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题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目版)

语文 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目版)

文言文阅读一、(2022·唐山市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

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

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

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

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

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

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

上悟,纳之。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

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

广惧,饮鸩死。

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

上怒,籍没之。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

”上默然。

五月,帝不豫。

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

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

”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

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踢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来(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重点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

重点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

重点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作者:————————————————————————————————日期:012重点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1):《孔子世家》(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2题。

(19分)[改编](P78、P84)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弹奏的技巧)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C.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D.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鼓:一种乐器。

B.眼如望羊,如王四国望羊:远看羊群的样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

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①,督善水者绳以俟。

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

始则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眡②道士。

跃而攫③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注)①水浒:水边。

②眡:看,观察。

③攫:用爪抓取。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因往晓之B.督善水者绳以俟/择其善者而从之C.人至,即投木索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道士得不死/一狼得骨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3)道士被“虎”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课内阅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选自________,六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古文________也出自这本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

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材料二:秦伐宜阳。

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

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

舍之,王勿据也。

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旦,即姬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留有“周公吐哺”的佳话。

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试题

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试题一、文学常识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3、本文是一篇散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字词解释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4、借旁近与之(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5、即书诗四句(书:写)6、自为其名(为:题上)7、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8、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9、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10、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采和道理)11、邑人奇之(奇:对……感到惊奇)12、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1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取)14、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16、不使学(使:让)17、余闻之也久(闻:听说)18、明道中,从先人还家(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19、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名声)20、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众人:常人)三、句子翻译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文: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文: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一、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

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皇考:特指已故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当时的少数民族。

1.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

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元嘉七年,萧承之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愉快)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知识)C. 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B.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你)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D.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曰:“君子不器。

”(器:工具)B.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勾结)C.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心胸开阔)D.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比喻)答案:D二、填空题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贤人,就要______;见到不贤的人,就要______。

答案:思齐焉;内自省也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翻译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请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测试题(120分)一、古诗默写(10分)1、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4、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5、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句子是:6、《木兰诗》中的_________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7、《滁州西涧》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8、赵师秀的《约客》中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约客不至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9、清朝赵翼的《论诗》: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1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二、文言文阅读(一)《童趣》(16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敬,不以所长娇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①,元琰遽②退走。

母问其故,具③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④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⑤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注释]菘①:白菜。

②遽:急忙、赶忙。

③具:详细。

④启:说出。

⑤因: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元琰遽.退走 ②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③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④自是.盗者大惭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 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 奕太史某好弈①,自诩②曰:“某平生无败局。

”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③自命。

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④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

及病笃⑤,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

”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

”子曰:“若无密谱,何以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⑦,曰‘不对局’。

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

”言讫,溘⑧然长逝。

[注释]①弈:下棋。

②诩:夸。

③弈秋:古代下棋高手,秋,人名。

④颔:点头。

⑤笃:厉害。

⑥何以:“以何”,凭什么。

⑦汝:你⑧。

溘:突然,忽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皆神之.. ②自诩.. ③.及.病笃 ④吾何尝.有谱2、翻译句子①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

②若无密谱,何以不败?3、太吏某的做法可取吗?联系事实谈谈看法。

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有声官官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②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④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注释]①官官然:鸟和鸣声,音官。

②巢:做窝,用作动词。

③盈掬:满握。

④瞰:俯视。

⑤鵱:音构,鸟卵。

⑥奚: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指其词性。

A、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B、巢.大如盏C、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D、见.辱于人奴以死2、根据上下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雏且.出矣②主人戏.以手撼其巢③乃.托身非所④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3、本文作者借鸟寓喻人。

从文末作者发出的感慨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今天,从环保的角度我们应对鸟类持什么态度。

幽王失信身亡周宅酆、镐①,近戎,近戎人②。

与诸侯约:为高葆③祷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⑤戎寇至,传鼓⑥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当⑦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褒姒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⑧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⑨之下,为天下笑。

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注释]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③葆:通堡,碉堡。

④王路:大路,这里指官道。

⑤即:假使,如果。

⑥传鼓:击鼓传报消息。

⑦当:通尝,曾。

⑧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⑨丽山:即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为高葆祷于王路②褒姒大说喜之③戎寇当至④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②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3、文中幽王“数击鼓”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回答)4、你认为文中的周幽王是个怎样的君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品行的重要性?公仪休拒鱼常食鱼公仪休①相②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

其(即林家辉)弟子(即黄越)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⑤即⑥受鱼,必有下人⑦之色⑧;有下人之色,将枉⑨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⑩夫恃人⑾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公仪休:复姓公议,名休。

