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分析
【精品完整版】2016年中国医药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年度回顾:增速放缓成为常态,创新已成燎原之势。
2015年医药工业收入增速继续放缓,不过利润端表现有所好转,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月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9115亿元,同比增长达20.6%,显著高于同期公共财政收入7.6%的增幅。
我们认为伴随着财政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放开带来的人口结构红利,整个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仍将维持向上趋势,预计行业增速可长期维持在10%-15%之间。
并购正当时:规模大增,跨境并购是新方向。
2015年1-10月,我国医药行业并购金额已超10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0%,增速远超其他行业。
已公告的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的案例为出境并购。
从出境并购标的的细分领域来看,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占比约60%,通过并购的手段直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成为医药企业外延拓展的有力措施。
跨年看创新:摆脱困境,勇敢者的游戏。
当前医药行业已进入“制度性红利释放完成,医保资金存量化”的阶段,对临床药品、预防监测、医疗服务、个性化诊断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过去的“引入外资新药+国内仿制”、住院治疗环节消耗大量医保资金、缺乏个性化用药和治疗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足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土创新药品、慢病管理、以基因测序为代表的个性化诊断将提升疾病诊疗效率,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跨年看渠道:价值重构,开拓者的乐园。
近年来医药商业和零售板块受益于“互联网+”以及多项政策的出台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板块之一,我们判断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2016年整个渠道板块仍将受益于网售处方药放开+商业模式创新(电商、PBM、GPO、药房托管等)以及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带来的估值、业绩双升,料将成为2016年的重要投资主线。
跨年看国改:V型反转,后进者的抗争。
从经营效率角度看,医药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医药国企的净利润率近三年维持在7%左右,远低于同期民营企业16%左右的净利润率。
2016-2022年中国疝修补片市场全景调查与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疝修补片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疝修补片市场全景调查与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目录疝修补片是疝修补材料的简称。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迅猛发展,各种疝修补材料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使得疝的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目前国际上已被广泛用于疝修补的合成材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不可吸收的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第二类为复合补片。
疝修补片已广泛应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全国多数省市均列入医保报销目录。
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西等多数省市应用相对较好,手术技术成熟,专业学术交流较多,使该类手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北京朝阳医院疝外科、上海华东医院、上海华山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一O九医院等医院的无张力疝修补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2016中国医药行业分析
2016中国医药行业分析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下面将对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
这主要得益于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其次,中国医药行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随着健康管理的重视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的需求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对中高端药品的需求增加。
同时,医药行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药物和生物医药的研发投入,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再者,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并购和海外业务拓展。
中国药品的质量和信誉逐渐得到国际认可,打破了国外药品的垄断地位。
然而,中国医药行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药价格仍然偏高,导致了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其次,医药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此外,与国外相比,中国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差距。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医药行业,政府应该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完善医药监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此外,还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医药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合理政策,加大投入,促进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全景速览
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全景速览内容概述: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0款微球制剂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从产品类别来看,在50个在研微球制剂当中,研发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的微球制剂项目分别有4个,8个,8个。
一、微球制剂概述微球制剂指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所形成的微小球体或类球体,粒径一般在1~250μm范围内。
微球将药物包埋或吸附在聚合物分子的表面,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后,通过载体表面快速释放、药物扩散、聚合物溶蚀降解等方式,实现药物缓慢释放,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按结构形式划分,微球制剂主要包括成孔性微球、双层微球及磁性微球三种形式。
