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及变革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及变革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及变革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

高效的物理习题课要改变机械式地对答案、改错题的形式。

创设情境,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物理习题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习题课;情境;高效习题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有了初步理解,但让学生直接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问题还有不小的难度,在当前的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大多是机械式地对答案、改错题,学生整体疲于应付,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态势。

如果习题课教学达不成预期效果,则抄袭作业的现象就会很严重,达不到巩固、活化知识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教学《简单机械和功》习题课之前,笔者梳理试卷中的试题,预判学生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根据教学的重点设计了几道与试卷中试题相似的习题,设计时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学校旁边的建筑工地起重机正在吊装钢管,笔者突发奇想,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再生动不过的简单机械吗?有杠杆、有滑轮、有滑轮组,和功率有关,也和机械效率有关。

于是立刻组织孩子们观察起重机的工作。

同时拿起了相机,拍了几张局部的照片和几段几十秒的视频。

并修改了习题课的例题,原来我的例题是书上的原图让学生画出工人用撬棍翘石头和小朋友钓鱼时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及阻力臂。

不妨换一下呈现的顺序,先展示刚刚看到的起重机吊起钢管的图片。

例1.画出起重机工作时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及阻力臂。

学生对于刚刚看到的景象有很强烈的研究兴趣,学生乐于练习,识记效果也会很好。

由于起重机涉及《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的大部分知识点,所以我将其他几个例题也改成了围绕起重机的题。

例2.起重机工作时是杠杆,还有哪些例子也是这样的杠杆?这样就很好地巩固了三种杠杆的知识。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摘要】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在学习物理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习题教学,学生可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引导实验、课外练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建议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评价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包括鼓励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趣味性的习题设计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还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评价建议、重要性、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兴趣、学生全面发展、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习题教学是其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习题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习题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习题教学的重要性、方法、评价建议、以及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习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为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赋予新的活力和意义。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将会更加完善,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习题教学的重要性习题教学是物理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物理习题课中的“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

物理习题课中的“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

满足 如 图直 解得
秽气 一
j
角三

角形关 系 则 P


m g ) + (,


F
m
孑 f7 ~/ _二
3






3
如 图
水 平 面 上 有


箱苹果 求

在 外 力 作
用 下 正 匀 速 向左 运 动

箱 子 与地 面 间 的动摩擦 因数 为

苹果 A 的质量 为

m
重力加速 度 为
g


撤 去外力 g

P c

交抛 物线 于
(

m
C 2
g )


+
(
m

)




若直线
证 明

P B
的倾斜角互 补

解得
’ 扩0 —

F
m
“丁 干7

直线 B C 的斜率为
双 曲线
P A
Y


j磊
>

t


2
在水平路
斜 面 小 车

面 上 有
推论
A
2




u

l (

0

6 >
0 )
的 内接
P
车上 有

质量 为
2
P A
y

一题多解在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记一道力学题的多种解法

一题多解在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记一道力学题的多种解法

以及 运 动学 公 式 :s:
(4)
联 立 (3)、(4)并代 人 已 知条 件 m=3kg,t=2s,s=5m 得
22.5N
这 是 用平 均 速 度 公 式所 做 的 解 答 。 解法 四 :由 动 能定 理 得 :
(,咿 s: 舢 (1)
再 由 运 动学 公 式 :s= at: (2)
F ̄=22.5N
这 是 利 用 运 动 学 方 程 (1)、(2)及 动 力 学 方 程 (3)所 做 的
运 动 。但 稍 加 分 析 会得 出并 不 是 自 由落体 运动 的结 论 。
解 答 过 程 力 。所 以不 是 自由 落 体 运 动 ;二 是
再 由 2 (2)
及 s=
(3)
联立 (1)、(2)、(3)并代 入 已知 条 件 解 得
v,=Sm/s F,=22.5N
解 法 六 :由动 能定 理 (mg—Ff) s= 1 my (1)
以及__ (2)
__ (3)
联 立 (1)、(2)、(3)解 得 v ̄=5uds, 22.5N 运 用 动量 定 理 与 运 动 学 公式 搭 配 解 题 的方 法 有 : 解法七:由动量定理 (,咿 跏 =肌k (1)

设 刚 分 离 时 男 演 员 速 度 的大 小 为 V。,方 向 与 v0相 同 ; 女 演 员 速 度 的 大 小 为 v2, 方 向 与 v0相 反 , 由 动 量 守 恒 , (mI+m 0=m 广mjv2分离后 ,男演员做 平抛运动 ,设男 演员 从 被 推 出 到 落 到C点 所 需 的 时 间 为 t,根 据 题 给 条 件 。由 运
动 学 规 律 ,4R= 1 X--VIt,根 据 题 给 条 件 ,女 演 员 刚 好 回A

