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话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即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交流、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对话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获取自主、主动、积极的学习经验。
在对话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活跃的交流者,他们可以通过对话来启发思考、交流经验、辨析问题,从而有效地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对话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我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要掌握好对话教学的技巧,例如有效引导讨论、把握对话的重点、掌握语气和面部表情等等。
在对话中,教师应该注重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决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其次是学生的讨论过程是互动的,学习者彼此之间都是主动的。
因此,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沟通环境。
其三是对话式教学的课堂中需要刻意设计和选择对话素材,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知识背景。
适当的对话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从而使学习理解和运用效果更加突出。
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实施中有着显著的优势。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提高。
同时,对话式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团队合作、协作、交流、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对话式教学也需要注意到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受到班级因素、家庭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表达不畅、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给对话中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例如多组织讨论、练习口头表达和写作技巧等。
总之,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和优势的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对话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话式教学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对话,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课本对话来进行教学。
无论哪种形式,对话式教学都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促进语言交流。
通过对话式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可以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对话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单纯地接受知识,还可以享受到互动的乐趣,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知识广度。
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课本里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同学的想法和经验,从而增加了知识的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对话式教学重在互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可以培养出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但是,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话式教学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师生关系难处理。
在对话式教学中,老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注重平衡师生关系。
二、难以掌控节奏。
对话式教学难免会因为学生的话题而偏离了教学大纲,这需要老师注重掌握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机性。
三、学生思维难以掌控。
初中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沟通交流难度较大。
这时老师需要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思维,使其积极参与到对话式教学中。
综上所述,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需要老师们注重细节,平衡师生关系,控制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对话式教学发挥出最大效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黄云霞说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能言善辩”的能力。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就有“说话教学”的内容,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青少年学生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必需充分认识说话教学的社会意义,在教学中重视说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要使说话教学成功,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大纲对初中生说话能力的要求。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初中生说话能力应达到的具体要求是: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
耐心、专注地听,了解对方的意见,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讲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以上转录大纲的规定,包括了初中生在说话活动中应培养的技能、习惯、态度、能力等各方面要求。
根据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努力达到甚至超过这些要求。
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清楚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已有的说话能力。
我所在的地区是一个由农村逐步发展为城市的富裕镇,经济日趋繁荣,人口流动日益增多,信息交流日趋广泛,可以说,说话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但由于以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一般重读写而轻听说,以致农村学生听说水平低下。
据我平时对所在地区初中学生的观察了解,他们说话的一般情况是:在课堂上提问回答,在公共场合讨论问题或在陌生人面前交谈,积极性较高,但基本功较差,敢说但一般不注意仪态。
在胆量敢说话和有兴趣多说话的学生未必都能说好,有的语音失准,态度扭捏;有的语句不连贯,辞不达意;有的说话粗俗,语态不雅;有的拖泥带水,条理混乱,有的思维狭窄,说话内容中信息含量不大……总之学生的说话能力与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与人的交往。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对话式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话式教学是以对话为核心,通过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交流,辅以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和思考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激发学
生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素质。
对话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比如,在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讲解,通过问答式的对话,切入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情感和思想内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将学生分成
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对话式教学,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和讨论,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的对话不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此外,对话式教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展,比如使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轻松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学生间的实时
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
对话式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一对一或小组对话,促进
学生的互动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对话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
潜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法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法说到对话式的教学,我不由得想起了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他教授弟子经常采用的就是对话式。
他对弟子实施教育,一无固定的课堂,二无固定的教材。
或在田头,或在街道,因地制宜,随机施教。
他往往让弟子们先去体验,然后再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有所领悟。
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调整好阅读教学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阅读教学,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教师先通过钻研文本,把文本的内容全弄明白了,诸如可以分成几段,各段的段落大意该怎么概括,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等等。
然后根据自己的钻研所得写成教案,在课堂上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贯彻自己的教案,将自己的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
文本学生是懂了,但不是读懂的,而是听懂的。
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渠道不畅。
(具体表现在学生读书的时间甚少。
过去我曾就此做过调查,平均起来每节课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仅5~6分钟。
)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不能称为“对话”,只能算是“传话”。
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不是单方面的灌输。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理念来调整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
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
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
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
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
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很有见地的。
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
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诸如强化朗读、背诵、摘抄、口头作文、写日记或周记等,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关键还是要以教材文本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精华,持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指导学生掌握使用语言的技巧,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呢?第一,语文课堂上的言语活动是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熟记使用课文重点语词,凭借名家名篇加速理解、积累并即时尝试使用典雅书面词语。
这环节不是通过“预习——讲析——抄写”方式就能让学生掌握到位,最好通过有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加以落实。
我们不但仅让学生通过“猜读——查读”的方式,解决重点语词的形、音、义,不但仅只指导学生在文本中具体的语境里领悟语词,分类建立词语使用库,不但仅摘抄文句、吟诵背诵、仔细品味,积累词汇、增强语感。
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虚拟世界”和重点语词,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地实行语用尝试,实行联词组段、复述仿写之类的当堂语用。
