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解析: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市场分析

经济学基础解析: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市场分析

经济学基础解析: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市场分析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同时,金融市场作为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和总体经济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体性的现象和规律,如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大局观,目的是通过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关键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计划者提供决策依据。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发展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的过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技术进步等。

政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种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目标。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包括贸易优势、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国际金融则关注国际资金流动、汇率变动、国际支付等问题,对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元(如个人、家庭、企业)行为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决策的局部性和特定性,为个体决策者提供了理性决策的工具和方法。

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包括国民收入、就业、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 观经济现象。
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 的基础,宏观经济学需要 微观经济学的支持和补充 。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01
实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规范分析研究经济现象“
应该是什么”。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的变化。
平均成本
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得到的单位 产品的成本。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总收益
生产者销售其产品所获得的全部 收入。
边际收益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 单位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 。
利润最大化原则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生产 者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剩余与生产者选择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带来的收益。
市场结构。
01
02
03
厂商数目唯一,一家厂商控 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供给。
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企业排 斥其他竞争对手,独自控制
了一个行业的供给。
04
05
完全垄断所形成的高度市场 壁垒,其他厂商难以进入市
场。
垄断竞争市场
定义:垄断竞争市场 是指许多厂商生产相 近,但不同质量的商 品的市场,是介于完 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 两个极端的市场结构 的中间状态。
03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 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
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
效用与偏好的关系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不同 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评价。偏好越
强,则效用评价越高。

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第一章1、经济问题的根源:人类欲望的无线性和满足欲望资源的稀缺性这一矛盾所产生。

2、稀缺性:不时之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数量有限,因为用于生产它的资源是有限的。

4、经济学:①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生产各种物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②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5、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的物质手段和劳务),分为(1)自然资源(土地、矿藏)、(2)人力资源(脑力、体力),(3)人造资源(工具、厂房),称为经典三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

后来马歇尔增加“企业家才能”,合称四要素。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吃穿住用(2)安全需要:未来生活有保障(3)社会需要:感情、爱、归属感(4)尊重需要:朋友、社会的尊重(5)自我实现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7、经济运行的三个基本问题(市场经济能解决):(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是决定生产什么的关键因素)(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分配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8、经济学考察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1)欲望虽无穷,但有轻重缓急之分。

(2)有限的资源一般至少有两种或以上的用途。

(3)满足某些欲望需要付出代价。

由于要付出代价,必须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以及所付代价的大小,权衡比较,做出决策。

9、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将某一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将该资源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10、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的组合。

经济学基础.ppt

经济学基础.ppt
(二)非均衡情况
P
D A
P
S B
PE
E
P
D
S
E PE
A
B
P
O
QA QE QB
Q
(a) 供给过剩的情况
O
QA QE QB
Q
(b) 供给不足的情况
图2.9 非均衡情况
二、均衡的变动情况
(一)假定供给不变,需求随着市场变动,会出现两种情况
(1)需求增加:由于需求增加,使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 (2)需求减少: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 量减少。
(c)市场的需求曲线
图2.3 个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需求定理
(一)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是指用途可以互相替 换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购买另 一种商品数量的减少,而把这部分钱转用于价格 下降了的商品。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 下降(或提高)引起了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或下 降),从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从消费一定量 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某种物 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 足程度。
表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冰激凌的消 费量 0 1 2 3 4 5
总效用
0 30 50 60 60 50
第二章 价格理论
需求理论 供给理论 均衡理论 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 求 理 论
一、需求和需求量
(一)需求 经济学的需求(demand)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它反映了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对应的需求量 之间的关系。 (二)需求量 需求量与需求不同,它是指消费者按照某一特 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名词解释1、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之为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基本假设:①市场出清②完全理性③完全信息基本内容:①均衡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⑥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基本假设:①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②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基本内容: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④开放经济理论。

⑤宏观经济政策。

6、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7、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

例如:1992年的农业生产总值是流量。

1993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某一变量的数量。

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银行存款的数量。

例如:1993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

199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存量。

10、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是不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2、规范经济学:不以价值判断为基本,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经济学知识框架

