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 5 年随访研究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随访

幽门螺杆菌随访

幽门螺杆菌一、幽门螺杆菌阳性随访的目的及内容首先要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除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外,还要向受访者进行保健知识宣教。

让受访者了解什么是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治疗意义以及治疗后该如何避免再次感染等。

应强调按疗程正规治疗的重要性,使之理解并坚持,停药后3-6个月复查。

二、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模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内后常见的症状有,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重者剧烈的绞痛,呈无规律反复性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脐周围或者痛处不固定。

但这疼痛与饮食的关系不明显,餐前餐后或者进餐中均可发作,发作时常伴恶心欲吐、腹胀、便秘,少数患者可有呕吐或黑便。

儿童患者的症状包括恶心,腹痛,呕吐,呕吐物带血丝。

专家指出,除了以上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外,幽门螺杆菌患者还会出现的症状有泛酸、胃疼、口臭。

四、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具体因素:共餐: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杆菌 1600~3100 个。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

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调查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接吻: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幽门螺杆菌的踪迹,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嗜辣:食用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南、北方两市应用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各120例,分为4组,即百色克拉霉素组,百色甲硝唑组,丹东克拉霉素组,丹东甲硝唑组,每组60例。

克拉霉素组和甲硝唑组分别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两种三联疗法,疗程均为7 d。

服药期间电话随访,记录服药、症状变化及患者的耐受性等情况。

并于停药后第1天和4周后进行相关项目复查。

结果百色克拉霉素组、百色甲硝唑组、丹东克拉霉素组、丹东甲硝唑组四组Hp 的根除率分别为:81.67%、33.33%、85.00%和41.67%;四组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愈合率分别为92.00%、66.67%、89.29%、65.38%。

不同市克拉霉素组之间及不同甲硝唑组之间Hp根除率、糜烂愈合率分别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之间比较,Hp根除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糜烂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适用于南方和北方不同省市病例,Hp根除率高,疗效肯定,且药物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Hp对甲硝唑耐药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已得到公认,根除Hp是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Hp根除治疗的经典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的三联疗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旨在比较南北不同省市两种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Hp的临床疗效,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及甲硝唑的耐药性等。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Hp后5年随访研究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Hp后5年随访研究
目录
结论

结节性胃炎是一种弥漫性胃炎,很可 能与弥漫型胃癌的发生相关。我们在 临床上要特别重视结节性胃炎的发现 与正确的治疗并定期随访,减少其发 展为胃癌的概率。
目录
意义

萎缩性胃炎逐渐发展,最后可能导致肠型胃癌 的发生,这一观点已被国内外医师接受。对于 萎缩性胃炎伴有结节状改变的患者,萎缩程度 大多为中重度,程度较重,并且合并肠上皮化 生,更应坚持让患者定期随访,必要时应该缩 短随访间隔,有望发现早期胃癌。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Hp后5年随访研究
目录
研究背景


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陈星等曾报道过一种有 内镜下特殊表现的结节性胃炎,并初步证明了其与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慢性胃炎结节状改 变中存在2种不同的结节形态,而不同的结节形态 的胃炎有着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陈星,岑戎,徐富星,项平,欧平安.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J]. 中华消 化内镜杂志,2004,02:16-18.
目录
研究结果
3.
4.
结节仍存在者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7例,阴性1 例,患者上腹痛症状无缓解或症状改善不明显 ,病理检查可见淋巴滤泡仍然存在; 随访5年后,53例患者结节全部消失,6 例患者 结节虽未消失,但较前明显好转,2例患者在治 疗过程中疾病反复;
5.
随访患者无一例癌变。见表1。
目录
研究结果
目录
研究方法

