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分析
▪ 1、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2、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3、环渤海经济区的比较优势 ▪ 4、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不足 ▪ 5、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渤海经济区概况
▪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 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 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 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 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 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 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 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 占全国28.2%。
▪ 五、区域壁垒、各自为政较为严重
▪ 六、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重型化, 附加值相对不高
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
向
▪ 一、环渤海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创 新为重点的战略取向
▪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 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 力量雄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一。科 研和人才的优势决定了环渤海区域无论在 科技的投入产出还是开发应用方面均居全 国首位。因此,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应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的智力优势。
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一、经济引擎
▪ 二、交通建设
▪ 三、经济特征 ▪ 四、经济增长源泉 ▪ 五、产业结构
环渤海经济区 - 比较优势
▪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 较优势:
▪ 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 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 三、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 ▪ 四、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
▪ 三、在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发展中推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环渤海经济区内各地的区位优势不同,因 而在产业布局上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以利于区域内各地集中资源培育出优势产 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如环渤 海经济区的天津市应将高端装备制造、新 材料、现代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北京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 物等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02
《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03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合作,提升渤海经济圈的国际 竞争力,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深 度融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 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手段, 实现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
增进民生福祉
通过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渤海经
济圈居民的民生福祉。
04
重点发展领域与空间布局
加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
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撑
01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渤海经济圈的技术水 平和创新能力。
02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
0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提供高 素质的人才支撑。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渤海经济圈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渤海经济圈位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是华北、东北和西北 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和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渤海经济圈概况 • 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 • 重点发展领域与空间布局 •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
渤海经济圈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环绕 渤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山东等省市。
经济发展历程
当前发展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 ,渤海经济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 挑战。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摘要: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
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行政体制、传统观念等的束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结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出打破区域束缚、加强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区域发展;科技创新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
据统计资料显示,其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正在成长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京津冀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合作潜力。
一、环渤海地区发展的现状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环渤海经济圈新兴产业发展快速,已经成为中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
依托该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北方外来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且持续成长。
目前,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有119家,其中有49家设立在北京,占41.2%;同时,有87家外埠大企业在北京设立了103家研发机构,另有8家即将建立驻京研发机构,这一数量还在继续成长。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的巨大拉动作用。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具有良好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制约性问题,因此探讨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步伐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东部。
环渤海地区拥有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一向被当作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突出环渤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
它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毗邻朝鲜,与韩日俄地理位置接近。
目前,沿海已建成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日照等6个年吞吐量在千万吨以上的大型港口,以及若干百万吨以上的中型港,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60%。
陆路有10多条铁路干线和20多条高速和高等级公路,空中有以北京为中心的10个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
此外,该区内分布了我国三个大的城市群,即京津唐、辽中南、鲁北工业区。
这三大城市群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经济辐射较广,这对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资源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
环渤海经济圈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旅游资源。
本地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多达11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达70多种,尤其煤、石油、铁的储量均居全国前列,这就为发展钢铁、石化等工业在原料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唯一兼备海洋、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的地区,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业发展后劲十足,更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科技力量密集,人才优势突出。
环渤海经济圈占全国11.8%的土地上拥有了20.6%的人口。
区内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为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此外,该区域还拥有我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全国批准建设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本地区有7个,现有科研机构1000多个,各类科技人员达130多万,约占全国的27%。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
中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辩