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发表时间:2014-06-18T15:47:51.0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20期供稿作者:苏贵双[导读]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

◆苏贵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高级中学011600摘要: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

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

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从习题的设计、选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巧用错题、改善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的组合来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习题有效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

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在理解起来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

同时物理习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着物理学科教学存在着学生听懂、看懂容易而做题难的现状,这样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一、精心选取和设计习题,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例: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

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A)。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分析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分析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分析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22-01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往往在新授课后初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理解起来只是片面的、表面的和孤立的。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提高解题技巧,而且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分析习题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

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缺陷分析其一,习题过量。

通常情况下,除教材上的练习题和教师课堂上讲评的例题外,大多数学生手中至少还有一本物理学习资料、习题集等,甚至有些同学更多。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印发各种练习题、章节测评、模拟试题等。

这就使学生身陷于题海之中,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

很多老师都希望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见识尽可能多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所谓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大量的、重复的、枯燥的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其二,习题过难。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教师在选择例题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拿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所谓精题典例等题来分析讲解,认为这样的例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迅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有些学生在课外做题的时候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简单、基础的题目,更愿意去做一些比较难的习题,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所谓的考试真题、奥赛题等上面。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做过难的题不仅不能帮助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相反还会让学生产生更多、更大的困惑。

而且,过难的题会严重挫伤相当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不应该或不必要体验的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影响了学习物理的动力。

