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sz为例介绍
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撰文/杨华雄 港口与城市在自然、规划、经济、管理等方面存在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港口与城市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处理好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港口的作用,振兴城市经济,达到“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双赢”局面。
一、港口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有很多港口横跨海、陆地区,或者濒临海域,甚至城市的中心也建在靠近港口的地区,使港口从地理上就和城市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港口陆域及水域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对城市和港口发展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岸线既是港口布置码头港区所不可缺少的场所,又是城市建设临港工业、日常生活和临水风景游览的重要地段。
城市活动和港口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因此,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在制定港口规划时,要全面考虑广泛的城市活动,把港口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和人口居住需要,把港口建成广大市民的港口,成为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特色和风景;,要考虑如何发挥港口在城市综合运输中的枢纽作用,注意港口与分拨中心、验放中心、保税区、开发区、科技园、临港工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港口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工业制造、信息技术等活动的扩大和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船舶大型化,大型的散货船、液化气船、油船、全集装箱船都要求港口有宽阔的水域和陆域,要求浚深航道、港池和锚地,不但需要大型的深水泊位和大面积的堆场,并且还在建设畅通无阻的集疏运运输网络,港口的规模越来越大。
因此,港口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相当重要。
用于经济腹地和影响城市环境、防洪的码头要从城市中分离出来,建立新的港区;用于城市自身需要的码头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合理,满足城市需要。
二、港口与城市交通的协调港口是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促进并推动城市物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城市正常运作的重要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海运是对外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运量大,通过能力大,能耗低,运输成本低,不占用土地,对环境污染少。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节点,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犹如人体的器官与机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港口的运营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码头工人、装卸设备操作员到物流管理人员、报关员等,涵盖了众多职业领域。
这些工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吸引了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为城市的人口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扩大注入了活力。
其次,港口的贸易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港口为依托,衍生出了仓储、运输、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产业链。
例如,港口周边常常会建立起大型的仓储设施,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物流企业纷纷布局,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加工制造业也因原材料和产品的便捷运输而得以蓬勃发展。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再者,港口的税收贡献不可小觑。
港口企业的运营、货物的进出口等环节都为城市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也为港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等,使得港口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货物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输和集散。
先进的通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贸易结构。
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港口可能更多地运输原材料和成品;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港口的物流服务可能更加注重高附加值货物和快递业务。
同时,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推动港口的技术进步,如采用智能化的装卸设备、自动化的仓储系统等,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竞争力。
城市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对于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规划、招商引资等,为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论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
1、港⼝和城市的发展及内在联系 港⼝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的进出⼝岸,其发展取决于区域经济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是区域培育了港⼝。
港⼝⼀旦形成,便⼜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强⼤的推动作⽤。
港⼝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
作为运输体系中的⼀个重要环节,港⼝功能和作⽤随着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逐步扩展。
第⼀代港⼝的功能局限于货物的装卸和简单堆存上,仅是货物海陆运输的交接地。
⽽第⼆代港⼝的功能则有了明显的扩展,除了装卸堆存外,还发展了与运输有关的简单加⼯、贸易和服务。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港⼝的发展进⼊第三阶段,港⼝在传统装卸堆存功能基础上开展货物中转服务,依托其与城市的关系发展有⼀定规模和深度的加⼯、贸易和相关服务,并开始借助现代科技开始涉⾜第三⽅物流和信息服务。
港⼝城市的成长及港⼝带动作⽤的增强是港城发展的中⼼环节。
与港⼝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演变相联系,港⼝城市的发展⼀般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
1.港城初始联系 港城初始联系的发⽣源于港⼝的运输中转功能,这是港⼝最基本的功能。
由这⼀基本功能诱发产⽣的港务部门和集散部门,称为港⼝直接产业。
它是港城联系的最初媒介,也是港⼝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
但仅是这两个部门,在空间上可以游离于城市区域。
以这两个部门为城市经济活动主体的港⼝城市处于其发展的第⼀阶段——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
在这⼀阶段,城市对港⼝有很强的依赖性,⼀旦由于某种原因使港⼝衰亡,那么,在没有其它特殊⼒量参与的情况下,城市作为“港⼝城市”的发展过程就会中断。
2、港城相互关联 在全球承运⼈和综合物流时代,港⼝功能⽇益多元化,与港⼝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即港⼝关联产业)成为港⼝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港⼝发展到能集聚国内外⽣产要素和联结国内外市场时,港⼝陆域便成为利⽤港⼝输⼊原材料、输出产品的临港⼤⼯业和出⼝加⼯业(合称为I临港⼯业或港⼝依存产业)的优势区位。
