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伟大的转折
高一历史教学课件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2)
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办好经济特区, 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导读:表明开办经济特区。其“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 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
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经
济。
史料二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 7 家国家
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多家贸易公司、30 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 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
图2
导读: 深圳经济特区, 1980 年 5 月正式成立。它毗邻香港,交
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因为它是 我国政府设置的第一个特区。 思考2:你认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提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重难点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1.形成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2.特点 (1)全方位。指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我们在坚持平等互利原 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 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2)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 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
思考:当前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目的和实质分
别是什么? 提示:(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属农民私有 简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仍然是公有土地,农 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它与农业合作社之前的土地所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②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3.主要内容:①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表现①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消“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③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2.影响: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冬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答案:C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记忆情况。
只要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78年,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确定C项正确。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 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 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重点: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 村农民自发秘密地
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 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 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这成为中国进一步 对外开放 的重要标志。
3.对外开放格局 (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4)转变: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单一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
⑤学习苏联模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10年世界各国 年世界各国GDP排名预测: 排名预测: 年世界各国 排名预测 万亿美元; (1)欧盟 )欧盟20.8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2)美国 )美国15.6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3)中国 万亿美元; )中国6.5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4)日本 万亿美元; )日本5.4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5)德国 万亿美元; )德国4.2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6)法国 万亿美元; )法国3.4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7)英国 万亿美元; )英国3.1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8)意大利 万亿美元; )意大利2.8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9)俄罗斯 万亿美元; )俄罗斯2.7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0)西班牙 万亿美元; )西班牙2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1)巴西 万亿美元; )巴西2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2)印度 万亿美元; )印度1.6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3)加拿大 万亿美元; )加拿大1.5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14)韩国 万亿美元; )韩国1.3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大陆最终核实的 年中国大陆最终核实的GDP数据为 万亿元人民币, 数据为39万亿元人民币 年中国大陆最终核实的 数据为 万亿元人民币, 10年10%的增速加上通胀。 的增速加上通胀。 年 的增速加上通胀
新道路开辟 改革开放开始 新领导形成
改革: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1)农村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 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 ①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 ②农村困境: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农业生产处于停滞 农村困境: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 集体化以后 状态。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状态。全国有 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 年 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 元以下。二亿五千 有将近 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 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 元以下 万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万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高一历史教案:必修二 专题三 伟大的转折
课前导学: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的指导方针;工作重点从转移到。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由此揭开序幕。
2、中国的改革首先起步,1978年安徽省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
农村的改革采用了制度。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改革采用原则,在企业内部采用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4、对外开放首先从开始,其中首批为五个城市,1958年确立了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为经济开发区。
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伟大的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
通过影象资料再现历史。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
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体会改革开放路线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作用;难点:认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建议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在请同学欣赏的同时设问: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同时展示材料:“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七课 伟大的转折
第七课:伟大的转折教材概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新时期。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凡是”的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2、运用历史比较方法,联系“文革”史实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3、分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培养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对教材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使学生逐层推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2、通过正确分析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一分为二看待历史的理性精神。
3、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复兴责任感。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时期内“左”倾思乡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地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要首先了解大讨论的背景,理解“两个凡是”的危害。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大讨论的历史意义,重点强调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清采用五环四步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展示——练习——小结。
是学生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题。
让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因为是感性认识,因此,在设计题目时,是以基础为主,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课主要知识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经过、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3、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作用(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针对预习情况,为了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讨论。
高一历史教材分析:必修二 专题三 伟大的转折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
在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目: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本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方针的变化。
第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二,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提出了具体转变的方法与原则。
简单的阐述了这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所具有的意义。
二:改革的步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小岗村农民揭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简单的分析了为什么改革会从农村首先开始,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的过程,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以及现代化的责任制对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其次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采取的措施。
三: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以及取得相应的成就。
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高一历史专题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5 人民版
美丽的深圳夜景
昔日深圳
深 圳
珠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1990年4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向全 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 东的决定,从此沉寂 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 标志。
10年间,浦东累计投入固 定资产3105亿元,加速了城 市化的进程和城区面貌的巨 变 。一个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新城区的已初步形成。 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 的重要增长区域。
意义: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
1、伟大转折 体制
移到经济建设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想一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 的决定,那么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 工作千头万绪,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 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 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 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 你的看法是什么?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想一想:
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为什么首先 在农村兴起?