2020年全国卷Ⅰ理综第33题“一题多解”——气体混合的问题

2020年全国卷Ⅰ理综第33题“一题多解”——气体混合的问题

Җ㊀广东㊀唐少贤㊀㊀气体混合问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容器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的变质量气态变化过程问题.变质量气体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气体混合问题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一题多解 是指通过不同思维途径㊁不同角度㊁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 一题多解 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习题课的学习效率,被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 一题多解 有助于学生构建不同的思维模型,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落实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本文采用 一题多解 来分析2020年全国卷Ⅰ理综第33题气体混合的问题.题目㊀(2020年全国卷Ⅰ第33题)甲㊁乙两个储气罐储存有同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甲罐的容积为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乙罐的容积为2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12p.现通过连接两罐的细管把甲罐中的部分气体调配到乙罐中去,两罐中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相等.求调配后:(1)两罐中气体的压强;(2)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第(1)问有5种解法解法1㊀设用细管调配前为初状态,调配后稳定的状态为末状态.细管调配前后两罐中气体总质量没有变化.甲㊁乙两罐的气体是同种气体,两罐中的气体相互流动,我们可以使用分态式的方法来进行求解.将甲㊁乙两罐气体看作一个整体.因末状态是甲㊁乙两罐气体混合后的平衡状态,设调配后两罐气体的压强为pᶄ.把这个整体分成两个不同状态的部分.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同种气体发生分㊁合变化的过程中,由理想气体分态式方程p1V1T1+p2V2T2=pᶄ1Vᶄ1Tᶄ1+pᶄ2Vᶄ2Tᶄ2,可得p V+12p 2V=pᶄ(V+2V),可以解得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pᶄ=23p.解法2㊀甲㊁乙两罐气体在用细管调配前后,对于每个罐中的气体来说是气体变质量问题,假如我们能巧妙地选取研究对象,就可以把这种气体变质量问题转化成定质量问题.调配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设调配后两罐中的气体压强为pᶄ.设想两罐中的气体都存在理想边界.若甲罐中的气体体积增加ΔV,乙罐中的气体体积减少ΔV.对甲罐气体有p V=pᶄ(V+ΔV),对乙罐气体有12p 2V=pᶄ(2V-ΔV).可以解得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pᶄ=23p.解法3㊀两罐中的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设想甲㊁乙两罐气体混合均匀,可认为甲罐中原气体由体积V变成3V,乙罐中原气体体积由2V 变成3V.用细管调配后气体压强等于两部分气体分别产生的压强之和.根据玻意耳定律,对甲罐气体有p V=p1 3V,对乙罐气体有12p 2V=p2 3V.由以上两式可得p V+12p 2V=(p1+p2) 3V,可以解得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pᶄ=p1+p2=23p.解法4㊀设用细管调配前甲罐中气体物质的量为n1,乙罐中气体物质的量为n2.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对甲罐气体有p V=n1R T,对乙罐气体有12p 2V=n2R T.由上式可得n1=n2,对混合均匀后的气体有pᶄ(V+2V)=(n2+n1)R T,可以解得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pᶄ=23p.解法5㊀将甲㊁乙两罐气体看作一个整体,用细管调配前后的总质量不变.设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ᶄ.由p VT=n R,可得p V+12p 2V=pᶄ(V+2V),可以解得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pᶄ=23p.63第(2)问有3种解法解法1㊀我们可以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以调配后甲罐中气体为研究对象,若调配后将甲罐中气体等温压缩到原来的压强p ,假设气体的体积为V ᶄ.则pᶄV =p V ᶄ,通过计算可得V ᶄ=23V .由密度公式可以解得调配后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m 现m 原=V ᶄV =23.解法2㊀以甲罐气体调配前后为研究对象,设调配前甲罐气体物质的量为n 1,调配后甲罐气体物质的量为n 2.根据p V =n R T ,对甲罐气体,调配前p V =n 1R T ,调配后p ᶄV =n 2R T .由上式可得n 2n 1=23,可以解得调配后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m 现m 原=23.解法3㊀由气体的密度公式ρ=mV和理想气体实验定律p 1V 1T 1=p 2V 2T 2可得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的密度方程p 1ρ1T 1=p 2ρ2T 2.这个密度方程虽然以质量不变为条件,但也适用于同种气体的变质量问题.甲㊁乙两罐气体用细管调配前后的温度不变,可得p 1ρ1=p 2ρ2.设调配前甲罐气体的密度为ρ1,调配后甲罐气体的密度为ρ2,代入题目中相关的物理量可得p ρ1=p ᶄρ2,甲罐中气体调配后的密度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密度之比ρ2ρ1=23.可以解得调配后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m 现m 原=23.总之,对于理想气体混合问题,我们可以巧妙地选取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过程气体变化的初㊁末状态,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㊁气体实验定律及克拉伯龙方程等进行解答.本文采用 一题多解 来分析气体混合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㊁内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可培养学生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模型的思维碰撞中落实科学推理㊁科学论证㊁质疑创新的核心理念.(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Җ㊀山东㊀刘国升㊀㊀高中物理力学中的牵连速度 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两个连接物体参与运动的问题,学生错误率极高,如何高效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入手,层层递进剖析错因,提炼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与策略,培养学生 举一反三㊁触类旁通 的解题能力.1㊀典型案例回顾例1㊀如图1所示,两辆相同小车以相等速率v 0共同牵引物块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当其中一根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物块速度为多少?图1错解㊀此题是典型的牵连速度的求解问题,不少学生容易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速度的合成,再利用几何关系得出结论v =2v 0c o s θ.错因㊀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认为力与速度都是矢量,矢量合成具有相同特征.实际上力与速度的合成存在一定的区别,物块运动对牵引的绳子产生不同的效果,正确的速度分解如图2所示,根据轻绳不可伸长的特征,则v ʊ=v c o s θ=v 0,即v =v 0c o s θ.图22㊀一般规律溯源变式㊀如图3所示,两辆小车速率分别为v 1和v 2(v 1>v 2),试求当牵引物块的两根细绳之间的夹角73。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摘要】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产生自信。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发散思维的内涵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世界中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不同形态,有的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有很多,正如诗中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中,人们的思维方法仅用逻辑推理的线性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要求人们在思考时尽量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弄清事物的多形态、多层面、多性质,并发现其中的种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发散思维的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产生自信。

自信是事业成功之本,热情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没有足够的胆识,没有对科学寄予极大的热情,是很难攀上高峰的。

实验班的学生经常接受发散思维的训练,他们时常因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一个独出心裁解题方法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也时常为能获得更新更简洁的方法而陷入冥思苦想或是不断的试验。

渐渐地,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拘泥于一种想法的思维习惯;形成了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他们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满怀信心,即使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从不气馁,他们的口头语是“我相信自己,我能行”。

3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解题过程是思维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大好时机。

在习题教学中,可以经常编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或是改变问题的条件,或是对某一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求解。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Ξ吕茂春(河南师大附属中学,河南新乡453007)摘 要:当前物理习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习题的数量过多,题目难度过大。

第二,习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掌握程度不够。

要解决此问题,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合理降低题目难度,科学选择针对性强、训练效能高的题目。

