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回声》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鱼儿被鱼网困住,最终得到了老乌龟的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与互助的重要性。
该文既有情节发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培养学生的助人精神。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友善与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回声》,多媒体课件,小鱼和老乌龟的图片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适合课文的音乐,让学生背上课文标题和开头的1-2段。
2.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出示图片片段,引导学生联想片段情节。
如出示一只鱼网,让学生猜猜和鱼网有关的事情。
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认知新课(15分钟)教师导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
边读边解释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为全组汇报。
5.总结讲解(10分钟)教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前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补充漏洞。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对友善和互助的意义进行思考和表达。
7.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八、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
2.回答课堂问题。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回声》第二课时教案 乔雅君 (2)
《回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小青蛙欢快、奇怪以及青蛙妈妈说话亲切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能采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体验回声带来的奇妙和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小青蛙欢快、奇怪以及青蛙妈妈说话亲切的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学习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
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让学生读,然后齐读。
二、创设情境、读好对话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小青蛙是在哪发现回声的?生:(桥洞)师:你又是从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第二自然那段)师: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把小青蛙说的话用直线画出来,学说话的小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画句子)师:你们发现他们说的话是生:(一样的)师:老师也把这两句话找出来了,(出示句子: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师: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想一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生:不一样,他说的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问的语气。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生: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是感叹号。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生:第一次心里高兴,而第二次话是问号说明他心里很奇怪。
(师生合作读)师:小青蛙觉得很奇怪就去问谁呀?生:他去问妈妈。
师:谁读一下他问妈妈的话指名读小青蛙、评议,再读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妈妈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同桌分角色读)三、图文结合,化难为易师: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哪?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把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打上点。
学生完成书中填空题。
师:全班一起读,你可以一边读一边加上自己的动作。
《回声》11PPT课堂教学使用 - 副本
河岸
荡回来 水波
石壁 返回来
声波
“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 ( 波纹)。在(桥洞 )里,声音的 (波纹)碰到桥洞的( 石壁 ), 也要( 返)回来。这样,你就听 到自己声音的(回声 )啦!”
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 “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我来说一说:
高兴得 ___ 叫起来
喊起来 兴奋得________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 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 一圈圈地荡回来。
青蛙妈妈说: “孩子,你 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 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 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 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 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呱呱 碰到 返回 一圈圈波纹
游泳 游玩 旅游
àn
岸
yuán
河岸 岸边 两岸 岸上 半圆 圆圈 圆形 团圆
wén
纹
wéi
波纹 花纹 皱纹 指纹 周围 围困 围巾 包围
圆
围
呱呱叫 河岸
倒影 返回
圆圈 扔进 波纹 激起 倒影 捡起
碰到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 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
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
:“呱呱呱,多好看哪!”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你是谁?你在哪儿?”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 在学我说话哩。”妈妈笑着说: “孩子,跟我来!”
我来说一说:
奇怪极了 ( 高兴 )极了 兴奋 悲伤 好看 精彩
小青蛙问妈妈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声音,妈妈怎 样做的?小桥等美丽的倒 影。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训练(附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训练(附答案)短文一:声波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回声,比如山谷和空旷的原野中的回声,以及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回声的秘密,并利用回声。
例如,天坛里的圜丘就利用了石栏杆把声音反射回来的原理,使站在中心的人听到更沉重、更响亮的回声。
1.文章介绍了山谷、空旷的原野和下雨天听到的雷声的回声。
2.障碍分别指的是山峰、云层、青石和石栏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大自然中的回声现象,第然段介绍了利用回声的例子。
短文二:XXX用录音机录下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赚了很多钱。
改写:XXX用录音机记录下了潺潺的水声,并在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后高价出售,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2.鸵鸟是否真的会把头藏进沙子里?为什么?有些人认为鸵鸟会把头藏进沙子里,但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鸵鸟并不会把头藏进沙子里。
它们会卧倒在地上,把头和脖子伸平在地上,这样就很难被发现。
这种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攻击。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述鸵鸟善于奔跑?请举例说明。
