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必备本领之“找漏洞”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技巧逻辑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必考题,要做好逻辑推理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
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技巧,欢迎考生学习。
行测逻辑推理题型特点:前提型题目一般是在题干中给出了某一论据和结论,但由该论据不足以推出结论,还需要补充一个新的论据,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才能保证论证的正确。
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其中的漏洞。
2.分析选项,排除那些明显不能弥补漏洞的选项。
3.用对应解题方法来验证那些可能正确的选项。
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前提型题目其实就是补充论据。
大家在解题时,可以首先分析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出题干论述中所缺少的论据,或将选项代入,找出使论证成立所必须假设的一项,即为正确答案。
在考试中,可以从建立联系、排除他因和推论可行这三个角度来补充论据使得论证有效。
同时,如果考生无法识别出必要条件的选项,此时可以采用否定代入法。
1.建立联系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M与N之间有明显的跳跃);所需前提:在M和N之间“搭桥”,建立联系。
例1:曹操又称魏武王,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中出土了刻有“魏武王格虎大戟”的石碑以及刻有“魏武王常用魏项石”的石枕等随葬品。
所以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
如果下列哪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推断?A.随葬品是证明墓穴墓主身份的重要证据B.如果在墓穴中没有发现刻有“魏武王”之类字样的随葬品,就不能证明该墓穴是曹操墓C.只有在墓穴中发现刻有“魏武王”之类的字样的随葬品,才能证明该墓穴是曹操墓D.只要在墓穴中发现刻有“魏武王”之类字样的随葬品,那么该墓穴就是曹操墓【参考答案】D。
【解析】此题的论据是: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中出土了刻有“魏武王格虎大戟”的石碑以及刻有“魏武王常用魏项石”的石枕等随葬品;结论是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
论据和结论直接存在明显的跳跃,可通过建立联系来搭桥,即需要建立起“随葬品”和“曹操墓”之间的联系,并且需要从前推后,分析选项只有D 符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掌握逻辑判断推理技巧降低错误率
逻辑判断一直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很多考生在做逻辑判断题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按照题干要求的逻辑去思考而导致错选。
今天笔者就试举一例,以此给各位考生敲响警钟。
在讲这道易错题之前先给大家献上一个笑话:某学生在走廊看见漂亮的女化学老师走过来,便对同学说“那美女……”不巧这话被老师听见了。
老师转身笑着问到“那美女怎么了?”该同学愣了愣,回答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笑话看到这,有的读者可能会直呼“好冷”,但是有没有读者思考过这个冷笑话属于什么类型呢?这是哪一种幽默方式呢?其实,这是一则谐音笑话,“那美女”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钠镁铝”谐音。
知道了这种笑话的幽默方式,我们便可学着讲出类似的笑话来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同样考查幽默方式的试题:有位年轻人,新买的摩托车被撞碎了,他摇着头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
现在我真有了一辆摩托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
”下列选项中与题干的幽默方式最相似的是()A.亚伯在演讲时,听众哗然,叫嚷着要他下台,这时亚伯微笑着说:“谢谢各位,我等一会儿就下台,因为我刚刚上台。
”B.伏尔泰很赞赏一个人的作品,而这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别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微笑着回答说:“那看来是我们双方都弄错了。
”C.飓风把一个农民家的屋顶掀了,这时大雨倾盆,他对家人说:“别急,没有房顶的坏处是被雨淋湿了,但好处是太阳可以直接晒干我们的东西。
”D.一次,一个老太婆皱着眉头对林肯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一个人。
”林肯微笑着答道:“请多包涵,我也身不由己。
”上面这道题目,你选的什么呢?笔者看到网上大部分考生选的都是C项,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搜了搜选C项的考生给出的解析,解析如下:题干主人公遇到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即新买的摩托车坏了),但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和乐观的角度去表达这件事(即真有了一辆摩托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来使自己释然。
C项的主人公也遇到了一件悲伤的事(即屋顶被飓风掀了),但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和乐观的角度去表达这件事(即好处是太阳可以直接晒干我们的东西),来使自己释然。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技巧、练习题测试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技巧|练习题测试逻辑填空一直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考查题量占用言语理解总题量的一半。
从考查内容上来说,重点考查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
应对逻辑填空这一题型,准确快速地把握文段的上下逻辑“关系”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和核心。
例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是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突发性B.周期性C.时限性D.反复性答案:C本题如果仅仅从选项上来看,A、B、C、D四个选项都可以和“情绪”进行搭配,无从选择。
但是,通读文段之后,会发现空格处所填的词语应该和空格后的句子“通常是短期的”是一种互相解释的逻辑关系,故而只有C选项的“时限性”符合。
例2: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
