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18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按照年初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业务站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实施了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国家标准粮田建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市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大力推广了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棚室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建设了3个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和12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村,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网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完成了以沼气池加燃池为主的沼气池改建示范工作。

依托项目实施,完成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工作;完成了农作物(粮、豆、经济)、土壤肥料、体系建设、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项目区,完成示范推广应用项目16个,试验示范项目189个点(次)。

应用先进技术推广面积167.9万亩,促进粮食纯增产9.6万吨,总纯增效益2.8亿元人民币。

实施项目技术推广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17.5万亩)10.4%,纯增产占粮食总产量(农调队数29.5亿公斤)的3.3%。

一、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一)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18年,承担国家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三种作物130万亩,其中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20万亩,**良种推广补贴项目10万亩。

项目覆盖全市整个农业主产区,共涉及8个旗(市)场局,79个乡(镇)和农场,725个村和生产队,22,581户。

均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粮豆总产达168.38万吨,总增产7.3万吨;总纯增收益2.56亿元。

今年,是承担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第五年。

五年来,从组织、技术、物资和资金等诸多方面,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通过综合组装后,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

广大农民科技意识、吸纳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能力,以及农业生产整体科技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国家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80万亩,实际完成80万亩。

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
鄂伦春旗、海管局、大管局等6个旗(市)场局的44个乡(镇)和农场,403个村和生产队,10,566户。

补贴品种:蒙豆9、蒙豆12、东农46、合丰40、疆莫豆1号、垦农18。

经测产,项目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 132.4公斤,比非项目区大豆亩产96.1公斤,亩增产36.2公斤,增产37.7%;大豆总产达10.6万吨,总增产2.9万吨;总纯增收益0.6亿元。

项目区内建立总面积9.2万亩核心示范区52个,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6个,安排高产创建方6个。

2、国家青贮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40万亩,实际完成40万亩,分别落实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25个乡镇(农场),290个行政村,10,865户。

补贴品种:海玉4、海玉5、海玉6、九玉2、克单8。

全部为粮饲兼用品种。

经测产,项目区青贮玉米平均亩产量(籽粒、秸杆)3.9吨,其中籽粒产量0.4吨,秸杆亩产量3.5吨。

籽粒比对照田372.2公斤,平均亩增产95.4公斤,增产幅度16.4%。

玉米总产达154.8万吨,总增产3.8万吨;总纯增收益1.9亿元。

在项目区内共建立总面积2.2万亩青贮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24个,其中千亩以上核心展示田5个,安排7项试验示范内容。

3、**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计划实施10万亩,实际完成10万亩,落实在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的10个乡镇(农场),32个村(生产队),1,150户。

补贴品种:龙麦26、龙麦30、内麦19、格来尼。

经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97.6公斤,比非示范区亩产240.5公斤增产57.1公斤,增幅23.8%。

小麦总产达2.98万吨;总增产0.6万吨;总纯增收益609.3万元。

全市共建立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2.27万亩,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落实7项试验示范内容。

(二)**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
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190万亩,因今春严重的旱情,实际完成140万亩。

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0万亩,阿荣旗完成20万亩,莫旗完成10万亩,鄂伦春旗完成5万亩,大管局完成80万亩,海管局完成10万亩。

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138.7公斤,较对照田(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04.9公斤,亩增产36.8公斤,增幅为35.1%,总增产大豆5,704万公斤。

按2.4元/公斤计算,亩增效益88.3元,总增效益1.4亿元。

8月29—31日,在我市召开了全区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推广现场会,通过观摩、交流,与会代表对该技术的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了改进完善建议。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是由我区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大豆栽培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该技术的适应能力,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经过实践的检验,拓展了该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为该技术进一步示范推广,已形成了初步的设想和规划。

2、小麦优质品种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26万亩,已完成27.5万亩。

其中:牙克石市完成5万亩;额尔古纳市完成2.5万亩;海管局完成20万亩。

经测产,平均亩产297.6公斤,较对照田平均每亩增产57.1公斤,总增产1.6万吨。

按1.4元/公斤计算,每亩纯增收79.9元,总增效益0.2亿元。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18年和18年分别在牙克石市、阿荣旗实施,项目周期为三年。

现已完成野外调查采集农化样8,244个,分析化验各项理化指标7.94万项次,填写“采样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采样地块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65万余份,完成“3415”小区试验68个点次,建立了9个核心示范区,布置三区对比试验110个,制定施肥配方建议卡0.37万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2万亩。

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区,施用配方肥的80.4万亩农田,作物平均亩产为197.7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2.0万吨,平均亩增产19.4公斤,增产率为11%;亩新增产值29.7元,总增产值0.3亿元。

