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钨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
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
大理石矿产资源地质特征
大理石矿产资源地质特征(日期:2006-03-30)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时空分布中国大理石矿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台与褶皱系区内均有发育。
含矿层位从太古宙延至中生界,以太古宙和古生界为主。
太古宇大别山群,元古宇粉子山群,震旦系、古生代的寒武、奥陶、泥盆、石炭、二叠系,以及中生代的三叠系,均赋存有规模巨大的大理石矿体。
(二)成矿规律大理石矿有三大成矿类型:沉积型、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
在中国大理石总储量中沉积型储量约占30%,区域变质型占50%以上,接触变质型占10%以上。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包括沉积成因的各类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
凡色泽或花纹美丽、质地细腻、块度好,抛光后光泽度高的均可作为装饰用大理石加以利用。
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一般层位较稳定,规模大,产出时代以震旦、石炭、二叠和三叠纪为主。
典型矿床如江苏宜兴白云洞大理石矿床,矿体系三叠纪中下统青龙灰岩,呈厚层状产出,控制长约500m,厚度10至百余米,大理石颜色浅红?乳白,商品名称“奶油”大理石。
在沉积型大理石矿床中,生物灰岩和特殊结构构造灰岩系列大理石矿床的石材常具有美丽而特殊的花纹,不仅可以制成装饰板材,而且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
如安徽的“红皖螺”、“灰皖螺”大理石矿层是由青白口纪叠层石藻礁灰岩组成;湖北的“腾龙玉”是由二叠纪的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化石组成的生物礁岩;四川的“百鹤玉”是一种二叠纪生物灰岩。
生物礁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除少量是震旦纪的,大多分布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系中。
由于它们需要特殊的形成环境,因此分布零星,较为珍贵。
特殊结构构造灰岩大理石矿床最典型的是由华北地台成片分布的奥陶纪竹叶状灰岩构成的紫豆瓣大理石矿床。
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先沉淀的钙质沉积物经风浪破碎呈扁圆状泥砾再沉积,并为钙质胶结而成的灰岩。
这类矿床出现概率较小,且矿床规模也不很大。
区域变质型大理石矿床,呈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产出,矿床规模大,矿体呈巨大层状和似层状产出,以均质细粒变晶结构为主,颜色、花纹、结构比较均一。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doc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高岭土矿床类型多,其中风化淋积亚型、热泉蚀变亚型、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都能形成规模大而质地优良的高岭土矿,这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是中国高岭土矿床的特点。
各类型高岭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如下。
(一) 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型矿床与大面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分布区相吻合,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25℃,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2 000mm,干湿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
从地形上看,风化残积矿床往往保存在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的残丘上,风化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深者可达100m以上。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是酸性、中酸性岩强烈风化的非常重要条件,但当仔细研究高岭土矿和岩体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只在岩体边部或在断裂带发育的地区,特别是经过花岗岩自身后期的气化-热液作用下所产生的自变质,或受后期伟晶岩脉及其他脉岩穿插的部位;或发现有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硅化或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的地带,加上有利风化的气候、雨量、构造、地形等条件,才是寻找该类矿床最有利的地带,也就是说,先期的蚀变作用叠加了后期的风化作用才是最有利的成矿条件。
(二) 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在川、黔、滇交界处该类型的高岭土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煤系和早二叠世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岩溶侵蚀面间。
山西阳泉高岭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的岩溶发育面之间。
苏州阳东淋滤型高岭土矿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的岩溶溶洞内。
就现有资料看,中国西南各省,特别是川、黔、滇交界处,二叠纪煤系发育地区有广泛分布,也是寻找该矿床的有利地带。
该类矿床的上部都有遭受风化的富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的层位存在,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淋滤活动,以及黄铁矿氧化所形成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于铝硅酸盐矿物(母岩)生成硅和铝的氧化物溶胶。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我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与类型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高岭土矿床类型多,其中风化淋积亚型、热泉蚀变亚型、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都能形成规模大而质地优良的高岭土矿,这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是中国高岭土矿床的特点。
各类型高岭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如下。
(一) 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型矿床与大面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分布区相吻合,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25℃,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0~2 000mm,干湿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
从地形上看,风化残积矿床往往保存在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的残丘上,风化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深者可达100m以上。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是酸性、中酸性岩强烈风化的非常重要条件,但当仔细研究高岭土矿和岩体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只在岩体边部或在断裂带发育的地区,特别是经过花岗岩自身后期的气化-热液作用下所产生的自变质,或受后期伟晶岩脉及其他脉岩穿插的部位;或发现有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硅化或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的地带,加上有利风化的气候、雨量、构造、地形等条件,才是寻找该类矿床最有利的地带,也就是说,先期的蚀变作用叠加了后期的风化作用才是最有利的成矿条件。
