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第六课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有利社会进步。
• 归纳整理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邮电局,奖励农、工、商和 发明创造。
• 政治上: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 什么是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使称戊戌变法。变法 仅仅进行了103天,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所以又称 百日维新。
• 合作探究 • 戊戌变法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 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 维新派的规定措施触犯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
• 文化上: 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小学学堂,京设立大学堂。
• 军事上: 裁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
第六课 戊戌变法
• 上节经典抢答 • 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代表人物有哪
些?
• 2.洋务运动的前期以什么为目标?创办哪些近 代军工业?
• 3.洋务运动的后期以什么为目标?创办哪些近 代民用企业?
• 自主学习
• 什么是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联名上生,请求实行变法,使称 公车上书。虽然未成功,但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5.历史意义及教训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
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
• • • • • • • • • • • • • • • •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反映资产
有利于 军事强大 阶级民主 政治需求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2.戊戌政变
不 予 家 奴 。
宁 赠 友 邦 ,
不 可 变 法 ,
宁 可 亡 国 ,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3.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林旭 康广仁
杨深秀
谭嗣同
杨锐
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
京师大学堂遗址
4.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②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根本原因)。 ③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④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
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 、 康 有 为 与 公 车 上 书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 《变法通议》,强调“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
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
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 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
第6课 戊戌变法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天津的《国闻报》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 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 图强。
过关斩将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 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 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严复
(1854~1921年)
中外纪闻 保国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变法期间学 会、学堂、 报馆分布示 意图。
百日维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维新派的推动下,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时间
开始的标志
1898年6.11--9.21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有式利军于队增。强军事力量
戊戌政变
原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 阻挠和破坏变法诏令的贯彻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内容: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 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戊戌六君子”被杀
第6课-戊戌变法
2.公车上书的经过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北京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目的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组织学会
强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宣传思想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二.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 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 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不仅表 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 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 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2. 百日维新的内容 1898.6.11-1898.9.21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一)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马关条约》
刺激列 强侵略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 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 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 二亿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 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 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 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 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 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 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 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变法的失败
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 的利益, 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 固派的破坏;维新派依靠没有 实权的皇帝;袁世凯告密,出 卖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 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软弱性)(主要原因)
13
变法的失败
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 的利益, 遭到一慈禧为首的顽 固派的破坏;维新派依靠没有 实权的皇帝。袁世凯告密,出 卖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 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软弱性)(主要原因)
5
作用:
推 动了维新 运动的发 展
6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 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狂潮 中,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 重危机,光绪帝也将成为 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 心实行变法。
7
二、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
“明定国是” 诏
8
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类别
11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 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 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 "、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 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 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 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 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 光绪皇帝终于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 驾崩,清王朝开始了一个3岁小皇帝 的统治,而他的统治也只维持了3年。
第6课戊戌变法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公元1898年9月29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 北京菜市口被斩首示众,秋风凛冽,吹冷 一腔热血,举国震惊,大清帝国的逍遥梦, 在这一天被彻底击碎。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1888年10月,鉴于民族 危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了改良 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 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1895年《马 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 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 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 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 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 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 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 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 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 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 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 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 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继续奋斗。
戊戍变法的内容
▪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 用维新人士;
▪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 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 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 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 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 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教材分析】《戊戌变法》这一课,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
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知识梳理】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6、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7、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1、公车上书〈1〉经过: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第6课-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 逃往日本。1898年6月28日,谭嗣同、林旭、 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 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失败。
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 各个阶级,阶层各有什么反应?
(1)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2)农民阶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6 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公车——举人 康有为、梁启超,邀 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 的举人,联名上书光 绪帝,反对同日本议 和,迁都,请求变法 图强。
“变亦变,不变亦变”。
29页问题思考
• 观点:宣传变法图强 •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 播
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康有为 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救国。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 新派的主张?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光绪帝
慈禧太后
翁 同 龢 [hé ]
荣禄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 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898年6月15日,慈 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 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 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袁世凯(袁项城)
1895年,戊戌变法期间,袁 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 军”。 光绪帝得知慈禧太后想发 动政变后,密诏康有为等设法 相救。谭嗣同深夜只身拜访袁 世凯,希望他率领统率的7000 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担当起 诛杀直隶总督荣禄、保护光绪 的任务。 袁世凯假意应允,等谭嗣 同一走,马上向荣禄告密,促 使政变迅速发生。
第6课戊戌变法
地点 北京 天津 上海 长沙 广州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学会
学堂
刊物(报纸)
强学会/保国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农学会
万木草堂
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 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 《中外纪闻》,作为强学 会的机关报发行。
万木草堂
学习目标
课标: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 实。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认识其结果和影响。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维新人士组织 学会、创办报刊等活动。 3.通过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变法的历史意义。 4.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探究导学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 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 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从小 熟读四书五经,后来了解到 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 盛起来,开始宣传维新变法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方面
主要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 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办新式学堂
意义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 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第6课 戊戌变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 原因是( )
A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 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C)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过《马关条约》 割占台湾 。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变法图强 。
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 六、教训 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 (启示): 改良道路行不通。
课堂总结练习: 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 康有为 再次上书,
光绪帝 下诏变法。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
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 譬犹地雷四 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 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 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 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自学提纲(阅读<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什么? 3、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谁? 4、公车上书的影响是什么?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
时间 (2 )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领导人 (3 )
(4)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页)
2、为什么“无力回天”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 弱小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表现出什么精神?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追求理 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 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2、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为什么?
