部用于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畜牧养殖、惠农补贴等方面。

尤其是2009年,累计发放各种农业补贴2077.9万元,“三农”投入达到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拉动农民收入比上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畜牧、蚕桑、蔬菜、林果四大产业快速发展。

到2009年底,建成养羊专业乡5个,养羊园区100个,养羊农户突破1500户,被评为“省级百万肉羊产业化工程建设先进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1个,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成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5万亩,蚕茧产量年突破120万公斤,被评为“全省蚕桑工作先进县”;以柿庄黄梨、土沃核桃、郑庄苹果、端氏花椒为主的干鲜果基地实现了规模发展、集约经营。

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217个,入社农民2000余人,带动农户1万余户,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是创业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农民夜校、农广校等培训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

劳动部门共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技能培训等7000余人(次),煤炭行业完成煤矿职工全员培训、特殊工程岗位培训等4万人(次),涉农部门完成引导性培训、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10万人(次),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万人(次),有效地推进了农民创业、再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农村设施的明显改善推动了农民增收。

坚持不懈地实施“四化四改”和“清洁能源、生态绿化、移民搬迁、试点推进”四大工程,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全县62个省级重点村和推进村,基本都建成了高标准的小学校舍、农民休闲广场、计生卫生室、便民连锁店和科技文化室,达到了“五个一”要求,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五个全覆盖”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观。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造林绿化等工程建设,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是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促动了农民增收。

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城乡一体“双轮驱动”战略,重点实施了整村脱贫、扶贫移民、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培训扶贫“五大工程”,贫困农村经济得到了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动员各机关单位与贫困村、单位一把手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家中,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有力促进了贫困农村的脱贫致富。

六是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农民增收。

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经验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实现了“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社会促和谐”的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保农民达到15.5万人,参合率94.6%。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参保农民9.3万人,覆盖率92%。

经过努力,我县被列入全国15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

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受益农民达到8638户9262人。

新增就业岗位3850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170人。

为农村居民、学校、医院、敬老院解决冬季用煤7.2万吨,群众得实惠1659.5万元。

完成了5个移民新村153套住房主体工程建设,新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120户,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从全县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群众仍以粮食种植为主,只有少数群众从事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副业。

从这个层面分析,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遏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农民的增收空间。

主要表现在: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产业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也是制约农民增收、投资创业的一个“瓶颈性”障碍;产业化发展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上进展缓慢,形不成精品,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尽完善。

主要表现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相关决定,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增收潜力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人口转移速度、效率以及非农产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

比较滞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就业不充分的原因之一。

城镇化水平不高且进程较缓,导致农村人口多,非农人口少,即农产品生产者多,农产品消费市场容量小,形成严重的市场需求约束,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民增收。

四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滞后。

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进展较慢,流转层次较低,制约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土地资本的增值作用和农业整体效益,弱化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部分农民不愿放弃土地,成为城乡“两栖”流动就业的兼业农民;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农民都凭典型带动或自发组织进行,缺少必要的组织引导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对外输出平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三、对今后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一)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

因此,要在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的前提下,围绕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的原则,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以培育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在抓好畜牧、蔬菜、蚕桑、林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约化市场营销业。

二是以引导农民以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提升经济作物、养殖业、加工业所占农村经济总量的比重。

三是以资金倾斜为重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让更好的信贷政策服务于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

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实际,应该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要把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任务,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坚持谁有能力支持谁、谁当龙头支持谁,实行一企一策,在资金、土地、借贷、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真正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促进龙头企业集约发展。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农业订单生产,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约发展、规模发展。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

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民自愿的原则,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

(三)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引导农民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中增收。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要大力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农民夜校、农广校等培训主体作用,以“阳光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为载体,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是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副产品加工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五类对象为培训重点,努力培养现代农民。

三是发放“创业绿卡”,对参加创业培训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持卡者”给予移动资金、贷款、劳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

一是大力推动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供销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至乡镇、种养大户,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

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抓好县、乡两级蔬菜、林果、蚕桑、畜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的良种化水平。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把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源头治理和生产监管相结合,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坑农害农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完善专业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确保农技人员到岗到位,职责不变。

(五)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引导农民从加大农业投入中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主导在政策,关键在落实,核心在产业,基础在扶贫。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短板”,要把贫困村的脱贫致富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实施整村脱贫、扶贫移民、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培训“五大扶贫工程”,设立老区建设促进会基金,从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扶持、项目上给予帮助,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