②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③子:对人的尊称。

④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⑤夫:句首助词,不译。

⑥即:如果。

⑦下人:下,谦下,屈己遵人;下人,即迁就别人。

⑧色:神色。

⑨枉:歪曲。

⑩明:明白。

⑾恃人:依赖别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枉.于法,则免于相②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此必不能致.我鱼④我能常自给.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3、这个故事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许衡元许衡尝于暑中①过河阳。

渴甚,道旁有梨。

众争取啖之。

衡独危②坐树下自若③。

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④”。

人曰:“世乱,此无主。

”衡曰:“梨无主,吾心亦无主乎⑤?人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⑥。

”庭有果,熟烂堕也,童子过之,亦不睨⑦视而去。

其家人化⑧之如此。

[注释]①暑:夏天,盛夏。

②危:正。

③自若:与平常一样。

④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不是我拥有的东西去拿来是不可以的。

其,代词,自己。

⑤吾心亦无主乎:我的心难道没有主人吗?独,难道,反问语气词。

⑥人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别人遗弃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不合乎义也不能接受。

遗,遗弃。

⑦睨:歇着眼睛看。

⑧化:感化。

1、解释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①众争取啖之②非其有取之③童子过之④其家人化之如此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梨无主,吾心亦无主乎?②其家人化之如此3、文章写“暑中”、“渴甚”、“众争取啖之”对表现许衡的品行有什么作用?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参考答案范元琰为人善良1、①急忙②缘故,原因③先前④这,这样2、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

3、开放性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事例: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感化了盗者,使乡里不再出现偷盗的行为。

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没有恰当即制止偷盗行为,实际上是纵然了偷盗者,范元琰,字伯珪,是南朝时吴郡钱塘人。

他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

但是他为人很谦逊,从来不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

家里贫穷,只靠种植蔬菜为生。

(元琰)曾经在外出时,看见有人偷盗他家的白菜,他急忙退走。

(他)母亲问他(这么快回来)原因,(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

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

”于是母子两人为(那个小偷)保密。

有人淌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使他(方便)过沟。

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行窃了。

观奕1、①以之为神,即认为他很神,之,代词,指太史某。

②自夸。

③等到。

④曾,曾经2、①我一生不与人下棋,所以我一生不曾败过一次。

②如果你没有密谱,为何你下棋一生都不输呢?3、提示:这种态度当然不可取,装模作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没有任何意义;空谈不如实干,空谈者更没有资格批评实干的人。

现实中如同太史这样的人并没有绝迹,大有人在。

某太史喜欢下棋,自夸说:“我一生没有输过棋。

”人们都认为他很神,太史也自命为弈秋。

别人下棋的时候,他都在旁边观看,时而托着下巴,时而摇手,好像有什么深刻含义似的,别人摸不到他的深浅,有的人请他指点一下棋局,他就淡淡一笑,轻轻地走了,好像很瞧不起那个下棋的人。

等到病危弥留之际,他的儿子跪在床前说:“希望得到父亲大人的神秘的棋谱。

”某太史说:“傻儿子,我何曾有什么棋谱啊。

”儿子说:“假如没有棋谱,你又怎么能不败呢?”太史说:“要是说一点有什么棋谱的话,我就教你三个字,是‘不下棋’。

我这一辈子没有与别人下过棋,所以是一辈子没有输过啊。

”说完后,就与世长辞了。

鸟说1、A、动词,筑巢。

B、名词,窝。

C、疑问代词,何。

D、介词,被2、①将要。

②开玩笑。

③竟然。

④语气助词。

3、对封建社会使人无法生存的残酷现实的揭露。

4、不仅自己要爱护鸟类,还要规劝大家都来爱护鸟类,把鸟类视为自己的朋友。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桂树一棵。

桂树上有一天有关关叫的声音,便看它,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

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

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它们是什么鸟。

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

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

(房屋的)主人玩笑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

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托付身体不是(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

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幽王失信身亡1、①葆通堡,碉堡。

②说通悦,高兴。

③当通尝,曾。

④丽通骊,骊山。

2、①在碉堡上面放上大鼓,使远近都能互相听到。

②这就是以为没有敌人,却把真正的敌人放过了3、欲褒姒之笑。

4、昏庸无道,把击鼓视警视同儿戏,结果失信于诸侯,招致灭顶之灾。

从中可以看出:诚信很重要,它是做人的根本。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

(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戒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

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公仪休拒鱼常食鱼1、①使动用法,使……歪曲。

②委屈,屈就。

③送给。

④供给。

2、这就明白了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明白别人为自己着想,不如这就为自己着想3、做人要保持清廉的品行。

不论干哪一行,特别是有一定职权,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做到“拒腐蚀,用不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

他的学生周永驰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