经济学知识框架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问。

它包含了多个分支领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等。

下面是经济学的完整框架: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等。

2.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等。

3.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和发展趋势,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

4.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包括贫困问题、人类发展指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5.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规律和现象。

国际经济学包括贸易理论、汇率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外汇政策等。

6. 经济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发展。

7. 经济思想史:研究经济学的历史和发展,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8. 实证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来检验经济理论和分析经济现象。

实证经济学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数据挖掘等。

9. 应用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经济生产、消费、分配、交流等方方面面。

在不同的领域中,经济学家们会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为决策者提供经济政策建议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在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2.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 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有三个基本假 设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分别是市场出清假设、理性人假设 和完全信息假设。
5.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说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那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政策问题 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应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区别和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两者相互补充
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这一目 标既包括资源的最优配置,又包括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 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 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 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共同揭示经济学的基本 原理。
4.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人,即工资、 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如何决定的。分配理论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 的问题。
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 福利的实现。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实际上, 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当市场 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利用微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微观经济政策包括管 理市场价格、调节消费与生产、实现收入分配平等。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n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感到劳动价值论对他们阶 级利益的危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建立 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主张三自原则,即: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 由放任的经济原则。他们认为:在自由竞争条 件下,资本主义价格体系的调节能够自行实现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经济在充分就业的 条件下均衡的发展,政府不必干预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备忘录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
什么?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
去敲钟。你只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
就回家,只要你不管经济,经济就能发
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2、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英)
•1、自给经济:低效率、无公平;
•2、计划经济:公平但缺乏效率;
•3、市场经济:有效率但缺乏公平;
•4、混合经济: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n 1、以解决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对象划分:
n
n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研究 n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经济资源 n 的合理配置。采用个量分析法 n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n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 n 济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总量分析法。
(individual analysis) (2)总量分析法 (aggregate analysis)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PDF)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PDF)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导言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物品和各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这些物品;第三,为谁而生产这些物品。

3.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4.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

5.微观经济学: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主要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关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主要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和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供求的一般理论1.需求: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的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欲望;第二,有购买能力。

3.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4.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5.需求量的变动: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6.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8.供给的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

9.供给曲线:表示价格和供给量关系的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10.供给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市场、贸易、消费、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使用一系列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并制定相关政策。

一、经济学的方法经济学的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比较法和数理方法。

经验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的分析来寻找规律和趋势。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的经济现象。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同之处。

数理方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来建立经济模型和分析经济数据。

利用这一方法,经济学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经济变化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变化。

其核心理论为经济周期理论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循环的过程,有着繁荣和衰退的周期。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则是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来解释价格、就业和产出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上的个体主体和对价格的影响。

其核心理论为市场均衡理论和企业理论。

市场均衡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会在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下自动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企业理论则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的研究,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和市场竞争状况。

三、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政府需要研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也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企业需要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产销计划和价格策略。

最后,个人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

例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消费,明确自己的经济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研究的是不同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而微观经济学则着眼于个体经济单位,分析个体决策、市场交互和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现象。

下面将分别就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及其长期增长、短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者通常采用数量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方法等来进行研究。

宏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波动、通货膨胀与通缩、失业等。

它的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制定和经济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市场交互和资源配置以及市场机制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行为,如个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市场供求关系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微观经济模型来分析个体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市场机制,并运用数理逻辑和实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市场结构和竞争、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企业行为与策略、消费者行为与福利等方面。

它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为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市场营销、政府监管等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 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研究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问题。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模型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

在研究经济现象时,经济学家们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揭示经济运作的规律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学科,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和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商业周期理论、货币与金融理论、国际贸易与汇率理论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模型如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S-AD模型等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预测。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学科,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市场机制。

它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生产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资源配置与效率理论等。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模型如供求模型、边际效益模型、成本收益模型等被广泛用于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

二、经济学模型的作用和局限性经济学模型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而建立的简化的描述性工具。

