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三《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
某课题组分别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而激素类似物乙是始终抑制 B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初步确定激素类似物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 C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0.3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 .若激素类似物甲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则可用于相关水果的催熟 2.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B.在果实发育初期,生长素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下图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a ~b 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B .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a ~b 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dC .a ~b 与c ~a 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 .0~b 与c ~d 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4.播种时随机摆放的种子萌发后,根和茎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生长现象,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重力只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5.下图中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作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B .向右弯曲 向左弯曲 向左弯曲C .向左弯曲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D .向右弯曲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 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下列关于激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水果生长最密切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熟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C .2,4D 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而细胞分裂素可使棉花迅速落叶02468101214浓度(μmol/L )月季插条生根数(条)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cm 图1D.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根的发生8.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 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doc
学习卷 科目生物 设计者赵群山 高三年级 班 组 学生姓名《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复习)一、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1)按培养基物理性质划分:(2)按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划分:(3)按培养基的功能分:二、微生物的营养(1)碳源(2)氮源:关于氮源物质的来源和作用:①对许多微生物来说,既可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②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
③铵盐、硝酸盐等既可作为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也可作为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如消化细菌。
④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靠能否以CO2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不是由氮源决定。
(3)水: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
(4)无机盐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①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②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③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④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3等。
(5)生长因子。
(6)培养微生物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三、微生物的纯化培养(两种接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但单菌落不易分离(1)无菌操作: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完成)(一)预习内容课本P102-105(二)预习目标1.理解并能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三)预习检测1.概念: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本工具:(1)基因的剪刀:。
(2)基因的针线:。
(3)基因的运载体:常用的有、噬菌体和等。
3.操作步骤:(1)提取。
(2)目的基因与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
(4)目的基因的。
4.应用:基因工程主要在、药物研制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落实与整合(课堂完成)三、检测与反馈(课堂完成)1.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D.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下列实例与所用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多倍体育种 B.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组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4.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常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成功表达5.以基因型为RRYY和rryy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RRrrYYyy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①F1不断自交②以秋水仙素处理F1③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④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A.②或③ B.③或④ C.①或② D.②或④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7.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B.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扩散的污染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8.如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骤需用到的工具是 ( )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B.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 A连接酶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9.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件
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第一 营养级
第二 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第三 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第四 营养级
四级消费者
第五 营养级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请根据图中信息,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植物
蝉 瓢虫
螳螂 青蛙
食虫鸟 蛇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所有生物成分
C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应属于( )
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
4、左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个营养级。 六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
5、在食物网中,食虫鸟和螳螂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6、某种生物数量变化后,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吗?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呈何关系? 正相关
8、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能够成一个生物群落吗?加上哪些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不能。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植物螳螂黄雀植物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15植物螳螂黄雀生产者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食物链中的营养级16请根据图中信息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件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3其他植物激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 课本P53-57(二)预习目标能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名称和生理作用。
(三)预习检测考点1.五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1、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多细胞数目促进生长。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不是一回事。
考点2、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 合成的对植物的 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类似物)。
除了生长素类似物外,还有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脱落酸类似物和植物生长抑制剂类似物等。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应用实例(1)用 催熟香蕉、柿子等。
(2)用 处理凤梨(菠萝),便于管理果实采收。
(3)用一定浓度的 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考点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
如:协同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诱导根分化,比值低时则诱导芽分化。
增效作用: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数目增多,二者均促进生长。
脱落酸促进脱落的效果可因乙烯而得到增强。
拮抗作用:生长素促进器官生长,脱落酸促进器官脱落。
脱落酸促进休眠,抑制萌发,赤霉素作用相反。
考点4.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例题】(2011浙江,30)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而且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
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
河南郑州五中2016届高三测试生物试题(必修1)及答案
a b郑州五中2016届高三测试生物试题(必修1)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 功能的是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 .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 .催化某些代谢D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 、RNA 、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3.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6,天冬酰胺的R 基为(-C 2H 4ON ),现有分子式为C X H Y O Z N 17S 2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2个天冬酰胺参与组成。
则该多肽的分子质量最大约为A .1638B .1854C .1890D .2142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 基的不同引起的B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 13H 16O 5N 2,则甜味肽是一种二肽C .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 8H 14N 2O 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 基为-CH 3)和另一种氨基酸X ,则X 的化学式应该是C 5H 9NO 4D .n 个氨基酸共有m 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氨基数为m -n5.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 .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C .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 、b 、f 、g ,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 、G-C 之间的互补配对D .在a 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 内能将葡萄糖分解6A .a 表示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主要移动方向 B .b 表示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Na +的透性变化特点C .c 过程一定消耗能量D .浆细胞能够依靠d 识别相应的抗原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C .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 .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A CB 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 .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 .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核膜的溶解和纺锤体的形成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增加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10.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右图所示。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doc