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
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B.针锋相对C.截然相反D.纷繁复杂答案:C由“‘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和其后所导致的后果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不同”,但语义更重。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侧重于复杂,用在此处不恰当。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题意。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主语为人,用在此处不恰当。
“截然相反”的“截然”一词形容界限分明,用在此处恰好加深了语义,与文意相符,故正确答案选C。
相信大家通过上述的两个例子,一定能够直观感受到在逻辑填空中“找关系”的重要性了,那么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关系”做好备考工作,下面来做几道练习题测试一下学习成果:1.文化的本性在于创造,其使命与一切墨守成规、刻板一致、千篇一律都是不相容的,创造性必然导致多样性,在文化领域,只有才会使文化丰富多彩和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而统一性必然窒息文化。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要破除五大陷阱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要破除五大陷阱可能性推理,是国家考试行测试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快速解答可能性推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正面即从题干入手,找到题干中的论据与结论,分析其论证模式,找到其漏洞等,进而进行削弱或加强;反面即可以从选项入手,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或迷惑性选项,提高做题准确率。
在行测试卷中常出现的迷惑性选项有五种,包括: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偷换概念、不当类比、解释结论。
下面专家就针对选项中的五大“陷阱”进行一一解释。
我们常见的特征就是信奉权威,认为权威说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出题人会抓住我们这种盲目的心理设置选项,将立场放在权威上,如:某某权威机构、某某知名人士、某某著名企业赞成或反对等等。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威说的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像我们常看的天气预报,播报的天气有时候就是不准的,因此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要对这类表述敏感。
我们的第二个心理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就认为一定是对的,或者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原则地区反对。
出题人也会利用我们这层心理特性,在选项设置上跟考生进行心理战术。
因此看到“大多数人支持或反对”等等,各位考生又要敏感了,这类选项可能又是需要你排除的。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立场放在“无知”或放在“不确定”上,因此,当考生看到“暂不能证明”、“尚未发现”、“不知道”等表述的时候,我们又会敏感,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和加强题为主,通过一个“无知选项”起不到任何削弱或加强的作用,何况“未发现”、“未证实”不代表没有发生,因此这类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题干中的A概念偷换成了选项中的B概念。
这种错误选项的特征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考生来说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意识,因此识别起来会比较吃力,这里通过一道例题和大家分享。
如:营养不良是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问哪个选项不能削弱结论,其中D选项说到“克山病的治愈问题”。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轻松应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逻辑判断主要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大类。
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的是各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推理规则,而可能性推理则侧重于对论证的分析和加强削弱的判断。
对于必然性推理,首先要熟悉各种命题的形式和特点。
比如直言命题,它有“所有 S 是P”“有的 S 是P”“某个 S 是P”等形式;还有联言命题“p 且q”、选言命题“p 或q”以及假言命题“如果 p,那么q”等。
在解题时,要准确理解这些命题的含义,熟练运用推理规则。
比如“所有 S是P”的矛盾命题是“有的 S 不是P”,“p 且q”的矛盾命题是“非 p 或非q”等等。
推理规则也是必然性推理中的关键。
像“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这样的规则,在解决假言命题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已知下雨了,就能得出地面湿的结论;而地面没湿,就可以推断没有下雨。
再来说说可能性推理。
这部分要注重对题干论证结构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论点和论据,然后找出论证过程中的漏洞。
加强论证的方式有补充论据、建立联系、增加前提等;削弱论证则可以切断联系、增加反向论据、否定前提等。
比如,论点是“经常锻炼能使人更健康”,论据是“经常锻炼的人免疫力更强”。
如果要加强这个论证,可以补充新的论据,比如“经常锻炼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低”;如果要削弱,可以指出“免疫力强并不意味着就更健康”,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
在做逻辑判断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这些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比如“只有……才……”“如果……那么……”“或者……或者……”等关联词,以及“大多数”“少数”“部分”等限定词。
同时,要学会运用排除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如果直接推理比较困难,可以先把明显不符合的选项排除掉,缩小选择范围,提高正确率。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朴素逻辑解题突破口怎么找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朴素逻辑解题突破口怎么找朴素逻辑这种题型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甚至出现了五道朴素逻辑。
