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合集下载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规范检验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报告过程。

2范围适用于各专业组进行定量项目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项目识别,提出和组织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各检验项目确定评定要求和方法,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审核和验证。

3.2各专业组: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工作程序4.1技术负责人组织各相关专业组就下述情况识别和决定有关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具体要求:4.1.1当检验不需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做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或其他定性的估计),则不要求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但专业组应对检验结果的可变性有正确的理解和解释;4.1.2对于某些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专业组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4.1.3由于某些检验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评定;4.1.4除上述三种情况,均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的制定并实施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和程序;4.1.5测量不确定度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验方法的要求、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和进行合格评定时规定的报告的宽窄;4.1.6当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服务对象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验报告上应给出有关不确定度程序的信息。

4.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条件a)使用经确认的分析方法;b)使用规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c)参加能力验证项目;d)建立测量结果的溯源性。

4.3确定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各专业组组长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确定哪些检验项目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般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a)服务对象要求;b)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有效性或应用相关;c)如该项目检验方法存在一个窄限,要依据它作出满足某些规范的决定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定量评定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满足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用于检测不确定度来源的管理及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室有关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审核批准。

3.2 检测室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用范围4.1.1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或客户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当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和发证机关有要求时。

4.1.2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影响因素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出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4.1.3 在检测报告中加入不确定度信息时,其数值大小可以用绝对方式也可以用相对方式给出。

4.1.4 检测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时,应对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4.2.1 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被测量的定义、环境、人员、设备、使用参数、方法等多种因素。

4.2.2 评定时,可不考虑被检样品预计的长期性能。

4.2.3 各个不确定度分量按一定方式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即数值大小、分布特征、自由度(自由度在一定情形时可忽略)。

4.2.4 合成时应注意各分量遵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原则,对于某些影响确实很小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4.2.5 有些检测方法不能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的评定,可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的评定。

4.3审核批准技术负责人对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4.4 检测报告不确定度的给出原则4.3.1 根据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决定给出测量不确度报告的信息量。

4.3.2 如果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达形式,则检测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要求即可认为符合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3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为合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客观正确的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需提供数字结果的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检测人员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实施。

3.3档案管理员负责测量不确定度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4.程序4.1定义4.1.1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4.1.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4.1.3 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A类评定):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4.1.4测量不确定度B类评定(B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

4.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该因子取决于测量模型中输出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和所选取的包含因子)。

4.2分类A类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 、Up)4.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要求4.3.1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3.2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4.3.3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评定,但要确保测量结果报告形式不会造成客户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3.4当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或者不是建立在数值基础上(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等的定性检测),则不要求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 目的对检验方法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报告,进一步提高评价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以满足客户与认可准则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中心开展的标准或非标准方法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培训,以确保其在实验室检测活动中的运用水平; 3.3 检测员负责协助提供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检测数据; 4 控制程序4.1 测量不确定评定检验项目的选择4.1.1可能的情况下,实验室应对所有被测量进行不确定来源分析和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4.1.2技术负责人确定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的检验项目,确定进行评定的原则如下:a)当检验项目仅为定性分析时,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b)对于公认的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已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来源时,可以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除上述两种情况,各检验领域中关键、典型和重要的检验项目,均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d)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条件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e)当顾客对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提出要求时,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f)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某些情况下,一些检测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考虑它们对于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

有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不确定度也是合适的。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本程序拟规定两种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一种是GUM 法,另一种是top-down 评定方法。

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UM 法 4.2.1 列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见下图1。

图1 用GUM 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4.2.1.1分析检验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a)定义误差:被测量的量的定义不完整;被测量定义的复现不理想;b)取样: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当内部或外部取样是规定程序的组成部分时,例如不同样品间的随机变化以及取样程序存在的潜在偏差等影响因素构成了影响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c) 存储条件:当测试样品在测试前要储存一段时间,则储存条件可能影响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对公司在体系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控制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使之符合预期的不确定度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进行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策划或实施测量过程,及在使用测量结果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有关人员在选用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

3.0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不确定度。

3.4 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0职责4.1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施的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2质检部负责监督、考核各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5.0工作流程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5.1.1过程识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其活动是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5.1.2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计量确认过程、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1.3各部门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1.4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1.5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对于使用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定。

5.1.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有效版本。

5.1.6.1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人员的因素;➢测量仪器的因素;➢环境条件的因素;➢试验方法的因素;➢被测量本身的因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不确定度评定在原理上很简单。