模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指导作用:经济学模型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框架,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 预测与预警作用:经济学模型可以通过对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建模,进行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和预警,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3. 教学与研究作用:经济学模型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系统和科学的框架,有助于加深对经济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然而,经济学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假设的简化性:为了建立模型,经济学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对现实经济的复杂性进行了简化。

因此,模型的结论仅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成立,可能与实际存在差距。

2. 数据和参数问题:经济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依赖于可靠的数据和参数,然而,实际数据的获取和参数的估计往往存在困难,可能影响到模型的结果。

对经济学的认识

对经济学的认识

对经济学的认识我对经济学的认识作为一名大一的新生,我对经济学的认识尚为浅薄,不能做出比较精到的见解,下面我谈谈对经济学的一些初步的认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个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以及其发展、运行规律的科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欧洲各国逐渐产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

关于经济学的分类,就宏观上讲,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现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是以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作为标志。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的总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经济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宏观是研究整个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的更加稳定、发展的更快。

宏观经济学存在着许多流派,比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很复杂很困难的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有以下一些:17世纪的重伤主意,18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19世纪上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就历史学派,19世纪下的新历史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和新古典主义,20世纪上的制度学派、瑞典学派、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而是世纪下的公共选择学派、菲莱堡学派等等。

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出了马克思主意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分类,就宏观上讲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

下面,我将重点讲讲以上四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2023年经综大纲

2023年经综大纲

2023年经济综合大纲
一、目录
1. 经济学原理
2. 宏观经济学
3. 微观经济学
4. 国际经济学
5. 财政学
6. 金融学
7. 统计学
8. 经济发展与政策
二、大纲详细内容
1.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
* 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与现实意义
2. 宏观经济学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分析
3. 微观经济学
* 市场供求与价格形成机制
* 企业理论与企业经营决策
* 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应用
*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
4.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关系与贸易理论基础
*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 国际投资、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市场*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5. 财政学
* 国家财政制度与税收政策
* 公共部门经济学与公共财政管理
* 财政政策与实践分析
* 地方财政与区域经济发展
6. 金融学
* 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管理
*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
*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制度
7. 统计学
*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 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整理技术
* 推断性统计与参数估计方法
*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技术
8. 经济发展与政策
*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分析。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生活和经济问题。

2. 课程目标- 熟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经济学的核心方法和技巧- 培养跨学科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程内容3.1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微观经济学- 市场供求和均衡分析- 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 成本与效益分析- 个人消费理论3.3 宏观经济学- GDP和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和失业- 货币和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 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将通过听讲、阅读教材、参与案例讨论和小组项目等方式来研究和理解课程内容。

5.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小组项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估。

6. 参考教材- Mankiw, N. G. 《宏观经济学原理》- Mankiw, N. G. 《微观经济学原理》- Krugman, P. R., & Wells, R. 《经济学原理》以上为该经济学课程的大纲概述,具体内容和教学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和调整。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简答

西方经济学名词简答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 .均衡产出:也叫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包含两个特点: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不是单个商品的上涨;二是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过程,而不是物价水平的一次上涨过程。

6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如果用表示投资乘数,表示投资增加量,表示国民收入增加量,则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的比率。

以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表示收入变动量,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8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9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10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1、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

3、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三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而金融学则研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最优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

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成本分析也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宏观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周期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金融学是研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形成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以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资产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市场理论等。

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方面。

它们分别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

它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政府的政策制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1825年,英国迸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消费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后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这样的危机,面对危机时期消费锐减、物价暴跌、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的状况,人们将这种危机称为〝恐慌〞或其他令人生畏的称号。

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冷静地剖析这种现象。

就在大少数经济学家仍把危机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时,法国一位原来行医的学者C·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动摇中的一个阶段。

从那时以来,经济周期就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主题之一。

现代微观经济实际把经济周期作为以国民收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短期周期性动摇。

经济周期实际是国民支出决议实际的静态化。

本章引见经济学家对经济中周期性动摇这种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学家给经济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动摇〔通常以国民支出来代表〕,它构成一种规律性形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临时趋向进程而出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曾作了这样的描画:〝在兴盛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

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支出、失业和消费下降。

价钱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

当最终抵达最低点以后,复苏末尾出现。

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

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临时继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失业时机以及增长的生活规范。

