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捡麦穗-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2009年教学设计语文科《拣麦穗》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文就就是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单元得第三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张洁为表现人性美而以童年生活为主创作得“大雁系列”中得散文。

本文语言优美,用语生动、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得温情,既有着符合人物得童真稚语,又流淌着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之后得淡淡得感伤以及不放弃追求得执着。

语调舒缓从容,叙事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阅读得兴趣,既能在写作上给学生以教益,又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得情感,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最纯朴得人性之美。

2、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特别就就是阅读课得教学,更应让学生结合自身得经历来体会感悟。

在一篇课文得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得应该就就是阅读得方法,而不就就是把课文得所谓“精华”全盘灌输就可以了。

所以,此次教学设计我主张以问答法与点拨法教学为主,在设计问题时,结合本课得知识特点以及学生得实际,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得同时既能充分理解文章得内涵,又能掌握此类文章得阅读方法。

而阅读最终就就是离不开文本得,所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理解文章就就是本次教学中得重中之重。

3、教学目得: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两大部分内容得内在联系,学习本文在谋篇布局上得特点。

(2)鉴赏本文精炼、生动得语言,体味文章得细节描写。

(3)掌握象征得表现手法,分析文中“小火柿子”与“烟荷包”得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1)结合背景,体会贯穿于全文得人性之美。

作者在对童年往事得追忆中所流露出来得不舍,其实就就是对人世间纯朴无私得大爱得追求。

(2)联系现实,谈谈您所见闻得“大爱”得故事。

4、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得细节描写,体会其丰富得内涵。

(2)掌握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得运用与作用。

(3)理解文章所表现得人性美得主旨。

5、教具准备:传统教学用具、小黑板6、课时安排:两课时7、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8、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冰心在《我得家在哪里?》这篇散文里提到,她最眷恋得家就就是童年时得家。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拣麦穗》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2、__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师导语“文学绝不仅是镜子般地反映人们的不自由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且是不自由态的自由补偿。

受着社会与精神种种羁绊的人们,可以在文学营造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某种自由感。

”所以在本单元的散文世界里,淡雅的荷塘、朦胧的月色消解了朱自清先生现实世界的惆怅,精神“家园”的追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爱与美的永恒忆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拣麦穗》仍是一篇呼唤爱与美的力作。

幻灯展示有关张洁的内容。

二、阅读习惯养成活动1、交流预习过程中自己关注到的生词。

2、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妙语。

3、交流你对__有疑问的地方。

4、教师幻灯展示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字词。

三、文本解读活动1、交流阅读课文后整体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

(1)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整体的感受,可以不作理性分析。

提示:惆怅和失落。

(2)通过寻找课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段落将此问题具体明朗化。

①课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提示:递进句式的运用将作者心中深沉的哀叹表现出来。

反问句式增强了这种惆怅。

②课文:“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提示:此处是梦想丢失的失落之情。

2、讨论__作者为何会感到惆怅和失落?(1)阅读__的第一个梦,讨论交流农村姑娘的梦与作者惆怅情绪的关系。

①体会农村姑娘边拣麦穗边做梦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拣麦穗 教案

拣麦穗 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标题:拣麦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拣麦穗》,学生能够了解农村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农作物的关心,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勤劳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拣麦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2.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与农民劳动相关的作文。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拣麦穗》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劳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与农民劳动相关的内容。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拣麦穗》,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并展示各组的答案。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

2. 学生跟读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4:情感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对农作物的关心,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Step 5: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拣麦穗》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课文《拣麦穗》,并写一篇关于农民劳动的感悟文章。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第一篇:《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罗杏娣【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2.了解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文章讴歌真善美的主题。

3.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爱;感悟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赞美、追求人间至爱的主题。

2.难点:理解“我”和姑娘们的梦及梦想破灭的涵义;理解文中“小火柿子”和“烟荷包”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的深刻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习作展示,温情导入念读学生有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段落。

让学生说说感受。

明明写的是童年快乐的事,为什么读起来却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呢?(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位女性作家张洁也写了一篇关于童年的散文,不知道是否也会给同学们同样的感受呢?(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拣麦穗,梦想,破灭)虽然我的梦想也同样破灭了,但我与老汉之间的故事让人动容。

(三)细读课文,赏析品悟1.分角色朗读我与老汉之间的部分注意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答:天真无邪、懵懂纯真。