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总结反思的作用,使每道解题都能发挥效能。

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关键词:一题多解;物理习题教学;多种解法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25(2009)0420188202作者简介:吕茂春(19722),男,河南获嘉人,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当前,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一、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问题(一)师生过分追求做题的数量和难度1.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过量的问题。

除教材上的练习题和教师课堂上讲评的例题外,大多数学生手中至少还有一本物理学习资料、习题集等,甚至有些同学更多。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印发各种练习题、章节测评、模拟试题等等。

学生身陷“题海”之中,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做题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师生都希望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见识尽可能多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所谓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即这种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不仅没有能够给他们带来好的成绩,相反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大量的、重复的、枯燥的练习让学生感觉兴味索然,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动力。

2.习题存在过难的现象。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教师在选择例题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拿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所谓精题典例等题目来分析讲解,认为这样的例题有“讲头”,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迅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法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法

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方法王爱卫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榆林719000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本文谈谈我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注重基础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1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

1.2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

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理解运用公式时同一性的要求,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

2.2一题多解扩展学生思路。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3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3.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出现生搬硬套现象。

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

3.2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顺利利实现认知的飞跃。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浅谈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教学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就自身教学方法做出了进一步的整合,旨在寻求一套适宜于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体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初中物理习题课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学科内容,是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物理概念和学习规律的重要节点,是对物理教学的补充延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主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而言,存在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案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系统阐述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建议,仅供广大工作同仁借鉴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方法策略研究分析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在当前得到了诸多学校的发展重视。

但是伴随发展的同时,其也存在着相应的阻滞问题,诸如现下针对习题课教学,多数学校仍未能形成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调动兴趣,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

如何在当前针对该环节做出整体的优化改革,以全面具体的分析总结,提升物理习题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拓展学生的知识掌握层次,成为新时期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

一、强化做好基础知识授课,确保学生对习题基础内容的了解建构在当前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的意识到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为物理知识存在着极大的共通性,如果学生不能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理解把握能力,那么对于后期的物理习题内容解析时,必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成效。

所以教师需在深入了解学生主体特性的情况下,辅助学生学好基础的知识,深入了解建构每一知识点,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这是有效提升学生习题解题能力的重要前提。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做好知识内容的概括总结,促使学生明确的找准物理规律,就相关概念性的知识进行把握,以便在脑海中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层次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方便在解题的过程中以快速的形象思维汲取运用知识。

在教学中对于例题的选取时,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例题,以通过例题,来使学生们深度了解物理习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基本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方法:一题多变

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方法: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思维更具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摆脱定势的消极影响,不局限于问题的某一方面,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复习的解题过程中主动出击,运用变式,通过“一题多变”演绎问题的产生过程,能够摆脱由生活习惯中原有思维方式和平时解题所带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

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

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思维。

例:如图所示,紧靠着点光源S 有一质点A ,在其前方的竖直屏上有A 的影P ,现将A 向着屏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影P 在屏上的运动情况是( )A . 匀速直线运动B .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 .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解析:原题为选择题,练习的知识点就是如何确定影的运动规律。

答案为(A ) 变换:如果把质点A 放在光源S 与屏水平距离的正中间,静止释放质点A ,则影的加速度为 。

答案为2g例:[原题]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 的小车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A (可视为质点)从小车左端以水平速度v0冲上小车,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

问:A 若能停在B 上,它们一起运动的速度是多少?A 在B 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这是中学物理中的典型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我们能够应用动量与能量观点顺利作答,若能在此基础上作适当改变,创设新的物理情景,可以在今后碰到相关问题时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有助于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如:通过变换题设条件,改变设问方式可以有1.如果要使A 不从B 上滑落,小车B 长L 至少为多少? 2.小车B 长L 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的动能损耗最大?3.若B 长为L ,要使A 从B 上滑出,A 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4.若B 长为L ,要使A 最终停在B 上,则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少? 5.若使B 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A 最初放在B 的最右端(如图1),且B 足够长,则A 在B 上滑动的距离S AP是多少?6.若在上述题设中A同时以v0的初速度向左运动,则A、B一起运动的速度多大?7.若在上述题设条件下,B长为L,A恰好没有滑出B,v0未知,则A离出发点向左最大距离为多少?通过变换物理背景,创设新的物理情景可以有:1.将A从半径为R的光滑1/4圆弧轨道无初速释放,要使A不滑出B,B至少需多长?(图2)2.将B变为带有半径为R的1/4圆弧轨道小车,为使A恰能滑到B轨道的P点,求v0的大小?(图3)3.若B表面由半径为R的1/4圆弧轨道与长为2R的粗糙水平面组成,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让A从B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A恰好没有滑出B。