(二) 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在川、黔、滇交界处该类型的高岭土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煤系和早二叠世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岩溶侵蚀面间。
山西阳泉高岭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的岩溶发育面之间。
苏州阳东淋滤型高岭土矿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的岩溶溶洞内。
就现有资料看,中国西南各省,特别是川、黔、滇交界处,二叠纪煤系发育地区有广泛分布,也是寻找该矿床的有利地带。
该类矿床的上部都有遭受风化的富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的层位存在,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淋滤活动,以及黄铁矿氧化所形成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于铝硅酸盐矿物(母岩)生成硅和铝的氧化物溶胶。
铌钽矿知识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从北到南成矿期由老到新,北方以海西期为主,南方以燕山期为主,印支期、海西期次之.从成矿时代来看,燕山期是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极盛时期,在南方几乎所有的特大型、大中型矿床都与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属燕山期成矿.仅有少数矿床,如川西锂辉石伟晶岩型矿床印支期成矿和广东广宁、福建西坑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属海西期成矿.北方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是海西期.在兴安岭-内蒙古区、阿尔泰区、天山-北山区、昆仑-祁连山区、东秦岭及黑吉辽胶区等都有海西岩带存在.白云鄂博型铌、稀土矿床,海西期偏碱性岩浆活动可能提供部分铌、稀土的物质来源.阿尔泰区锂、铍、铌、钽、锆的伟晶岩以及天山-北山与昆仑-祁连山北西西构造带的大部伟晶岩是属于海西期的.从空间分布来看,目前已发现并勘探的特大型、大中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以下成矿区带:华南成矿区是稀有、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域.主要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如特大型江西宜春钽铌锂矿床、广西栗木钽铌锡矿床钽为大型,伟晶岩型也是华南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如福建南平西坑钽铌矿床钽为大型等;其次有云英岩型如广东万峰铍矿床、夕卡岩或条纹岩型矿床如湖南香花岭铍矿床以及石英脉型矿床等.砂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台山残坡积、河流冲积型铌钽砂矿床、增城派潭铌铁矿河流冲积型砂矿铌为大型等.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集中区.主要矿床类型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在阿尔泰褶皱系的中间隆起区——卡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带内,有许多伟晶岩矿田,是我国稀有金属生产主要基地.其中,有开采多年的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柯鲁木特锂铍铌钽矿、福海县库卡拉盖锂矿、青河县阿斯卡尔特铍矿、福海县群库尔绿柱石钽铌矿等.近年来在阿尔泰成矿区,还陆续发现一些花岗岩型、火山沉积型及砂矿等类型稀有金属矿床.兴安岭-内蒙古成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其中以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着称,铌、稀土均达到超大型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70年代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地区又发现并勘查出碱性花岗岩型巴尔哲大型铌钽、稀土矿床.川西伟晶岩密集区成矿区带:在四川西部康定、石渠、金川和马尔康等地分布有大量而密集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脉,并形成大型、特大型锂铍矿床,如康定甲基卡锂铍矿锂为特大型、铍为大型;金川地区锂铍矿锂为大型、铍为中型位于金川、马尔康两县接壤地带,以可尔因为中心,锂铍矿化花岗伟晶岩脉成群分布,是川西锂铍等稀有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带之一.东秦岭成矿区稀有金属矿化分布较广,其中以陕西商南和河南卢氏等地矿化较好,有找矿远景;蓝田—潼关—嵩县,是一条与正长岩和偏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铌、稀土金属矿化带,也具有找矿潜力;特别是在秦岭东段南坡,鄂陕交界的竹园沟—贺家山一带,于80年代初勘查出一个特大型的湖北庙垭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盐湖锂成矿区,由盐湖形成的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现已查明大型、特大型盐湖锂矿床,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东、西台吉乃尔湖及西端的尕斯库勒湖.矿床中锂均以晶间卤水、孔隙卤水及地表卤水的形态出现,赋存于上更新统至全新统的地层中.在西藏的西北部地区有众多的盐湖区,也是我国卤水锂资源的重要成矿区之一.此外,卤水锂还见湖北潜江凹陷油田内,其锂资源规模也极其可观.二、矿床类型我国锂、铍、铌、钽矿床按成矿岩石类型和有关成矿作用划分,有以下类型:1.与酸性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1花岗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江西宜春钽铌-锂矿床、广西栗木钽铌矿床、江西大吉山钽铌-钨矿床、江西横峰黄山铌钽矿床、广东仑山钽铌矿床、内蒙古巴尔哲铌、稀土矿床等〕.2花岗伟晶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新疆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床、四川康定甲基卡锂铍矿床和金川可尔因锂铍矿田、福建南平西坑钽铌矿床等〕.3接触交代型稀有、稀土矿床如湖南香花岭条纹岩铍矿床等.4气成热液型稀有、稀土矿床如广东万峰山云英岩铍矿床等.5脉岩型稀有元素矿床如湖南香花岭细晶岩钽矿床等.2.与碱性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1碱性岩和碱性伟晶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四川米易含褐钇铌矿碱性花岗岩矿床、四川路枯碱性伟晶岩和碱性细晶岩钠长岩稀有元素矿床〕.2碳酸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如湖北竹山庙垭铌、稀土矿床.3.与火山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如浙江青田石溪钠长流纹斑岩铌矿床、青田坦头凝灰岩铍矿床.4.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盐湖型锂矿床伴生硼、钾、镁、铷等多种有益组分,如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锂矿床,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床等.5.与风化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残坡积冲积型稀有、稀土矿床如广东台山残坡积、冲积铌钽砂矿床,增城派潭河流冲积型铌铁矿砂矿等.6.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混合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目前仅发现有稀土矿床.7.