3、戊戌变法有什么样的意义?
类 别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军 事
内
容
影
响
栽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 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 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巩固训练
戊戌变法—导学训练完成课堂在线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 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
被称为“百日维新”
中 南 海 瀛 台
戊戌六君子
康 广 仁
杨 深 秀
谭 嗣 同
林 旭
杨 锐
刘光第
探究研讨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谁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 及侵华的列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法律制度是治安天 下的武器,变通是 天下不变的道理
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 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
第6课 戊戌变法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军队
有利于西方 科学技术的 传播
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为一次由皇帝亲自支持、发动的维新 变法,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 最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 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 权,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政变发生后,有人劝谭嗣同逃往日本,谭嗣同说:“各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牺牲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选自《戊戌变 法史》)
谭嗣同能 逃却不逃,愚 蠢,死得不值
得。
谭嗣同甘愿 为变法流血牺牲 以唤起民族的觉 醒,很值得。他 是个顶天立地的 大丈夫。
(3)概括材料三中所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
兴办商务;重用人才;鼓励发明创造。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国人民在艰难探索近代化道路的 认识上有何进步?
从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 制度。
谢谢指导!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2.公车上书的经过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北京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目的 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假如你是当时 在京参加考试举人, 你会冒着“士人不 得干政”的禁令在 上书上签字吗?
如果你来给皇 帝上书,你将如何 来挽救危亡呢?
旁 康有为一再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 白:话: ”,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 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第6课 戊戌变法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变法内容由于触 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 统和切身利益,引起 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 和敌视。出面阻挡历 史车轮的,是掌握实 权的慈禧太后——
结果: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 台,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 诏令。“戊戌六君子”遇害。 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 “百日维新”。
的
。
3、1897年冬,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痛陈局势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
变法救国。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
变法为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利益,他们掌有实权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
戌六君子被杀害。此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
废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各省陆军改练洋操 八旗汉军均 以新法练军 各省切实裁兵、练兵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军队
有利于思想 文化传播
有利于增强 军事实力
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 “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 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 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 等教育的开端。辛亥革命后改为北 京大学。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沙场点兵】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
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这次上书并没有传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拉开了
的帷幕。
2、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 嗣 同
康 广 仁
杨 深 秀
戊戌六君子
杨 锐
林 旭
刘 光 第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 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谭嗣同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材料一:103天中康有为上了36个奏章、两部书;光绪帝 下了180道有关变法的上谕。这些奏章和上谕,内容无所 不包,恨不得立刻将中国变成近代化的富强国家。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废除八股取士,等于断 送了许多读书人的仕途,使他们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 材料二: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锐。维新 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站练兵的袁世凯。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材料三: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条“上谕” 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 的准备。 军事改革„„
小结
• • • • 一、兴起:(背景、领导力量、主要经过) 二、“百日维新”:(开始标志、内容) 三、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 四、评价
图说历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
刺激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
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启超
第6 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领导力量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二)主要活动
(一)第一次上书: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结果:(失败)
目的 要求学习西方,改革现状。 双半社会
1891年,创办万木草堂,聚众讲学,宣传维新变法,培养维新运动的骨干。
三 “戊戌六君子”
改革的失败—戊戌政变
1、导火线: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
2、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 3、经过:
(1)慈禧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 囚禁于瀛台; (2)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往香港;梁 启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 (3)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 措施全被取消。
强学会遗址
二 “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开始标志: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 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实行变法。
光绪帝1875~1908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 “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9月21日, 1835.11.29 ~ 1908.11.15 1871.8.14~1908.11.14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 同治、光绪时垂帘听政 光绪帝死。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 文化方面 局。 触犯了பைடு நூலகம்固派的利益?
军事方面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 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戊戌 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
(二)第二次上书:“公车上书” 结果:(失败) (三)第三次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 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
“百日维新”
结果:(成功)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 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 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直接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间 1895年 公 时 车 主要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上 果 失败 书 结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3、袁世凯的告密 4、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 治,只是改革一部分制度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 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 步的意义。 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 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重要影响
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 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 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1)创办报纸:《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2)组织学会:强学会 (政治团体)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3)各地成立学会,创办报刊和新学堂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