物理习题课中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

物理习题课中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
界 问题 的分析
例3 : 在匀速转动 的水平转 盘上 , 沿半径 方 向放 着用细 线相连 的质 量相等 的两个 物体和 , 它们 与盘之 间的动摩 擦因数 相 同。当圆盘转 动 到两个物 体刚好还 未滑动 时, 烧 断细线 , 则两物 体 的运 动情况 是: A 、 两 物体 均沿 切线 方 向滑 动 ; B、 两 物体均 沿半 径方 向滑动 , 离 圆盘 圆心越 来越 远 ; c 、 两物 体仍 随 圆盘一 起做 圆周 运动 , 不 发生 滑 动 ; D 、 物体 A
仍 随圆盘一起做 圆周运动 , 不发生滑 动。 分析 : 本 题当角 速度较 小时绳 子上没有 拉力只 有摩擦 力提供 向心

牛 顿第 二定 律 的应 用— — 电梯类 问题
例 1 、 自动扶 梯与水 平面夹 角为 e , 扶梯 上的 台阶是水 平 的, 台阶 上 面站着 质量为 m 的人 ,当 自动扶梯 以加速 度 a 加速 向上运 动时 , 求 扶 梯对人 的弹力 F N和扶梯对 人的摩擦力 F f 学生 问 题: 1 . 不知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加速度方 向判 断合 力方 向: 2 支持力方 向容易想当然 的画成垂直斜面向上 , 不管接触面什么方 向; 3 摩擦力的判断及方 向都极易出错; 4 如何建坐标轴更容易求解。 我 的 问题 设置 : 1 根据 牛顿 第二 定律 分析 物体所 受合 力 是什 么方 向 ?2 物 体所受支持 力是什 么方 向? 3 物 体受摩 擦力 吗 ?若 受 , 什 么方 向? 4该题如何 建坐标轴 ? 建坐 标轴后 需要分解 哪些力 ? 5 物体所 受各 力在方 向上有什 么关系 ? 在研 究本题 时不分解 力而在 平行力和垂 直力 两个方 向建立坐 标轴分解 加速度 可以吗 ?6 用4 、 5两种方 法分别 根据 牛顿第 二定律 列式求解 ? 7 用4 、 5两种方法 哪种方 法更简单 ? 什 么情况 下适合 分解加速度 而不分 解力 ?

高一物理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学法指导

高一物理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学法指导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周兆富一题多解是指一道题目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求得相同的结果,可见,一题多解就是要从同一点向各个方向把思维发散展开,选择尽可能多的解题途径。

一题多解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和自己掌握的知识信息,快速而敏捷地作出反,选择多种解题途径,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求解同一问题。

例题 从同一地点以s /m 20v 0=的相同速度先后竖直的向上抛出两个小球,第二个小球比第一个小球晚抛出1s ,那么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与第一个小球相遇?〔不计空气阻力,g 取2s /m 10〕解法一 公式法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小球做可往返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时间t 与第一个小球相遇,两球相遇时其位移相,由公式20gt 21t v s -=得代入数据解得s 5.1t = 解法二 速率对称法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中,同一高度处,物体上升与下降的速率相,即两球相遇时的速度大小相,方向相反,那么有代入数据解得s 5.1t = 解法三 时间对称法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物体从某高度处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返回到该处的时间相,两球运动过程如下列图所示,由于第一个小球比第二个小球提前1s 抛出,那么可知第一个小球从相遇处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到相遇处的时间分别为0.5s 。

又因为s 2s 1020g v t 0===' 所以s 5.0t t -'==s解法四 逆向分析法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物体下落是物体上升的逆过程,因此,第二个小球上升ts 时的速率于第一个小球从最高点下落0.5s 时的速率,那么g v g 5.00-=⨯t ,解得s 5.1t =解法五 相对运动法当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的速度为上升的距离m 15t v s =⨯=△假设以第一个小球为参考系,那么第二个小球以速度s /m 10v ='向上做匀速运动。

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时间ts 后两球相遇,第二个小球相对于第一个小球运动的距离m 15t v s ='=',解得s 5.1t =。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题型设计分析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题型设计分析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题型设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题型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首先介绍了习题设计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常见的题型设计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然后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新颖的题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了评价习题设计的标准。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优秀的习题设计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初中物理习题设计的关键作用,并掏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题型设计、分析、重要性、常见题型、学习兴趣、评价标准、实例分析、关键作用、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题型设计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题型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习题设计的重要性、常见的题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评价习题设计的标准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习题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良好的习题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常见的题型设计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在设计习题时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水平进行灵活运用,确保题目质量和难度适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设置趣味性题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习题等。

