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管理心理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绪论思考题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特征(一)内容1+2+4维度1=领导的事业2=人性的估计文化心理4=个体、群体、组织、领导1.给出你对人或物的一个个判断,如人是自私的2.自我思考:你的这个看法是如何得出?(重点)二、研究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操作重点?主要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来反映,无论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还是其他方法,研究组织行为学都以两量的考查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为重点。

2.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有哪些?(1)实验法(2)观察法a.非参与观察法b.参与观察(3)调查方法a.问卷调查法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根据人们的回答,对其态度与情况作一定数量方面的分析的方法。

b.问卷与量表的区别问卷是根据研究目的、基础而设计的一套题目,答案往往是质上的区别。

量表是经过标准化的问卷及其使用标准,设计出的答案选择,答案往往是量上的区别。

三、个体心理与管理思考题AHA12GAGGAGAGGAFFFFAFAF1.个体的心理构成要素有哪些?(1)动力系统:需要、动机(成就动机)、态度、价值观、信仰(2)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3)个性心理特征:人格、能力2.知觉如何应用在管理中?(可能会考)(1)绩效评估:较理性客观的过程,当然有距离(2)招聘面试:第一印象,可改变的面试结构(3)企业形象塑造:广告宣传、印象(4)员工行为塑造: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通常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希腊神话皮革马利翁)AHA12GAGGAGAGGAFFFFAFAF3.什么是态度?其结构是什么?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和厌恶、肯定或否定等,这些倾向已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4.(1)要认识员工态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复杂性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行为效果、忍耐力、影响力(2)运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员工态度调查(3)对员工加强教育,改善员工的态度5.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将其运用于管理中?价值观的内涵描述的是信念系统而非行为倾向。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系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领导心理:领导是组织的灵魂,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组织成败的关键。

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优缺点:实验法:优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缺点: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测验法:优点: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缺点: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数低。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任务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教育,提高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不断完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管理心理学发展概述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管理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活动。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二.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和幸福感的一门科学。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七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创新心理与管理,幸福心理与管理。

目标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人力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信息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有效地摄取信息与情报。

运用信息交合原理产生新信息,构思新产品,做出有效决策等心理学问题。

时间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增强时间观念、挖掘时间潜力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环境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创造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创新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为什么要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类别,创造力的模型,以及组织如何创新等问题。

幸福心理与管理主要研究幸福的重要性,幸福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幸福感等问题。

四.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经验研究:是指在不对事物加以干涉和控制的前提下,获得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它包括观察、问卷调查、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活动产品分析、传记调查等多种方法。

2.实验研究:是指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和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实验又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地点环境,实验可分为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3.测验研究是一种介于经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的方法,它的本质是先从一个定量的个体中收集有关某一问题的常模资料,据此编制出测验题目作为尺度,去研究其他的个体。

从内容上分,测验研究包括人格测验、能力测验、职业倾向测验、态度测验等。

管理心理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简答题1.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答:(1)社会认知原则(2)目标管理原则(3)激励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2.简述维系团体成员生存和发展和条件答:(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2)为了实现团体共同的目标,团体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和规则(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每个成员要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生,也意识到成员之间有互相作用、相互依存、有感情联系(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5)团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3.简述组织形象的功能答:(1)规范和导向功能(2)凝聚和整合功能(3)激励功能(4)辐射功能4.简述强化管理的主要原则答:(1)要依据强化对象的不用,采用因人而异的原则(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3)及时反馈原(3)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5.简述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缓解方法答:(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3)重视情商感,建立EAP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6.管理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7.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答:(1)用社会人假设来取代经济人假设,强调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作用(2)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管理职能来取代传统的管理职能,强调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积极性又取决于他们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3)第一次提出“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它有特殊的感情、规模和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4)发现新型领导与民主管理体制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主张“工人参加管理”“倾听职工的意见”“沟通人际关系”等来提高管理的效果8.简述韦伯的官僚模型答:(1)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例,(4)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5)人员的任用,人员的任用要安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行(6)规范书面文件,处理业务(7)控制资源,提高效率9.简述知觉含义及其分类?答: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论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单选)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多)3.管理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普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多选)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包括:心理技术学、霍桑实验、群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多)5.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单)6.管理心理学以学科的面貌出现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