微球注射制剂是缓释剂型的重要分支,能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显著减少用药频次、显著改善患者的顺应性,且可以保护封装药物,防止药物在体内过早释放,还可以防止药物滥用。
中国微球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微球产品陆续开发与上市。
中国微球行业发展经历了市场导入期、初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
2000年,日本武田制药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首次进入中国,微球制剂逐渐打开中国市场;针对微球产品提出更细致化的要求,中国微球制剂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19年,绿叶制药的利培酮缓释微球提交上市申请,国内企业的微球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二、政策近些年中国相继出台医药行业利好政策,扶持中国医药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带动微球制剂行业良好的发展,在医药大环境下,中国微球国产化率逐步提升,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产业链微球制剂行业产业链较为清晰,上游为微球制剂原材料行业,主要为原料药、微球辅料、制药装备等;产业链中游为微球制剂生产商;产业链下游为销售渠道,主要为医药卫生机构等。
微球制剂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销售领域为医药卫生机构,其中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终端占比较重,占比为82.34%,其他终端销售占比17.66%。
相关报告:《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四、全球微球制剂行业发展现状微球制剂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中国肿瘤医院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肿瘤医院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552322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线阅读:/yjbg/yyhy/qt/20170327/552322.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随着WTO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竞争不仅有来自行业内部竞争,更有来自行业外部的竞争和外资的竞争。
医疗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围绕着争夺病源的竞争,更有演变为经营理念、科学管理和人才的竞争。
这种竞争在相对收益较高的肿瘤医疗领域中尤为激烈,使用"白热化"一词一点也不过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新一轮的医院扩张已经兴起,而掀起新一轮扩张的主角正是三级综合医院。
主要形式表现为兴建现代化的病房大楼,在城市新区建立分院、分部,以及在社区建立自己的医疗服务中心。
此外,还有跨地区成立医院集团等。
而在其医疗服务的内容上大多扩展了肿瘤诊疗的规模,原来的"肿瘤科"已经或正在升格为"肿瘤中心"。
这样的规模扩张使综合性医院在肿瘤医疗方面的覆盖面加大、服务得到延伸、竞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分析概要1讲解
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分析在开始说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 为什么进口药增长同比增长低于国产药?2. 中药的增长幅度跌到了2%,低于平均水平,是不是辅助用药的问题,还是由于三甲医院只允许中药三百个品种以下?3. 辅助用药应该怎么看?例如胸腺五肽在肿瘤医院可用,在其他医院不可用。
4.分级诊疗、两票制到底怎么做,有企业有什么影响?5. 县级医院的发展,县级医院全部纳入医改试点,有哪些相应的措施可以进行?6.二保合一到底谁管,卫计委的还是人社部管,卫计委的方针是县乡捆绑销售,作为重点市场的县级市场要怎么做?7. 医保自付标准有可能下半年出台,随之而来的机遇和问题在哪里?8.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可能进入医保目录,挑战在哪里?所有数据解读来源: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IMS CHPA, >=100床位)中国医院医药市场纵览IMS Health分析,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11000多亿人民币,结构上依然以处方药为主。
医院作为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总销售的77%,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渠道占比分别为10%和13%。
医药销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缓,其中医院渠道的增速从2014年的12%降至2015年的5%,这一数字已低于零售药店(8%)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
受医院医保控费的加强、卫生部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加强推进、药占比控制、集中招标采购等核心政策的影响,大医院作为医药主要销售渠道,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已从第一季度的7.1%降至第四季度的3.4%。
2015年,中国大医院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6,453亿元,同比增长5.0%。
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增速均大幅放缓。
销售量仍然是市场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中成药对于本土企业的市场增长仍起到不少拉动作用,但由于其销售量的萎缩,使得其对增长的拉动相对减弱;由于医保控费的政策影响,价格对市场增长的负面影响加大。
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
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变化,医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虽然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但仍处于工业行业首位。
与此同时,调整与修复也在进行中。
从医药行业分析情况来看,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趋好,以下是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统计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收入为1892亿元,同比增长14.3%,环比下降1.3%。
“综合考虑医保控费、医药招标的压力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提升的刚性医疗需求,预计行业收入增速已步入13%至15%的新常态。
”中信证券研究部医药行业分析师田家强表示。
事实上,随着收入的触底回升,行业整体净利率水平实现小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医药行业扣非净利润达142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较2016年第二季度提升5.6%,较2015年第三季度增长6.1%,且显著高于收入增速,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医药行业净利率为7.5%,同比增长0.5%。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毛利率的提升和期间费用率的有效控制。