撼
镑
邪
屋 躁
属
卸 绚 回
屈 路
文 /王 吴
摘要 :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不断拓展 区域发展空间,可以加速中国产业的升级 较 小 。 清 代 后 期 , 随 着 天 津 、 营 口 、 换代 ,有利 于缩 小地 区差 距 ,促进各 地 区经 济均衡 发展 。五 大因素对环 渤海 区域 经济 发 烟 台等港 口的开 放 ,港 口及其 腹地 经 展具有较 强制约作用:计划体制影响大;产业结构趋同;行政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 济同 日渐广 阔的国内外市场对接起来 , 严重 ; 区域层次 的协调机制 缺 乏;二 元经 济结 构 的大量 存在 。解 决这些 问题的对 策思路 港 口的经济 辐射 强度 大大增 加 ,拓展 是 :建立 更 高层 次的 区域 协调机制 ,消除地 方保护 ,促 进 区域 “ 同市 场” 的形成 ;鼓 了环 渤海经 济区 的空 间范 围和 经济外 共 0世纪 以后 ,北方迎 励 国有企业 间的合 并重 组,逐 步降低 国有经 济比重 ,积极为 民营经济 发展 创造 条件 ;完 向化程度 。进入 2
种方式实现:
一
而形 成 了密 集 的城市群 。城市 之间 通 威海 、青 岛等 的城市化 水平 ,带动 了
种是 政府 合作 形成的 经济一 体 过产业配套链条 发生 紧密的经济联系 , 许多 内地城市 如大 同、唐山 、张家 口、
化 。即通过政府 问签定各种协议或条约 使 区域 中的市场一体 化程 度不断加深 。 焦作 等 的兴起 。改革开 放 以来 ,环渤
较 大 的 区 域 合 作 组 织 有 : 欧 盟 、美 加 历 史上 ,环 渤 海 地 区 的 经 济 发展 对 其 术 人 员 8% 以 上 有 大 专 以 上 学 历 。 其 5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研究报告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研究报告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沿海的海洋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亮点。
本文将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现状1.1 海洋产业发展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港口物流业、海洋工程、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领域。
其中,港口物流业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
据统计,环渤海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港口,港口吞吐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1.2 海洋环境保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其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对环保投入不断加大。
如沿海各省市已逐步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环渤海地区已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环保监管系统等。
1.3 海洋科技创新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迅速发展,海洋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海洋科技创新重要体现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其中,海洋新材料的研发,海洋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等项目,都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2.1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需要全面、深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特别是在产业协同、环境保护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环渤海地区需要共同合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2.2 切实推进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生态建设是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
政府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海洋环保机制、加大海洋生态建设、推进海岸防护建设等。
2.3 完善海洋投融资机制为了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必将重新制定投资机制。
引入市场化机制,扩大海洋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平台协同发展等,将有利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潜力巨大,急需政府和企业全面的合作、开发和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囵中国
■珠三角
口长三角 口环渤海
19~ 05 2 20 9 20 06 ( 份) 年
资料 来 源 : 《 中 国五 十年 统计 资料汇 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 新 , 99年版 ; 《 中国统计年鉴 20 ~ 07 ,中国 00 20) )
问题 。各行政 区域主体 以 自我 利益 为 中心 的发展 规 划导致 重复建设 、非 良性竞 争及不平衡 发展 ,这 些均 已
造成环渤 海 区域整体 利益 的 巨大损 失 ;同时 ,快速 的经济增 长也造成 了对 生态 系统 的破 坏 ,渤 海的环境质
量迅速 恶化 ,正在成 为制约 该 区域 可持 续发展 的瓶 颈。改善 区域 内的协 调 与合 作 ,共 同致力 于由传 统发展
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 式的转型 ,已经成 为这一地 区必须的选择 。
f 关键词 】 渤海 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 环
行政 原 因 对策
一
、
引言
在全球生产要 素 “ 东移 ”和 中国发展重心 “ 北
上 ”趋 势 的共 同作 用下 ,近年来 环渤海经济圈 的发
环 渤海地 区主要包 括北京 、天津 2 直辖 市和 个
为 93 %,环渤 海 的平 均增速 只有 8 5 . 9 . %,低于全 2
国平 均增长水平 ,尤其是天津市和辽 宁省 ,多数年
份都以低于全 国平均增长水平 的速度运行 。
如图 2 所示 ,19 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成功 92
地引领 了长三角经济 圈的崛起 。19 ~ 0 5 ,上 92 20 年 海 、江 苏 、浙 江 三 省 市 的 G P平 均 增 速 达 到 D
经被视为新世纪 拉动 中国经济增长 的第三极 。 环 渤海 区域经济 的发展蕴藏着 巨大 的潜力 。但 是,自2 世纪 8 0 0年代 中期环渤海经 济圈 的概念提 出以来 ,环渤海 区域 内的经济合作一直停 留在 “ 概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
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总结词
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等。
详细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详细描述
环渤海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人才缺乏,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未来,随着国家对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该地区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同时,该地区也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03
经济发展前景
环渤海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环渤海地区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以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文化特色
环渤海地区的文化特色较为鲜明,包括儒家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同时,该地区的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传统。
历史与文化
02
经济发展现状
VS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挑战。未来,该地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环渤海沿海经济带发展趋向及政策建议
• 环渤海沿海经济带概述 • 发展趋向 • 政策建议 •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环渤海沿海经济带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环渤海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部,濒临渤海,包括辽宁、 河北、山东和天津等省市。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 的海洋资源和港口优势,是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 擎。
成功案例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
概述
港口优势
政策支持
产业升级
未来展望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指以 大连、营口、锦州、盘 锦、葫芦岛等城市为依 托,以港口建设和海洋 经济为核心,以先进制 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 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地区拥有多个 港口,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辽宁省政府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措施,支持沿海 经济带的发展。
区域品牌建设
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 品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竞争政策制定
制定合理的竞争政策,规范市场秩序,防止 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
03
政策建议
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
1 2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推动环渤海沿海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合作,建立 定期会晤和沟通机制,共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
优化创新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降低创新创 业门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01
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提高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0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03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化。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解析
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 中国经济发展第三级,被经济学及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三驾马车”之一!