与多种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这种类型矿床,是指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多成因的稀有、稀土矿床,或简称复合成因矿床.如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以上各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将结合下述的典型矿区予以简要介绍.三、典型矿区一新疆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可可托海矿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距县城50k m,是国内外着名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富含锂、铷、铯、铍、铌、钽等,为我国开发最早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基地.累计探明储量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新疆卷,地质出版社,1996:锂Li2O万t、铍BeO万t、钽铌TaNb2O5 1314t.探获手选矿物:绿柱石万t、锂辉石50万t、铯榴石.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可可托海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从1953年开展了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1960~1961年编制了可可托海矿床的总储量计算报告,为矿山开采和选冶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地质成果.1 其时代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奥陶系,也有的认为是寒武系.可可托海矿床处于阿尔泰褶皱带额尔齐斯地背斜的中南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十字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等呈残山状分布于矿床的南部,其次是第四系残坡积及河流冲积物.岩浆岩为海西期侵入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片麻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岩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等图.矿区主要构造方向为北西向,控制片理、片麻理、岩体分布及岩脉的走向.矿区内已发现花岗伟晶岩脉25条,其中盲脉14条,经勘探提交储量的有6条矿脉,其中3号脉最大,也是最典型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着称国内外.图 3号脉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冲积层;2.奥陶系片岩、片麻岩;3.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4.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闪长岩;5.辉长岩-闪长岩;6.角闪辉长岩;7.角闪岩;8.花岗伟晶岩;9.断层线3号脉是成带性良好、规模巨大的锂辉石-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富含锂、铍、铌、钽、铷、铯等多种稀有金属,已开采多年.脉体顶部出露于地表,其余均隐伏地下,探明脉长2250m,宽1 500m,厚20~60m,平均厚度40m,呈阶梯状向西220°渐次倾斜,倾角10°~15°.3号伟晶岩脉主要矿石矿物有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铯榴石等,并伴生可综合回收铷、铯、锆、铪等.矿床锂、铍、铌、钽平均品位:Li2O为%,BeO 为%,Nb2O5为%,Ta2O5为%.伟晶岩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黑鳞云母化、锂白云母化、锂蓝闪石化和萤石化等.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二四川甲基卡锂铍矿甲基卡锂铍矿床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定、雅江、道孚三县交界处,是我国70年代初期勘查的特大型锂矿,探明氧化锂储量92万t,共生的氧化铍储量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石锂储量居全国之首中国矿床发现史·四川卷,地质出版社,19 96.该矿床发现于1959年,四川省地质局四○四队于1974年提交了康定县甲基卡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详细普查报告,并进行了选矿试验,证明矿石易选.矿床地处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东缘、石渠雅江地向斜核心部位四级构造单元甲基卡穹隆状短轴背斜中.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西康群砂页岩,经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而形成的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和红柱石、十字石石英片岩等中浅变质岩系.印支期含锂二云母花岗岩株沿甲基卡短轴背斜侵入.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派生出一系列花岗伟晶岩脉,其中已查明含锂、铍、钽伟晶岩脉114条锂矿脉7 8条、铍矿脉18条、铌钽矿脉18条,并选择其中矿化较好的134、9、528等9条矿脉进行了初勘.查明矿脉多呈脉状、不规则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一般长100~300m,厚3~20m,延深2 5~300m,其中规模大的134号脉长987m、宽35~370m、厚、埋藏0~200m,获氧化锂储量万t,占全区总储量的%.矿脉除锂辉石外,尚有绿柱石、铌钽铁矿和锡石等.锂辉石主要赋存在细、中粒石英钠长石锂辉石交代带中.矿石平均品位:Li2 O为%、BeO为%、Nb2O5为%、Ta2O5为%.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三江西宜春钽铌矿宜春钽铌矿床又名414矿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东南20km 处,矿区面积7km2,是以钽为主的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钽Ta2O5万t、铌Nb2O5万t、矿石锂Li2O万t、铷Rb2O万t、铯Cs2O万t中国矿床发展史·江西卷,地质出版社,1996.该矿床由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一二队于1968年底发现并开展地质工作.1969年4月14日,公司化验室报出第一批人工重砂鉴定成果,确定铌钽矿物的存在,故此得名“41 4矿”,并采取快速评价方法,肯定了矿床的工业价值,继而转入勘探.1973年11月由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队提交了江西414矿区地质勘探总结报告.矿山建设始于1973年,一期基建工程于1976年完成,成为国内钽铌精矿主要生产矿山,如今生产钽精矿Ta2O5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着.矿床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桂湘赣褶皱带北缘的武功山隆起区,武功山复背斜的北东端东南翼,并有北东向断裂通过矿区.矿区出露地层有震旦系老虎塘组及第四系残积、冲积层.矿区构造骨架主要由银子岭背斜及其次级向斜和北东、北西、北东东、北北东4组断裂构成.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期次甚多.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三次侵入形成的雅山花岗岩复式岩体.钽铌锂矿主要赋存在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相中.矿化面积,矿床由银子岭、工人村、朱楼冲3个区段组成,其中银子岭为主矿体区段图.工人村区位于银子岭区段西北,朱楼冲位于银子岭之南.银子岭主矿体区段,矿体规模大、品位富,且出露部位高,为开采的主要对象,已进行了详细勘探.此外,在主矿体边部还有一些小矿体.图宜春矿床地质略图1.变质岩;2.似伟晶岩;3.云英岩;4.花岗斑岩脉;5.细粒似斑状富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6.