它也可以表现为持久的价钱收缩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

复杂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画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人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动摇。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支出的动摇,由于这种动摇而惹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动摇。

所以,研讨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讨国民支出动摇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防止的动摇。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反,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兴盛与萧条的交替。

经济学基础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经济学基础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 任务3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

任务2 经济学主要学习内容【旧课复习】1.资源利用的问题2.资源分配的问题【内容提要】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四、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重点难点】【案例导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国与国之间不再处于“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而是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赢,有这么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A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B国。

其中,A国每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4件衣服或8件电子产品;而B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3件衣服或5件电子产品。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制衣还是电子加工,B 国的效率都赶不上A国,但多年过去了,B国的制衣、电子行业不仅来被A国同行所挤掉,相反,两个国家在这两个领域相互交流并产生了合作。

讨论:为什么A国制衣、电子行业不凭借其技术优势挤掉B国同行,以取得垄断地位?案例分析仔细计算一下可以看出,在A国每多生产1件衣服必须放弃2件电子产品;而在B国每多生产1件衣服只需放弃5\3件电子产品,也就是说,A国生产衣服的机会成本比B国高,或反过来讲,A国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比B国低。

聪明的A国人发现,对A国最有利的战略不是凭借技术优势将B国所有的行业都挤掉,恰恰相反,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A 国应集中生产自己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而将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交给B国代工,这样做于双方都有好处。

上述案例中很好地诠释了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同时涉及了宏观经济学中的开放经济理论。

本模块正是从宏微观双重视角具体阐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由此经济学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S = sp·P/Y + sw·W/Y
• 将该式代入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得:
•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表明,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均 衡增长的条件,是改变社会的储蓄率
比较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
• 这三个经济增长模型都论述了增长率与储蓄率、 资本-产出比率之间的关系
复苏阶段