朴素逻辑是自发的、不系统的逻辑过程。
所谓自发,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着朴素逻辑,但是却没有意识到。
所谓不系统,即朴素逻辑的具体过程可以单独存在。
它从表现形式来讲有点像我们同学们以前遇到的一些智力题,如:有A,B,C,D 四个朋友住在同一城镇上,其中一人是民警,一个是木匠,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医生。
一天,A的儿子摔坏了腿,A带儿子去找医生。
医生的妹妹C的妻子。
农民没有结婚,他家养了很多母鸡。
B经常到农民家去买鸡蛋。
民警每天都要与C见面,因为他俩住隔壁。
试根据上述信息,判定A,B,C,D四人身份。
这就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朴素逻辑题目。
那么,如何解答朴素逻辑题呢。
在解答这一类题目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多个已知条件,同学们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个已知条件入手了。
今天就分享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找相关项。
所谓相关项就是在题目中和其他概念都有联系,都相关的一个概念。
比如:a>b,b>c,在这里b与a、c都相关,我们就把b叫相关项。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首先去找相关项,从它入手,层层递推解题。
例: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3)紫微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4)落霞镇没有木塔;(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
A.落霞镇B.荷花镇C.浣溪镇D.紫微镇【答案】A。
解析:由(1)、(2)、(3)可知,落霞镇、浣溪镇、紫微镇都不临着荷花镇,所以临着荷花镇的只有古并镇;再由(2)、(3)可知,浣溪镇、古井镇、荷花镇都不临着紫微镇,所以临着紫微镇的只有落霞镇。
故可知荷花镇和紫微镇一个排在第一、一个排在第五,古井镇和落霞镇一个排在第二、一个排在第四。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试题解题方法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试题解题方法2017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怎么备考?行测解题技巧有哪些?上海华图结合行测例题讲解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试题解题方法。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高频考点:前提型试题提问一般方式【前提型】前提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到另一部分前提来将推理补充完整的试题。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给出小前提(即推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求寻找到一个大前提将题干中的小前提和结论联结起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搭桥”。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以下各项都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除了”“上述陈述隐含着下列哪项前提?”“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的基础上?”【最能削弱型】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推断?”上海华图提醒解答该种试题时,考生可以直接去寻找最能削弱题干的选项。
所谓削弱题干,也就是要与题干唱反调。
一般来说,削弱题干有两种方式。
一是截断题干中的论据与论题的逻辑联系,又称为截断关系法。
二是弱化题干中的论据,又称为弱化论据法或釜底抽薪法。
所谓截断关系法就是指,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充分条件关系时,我们就要找到“p但并不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只有p才q”这样的必要条件关系时,我们就要找到“非p也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不一定是某种确定的条件关系时,我们要寻找的也是与题干意思唱反调的选项。
所谓弱化论据法就是指,所要寻找的选项能够起到将题干的论据抽掉,或者使题干中的论据的支持作用减弱,从而使题干中的论题不成立或者使题干中的论题得不到充分的论证。
选调生行测:逻辑判断必备本领之“找漏洞”
选调生行测:逻辑判断必备本领之“找漏洞”作为储备干部培养的公务员之选调生已经陆续出公告,各省考试时间和内容有所不同,以行测、申论、综合知识为主;中公教育选调生课程也是结合考试大纲专业专项设置的。
由于选调生考试内容比较广泛,复习方向不太好把握,所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复习难度也越来助!更多针对性问题解决您可以>>>在线咨询。
在可能性推理当中,题干在推论过程中会默认一些条件成立,而逻辑讲求严谨性和客观性,只要题干当中没有明确表达的条件或论据就不一定成立,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找那些“默认条件”或者是“想当然条件”就可以从中找出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我们把“漏洞”补上,就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反之,把“漏洞”挖大,就是对结论的削弱。
下面,结合真题进行说明:【真题再现】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的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51%。
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判断?A.其他国家的运动量情况和中国、美国大致相同B.人们保持健康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不局限于运动C.中国和美国都是运动量缺乏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D.在运动量方面,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亚洲和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中公解析】答案选A。
这是一道加强论证类题目。
首先找出题干中的论点和论据,此题论点是“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论据是“美国和中国相比较以前的运动量都减少了”。