为了获取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估计值所要进行的工作,简要地说,包括下列步骤:
1.第一步规定被测量
清楚地写明需要测量什么,包括被测量和被测量所依赖输入量(例如被测数量、常数、校准标准值等)的关系。

只要可能,还应该包括对已知系统影响量的修正。

该技术规定资料应在有关的标准操作程序或其他方法描述中给出(即给出测量依据)。

2.第二步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
列出不确定度的可能来源的数学模型。

包括第一步所规定的关系式中所含参数的不确定度来源,但是也可以有其他的来源。

还应包括那些由化学假设所产生的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来源应借助于使用结构图(又称鱼骨图)可能有助于因果关系的分析。

3.第三步不确定度分量的量化
测量或估计与所识别的每一个潜在的不确定度来源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大小。

通常可能评估或确定与大量独立来源有关的不确定度的单个分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考虑数据是否足以反映所有的不确定度来源,计划其他的试验和研究来保证所有的不确定度来源都得到充分的考虑。

4.第四步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在第三步中得到的信息,是合成不确定度的一些量化分量,它们可能与单个来源有关,也可能与几个不确定度来源的共同影响有关。

这些
分量必须以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根据有关规则进行合成,以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应使用适当的包含因子来给出开展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评定步骤图。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然而,任何测量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或误差范围。

为了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一、类型A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类型A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已有数据进行评定的。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足够数量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应尽可能地覆盖整个测量范围,以获取更准确的评定结果。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中心位置,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 确定置信水平: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要求,确定评定的置信水平。

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5%和99%。

4. 计算不确定度: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和置信水平,计算类型A不确定度。

一般情况下,类型A不确定度等于标准差除以测量数据的平方根。

二、类型B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类型B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是通过基于先验知识或经验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的。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不确定因素:首先,需要明确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仪器精度、环境条件等。

2. 评估不确定度:对于每个不确定因素,根据先验知识或经验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估计值。

这些估计值可以是基于厂商提供的规格或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

3. 合成不确定度:将所有不确定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合成,得到类型B不确定度。

合成的方法可以采用加法合成或根据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则进行合成。

三、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综合考虑类型A和类型B不确定度,得到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1. 加法合成法:当类型A和类型B的不确定度可以看作相互独立的时候,可以采用加法合成法。

即将类型A和类型B的不确定度进行简单相加,得到总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评定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检验和校准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是程序实施的负责人,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表示的统一要求和评定步骤,并组织评审、批准。

3.2实验室主任和测试人员负责程序的实施。

4.定义与分类4.1 定义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4.2 分类A类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 、Up)5.工作程序5.1测试人员根据GB/T15481-2001测量不确定的要求,按下列程序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5.1.1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X1 (X)N的关系。

5.1.2求最佳值,由Xi最佳值xi得Y最佳值yo5.1.3列不确定度式,由于测量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来源,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列不确定度式。

5.1.4进行标准不确定度评定(A类评定、B类评定),评定完毕进入5.1.5。

5.1.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5.1.6计算展伸不确定度。

5.1.7给出不确定度报告。

5.2实验室负责人按5.1.1~5.1.7的步骤进行核检,并对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准确性负责。

5.3 附录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6.相关程序6.1 GB/T15481-2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定量评定,测量结果只有具有不确定度说明时,才是完整和有意义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客户要求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职责检验室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

4.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1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是…%的关系上-(%、x...x)β由%、是…尤的最佳值%、&…%而得出Y的最佳值即测量结果为:y=f(xnX2…x)4.2列不确定度式由测量公司有可能的不确定度来源,按不确定度传播得到不确定度式。

4.3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用对被测量重复观测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实验标准偏差就是A类标准不确定度。

如对被测量%在同一条件下进行n次独立重复观XVi l⅞测,观测值为XLg2,…n)由下式得样本的算术平均值X尤为被测量的估计值即测量结果。

%的实验标准偏差S(X)即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3°r∑(jc∕∕-jc,y-S(Xp=4.4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4.4.1当被测量片的估计值乂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则标准不确定度〃(如可用对%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定。

这些信息资源包括:a)以前测量的数据;b)生产厂的技术说明书;c)检定证书及其他提供数据的文件;d)引用的手册。

4.4.2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办法一般根据经验或有关信息和资料,分析被测量可能区间(-a,a),并假定被测量值的概率分布,由要求置信水平(包含概率)估计包含因子h测量不确定度〃(均)为O=f式中,a为半区间的宽度。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评定5.1如果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包含若干个不确定度分量时,可用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分量时,可用不确定度的分量的合成得到的标准不确43)=VL i定度为各单个标准不确定度〃(必)的方和根值。