(单)7. 管理心理学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简答)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8.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多)9.观察法的特点是:(简答)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

10.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单)11.常用问卷量表有三种: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

12.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者的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概念;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章:管理学理论1.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这三个阶段(多)2.现代管理理论可分为:(多)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3.感觉是对事物个别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单)4.人的意志过程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简)能够自觉的独立目的;自觉的能动性;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第三章:个性与管理1.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简):先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文化传统因素;阶级和阶层因素。

3.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单)4.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多):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管理心理学》复习

《管理心理学》复习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一、名词解释1.霍桑实验: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

(照明、福利、访谈、群体实验)2.Katz的管理技能理论:专业(技术)技能、人际(人员)技能、和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者要具备很强的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对专业技能要求更高.3.情绪智力: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和促进情绪、智力发展的能力。

4.损失规避(losssaversion):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

5.社会闲散(social loafing):由于责任的分散,导致群体绩效低于个人绩效的情况.6.映像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是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7.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又称为T群体训练和交友群体训练。

其核心是通过无组织结构的小组互动来改变成员的行为。

它不直接告诉受训者所需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员们自己在群体互动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

8.心理契约:个人将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高的一种配合。

9.组织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源于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由此衍出一定的态度或行为倾向.10.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的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11.沉没成本效应(sunkcost effect):人们在决定是否做某事时,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多少好处,还要看自己对这件事已投入多少。

12.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用于群体成员的存在,促进自我绩效的提高。

13.组织文化及其作用:是一个特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和发展起来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形成长远正确认识、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设。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三、论述题
试述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由哈佛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
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个人工作环境的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而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它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同目标设置理论相对立: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认知观点,它假设一个人的目的指引他的行为。强化理论认为,通过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认为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行为结束之后如果能马上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
2.激发职工的直接性工作动机的策略即工作丰富化
3.实施感情激励的主要方式:言语激励;非言语激励;利益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激励;尊重、信任激励
4.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群体的规模、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管理的要求、奖励方式、群体的地位和成就、来自外部的压力
5.利用信息沟通方法转变人们的态度应注意: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山东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3.需要:是人和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有的关系结构,人对自然界的依存关系。我们的解释是:需要是人自身属性的表现,是人对其生活发展条件的必要性的主观体验和对其内部环境(生理的、心理)与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的稳定要求。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2
一、名词解释
1.群体规范
2.人际关系
3.需要
4.心理挫折
5.服从
二、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2.简述奥德弗的ERG三需要理论。
4.简述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资料

管理心理学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个体心理2)群体心理3)领导心理4)组织心理3.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推动管理现代化2)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加强思想工作4)有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人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的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途径;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5)有利于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4.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5.研究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6.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是心理结构的动力部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结构的特点类型,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态度8.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影响;内分泌腺机能的影响身体外表的影响2)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主体活动因素的影响9.气质的含义:是指个人行为的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了一个人与生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自然特征,明显带有个人色彩,也称脾气。

10.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1)胆汁质型(、动作迅猛):兴奋>抑制性,积极开朗热情乐观外向善于交往,但易冲动性情暴躁,情绪波动比较大。

2)多血质:兴奋性≈抑制性,积极开朗热情乐观,灵活适应性强3)黏液质:兴奋性<抑制性,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注意力稳定且不易转移,善于自制,不够灵活。

4)抑郁质:兴奋性<抑制性,内向羞怯,谨小慎微,情感感受比较深刻,稳定性11.气质与管理的关系:(1)气质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领导力、团队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在组织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领导力理论: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对团队的影响,包括韧性领导、情境领导和变革型领导等理论。

2.团队动态:了解团队形成的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冲突处理方式对于有效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3.情绪智力:管理心理学强调情绪智力对于领导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包括情绪管理、情绪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第三部分:管理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绩效管理: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组织设计出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决策分析: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3.团队建设: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团队建设更加高效且和谐,提高团队绩效。

第四部分: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管理心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理论和方法涌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

结语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
工的幸福感。

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您在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学科。

4、心理现象的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惧意志过程:主动被动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5.研究原则: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6.研究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访谈法d问卷法第2章管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管理心理学产生背景:a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

b缓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

C管理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2. 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效率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因素,取决于职工与管理人员及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