港口城市发展模式与案例研究
目录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1(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2(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发展路径4(三)港口城市典型案例研究61、新加坡62、XX10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港口城市是指位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
港口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为港口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还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为商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商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港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对于港口城市来说,如何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城市中的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已经成为港口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主题。
(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早期港口的功能,主要侧重水的条件(如水深等)和海岸的条件(如海岸线长度等),后来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仅有港口码头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港口的陆地条件、经济腹地等对于港口发展也同样重要。
因此,对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来说,港口条件、陆地条件与腹地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有的港口不能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不具备优越的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
港口城市的发展并非必然建立在与港口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港口和城市有可能同步发展,也可能相互背离。
以港口与城市各自发展程度为基础,可以将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图表1港口城市发展模式资料来源:产城会图表2港口城市发展模式资料来源:产城会(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发展路径“港兴城兴”发展模式比较适合港口、陆地和腹地三个条件都优良的城市,例如新加坡、XX、XX、XX等港口城市都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同时鼓舞了具备类似条件的其他港口城市以类似的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发展。
XX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区和防城区提供了大量陆地面积建设港口物流设施,同时又可以利用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大西南的广阔经济腹地。
XX市作为同时拥有港口条件、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的港口城市比较适合“港兴城兴”发展模式。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深圳为例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深圳为例摘要:关于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学界比较统一的是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贡献,而城市经济增长对港口物流是否有影响,有2方观点,一方认为城市经济增长不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另一方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2011—2021年深圳市的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出港口物流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城市经济增长又会加快港口物流发展,两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城市经济增长与港口物流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港口物流、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正反馈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港口物流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港口物流的发展既强化自身的交通枢纽作用,又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正确把握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内在机制,有利于港口物流的创新发展,促进港城关系的良性互动。
二、深圳市港口物流和经济增长现状(一)深圳市港口物流发展现状1、国家政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深圳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选址于深圳市盐田。
枢纽建设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开发”模式,按照“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的原则,通过政策支持、土地保障、基础设施完善、资金保障,多渠道确保枢纽建设。
政府强调,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发挥枢纽作用,优化物流大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
2、港口货物吞吐量用具有代表性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衡量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港口货物吞吐量:经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衡量港口生产能力大小。
如图2-1,深圳市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1年的22325万吨每年,增加到2021年的27837万吨每年,十年来,增长了24.6%,集装箱吞吐量也增长了27.4%。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1. 引言1.1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背景意义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背景意义在于实现港口和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趋势的扩大,港口和城市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上,港口作为城市的经济命脉,承载着货物运输、人员流动和信息传递等重要功能,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港口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还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200】1.2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重要性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港口与城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港口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发展港口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推动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全面发展。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还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向城市倾斜。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一项长远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深化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深化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实现港口与城市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的规划衔接,确保港口建设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要注重港口与城市间的交通联接,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港口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与港口的互联互通能力。