细粒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7.细粒锂铁白云母钠更长石花岗岩;8.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9.张扭性断层;10.含黑钨矿石英脉主矿体南北长1700m,东西平均宽644m,地表出露面积.矿体厚度,最大196m,平均60m.形态简单,呈似层状.富矿体居于岩体上部,长1300m,平均宽551m,最宽达900m,平均厚度,最厚处42m.贫矿体位于富矿体的下部和边部,长1500m,最大宽度950m,平均572m,最大厚度62m,平均厚度.矿石类型有原生钽铌矿和残坡积型砂矿两种,其中原生矿约占全区储量的%.原生钽铌矿体赋存于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的花岗岩中.矿石品级分为富矿体,含Ta2O5>%、贫矿体含%~%;二级贫矿体含Ta2O5<%~%.矿床主要矿石矿物有细晶石、富锰铌钽铁矿、含钽锡石、锂云母、铯榴石及绿柱石等.本区花岗岩有明显的变质交代作用,钠长石化、锂云母化强烈而普遍,还有黄玉化、云英岩化、白云母化等.矿床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矿床类型属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矿床.80年代以来,随着该矿床的开采和对其成矿研究的深入,提出了新的认识,如王成发1986认为是花岗岩化过程中碱质交代作用的产物,即非岩浆成因.四广西栗木钽铌-锡矿栗木钽铌-锡矿区位于广西恭城县城北偏东37km处,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钽铌矿床组成.就钽矿规模而言,老虎头为中型,水溪庙为大型、金竹源为大型.栗木矿区原为锡钨矿,它是有60多年开发史的老矿山.栗木矿区是1959年初从分析锡钨精矿和炉渣中发现钽、铌元素开始,于是进行了地质调查,60年代中期在矿区内发现了老虎头花岗岩型钽铌锡矿床,之后又相继找到了水溪庙、金竹源两个同类型的隐伏矿床.1967年、1974年由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七一队先后提交了广西栗木矿区老虎头含钽铌花岗岩型矿床储量总结报告和广西栗木锡矿田水溪庙钽铌花岗岩矿床储量报告.从此矿山转为主要开采花岗岩型钽铌锡矿.目前,老虎头矿床已开采完毕,金竹源矿床作为老虎头矿的接续矿山正在筹建中,水溪庙矿现已投产.栗木矿区位于湘桂粤海西印支拗陷区之内、栗木-莲花复式向斜的北部扬起端.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浅变质岩、泥盆系砂页岩和碳酸盐岩,下石炭统砂页岩和条带状灰岩.花岗岩体受构造控制,属燕山期产物.矿化强烈,以钨、锡、钽、铌矿产为主.已勘探的3处花岗岩型钽铌-锡矿床,即老虎头表露矿床、水溪庙隐伏矿床和金竹源隐伏矿床,图.这3个矿床均位于第三阶段花岗岩体的顶突部位,矿体即是岩体的一部分.矿体呈厚薄不均的似层状或皮壳状.钽矿体厚度变化较大,老虎头矿床为~72m;水溪庙矿床为2~平均厚20 m;金竹源矿床~平均厚.矿床品位:老虎头的似伟晶岩中富矿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水溪庙花岗岩脉及花岗伟晶岩脉平均含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金竹源富钠长石花岗岩平均含Ta2O5为%,矿体花岗岩中Ta2O5为%.矿床中的主要矿物为铌钽锰矿和锡石,其次为细晶石、钽金红石、黑钨矿、胶态锡石、黝锡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白钨矿等.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大理岩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等.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图栗木矿区地质略图1.下石炭统大塘阶;2.下石炭统岩关阶;3.上泥盆统融安县组;4.中泥盆统东岗岭组;5.下泥盆统郁江组;6.下泥盆统那高岭组;7.下泥盆统莲花山组;8.寒武系水口群;9.燕山早期花岗岩下标字母为侵入阶段编号;10.实测和推测逆断层;11.实测和推测正断层;12.实测和推测地质界线;13.隐伏岩体顶板等高线;14.不整合界线;15.断层破碎带五湖北庙垭铌稀土矿庙垭铌稀土矿区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境内,南距竹山县城89km,处于鄂陕交界地段,是一个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特大型铌稀土矿床,累计探明储量:铌Nb2O5万t、轻稀土氧化物万t中国矿床发展史·湖北卷,地质出版社,1996,并伴生大量磷灰石及铀、锆石、金红石等,可综合回收利用.1960年陕西省区测队在1∶20万平利幅区调时,发现庙垭地区放射性伽马异常,认为值得进一步检查.1961~1981年,先后由该区测队、湖北省地质局鄂西北地质队、七○一地质队、第十四地质队、第五地质队、省局中心实验室和地质部第九实验室等,对庙垭地区的铌稀土矿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地质普查评价、详查、初勘和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198 1年由第五地质大队提交了湖北省竹山县庙垭铌稀土矿区详查-初勘地质报告,探明了国内最大的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矿床位于武当隆起的西部边缘.庙垭岩体由正长岩和碳酸岩组成的杂岩体图,在海西早期侵入于青白口系—下震旦统耀岭河群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的接触带上,受东西向梁家院-田鸡垭断裂控制.杂岩体为东西向纺锤状岩株,长2950 m,宽580~820m,倾向延深控制到500m.杂岩体以正长岩类为主,占岩体出露面积的90%.碳酸岩呈小岩枝、岩瘤、岩脉依附正长岩分布,占杂岩体的%,另有%为围岩残留体.图庙垭矿区岩相蚀变图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851.下志留统梅子垭组;2.下震旦统耀岭河群;3.混染含砾片岩;4.正长斑岩边缘相;5.正长岩内部相;6.混染正长岩混染相;7.混染钠质正长岩混染相;8.方解石碳酸岩、黑云母碳酸岩;9.含碳方解石碳酸岩;10.铁白云石碳酸岩;11.断层;12.铁白石化杂岩体矿化普遍,含矿率约65%.矿化以铌、铈族稀土为主,钽和钇族稀土含量很低,并伴生磷、硫、锆、铀、钍等有益组分.杂岩体内有3个矿带,全区共圈定矿体45个,其中稀土矿7个,铌矿体14个,铌稀土矿体24个.主要稀土矿体Ⅲ1 5呈似层状,长800m,宽410m,平均厚,埋深0~318m.主要铌矿体Ⅲ6长2300m,宽498m,厚,埋深0~290m,呈似层状.主要铌稀土矿体Ⅰ4长640m,宽402m,厚,埋深0~220m,呈不规则透镜状.矿石中铌矿物主要有铌铁矿、铌金红石,次要为贝塔石、烧绿石等;稀土矿物主要有独居石、氟碳铈矿,次要为氟碳钙铈矿、褐帘石等.矿床品位,不论是正长岩体、混杂岩体,还是碳酸岩体,其铌、稀土含量均超过了工业要求.Nb2O5含量最高可达%,RE2O3最高可达%.矿床类型为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六青海盐湖型锂矿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湖型锂矿资源.青海省地质局于五六十年代勘探了其中两个特大型盐湖型锂矿床,即茫崖行委一里坪锂矿和格尔木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探明储量:一里坪矿床氯化锂万t;东、西台吉乃尔湖矿床氯化锂几百万t中国矿床发现史·青海卷,地质出版社, 1996.一里坪锂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东距大柴旦镇230 km.矿区主要分布一套第四系湖沼沉积和化学沉积.矿产赋存状态分为固液两种,固体矿产以石盐为主;液体矿产以锂为主,并伴生硼、钾、镁等矿产,赋存在石盐的晶间和细砂、粉砂的孔隙卤水中,分为第一含水矿层和第二含水矿层两层矿,呈层状水平产出.第一含水矿层:分布面积202km2,潜水面埋藏深度~,最深,含水层厚度4~6m,孔隙度25%~30%.品位LiCl ~L,一般~3g/L,B2O3~L,KCl ~37g/L,MgCl2 236~296g/L.第二含水矿层:分布面积250km2,埋藏深一般6~16m,厚度10~20m,最厚30m,孔隙度15%~20%.品位LiCl ~L,一般~2g/L,B2O3~L,KCl ~L,MgCl2~339g/L.东、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西台吉乃尔湖位于一里坪东南30km处,东距大柴旦210km,西距茫崖200km.东台吉乃尔湖位于西台吉乃尔湖东30km.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处柴达木地块中部,中新生代凹陷带的中西部,两湖之间隔有鸭湖.矿区的东北及西部,均为第三纪构造隆起区,东南为湖沼沉积区,两区均位于前者之间的低洼地带中.