2016年第二、第三季度净利率较2015年的提升使得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分别高于收入端2.0%、8.9%。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不仅显露出复苏的迹象,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通俗来讲,就是‘两头越来越大’(即高增长的公司占比和低增长的业绩下降的公司占比不断上升)、‘中间越来越小(业绩10%至20%稳健增长的公司占比不断下降)’。
”光大证券医药分析师张明芳表示。
数据显示,销售收入增速超20%的公司为79家,占比36.4%;收入增速在10%至20%(稳健增长)的公司为51家,占比23.5%;而收入增速低于10%甚至收入下降的公司有87家,占比40.1%。
相比2016年中报数据,收入低于10%甚至收入下降的公司占比略微下降,快速增长和稳健增速的公司均有所增加,延续分化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制品行业是目前医药行业中壁垒最高、前景最好的细分领域。
2016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精品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一、健康中国,寻找行业增量1、人口老龄化释放药品刚性需求2、医药行业增速进入8%-10%区间二、2016:行业政策方向明确1、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2、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3、药品审评审批改革,鼓励研发创新4、医疗服务民营化、资产证券化5、2016年政策展望三、未来重点投资方向1、政策红利释放,民营医疗医疗迎来大发展2、老龄化催生养老产业万亿市场3、关注转型、创新类公司(1)案例一:Illumina公司,引领基因测序行业发展(2)案例二:ANIP,向新特药转型的小市值创新公司四、相关公司1、迪安诊断2、华海药业3、荣之联4、尚荣医疗健康中国,寻找行业增量。
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环境污染,中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下降,我们认为未来肿瘤、心脑血管药物收入增速较保持快速增长,这些领域释放大量的药品刚性需求,未来医药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
医药行业增速进入8%-10%区间。
2015年1-9月医药行业收入增速为9.03%,利润增速为13.64%,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利润增速开始快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一是医保控费、药品招标降价,医药行业整体收入放缓;二是医药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控制费用增长,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招标降价、医保控费的延续,未来医药行业的收入增速将维持在8%-10%区间。
2016年,行业政策方向明确。
未来政策方向沿着:1)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实施医疗市场放开、医药分开,打破医疗市场垄断;2)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向一个立体的多层级协同服务的方向发展,强化基础医疗市场在三级医疗系统中的作用;3)确立药品价格二元定价模式,加强药品招标、医保控费对药品价格的引导和监督。
展望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代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细分行业趋势向好的行业未来投资机会仍将大于传统行业。
2020-2026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附报告目录)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药品市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其中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长期以来是全球药品销售最主要的市场。
2017 年全球药品支出 11,330 亿美元,而 2018 年则达到了 12100 亿美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 1.5 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将以 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0-2026 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不可小觑的医疗卫生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就诊率不断提高,带来了医药市场的繁荣。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06 年的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4,737.29 亿元,仅为 2018 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23,986.30 亿元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十分迅速。
未来,伴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都有利于医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3、影响医药行业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重要支持从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各部门先后出台政策、规划等各项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国民健康及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分析
在开始说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进口药增长同比增长低于国产药?
2. 中药的增长幅度跌到了2%,低于平均水平,是不是辅助用药的问题,还是由于三甲医院只允许中药三百个品种以下?
3. 辅助用药应该怎么看?例如胸腺五肽在肿瘤医院可用,在其他医院不可用。
4.分级诊疗、两票制到底怎么做,有企业有什么影响?
5. 县级医院的发展,县级医院全部纳入医改试点,有哪些相应的措施可以进行?
6.二保合一到底谁管,卫计委的还是人社部管,卫计委的方针是县乡捆绑销售,作为重点市场的县级市场要怎么做?
7. 医保自付标准有可能下半年出台,随之而来的机遇和问题在哪里?
8.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可能进入医保目录,挑战在哪里?
所有数据解读来源: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IMS CHPA, >=100床位)
中国医院医药市场纵览
IMS Health分析,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11000多亿人民币,结构上依然以处方药为主。
医院作为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总销售的77%,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渠道占比分别为10%和13%。
医药销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缓,其中医院渠道的增速从2014年的12%降至2015年的5%,这一数字已低于零售药店(8%)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
受医院医保控费的加强、卫生部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加强推进、药占比控制、集中招标采购等核心政策的影响,大医院作为医药主要销售渠道,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已从第一季度的7.1%降至第四季度的3.4%。