最后一次胃镜复查时间与第一次胃镜检查时间 间隔至少5年。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 变的患者,Hp阳性者行杀菌及对症治疗、无 Hp感染者对症治疗。胃镜随访同结节性胃炎 。
目录
研究结果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根除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与根除方案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上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检测方法中 任意一种阳性即可诊断。
胃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 结合活检结果可提高诊断准确
性。
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前,需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 病因,如胃溃疡、胃炎等。
03 根除治疗策略与 药物选择
02 检测方法与诊断 依据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 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此方法简便易行 ,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尿素呼气试验
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碳的尿素后,通过 检测呼出气体中的标记碳来判断是否 感染幽门螺杆菌。此方法准确性较高 ,但需专业设备支持。
粪便抗原检测
通过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 原来判断是否感染。此方法准确性较 高,但受粪便采集、保存等因素影响 。
02
PPI+呋喃唑酮+阿莫西林
含四环素的三联疗法
03
PPI+四环素+甲硝唑
特殊人群治疗策略
儿童
老年人
首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疗程10-14 天。注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 的药物。
考虑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选择副作用 小、相互作用少的药物组合。如PPI+阿莫 西林+呋喃唑酮。
孕妇
肝肾功能不全者THANKS感谢观看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胃-口途径传 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 触、使用感染者用过的不洁饮食器具、直接口对口喂食或接 触等均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与危害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临床论著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December 2020 Vol.20 No.22,2434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分析孙云霞 韩宇*摘要 目的 分析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的效果。

方法 以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临床特征均衡的原则分为对照组、益生菌A 组、益生菌B 组,每组2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益生菌A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益生菌B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式酵母菌散。

对比三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对比三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 益生菌A 组根除率为84.62%、益生菌B 组根除率为88.89%,均高于对照组的64.29%,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天、14天后,三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益生菌A 组、益生菌B 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益生菌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益生菌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均低于对照组的17.8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益生菌A 组复发率为15.38%、益生菌B 组复发率为11.11%,均低于对照组的32.1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益生菌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者可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减轻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益生菌;四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22-034-0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常见性,为常见慢性细菌感染之一,世界范围内约44亿人口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影响[1]。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胃癌:1例报道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胃癌:1例报道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胃癌:1例报道钱爱华;陈希;李为光;吴巍;张本炎;王华枫;芮玮玮;袁菲;孙蕴伟【摘要】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后胃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且其在内镜下由于边界不清且缺乏典型的肿瘤特征,因此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报道1例H.pylori根除后胃癌的诊治经过.【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癌;萎缩;肠化【作者】钱爱华;陈希;李为光;吴巍;张本炎;王华枫;芮玮玮;袁菲;孙蕴伟【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18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虽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可以减少胃癌,即使接受除菌治疗的病例正在增加,但除菌后胃癌病例也不少见。

TAKE等[1]报道根除后胃癌的发病率为每年0.3%,即使成功根除后仍需进行仔细的内镜检查。

胃癌通常具有较长的自然过程,相对较长的倍增时间为1.4年。

根据先前的内镜筛查,在根除后1年内发现的大多数胃癌可能是被漏诊的病例。

那么除菌后胃癌有哪些特点,如何早期发现该型胃癌有利于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现报道1例H.pylori根除后胃癌的诊治经过。

病例患者,男,55岁。

主因“间断上腹部不适9年,发现胃窦黏膜上皮内瘤变1月余”入院。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及肠化的影响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及肠化的影响

研究二、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 膜肠化的影响
目录
研究背景

胃黏膜肠化是发生肠型胃癌必经的一种病变。许多 研究证实, 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肠化的发生率 较无Hp 感染者高。近年来, 国内外有根除Hp 感染 对胃黏膜肠化影响方面的短期和长期随访研究的报 道, 但多为随访1~2年的研究, 对于Hp 根除后肠化 是否可以逆转或不再发展的结论不肯定。
目录
结论
1.
2.
Hp感染导致胃炎发生,并进一步促进胃黏膜 炎症的演进,使萎缩与肠化生逐渐发生并呈 进行性加重,进而产生胃癌; 根除 Hp 可使胃慢性炎症及活动度明显减轻 ,窦部肠化生得到显著控制,在一定程度上 有可能减少或延缓胃癌的发生。
目录
周丽雅,沈祖尧,林三仁,金珠,丁士刚,黄雪彪,夏志伟,刘建军,郭慧兰,曹世植.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 目录 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2-154.
目录
结论