这些做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习题设计的标准主要包括题目设置的合理性、难度适宜性、题型多样性、命题方式的科学性等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习题设计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习题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四位一体联合求解物理习题策略

四位一体联合求解物理习题策略

波形如 图中虚线所示 。若该波 的周期 T大于 0 0 s则 .2 , 该波的传播速度 可能是 ( )

由上可知 , 只有 B 选项 正确。
思 路二 上述解法是波 的传播 类题 型常用 的求解
方法, 学生 , 我们 老 师在解 这类 题 型时 , 会形 成 包括 也
思维定 式 , 不再去 想其 它方法来 求解 。 解 法 2 波形平 移法 ( 不分方 向求解 )
三角形问题 、 运动 的合成与分解 问题 ) 追问 2 P之 间的距 离?( 习位 移矢量 三 角形 O 复
题 目3 如图 5所 示 , . 竖直 杆 光滑 , 水平 杆粗 糙 , 两
球 P Q质量均为 m, 、 细线 与竖 直杆成 0 角且 处于平衡 , 则水平杆对 P的摩擦 力 f 和支 持力 N l及竖 直 杆对 Q

当 n O , 0 0s 0s符合要 求 , 时 v = 时 T= .8 > 2 , 此 =
告 =ms l/
当 n=1时 , 0 O6 ? < .2 不符合要求。 T= . 1s 00 s
() 2 设波 向左传 播 , 则在 t 0时刻 , = x=4 m处 的质
点 向下振动 , 经历 A t 间时 质点 运 动到 波峰 的 位 设 时
解得 m< , m取 0 1 ÷ 即 、.
业 墨
分方 向讨 论来求解 。
解 法 1 质点振动法
() 1 设波 向右传播 , 在 t 0时刻 , = m处 的质 则 = x 4
点 向上振动 , 经历 t 间时 质点 运 动到 波 峰 的位 设 时 置, 则
再 v = = + 由 = 0 2 1 令 02 m , .
从 中体验 物理 规律 的精 美巧妙 )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及评价建议

2015年2月·第5期(总第453期)成才之路在任一科目的学习中,相应的习题教学都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力的一种手段。

另外,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科学地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

除习题教学外,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建议同样重要。

在新课程下,评价建议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无形中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现策略1.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基础与主干基于物理的学科特征,即理论结合实际,就表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应作为习题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习题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学生全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和主干内容。

教师进行习题设计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譬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尽可能避免简单知识的重复出现,避免偏题和怪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专注基础和主干。

2.关注思维引领,突出学生的思路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典型例题和对习题的剖析和示范,更多地关注思维引领,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养成自主规范的解题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路。

通常这一方面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分类练习、一题多解以及解题反思等。

进行分类练习时,学生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还能总结出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思维定式。

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就是多多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

解题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能把答案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做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Please obey my instructions.请服从我的指令。

Listen to the chirping of birds.(听这些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I can hear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我可以听见你们在说些什么)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

3.优化升级问题模式课堂提问过程较为复杂,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优化升级问题模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教师要转变语言风格,在提问过程中尽量采用轻松易懂的语言,同时还应该注意语气和语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要对问题效果进行考查,可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反馈进行分析。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问题的设计进行反思和完善,以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参考学习任务确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在提出课堂问题时,教师应参考学习任务确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计划,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并设置好问题的内容。

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思考,避免因为问题存在缺陷而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相关句式时,教师可参考学习任务确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结合特定的语言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能较好地进行运用。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有利于巩固英语知识,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学习,具有反馈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英语教学内容,注重提问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优化升级问题模式,参考学习任务确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1 . 一题多解培养思维发散性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拓宽自己的思路,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顺利挖掘出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求异思维,使自己的思维具有流畅性。

2 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摆脱定势的消极影响,不局限于问题的某一方面,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二轮复习的解题过程中主动出击,运用变式,通过“一题多变”演绎问题的产生过程,能够摆脱由生活习惯中原有思维方式和平时解题所带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3 一题多问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的严密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题目解完后再通过“一题多问”自己考虑问题更全面细致,让自己的思维具有严密性。

这种“多题归一”的方法还可以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许多物理习题具有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间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在复习过程中做过一定量的习题后进行反思,通过“多题归一”,进行有的放矢的精解和拓宽,可以使思维具有概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