1.2当各分量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O=J♦+相关项分量V1=11.3当各分量完全正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0为以.3)=∑LL iZ=I6.扩展不确定度6.1扩展不确定度用〃表示,〃由合成不确定度乘包含因子A得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评价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评价程序
4.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周期
4.4.1不确定度评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4.4.2对于一般测量过程,做一次性不确定评定,测量过程所在部门保存测量过程所用测量设备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报告)。
4.5 产品或过程关键特性的检测,应优先采用汽车供应链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的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4.6 测量不确定度评价
4.6.1 内部检定或校准:按照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通过能力验证确认测量不确定度是否符合要求。
4.6.2 检测:对照计量要求导出记录,确认测量不确定度是否符合要求。
4.6.3 如不符合要求,应通过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控制测量环境条件的稳定性等措施降低测量不确定度。
如日常测量次数m与n不相同时,u( ) = s( ) =
检定或校准时,应选择变差较大的校准点进行反复测量,计算出平均值( )和xi的标准不确定度u( )。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应大于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否则应采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代替A类不确定度。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ub= 0.29δ(分辨力)。
合成不确定度uc=
4.1.5 扩展不确定度U或Up
U= kuc
k:包含因子(一般:一般不计算自由度。
4.1.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用扩展不确定度U来报告测量结果,如:
ms= (100.0105 ± 0.0006)g (k = 2)
4.2一般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
4.1.1 数学模型:y = f(x1,x2,x3,……xn)
一般测量:y (被测量)= x(示值)
检定或校准:y(示值误差) = x(示值)–x0(标准值)
4.1.2 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确保检验检测报告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管理。

3定义3.1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3.2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3.4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4职责4.1计量室提供本中心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信息。

4.2检测室负责对检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3项目室负责本程序在本室的实施。

5 工作流程图本页此处无正文6程序要点6.1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称为测量结果。

6.2测量结果仅仅是被测量的近似估计,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当附有定量的不确定度说明。

6.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实践中,测量不确定度可能来源于以下10个方面:a.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b.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复现不理想;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足,或对环境条件的测不完善;e.模拟仪器的人员读数偏移;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即导致仪器的不确定度;G.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提供的标准值的不确定度;h.引用的常数或其他参数的不准确;i.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中的近似和假设;j.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6.4很多情况下,被测量Y不能直接测得,而是由N个其他量X1,X2,…,X N通过广义的函数关系f确定Y=f(X1,X2,…,X N)式(28-1)测量结果,即输出估计值y由输入估计值x1,x2,…,x n代入上式得到,即:y=f(x1,x2,…,x n)式(28-2)该表达式为广义的函数关系,其描述了一个测量过程,它应包含对测量过程有明显贡献的所有的量(包含环境、人员、设备、方法等多种因素)。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步骤1.明确被测量,尽可能用方框图说明测量方法2.建立数学模型(或称测量模型)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Y(输出量)不能直接得到。

而是由N个其他量(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来确定,即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应进行修正),Y和X的最佳估计值为和,这时,由此,的不确定度是的不确定度来源。

关于数学模型的几点说明:①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

如果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模型,如一个随温度t变化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V,在温度时的电阻为,电阻器的温度系数为,则电阻器的损耗功率(输出量)为超出此范围的均能出厂。

比较容易理解,被测量以均匀分布落在内。

②数字式仪表分辨力是此类仪表示值不确定度的组成之一。

输入仪器的信号在某个给定区间内变动时,示值不会发生变化。

如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为(一般称为步进量),产生某一指示值的激励源的值在∽区间内可以是任意的,且概率相等。

因此,可以考虑为一个宽的矩形分布,半宽度。

标准不确定度。

B类评定中的自由度a. 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与所估计的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有关。

其关系式为。

根据经验,按所依据的信息来源来判断可信度0 (100%)10% (90%) 5016% (84%) 2025% (75%) 842% (58%) 476% (24%) 2b. 在什么情况下可估计为校准证书上给出了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或,该仪器稳定性很好或校准时间不长,保存条件较理想,其值不会有明显变化;按仪器最大允许误差或级别所评出的标准不确定度;按仪器等别的不确定度档次界限所作出的评定;按仪器的引用误差或其相应级别作出的评定。