要促进港口与城市的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城市和港口的经济发展水平。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港口与城市的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港口环境。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枢纽,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紧密且复杂,两者的协调性发展不仅关乎城市的经济繁荣,也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港口的运营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运输等。
这些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的集聚,从而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大。
例如,中国的上海港,其庞大的货物吞吐量带动了周边物流园区和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的劳动者前来就业,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港口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通过港口,城市能够与国内外市场进行更便捷、高效的货物交换,从而加强了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优质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贸易商选择该城市作为进出口的枢纽,进而带动城市的制造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再者,港口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
为了支持港口的运营和发展,城市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桥梁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有助于港口的货物运输,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港口的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挑战。
港口的运营可能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大量的货物运输车辆和船舶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港口的土地需求较大,可能会与城市的其他发展需求产生冲突。
例如,港口的扩建可能会占用原本用于城市建设、住宅开发或公共设施的土地,从而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为了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在规划方面,城市和港口的规划应该相互衔接、统筹考虑。
要充分考虑港口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港口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同时也要保障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将港口的物流、仓储等功能区与城市的生活区适当分离,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港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港口的发展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
如何促进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内在需求1. 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港口所承载的货物、信息、人员等交流和流通功能愈发重要。
而城市作为港口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与港口建设相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
2. 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城市作为港口所在地,必须与港口建设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只有通过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1. 优化港口与城市规划。
要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实现港口与城市建设的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
要注重港口和城市规划的统一,实现港口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 加强港口与城市交通连通。
要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就必须加强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连通,实现港口与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
要构建立体、多元的交通体系,实现港口与城市交通的快速畅通,满足城市发展和港口运输的需求。
3. 推动港口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港口与城市的生态和谐发展,确保港口和城市的绿色发展。
比如广州、厦门等城市的港口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港口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
5. 推动港口与城市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实现港口与城市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为港城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宁波、福州等城市的港口与城市信息共享就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港口与城市信息共享的典范。
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港口是连接海上与陆地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动港口与城市
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综合效益,为
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港口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水运
条件,城市拥有丰富的人力和土地资源。
通过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互
补与共享。
港口可以提供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和基础设施,同时利用城市的人力资源
和市场优势来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
港口可以引进城市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港口的运
营水平;城市可以利用港口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可以优化空间布局。
传统的港口建设往往是将港口和城市分
隔开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而港口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
布局,实现空间的优化利用。
可以在港口周边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企