而其它因素如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具有次要意义3.人际关系理论:a工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4. 行为科学阶段:激励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5. 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五代管理理论第3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 人是什么一.人的自然属性:(1)人属于自然界,这是人的自然化;(2)人统治自然界,这是自然界的人化。

--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因而是可以认识的。

2、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不能离群索居,必须在社会中生存;(2)人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许多社会需要--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3)人的需要存在着客观的社会衡量尺度;a.人的需要具有时代性;b.人的需要具有阶级性;c.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高度发展。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一、管理心理学的兴起1、梅奥:人群关系理论霍桑实验: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不理想。

研究目的: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的关系研究方法:分组试验(控制组与试验组)A 照明试验:增加照明不会使产量提高,降低照明不会使产量降低;B 福利试验:逐步增加福利,再取消福利,不会使产量降低;C 谈话试验(两万多次):谈话:倾听、记录、不反驳;谈话使产量提高;D 群体试验(14名男工):计件工资不会使产量提高;为什么自发控制产量?后果:奖励改变、裁减人员、部分人受惩罚M 人群关系理论:a 被重视和工作关系更融洽使效率提高;b 人群关系在调动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比福利措施更重要;c 非正式群体对工作行为及内部协作起着调节控制作用;d 被关注、不满意的发泄(心情舒畅)使效率提高人群关系理论:(1) 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3)“非正式群体”有着自身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

(4)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职工心理需求的满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二、知觉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a以感觉为基础;b 对感觉信息的整合的过程; c 经验和知识的作用)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认知方式,如图式: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图式的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以前的所知)、影响自我知觉(根据也选择,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影响个人对他人的知觉(看到想看到的东西)刻板印象;动机和情绪状态;(2)知觉对象:模糊性;社会地位;印象管理(即:个体为管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而付出的各种努力);突出(新鲜、易变识、特立独行);(3)环境三、价值观、满意度价值观:个体关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编1、人性假设(P61—P74)【掌握】⑴“经济人”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⑵“社会人”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

⑶“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⑷“复杂人”假设:人是很复杂的,不仅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人本身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

第二编1、霍兰德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P102)【理解】一个人的志趣跟他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匹配,决定着他的工作满意度感和离职倾向。

六个类型:实际型、研究型、社交型、传统型、有魄力型、艺术型。

2、归因理论(P131)【理解】①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应归结为什么原因②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对其心理活动的推论,这是社会知觉归因的主要内容③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这就是说,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类似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3、需要动机理论包括(P141—P162)【理解】需要层次论、ERG理论、双因素论、麦克里兰的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4、双因素理论(P149)【掌握】①赫茨伯格认为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

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够消除职工的不满,还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阿尔德夫的( )理论,把人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①( );②( );③( )。

2.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 )因素;②( )因素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 )因素与( )因素两种,而后者则是指个人的( )因素与( )因素两种。

3.个体产生挫折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①( );②( )等。

4.人们受到挫折往往会采取两种不同态度仅在:①( )态度反应。

②( )态度反应。

5.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高低与四个条件相联系关:①( );②( );③( );④( )。

6.勒温的场动力论,用公式表示为:( );而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则强调( )激励与( )激励的有机结合。

7、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利益对调动生产积极性仅有次要意义,而( )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 )因素。

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激励过程,实质上是要处理好( )、( )、( )三者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主要是指具备( )和( )的因素。

10、团(群)体的同质结构是指其成员在( )等方面比较接近,而( )结构则与之相反。

1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评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应注意两个方面:①( );②( )。

12.经济人假的哲学基础是( );其代表人物是( )。

13.麦格雷戈提出“经济人假设”,与其相应的是( )管理理论;他又把“( )”的人性假设,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 Y 管理理论。

14.梅奥的“社会人”假设,认为:( )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 ) 。

15.雪恩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 )人性假设。

基于其人性假设,摩斯与洛希又提出了( )的理论,也叫( )理论。

16.超Y理论的实质是要求( )三者最佳配合。

17、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中关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非常强调“( )”;关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则强调( )。

18、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 ),在其现实性上,( )。

管理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管理心理学》考前复习指南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的含义:心理,是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3、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形式存在的。

4、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心理现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即知、情、意)。