1.
2.
5年的随访表明: 根除Hp 感染可以减轻胃炎程度, 使绝大多数 胃炎的活动性消退; 根除Hp 感染可以阻止肠化的发生,因而对 防止肠型胃癌的发生是完全必要的。
目录
金珠,林三仁,沈祖尧,周丽雅,丁士刚.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肠化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 志,2003,23(3):161-164.
目录
研究目的

观察长期根除 Hp 后慢性胃炎的黏膜炎症 变化,以探讨根除 Hp 后是否可以减少胃 癌的发生。
目录
研究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对胃癌高发区山 东省烟台市成年人群随机抽样1006例,做内镜 、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窦、胃体部黏膜组织学 检查,将Hp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OAC)及 对照组,2 组入选者于5 年后进行内镜复检,将 5 年后复查胃镜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组织病理检 查与5 年前结果进行比较并做×2检验。

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80例的临床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80例的临床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80例的临床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

共纳入80例患者,观察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显著,疗效较为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整体康复情况良好。

结论认为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对幽门螺杆菌根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未来展望该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幽门螺杆菌、根除、临床分析、80例、患者特征、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不良反应、随访结果、有效性、临床价值、展望。

1. 引言1.1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据统计,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困扰。

传统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两种抗生素,通常是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但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幽门螺杆菌对这些药物的抵抗性不断增加,使得传统治疗方案的疗效逐渐下降。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分析不同患者特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总结治疗结束后的随访结果,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最终验证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达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均符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三联疗法。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目录一、流行病学 (1)二、定义与分类 (1)三、筛查、诊断与评估 (2)(一)筛查 (2)(二)诊断 (2)(三)评估 (3)四、治疗 (3)(一)消除病因 (4)(二)对症治疗 (4)(三)中医药治疗 (4)(四)精神心理治疗 (5)(五) 胃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处理 (6)(六)康复与保健 (6)五、慢性胃炎的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流程、双向转诊标准与各级医院服务对象6 (一)目标 (6)(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7)(三)双向转诊标准 (8)(四)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 (9)六、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2)(一)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人群的筛查 (12)(二)慢性胃炎患者的门诊随访 (13)(三)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13)(四)慢性胃炎规范化诊治要求 (14)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

20世纪40年代由于胃镜的发明和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以认识和研究,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一、流行病学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消化内科门诊40%~60%的就诊率。

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其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二、定义与分类慢性胃炎属于病理学诊断,新悉尼系统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再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如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出血、黏膜皱襞粗大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可依次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三、筛查、诊断与评估(一)筛查由于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作胃镜诊断以前,临床上也习惯以慢性胃炎这一名词进行诊断。

实际上,作胃镜检查以前,对于以上腹部为中心的腹痛/腹部不适≥24周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以症状分析为基础的RomeⅢ诊断标准,按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等征象进行思考。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5年随访研究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5年随访研究

我们前期 的研究 已经 发现 , 慢性 胃炎伴 良性结 节状 改变存
在两种类型 , 节类 型 A和结节类型 B 两者镜下 表现和病理截 结 , 然不 同。前者主要表现为直径约 05c 均匀一致 , 布密集 的 . m, 分
结节 , 主要集中在 胃窦 , 严重者可 累及 胃体。好发 于儿 童及年轻
3 .检测方法 : 门螺杆菌检 测采用 快速尿素 酶试验及 病理 幽 组织学染色 的方 法。具体方 法为 : 活检 钳取 的 胃窦标 本首先 压 片进行尿素酶试纸检测 , 试纸呈枚 红色为 阳性结果 ; 组织 经病理 切片染色找到细菌为 阳性结 果 , 两者 同时 阳性则 确诊 幽 门螺 杆
的萎 缩 及 肠 上 皮 化 生 … 。
样, 上腹痛 占 3 . % , 0 8 其他 症状 主要 表 现 为腹胀 、 腹 不适 等。 上
病理诊断主要为 中重度萎缩并伴有不 同程度 的肠化 。初 诊时幽 门螺杆菌感染者 4 9例 (5 4 ) 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 疗 6个月 7.% , 后第一次复查 胃镜 , 所有患者 结节均 未消失 。4 3例 患者 幽门螺 杆菌转 阴, 中 4例患者 的结节较前有 所好转 , 病理结果 示这 其 但 些患者 的萎缩和肠化与初诊时无 明显 变化。初诊无幽 门螺杆菌
疾病 , 对其短期 和长期疾 病转 归进行研究 。结果 表明 : 结节性 胃
炎成功根除幽 门螺杆菌后 , 患者 结节明显好 转甚至完全 消失 , 数 上腹痛症状亦 明显改善或治愈 。说 明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结节性 胃炎 的病 因 , 诊合 并 幽门螺杆 菌感染 的结 节性 胃炎患 者要进 确 行正规 的根除 幽门螺杆 菌治疗 , 评估杀 菌治疗 的疗 效。第一 并
女性 , 大多数以上腹痛 为 主诉 前 来就诊 。绝 大多数 此类 患者合 并幽 门螺杆菌感染 , 病理 结果有 淋 巴滤泡 而很少 有萎缩及 肠上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5年随访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5年随访研究
目录
Results