在实际工作中,B类不确定度分量常根据区间的信息来评定,通常选择被测量落在区间以外的概率极小,这时可认为的自由度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此式称为不确定度传递率,式中,是输入量,是偏导数,称为灵敏系数,分别是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是的相关系数,设= ,= 是与的协方差。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定,确保报告结果准确性。

2 范围对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的全过程。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测量不确定度作业指导书,并组织《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报告》的评定。

3.2科主任负责批准《检验结果不确定度报告》。

4 工作流程4.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1)取样的代表性不够,样本不能完全代表被测量的性能和状态。

(2)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3)采用的检验方法不理想。

(4)检验过程受环境的影响或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

(5)对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移。

(6)检验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7)检验中所用标准物质、试剂、消耗材料的值不准。

(8)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9)操作人员方面的影响。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4.2.1检验人员根据随机取出的测量样本中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性质时,应采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表示,其评定流程如下:A对X i,1独立观测得X i,1 ,X i,2,┄┄ X i,n对xi 的测量结果4.2.2检验部门根据经验、资料或其他信息来评估时,应采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 B 表示,B 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六项(1)以前的观测数据;(2)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 (3)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4)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级或级别,包括目前暂在使用的极限差等;(5)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6)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r 或复现性限R 。

用这类方法得到的估计法U 2(K i )可称为B 类方差。

其评定流程如下:()∑+++==n i i i kk i i x x x nx n X ,2,1,, (1)14.2.3当检验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求得的情形下,应采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用符号u C 表示,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估计值y 分散性。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1. 明确被测量,尽可能用方框图说明测量方法 2.建立数学模型(或称测量模型)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Y (输出量)不能直接得到。

而是由N 个其他量NX X X ,,21 (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 X X X f Y ,,,21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应进行修正),Y 和X的最佳估计值为y 和x,这时,()n x x x f y ,,,21 =由此,i x 的不确定度是y的不确定度来源。

关于数学模型的几点说明:① 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

如果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模型,如一个随温度t 变化的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V ,在温度t 时的电阻为R ,电阻器的温度系数为α,则电阻器的损耗功率(输出量)为()()[]00201,,,t t R Vt R V f P -+==αα如采用端电压V 和流经电阻的电流I 来获得P ,则()VI I V f P ==,② 数学模型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依据。

模型中应包含能影响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全部输入量,即必须包含那些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不确定度有不可忽略影响的输入量,也就是说,数学模型或者说测量模型可能和计算公式不一致,例如,对电阻器的P 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则除了考虑上述公式中的输入量外,还需考虑公式中没有包含的输入量。

公式中被忽略的输入量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数学模型才和计算公式相同。

③ 数学模型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如X 本身还取决于其他量,甚至包括具有系统效应的修正值,从而导致一个很复杂的函数关系式,以至于f不能明确表示出来。

有时,模型也可以简单到Y=X ,如用一卡尺测量工件的尺寸,则工件的尺寸Y 就等于卡尺的示值X 。

又如,在评定电子电压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时,将被检表接到标准电压源上,标准电压源输出为V ,被检表的示值V ,示值偏移为d ,则数学模型为0V V d -=④ 在理论上,数学模型可以由测量原理导出,如上述可以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求得,但实际上,却不一定都能做到。

CM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CM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说明检验检测结果的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为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技术负责人负责评估的执行,各检测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实施。

4工作程序4.1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

公司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均要求校准或检定的单位或部门,在校准或检定报告中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或精确度。

4.2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对x i 独立测量n 次得x i 1,x i 2,…… x i n则x i 的最佳值x i =∑=nk ik x n 11得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u(x i )=()∑=--nk I ik x x n n 1)(114.3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4.3.1已知展伸不确定度u(x i )和包含因子k 则其标准不确定度 u (x i )= u (x i )/ k 4.3.2未知展伸不确定度首先估计x i 的变化半范围a 然后计算标准不确定度 a) 若x i 属正态分布,则u(x i )=a /kiki 为置信因子,当取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ki 应为2或3。

b) 若x i 属均匀分布,则u xi = a /3 4.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4.1关于不确定度传播系数测量结果y 为各分量测量结果的函数y=f(x 1x 2……x n ) 则 i x y ∂=∂ 为其传播系数4.4.2影响测量结果y 的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 i u i =i x f ∂∂/u(x i )4.4.3当各分量不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u c (y)=∑2iu4.4.4当各分量相关时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a)所有分量完全正相关时u c (y)=∑i u b) 部分分量为完全成相关时u c (y)=∑2iu+ 相关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4.5展伸不确定度4.5.1当无自由度时,取定包含因子k 当置信水准为0.95或0.997时, k=2或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目的:
为了保证检定中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度评定正确可靠,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开展检定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
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检测室负责编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4,程序
4.1要求
4.1.1计量检定中心对开展的检定项目都应进行测量不确定
度的评定。