题干论证过程想当然的认为中国和美国的运动量减少情况是能够代表全球的,默认了全球情况和中美相同,但是到底能不能代表呢?题干本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也就是题干的“漏洞”所在,现在加强论断也是加强结论,只要这个题干没有明确地把提出的默认条件加上,也就是把“漏洞”补全,就是对结论的最好加强。
而A选项说明中美两国在运动量情况是能代表全球其他国家的,就是对漏洞最全的补充,因此选A。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解题要关注语意轻重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解题要关注语意轻重逻辑填空是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重点题目,所占比重比较大,同时也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种题目,因为逻辑填空准确率相对较低,而且提高得也比较慢,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针对逻辑填空部分要下苦功夫。
总结近些年的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会发现一个规律:逻辑填空选项的语意轻重问题是一个重要考点,出现频率比较高。
针对这种题目,大家要准备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敏感度。
如何判断选项考察语意轻重,这就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敏感度,比如,当选项出现“荡然无存”、“一文不值”、“万全之策”、“弊病”、“缺陷”、“批判”、“反对”之类的词汇,大家就应该意识到,四个选项之间有轻重的差别,进而在考虑选轻的还是选重的。
也就是说培养选项词语轻重的敏感度是大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家对词语的基本意思要有所把握,这一点在练习中有目的的训练一下,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能力。
概括起来就是:做题要有选项轻重意识。
其次就是如何选择。
选择轻词还是重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个方面是要优先判断题干是否有提示词,也就是一些暗示轻重的词语,比如出现“一些”、“部分”、“些许”、“比较”、“开始”等等,我们就要选择语气相对来说比较轻的词语;相反,如果出现“最”、“不再”、“越来越”、“完全”等词语,就暗示我们要选择语气相对来说比较重的词语,这里边要注意反问句,因为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所以文段出现反问句我们也要选择语气相对较重的。
这是第一个方面--通过提示词判断选择轻还是重,是必须优先考虑的一个方面。
如下题:【例题1】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__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
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屑一顾一无是处B.颇有微词一无是处C.心怀不敬体无完肤D.嗤之以鼻一塌糊涂【中公解析】通过第一个横线后文出现暗示“态度倒还像个绅士”可知第一个横线应填语气较轻的词语,四个选项只有“颇有微词”语意较轻,选择B。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错误讲解之逻辑谬误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错误讲解之逻辑谬误一个有效的论证必须遵循一定的论证规则,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犯相应的逻辑错误,论证就是无效的。
可以从概念、语言、论点(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查看论证的有效性。
1.概念的有效性——切忌“偷换概念”如果在一个论证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的情况,这样的论证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所以,对于一个论证来说,在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正确和前后一致显得尤为关键。
偷换概念的错误经常在结论型题目中出现,有些迷惑性选项就是通过偷换概念来设置的,考生一定要仔细辨别,避免误选。
2.语言的有效性——语言必须清楚明确在论证过程中,词或短语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个词项不可能在前提中具有一种意义,在结论中却是另一种相当不同的意义。
一个正确的论证要求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清楚明确的,违反语言明确性的要求,通常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稻草人”、合成谬误等逻辑错误。
3.论题的有效性——论题应当清楚、明白并且保持统一为了使论证正确而有效地进行,论题就必须清楚、明白。
否则,就无法找出适当的论据和正确的论证方式来进行论证。
在一个论证过程中,论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任意转换。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这类错误常出现于评价型题目中,多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4.论据的有效性(1)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判断论据是用来确立论题真实的理由。
因此,论据的真实性是证明具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条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论据虚假”或“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①论据虚假“论据虚假”指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显而易见(已确认)的不真实理由作论据。
例如:研究表明,在大学教师中,有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
张宏是一名大学教师,而且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所以,张宏很可能是一位重度失眠者。
上述论证是错误的,已知“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但是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到底有多少是重度失眠者就不一定了,题干以“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大学教师有90%是重度失眠者”这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为前提得出结论,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行测逻辑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行测逻辑判断题。
1. 理解问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时候题目设置比较复杂,可能会包含多个条件和前提,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和条件,确保不会漏掉任何信息。