矿床均产于第四系上更新统上部及全新统的湖泊化学和机械沉积中;分液体矿和固体矿两大类,而液体矿又分为地表卤水和地下卤水两类,锂矿主要赋存于地表卤水和地下晶间与孔隙卤水中,并伴生有极其丰富的硼、钾、镁、钠等有益元素.西台吉乃尔湖锂矿床:地表卤水湖水锂矿,分布于矿区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分布,略似等腰三角形.东西长,南北宽7~8km,湖底沉积石盐及少量芒硝及泥砂.地下卤水锂矿又分为孔隙卤水锂矿和晶间水卤水锂矿两种.孔隙卤水锂,分布于含石盐细砂、细砂和泥石盐、石盐泥砂互层中,分布面积134km2,共3层卤水,总厚度10~15m,平均孔隙度%,品位:LiCl 4g/L以上、B2O3~L、K+10g/L以上、Mg2+40~60g /L、Na+40g/L.晶间卤水锂矿,主要赋存于含砂石盐、石盐及白钠镁矾中,分布面积,由3层卤水组成,厚~,总厚度,孔隙度20%~3 0%,品位:LiCl 1~2g/L、L、K+10g/L、Mg2+30g/L、Na+66g/L.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床:地表卤水湖水锂矿,湖水呈北西西方向分布,长约23km,宽8km.品位:LiCl一般~2g/L、B2O 3一般~L、KCl一般12~14g/L、MgCl2一般45~50g/L.地下卤水锂矿,分两个含矿层:第1含水矿层,赋存于全新统QⅣ棕红色砂粘土层以上至表层的石盐及含粘土粉砂、细砂层中,分布面积76km2,厚度2~3m,孔隙度平均%,最高%,含矿品位:LiCl 4g/L、B2O3 L、KCl一般20~30g/L、MgCl2一般80~100g/L、NaCl一般200g/L.第Ⅱ含水矿层,分布于Ⅰ含水矿层之下,距地表6~35m,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上部在盐层晶间和细砂层孔隙中.分布面积109km2,以晶间卤水为主,含水层厚15~20m,孔隙度15%~20%.品位:LiCl一般4~6g/L、B2O3平均L、KCl一般20~30g/L、MgCl2一般60~120 g/L、NaCl一般200g/L.。
滑石相关资料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滑石矿床成矿时代主要在前寒武纪,其中又以古元古代占主导地位。
这与当时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有关,因为滑石乃由碳酸盐岩受热液作用而成,巨厚的该种岩层是巨大滑石矿床形成的必要背景条件。
辽、吉、鲁一系列大型、巨型矿床皆属之。
其次为早古生代加里东成矿期,该期重要矿床有广西龙胜县鸡爪、古坪、桐子山等滑石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于白云石大理岩层中。
此外,中、晚石炭世矿床有广东阳山县大莨,早二叠世矿床有江西省于都县岩前及湖南省保靖县卡棚等。
古元古代所成滑石矿质量好,规模大,储量约占总储量的一半。
加里东期所成矿石含脉石矿物较多,例如方解石、绿泥石等,因此白度相对较低。
其他时代所成矿床规模一般不大,质量较差,富含杂质,当前在我国滑石资源中不具重要地位。
滑石矿床分布的大地构造位置主要在古板块内部,其次在古板块俯冲带蛇绿岩发育地段。
中国当前开发利用的矿山皆属前者,后者仅起补充作用和未来后备作用。
古板块内部长期处于较稳定的区域,具有沉积巨厚碳酸盐岩层的条件。
滑石矿乃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中低温热液交代碳酸盐岩而形成滑石。
经考察发现,量大而质优的滑石矿床形成条件之一是岩层特点,当白云石大理岩与菱镁矿二者体积比或厚度比为1.3∶1时最为理想,原来成矿作用符合等体积交代原则:CaMg(CO3)2+2MgCO3+4SiO2+H2O Mg3Si4O10(OH) 2+CaCO3+3CO2↑77cm3 60cm3 137cm3 带出辽宁省海城市范家堡子滑石矿床即属此种。
形成条件之二是热液条件,当成矿热液和SiO2供应充足且含Mg2+浓度足够高时,即便岩层为单一的白云石大理岩亦可满足理想条件,形成质纯的矿石和规模巨大的矿床:2CaMg(CO3)2+Mg2++4SiO2+H2O Mg3Si4O10(OH)2+2CaCO3+CO2↑+CO↑140cm3 137cm3 带出这个成矿反应接近于等体积交代原则。
5第五讲 第5章 成矿规律与矿床谱系
• ⑴环太平洋成矿带
带等。
• ①内带:属新生代成矿带,在美洲西海岸沿滨海断裂带发育,主产铜、
金矿床;在亚洲东部沿岛弧分布,主要发育第三纪的火山岩有关的块 状硫化物(Cu、Zn等)及Au、Ag矿床(图3-3-2);沿断裂带有基性、 超基性岩及有关的Cr、Ni、Pt矿床。 • ②外带:位于大陆部分,属中生代成矿带、主产W、Sn、Mo、Bi、Pb、 Zn、Sb、Hg、Cu、Ag、Ni、Fe等矿产。
6)喜山成矿期:
• 此期我国台湾地槽和印亚大陆碰撞造山强烈活动, •
产出有伴随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Cr-Pt矿床 (西藏)、Cu-Ni矿床及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 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西南部)。 本期内生矿产虽较局限,但外生矿产比较发育, 以风化淋滤和沉积矿床为主,主要的有塔里木盆 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 砂金、砂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 土矿,西北许多地区的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 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石油等。
• (2)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00~
1800Ma):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 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 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造大量出现,生物沉 积建造开始出现。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Cr、Ni、 Pt、Fe-Ti、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 菱镁矿、云母等。 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显, 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 主要矿产有Fe、Cu、P、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 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 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金刚石矿床分布及矿床类型
[非金属] 金刚石矿床分布及矿床类型金刚石矿床分布及矿床类型一、金刚石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1) 中国已知具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均为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型,其时空分布与成矿规律是:1) 含矿金伯利岩体多出露于地台区,地台与地槽衔接的深大断裂地带,如华北地台的郯庐断裂带。
2) 侵入地质时代为新元古代—古生代,以古生代为主,同位素年龄约为1 800~370Ma。
3) 沿深断裂带含矿金伯利岩体呈岩管(筒)、岩脉、岩墙(床)状产出,常含深源捕虏体(超基性岩和暗色矿物等)。
在空间分布上,岩体附近常分布有超基性、基性岩体和碳酸盐岩。
4) 金伯利岩属超浅成偏碱性超基性岩。
岩体分异程度较弱,岩体化学成分除常见于超基性和基性岩中的Ni、Co、Cr、Sc、Cu、Pb、Rb、Ca外,常富含Nb、Ta、Ba、Sr和稀土元素,且H2O和CO2含量偏高。
Sc和Nb含量对金刚石找矿具有特别意义。
5) 含矿金伯利岩矿物构成中,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金云母;指示矿物有铬镁铝榴石、镁铬铁矿、镁钛铁矿、铬透辉石;副矿物有磁铁矿、铈钙钛矿、碳硅石、金红石、榍石、锆石、磷灰石和金刚石等;次生蚀变矿物以蛇纹石、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另外,还含有捕虏体矿物如橄榄石、透辉石和角闪石等,以及其他围岩矿物。
6) 金伯利岩结构有块状、斑状和角砾状三种主要类型。
7) 金伯利岩的含矿性差异在于∶岩管状岩体含矿富,粗斑多斑结构含矿高,富铬、富镁、高温高压矿物多的岩体含矿性强;第一代(原生的)富镁贫铁的橄榄石与金刚石呈正消长关系,高铬镁铝榴石含量与金刚石呈正消长关系,金云母含量及金云母富铁量与金刚石呈反消长关系。
(2) 中国金刚石砂矿床在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等均有发现。