业和人才在港口附近落户和投资。
可以通过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港口和城市之间的
联系,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整体的交通运输效率。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综合效益。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规划与协调,充分发挥港口
和城市的优势,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只有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
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港口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经济支撑点,其发展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推动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规划和统筹。
要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必须从规划和统筹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港口和城市的发展布局,统一规划和管理港口和城市的空间、资源和环境。
要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港口码头、公路、铁路、水利等交通运输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
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和城市的运输和服务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港口与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拓展港口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提高港口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要注重培育和发展与港口相关的产业,促进港口和城市的产业链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
第四,完善管理体制。
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格局。
要强化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港口和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
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港口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市场环境。
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开展港口和城市相关的科技研究和应用示范。
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备港口和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规划和统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从而实现港口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能推动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港产城的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摘要】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和建设关系入手,讨论了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需要加强港口与城市规划的统筹,优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网络,促进港口与城市产业互动,提升港口与城市环境协调性。
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紧密地结合港口与城市建设,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港产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港口与城市合作,建设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
【关键词】关键词:港口、城市建设融合、港产城协调发展、规划、交通网络、产业互动、环境协调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和枢纽,承担着物流、贸易、产业等多种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与港口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有效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完善。
通过合理规划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和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减少交通拥堵、污染排放等问题,提升人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城市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实现城市与港口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港口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是连接城市与外部世界的纽带。
通过港口,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货物和人员的交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策略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门户,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的繁荣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为港口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探讨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港口与城市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首先,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能够促进贸易的繁荣,吸引众多企业在港口周边设立物流中心、加工厂等,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如运输、仓储、配送等,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此外,港口的发展还能够吸引外资,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提升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然而,港口的发展也可能给城市带来一些挑战。
例如,港口的货物运输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
大量的货物装卸和存储可能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发展。
此外,港口的运营还可能带来噪音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
在规划方面,要将港口的规划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确定港口的位置、规模和功能分区。
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港口与城市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冲突和干扰。
在产业协同方面,要加强港口与城市产业的互动与融合。
推动港口相关产业与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例如,鼓励港口企业与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原材料和产品的高效运输和配送。
同时,发展港口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的产业层次。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协调发展的关键。