学习卷科目生物设计者赵群山高三年级班组学生姓名专题5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完成)(一)预习内容课本P54-57(二)预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DNA的理化特性及提取和鉴定的原理;2.初步学会DNA粗提取和鉴定方法,知道相关溶液的作用机理;(三)预习检测1.提取DNA的方法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方法,分离具有不同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生物大分子。
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__________,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_________,而使杂质沉淀;或者使杂质__________,DNA被析出,以达到分离目的。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__________,但是对__________没有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__________以上才会变性。
洗涤剂能够瓦解__________,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DNA遇__________会被染成__________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2.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_________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选用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选取适合的实验材料:鱼卵、猪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同时用__________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16-21(二)预习目标1.能识别并说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和反射的过程,能区分反射的种类。
2.知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3.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4.能说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预习检测考点一、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 __ 环境变化作出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其结构包括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
反射活动需要的反射弧来实现。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以下结构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下丘脑:有中枢、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小脑:有维持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和。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
一般说来,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
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能听、写、读,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语言中枢:V区,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w区,书写文字考点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2)膜电位: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而兴奋时是。
(3)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
(4)信号转化:;传导方向:。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的膜;突触突触间隙:与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膜或树突膜。
(2)传导过程兴奋突触小体→→→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内,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
二、落实与整合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 课本P7-11(二)预习目标1.能明确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和生理意义,能清楚的解释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恰当地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能用自己的话语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落实与整合1、内环境稳态2、外界空气中的O 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穿过多少层细胞膜结构?3、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营养成分:O 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CO 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 2O 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6.5~37.5℃左右),血糖浓度(0.8~1.2 g/L),渗透压(约为770 kPa)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参与调节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体液,但都经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
免疫系统则对稳态调节和维持起保证作用。
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可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中体现,如下图所示:(3)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如温度、pH 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
三、检测与反馈1.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2.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③④D.只有①②③⑤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6.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2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65-69(二)预习目标1.明确“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原因及特征。
2.能根据“S”型曲线的特征,对利用生物资源和防止害虫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3.能掌握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正确作出曲线图,能设计并完成相关实验。
(三)预习检测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J”型曲线:(1)条件:理想环境。
(2)公式:。
3.“S”型曲线(1)条件:环境资源有限;(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二、落实与整合(一)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分析(1)“J”型曲线 (2)“S”型曲线(二)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的探讨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反映的是种群数量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的曲线,如右图。
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探讨由图中可看出,种群数量在不同时期或期间的数量有多少之别,种群增长速率也有快慢之分。
2.关于制约因素的探讨在0→2期间,食物、生存空间充裕,种内斗争、天敌等因素的制约强度小。
在1→4期间,环境中各制约因素的作用强度逐渐增大,在4时期及以后达到最大。
3.关于“S”型曲线与“J”型曲线,波动曲线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在图中,0→3期间,近似于“J”型曲线,可以说“S”型曲线包含了“J”型曲线,但这一段不等于“J”型曲线。
(在“J”型曲线中瞬时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在“S”型曲线中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S”型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根据“S”型曲线的特点,由于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一方面应设法增大环境容纳量K,如加强生物生存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左右。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2.(2009·广东高考)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3.关于右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4.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5.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6.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7.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9.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10.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11.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检测题)
学习卷科目生物设计者赵群山高三年级班组学生姓名《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4.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水源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5.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6.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口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8.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10.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11.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12.作为自养生物唯一碳源的是()A.糖类 B.石油C.二氧化碳 D.花生粉饼1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A.含碳有机物 B.蛋白胨 C.含碳无机物 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14.平板冷却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 B.防止杂菌污染C.利于培养的冷却D.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15.含C、H、O、N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A.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B.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C.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 D.自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碳源16.在平板划线操作中,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C.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D.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17.食物保存过程中从微生物生长需要条件的角度分析下列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罐藏法在真空条件下阻止好氧型微生物生长B.巴氏消毒法利用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C.冷藏法利用低温杀死微生物D.干燥法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充足水的原理18.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19.下列含微生物最少的是()A.消毒碗筷 B.洗涤液洗干净的碗筷C.清澈泉水 D.漂白粉漂白过的自来水20.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选修1《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学习卷科目生物设计者赵群山高三年级班组学生姓名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完成)(一)预习内容课本P32-36(二)预习目标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能够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进行菊花或其它植物组织培养。
2.尝试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3.通过本节学习,学会运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三)预习检测一、知识回顾1.具有某种生物全部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的潜能,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①实现优良品种的;②培育作物;③制作人工种子;④培育作物新品种;⑤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1.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和上都会出现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
