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9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7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7张PPT)教育课件


























时 现 镜 有




穿















戴 。
是 东







以 的
■电你是否有这样经历,当 你在做某一项工作 和学习的时候,脑 子里经常会蹦出各 种不同的需求。比 如你想安 心下来看2小时的书,大脑会 蹦出口渴想喝水, 然后喝水的时候自 然的打开电视。。 。。。。,一个小 时过去 了,可能书还没看2页。很多 时候甚至你自己都 没有意思到,你的 大脑不停地超控你 的注意力,你就这 么轻易 的被你的大脑所左右。你已 经不知不觉地变成 了大脑的奴隶。尽 管你在用它思考, 但是你要明白你不 应该隶属 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 有你的大脑,并且 应该是你可以控制 你的大脑才对。一 切从你意识到你可 以控制你 的大脑的时候,会改变你的 很多东西。比如控 制你的情绪,无论 身处何种境地,都 要明白自己所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公元1722—1735 年在位) 高8.5厘米 口径51厘米
清朝景德镇
清代景德镇制 瓷工艺——汝 窑
新授
动脑 筋
清朝商业的 发展有哪些
表现?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 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 镇、汉口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 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 (晋商、徽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
护国家安全。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 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 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4)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两弹一星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________”的 战略决策。
核武器 和_________ 空间技术 的垄断。 (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_
3.“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提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 , 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精神的肯定。其
重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2.成就:
领域 时间 1964年 20世纪 90年代 成 爆炸成功 就 意 防能力 义
原子弹 第一颗_______
加强了中国的国

技术
先后建成秦山、 和平利用核能为 大亚湾 核电站 国民提供电力 _______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习题课件
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增加粮食产量。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三 (右图)
(1)材料一中的谚语出现于何时?它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①宋朝;②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经济重心完 成了南移。
(2)阅读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出现于何时?导致“湖广 熟,天下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胡雪岩》 《乔家大院》是
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B )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1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
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C )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乾隆皇帝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美洲作物,玉 米、番薯是主要的品种。乾隆五十年,皇帝意识到“番薯既可充 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 备荒之一法”。
(1)材料一中图一所描绘的是今天的哪座城市?体现了这座城 市哪一行业的繁荣景象?
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粮食产量, 开始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等。
1.(2020·广东)1750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75%来自于田赋,而
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 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2.(2020·湖南衡阳)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 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 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_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_4







特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对外闭关锁国
社会危机加深
长沙考什么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郑和下西洋

明朝、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和维 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清朝疆域图

“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时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政治: 文化:
经济: 对外 政策: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严重阻 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举考试推行 “八股取士”,造成 近代文化及科学的落后。 推行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固步自封,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政治)
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限于八
股文。这种八股 取士制度_束__缚__了__知___识__分__子__的__思__想_ ,
他们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清朝:大兴 文字狱 。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 分子。 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影响: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
分值
考查内容
3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戚继光抗倭:荷兰侵占台湾
6分 明清科举制的表现;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分 郑和下西洋
3分 明清文化
3分 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表明 粮食高产区的不断扩大。
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 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 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 50000人。
清朝前期手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现象。 结合《清代纺织图》,你认为材料中的“机户”“手工工场” 指什么?手工工场与一般家庭手工生产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哪座城市商业的繁华?
• 苏州的繁华不是个例 • 天下有四聚(聚:这里指商业发达的城镇),北则京师,南
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 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 材料中提到的商业城市,和宋明时期有何不同?
• 数量增多,类型多,向内地延伸,不仅仅是政治中心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
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 3亿,占到世界1/3。
第19课
清朝前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
1636--1840年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 正,乾隆、嘉庆,道光
经济总量占世界首位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发展的表现。
历史档案馆
年代 1661年(顺治) 1685年(康熙) 1724年(雍正) 1
你知道图1中的文物是什么吗? 图2 反映了什么史实? 两者之间有关联吗?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 549万
1685年(康熙) 617万 1724年(雍正) 683万
特点:规模大,分工协作,出现雇佣关系
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
清朝的《清明上河图》
乾隆二十四年,画家徐扬有感于清朝“治化昌明, 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因而“摹 写帝治”,绘成一幅长1.2米,高30多厘米的历史画卷。 图中人物12000余,各类船只近400艘,可辨认各类商号 260余家,各式桥梁50余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7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27张PPT)教育课件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 1400万人了, 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一声长叹,改朝换代如此的血腥作为代 价!
后果
明末清初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 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
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时 现 镜 有