无论理解、感悟、体验,还是积累、探索、交流,都不能脱离课文的重点词语“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当堂的语词使用操练,不但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会促动教师角色的变化和要求的提升,还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一篇篇课文不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真正变成学生的语用蓝本和示范性“例子”;教师也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语霸”或教参“传声筒”,而是语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
第二,语文课堂上的言语活动的基础构件,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水平和审美水平。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课上朗读仍不到位,纯理性的分析仍很多,“以读代讲”的目标还是没达到。
其实语言学习是一种很感性的东西,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有时会说出连大人听了都会很惊讶,夸她是语言天才的话呢?不是因为她学会了语法或修辞,而仅仅听大人说过或听电视里说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对话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角度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优势、重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话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讲述式授课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对话式教学则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亲身体验到知识的魅力。
通过对话表演、分组对话等形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和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话式教学正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与他人对话并比较不同的观点,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言辞,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对话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这一能力。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审视和分析他人的观点,理清逻辑关系,评估观点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辩证思考,从而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通过对话式教学,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实施对话式教学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进行对话的设计和安排,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对话的引导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逻辑严密性。
教师还应该及时进行对话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通过对话的过程形成思维的迁移和知识的整合。
浅析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升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逐渐从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法、词汇,变成以情境为基础的交流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它以对话为基本形式,让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提高语文素养,达到语文内涵和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做一些简单的浅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一、培养对话习惯,构建情境对话不仅仅是语文课堂上的一种形式,还是生活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进行各种对话,交流不同领域、不同家庭出身、不同职业的人之间其实也离不开对话。
因此,在语文理解方面,对话也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学生接触到对话的机会应该尽量多,还要将情境也带入其中,从而让学生习惯并喜欢上对话,懂得如何与他人展开理性交流。
二、让学生摆脱传统思维,锻炼对话技能在经历了多年的刻板教育环境,许多学生的思维模式呈现出惯性状态,缺乏多样性和创造性。
这种固定思维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对话型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拥有多元思维、创造性思维,对各种情况有情绪适应能力,有着开放性和灵敏度的思维模式。
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有趣而富有成效。
三、设置创新性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对话型教学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学任务既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又能有深入理解知识的机会。
比如,在单词对话中,可以将学生进行不同职业或不同性格的表演,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表现力、理解力、以及表达能力。
在文言文中可以选一些名句来演绎,并与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相关背景相结合,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加强对话教学的适应性不同的学生背景、学习习惯、生活经验和学习心态都会影响对学习的理解及其感受。
因此,在对话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加强对话教学的适应性,让学生在舒适状态内以更好的状态更好地来接受和吸取对话学习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对话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教育的传递。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要秉承“真、善、美”的原则。
所谓“真”就是要注重对话的真实性,使得对话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话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进行对话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话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对话还要“善”,就是要注重对话的积极性和正能量。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语言进行对话,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美”就是要注重对话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话语言的优美和形式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得学生的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对话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对话中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让学生从对话中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理解能力。
对话教学还要注重思维的交流。
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对话中展现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通过对话,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话教学要注重实践的落地。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话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对话创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话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对话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对话的兴趣和热情。
浅析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而对话型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互动、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引入对话型教学、设计一个有效的对话型教学环节、优化对话型教学等方面,浅析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引入对话型教学是关键的一步。
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对话型教学的特点、价值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对话型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打开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表达。
设计一个有效的对话型教学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话题,确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其次,确定对话的形式和角色,在对话中引入情境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对话,增加对话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话串、短剧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型教学的目的和期望,使学生在对话中获得实际的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优化对话型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问题和引导,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拓展话题内容,提高对话的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对话,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分角色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对话的实际运用。
在对话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对话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对话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方法109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放开“胆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
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嘴皮,能说会道也不能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
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是不敢说。
初中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从社会发展对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说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理清思路、拟好提纲,要充满自信。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3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
二、用好“本子”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
以课文为依托加强“说”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复述课文;结合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课文各段的大意,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与表达作用;用优美的词语或关联词语说几个句子,用课文中的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或概括全文的话;仿照文中“亮点”语言的句式或含义写几个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仿照课文的结构或构思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见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主要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使学生的语言规范,也要力争使他们的语言表达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语言表达不好而在考试中丢分的例子很多,涉及到基础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学习、课内外阅读题和写作等每一种类型。
无论是从眼前的各种考试来讲,还是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具有感染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能过于随意,要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如和学生一起积累好词好句,背诵文化经典,剔除语言中的杂质,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简洁而又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关注时事,把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引入课堂等等,体现出作为语文教师的特色。