【思考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愈伤组织是通过形成的,其细胞排列无规则,高度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思考2】填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三、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度差别较大。
②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思考3】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原因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营养:常用的培养基是培养基①大量元素:;②微量元素是;③有机物: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等。
3.激素:和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思考4】填表: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及其用量比例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影响使用顺序实验结果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与结果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比值高时组织类型细胞来源细胞形态细胞结构细胞排列细胞去向根尖分生组织受精卵正方形无液泡紧密分化成多种细胞组织愈伤组织高度分化细胞无定形高度液泡化疏松再分化成新个体相同点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先细胞分裂素, 后生长素 比值低时 同时使用 比值适中4.PH 、温度、光照等条件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章新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五章一、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致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种类: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治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构造:组成成分生产者(自养生物)主假如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花销者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异养生物分解者主假如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食品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加食品链营养构造食品网在食品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品链,食品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会数食品链条数)举例:植物蝗虫青蛙蛇鹰生产者初级花销者初级花销者初级花销者初级花销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食品链三原则:①以生产者开始;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存在客观的捕食关系。
4、功能:能量流动 a 、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达、转变和消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达沿食品链、食品网,消失经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消失的。
b、过程:一个根源,三个去处。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基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d、能量的传达效率:10%— 20%e、能量金字塔:处于最基层是生产者,以能量或质量表示f、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够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获取最有效的利用。
②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连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物质循环 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拥有全球性、循环性3.举例碳循环:CO库2呼吸呼吸光合分解作用生产者捕食花销者分解者大气中 CO2过高会引起温室反响两者关系:同时进行,相互相互依存,不可以切割的。
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6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2
设计者赵群山高三班组学生姓名学习卷生物复习必修三(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2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递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予足够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运输引起膜电位变化,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c与水面接触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信息传递需要能量→化学信号的转变,A.在a 中发生电信号.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B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b兴奋时,C. ①中内容物使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D 据此可以推断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4.() 河豚毒素,细胞代谢加快 B.能使酶活性增强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A. D.能与膜上特定的激素受体结合,,通透性增加引起代谢改变 C.能使膜流动性增强5.小刘不经意间手指被针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并感觉疼痛。
在此过程中()A.先感觉疼痛,然后手迅速缩回B.反应速度快是因为此反射过程只有两种神经元参与C.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形成在大脑皮层D.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6.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13/ 1B.甲图的③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C 为兴奋部位、c则a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D.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间向一致()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肌肉连接示意图,7.如图为神经—次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A.刺激图中的肌肉, 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刺激B.→化学信号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次偏转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D.-,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8.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内流。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学】: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争辩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课前预习】:1.什么叫种群?2.什么叫群落?3.祼岩上的群落演替中,为什么苔藓不能早于地衣消灭?在衣阶段为苔藓生物供应了怎样的基础?请构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统图【课堂开放】:(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肯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指【即时训练1】一个腐木的空洞中,温度较外界低,底部有积水,洞内有原生动物、细菌、苔藓、蜘蛛和蚯蚓,这一腐木的空洞可称为一个()A、生态系统B、群落C、部落D、种群(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如、、、、、等(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的;(3)___________(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
(5)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填入下列模型对应的空格中,并争辩各成分间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1、观看课本91页图5-4中的捕食关系,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
(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养分级呢?怎样确定消费者级别呢?3、(1):观看课本图5-5生态系统简图,1、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2)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养分级?(3)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4)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削减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归纳总结:(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很多(2)从养分物质的流淌来看,每条食物链最多有5个环节,也就是五个养分级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生物绿色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养分级别(3)功能:和是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是沿这条渠道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卷生物复习必修三(23)设计者赵群山高三班组学生姓名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预习与质疑
(一)预习内容课本P109-112
(二)预习目标
1.阅读教材,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能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及二者区别、联系。
能解释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能与小组成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并分析其稳定性。
(三)预习检测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自身结构和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并使自身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原因: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
(3)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反之则越高。
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
3.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是的。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2)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关系。
二、落实与整合
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理归纳
总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表现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齐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比较如
下: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特别提醒:①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②生物圈中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根本原因。
③生物种类的增加不一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生物入侵现象。
三、检测与反馈
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
A.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食物网的结构可以改变D.受气候更替的影响
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4.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
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乙中的生物存活时间
最长②丙的稳定性最差,植物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③往生态瓶放入少量蔗糖,为植物提供营养④瓶
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一半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
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
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0.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⑦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B)
12.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13.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
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14.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
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据图回
答:
(1)图______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图______中的稳
定性最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瓶内需要加入腐殖质(如土壤等),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1)乙丙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为植物提供氮源(或营养物质、肥料)(3)营养结构非生物因素(4)要密封、要透明、生物生活力强,瓶中水量不能超过4/5、生物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合理(5)提供分解者、为植物提供初始无机营养、为分解者提供初始有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