2. 提炼关键信息:在理解题目后,考生需要提取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解题的依据。
关键信息可能包括条件、前提、目的等。
将这些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清思路。
3. 推理逻辑关系:行测逻辑判断题一般考查的是关系推理,考生需要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充分必要关系、逆否关系等。
通过分析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
4. 注意排除法: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候可以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来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行测逻辑判断题来说,选项之间通常会存在逻辑矛盾或者违背题意的情况,考生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些选项进行排除,缩小答案的范围。
5. 多练习:行测逻辑判断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多做逻辑判断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题型,熟练运用解题技巧。
同时,通过做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6. 注意时间管理:在考试过程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逻辑判断题来说,有些题目可能会耗费较长时间,考生可以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来决定解答的顺序。
如果遇到困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解答完毕后再回过头来解答困难题目。
7. 查漏补缺: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能会漏掉一些信息或者条件,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解题完毕后需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信息。
如果发现错误,可以重新分析题目并寻找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行测逻辑判断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理解题目、提炼关键信息、分析逻辑关系、排除错误选项、多练习、注意时间管理和查漏补缺等解题技巧,考生可以在行测逻辑判断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7年国考」薄弱题型查漏补缺方略-学宝教育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薄弱题型模块查漏补缺方略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薄弱题型模块怎样才能有效查漏补缺呢?在2017年国考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都遇到了类似问题。
建议考生精准“扶贫”自己过去不擅长的薄弱公务员考试题型,全面提高整体答题准确率。
笔者伸出手,掐指一算,距离2017年国考时间还凑不满5根手指,相信有不少考生这时还没开始考虑备考这回事呢!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而有的人却不是,有的人文科好,有的人理科好,当然也不乏都好的全才。
大部分考生或多或少都有“贫困”的模块,这些急需“扶贫”的考生都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是“贫困”模块较多。
有不少考生偏科严重,不只一个模块“贫困”。
参加过多次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蔡说:“我考过很多次公务员,但总也考不上。
我是学文科的,数学和逻辑推理都不怎么好。
数学每次考试都放弃,但听说数学题的分值很高,所以导致每次考试分数都上不去。
逻辑推理好多题也都是蒙的,经常错一片。
我该怎么办呢?”二是“特困”问题突出。
不少考生经过努力,“贫困”的模块已经“脱”得差不多了,但还剩一些特别困难、自己难以突破的“特困”模块。
例如,考生小宋说:“我看完教材,薄弱的模块基本补上了,尤其是以前很薄弱的图形推理,有了系统的提高。
不过目前的状况是,如果遇到比较特殊的图形题,虽然书上都讲过,但我就是不太能自己想到是什么图形规律,无从下手,想进一步提高,感觉很困难,该怎么办呢?”三是容易返“贫”。
有些考生今年国考完了,没考上,就等着下一次省考或者下一年的国考,可是距离下一次考试还有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相信很少有人会坚持去看书、学习,多数人都是在考前两个月左右才开始准备,或者等公告和职位表下来才开始复习。
这就造成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掉,尤其是数学模块,本来之前补回来一些知识,结果一段时间不练,这做题水平又回到了“解放前”。
相信不少考生都有上述这些烦恼,那么我们该怎么“扶贫”呢?下面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查缺补漏。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题门径:找突破口法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题门径:找突破口法通过最新上海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上海中公教育整理了上海市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解答分析推理类题目中的必然性推理部分有矛盾法、反对法、代入排除法、假设法、找突破口法、图表法等常用方法。
在此,中公教育上海专家就找突破口法进行讲解。
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对象(条件)出现次数最多或者最少的时候,这个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找突破口法的解题步骤:第一步,了解背景条件。
通读题干了解题目涉及的元素及题目要求,注意这些元素分类和属性如时间、位置以及数字等限制条件。
第二步,找到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条件可分成显性条件和隐含条件两种。
显性条件即原文段落已明确给出的条件,而隐含条件是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得出的条件。
需要对题干显性条件综合、递推和简化从而得到隐含条件。
第三步,推理得出答案。
在挖掘到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推导,当把所有隐含的条件推出后,答案就可得出。
例题1: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
他们每人除了会说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