(四)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阿荣旗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以来首批实施的项目,截止18年7月31日,已全部按期完成了项目批复的各项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单位于8月1日组织设计、监理、质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了初验,经验收组综合测评,3个单位工程、
23个分部工程均达到了合格标准,其中优良工程率达78%,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五)全面完成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
承担18年度**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4项,《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全面如期完成了项目合同书的各项计划任务。

“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

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农场局各1万亩。

经秋季测产,高油大豆项目区平均亩产125.78公斤,比非项目区92.31公斤增产33.4公斤,增产幅度为36.26%。

项目区高油大豆亩成本159.5元,公斤粮成本0.53元,亩纯效益142.37元。

非项目区大豆亩成本135.82元,公斤粮成本0.63元,亩纯效益80.18元。

项目区高油大豆较非项目区普通大豆亩纯增效益62.19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310.95万元。

“优势强筋小麦生产示范” 计划实施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

其中牙克石市3万亩,额尔古纳市2万亩。

经秋季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284.44公斤,比非项目区227公斤增加57.44公斤,增产幅度为25.3 %。

项目区小麦亩成本209.9元,公斤粮成本0.74元,亩纯效益188.3元。

非项目区小麦亩成本167.9元,公斤粮成本 0.74元,亩纯效益138.6元。

项目区小麦较非项目区非项目区亩纯增效益49.7元,整个项目区总纯增效益248.5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6万亩,超计划指标0.36万亩,超额9%。

其中:扎兰屯市完成2.12万亩,牙克石市完成2.24万亩。

测土配方施肥开发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30万亩的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作物主要为小麦和大豆。

经秋季测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作物平均亩产215.35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总增产粮食113.17万公斤,平均亩增产25.96公斤,增产率为14% ,平均亩新增产值43.65元,总增产值190.31万元。

“优质白瓜籽新技术示范”计划实施面积1万亩,实际完成面积1万亩。

全部落实在阿荣旗音河乡,共计3个村,682户。

经测产,项目区南瓜平均亩产2.56吨,比一般田亩增产256公斤,增产率11.2%;总增产南瓜0.25万吨,总增产
南瓜果肉0.2万吨,总增产白瓜籽140吨。

实现亩产值743元,比一般田亩增产值120元,总增产值120万元,总增收106万元。

(六)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市农村能源建设在**农村能源站的正确领导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我们把农村沼气池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我们成功研制了适合高寒地区(北纬49度)推广的带燃池沼气池,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积极关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沼气建设影响力不断扩大。

共建成沼气池24个。

在岭东农区建14个(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分别为3个、9个、2个)“24公分砖墙加苯板型”的沼气池;在岭西牧区建“24公分砖墙加35公分燃池型”沼气池8个(陈巴尔虎旗建7个,西旗建1个);在海拉尔市建立“24公分砖墙加苯板型”和“24公分砖墙加35公分燃池型”沼气池各1个。

这两种沼气池,分别适合于岭东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自治旗,岭西高寒地区陈巴尔虎、海拉尔市、西旗等不同生态区。

沼气池的建造成功,为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

**属于高寒地区,因此,所有沼气池全部建在保温的棚圈舍内,可常年产气。

根据内蒙古**农牧厅、发改委《关于申报18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我们积极组织莫旗、阿荣旗申报18年农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

阿荣旗申报沼气建设户1,500户,分别建在6个乡(镇)9个行政村,主要建在阿荣旗的南部向阳峪、六合、霍尔奇等乡镇。

申请国债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万元,农民自筹200万元,该项目已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于18年实施。

莫旗申报沼气建设户635户,分别建在14个村,主要建在莫旗纬度偏低的南部及登特科移民村等地。

申请国债资金76.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6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76.2万元。

该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二期重点。

(七)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推广
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计划实施面积250万亩,实际完成285万亩,超计划完成14%。

在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牙克石市实施,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应用,项目区亩产256.5kg,非项目区亩产245.5kg,亩增产11.0kg,增产
率为4.5%。

(八)棚室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实施棚室西瓜面积1,350亩。

其中:海拉尔区1,000亩,牙克石市250亩,满洲里市100亩。

平均每亩西瓜产量达到了0.7吨,实现亩产值1.2万元。

开展“棚室西瓜嫁接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市棚室西瓜生产轮作换茬困难,克服西瓜保护地栽培连作障碍,达到抗病、增产、增效的目的。

二、认真抓好重点新技术示范
(一)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18年,是实施农业部科技入户高油大豆示范工程的第二年,由去年的一个旗,增加到扎兰屯市、莫旗、阿荣旗3个旗(市)。