2015年,中国大医院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6,453亿元,同比增长5.0%。
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增速均大幅放缓。
销售量仍然是市场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中成药对于本土企业的市场增长仍起到不少拉动作用,但由于其销售量的萎缩,
使得其对增长的拉动相对减弱;由于医保控费的政策影响,价格对市场增长的负面影响加大。
详解医院市场
从中国医院药品市场的分类看,2015年处方药的增长率为5.1%,而非处方药(OTC)的增长率仅为1.2%;西药的增长率为5.5%,而中成药的增长率仅为2.5%。
由于合理化用药的逐步规范,中成药、抗生素、肿瘤及大输液类产品的增长大幅放缓;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领域产品的增长相对强劲。
中成药的主要治疗领域,特别是抗感染和肿瘤辅助治疗产品的市场增长放缓明显。
1、跨国企业Vs.本土企业
排名前二十的厂家中,本土企业占据了12家。
辉瑞、扬子江和阿斯利康保持处于前三甲的位置。
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增长达到7.1%,远高于总体市场平均5.0%的增速。
从中国医院市场排名前十位的本土企业表现看,正大天晴和四环医药的增长最为强劲,2015年第四季度的MAT增长率分别为15.5%和 17.8%。
2015年中国医院市场销售排名前二十的产品中,本土企业的产品占据16席。
销售额排名前
三的产品分别是申捷、血栓通和波立维;增长最为强劲的产品分别是地佐辛,欧来宁和天晴甘美。
排名前二十位的产品主要以中药,抗生素及抗肝炎病毒类药物为主。
各级城市市场增速均有所下降,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线城市因受药品费用控制及仿制药替代的影响,2015年跨国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增速仅为2.6%,而本土企业的增速达到6.8%。
相反,受合理用药政策的推动,跨国企业在中小城市较本土企业则更具增长优势。
2、省市结构
7大省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和福建,累计占据中国医院市场近50%份额。
2015年医药新政频频出台,特别是药品采购和使用政策,对各省市的影响显而易见。
医药大省广东、浙江和四川增长乏力,安徽和重庆出现药品销售负增长。
2016年各省采购项目碎片化将成为常态,药品价格下行已成定局。
外资企业在一线及沿海城市依旧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本土企业在广东、江苏、上海相对较大的省市表现出高增长并获得市场份额。
3、县域医院—潜力增长市场
2015年县域医院市场销售占中国医院市场的26%。
跨国企业在县域医院2015年第四季度MAT增长率为10%,是整体市场增长的2倍,这充分显示出跨国企业在不断加大对于县域医院的战略布局,县域市场成为跨国企业新型增长点。
治疗领域方面,同样受相关政策的影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用药在县域医院市场增长迅速,而抗生素、静脉用药市场则有所萎缩。
从省份看,排名靠前的六大省中,本土企业仍然主导县域医院市场,其中正大天晴在县域医院市场增长迅速。
跨国企业在山东、河南的县域医院增长迅速,2015年第四季度的MAT增长率分别为16.9%和22.8%。
小结
2015年中国医院市场所面临的挑战重重,包括医保总额控制、合理用药、省份集中采购和药占比降低等,因而市场增速已放缓到5%。
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各渠道、各主要治疗领域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医院渠道和中成药最为显著,慢病等领域相对所受影响较小。
在各地执行不同政策的背景下,各省医院市场状况迥异,市场格局的变动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到应对差异化。
而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于县域医院的扶持和投入,县域医院药品市场机遇凸显。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趋势1:招标形势越来越严峻,且对公司推广产品影响加大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招标周期间隔缩短,降价会更频繁,新药有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第二,招标降价幅度更大,企业需要在价格和销量之间进行权衡;第三,招标价格参考全国最低中标价,一个省的降价将被其他省快速采用,最终变成全国性的降价。
各省市的招标决定对整体商业有更大影响,对药企而言,全国性的价格联动将变成惯例。
随着发改委放开药品定价,招标价格成为决定医保报销价格的关键。
现已观察到的三种“医保支付价”模式为三明模式,绍兴模式和重庆模式。
趋势2:随着改革深化,医院通过二次议价将压力向制药企业转移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城市数量增加,2016年已有约100家公立医院参与试点。
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医保总额控制、药占比从40%降低到30%、药品零加成以及与厂家二次议价。
趋势3:质量一致性评价和新版cGMP合规要求淘汰质量欠缺产品,同时给已过专利期的跨国企业原研药带来巨大价格压力。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准入、处方和接受度等方面将与跨国企业的原研药平起平坐。
建立仿制药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不断提高仿制药质量,提升仿制药地位。
本土企业利用国际质量认证获得准入优势,特殊质量认证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省级准入中将越来越重要。
所有仿制药需要完成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保证与原研药质量相同。
随着仿制药质量的不断提高,省级市场准入优势显现,外加医保成本控制的压力,医生的处方习惯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的购买倾向发生转变。
趋势4: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分级诊疗系统,引导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目标是截至2017年建成基层医疗驱动、结构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县域医院内就诊率提高到90%。
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和配药。
迎接未来的挑战
基于目前可预见的各种挑战,IMS Health对于中国医药市场的未来几年增长预测趋于谨慎:预计2016至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增长6.9%。
为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跨国企业首先将重新聚焦创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真正展示创新药的价值;其次,将成熟产品的市场机会最大化,比如,将产品外包给本土合作伙伴或建立合资企业,另外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基层市场机会,包括县域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零售渠道;再次,实施新的商业模式,
用科学和真实世界数据驱动医生和患者的参与,用精准、互动的多渠道营销把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本土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首先,本土企业要努力赢得仿制药的招标,并聚焦生物类似物等高质量的仿制药,同时引进跨国企业的成熟产品;其次,增加对创新产品线的研发投入,包括“me too” 和“me better” 的创新品种,以及具新靶点的产品;再次,走出中国,走向全球,出口高质量的仿制药,对外授权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