穿















戴 。
是 东







以 的
■电你是否有这样经历,当 你在做某一项工作 和学习的时候,脑 子里经常会蹦出各 种不同的需求。比 如你想安 心下来看2小时的书,大脑会 蹦出口渴想喝水, 然后喝水的时候自 然的打开电视。。 。。。。,一个小 时过去 了,可能书还没看2页。很多 时候甚至你自己都 没有意思到,你的 大脑不停地超控你 的注意力,你就这 么轻易 的被你的大脑所左右。你已 经不知不觉地变成 了大脑的奴隶。尽 管你在用它思考, 但是你要明白你不 应该隶属 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 有你的大脑,并且 应该是你可以控制 你的大脑才对。一 切从你意识到你可 以控制你 的大脑的时候,会改变你的 很多东西。比如控 制你的情绪,无论 身处何种境地,都 要明白自己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
一.政治方面 √ 二.经济方面 √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系方面 五.文化方面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6课交往与冲突、第18课收台与抗俄)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明清的建立P88\P99
明朝
(1)政治:改革行政机构 。
清朝
(1)政治上:
设置军机处; (2)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 (2)思想上: (3)思想:科举考试 (八股 大兴文字狱 取士) (3)对外: (4)皇族:实行削藩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乾隆皇帝)
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
• 朝代:明朝-------------清朝
(1368-1644年) 1368年,朱 建立: 元璋 应天(南京) 称帝
(1636-1912年)
1636年,皇太极 在盛京(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 清。1644年,迁 都北京,清统一 全国
二、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 P88-P91 \ P100--P101 )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康熙皇帝)
西伯利亚
巴尔喀什湖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葱 岭
清朝前期
的疆域
太 平 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 附属岛屿
建筑:紫禁城、明长城 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科技:宋应星《天工开物》 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京剧 书法:董其昌“颜骨赵姿” 绘画:徐渭、“扬州八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46张PPT)

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④出现了新的
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 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 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 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B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 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 相近即1、可依)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的突出的社会现象。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所
原因:反人映口的历增史长现过象快中,,耕你能地得减到少出,什人么地认识矛?盾突出。 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 理即可)
类别 手工业
商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 ①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 瓷业、制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②出现 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 具规模。 ①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 网②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 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 扬州等)③。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 (晋商、徽商)
设 成 就 。 无 数事 实 证 明 党 能 够靠本 身的气 力克服 难
《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
《乾隆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盛世滋生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 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 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 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 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 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 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 征收丁税。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人教版

人口的增长
影响: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土地过分开垦,
造成植__被_____和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地___力_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___持__续__发__展____.
农业的恢复 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推行垦荒.耕地面积扩大,粮食提高
晋商业务: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行业; 徽商业务: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3.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___社__会__经___济_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世滋生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
阅读课本P99—P100,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 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 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 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 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晋商俗称“山西帮”.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 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 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 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 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 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 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精品习题课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的史实。通过对人口快速增长影响的讨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辩 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面对明末清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朝人口 快速增长的史实基础上,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过程。 通过整合多方面历史信息,认识到清朝经济得到发展,掌握归 纳、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朝经济发展一方面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 发展,但到18世纪末,盛世也隐藏着危机,通过对人口快速增 长问题的反思,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人口的增长 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
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板书设计清Fra bibliotek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生产的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恢复和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关 键 信 息 “1700 年 ”“1820 年”“中欧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中国基本上比整个欧洲 的生产总值还要高,体现的是清朝经济兴盛,D 选项符 合题意。
11.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生齿殷繁(人口众多) , 土地所出,仅可赡给 (周济救助) , 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 有裨益。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了商业网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9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9课课件

不同: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 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宋书》 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 变化原因: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 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自然条件: 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
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劳动 劳动力技术: 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及不同生活方 式 (主要原因)
社会条件: 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1)前秦军队民族成分复杂,不得军心,指挥不 当, 战线过长。 2)东晋军队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从中你 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 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东晋灭亡、 南朝建立 420年,东晋大 将刘裕称帝, 国号“宋”, 结束了东晋的 统治.此后,南 方经历了宋、 齐、梁、陈四 个王朝,总称 为南朝.
白居易《忆江南》
鹿泉实验初级中学
第 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淝水之战 江南地区的开发
司马炎