第4 页
01 简介 02 优势 03 发展现状 04 产业结构 05 潜在问题 06 经济转型
依托原有的经济基础,环渤海地区 不仅保持了钢铁、原油等传统工业的 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生物制药、 海洋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 经济实力相当雄厚。
第8 页
04 丰富的资源
01 简介 02 优势 03 发展现状 04 产业结构 05 潜在问题 06 经济转型
➢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辽河平原, 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正文 . 第二章 ZJ NO. 5
第二章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01
地理区位
02
交通网络
03
经济基础
04
丰富资源
05
市场广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5 页
01 独特的区位优势
01 简介 02 优势 03 发展现状 04 产业结构 05 潜在问题 06 经济转型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 地带,向南联系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 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沟通韩国和日 本:向北联结者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故事
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线路纵横交错, 且拥有京津唐、京沪等高速公路。
全国港口密集区,有大 小港湾四十 多个,有大连、秦皇岛、烟台等重要港 口,在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第7 页
03 良好的经济基础
正文 . 第二章 ZJ NO. 5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研究
环渤海经济圈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不仅包括国有资本, 也包括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
贸易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出口贸易
环渤海经济圈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较高 的增长速度,2014年,环渤海经济圈的进 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042亿美元,占全国进 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4.5%。
贸易对象多元化
环渤海经济圈的贸易对象逐渐多元化,不 仅包括传统的贸易伙伴,也包括越来越多 的新兴市场国家。
04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
战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趋同
各城市之间产业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缺乏差异化发展。
传统产业比重过大
环渤海经济圈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 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缺乏产业协同
各城市之间产业缺乏有机联系和协作,难以形成 产业集群效应。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环渤海经济圈的主导产业包括能源、原材料、装 备制造、化工等重工业领域。
主导产业特点
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传统重工业特征,同时存在 技术落后、资源依赖度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主导产业升级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 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构成
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 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在 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
产业结构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多元化,既有传统产业 ,也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3
经济增长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进展。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_问题与对策建议
三、 环渤海区域经济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水 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坚实的工业基础、良好的投资 环境, 所有这些条件都使环渤海成为具有巨大潜在 优势的地区, 也为这一地区的区域经济整合和协调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 环渤海目前尚未成 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 内部五省市之间的经济协调 性和联系的紧密性远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另一 方面, 传统增长方式已经给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带来巨大的压力, 使其成为制约环渤海持续增长的 主要瓶颈。
山东 13.2 50.3 36.5 11.9 53.5 34.6 11.5 56.3 32.2 10.6 57.4 32.0 9.7 57.7 32.6 23794
2007 年, 环渤海五省市生产总值达 64788 亿, 占全 国的 26.27%! "。
如表 1 所示,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 除北京市 外, 环渤海的其他省市都是以第二产业为最大的产 业部门,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的拉动。2003 年以后, 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在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 出现第三产业比重 下 降 的 趋 势 , 从 2005 年 开 始 , 河 北 、辽 宁 、 山 东 的第三产业比重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SOUTH CHINA REVIEW / JULY 2008
专题: 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年份 1952 1978 2006
数值 ( 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的比重 ( %) 人均 GRP ( 元) 数值 ( 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的比重 ( %) 人均 GRP ( 元) 数值 ( 亿元人民币)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分析详解
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不足
• 一、机制与文化、观念上的问题是最主要 问题
• 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主要在于文 化观念直接导致体制上的僵化,缺乏现代市场经 济的意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 耀博士指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 济区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 ,对企业干预较大,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 2001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 仅北京市就高达65.1%,高出全国20.7个百分点
•
• 一个经济区域只有物流发展起来,经济联系发展 起来,企业和地区的分工关系才会出现。而环渤 海经济圈区域内的内在产业链联系还没有发展起 来,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区域内没有形成分工。 北京、天津、青岛、秦皇岛正掀起城市开发的热 潮,但这些城市都还缺乏从区域经济层面上的审 视和规划。且多以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为支柱, 结构雷同,低水平无序竞争。
环渤海经济区 - 比较优势
•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 较优势:
• 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 ,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 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 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 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 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 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 一、经济引擎