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
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 )。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躲开逻辑填空的“思维误区”.doc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躲开逻辑填空的"思维误区"逻辑填空一直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必考题型,中公教冇专家在接触了很多考生Z后发现经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生在接触逻辑填空Z前,就己经先入为主地认为逻辑填空没什么值得复习的,靠的是积累和语感。
第二种考生则完全靠的是题海战术,希望单纯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但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率并没有提高。
不管哪种类型的考牛,都要先转变自身对逻辑填空的看法,逻辑填空是有科学的解题方法的,不能把正确率完全交给“命运”。
事实上,很多逻辑填空中存在儿个考生常会犯的“思维误区”,这不是命题人为我们设置的陷阱,而是我们自己对逻辑填空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造成的。
如果能够在备考过程屮正视这几点,那么考生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的口标就有望实现了。
“思维误区"之一:逻辑填空纯靠语感,哪个选项读起来顺口就选哪个。
要知道,逻辑填空实际考查的是我们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前后文,从而推测出“—”处与题目中具体内容的对应关系的能力。
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例:如果一个社会人人________ ,事事弄虚作假,那么即使有真诚人想办实心事,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从而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虚伪 ________,真诚消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夸夸其谈甚嚣B. 口是心非横行C.阳奉阴违盛行D. 口蜜腹剑泛滥【中公解析】如果通过语感顺读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冃,四个选项都是可选的,正确答案难以选出。
但如果我们通过分析上下文分析“ "与题目内容对应关系入手的话,这道题便能迎刃而解。
首先题目中“社会人人 ___________ ,事事弄虚作假"这两个分句结构相近,应为联合关系,因此空格处的成语应该与“弄虚作假''的侧重点一致,侧重“作假二根据这点,能够排除没有“作假”含义的选项A和D。
行测类比推理技巧:查“漏”补“缺”
行测类比推理技巧:查“漏”补“缺”行测类比推理技巧:查“漏”补“缺”有很多同学在做行测削弱加强型题目的时候,总会习惯于纠结选项,而且在纠结选项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选错,总会感觉自己纠结着纠结着就错了。
通过对大家问题的分析,发现症结在于题干分析得并不透彻,大家只是知道前提和结论在哪个位置,但是并不去分析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没有弄清楚结论论述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这个时候对题干的把握就特别的不扎实,所以在面对选项的时候才会如此纠结。
接下来对题干当中的结构,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帮助大家建立起分析题干的方法与习惯。
既然想要进行提干的分析,我们就必须要明确题干到底分为哪几个部分,大家都很清楚,题干当中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叫做结论,结论是整个论述的中心,除了结论之外,还会有支持结论的部分叫做前提,除了这两部分之外,我们发现有一些题目当中会有一些其他的话,这些话对于整个提干的论述并没有什么支持的作用,他只是铺设一个背景而已,我们管这种句子叫做背景介绍。
所以一个题干当中包括三个部分背景前提和结论。
这几个部分当中结论和前提很重要,因为他是整个论述当中的中心,但是背景介绍部分,对于做题来说,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不用过多分析。
怎么找这几部分呢?首先是结论,给大家总结出来找结论的方法:1、关注尾首句我们发现很多题目当中的结论都在尾句的位置出现,也有一部分的结论在首句的位置,所以尾首句要重点关注。
2、关注标志例如“所以”“因此”“由此可知”“由此可得”“得出结论”……类似说法出现明显,在标志着他是结论。
3、关注主观观点主观性的观点明显太大,正确与否,没有办法直接判定,所以给了我们削弱与加强的机会。
4、关注题干问法问法当中问哪一个能够削弱专家的观点,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专家观点。
其次是前提,前提当中也有一些词在提示,比如“因为”“由于”……,有些也没有明显标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意思看得出来,谁在支持结论。
剩下的部分就是背景,不需要重点去关注。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之论证漏洞分析
在公务员选拔考试当中,逻辑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考查题型,其中可能性推理的削弱与加强题目又是重中之重。
那么在考查可能性推理中,如何快速甄别正确选项呢?今天新西南教育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示例题目,通过找到题干论证关系中的漏洞,从而快速筛选正确答案,在2021国考中答题更顺利。
一、查找论据和结论中跳跃的概念考查削弱与加强的题目时,要想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一定要对题干的论证主线进行漏洞分析,其中,论据和结论中出现的跳跃概念是比较常见的漏洞。
【例1】在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泉州古城门遗址--德济门重现于世。
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
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测?A.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B.居民也常使用同样的建筑构件C.发掘出的寺庙建筑构件较少D.关于德济门的古代典籍未提到附近有寺院【参考解析】正确答案为B。
题干论证主线为:考古人员在泉州古城门遗址--德济门发现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推测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其中存在的漏洞有:①德济门遗址是否是建造于元明时期的建筑?②考古人员发现的这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是否一定来源于寺院?A项未发现,不代表寺院不存在,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B项说明发现的建筑构件极有可能是当时的居民所使用的,无法推出存在寺院的结论,是针对第二个漏洞设置的选项,所以削弱了题干的推测;C项发掘出的数量少有可能是尚未发现其他建筑构件,削弱程度有限;D项也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