1、中国农村人口多。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因为中 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 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 会安定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 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 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仪征化纤
仪征化纤是国家 “六五”、“七 五”、“八五”重 点建设项目。该项 目于1978年筹建, 仪征化纤一期工程 于1982年1月开工, 1984年第一套生产 装置投产。二期工 程1985年1月开工, 1990年10月全面建 成。
身边的历史:
仪征中学 美丽校园
身边的历史: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导航
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目的:为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纠正文革以来的“左”的错误。
(3)内容: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指导思想:在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2)召开:1978年12(3)主要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对内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针对原有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主要是解决地方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
2.对外开放(1)基础和原则: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2)内容: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1)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措施:关心农民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以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
三、意义1.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高中历史必修2 专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共34张PPT)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到来。
环节三:学习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 分为几个步骤?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 的必然结果 。
对外开放分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2、何为经济特区?一共建立了那些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减 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制度的地方。 (1)1980年,建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 的厦门为经济特区。
(2)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 用和影响? 作用影响:特区成为“窗口”和“试验田”。
4、沿海开放城市有几个?开放沿海城市起到了什么作 用?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 个城市。
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
福(州)音(烟)连(云)南(通)北(海),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 兴起?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展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
请大家总结一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过程一: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 结果:到 1983 年初, 尝试,包产到户;
高一历史 第三单元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史论共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知识梳理】一、背景1.粉碎后,人们要求平反,纠正“文革”错误。
2. 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的错误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3.1978年,在思想界展开的讨论.肯定了,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和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二、内容1.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4.作出了的伟大决策。
三、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代领导集体。
2.开创的伟大起点。
【课后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对外开放B.经济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阶级斗争2.下列说法不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的是( )A.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B.给地主和工农业企业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C.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D.完全放权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外开放,其本质目的是( )A.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B.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不是因为( )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转移 B.作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开始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始于( )A.城市B.部分沿海城市C.农村D.国营企业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凡冤假错案问题C.“两个凡是”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7.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破除“两个凡是”B.“批林批孔”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9.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改革主要包括()①思想路线改革②组织路线改革③经济体制改革④政治体制改革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10.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答案:1.C 2.D 3.D 4.C 5.C 6.C 7.D 8.C 9.C 10.C。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转折》温故知新
2 伟大的历史转折温故知新新知预习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____________”的方针。
____________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____________的讨论。
这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___________召开。
在全会召开之前,____________作了____________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____为中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____________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____________的起点,开创中国____________的伟大起点。
知识回顾在第1节中学过“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失误”。
1.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2.1958年,建设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出现左倾错误。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1_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本题以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的异同点切入考查综合比较 分析能力。A项是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是两 者的共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两者改革内容的共同点,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基本上实现”并不是两者的共 同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 ”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材料体现了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 故B项正确;1976年文革结束,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与第一次看到《 人民日报》这样的报道无直接关系,故A、C、D项错误。
知识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亍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知识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①“人民公社好”:1958年左右;②“总路线是照耀我 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指过渡时期总路线,颁布时 间为1953年;③“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949年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排序为③②①④,故C项为 正确答案。
【答案】 D
【答案】 C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典型试题 】
3.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 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 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高一政史地]高一历史 伟大的转折
互动释疑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
(2)特点:首先,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
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它把
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合作探究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
互动释疑
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 开放?
(1)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 运港口。
(2)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3)离港澳台较近,便于学习先进经验。
(4)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资源较为丰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 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 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 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
拓展训练
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
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 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 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 窗口,它应该是 (A )
高一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教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拨乱反正的成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过程与方法:(1)分析理解“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危害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
(2)组织学生讨论:“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提高他们对邓小平建设有逐个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上和路线上拨乱反正,不仅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而且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
从此,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是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的前后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重点。
这个决议,是对建国32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
2.难点分析:(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难点。
真理是多种的,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文革”中的错误。
课堂教学设计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
高一历史下册 8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大纲人教版
徘徊局面
指导思想 急于求成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从国内来看,正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 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左”的错误。
⑵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和纠正“左”的错误。
中共八大的成功探索
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
二月抗争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有哪些变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3、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要的决定,其历 史意义是什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有哪些变化? 请看变第化一一段:录像十一届三中全请会看前第二,段有录很像多
温勇 《论邓小平的变化观》
六十年代前期我们同国际科学技术水平有差距,但很不大,而
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同发
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
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所以,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
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1927年八七会议 1935年遵义会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知识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国际:和平和发展。
背景
“左”的错误
国内 纠“左”
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变化
课外延伸
历史调查报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变化二:工作重心——政治路线。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 其基本精神就是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 · · · · 关注民生,这是 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和焦点。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 2007.3.13.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转折”的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转折”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的体现:拨乱反正
一、“转折”的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1)科教事业出现新面貌;
1. 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 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 1977年底,高考制度恢复。
(2)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3)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思想上 1.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2.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 · · · · 毫无疑问,“和谐社会”思想理 论 就是我们建设新世纪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和旗帜。 ——国家主席胡锦涛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73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22300 亿美元,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列世界第四位。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技 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释疑
1.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 . 的最伟大转折? 的最伟大转折?