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产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的第四纪金刚石砂矿。
二、中国金刚石矿床类型中国已知金刚石矿床可分为岩浆岩型,即金伯利岩型原生矿床和金刚石砂矿床两类。
(一)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金刚石原生矿床的产出形态即为含矿金伯利岩体的产出形态,可分为岩管型、岩脉型和岩床型3种。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高岭土矿床类型多,其中风化淋积亚型、热泉蚀变亚型、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都能形成规模大而质地优良的高岭土矿,这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是中国高岭土矿床的特点。
各类型高岭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如下。
(一)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型矿床与大面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分布区相吻合,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25C,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2 000mm,干湿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
从地形上看,风化残积矿床往往保存在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的残丘上,风化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深者可达100m以上。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是酸性、中酸性岩强烈风化的非常重要条件,但当仔细研究高岭土矿和岩体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只在岩体边部或在断裂带发育的地区,特别是经过花岗岩自身后期的气化-热液作用下所产生的自变质,或受后期伟晶岩脉及其他脉岩穿插的部位;或发现有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硅化或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的地带,加上有利风化的气候、雨量、构造、地形等条件,才是寻找该类矿床最有利的地带,也就是说,先期的蚀变作用叠加了后期的风化作用才是最有利的成矿条件。
(二)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在川、黔、滇交界处该类型的高岭土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煤系和早二叠世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岩溶侵蚀面间。
山西阳泉高岭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的岩溶发育面之间。
苏州阳东淋滤型高岭土矿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的岩溶溶洞内。
就现有资料看,中国西南各省,特别是川、黔、滇交界处,二叠纪煤系发育地区有广泛分布,也是寻找该矿床的有利地带。
该类矿床的上部都有遭受风化的富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的层位存在,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淋滤活动,以及黄铁矿氧化所形成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于铝硅酸盐矿物(母岩)生成硅和铝的氧化物溶胶。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石棉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石棉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的时空分布中国超基性岩型石棉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前寒武纪和海西期,加里东及燕山期次之。
前寒武纪矿床以产在古火山岛弧前缘为最重要,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
加里东期形成的矿床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等。
海西期的矿床分布较广,主要在阿尔金山、西昆仑山、南北天山等。
燕山期矿床目前仅见于云南境内,由于成矿时代较新,受后期构造破坏影响较小,因此矿床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
中国超基性岩型石棉矿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同一成矿期的矿床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一个成矿带只属一个成矿期。
中国碳酸盐岩型矿床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密切联系,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华北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边缘或内部。
从时间上,这些地台都是前寒武纪的古老基底。
华北准地台中的此类矿床,围岩属隐生宙,主要为下震旦统和太古宇;扬子准地台内的矿床,围岩主要为前寒武纪、晚震旦世的岩层,即显生宙时代,本类矿床的围岩,不论哪一个时代,都与海西期和燕山期的酸性岩和基性岩有关,只有变质成因矿床与太古宙酸性岩有关。
(二)成矿规律超基性岩型石棉矿的主要成矿规律,根据形成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有如下规律:超基性岩的形成,是石棉矿床形成的地质基础。
岩体的大小,对矿床规模有一定的影响,矿床产在蛇绿岩套的超基性岩中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成矿具有专属性,矿床只赋存于一定时期的超基性岩中。
矿床多产在倾伏很深的、地质时代较古老的优地槽褶皱带中,该地区一般经历过较复杂的地质构造史,矿床赋存于俯冲带一侧的蛇绿岩套中。
有利于成矿的母岩为富镁质超基性岩系列和镁铁质超基性岩系列。
岩石的镁铁比大于7时有利于成矿。
矿床形成的过程具有多期性、复杂性。
蛇纹石化一般有两期:早期为自变质阶段,岩体蚀变是普遍的,弱的;晚期蛇纹石化是在早期蚀变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有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矿体形成过程和机制是相同的,棉脉类型因控矿裂隙性质不同而不同。
棉脉的富集与次级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关,网状棉脉的品位尤富。
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是指能源矿产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能源矿产主要包括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的角度,探讨地球能源矿产的特点和成因。
一、时空分布规律1. 地质时代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分布与地质时代密切相关。
不同地质时代的成矿环境和地质条件不同,导致了能源矿产在地质时代上的分布差异。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而金属矿产如铜、铁等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
2. 地理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地理分布规律表现为地域性和集群性。
地域性是指能源矿产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受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集群性是指能源矿产在某一地区内的集中分布,通常与特定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有关。
例如,世界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