All 552 H. pylori-positiv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r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five-year follow-up, the numbers of patients who continued to be negative or positive for H. pylori were 161 and 198,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1) At the initial visi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verity and activity of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between the biopsy specimens from the antrum and body respectively in both groups. (2) The severity and activity of inflammation in both the antrum and body were markedly reduced after H. pylori eradication.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结果
1.
2.
3.
4.
入选前2 组胃窦部炎症及活动度发生率与体部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萎缩及肠化生发生率明 显高于体部; 根除 Hp 5 年后胃窦、胃体部炎症及活动度均 明显减轻↓; 根除Hp 5 年后胃窦部肠化生减轻↓或未进展,而 Hp 持续阳性组肠化生发生率明显增加↑ ; 根除Hp5年后窦、体部萎缩改善差异无显著性。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幽门螺杆菌领域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疾病(胃癌、消化性溃疡、消的良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是全球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尤其在我国H. pylori高感染率地区,影响人群广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过去十年间,国内外在H. pylori 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聚焦在多个研究热点。

一、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经验性根除治疗锁剂四联方案仍然是国内外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主要推荐方案,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H. pylori菌株耐药率的不同、药物可获得性的差异等因素,抗生素的选择侧重存在区别。

相关研究显示,了解大环内酯类、e 诺朗类以及硝基咪嗖类抗生素的既往用药史,有利于更合理地选择根除治疗药物。

全剂量甲硝理通过增加用药频率和剂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硝理的实际根除疗效。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映喃嗖酶仅能用于难以根除的H. pylori感染患者治疗中。

曾经广受关注的非统剂四联方案,包括序贯方案、伴同方案和杂合方案,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克拉霉素和甲硝嗖的双耐药率较高(超过15% ),未显示出满意的根除疗效;而且该方案不符合目前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用药理念,因此未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

双联方案近期备受瞩目,其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原理,将阿莫西林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充分的优化,获得了不劣于锌剂四联方案的根除疗效和依从性,以及更佳的安全性,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高耐药抗生素的使用,因此被我国最新的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指南所推荐使用。

新的可用于H. pylori感染根除治疗的药物不断出现,比如头徇映辛用于替代阿莫西林在青霉素过敏患者中的使用;经典四环素难以获得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半合成四环素米诺环素进行替代治疗;钾离子通道酸阻滞剂能够获得比常规质子泵抑制剂更强、更快和更稳定的胃酸抑制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H. pylori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机制,进一步提高根除疗效。

不同四联药物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对比

不同四联药物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对比

不同四联药物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对比吴宇平刁利霞(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江门5291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四联药物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试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四联方案根除Hp率高,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不同四联幽门螺旋杆菌阿莫西林多西环素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3-0031-02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常引起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消化道溃疡和胃炎,根除不良严重预后是胃癌。

然而Hp对常规四联(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耐药性严重,导致Hp根除率不理想。

迫切需要寻找高效、安全的根除Hp治疗方案以提高Hp根除率[1]。

多西环素属四环素类药物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临床上将其与阿莫西林联合根除Hp 的报道鲜有,本研究选用多西环素联合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组成四联治疗方案研究根除Hp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86±13.58)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3.87±0.63)个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系。

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Hp阳性率最高达92.45%。

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

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重。

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性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