并且应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和本程序的评定步骤编制出所负责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是对该计量标准对典型的被检
定对象,在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检定时所得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4.1.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
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

涉及到的计量术语应执行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1.4如果检定的测量范围很宽,此时测量不确定度可用下
述三种方式之一表示:
a.按有关计量检定规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表示;
b.根据测量范围分段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c.给出该测量范围内的最小和最大测量不确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为本中心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供依据,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本中心所有检测项目有关参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职责3.1 副主任a) 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b) 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3.2 技术负责人a)制定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体计划,提出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总体要求;b)组织审核、验证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3.3 检测项目负责人a)负责项目有关参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写评定报告初稿。

4 程序4.1 技术负责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聘请专家讲授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使检测人员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办公室协助技术负责人具体实施培训计划,负责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的记录、归档。

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详细评定步骤参见本程序附录1)说明测量系统时要给出如下信息:①所用检测仪器型号、资产编号、技术指标;②校准/检定证书号、校准/检定日期和校准/检定实验室明名称。

4.2.1 根据检测项目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明确被测量,简述被测量定义、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

4.2.2 画出测量系统方框图4.2.3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4.2.4 根据数学模型和有关信息,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主要来源有(但不限于):所用的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被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操作人员等。

需要指出,被测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通常不予考虑。

4.2.5 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①不确定度A类评定采用统计方法;②不确定度B类评定采用非统计方法。

合理地评定应依据对方法性能的理解和测量范围,并利用以前的经验和资料、文献中确认的数据等。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要的严密程度取决于①检测方法的要求;②客户的要求;③据以作出满足某技术规范决定的紧限。

4.2.6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2.7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和报告测量结果。

4.3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4.3.1 中心技术负责人对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

必要时,可委托外单位专家审核。

4.3.2 评审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和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意见经中心副主任批准后,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技术文件打印归档,并作为作业指导书发至有关检测人员执行。

4.3.3 检测项目负责人发现有关不确定度分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报告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核批准后实施。

4.4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和应用在下列情况下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或证书)中应给出有关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信息:a)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b)客户有要求时;c)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技术标准/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即测量结果处于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的区间宽度对判断符合性具有重要影响)。

4.5 注意事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质量监督员和有关检测人员就下述情况决定有关项目评定不确定度的具体要求:4.5.1 当检测结果不要求得到数字结果(如仅判断通过或不通过、合格或不合格、大于或小于限定值或其它定性的估计),则不要求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但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了解。

4.5.2 对于某些公认的检测方法或规范,如果该方法或规范规定了结果的报告方式时,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或规范,即被认为符合要求。

但作出符合性声明时,应考虑测量不确定度。

4.5.3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努力找出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评定,并要确保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不会造成客户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5.4 检测实验室均应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并实施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如有的检测项目包含取样和样品制备,则评定时就应考虑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有的检测样品不能作重复独立测量,就不应考虑重复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有的检测项目A类评定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起决定作用,这时就不必勉强去寻求B类评定分量。

4.6 办公室应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有关记录,重大处置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文件(本程序的附录1~附录3是非受控文件)6、质量记录(无)1. 明确被测量,简述被测量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案和测量过程;2. 画出测量系统方框示意图3. 给出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即被测量Y 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若Y 的测量结果为y ,输入量X i 的估计值为x i ,则),,,(21n x x x f y = (A.1.1)4.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即输入量x i ),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测量结果是修正后的结果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5.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 (x i ),并通过由数学模型得到的灵敏系数ii x yc ∂∂=,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i (y )。

如扩展不确定度用U p (如U 0.95)表示,则应估算对应于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νi ,根据x i 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A 类或B 类评定得到其u (x i )。