二、加强阅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从学习的开始,教师就要端正学生的认识,加强督促,加强阅读,注重积累。
语文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词汇、经典古诗文、精美的现代范文。
教师要带着学生把这些知识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记牢,并且加强运用方面的训练。
如把所学的好词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对精彩的语句进行仿写,能独立探究范文在语言上的特点等。
推荐一些课外美文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必然会让学生在语感的培养上获益。
阅读要讲求实效,不能走马观花,要做些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谈自己的读后感受等,还可以用朗诵比赛,课外美文推荐会等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重视实践,加强指导,多方面进行训练1.注重口语,以“说”促写口语表达能力同书面语表达是分不开的,如果口语中毛病很多,那书面语也不会好。
虽然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听说训练,但有些教师往往只重“写”,而忽视“听说”,有的即使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缺少相应的练习,学生听过就算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师在重视学生书面语表达的同时,也要能关注他们的口语表达,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规范用语,同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发现对方表达中的毛病要主动帮他指出让其改正,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口语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用语规范。
论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论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
师生关系应更为注重教学相长。
对话型教材的编写,要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注意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
当前的对话教学实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搭建对话的平台,实现有效对话。
关键词:对话教学偏差对策课堂教学由传授型向对话型转变,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考察当前语文新课程对话教学的状况,语文对话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般人认为近代教育中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早提出对话理论,其实不然。
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是指读者与文本之间发生的内心交流:对话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对话的话语之间,而是存在于各种声音之间、完整的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而同时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
是属于接受美学的范畴,后被借用到语文教学领域。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
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体现在以下两点:一、老师与学生“对话式”语文教学首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的语文课堂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这时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他们习惯于被动地聆听、接受。
然而随着时代、社会、教材的变革,教师与学生之间应颠覆传统的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代之以“主人”与“主人”的平等关系。
师生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主体,民主对话的双方,在对话中分享理解对课文的感悟。
初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较有发言欲、表现欲,一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灭发言欲,到了初二初三就没有同学愿意发表意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如果有的学生去过百草园、三味书屋,他们非常愿意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大家一同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语言能力、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入“对话”,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借助对话,活跃课堂氛围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对话,例如“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小说中的对话”等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增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二、通过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适时引入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角色对话、情景对话、辩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语言错误,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利用对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入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文学人物对话、作者和读者对话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意义等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通过对话,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情感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话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情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社会、感悟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江华
说话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信息的纷杂,人们的说话效率也应当得到提高,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说话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说话教学的重要性
(一)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要想得到锻炼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重视说话教学。
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在听、读、写方面有着较多的思考时间,但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就比较容易导致说话不顺畅。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加上说话时没有时间推敲、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有时还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自控性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较差。
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他们会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思想,从而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说,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三)加强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说话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也培养了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语言习惯,有利于学生良好关系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对说话教学训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复述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对每一篇课文讲完以后都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复述课文大意,阐发自己的感想并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可以选择一个话题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进行演讲。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方法的选取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探索出学生感兴趣的训练方式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说话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说话兴趣的培养,在训练方式上要做到常练常新,新颖多样;在训练的内容方面做到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消除学生说话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敢说话
部分初中生说不好话、不敢说话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感和恐惧感。
只要存在自卑心理就不能轻松自如地说话,自卑是唯恐被排斥和轻视,过度自尊导致的内心虚弱,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说话时心理压力过大。
因此,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当众说话都会有恐惧心理,克服心理上的自卑,相信自己,树立自信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说话激情得到激发。
对于学生的畏惧心理,要多鼓励,低起点,使他们的信心得到增强。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与感到畏惧或者尊敬的人交谈,多与教师交往,多与家长交往,多与陌生人交往,这样恐惧心理就会得到克服。
(四)教师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
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设置说话的情境,提供说话的空间,创造说话的机会,使说话的内容尽可能地丰富,使学生能够有话说,有时间去说。
说话能力平时训练不容易把握,在考试中也很难得到体现,这样就比较容易造成训练不足。
为了加强对学生说话的练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应当把课前5分钟作为说话时间
每一节语文课开头要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课前准备要说的内容,做到有目标地去说,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2.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复述
复述也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口头材料和书面材料,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进行系统的讲述。
复述应当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突出重点,抓住中心,不能胡编乱造,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
学生无论采取哪一种复述,都应当表达清楚,说话流利,有条理,有中心,复述的完整、准确。
3.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方式,是学生面对大众的即席发言,也是检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
口头作文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看图说话、片断描述等。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普遍的也较为重要的因素。
心理因素的好坏,对学生的口才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初中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感,表现欲强,大多数性格较为活泼,这些特点为说话练习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初中生虽然具有上述有利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性格脆弱的方面,在说话练习时还存在着畏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应当给学生说话的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较好的调整,为说话创造条件。
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中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心理素质的训练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
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