加大对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等,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港口的能源供应、通信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港口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1. 引言1.1 城市与港口建设的关系城市与港口建设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城市作为集中人口和资源的地区,需要港口作为物资进出口的枢纽,才能顺利进行经济活动。
同时,港口的发展也需要城市作为支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基础设施。
城市和港口的建设关系紧密,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港口的位置和功能,确保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发展会带动港口的增长,而港口的发展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因此,城市与港口建设的关系需要在规划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整合。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与港口的融合发展越来越重要。
只有推动城市与港口的合作和一体化,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和持续发展。
城市与港口建设的关系紧密相连,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1.2 港口与城市融合的重要性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提升港口功能的重要途径。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不仅是货物和人员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城市则为港口提供了市场和人才资源,促进了港口的发展和繁荣。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城市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和人才资源,可以为港口提供稳定的货物需求和专业人才支持;而港口则可以为城市提供货物运输、贸易往来等服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可以实现规划一体化和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和港口规划应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利用。
通过统一规划和协同发展,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城市与港口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实现港产城协调发展的目标。
只有不断推动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港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关键。
如何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作为城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港口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城市的港口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隔离和脱节。
港口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产业结构等差异使得港口区域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港口与城市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港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港口与城市连接通道不畅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的必要性港口与城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港口发展需要依托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也需要借助港口的资源。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能够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
而且,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还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的统一,加强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连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连接,提高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便利程度。
比如修建桥梁、隧道等港口与城市连接通道,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联通,提高港口货物流通效率,为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港口与城市规划的协同与整合积极推动港口和城市规划的整合,采取一体化规划,加强规划协同,实现港口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促进港口与城市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加大对港口城市化建设的规划和资源整合,发挥港口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利用港口土地资源,构建港口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空间。
3. 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港口与城市环境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港口与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港口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港口与城市的宜居品质。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 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港口已不再只是货物的集散地,而是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何推动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地政府和港口管理部门的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港口与城市建设融合,是指在港口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彼此的需求和发展,协调推动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港口是城市经济的支柱,城市则为港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和人才资源。
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港口产业的升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
要优化港口布局和规划,统筹城市和港口发展。
要制定合理的港口规划,统筹考虑港口和城市的需求,避免港口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要通盘考虑城市和港口的交通、空间利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城市和港口的协调发展。
要加强港口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
要在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彼此的需求,确保港口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互相衔接、互相支持。
要加强港口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的连接性和便捷性,为港口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的产业融合发展。