•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 (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环渤海地区如今已成为 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 “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 个“增长极”。
渤海目前现状分析报告
渤海目前现状分析报告一、概述渤海是中国国内四个较大的海湾之一,位于东北亚地区,北濒内蒙古自治区,东界山东半岛,西接辽宁省,南界河北省和天津市。
渤海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和生态环境价值。
本报告将对渤海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经济发展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壮大。
渤海周边的沿海城市,如大连、天津和青岛等,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这些城市拥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和发达的制造业,是中国外贸和国际贸易的主要门户。
此外,渤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环境然而,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量的工业废水、河流污染和海上交通造成的油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渤海的生态系统。
海水污染不仅威胁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此外,渤海地区还受到了海洋垃圾、海岸侵蚀等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善。
四、安全保障渤海地区的安全保障是一个重要议题。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渤海是中国东北地区和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海上安全屏障。
然而,渤海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海上交通安全、海盗活动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应对。
加强海上巡逻、航道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至关重要。
五、旅游业发展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旅游资源潜力。
如山东的威海、烟台等以及天津的黄骅港和塘沽等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促进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但是,渤海地区的旅游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改善游客体验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六、科研与教育渤海地区具有优秀的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资源。
沿海城市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海洋科学、沿海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对于渤海地区的经济、生态和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谈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环渤海区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同时,三省二市的产业布局各有不同,发展明显不均衡,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第二产业的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普遍存在。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领导与协调作用,由内圈“京津冀”向外圈“环渤海”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产业布局环渤海区域环渤海区域又称为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指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在内的环渤海区域所形成的经济地带,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市、天津市两直辖市,河北省、山东省和辽宁省三省。
环渤海区域与华东、华南沿海一起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海岸”。
环渤海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智力、矿产、科技等资源,具有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网络发达便捷等优势。
然而由于环渤海区域涉及省市较多,各行政区划之间缺乏从大局整体层面上的审视和规划,区域内经济还不能更好的协调发展,产业同构化局面依然存在。
环渤海区域经济布局现状(一)环渤海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快速,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环渤海区域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从1995年到2009年14年时间里,环渤海区域三省两市的GDP总量由1.3万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31.04%。
共实现增加值77564.65亿元(见图1)。
(二)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渤海第一产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7109.71亿元,第二产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42585.24亿元,第三产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35569.25亿元,三次产业比为8.34:49.94:41.72,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呈现出“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的特征。
对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思考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
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
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__年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
20__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
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
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
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
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__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
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
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
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 均 岸线 地 区 ( 生 产 总 值 ) 经 济 密
、
亿元 区 域
、
二
、
三
产业 结 构 为
35
。
其中 河北 天
度
7
亿 元 /k m 其 中 :河 北 天 津 的岸 线 经 济 密 度 较 高 分 别
,
,
收稿 日 期 :2 0 0 7
—
12
,—Βιβλιοθήκη 30, 、作者简 介 :刘 容 子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为海 洋 战略 海 洋 经 济 和 海 洋 科 技 政 策
年
,
最大 为
,
87 5
人 /姘
,
,
河 北 人 口 密度 较 小 为 3 6 5 人 /姘
一
海洋 经 济 总 产 值
.
亿 元 增加 值
,
2 268
亿 元 相 当 于 同期
,
2005
,
年 环 渤海 三 省
一
市实现地 区 生 产 总值
1 1 :5 4
:
4 0 3 19
,
、
6
地 区 生产 总值 的
5 6%
。
关键词
。
海 海 环 渤 海 ;区 域 经 济 ; 洋 经 济 ; 洋 环 境
F06 1 5
.
中 图分 类 号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 1 0 4 (2 0 (~
}0 2
—
00 55
—
05
“
十
一
五 开 局 以 来 在 国家 加 快 环 渤 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
一
”
津 和 山 东 的第 二 产业 比 重 均 超 过
,
、
.