(1)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1)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 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思想上、政治上、 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结束了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确路线,结束了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 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起点。 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起点。 (4)邓小平理论 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 (4)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拓展训练
3.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 .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 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 不断” 横批: 已经过去” 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D (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 该对联通过改革前后的对比, 解析 该对联通过改革前后的对比,反映出改革 取得巨大成绩,从横批“已经过去” 取得巨大成绩,从横批“已经过去”可以看出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课堂小结
拓展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 ( ) 看这是 C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 解析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注意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我国现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 低,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这也是吸取“文革” 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这也是吸取“文革”教 训的结果。 训的结果。
——邓小平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邓小平《
请结合必修一和材料思考: 请结合必修一和材料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的?
二:伟大的转折
学习目标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认识其意义; 容,认识其意义; 2、讲述农村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认识其与社会 讲述农村和国有企业的改革, 发展的关系; 发展的关系; 3、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其特点 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
拓展训练
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 位厂长 . 年 月 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 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 《给我们松绑》 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 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 经理 负责制, 经理)负责制 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 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 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 解析 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压抑了 企业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呼吁为的是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呼吁为的是增强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 把企业搞活。 ( A )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 可从三方面展开。 可从三方面展开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计划经济转 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 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 年 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 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 世纪的视角来看, 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 等 世纪的视角来看 世纪全球 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 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 世纪拉动世 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 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 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 年的历史性 转折等。 转折等。 (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 本题答案开放。 本题答案开放 关的主题,作出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关的主题,作出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训练
2.“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出现这种巨 大变化, 大变化,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 ( D ) A.中共十四大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六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小岗到深圳, 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合作探究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最近, 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21世纪始于中国的 世纪始于中国的 年 的观点, 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 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面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请回答: 请回答: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 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 世纪开始的 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 为什么中国的 年会被视为 标志? 标志?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
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结合教材回答: 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 步一步形成的呢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对外开放 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珠海 海南 深圳 厦门 汕 头 浦东
互动释疑
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 开放? 开放? (1)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 (1)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 运港口。 运港口。 (2)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2)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是著名的侨乡 (3)离港澳台较近,便于学习先进经验。 (3)离港澳台较近,便于学习先进经验。 离港澳台较近 (4)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4)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资源较为丰富。 (5)资源较为丰富。 资源较为丰富
互动释疑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含义 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 负盈亏。 (2)特点:首先,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 (2)特点:首先, 特点 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 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它把 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抉 择 ——18 个, 凤阳地多不打粮, 凤阳地多不打粮 红
磙子一住就逃荒。 磙子一住就逃荒 手印的生死文书: 手印的生死文书 。 只见凤阳女出嫁, 只见凤阳女出嫁, ……如果村干部坐 如果村干部坐 不见新娘进凤阳。 不见新娘进凤阳。 牢杀头, 牢杀头 , 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 凤阳花鼓词 养到18岁 养到 岁。
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 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
材料: 1987 年粮食产量达到4 亿吨, 比 1978 年增加了 材料 :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 4 亿吨 , 1978年增加了 年粮食产量达到 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 1978年增加了93. 419万吨 年增加了93 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 亿元, 1978年增加了近三 4676亿元 % , 农业总产值达到 4676 亿元 , 比 1978 年增加了近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倍。 请根据图片及材料分析: 请根据图片及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 的作用呢? 的作用呢?
问题整合单 1.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 历史上的最伟大转折? 历史上的最伟大转折?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突出特点?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 . 节分别是什么呢? 节分别是什么呢? 4.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 行对外开放? 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