我们把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的着力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切入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工作。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示范效应;认识到位、加强项目管理是基础;物化补贴和技物配套服务是成功的关键;抓好核心示范田,使示范户看有样板、学有典型是成功的动力;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是成功的保障;督查到位、强化考核、上下联动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保证。

编写实施方案,招聘技术指导员,遴选示范户,强化技术培训和入户指导,积极筹备科技书屋,建立田间课堂,使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月25日,全国大豆科技入户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在扎兰屯市召开,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扎兰屯市中和镇架子山村、头道沟村和阿荣旗的音河乡和平村、向阳峪镇向阳村项目工程的核心示范区、科技书屋、及阿荣旗农牧业科技展厅,各级领导对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两年来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由于今年前期干旱少雨,致使播期延迟,通过实地测产,专家估产,莫旗科技示范户大豆平均单产141.3公斤/亩,比前三年平均水平128公斤高出13.3公斤,增幅10.4%,比辐射户平均亩产109.7公斤增产31.6公斤/亩,增幅28.8%,比非示范户平均亩产98.6公斤增产42.6公斤/亩,增幅43.2%;阿荣旗示范户大豆平均亩产118.1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89.4公斤(18年绝产除外)亩增产28.7
公斤,增幅32.1%;比辐射户大豆亩产104.5公斤增产13.6公斤,增幅13%;比普通农户大豆亩产98.2公斤增产19.9公斤,增幅20.3%。

;扎兰屯市示范户平均单产140.5公斤/亩,比前三年大豆平均单产66.0公斤/亩增加73.5公斤/亩(2003、2004两年均为严重自然灾害年),比辐射带动户的平均单产112公斤/亩增加28.5公斤/亩,增幅25.4%,比非项目区农户的平均单量78.8公斤/亩增加61.7公斤/亩,增幅78.3%。

(二)、**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建设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阿荣旗向阳峪镇向阳村、莫旗宝山镇西宝山村、扎兰屯市中和镇架子山村,建设了3个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

每个标志性示范村,都建立了一块百亩以上的优质高产示范田,开展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和高产攻关。

指定专人负责对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及作物的主要生育时期性状进行监测,并提出科学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

莫力达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宝山镇西宝山村,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村。

建设示范田两块,面积分别是150亩和100亩,采用高产实用技术,合理配套组装,达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

经测产,两块优质高产田亩产平均187.6公斤,采用高油大豆品种蒙豆12号,脂肪含量22.83%,蛋白质含量40.38%,均优于其他大豆,获得了产量和质量双丰收。

扎兰屯市中和镇架子山村,建设高油大豆核心展示田1,000亩,经秋季测产,核心展示田大豆平均亩产148.5公斤,与普通田平均亩产65公斤相比,亩增产83.5公斤,亩增收197.1元,普通大豆亩成本110元,高油大豆展示田亩成本190元,亩纯增收117.1元。

阿荣旗向阳峪镇向阳村建设示范田平均单产114.3公斤,比全旗平均亩产86.6公斤增产27.7公斤,总增产大豆554万公斤。

(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村建设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安排,在扎兰屯市中和镇的福兴村和头道沟村、阿荣旗三道沟镇向阳峪村和霍尔奇镇莫尔顶村、莫旗西瓦尔图镇前兴隆村和宝山镇西宝山村、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北郊村和乌鲁布铁镇马尾山村、额尔古纳市上库力乡前进村、牙克石市牧原镇胜利村、海管局拉布大林农场、大管局巴彦农场五队,
8个旗(市)场局,建立了12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村。

共建立核心示范田6.9万亩,试验示范项目52项次。

由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抽出5名技术人员,与各项目旗(市)场局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重点指导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民。

推广了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青贮玉米氮肥后移技术、小麦优质品种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栽培技术。

(四)“水肥”双节技术示范
示范项目落实在阿荣旗太平庄镇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内,示范面积共1,100亩,其中:大豆面积660亩,示范农户43户;玉米面积450亩,示范农户59户。

小区试验安排在阿荣旗太平庄镇项目区和扎兰屯市农牧学校示范场内。

“水肥”双节技术示范田,粮食亩均产量为310.9kg,对照田产量262.5kg,亩增产48.4kg,增产率达18.4%。

亩纯增收44.4元。

示范田产投比为1:2.19。

(五)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
示范面积800亩。

其中:海拉尔区100亩,牙克石市100亩,满洲里市100亩,扎兰屯市100亩,阿荣旗100亩,莫旗50亩,鄂伦春旗100亩,根河市50亩,额尔古纳市50亩,新右旗50亩。

在每个旗(市)均设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户,带动辐射其他农户,全市共设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户280个。

**市现有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8万亩,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使所有菜田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

