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生活的一项是( )A. “上山下乡很有必要”B. “到处是一片蓝灰色的海洋”C.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D. 凭票供应退出历史舞台【答案】D2.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

“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标配日常。

以上事实说明了(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④人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生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3.现如今,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这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当今人们出行方式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 公交车B. 火车C. 飞机D. 私家车【答案】D4.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见下图)。

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B. 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C. 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D.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答案】C5.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

”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答案】D6.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A. 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B. 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等科学饮食观念深入人心C. 老百姓的收入主要用作解决温饱问题D. 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答案】B7.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两次缩短法定工作时间,从原来的6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8小时逐步调整到5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0小时;职工每年的休息时间由原来的59天增加到114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包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包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气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C.住房的室内装修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2.“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A.时间观念增强B.生活水平提高C.通讯手段进步D.消费观念变化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迀的根本因素是()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缴回节余粮票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产品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4.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

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A.社会生活变迁 B.家庭联产承包C.现代企业制度 D.经济体制改革5.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A.“经济航母”B.“经济发动机”C.“中国速度”D.“经济新常态”6.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A.社会保障体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A.人民物质需求的变化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D.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8.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最准确反映的是()A.艰苦奋斗传统已经过时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9.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

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10.如下图,旅游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购物付款时扫一扫二维码,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11.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标配日常。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解析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面的图示反映了()A. 城市交通堵塞问题B.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C.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D. 就业渠道拓宽2.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A.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D. 综合国力的提升3.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右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A. 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B.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不断减少C.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目的成就D. 中国的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4.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热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A. 说明中国人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B. 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C. 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D. 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5.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A. 用微信支付B. 穿现代服装C. 住小洋楼D. 用粮票买米时间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空调、汽车A. 经济快速发展B. 文化教育进步C. 社会保障提高D. 饮食结构优化7.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A. 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B.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8.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A. “一带一路”改变了人们生活B.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C. 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D. 外国青年羡慕中国人生活方式9.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验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所示宣传语中,不具有改革开放典型特征的是()A B C D2.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是()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3.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两张民国时期的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有()①饮食的种类②服饰的款式③建筑的风格④出行的方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B.我国实行票证制度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5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A.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世贸组织与联合国共同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重要支柱C.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冷战结束6.小明在郑州电厂上班,给当农民的爸爸打电话说,厂里统一给职工交五险一金。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我国比较重视民生问题B.反映了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C.五险一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D.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7.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老百姓这些美好的愿望逐渐变为现实,主要得益于我国()A.就业制度的深化改革B.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C.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D.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8.“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失业率居高不下B.就业观念的变化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变化9.2012年秋季开学时,全国很多小学为一年级新生举行隆重的“开笔礼”仪式。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1)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1)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B.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2.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革命推动购物方式发生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3.下图为1956的一幅漫画《奶奶和孙女》面中人物对话为——孙女:“奶奶,我最远到过西藏。

”“奶奶,我最远到过朝鲜。

”奶奶:“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远到过(附近的)隆福寺。

”该漫画反映了A.国家重点建设东北和西南B.铁路建设已经到达了西藏C.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D.新旧时代女性的不同命运4.小霞收集了四张照片(见下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

据此可以推断,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A.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经济体制与社会生活D.改革开放后的中国5.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主要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改变了出行方式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D.对外开放加速航空业发展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出现新变化,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用中的几组关键词中,符合这一新变化的一组是A.时装展、绿色食品、家居精装修 B.自行车、家用电脑、移动电话C.移动电话、绿色食品、布票买布 D.土坯茅草房、时装展、粮票买米7.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8.许多同学不爱吃肥肉,甚至不爱吃肉,但在改革开放前,父辈们要想吃肉,还得凭“肉票”定时定量购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 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2.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蓝、灰、黑。

文革时期,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而被批判,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时装。

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兴起,人们着装呈现多样化、个性化。

对建国后人们服装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④受到了设计能力的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政治、经济并行发展的过程中,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共同特点。

下列我国人民从进入20世纪以来生活方式演变不正确的是()A.官员着翎顶补服→人们着中山装、西装等新式礼服→老百姓着丰富多彩的个性服装B.老百姓饮食:食物匮乏、单调→讲究营养均衡、健康饮食C.人们只有在城市看到电影和报纸→通过互联网阅读新闻、发布信息D.上海的居民出行工具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到乘火车远行,再到可以经常乘坐飞机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word文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word文档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 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2.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蓝、灰、黑。

文革时期,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而被批判,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时装。