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港口和城市产业的互补发展,实现港口和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港口和城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要完善港口和城市的管理体制和法规政策。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管理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港口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港口和城市环境保护的合作,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要推动港口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港城互动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
港城互动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1、港城关系的作用机理“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它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也揭示了港城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
即港口的发展将促进依托港口的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又促进着依赖城市的港口的繁荣,两者相辅相成。
从强调港口对城市的单向促进作用,到注重港口对城市的双向互促作用,“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是对建设良性港城关系的科学诠释。
城市经济活动的扩张、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集疏运网络的完善,为港口及相关港航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而港口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和全社会的快速发展。
港口和城市在港城关系演进的过程中互为因果,互动发展。
港城关系的作用机理还可具体分析为:(1)港口在城市的发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性作用和带动作用;(2)当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运输和交通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建立广泛的联系,使港口成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外部联系的首选方式和重要节点;(3)港兴城兴、港衰城衰,是世界各大港口城市几百年来的普遍现象;(4)港城关系的发育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港城发展要因时制宜,互相调整,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12、港口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港口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发展的重要条件。
港口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
港口城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城以港兴”的历史。
(1)现代港口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加快发展港城互动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互动过程的主要动力在于港口对城市的推动作用,这既是港城互动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港城互动的目标。
与内陆城市相比,港口城市有着无与伦比的经济发展优势:优越的交通区位,大尺度的1 杨伟,宗跃光 . 河口港城市港城关系建设. 南通大学学报,2009(3):16-21.2 陈航 . 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9(6):21.集散功能,使市场得到了拓展,同时促进了运输规模经济的实现,刺激企业、产业以及人口纷纷向港口聚集,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以区域经济理论浅析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港口合作
以区域经济理论浅析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港口合作注:为了避免太过抽象,本文在加入区域经济理论的同时,着重剖析了深圳与香港港口合作的具体案例。
一、港口合作的意义与发展港口是贸易的门户,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海岸线长的国家,港口间的合作与竞争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发达地区。
港口合作有助于促进各地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与便利度,对于各级领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港口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作为两个具有重要港口的城市,深圳与香港的港口合作属于典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动。
深圳之所以成为现代化城市,有赖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深圳港作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港口,是当时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促进深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香港则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金融水平,也是亚洲重要港口之一。
深圳与香港两市港口之间的交流合作已有数十年之久。
1984年,香港九龙基隆港集装箱码头开业,港航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1992年底,香港领导推行“自由集货”,深圳港口随即在香港地区设立了代办公司,并积极响应香港自由集货的措施,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办理内地货物的转口及海关手续。
2005年,深圳市与香港特首签署《“深圳——香港港口共享”框架协议》,明确了两地港口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个合作框架下,深圳港与香港港共同探讨如何优化航线、增加班期、提高效率。
随着两地港口合作的逐步推进,深圳港与香港港口之间的贸易额也逐年增长。
根据《深圳—香港港口共享发展规划》统计,2018年两港口进出口货物总贸易额达2.16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此外,随着深港合作协议的签订,深圳港也获得了香港集装箱全部货量的转运业务,并与香港集装箱航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这促进了两个城市之间航运服务的互通。
二、区域经济理论对港口合作的影响“区域经济”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经济学概念。
港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管理
港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管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港口城市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港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管理两个方面探讨,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一、港口城市的发展港口城市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部分,经济活动、物流运输和产业发展都与港口城市密不可分。
港口城市的发展需要在持续不断的国际化和市场变化中保持竞争力,这就需要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首先,港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优化货运能力。
货物运输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货运能力对于港口城市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货物运输涉及到港口中心的交通、仓储和物流等方面,优化这些能力可以提高港口货物的运输效率,增加货流量,提高港口的运输服务品质,增强港口在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提高货运能力和运输服务品质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次,发展港口经济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港口经济不仅仅指港口内部经济,也包括港口周边和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作为国际贸易的节点之一,港口城市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前景。