济 发 展 态 势 与忧 患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
在 对 环 渤 海地 区 经 济发 展 现 状 和 特 征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生 产 力布 局 向 沿 海 地 区 推 进 的 态
,
— —
势 分 析 深 入 剖 析 了 地 区 经 济发 展 面 临 的 日 益 严 重 的 渤 海 资 源 和 生 态 环 境 问题
。
环 渤 海 临海 地 区 产
,
1
Ec
y
s
t a tu s
o an
f B o ha i S e
R im
c e
bo th L ia
o n
in g
,
) s h a n d 【n g
,
T i 柚j i n
d H e b e i P r o v in
in 2 0 0 5
业 规 划 布 局 和 重 大 项 目建 设 情 况 显 示 沿 渤 海 岸 线 的 海 洋
*
。
国 家 自然科学 基 金 ( 4 0 5 7 6 0 0 8 )
2006 , 中 国 科 协 重 大 问题 研 究课 题 (
”
,
) 环 渤海 地 区
“
20 0 6
—
2 0 15
年 经 济 社 会发 展 环 境 承 载 力 研 究 专 题 三
—
—
—
环 渤海 地 区 海 洋资 源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承 载力 研 究
维普资讯
中 国 人 口 资源 与 环 境
200 8
年
第
18
卷
第2 期
C H I N A P O P U L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M E NT
V 0 1 18
.
No 2
200 8
环 渤 海 临 海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态 势 与忧 患
、
省 行政 管辖 总 面 积 4 2 6
,
2 3 1 0 3 k m2 ; 0 0 5
.
年总人 口
2 1 36 3 2
.
万 人 人 口 平均 密度 5 0 1 人 /k m
。
,
其 中 :天 津 地 区 人
,
口
密度
。
环 渤海 三 省
一
市大陆海岸 线 总 长
5 23 0
.
5 684 74 h
.
,
200 5
刘容子
.
‘
’
2 吴姗 姗 2 ;
.
( 1 国 家 海 洋 局 海 洋 发 展 战略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8 ~
,
国 家 海 洋 技 术 中心 天 津
,
300 11 1 )
摘要
环 渤 海地 区 作 为 十
“
一
五
”
期 间 国 家 优 化 开 发 的 区 域 经 济发 展 日 益 呈 现 加 速 化 重 工 业 化 的 总 体 趋 势 探 讨 环 渤 海 临 海 区 域 经
海域 污 染 范 围 持 续 扩 大 等 并 进
。
一
岸线 利 用 缺 乏 合理 性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布 局 不 平 衡
、
、
步 提 出缓 解 矛 盾 的 对 策 建 议 希 望 有 助 于 环 渤 海 地 区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同 时 引起 国 家 和 地 方 政 府
,
,
对 渤 海 生 态 安 全 的高度 重 视
资源 利 用 不 合 理 重 大 项 目 布 局 雷 同 重 复 等 现 象 比 比 皆
、
躯
是
。
特 别 是 海 岸 线 资 源 利 用 问题 突 出 半 封 闭 的 渤 海 资 源
, 。
。
和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趋 势 日益 严 重
为此 笔 者 就 环 渤 海 地 区
,
氯熊 嚣鼢
,
GR P
GRP
、 、
河 北 最低为
1 47
.
;
最 高 与 最 低 之 间相 差
倍 (表 1 )
。
J
。
与此 同
表
Ta b
.
时 带来 更 为严 重 的 陆 源 污 染 物 排 放 增 加 造 成 近 海 海 域
, ,
1
环 渤海地 区三 省
o n o m
一
市 经 济 情 况 [2 0 0 5 年 ) 【 ]
a
甚 至 整 个 渤海 海 域 的 污 染 危 机 加 重
国 务 院 专 项 我 国 近 海 海 洋综 合 调 查 与 评 价专 项 ( 9 0 8
。
黜
赫
临海 地 区 经 济发 展 态 势 及 其 对 渤 海 海 洋 资 源 与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进 行 了 初 步 研 究 喜忧 并 存 撰 文 以 鸣
,
,
,
。
1
1 1
.
环 渤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三省
一
山东
9 24 8
2 1 36 3
5 90
1 8 5 16 8 7
.
2 0 0 96
1 1 :5 7 :3 2 3 8 0 2 :3 1 0 4 :3 0 9 4
. . .
市 地 区 经 济 及 海洋 经 济 的 发 展现 状
一
合计
平均
4 0 3 19 6 1
.
环 渤海三 省
,
市 系指 辽 宁省 河 北 省 天 津 市 和 山东
、
60 8 2 5
.
22 4 11
1 1 :54
:
35
最 高达
3 55
.
50 % 0
。
人均
,
GDP
.
值天 津
万元
。 ,
的重 大 决 策 引 导 下 环 渤 海 地 区 三 省
,
、 、
市各级 政府 企业
、
万 元 山东次之 为
,
2
.
万元 辽宁
2 5
.
1 89
加 快 经 济建 设 的热 情 高 干 劲 足 成 绩 显 著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u 呈现 出加速化 重 工 业 化 临海 化 的总体趋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