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兴起,人们着装呈现多样化、个性化。

对建国后人们服装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④受到了设计能力的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政治、经济并行发展的过程中,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共同特点。

下列我国人民从进入20世纪以来生活方式演变不正确的是()A.官员着翎顶补服→人们着中山装、西装等新式礼服→老百姓着丰富多彩的个性服装B.老百姓饮食:食物匮乏、单调→讲究营养均衡、健康饮食C.人们只有在城市看到电影和报纸→通过互联网阅读新闻、发布信息D.上海的居民出行工具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到乘火车远行,再到可以经常乘坐飞机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八年级历史下册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A. 解放战争时期B. 改革开放前C. 20世纪末D. 21世纪初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 大米为主要食品B. 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2.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3.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①计划经济的束缚②市场经济的束缚③平均主义的束缚④按劳分配的束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

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A.三大改造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3.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B.吃东西讲究营养均衡,精细搭配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4.下列关于我国交通条件改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截至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B.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C.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D.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5.下列关于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B.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C.我国电信网络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一D.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不断发生着变化。

有人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

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速度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7.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8.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变迁》同步练习卷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变迁》同步练习卷

第 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3 分。

)1.自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票证时代”。

我国刊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根源因是( )A. 表现人人同样的社会主义优越性B.防范人口流动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困穷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2.“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 ( 钟表 ) ,八十年代看手上 ( 手表 ) ,九十年代看腰上 ( 手机 ) ”的现象主要反响了 (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B. 时间看法的增强3.中国的互联网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 ( )A. 中国改革经济系统的结果B.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C.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D.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4.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

这反响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改革D.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5.以下列图中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睁开D.改革开放的实行6.1993 年 4 月 1 日起,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系统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此后,陪同城镇居民近 40 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

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时期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江倒海的变化。

以下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出门有汽车,吃喝穿着属一流”C.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雅观的手表看时间”8.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穿着主若是单调的“灰蓝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同步练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同步练习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生活的一项是( )A. “上山下乡很有必要”B. “到处是一片蓝灰色的海洋”C.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D. 凭票供应退出历史舞台【答案】D2.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

“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标配日常。

以上事实说明了(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④人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生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3.现如今,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这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当今人们出行方式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 公交车B. 火车C. 飞机D. 私家车【答案】D4.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见下图)。

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B. 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C. 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D.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答案】C5.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

”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答案】D6.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A. 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B. 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等科学饮食观念深入人心C. 老百姓的收入主要用作解决温饱问题D. 我国已经是发达国家【答案】B7.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两次缩短法定工作时间,从原来的6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8小时逐步调整到5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0小时;职工每年的休息时间由原来的59天增加到114天。

第19课 社会生活(同步测试)-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教学评一致性)

第19课  社会生活(同步测试)-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教学评一致性)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测试】学校: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学校姓名:郭利丹日期:2021年3月25日1.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答案】D【解析】题目设问 "不符合改革开放前服装方面的〞是否认句 ,故我们可以看到 ,只有选项D不符合改革开放前 ,应选择D .2.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布票种类丰富 ,购置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题目设问 "不符合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变化的〞是否认句 ,故此题选项A中的 "布票〞属于改革开放前的 ,故直接选择A .3.古语说 "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 ,今天变为现实是通过 ( ) A.航天技术 B.计算机网络 C.自动化技术D.新材料技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 "秀才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提示词以及 "今天变为现实〞 ,可知是计算机网络 ,故此题直接选择B .4.吃饭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 ,看到二维码扫一扫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局部 ,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开展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答案】B【解析】根据关键词 , "微信、朋友圈、二维码〞等可知使得益于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展 ,故此题直接选择B .5.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 )①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变化②经济的开展③政府政策的引导④科技的开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给出四张图片 "缝纫机 -洗衣机 -空调 -电视机〞 ,设问引起变化的原因 ,我们知道这些变化是经济开展的结果 ,是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也是科技开展的结果 ,而且一定的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 ,也是是人们的思想价值随着经济的开展也会有所变化 ,故此题选择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化大革命”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2.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的程度。

恩格尔系数从高到低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按国际标准计算的水平。

( )
A.温饱 B.小康 C.发达 D.富裕
3.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你可知道,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军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4.“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
① 食物匮乏单调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③野菜充饥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③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

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

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

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

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

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

”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答案
1.D 2.B 3.C 4.C 5.C 6.A
7.(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提示:问题①,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

原因,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

问题②,彩电需求不断增加。

原因,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问题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

原因,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

(凡符合题意的均可)
(3)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8.(1)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为了丰富生活。

(2)是真的。

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和果品,21斤粮食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以人们饿出了浮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