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1]首次从胃黏膜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后,其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菌[2]。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为58例,年龄为25~68岁之间,平均为(44.7±1.6)岁。

12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4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有49例,胃液反流性胃炎患者有9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且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否与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否与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别 进 行 了 1年 的随 访 。治 疗 组 4 6例 , 照组 3 对 0例 ,
这 两组 在 1年 前 胃粘 膜 的 病 理 类 型 及 炎 症 程 度 比 较 , 异 无显 著 性 ( 差 P>0 0 , 表 1 。 1年 后 治 疗 .5 见 )
治疗 组 和 对照 组 , 疗 组 给 以 洛赛 克 +阿 莫 西 林 + 治 克拉 霉 素或 洛 赛 克 +丽 珠 胃三 联 1周 疗 法 , 于治 并
H P感 染 是 慢性 胃炎 和 消化 性 溃 疡 的最 常 见 原 因【 。HP在 胃 腔 粘 液 内 , 部 分 附 着 于 上 皮 细 胞 3 J 一
表面 , 也有 一 部 分 穿破 上 皮细 胞 进入 固有层 , 过释 通
放 尿 素酶 、 空 泡 样 变 细 胞 毒 素 、 多 糖 内毒 素 、 致 脂 蛋
例( ) %
HP 以 了解 是否 根 除 , 除 后 方 可 正 式 纳 入 研 究 对 , 根
表 1 1年 前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胃 粘 膜 病 理 类 型 比较
表 2 1年 后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胃 粘 膜 病 理 类 型 比较 例 ( ) %


轻, 萎缩 和 肠化 生 程度 减 轻 , 同时 胃肠 道症 状 也 明显 ~ 好转 。而对 照 组 的炎 症 及 萎缩 和 肠化 生 的程 度 呈逐 渐加 重趋 势 。萎 缩 性 胃炎 表 现 为 胃粘 膜 腺 体 减 少 , 常伴 有肠 化 生 。 萎 缩 性 胃炎 或 肠 化 生 , 认 为 与 长 被
疗 停止 后 1 月 胃镜 活 检 或¨尿 毒 酶 呼气 试 验 检 测 个
组 较 对照 组慢 性 炎 症 的 程 度 明 显 减 轻 , 动性 炎 症 活 的 比例 减 少 , 时肠 化 生 和 萎 缩 的 比例 及 程 度差 异 同 具 有 显 著性 ( P<0 0 , 表 2 。 .5 见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根除治疗后复燃、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根除治疗后复燃、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根除治疗后复燃、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夏彩钰1,2,刘普2,3,王志楠1,2,刘改芳2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123;2 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3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人群感染率较高,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主要包括高剂量双联方案、三联方案、铋剂四联方案等,根除治疗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预防胃癌的发生,减少其他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

然而随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广泛开展,幽门螺杆菌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居高不下的高感染率,这可能与根除成功后复燃、再感染相关。

复燃被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原始菌株的再次出现,而实际并未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

再感染被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后的新发感染。

幽门螺杆菌复燃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高耐药率使得胃内菌株被暂时抑制而非真正根除,使用单一的检测方法、尿素呼气试验气体采集时间控制不规范等因素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风险可能与家族聚集性感染、生活卫生条件差、经济水平低下、口腔内幽门螺杆菌定植等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复燃;幽门螺杆菌再感染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2.026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2-0107-04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之一,据估计在世界人口中感染率超过50%,其较高的感染率仍是威胁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1]。

2022年马斯特里赫特Ⅵ共识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式确认为一种传染病,并建议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有抗衡因素除外[2]。

目前,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即四联疗法,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包括呋喃唑酮、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3],这些治疗方案可以达到90%的根除率[2]。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消化内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0年(6)_真题-无答案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消化内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0年(6)_真题-无答案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消化内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0年(6)(总分89,考试时间120分钟)一、A1型题1. <span class="RankNumStr">1.</span>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

A. 胃黏膜缺血,胃酸分泌较多B. 血栓素、白三烯合成增加C. 黏液分泌不足D. 前列腺素合成减少E.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2. <span class="RankNumStr">2.</span>慢性胃炎最主要的随访措施是()。