问题: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慈爱、善良、漂泊、历经沧桑。

问题:老汉是真的想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不是。

老汉对“我”的爱是出于对“我”的怜爱,是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所讴歌和追求的爱。

3.第三部分老汉的去世。

默读40-47段,思考问题(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2)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火柿子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

寄托了“我”对至纯、至善、至美的爱的向往与追求。

)(3)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我”与卖灶糖老人之间的“恋情”,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2.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养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背景;学习理解课文,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丽的梦,童年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思绪,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看她给我们展示的又是怎样的童年?(二)研习课文1.速度课文,看看全文三部分的内容各写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

【1.写村姑们拣麦穗准备嫁妆的梦想及结婚后梦想的幻灭。

2.写天真的我与卖灶糖的老汉的“恋爱”。

3.写我对老汉浓浓的依恋和怀念。

】2. 村姑们拼命的拣麦穗,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换取嫁妆,寻觅幸福】3.她们的痴想跟她们的现实一样吗?对此她们持什么态度?【“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也不会过分的悲伤,--憧憬过的美丽、幸福的梦想的破灭,给人以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那种麻木、顺受的姿态,以及她们从此以后不再梦想、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4.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但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却由姑娘们写起作者这为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作者给我们交代的文章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的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作用:这个背景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令人伤心、惆怅的基调,也为后文写“我”天真的“恋”情作铺垫和映衬。

拣麦穗教案(共5篇)

拣麦穗教案(共5篇)

拣麦穗教案(共5篇)第1篇: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明确:“我”:和姑娘们;我:嫁卖灶糖老汉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梦想破灭;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们:麻木、顺受.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明确: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板书设计:文章结构(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全文线索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作业布置:做《新坐标》预习导案。

教学后记: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主备课人:朱小剑审核:胡朝峰组员:杨得义胡朝峰尹薇朱小剑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2.体味作者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走向高考通过对“烟荷包”的分析,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理解象征手法。

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从全文内容入手导入到对具体的细节描写的鉴赏。

二.赏析全文。

㈠精读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1上课之前,我参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别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但发现大多雷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人间真情的呼唤”这个点上,我总觉得不能体现文本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

我又找了一些对作品解读的资料来看,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捕捉体味作品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反思层解读文中“梦想”的内涵,探讨悲剧的“人性”主题;2、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3、品味作品的语言,借鉴文章通过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叙述语调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感悟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上。

首先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小组合作),先解读农村姑娘的“梦”,后解读“我”的“梦”,再比较农村姑娘的梦和“我”的梦有何异同,探究童年的梦想对于人生有何意义,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伤和惆怅?最后重点选取两个片段鉴赏作品语言。

结尾的拓展部分考虑到本文风格特殊,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时选取了一首课外的风格相近的小诗来辅助阅读,并且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进行阅读的延伸,在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用时两个课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风格独特的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有着重要作用。

尽管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也不能架空文本盲目拓展探究,首先还得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在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

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

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拣麦穗》的教案(通用9篇)《拣麦穗》的教案篇1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理解:《拣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事散文,作者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在此文中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教学设想:此文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全文虽较长,但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教师对此文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把握,培养学生一种仁爱思想。

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主旨,树立仁爱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回想在童年时最让他们动心及难忘的事。

二、学习目标展示: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提问:1、写了什么故事?2、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四、反馈评价:1、写了什么故事?读后的心情?一、背景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拣麦穗(忧伤) 二、我的梦“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五、问题探究:1、了解作者。

张洁: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2、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及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思考为何二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爱)3、(反馈评价)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一老一少之间,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话的小孩稚言,而老人却为一个贪吃的孩子付出了他朴素的爱;也因为童言无忌,“我”使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在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丝温情。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拣麦穗》。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于劳动的态度和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这篇课文的课本、教师课件和PPT。

2. 针对课文的相关问题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拣麦穗》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找一个同桌交流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整体阅读课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主要事件和情节。

教师可逐句解读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拓展练习: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分工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拣麦穗》的海报或小册子,展示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设计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表达对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态度和看法。

归纳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传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 应用这篇课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参与过类似的团结与合作的活动。

五、课堂延伸:1.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作品,来扩展学生对于劳动和合作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实际劳动场所,如农田、工厂等,以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六、课堂小结:1. 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与《拣麦穗》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如课后习题、写作等。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拣麦穗》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征以及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词中的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麦穗的形态特征来进行想象与表达。