3. 成矿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成矿规律包括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
内生矿床是指能源矿产在地球内部形成的矿床,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外生矿床是指能源矿产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矿床,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条件和特点,如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二、地球能源矿产的成因1.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能源矿产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导致了能源矿产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
2. 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地球能源矿产形成的关键因素。
成矿流体包括岩浆、热液、地下水等。
这些流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在适当的地方沉淀、富集,形成了能源矿产。
3.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对地球能源矿产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作用通过生物体的代谢和分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能源矿产。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球能源矿产的勘探与开发1. 勘探方法地球能源矿产的勘探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石膏矿_2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石膏矿床类型多, 形成时代及分布范围广泛。
几乎各个地质时期均有石膏产出, 其主要成矿期有早中寒武世、中奥陶世、早石炭世、早中三叠世和白垩纪—早第三纪, 这5个成矿期形成了中国最主要的石膏矿床——沉积类型矿床, 它们具有明显的成矿规律与分布规律: 海相沉积矿床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及其以前的时代, 侏罗纪开始直到第四纪形成的则主要为湖相沉积矿床。
其他时代形成的或其他类型的石膏矿分布零散, 只在局部地点具有工业价值。
从寒武纪至三叠纪, 随着中国大陆的逐渐扩大与陆缘海的南移, 海成石膏矿的分布位置也逐渐自北而南移, 分布范围愈来愈大, 成矿带的连续性也愈来愈好。
早、中寒武世石膏矿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与吉林南部、西藏东部、四川东南部与云南东北部, 在贵州、湖北、湖南、山东及新疆等地, 也零星见有矿化现象。
属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 系海湾或(氵舄)湖中的产物, 矿层不厚、连续性差, 品位也低, 但这一成矿期对缺膏的东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中奥陶世石膏矿较集中的分布于山西和河北南部, 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有发现, 属海积碳酸盐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 矿层厚度大, 连续性较好, 质量也好, 是华北地区主要的开采对象。
早石炭世石膏矿在北方为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 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及内蒙古, 含膏岩系呈带状分布, 矿层厚度大, 质量好, 是西北地区主要开采对象;在南方早石炭世沉积的为海积碳酸盐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 主要分布于江西西部、湖南、贵州、广西北部及云南东部。
早、中三叠世是重要的成矿期, 石膏矿形成于当时华北大陆的陆缘海中, 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连续分布有海积碳酸盐岩建造含膏岩系, 矿床多, 矿层厚, 质量较好, 但在陆缘海的边缘, 如青海西部、四川南部、云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则形成滨海堆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石膏、硬石膏矿床, 其工业价值较小。
硫矿的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硫矿的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 时空分布规律中国硫铁矿矿床成矿时期多,延续时间长,空间分布广泛,各地质时期主要硫铁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下: 1.元古宙在元古宙的前震旦纪,辽宁鞍本地区的辽河大石桥组和宽甸群的里尔峪组,赋存有沉积再造和海相火山岩矿床;冀南的阜平群赋存着海相火山岩矿床。
元古宙的震旦纪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如产于华北地区高于庄组、狼山区的渣尔泰群和浙江、安徽、湖南、福建等省的陡山沱组的有色金属、多金属硫铁矿床等,多为中—大型矿床。
2.古生代古生代的寒武系产有沉积型黄铁矿,如浙西南的荷塘组黄铁矿床。
寒武系是中国海相火山岩型铜-硫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之一,著名的甘肃白银矿床即产在下寒武统白银组。
中国最重要的黄铁矿成矿期为泥盆纪,产出的黄铁矿床数量多,规模较大,分布集中,为碳酸盐岩建造,其含矿地层分布地区为粤北—湘中、湘西南的棋子桥组,川北龙门山南麓的观雾山组,甘南猫儿川组,桂东南的郁江组、东岗岭组,陕中的大西沟组等。
古生代的石炭纪为中国黄铁矿的重要成矿时期,在中石炭统底部赋存有煤系沉积型黄铁矿,矿床分布在辽中、鲁西、内蒙古南部、豫西北、晋东南等地。
在西南地区,二叠纪亦是重要的煤系沉积型黄铁矿矿床成矿时期,分布于川、滇、黔及桂西南的煤系沉积黄铁矿矿床,皆产在二叠纪乐平统底部。
3.中生代在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有少数中小型黄铁矿矿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有陆相火山岩黄铁矿-铁矿床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宁芜、庐枞地区的白垩纪火山岩系内。
另外,广东西部的白垩系钙质砾岩内有接触交代型黄铁矿矿床。
4.新生代在吉林中部地区第三纪地层中有煤系沉积型黄铁矿矿床生成。
在自然硫矿床中,火山喷气型自然硫矿床的形成多与火山活动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
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一)太古宙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
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
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
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
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
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
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
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铁矿床类型较多。
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
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
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
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
该时代储量占22.4%。
(五)中生代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
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