A. 粪常规加潜血试验B. 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C. 胃肠X线钡餐检查D. 胃液分析E. 胃泌素测定3. <span class="RankNumStr">3.</span>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依据是()。

A. 慢性上腹痛或不适B. 上腹痛伴恶性贫血C. 自身抗体检测D. 胃液分析E. 以上都不是4. <span class="RankNumStr">4.</span>慢性胃炎伴有哪项属于癌前病变()。

A. 肠化B. 脐状突起C. 幽门腺化生D. 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E. 出血5. <span class="RankNumStr">5.</span>慢性胃炎的特征性症状是()。

A. 口苦、反酸B. 中上腹疼痛C. 上消化道出血D. 恶心、呕吐E. 以上都不是6. <span class="RankNumStr">6.</span>慢性胃炎应考虑手术治疗的是()。

A. 有脐状突起B. 有溃疡形成C. 有重度不典型增生D. 有反复性上消化道出血E. 有血管透见7. <span class="RankNumStr">7.</span>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基于移动信息平台采用QLICD-CG(V2.0)根除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随访研究

基于移动信息平台采用QLICD-CG(V2.0)根除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随访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两新项目(20221A040010)作者简介:杨志峰(1978.09-),男,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及消化系统疾病基于移动信息平台采用QLICD -CG (V2.0)根除治疗Hp 相关慢性胃炎的随访研究*杨志峰.林瑞芬.杨晓玲.张世昌.邹剑平(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700)【摘要】目的:构建移动信息平台利用QLICD-CG (V2.0)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Hp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的评价。

方法:选择2022年1~6月本院100例符合Hp 现症感染及慢性胃炎的患者使用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构建移动信息平台使用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QLICD-CG (V2.0)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根除Hp 成功率95%,治疗前后QLICD-CG (V2.0)各领域(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模块、特异模块)及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并且大大超过了相应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MCID ),说明根除Hp 后生命质量显著优于治疗前。

结论:根除Hp 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移动信息平台;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生命质量量表;QLICD-CG (V2.0)【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2-0044-04幽门螺杆菌感染(Hp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9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Hp 感染[1]。

Hp 是定植在胃黏膜上的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

全世界的患病率达20%~80%,其中发达国家患病率为34.7%,发展中国家患病率为50.8%,Hp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Ⅰ类致癌因子[2]。

因此,根除Hp 治疗至关重要。

慢性胃炎虽是常见疾病,但国外对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却很少,原因可能是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有更为客观的指标,如内镜和病理检查、Hp 抗体检测、促胃液素、胃蛋白酶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相关分析