280年
263 年 266 年

西晋

完成统一
小故事:《傻瓜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 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 几道问题考他。 司马炎:司马衷,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守住祖宗创下的基业 啊?过来,我出几个问题考考你,拿回去做,三天之内答复我。 司马衷:(战战兢兢接过考题,傻了眼似的反过来、倒过去看了一通,垂头丧气地退下。) 贾南风:(见司马衷唉声叹气,说道)你真是没用,这有何难!你贵为太子,叫几个人帮你答题 不就成了?交给我去办。 (贾南风很快就让人把答案做出来,司马哀乐不可支地去见司马炎。) 司马炎:(边看边点头)谁说你傻呀?思维还是很清楚的嘛!这下我死了也就可以瞑目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 无能的皇帝。) 司马衷:好也!我老爸可死了!轮到我当皇帝喽!各位大臣,朕今天心情好,走,出去玩一玩! (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 司马衷: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官家的东西还是私家的东西? 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呢──呢──这些东西嘛──在官家里叫 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大臣:启奏陛下,近几年闹灾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司马衷:“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由于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他统治期间,实际上是贾后专权。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 非为,名声坏透了。各地的诸侯王都想夺皇帝宝座,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 场混战的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西晋的统治严 重削弱。316年,被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灭。 第二年,皇族司马睿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东晋政权。黄河流域陷入了严重的战乱之中。

七下历史19课ppt课件ppt

七下历史19课ppt课件ppt
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1900年,英、法、德、美、 日、俄、意、奥等八国联军发
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
加深。
民族意识觉醒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激发了 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
社会变革加速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 加深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合作学习法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 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共 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 效果。
案例学习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 理论,同时培养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技巧分享
笔记技巧
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可以帮助你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可 以采用康奈尔笔记法等有效的笔
记方法。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总结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发展,以 及明朝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 济的繁荣。
重点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事件,以及其对明朝的影响和 意义。
分析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的 激化和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 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收获
了解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对明朝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复习技巧
及时复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可以 采用间隔复习法等有效的复习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
时间管理技巧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 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用 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工具。
学习资源推荐
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是学习的基础,参 考书则可以提供更深入的 理解和更广泛的知识。
在线课程和讲座
国际地位下降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清朝开荒执照
3.农业发展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和大运河 。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 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 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 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 “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合作互学
2、原因:请结合下面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得出.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政策.
材料二: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 后,到了清朝得到大面积推广. 材料三: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材料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前代的基础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 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 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 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 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 坝,填塞日多”。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 去之地就是苏州。
乾隆时期的 苏州,据载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地值寸金”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课 件(共3 1张PPT ) 人教统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课 件(共3 1张PPT )
3.农业发展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造成下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清朝推行垦荒政策 C.清朝手工业发展
B.清朝商业的兴盛 D.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同步训练
2.清朝前期为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 产作物是( A )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
3.清朝前期,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 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B ) A.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强化训练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下列表现属于这一范围的
是( A )
①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

②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商帮
④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史海拾贝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粮食生产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唐 朝“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以种植 水稻为主的江南地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农业通过五代和北宋 200 余年的持续发展,江 南生产的粮食已成为供给天下的粮食来源,于是出现 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 民谚。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 地区粮食生产比重下降。湖广地区则由于长期的开发, 承接了江南地区的农业功能,粮食产量大大提高,高 的可达“亩岁三石”。于是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 的说法。
同步训练
11.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 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 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前期人 口增加的原因有( A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简表”。
同步训练
材料二 以下是“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同步训练
材料三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 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 “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 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 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同步训练
4.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 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这些机户生活在( B )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5.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 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中国的经济总量 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步训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
盲目垦田,水域面积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 灾严重。人口增长,耕地有限。
同步训练
(3)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 么认识?
同步训练
6.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 了这一时期( D ) A.出现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商帮得到发展 D.工商业市镇兴盛
7.乾隆时,山西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 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A ) A.晋商 B.浙商 C.潮商 D.徽商
同步训练
8.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 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 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的同 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强化训练
1. 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顷;1722年就突 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 年,达到890万顷。这说明( A ) A. 清代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成效显著 B. 明代社会的动荡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C. 当时社会的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D. 大力垦荒政策带来了许多严重后果
同步训练
9.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 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 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 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C ) A.清朝很富有 B.严重影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C.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D.人口的不断增长
同步训练
10.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 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 到蒙古国、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 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知识梳理
垦荒 水利 耕地
经济作物
手工业工场 工商业市镇 商帮
人地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