5.1 A 类评定对x i 作n i 次独立重复测量,得到测量结果x ik , (k =1,2,⋯,n ),则其最佳估计值(平均值)为:nxx nk iki ∑==1(A.1.2)单次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1)()()(12--==∑=n x xx s x u nk i ikik ik (A.1.3)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nx s x s x u ik i i )()()(== (A.1.4)如测量系统稳定,实时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 (x ik )均可以由预先评估时所作的n 次测量结果得到。

如实时提供给客户的是单次测量的测得值,其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上述u (x ik )= s (x ik )的值,如实时提供给客户的是m 次(例如m =3)测得值的平均值,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为mx s ik )((一般m ≤n )。

5.2 B 类评定5.2.1. 若资料(如检测证书)给出x i 的扩展不确定度U (x i )和包含因子k ,则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kx U x u i i )()(=(A.1.5)若资料只给出了U ,没有指明k ,则可以认为k =2(对应约95%的置信概率)若资料只给出U p (x i )(其中p 为置信概率),则包含因子k p 与x i 的分布有关,此时除非另有说明一般按照正态分布考虑,对应p =0.95,k 可以查t -分布表得到,即k p =1.960 ;若资料给出了U p (x i )及νeff ,则k p 可查t 分布表得到,即k p =t p (νeff ) 。

5.2.2. 若由资料查得或判断x i 的可能值分布区间半宽度a (通常为允许误差限的绝对值)则x i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kax u i =)( (A.1.6) 此时,k 与x i 的分布有关,如表1所示(参见JJF1059-1999附录B “概率分布情况的估计”)。

表1 对应几种非正态分布其包含因子为:6. 合成不确定度u c (y )的计算 ∑∑∑=-=+=∂∂∂∂+∂∂=Ni N i Ni j j i j i ji i i c x u x u x x r x fxf x u x f y u 111122)()(),(2)()()( (A.1.7) 式中x i 和x j 为输入量;x i 和x j 为输入量x i 和x j 之间的相关系数估计值。

实际工作中,若各输入量之间均不相关,或虽有部分输入量相关,但其相关系数较小而近似为r (x i ,x j )= 0,于是u c (y )可简化为:∑∑===∂∂=Ni i Ni i i c x uc x u x f y u 122122)()()()( (A.1. 8)7.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2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8.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可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8.1 U=ku c一般取k=2,对应约95%的置信概率;8.2 U p=k p u c= t p(νeff)u c,t p(νeff) 由查t分布表获得,一般取t0.95(νeff)对应置信概率95%的值。

电力工业华东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程序文件 修改码:0验证方法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进行。

1.送校法将被验证的计量标准送校,该标准给出的y 值与上级计量机构检测该值的结果y 0 比较应满足: U y y ≤-0(其中U 为被验证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

2.传递比较法用高一级测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为U 0 )和被验证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台稳定的传递标准或核查标准,应满足:220U U y y -≤- (A.2. 1) 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如30UU ≤成立,U y y ≤-0则也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

3.比对法用两台不确定度同为U 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差为y a -y b应满足:U U U y y 222b a =+≤- (A.2. 2)则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

4.多台比对法用三台或三台以上同为U 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比对,多台(n 台)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y 其中某一台计量标准的测量结果为y i ,应满足: U nn y y i 1-≤- (A.2. 3) 则该台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

【注1】 以上四种方法适用于检测实验室,如能得到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测量值时尽可能采用前两种方法,否则可采用后二种方法。

【注2】 对检测实验室可采用后两种方法,测试系统或装置应视为方法中的计量标准。

电力工业华东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程序文件 修改码:01. 为了便于客户比较和选择实验室的能力,在表述实验室能力的有关不确定度的指标时应填写典型值,即“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和“最佳测量不确定度”,同时注明为获得最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条件。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应综合考虑下列两个不确定度来源后加以评估: a )与实验室的测量系统(包括环境影响)相联系的不确定度; b )与被测对象相联系的不确定度。

鉴于被测对象的状况差异可能很大(如被测对象和测量系统端面的失配随被测对象变化很大,为获得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可选择最佳匹配作为评定条件)。

实验室应建立一个评审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的机制,以便当测量仪器、设备重新校准或发生严重影响相关不确定度分量的其他变化时能及时修改对外公布的不确定度指标,这种评审既要考虑设备的最新校准结果,也要考虑最新校准结果与先前校准结果相比较而判定的稳定性,(例如在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中,除了要考虑标准值校准的不确定度,也要把该标准值自它上次校准以来的漂移作为输入量写进数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