3.学生能够合作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麦穗的样本。

2.一首以麦穗为主题的经典诗词。

3.几张图片展示麦田的景象。

4.几张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几张麦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麦田的景象,并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麦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3)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麦穗样本,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2.学习(1)教师朗读一首以麦穗为主题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听诗词表达麦穗的美好和象征意义。

(2)学生跟读诗词,并对其中含义不明的词语进行解释。

(3)教师提问:“麦穗在这首诗词中是怎样的个体才具有象征意义的?”(4)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回答,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

3.操作(1)教师分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麦穗的形态特征。

(2)学生相互搭档,合作进行观察和讨论,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3)合作完成后,学生找一个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4)学生归类总结观察和想象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拓展(1)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以麦穗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朗读自己设计的诗词,并用图画或文字来呈现。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掌握了观察和描述麦穗的能力,并培养了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并收集与麦穗相关的诗词,明天上课时准备好,并做好阅读和剖析准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麦穗的形态特征和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拣麦穗》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2 课文梗概《拣麦穗》是一篇描写农村儿童帮助父母拣拾麦穗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主人公小明和妹妹跟着父母去田野拣麦穗,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辛勤和乐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麦收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理解课文(1)小明和妹妹为什么要去拣麦穗?(2)他们在拣麦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他们收获了什么?3.4 讨论与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谈谈自己如何去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以加强他们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4.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关爱父母、感恩生活的意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如农村生活、家庭成员关系等。

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话题,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关爱。

(3)提高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3)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感。

(3)增强学生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

3.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农耕文化。

2. 培养学生关爱农村、农民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拣麦穗》。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拣麦穗》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图片、视频展示(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图片、视频中所展示的农村生活场景。

5.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

(2)学生通过扮演农民、拣麦穗等角色,体验农村生活。

6.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字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7. 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拣麦穗》的故事。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高一语文 拣麦穗 教案

高一语文 拣麦穗 教案

高一语文拣麦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味散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3、通过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朴的人性美和诚挚的感情。

三、教学思路: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探究练习四、教学过程:预习:(1)疏通全文,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

(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拣麦穗目的?实现了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3)请分别概括“我”和卖灶糖老汉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4)请同学们找出一段你认为描写精美的文字品味,谈谈你对作者“细腻深挚,优雅醇美”文风的理解。

1、[新课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

”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理想又是怎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2、[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会想起些什么?参考:写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恬淡宁静的乡村往事。

略带伤感(2)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

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你能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吗?参考:姑娘们拣麦穗/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姑娘们的梦想/我的梦/梦幻的破灭)(3)请读准下列加点的字并注音:拣.(jiǎn)麦穗.(suì)挎.篮(kuà) 遐.想(xiá)田埂.(gěng)磕.(kē)碰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ào)疙瘩..(pánshān)..(gēda) 蚂蚱(mà zha)蹒跚颤.悠悠(chàn)积攒.(zǎn) 痴.想(chī) 歪歪趔趔.(1iè) 茸.毛(róng)3、研读赏析(1)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明线,暗线)第一部分: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第三部::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拣麦穗》高一语文教学教案

《拣麦穗》高一语文教学教案

《拣麦穗》高一语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体味作品的复杂思想感情、丰富的象征意义。

2、探讨爱的真谛和农村姑娘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探究等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体味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探讨爱的真谛。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分扮三个嘉宾角色:作者张洁、“她”(作者张洁姑娘时的同伴)、“我”(姑娘时的作者)。

2、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张洁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

3、引导学生研读《拣麦穗》,深入理解作品多元化主旨和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作用,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所写所议、所思所想、所悲所悯、所爱所忧。

除此之外,还应广泛阅读同题材的作者其他作品,以利全方位地解读作家作品和爱的真谛。

4、在现场直播前还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选择理想的主持人;由主持人与问题提出者一起详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几天将问题通知嘉宾、观众,以使大家对问题有较充分的准备,开阔解题思路,理解问题实质;根据《拣麦穗》的内容,制作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多媒体展示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北岛《触电》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一位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每个拣麦穗的少年,都依恋着田野和早期的岁月。

因为那里不仅有艰难困苦,也有歌声欢笑;不仅有心的春播,也有爱的秋收;不仅有单纯、稚嫩,也有思索、审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艺术人生”栏目走去《拣麦穗》。

二、现场直播1、节目主持人闪亮登场,宣布节目主题(放映幻灯片),逐一介绍到场嘉宾。

2、放映电脑课件。

3、由作者张洁介绍《拣麦穗》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意图,要点如下:我近来的写作越来越注重去捕捉、度量一种心态,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或情感环境,而这样一种情感或心态,由于其包含的深重的歧义性,往往只会随着叙述的展开而变得更加浓烈、更加不可排遣。