故答案选B。
二、还原题干论证模型,多角度查找漏洞在分析题干的论证主线时,如果可以判定题干所属的论证模型,也可以借助论证模型中常见的漏洞进行分析。
【例2】一般而言,帕金森病多是因人类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细胞死亡而发病的。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些基因改造过的双翅目昆虫果蝇来做实验,这些果蝇在迈入老年时期时,多巴胺细胞会逐渐死亡。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必备三法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必备三法通过最新上海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上海中公教育整理了上海市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很多考生还在为如何备考焦头烂额之际,中公教育专家根据逻辑推理部分历年真题的出题特点及考察角度,整理出可供考生参考的必备方法,让逻辑推理这个“拦路虎”彻底变回“纸老虎”逻辑推理根据题干中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而必然性推理等同于演绎推理,均为前提对结论的支持100%,可能性推理等同于归纳推理,均为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大多不足100%。
虽然从这样的分类上看,必然性与可能性有一定区别,决定着做题方法也有差别,但是整体的解题思想均是符合严谨思维。
必然性推理与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方法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接下来介绍的解题方法,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不要将方法根据必然性与可能性割裂来看,而丧失了逻辑学习的整体性,本着活学活用的原则,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和备考的必备三法。
必备法一:矛盾法考试时会出现这样的一类题目,涉及到真假话,单纯说真假话还不是特别的准确,具体而言是指题干中的命题真假性不确定,并在此之外给出命题的真假总体情况,例如只有一句真话。
例题如下:【1】酒柜放着一瓶昂贵的洋酒,有一天这瓶洋酒消失了,甲、乙、丙、丁四个人因涉嫌盗窃洋酒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有偷酒乙:我们当中有人偷酒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人没偷酒丁:我没有偷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如果四个人中两人说真话,两人说假话,则以下( )项成立。
A.甲说真话、丙说假话B.乙和丁说真话C.丙、丁说假话D.乙说真话、丁说假话【答案】D。
2017国考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要诀
2017国考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要诀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很多考生痛感自己复习不到位,准备不够充分,陷入绝望之中,想探索一些考场技巧,让自己“有力回天”,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猜答案的技巧,帮助大家实现逆袭。
一、数字推理全奇必是奇: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奇数,答案必是奇数;全偶必是偶: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偶数,答案必是偶数。
奇偶奇偶间隔走:数列给出的项如果是奇数和偶数间隔,答案必须符合此规律。
从怪原则:选项中有0、1等多数为正确选项。
题目中全部都是整数,选项中出现分数或小数多为正确答案;同理题干全部都是小数或分数,选项中出现整数多为正确答案。
看出整体有单调性,如果题目为单调递增,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大于题干中最后一个数字的,那么一般是正确答案。
分数数列中,分母多为质数,分数多需要分子,分母拆分找规律。
四、逻辑填空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五、片段阅读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六、判断推理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之那些容易抓到的“漏洞”
例题: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之那些容易抓到的“漏洞”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
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答案:D。
中公点拨:
方法一:观察三个小朋友说的话,会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话语,会发现“红球”以及“最上层的抽屉”在每句话中都有体现。所以同时提及这句话的“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就可以成为一个突破口。
公事员考试行测逻辑判定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
公事员考试行测逻辑判定题真假各一半,口是关键在历年中,行测考试题量都专门大,两个小时的时刻大部份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关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安在这有限的时刻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切的。
中公教育专家就告知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来取得高分。
在公事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判定部份必然性推理的真谎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尽管同是真谎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一样情形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份能够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能够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等,可是咱们一样还会碰到如此的情形:每一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能够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不是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信正确参考答案,只是这种方式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尤其是当参考答案设置在D项的时候,因此,能够用寻觅口的方式,辅以假设法解题,接下来咱们就几道来给大伙儿讲解一下。