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相关分析

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相关分析
孙铂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14)2
【摘要】目的本文就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于血清胃泌素、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血清维生素B12以及胃内pH值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92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不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进行血清胃泌素、血清壁细胞抗体、血清维生素B12以及胃内pH等相关检查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P阴性率、PCA阴性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降低胃炎恶化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168-169)
【作者】孙铂
【作者单位】辽宁身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二科,辽宁本溪117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5年随访研究 [J], 赵丹瑜;陈星;康艳;汪嵘;马瑞军
2.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相关研究 [J], 陈波
3.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的疗效 [J], 阮洪军;吴伟权;柯进晶;徐启顺;郑卫华;赵仲生
4.痘疹样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治疗效果\r以及病理变化情况分析 [J], 叶发扬
5.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消退 [J], 刘文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陈星,汪嵘,康艳,等.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一 例.中 华 消 化 杂 志, 2006 ,26 :645 . ( 收稿日期:2011唱08唱08)
(本文编辑: 马超)
赵丹瑜,陈星,康艳,等.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 5 年随访研究[ J /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9) :2532唱2533.
三、讨论 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存 在两种类型,结节类型 A 和结节类型 B,两者镜下表现和病理截 然不同。 前者主要表现为直径约 0畅5 cm,均匀一致,分布密集的 结节,主要集中在胃窦,严重者可累及胃体。 好发于儿童及年轻 女性,大多数以上腹痛为主诉前来就诊。 绝大多数此类患者合 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结果有淋巴滤泡而很少有萎缩及肠上 皮化生。 后者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高低不平,分布松散的结 节。 好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多样,主要有上腹不适、上腹痛、腹 胀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 约一半的此类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 A 型结节胃炎。 病理结果大 多为中 重 度 萎 缩 合 并 不 同 程 度 的 肠 上 皮 化 生, 而 没 有 淋 巴 滤泡[6] 。 结节性胃炎 与 萎 缩 型 胃 炎 的 结 节 状 改 变 有 着 本 质 上 的 区 别,其预后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本研究首次长期随访了这两种 疾病,对其短期和长期疾病转归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结节性胃 炎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数患者结节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 上腹痛症状亦明显改善或治愈。 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结节性 胃炎的病因,确诊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节性胃炎患者要进 行正规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并评估杀菌治疗的疗效。 第一 次杀菌治疗失败的患者要合理规划再行第二次的根除治疗,只 有消除了这个病因,结节性胃炎才能彻底治愈。 各种胃炎中,镜 下黏膜的好转恢复与患者症状的好转并无很大的相关性,但恢 复治愈后结节性胃炎长期预后良好,只要幽门螺杆菌不重复感 染,结节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可完全恢复正常,上腹痛症状也可 治愈。 Miyamoto 等[2,7] 发现 5 例结节性胃炎合并胃癌的病例,全 部是弥漫型。 自 2005 年我们内镜中心发现第 1 例结节性胃炎 合并胃癌的病例以来[8] ,至目前为止共发现 6 例结节性胃炎合 并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共同表现为发病年龄轻,肿瘤类型为低分 化,恶性程度高。 结节性胃炎是一种弥漫性胃炎,很可能与弥漫
型胃癌的发生相关。 故我们在临床上要特别重视结节性胃炎的 发现与正确的治疗并定期随访,减少其发展为胃癌的概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 及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6] :过 50%的患者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 改变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对此类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根 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后一部分轻度萎缩性 胃炎患者的萎缩程度和肠化会有所减轻,萎缩发展至中重度则 疾病很难逆转,镜下结节几乎不会消失。 本研究中有 2 例患者 在密切随访中发现了由萎缩和肠化发展而来的肿瘤,肿瘤相对 较早期,范围小,均为高分化,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长的 生存期。 萎缩性胃炎逐渐发展,最后可能导致肠型胃癌的发生, 这一观点已被国内外医师接受。 对于萎缩性胃炎伴有结节状改 变的患者,萎缩程度大多为中重度,程度较重,并且合并肠上皮 化生,更应坚持让患者定期随访,必要时应该缩短随访间隔,有 望发现早期胃癌。
参 考 文 献
[1] 陈星,康艳,岑戎.慢性胃炎结节 状改变的临床研究.中 华 消 化 内 镜 杂 志 ,2006 ,23 :98 唱101 .
[2] Miyamoto M,Haruma K,Yoshihara M,et al.Nodular gastritis in adults is caus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Dig Dis Sci, 2003, 48: 968 唱975 .
· 2532·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年 5 月第 6 卷第 9 期 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May 1,2012,Vol.6,No.9
· 临床经验·
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 5 年随访研究
赵丹瑜 陈星 康艳 汪嵘 马瑞军
在各种胃炎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尤为突出,除菌治 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引起胃黏膜的组织学改 变。 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胃炎结节状改变存在两种类型,结节 类型 A( 结节性胃炎) 和结节类型 B( 萎缩性胃炎的结节状改 变)。 虽然两者的起因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但是两者之间 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临床上诊断和预后差别可能也较大[1] 。 本研究对以上两种胃炎治疗后 5 年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情况。
[6] 康艳,陈星,李士英.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与幽门螺杆菌及 淋 巴 滤 泡 的 关 系 .中 华 消 化 杂 志 ,2007 ,6 :393 唱396 .
[7] Miyamoto M, Haruma K, Yoshihara M, et al.Five cases of nodular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ncer: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nodular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ncer.Dig Liver Dis,2002,34:819唱820.
· 2533·
3畅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 改变治疗后 6 个月第一次复查结节治愈或好转情况,结节性胃 炎组明显优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畅01);比 较两者 5 年后长期随访结果,结节性胃炎组明显优于萎缩性胃 炎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畅01)。 比较两者杀菌治疗后癌 变率,结节性胃炎组无一例癌变,而萎缩性胃炎组有 2 例发生癌 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畅01)。
表 1 结节性胃炎镜下结节变化随访结果(例)
随访时间
结节消失
结节好转
无明显变化
6 个月
38
14