港口经济的发展需要注重绿色发展策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港口城市在发展港口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协调发展,保持城乡、产业和环境的平衡。
最后,畅通港口城市的城市交通系统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港口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系统,包括公共交通和道路交通。
建设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降低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促进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城市管理对港口城市的发展的影响城市管理是城市的发展基础和稳定因素,对于港口城市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管理对于港口城市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港口城市的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部门需要从城市生态、环保等方面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于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
关于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摘要:沿江城市是构建港口物流体系的基础,沿江城市借助地理优势,配置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为各个地区和国家提供物流服务,保证在配货、存货以及发货等各个环节,港口物理体系可以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从而提升物流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然后对具体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物流;城市经济;协同发展1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沿江城市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以港口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模式,在港口内配置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目标,为不同地区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借助完善的物流体系,吸引更多地区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经济发展中,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带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城市经济应将港口物流作为重要的支撑基础,港口物流应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吞吐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港口物流已经成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以及相互融合的纽带,港口城市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
港口城市应借助区位优势,构建完善的港口物流体系,通过港口物流具备的集散功能,建立健全的物流产业链,在吸引外资投资建设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城市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
2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现阶段,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中,仍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港口区域的自身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与物流业发展步伐不一致。
由于城市化水平不高及所在省会城市凝聚功能不强,导致物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众多内部因素的直接阻碍使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第二,内部核心影响力较低。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地区的港口的建设已经解决了之前各港口恶性竞争等问题,但在使用功能上,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始终不高,基本还停留在货物的运输和装卸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物流运输体系,货物的加工、分装、分拣等后续服务还需完善,从整体来看,存在着内部核心影响力不高的问题;第三,港口信息化水平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深圳为例荣利利【摘要】为解决深圳港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本文基于深圳港后方配套服务区规划项目,结合深圳市城市用地现状特征,充分总结借鉴其它港口相关经验,从增加临时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变集疏运模式等方面提出近期和远期深圳港配套服务用地不足解决思路,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期缓解深圳港城发展矛盾,促进未来深圳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港口;港口配套服务区;集疏运模式;深圳港0 引言深圳港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是华南沿海最重要的海上门户。
近年来,随着其集装箱吞吐量的稳步增长,集装箱堆场和拖车停车场等港口配套服务用地需求也逐步增加。
但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圳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发展用地与港口配套用地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港城协调发展问题日渐突出。
本文从解决港口与城市用地矛盾的角度,提出深圳港的配套服务用地规划思路。
1 深圳港发展现状1.1 港区分布深圳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西部港区主要由蛇口港、赤湾港和大铲湾港三个港区组成,东部港区主要指盐田港区。
图1 深圳港港区分布1.2 集装箱吞吐量201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40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仅次于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开通235条国际集装箱周班航线,国际航线吞吐量2076万TEU,占华南沿海(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的60%。
1.3 用地规模在我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中,深圳港土地面积最小,陆域面积仅16.4km2(集装箱码头11km2),其中,填海造地14.1km2。
目前,深圳港是全球土地利用水平最高的港口之一,单位面积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达2万TEU。
作为港口产业链的基础支撑,空箱堆场和拖车停车场等港口配套行业为保障港口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深圳港后方陆域有堆场43个,堆场总面积139万平方米;长期在深圳港运行的拖车约2.5万辆,港口后方陆域有临时停车场47个,提供临时停车位约10000个,后方陆域市政道路违停车辆近5000辆。
1.4 集疏运体系深圳港货源地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区域,公路疏港量1516.4万TEU,占总吞吐量的63%,水路驳运占20%,国际中转占16.2%,海铁联运比例仅为0.7%。
从东、西两大港区来看,盐田港区集疏运主要以公路为主,占其吞吐量的81%,国际中转占12.3%,水路驳运和海铁联运量较小;西部港区以公路和水路集疏运为主,分别占其吞吐量的46.5%和33.5%,国际中转占20%,铁路集疏运量非常小。