(六)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1、完成大豆行间覆膜技术示范2万亩;大豆施用根瘤固氮菌剂示范5万亩。

完成高油大豆品种对比、不同专用肥肥效、不同叶面肥、大豆行间覆膜不同密度对比、大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行间覆膜试验;行间覆膜肥料配比试验;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机具播法对比、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比、不同药剂防治重茬对比、平播窄行密植对比试验。

完成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不同品种、及肥料配比完善性试验。

完成大豆超高产(300公斤/亩)栽培技术试验、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行间侧深施肥、茎粒比小区试验、大豆肥料效应3415田间试验等15项试验示范内容。

2、建立青贮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24个,2.2万亩。

其中,千亩以上核心展示田5个。

完成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对比试验、青贮玉米地膜覆盖试验、青贮玉米前氮后移试验、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氮肥后移时期、数量及青贮品质最佳
时期试验;玉米双高(籽粒、秸秆)不同群体结构试验、粮饲兼用玉米“双高”增产机理配套技术栽培试验;玉米粮、饲及粮饲兼用不同类型品种、密度及肥料试验;专家施肥确定参数试验、玉米施用钾肥锌肥肥效试验等7项试验示范内容。

3、全市共建立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2.3万亩。

3个项目市(场局)均建立了千亩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农场建立1个百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落实小麦不同肥料配比、小麦不同药剂配比防治杂草、小麦最佳播期比较、小麦密度比较、优质小麦品种比较、小麦杀菌剂拌种、旱作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等7项试验示范内容。

4、在牙克石市的牧原镇、免渡河镇和阿荣旗的亚东镇等地建立6个测土配方施肥千亩以上示范样板田;在扎兰屯市和牙克石市落实测土配方施肥两区田间对比示范15个点次。

5、在黑木耳、菇娘、南瓜、中草药和色素万寿菊特色农业生产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示范工作。

**市地域辽阔,生态条件良好,气候类型多样,特色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我们做的工作有:一是帮助农民积极开发市场,大力开发特种农业订单。

二是协助农民加快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建设。

三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是帮助农民加快认证体系建设,树立品牌意识。

6、牧区蔬菜生产起步晚,基础条件差。

吃菜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牧区群众,他们对发展蔬菜生产有着强烈要求。

牧业四旗,先后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迫切需要技术指导。

由于历史的原因,牧区没有种植业技术推广队伍。

今年,**市农技中心继续对牧区蔬菜生产,给予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技术人员不怕高温高湿,走进温室大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咨询,受到了牧区广大干部和菜农的欢迎和好评。

实现了牧区种植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

7、在稳定原有洋葱、胡萝卜、甘蓝、西红柿、西瓜、甜瓜等传统瓜菜品种的同时,又积极引进一些适合出口的新品种20余个,如出口洋葱新品种金玉2号、长日早生2号、磐石,出口胡萝卜新品种改良新黑田5寸,出口番茄新品种中杂102、红岩、奥美、耐莫尼塔、百利等。

(七)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应用示范
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和莫旗,应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退
耕面积达49.5万亩。

并在全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针对这四个旗市中水土流失严重、水肥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坡度大于15度、风蚀沙化和存在潜在沙化危险的耕地统一实行退耕,确保了退耕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今年,设立试验示范大豆15项、玉米7项、小麦7项;测土配方施肥千亩以上示范6个,田间对比示范15个,“3415”小区试验66个;“三区”示范对比试验80个;“水肥”双节田间小区试验3个;出口洋葱新品种、棚室西瓜新品种品比试验。

累计试验示范项目189个点(次)。

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按照**推广站的工作安排,在阿荣旗向阳峪镇向阳村,开展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经过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体会到,农技运行机制改革,可以激活农技推广工作。

它能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目标更明确,责任心更强,深入农户更多,服务更到位。

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改革,能使每个农技推广人员确定服务范围,确定责任。

为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中,使其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中起重要作用。

向阳村从今年三月份被确定为试点村以来,得到了市、旗两级农技推广中心的高度重视。

试点村的工作取得了很快进展,从评估、科技培训、走访农户、田间试验、问题解答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项目负责人做到了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为实事,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共为群众办了12件实事。

2、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我们在冬闲时间,继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市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一一上讲台,结合各自负责的专业,自我命题,进行讲解。

从“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到“青贮玉米生产与贮藏技术”;从“耕地质量调查和地力评价”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从“保护地蔬菜生产新技术”到“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建设与效能”;从“保持、稳定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到“农村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均有人选题进行了讲解。

每位科技人员都精心准备讲义,有的同志还制作应用了多媒体技术。

图文并茂,结合生产实际,使每个职工在业务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普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