5、情感与情绪:(1)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爱好、快乐、无奈、愤怒、恐惧和悲哀等,是最基本的情感;由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社交、尊重、承担更多的责任等,是高级的情感。

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客观现实。

人的情感具有社会历史性。

(2)情绪与情感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能满足需要的体验,都能使人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所谓区别主要表现在强度的不同,情绪是较强的情感,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较之情感更明显。

有时两者也会相互转化。

(3)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以下三类:激情(一种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或情绪,如狂欢、暴怒、痛哭等)、心境(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感或情绪,如心情舒畅、内心喜悦、闷闷不乐等)、热情(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或情绪,如人与人之间长期相处产生的感情等)。

6、认识、情感与意志是密切联系的、彼此渗透的。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

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认识成分和或多或少的情感成分。

而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含有意志成分,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不与任何认识和情感过程相关联的意志过程。

7、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为的方向,规定未来意志行为的轨道,它是一个过程,有着丰富的心理内容,体现出人的意志品质。

管理心理学复习材料.doc

管理心理学复习材料.doc

考试题型:填空 6题 20分;简答 5题35分;论述 2题 20分;材料分析 2题(10分,15分)25分复习内容:第一章:(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a.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人系统b.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纯粹的人的因素c.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内部环境系统(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个性心理管理b.人际交往心理管理c.群体心理管理d.人力资源管理e.激励心理管理f.组织文化管理g.领导心理管理(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逻辑a.两种取向的管理心理学b.管理活动中的人及其心理是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体c.管理心理学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第二章:(1)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人本化是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以人为本的倾向。

综合性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广。

应用性与组织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对于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人群关系理论埃尔顿·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为了提高功效,厂方组织专家在1924~1932年间开展了“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的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谈话实验。

照明实验:结论:照明强度与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福利实验:得出“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的结论。

群体实验:结论:1)大部分工人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2)工人对不同层次的上级抱有不同的态度;3)组织存在小派系——小派系内有行为规范。

谈话实验:结论:1)发现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工人的不满和意见;只有对照工人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的环境才能理解工人的感情。

2)发现工作效率与他们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事有关。

主要内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影响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方面的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如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敬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本科专业(09级心理学双学位)(考试科)《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一.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社会知觉自我知觉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态度刻板印象晕轮效应激励团体非正式团体团体士气意见沟通团体凝聚力从众行为决策领导与领导者人际关系领导的影响力二.简要问题(包括部分判断题的知识点内容)1.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独特性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狭义概念:是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

行为科学指的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管理科学。

(2)广义概念:是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行为科学是指一个学科群,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构成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容与范围是: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1)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人)系统(3)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纯碎的人的因素(4)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内环境系统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

(1)其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充分调动群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完成组织既定目标。

(二)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教育。

(三)建构与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

一、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如:眼、耳等)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在现代研究中,必要时也采用视听器材。

(一)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时,可按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两种。

(1)自然观察:是指完全在自然的条件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一般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被观察之中(2)控制观察:是在限定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可能不了解,也可能了解自己正处于被观察的地位。

(二)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把观察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1)参与观察:指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之为参与观察。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则称之为非参与观察。

二、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实验法。

分类:(一)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的,一般均可借助各种仪器而取得精确的数据。

它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与会证等特点,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学习行为、信息沟通等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实验室实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场实验两种是结合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

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现场实验。

在这种实验中,一般都把对情境条件的适当控制与实际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现实工作场地的具体条件是非常复杂的,许多控制变量很难排除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所以往往需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坚持长期观察研究才能获得成功。

三、谈话法(晤谈法)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途径,直接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方法称之为谈话法。

根据谈话过程中结构模式的差异,可以把谈话法分为两大类——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

(1)有组织的谈话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具有固定的谈话模式。

主试根据预先拟定的提纲提出问题、被试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这种问题一般涉及范围较小),在整个谈话过程,被试犹如作了一个口头问题。

(2)无组织谈话:结构松散、层次交错,气氛活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主试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到一个很大的范围,被试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回答。

通过这种谈话,双方不仅交换了意见,也交流了感情。

四、问卷法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称之为问卷法。

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并使结果达到数量化。

但问卷法所取得的材料一般很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无法把所得结论直接与被试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常用的问卷量表有三种形式:是非法(“是”或“否”的回答)、选择法(从并列的两种假设提问中,作出选择。