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六)新生代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
储量占1.0%。
二、矿床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
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
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
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
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
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
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鲕状构造次之。
矿石类型有赤铁矿型、磁铁矿型、菱铁矿型、次生褐铁矿型。
磁铁矿型、赤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千枚岩,而菱铁矿型矿石围岩多为大理岩。
富铁矿占较大比例为特点,如云南化念铁矿,其储量一半为含碱性炼铁用矿石。
(二)岩浆晚期铁矿床这是一类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储量占11.6%。
按照成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由岩浆结晶晚期分异作用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等残余岩浆冷凝而成的矿床。
我国首先发现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故国内常称之为“攀枝花式”铁矿床。
矿床产于辉长岩-橄榄岩等基性-超基性岩体中。
而岩体多分布于古陆隆起带的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
含矿岩体延长可达数至数十公里,宽一至数公里。
岩体分异良好,相带明显,韵律清楚。
按岩石组合可以分为辉长岩型、辉长-苏长岩型、辉长-橄长岩型、辉长-斜长岩型、辉长-辉岩-橄辉岩型和辉绿岩型等岩相组合类型。
铁矿体多呈似层状,分布于岩体的中部或下部韵律层底部的暗色相带内,与岩体的韵律层呈平行的互层。
矿床常由数至数十层平行的矿体组成,累计厚度由数十至两三百米,延深可达千米以上。
主要矿石矿物有粒状钛铁矿、磁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等,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钴、镍、铜的硫化物。
矿石具陨铁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呈致密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含TFe 20%~45%、TiO23%~16%、V2O50.15%~0.5%,Cr2O30.1%~0.38%,伴生微量的Cu、Co、Ni、Ga、Mn、P、Se、Te、Sc和Pt族元素,可综合利用,这类矿床的规模多属大型,是铁、钒、钛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攀(枝花)西(昌)地区。
2.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床为岩浆晚期分异的含铁矿液沿岩体内断裂或接触带贯入而成。
我国首先发现于河北省大庙,故常称之为“大庙式”铁矿床。
铁矿床产于斜长岩、辉长岩岩体中。
基性岩体沿东西向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矿体是沿岩体裂隙或上述两种岩浆岩接触带贯入而形成的。
矿体形态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脉状,成群出现,作雁行式排列。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陡立。
从地表到深部,矿体常见分支复合现象,多为盲矿体。
单个矿体长数至数百米,厚数至数十米,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主要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金红石和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纤闪石和磷灰石。
矿石结构均匀,常见陨铁结构。
具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贫富矿石均有,含钒、钛以及镍、钴、铂等硫化物。
近矿围岩常见纤闪石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等蚀变。
有用矿物颗粒大,矿石易选。
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小型,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承德地区大庙、黑山一带。
(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
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这类矿床一般都具有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而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夕卡岩有一定的关系。
岩浆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到燕山期都有。
在我国以燕山期最为重要。
碳酸盐类岩石生成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侏罗纪都有,岩性也很不相同。
就已知国内夕卡岩型铁矿围岩而言,包括灰岩、大理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各种不纯质的灰岩、白云岩;部分围岩可为角岩、片岩、板岩、砂岩或凝灰岩等。
从岩性的时代来看,元古宙(包括震旦纪)多为硅质灰岩;寒武纪—奥陶纪多为纯质灰岩或含镁质灰岩;石炭纪-二叠纪多为含泥质及有机质灰岩。
我国北方最有利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是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南方主要是三叠纪大冶灰岩和早二叠世栖霞灰岩。
接触交代型铁矿大部分形成于接触带,有的矿体可延伸到非夕卡岩的围岩之中,矿体常成群出现,形态复杂,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和脉状等,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
铁矿石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和角砾状构造。
该类铁矿常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铜、钴、金、银、钨、铅、锌等;甚至构成铁铜、铁铜钼、铁硼、铁锡、铁金等共(伴)生矿床。
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也有大型。
这类铁矿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重要来源。
按岩浆岩和围岩条件,在工业上常分为邯邢式、大冶式和黄岗式铁矿。
邯邢式铁矿围岩主要是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矿体常呈似层状。
大冶式铁矿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灰岩,矿体形态不规则。
黄岗式铁矿成矿岩体为花岗岩及白岗岩,围岩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系。
热液型铁矿床明显受构造控制,有的是断裂控矿,有的是褶皱控矿,还有断裂与褶皱复合控矿。
热液型铁矿床与岩浆岩的关系常因地而异,多数矿体与岩体有一定距离。
高温热液磁铁矿、赤铁矿矿床常与偏碱性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类有关,中低温热液赤铁矿矿床常与较小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两者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中低温热液菱铁矿矿床与侵入体无明显关系。
围岩条件对热液型铁矿的控制作用不甚明显。
围岩蚀变是热液型铁矿的显著特征,高温矿床常见透辉石化、透闪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等;中低温矿床多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