拣麦穗(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是不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发生呢?(比如:有的说喜欢爬树,有的说最喜欢去游乐园玩,有的说小时侯没有作业很开心…… ),那么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候,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梦想呢?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些梦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我们称之为幻想;有些梦想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我们称之为理想。

那么几十年前,农村里拣麦穗的姑娘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女作家——张洁写的《拣麦穗》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2.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3.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4. 相关评论(1)张洁小说的相关评论在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但她的许多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女性问题。

她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

她早期的许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拣麦穗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拣麦穗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拣麦穗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拣麦穗》是中国作家张洁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小女孩拣麦穗、办嫁妆并对一个卖灶糖老汉萌生情感的故事的描述,展示了一个农村女孩天真、纯洁的情感世界。

以下是整理的拣麦穗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拣麦穗》教案(一)爱的姿势,爱的震撼——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片段,引出“爱”的话题。

然后设悬:爱是没有具体的形态的,但只需我们用心,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那大家是否知道“爱也有姿势”?简述有关“爱的姿势”的感人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震撼,导入新课。

(二)“爱”字初探——整体感知(1)自由组合而成学习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作短时间的心得汇总、整合,由小组代言人陈述组员见解。

(2)教师抓住学生见解中的共同点作点评,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创见。

(3)展示时人理解,供学生作多元参照。

(4)在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有所得的基础上,请他们谈阅读的方法。

(5)教师在学生意见基础上把一些阅读的方法加以整理,供学生作为以后学习的借鉴。

借此整理,亦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的重点所在。

(三)“爱”意读、赏——融情入文(1)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

(2)按自己的理解,给找出的语句一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出来。

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你为什么最欣赏它?(3)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举一二在班上进行欣赏。

(四)爱的询问——问题征集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师的构想:同学们,你们认为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是谁?其实你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必须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舞台上努力表现,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一个场所。

那么大家是否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呢?(1)在学习小组中,组员把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提出,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并推举出本组的“金问题”。

(2)教师即场把学生的问题在电脑中显示出来,或让学生在黑板上把问题写出来,并把提出问题的学生的名字署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捡麦穗-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黄榆(高中)
一.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人物的个性、语言。

2.了解故事线索,学习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手法。

3.学习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纯朴人性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是不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发生呢?
生:(齐声)是。

(台下很多同学都在回忆,有的说小时候喜欢爬树,有的说最喜欢去游乐园玩,有的说小时侯没有作业很开心…… )
师:同学们的童年真的过得丰富多彩。

但你们肯定没有到过田地里拣麦穗的经历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女作家——张洁写的《拣麦穗》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了解张洁吗?
生:她是著名的女作家。

师:对。

她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板书张洁作品)师:张洁作品的创作主题都是围绕着“人”与“爱”展开的。

那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她这篇描写童年的散文,一同来感受她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师:现在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线索。

(同学阅读课文)
师:好,刚才同学们阅读过课文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复述故事。

(老师点名请一位同学)
一生: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女孩想嫁给一个买灶糖的老汉,后来老汉死了,小女孩很伤心。

师:概括得很好,很精简。

但是文中就只有小女孩和老汉吗?
生:不是,还有姑娘们和二姨。

师:那有没同学要再补充故事的?
(一女生举手)
师:好,那请这位同学再复述故事吧。

一女生:故事是开头写了一群姑娘们在拣麦穗,再讲小女孩也拣麦穗。

因为她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老汉死了,小姑娘很伤心,在柿子树下哭。

师:好。

补充得很好。

那么大家再想一下,姑娘们和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关系呢?
生:(思考)
师: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文中一开始就写到了姑娘们干什么了?
生:拣麦穗。

师:拣麦穗干什么呀?
生:把麦穗卖了就可以备嫁妆。

师:哦,原来拣麦穗就是为了备嫁妆。

那么小女孩拣麦穗也是为了备嫁妆了?
师:那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了,文章开始就写到姑娘们拣麦穗就是为了引出小姑娘的故事。

那接下来我们都来当一回导演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好吗?
生:好(很兴奋,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师:拍电影我们首先要安排好故事的场景、人物、和人物的动作表情。

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场景。

那现在我们分四个小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场景。

第一组同学
生1:首先第一个场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