5年Biblioteka 5352表 2 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变结节变化随访结果(例)
随访时间 结节消失 结节好转 无明显变化 结节加重 癌变
6 个月


60


5年


45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2 年 5 月第 6 卷第 9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May 1,2012,Vol.6,No.9
DOI:10畅3877 /cma.j.issn.1674唱0785.2012.09.065 作者单位: 030012 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通讯作者: 赵丹瑜,Email:zhaodanyu1983@163.com
二、结果 1.结节性胃炎复查: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初诊时幽门螺
杆菌感染者 57 例(93畅3%),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6 个月后第 一次复查胃镜,结节消失者 38 例,患者上腹痛症状基本消失或 明显好转,幽 门 螺 杆 菌 检 查 全 部 为 阴 性, 病 理 检 测 淋 巴 滤 泡 消 失,只有散在的淋巴细胞灶状浸润;结节较前好转者 14 例,患者 上腹痛症状缓解或好转,这部分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 2 例, 阴性 12 例,3 例患者病理示有淋巴滤泡;结节仍存在者 8 例,幽 门螺杆菌阳性 7 例,阴性 1 例,患者上腹痛症状无缓解或症状改 善不明显,病理检查可见淋巴滤泡仍然存在。 除菌治疗失败的 患者,再次行除菌治疗,直至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 随访 5 年 后,53 例患者结节全部消失,5 例患者结节虽未消失,但较前明 显好转,靛胭脂染色后观察可见结节不明显,幽门螺杆菌全部转 阴,病理胃窦黏膜未见淋巴滤泡形成。 2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 病反复,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结节退而复现,最后一次随访可 见胃窦组织仍有较明显的结节。 随访患者无一例癌变。 见表 1。
一、资料与方法 1畅一般资料:2004 年 4 月至 2006 年 4 月经内镜与病理相结 合确诊并成功随访 5 年的结节性胃炎患者 60 例,男 21 例,女 39 例,男女比例 1∶1畅8,患者平均年龄 34畅8 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 节状改变的患者 65 例,男 34 例,女 31 例,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 差异,患者平均年龄 57畅6 岁。 2畅诊断:结节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以胃窦为中心的、直径约 5 mm 大小均匀一致的圆形瓷白色结节,靛胭脂染色后轮廓清 晰,钳取胃窦部或胃体黏膜结节组织经病理检查示结节处淋巴 滤泡形成[2唱4] ,复查为胃镜时同样钳取大致相同部位的胃窦或胃 体黏膜组织,内镜下结节消失者病理检查淋巴滤泡大都消失。 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变镜下表现为以胃窦为中心的黏膜结节 感,凹凸不平、结节大小不均匀一致。 病理显示黏膜有不同程度 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1] 。 3畅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 组织学染色的方法。 具体方法为:活检钳取的胃窦标本首先压 片进行尿素酶试纸检测,试纸呈枚红色为阳性结果;组织经病理 切片染色找到细菌为阳性结果,两者同时阳性则确诊幽门螺杆 菌感染[5] 。 4畅随访:诊断为结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行根 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阴性患者对症治疗。 第一次根除幽门螺杆 菌采用标准三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 +阿莫西林 +克拉霉 素,6 个月后复查胃镜,并做胃窦组织病理检查及复查幽门螺杆 菌感染情况。 第一次杀菌治疗失败、仍有症状的患者行第二次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采用四联方案:PPI +阿莫西林 +克拉霉 素 +铋剂,后每年复查胃镜一次,如有阳性症状复发,随时做胃 镜检查。 最后一次胃镜复查时间与第一次胃镜检查时间间隔至 少 5 年。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结节状改变的患者,幽门螺杆菌 阳性者行杀菌及对症治疗、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对症治疗。 胃 镜随访同结节性胃炎。 5畅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秩 和检验),P <0畅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