经济正常状态

谷 收缩期
时间
图 经济周期的四阶段
宏观经济学
经济周期的类型
• 根据波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 期和短周期
• 熊彼特指出存在三个层次的经济周期模型:基钦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 基钦周期即短周期 – 朱格拉周期即中周期 –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又称为长周期
• 模型旨在说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和经济波动 的原因。
假设:
1. 社会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 2. 社会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且两种要素不能相互
替代。 3. 储蓄倾向不变,即边际储蓄倾向等于平均储蓄倾向 4. 资本—劳动比率固定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率也不变,规模收
益不变。 5. 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 经济增长 2 经济发展 3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2、经济增长的途径
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库滋涅总结了经济增长的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六大特征: • 第一方面:量的特征
进步条件下能够实现的经济增长率。
2、储蓄率,s = S/Y,即储蓄额(S)与国民收 入(Y)之间的比值 3、资本—产出比率v=K/Y。即每增加一单位国 民收入所需要的资本量
所以,一国的经济增长数学表达式为
G=s/v
G:为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率
实际增长率Gt = st/vt Gt :实际增长率 st :实际储蓄率 vt :实际资本—产出比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 sd/vr GW :有保证的增长率 sd :合意储蓄率 vr :合意资本—产出比率
自然增长率Gn = s0/vr Gn :为自然增长率 s0 :为最适宜的储蓄率 vr :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
• 当Gt 与GW 不一致时,将 导致经济短期波动。
• 当 GW 与Gn 不一致时,将 导致了经济的长期波动。
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
多的产品。 Ø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
和知识的进展。
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的模型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析一国经济如何实现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学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英国 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
图6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 发展中国家要摆脱经济的恶性循环,就必须打破恶性循环 的各个环节
• 资本的形成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发展中国家加快资本形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第一,增加国内的储蓄 • 第二,引进外国资本 • 第三,取得外国援助
经济发展原理的思考
经济发展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的分析是肤浅的。
• 储蓄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3 储蓄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图4 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5 资本的黄金分割率
•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u考虑了技术进步这一因素的生产函数 Y=F(K,L,A)
uA为技术状况,通常Y与A的变化方向相同,即 假如K和λ既定,则技术状况的改进,A会增加, 结构导致Y的增加。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假如考虑人力资本这一因素,生产函数又可写 为
– 该式表明人均产出是有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两 方面决定的。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Joho.Robiuson),卡尔多(Nicholas Kaldor)和意大利 经济学家帕西内蒂(Luigi Pasinetti)等人提出 • 特点: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结合起来 • 假设条件:总收入只分成利润收入和工资收入两 部分
宏观经济学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 假设:国民收入为Y,利润收入者的收入为P,工资收入者的收入为W。
有:Y=P+W P/Y+W/Y =1
P/Y:为利润收入者所占总收入的份额;W/Y:为工资收入者所占总收入的份额
• 又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为sp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为sw,整个 社会的储蓄倾向为两种收入者储蓄倾向的加权平均数。
•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都是建立在哈 罗德-多马的增长模型基本之上的。
• 三个模型对该公式中的三个经济变量的切入口不 同
• 三个模型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一 个共同的目标,即寻找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均衡增 长的途径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何不同?
宏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中的恶性循环
• 第三方面:国际间的扩散特征
–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 界各国和地区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距离相当大
经济增长的途径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 资本: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 劳动: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
Ø 劳动力的增加又可分为劳动力的数量的增加与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
宏观经济学
经济周期的定义
l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l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N.G.Mankiw),强调经济波 动的三个关键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性和无法 预测的;(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是同时波动的;(3)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 当实际增长率、有保证增 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一致 时,经济才能稳定增长。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多马模型强调投资的“双重性”,即投资不仅 影响总需求,而且影响总供给
• 多马也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 量之间的关系:
①经济增长率 G = I/ I ②投资率 I = I/Y ③资本效率σ= Y/I
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基本持征之一 第二,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的波动 第三,经济周期反复出现
宏观经济学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 经济波动的概念要比经济周期广泛,波动可以呈现出周期 性,也可以不呈现出周期性
• 经济波动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只是经济波动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往往 是通用的,其意义相同
– 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量增长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 量增长率(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都相当高
– 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包括其它生产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其增长速度都很高
• 第二方面:社会特征。
– (1) 经济结构渐进地变革 –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向城市化过度
宏观经济学
分析步骤:
1. 在低人均产值和低储蓄相联系的第一个环节 2. 在低储蓄和低投资相联系的第二个环节 3. 在低投资与低生产率相联系的第三个环节中 4. 在低生产率、高人口增长与低人均产值相联系的第四个环节中
• 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源使用缺乏效率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 • 配置的低效率(allocative inefficiency) • x-低效率(X-inefficiency)
• 加速系数 是指为增加一单位产量Y所需增加的资本量K • 公式:
• 所以,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 有投资等于收入变动额乘以 加速系数
投资等于收入变动额乘以加速系数
宏观经济学
乘数-加速数模型
• 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以乘数的形式增长
• 加速原理相反,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资影响 • 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lvin Hansen)和萨缪尔森提出
经济周期的生过程和原理
1、加速原理 2、乘数-加数数模型 3、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
怎样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周期波动 ?
宏观经济学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 投资的若干倍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 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 资本-产量比率v • 指生产一单位产出即收入(用Y来表示)所需的资本量 (用K来表示),简单地说这是资本量与产量的比率 • 公式:
宏观经济学
• 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 的关系:
1. 经济增长率,
即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Ø 第一种是实际的增长率(Gt): 指一定时期实际国
民收入增量与原有国民收入之比。
Ø 第二种是有保证的增长率(GW): 指充分利用资本
而获得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Ø 第三种是自然增长率(GN):指在人口增长,技术
其中:I:投资的增量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由于σ= 1/v,所以将哈罗德和多马模型结合 起来,得 G= s/v =Iσ
• 投资增加,那么对总供给增加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YQ = I·σ
△YQ为社会增加的生产潜力,I代表净投资 • 投资增加,那么对总需求增加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YD为总需求的增加,s为储蓄率,1/s即为投资乘数 • 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则
• 经济发展原理和经济增长原理是相互区别 • 前者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 后者研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