2 深圳港配套用地问题2.1 堆场及停车场规划用地严重短缺,现状用地均为临时用地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集装箱干线港的专业化集装箱港区陆域纵深原则上不小于1500m,但深圳港集装箱码头后方陆域平均纵深仅有632米,与上海港(1500米)、天津港(1500米)、南沙港(1500米)、釜山港(998米)等国内外主要外贸型港口相比处于最低水平。
从港外堆场用地来看,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港,但港外堆场用地仅139公顷,与上海港(535公顷)、宁波港(180公顷)、大连港(353公顷)、青岛港(280公顷)等国内主要港口均有较大差距。
同时,停车场及外堆场均为临时用地,土地租期约为1-2年,用地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图2 国内外主要港口陆域纵深对比2.2 临时用地不断被征用,原有规划难以落实,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前海合作区的成立、盐田综合保税区一期的封关运作、城市开发项目的逐步实施,导致后方陆域原有停车场及空箱堆场临时用地不断被征用。
同时,原有规划堆场及停车场用地大部分已经出让,港口配套用地难以保障。
随着前海合作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盐田综合保税区二期的封关运作,港口后方陆域堆场及停车场等低水平物流作业功能还将逐步外迁,港口配套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图3 前海合作区和盐田综合保税区范围3 相关经验借鉴3.1 国内港口国内主要港口配套服务用地基本都设置在临港区域,有利于堆场停车场与港口业务的无缝衔接,提高港口运行效率。
以南沙港为例,南沙港后方陆域配套用地相对充足,路域纵深超过1500m,集装箱拖车停车场及外堆场绝大部分设置于港口5km临港范围内。
上海的外高桥港区、宝山港区、大连港、宁波港和青岛港等均采取临港设施港口服务区模式。
图4 广州南沙港配套服务用地分布表1 国内主要港口配套服务用地分布情况港口 港口配套服务用地距港口距离(km)上海外高桥港区服务区均设置在港口2-5公里范围内上海宝山港区 服务区均设置在港口2-5公里范围内宁波港 港口6公里以内大连港 码头周围或1-3公里不等青岛港 黄岛新港区内部和临港区域香港葵涌港有380公顷的土地作为港口配套用地,多数位于新界的元朗、落马洲、屯门等外围地区,且80%为仓储和集卡停车场。
香港港口设施北移的趋势与港口后方用地紧张和集装箱货源地以深圳、东莞等为主有关,目前这种港口配套用地北移的趋势还在继续。
图5 香港港后方配套服务设施分布同时,香港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立体开发。
亚洲货柜物流中心A座楼高7层,B座楼高13层,提供货仓、办公室租赁和拖车停放服务,每层拥有94-120个车位,土地利用效率非常高。
图6 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3.2 国外港口(1)新加坡港新加坡同样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采用立体开发。
以高昇储运中心为例,该中心占地6公顷,是集仓库与堆场于一身的多功能物流枢纽,建有五层仓库,仓库面积达14.86万平方米;顶层集装箱堆场高度超过60米,可存放1.8万TEU。
图7 新加坡高昇储运中心(2)瑞典哥德堡港的内陆港体系瑞典哥德堡港内陆港系统的核心由哥德堡港、26条铁路穿梭巴士、23个目的地和内陆港组成。
每条铁路穿梭巴士线路在同一方向每周至少三班。
多数线路服务内陆港的距离在200km或以上,短程运输的铁路穿梭巴士正在增长,最小运输距离距哥德堡市为10km。
从实施效果来看:集装箱铁路巴士系统处理了哥德堡港口约40%的集装箱量。
与直接采用公路运输相比,降低了10%的运输成本,减少了51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图8 瑞典哥德堡港的内陆港体系(3)洛杉矶铁路疏港洛杉矶-长滩港主要依托阿拉米达走廊衔接铁路货运枢纽疏解。
该走廊是一条地堑式专用疏港货运铁路,长32km,南至港区内,北至洛杉矶市内,与干线铁路网及编组站、集装箱枢纽场站衔接。
港区内建设铁路直达码头,集装箱卸载后直接装载到列车上,不需汽车倒转;配置4列双层列车,每列装载300个20英尺集装箱,每天运送1.3万TEU,占日吞吐量的1/3。
铁路从地下穿越市区,代替原有200多个交叉口的通道,缓解了港城交通矛盾,减轻了道路拥堵,减少了废气排放,大幅缩短运输时间,促使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
图9 阿拉米达走廊3.3 经验总结通过对上述案例的介绍,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经验:经验一:对于公路疏港方式来说,港区周边用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港口配套综合服务区尽量临近港区设置,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港区竞争力;用地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用地和交通条件在城区外围、沿主要货运通道设置服务区,与港区距离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左右。
经验二: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参照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和新加坡的高昇储运中心,统筹规划、集约利用、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深圳港解决后方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的必然选择。
经验三:优化集疏运结构,提高铁路集疏运方式比例,降低公路运输分担率。
铁路集疏运体系通过铁路内陆港/铁路货运枢纽解决港口配套用地需求,并利用铁路专用线连接内陆港/货运枢纽与港区,对集装箱进行集疏运。
铁路集疏运比例的大幅提升,有助于提高港区配套服务能力,促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对缓解港城交通矛盾具有显著作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4 深圳港配套用地解决思路根据目前深圳港后方陆域拖车停放用地矛盾突出的现状,结合后方陆域港口配套用地不断减少的发展趋势,考虑深圳土地资源紧约束现实,充分借鉴相关经验,采取以下工作思路: (1)近远结合、突出重点近期立足于排查后方陆域国有储备用地及其它未建设用地着重解决拖车路边违停问题;远期结合全市铁路、公路和水路疏港通道规划及后方陆域港口物流功能外迁,对疏港模式进行优化,并提出不同模式的配套用地规划方案。
(2)弹性供给、适时调整在深圳土地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配套用地供给采取灵活分散的方式,在空间上采取“永久性+临时性”设施共存的供给模式,临时用地随着城市开发建设时序适时调整。
(3)统筹规划、集约发展以集装箱拖车运作流程为基础,结合全港货物流量流向,统筹规划设置后方陆域服务区;结合堆场和拖车停车场功能需求,实施集约化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5 深圳港配套用地解决方案5.1 近期方案近期方案将主要满足2020年前深圳港配套服务用地需求,采取“短、平、快”措施,以排查港口未建设用地及港口后方陆域国有储备用地为突破口,解决深圳港区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
盐田港区:根据集装箱吞吐量及集疏运比例测算2020年东部港区用地需求约190公顷;通过排查后方陆域国有储备用地35公顷,东港区填海未建设用地160公顷,共可提供195公顷用地,可解决东部港区近期港口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
西部港区:根据集装箱吞吐量及集疏运比例测算2020年西部港区用地需求约130公顷;利用大铲湾四期的136公顷填海用地,可满足西部港区近期港口配套服务用地不足问题。
考虑深圳港总体规划尚未批复,东、西港区填海用地预计可利用5-10年。
5.2 远期方案由于《深圳港总体规划》尚未批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即,考虑城市发展、港口发展诸多不确定性,远期提出两个规划方案。
5.2.1 远期方案一5.2.1.1集疏运模式随着深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经济转型升级,拖车及堆场等低端物流业态用地空间依托后方陆域解决其用地需求已不现实。
因此,必须将港口物流用地向城市外围延伸,在城市外围规划设置若干公路综合服务区,并通过主要货运通道连接港区,释放港口后方陆域土地资源,促进港口持续发展。
因此,方案一提出保持现有公路疏港为主,铁路和水路疏港为辅的模式,沿主要货运通道在城市外围设置若干公路服务区解决港口配套用地问题,并通过公路服务区和主要货运通道实现集装箱的集散,公路集疏运量仍将占较大比重。
图10 公路集疏运模式示意图5.2.1.2服务区设置原则公路服务区选址应符合以下原则:一是符合深圳市城市近、远期发展要求;二是优先考虑法定图则中交通设施、仓储用地、发展备用地;三是地块应具备一定规模,一般在10公顷以上;四是尽量布设在主货运通道沿线,保障交通基础设施衔接顺畅;五是与港口距离适中,根据其他港口相关经验,距离一般不超过30公里。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深圳未来全市货运通道规划,综合考虑通道通行能力、两侧用地性质及空间、地形条件、与中心城区交通干扰等因素,在南光高速、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南坪三期、北通道等道路两侧设置多处港口配套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