【例题1】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他们别离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窗们作了如下的猜想:同窗甲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同窗乙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窗丙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
结果,同窗们的猜想各对了一半。
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形是:A.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别离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参考答案】A。
【中公解析】分析题干特点可知,三个同窗,每人说了两句话,其中前半句都是针对赵明说的,而且只能有一句为真,后半句甲和丙说的是孙杰,只有乙说的是钱红,综合考虑题干特点,能够从乙同窗说的话入手,若是其前半句为真,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则甲、丙的前半句均为假,后半句为真,推出矛盾(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为真,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因此假设不成立,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真,继而推出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正确参考答案为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必备本领之“找漏洞”
通过最新上海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上海中公教育整理了上海
市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行测是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削弱类题目属于
重中之重,每年必考,而且这几年题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不容小觑,但不论是
削弱还是加强,其考察的能力都是考生论证过程“漏洞”的能力,只要掌握好
这个能力,就能明显提高这类题型的正确率,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教大家如何去“找漏洞”。
在可能性推理当中,题干在推论过程中会默认一些条件成立,而逻辑讲求严谨
性和客观性,只要题干当中没有明确表达的条件或论据就不一定成立,所以我
们只需要去找那些“默认条件”或者是“想当然条件”就可以从中找出题干论
证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我们把“漏洞”补上,就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反之,把“漏洞”挖大,就是对结论的削弱。
下面,结合真题进行说明:
【真题再现】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的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
将减少51%。
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判断?
A.其他国家的运动量情况和中国、美国大致相同
B.人们保持健康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不局限于运动
C.中国和美国都是运动量缺乏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
D.在运动量方面,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亚洲和美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上海中公解析】答案选A。
这是一道加强论证类题目。
首先找出题干中的论
点和论据,此题论点是“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论据是“美
国和中国相比较以前的运动量都减少了”。
题干论证过程想当然的认为中国和美国的运动量减少情况是能够代表全球的,默认了全球情况和中美相同,但是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到底能不能代表呢?题干本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也就是题干的“漏洞”所在,现在加强论断也是加强结论,只要这个题干没有明确地把提出的默认条件
加上,也就是把“漏洞”补全,就是对结论的最好加强。
而A选项说明中美两
国在运动量情况是能代表全球其他国家的,就是对漏洞最全的补充,因此选A。
【方法总结】当需要加强结论时,就需要找到题干论证过程那些“想当然条件”,也就是题干默认的条件,然后在选项里找到即可。
【模拟试题】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
冒和细菌性感冒。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通过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力,感冒
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所以,大多数感冒无需吃药打针治疗。
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
A. 患普通感冒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
B. 人们所患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感冒
C. 服药打针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
D. 感冒不止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
【上海中公解析】答案选B。
这是一道加强论证类题目。
拿到题首先找出题干
中的论点和论据,此题论点是“大多数感冒无需吃药打针治疗”,论据是“病
毒性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论据只说了“病毒性感冒无需打针吃药一周
左右即可自愈”,结论却是“大多数感冒无需吃药打针治疗”,题干在论证过
程中显然默认了或者说想当然的认为“大多数感冒”就是“没有细菌感染的感冒”即“病毒性感冒”,但是题干显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条件,所以加强结论
的话就需要补上这个“漏洞”,而选项中B选项恰好是这个条件,因此正确答
案选B。
上海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多加练习,掌握好“找漏洞”这一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