[例如]:我有意见就向上级反应。

√)、等级排列法(要求被试对多种可供选择的答案,按其重要程度为次序排列。

[例如]:我最喜欢的奖励方式是:①上光荣榜②奖金③脱产学习④调休⑤旅游。

)4.一般了解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各阶段大约时间、代表性人物第一阶段:早期管理(经验管理阶段)时间: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初期。

(还说不上真正的管理科学)。

第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

时间: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大致经历了50年时间)代表人物及管理特点:泰勒(Taylor)。

“搬铁块”试验,‘时间——动作分析’实验.第三阶段:现代管理阶段时间: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主要分为两大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注重数学和统计方法,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的重点在于用科学方法达到组织的最佳决策)与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

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1)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埃尔顿.梅奥(E.Mayo).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罗特利斯伯格领导其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2)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马斯洛。

(3)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赫茨伯格(4) 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佛鲁姆等。

第四阶段:最新管理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时间:它是7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学派代表性人物:(1).社会系统学派(美)巴拉德(2).决策理论学派(美)西蒙(3).系统理论学派(美)卡斯特(4).经验主义学派(美)杜拉克(5).权变理论学派(美)卡曼等(6).管理科学学派5.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九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一)苏东水教授把东方管理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人为为人”(二)朱永新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概括中国管理心理的五个特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中庸之道”、“无为而治”、“以和为贵”。

一、关于“人性”本质问题的看法———“以人为本”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主张“人之初,性本恶”;韩非主张自然人性论;汉代扬雄认为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又有点近拟于现代权变理论的观点。

其次,我国古代的管理文化思想高度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出“重人”的特色。

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得气说、智慧说、道德说等几种典型学说反应出来。

以人为本就是要得民心、得人才、以人作为万事出发点。

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能力作为管理基础。

可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特色的重要思想内涵。

二、关于人群关系的看法—“以和为贵”、“人能合群”; “身先士卒”关于人的合群性、人际交往问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以和为贵”、“人能合群”组织管理观。

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古代思想家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和为贵”。

怎样搞好领导者和民众的人群关系,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许多阐述,非常重视处理好将帅和士兵的关系,认为搞好上下级关系是治军的重要条件。

如吴起主张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榜样作用。

三、关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以德为先”关于领导者的品质主张以德为先,这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提倡贤人政治,崇尚以德治国,强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突出以儒家为代表古代管理心理的思想。

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认为德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考察德的指标有十一项,即: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

实现德的方法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管理思想强调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道德威望下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古代管理心理思想非常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强调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管理者本身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巨大的影响力。

在人才选拔中,历代君王及各级管理者都重视德的因素。

清朝的康熙就提出用人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

这些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所倡导的领导者的素质必须德才兼备、领导者的影响力必须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有机结合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

四、关于为人处事哲学——推崇“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我国中华民族管理智慧的精粹,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文化所一贯倡导的为人之道的核心。

“中庸之道”的理念迄今仍影响着现代管理者的思想与行为。

我国封建社会所推崇极至的儒家之道———中庸,就是强调采用折中主义行事,凡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温不火。

这种中庸思想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要强调(1)凡事要适度;(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3)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等基本原则。

五、关于领导的艺术与策略——“治国安邦”、“先治民心”;“法治为主”关于领导的艺术与策略提出“治国安邦”、“先治民心”的主张。

先秦著名法家韩非也提出了领导策略必须“以法治为中心”,实现“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他指出:法是整个封建社会必须遵循的领导标准。

如何用法,则有著名的“刑名之术”。

所谓“术”是国君根据“法”控制官僚的手段。

他认为“法”和“术”必须以掌握政权,他强调“法、术、势”三位一体。

汉代董仲舒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和后来有人提出的“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的观点,对今天的国家行政和企业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六、关于领导者的素质——纯而不杂,精而不乱。

关于领袖者的素质及心理品质,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军事典籍中均有大量的论述。

我国历代思想家和君王统治者都对军队将帅或国家领袖的知识、才能、个人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提出统帅三军的将帅必须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严威等五个条件。

孙膑在《孙膑兵法》中写道:“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

知道,胜。

得众,胜。

左右和,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