方法一:对比例如,作者通过比较鸵鸟和其他动物的奔跑方式,强调了鸵鸟的独特之处。
他说鸵鸟可以奔跑得比马还快,这是因为它们的双脚可以迅速地移动,而且它们的脚趾非常坚固,可以承受高速奔跑的冲击力。
方法二:细节描写作者还通过描写鸵鸟奔跑时的细节来展现它们的奔跑能力。
例如,他描述了鸵鸟奔跑时的姿势和动作,以及它们的羽毛如何协助它们奔跑。
方法三:数字比较作者还使用数字比较来说明鸵鸟的奔跑速度。
他说鸵鸟可以奔跑达到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这比一般的汽车还要快。
这个数字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鸵鸟的奔跑速度之快。
短文四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只有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经较为普及。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回声》
《回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讲述了小青蛙在桥洞下游玩时发现回声的现象,青蛙妈妈以水波纹实验为例告诉小青蛙回声形成的原因。
文章围绕回声这一线索,以小青蛙与青蛙妈妈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通篇语句简短,用词恰当,并且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另外文中配有一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形成了图文结合的趣味阅读环境。
全文记叙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共有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河上有一座美丽的石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2自然段描述了跟妈妈到桥洞游玩的小青蛙,听到有“另外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第3自然段小青蛙向妈妈发问。
第4自然段讲述了青蛙妈妈为小青蛙做了一个水中投石的实验。
第5自然段妈妈为小青蛙讲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第6自然段描写小青蛙学会了知识,很高兴。
这篇文章中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的对话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文章在对话中运用了“哪、吧、哩、啦、啊”等语气词,使童话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增强了表达效果。
此外,在语句的表达上,多处使用“?”“!”,有利于学生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体验到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会读有关词语,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不同的语扭读语文中的对话。
3.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搜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回声现角,体验科学就在向边塞,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不同的语扭读语文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借助回声现角,体验科学就在向边塞,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现象,我们今天一起了解这种现象。
板书课题《回声》。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短文一声波都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如果它碰到障碍,就反射回来,变成回声。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回声。
山谷里的回声是谁都知道的,那是高耸的山峰把声波反射回来的缘故。
另外,在空旷的原野里,也会出现回声。
那是由于牛、羊的叫声,被覆盖着的云层反射回来的缘故。
还有我们在下雨天听到的隆隆雷声,都是由于雷声在层层浓厚的云层中,被反复反射所造成的一连串回声。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回声的秘密,认识到了回声的原理,而且也会利用回声。
天坛里的圜(yuán)丘,是在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候建造的。
它全部用青石砌成,最高一层平台的中心,是一块鼓形的青石,它距离四周的石栏杆都一般远。
如果一个人站在中心的青石板上叫喊,他自己立刻就能听到比较沉重的回声,这是因为四周整齐光滑的石栏杆把声音反射回来的缘故。
因为回声都在中心汇集,听起来就会更沉重、更响亮。
1.文章里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声波碰到障碍反射回来,就会形成回声。
文中的“障碍”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A.山峰B.云层C.青石D.石栏杆3.文中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哪些内容?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二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
”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
”然而,美国有位名叫费涅克的人就突破了这“不可能”。
他用录音机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大赚其钱。
其实,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
《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回声》教案《回声》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巩固字词。
接火车读。
二、精读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引导学生看图:这里的风景美不美?看到这么美的风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小青蛙看到这里美丽的景色也高兴,在这儿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2、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3、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那只看不见的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4、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回声的话,体会两次话的语速、语调都一样,理解回声的特点。
5、青蛙自己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应该怎么读?谁来读?((从标点:问号、感叹号等来体会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6、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7、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8、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过渡:妈妈带小青蛙去了哪儿?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1、默读第四段(1)用....划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
(课件)(2)用_划出小青蛙看到的现象。
2、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有哪些?谁来做一做动作。
我们一起来读。
“捡起”换了词还可以说什么?(拾起、拿起)“扔进”换了词还可以说什么?(投进、抛进)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小学语文《回声》教案
小学语文《回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回声的产生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回声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回声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回声现象。
(2)教师简要介绍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收获。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学毕业考试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短文一声波都是沿着直线进行的,如果它碰到障碍,就反射回来,变成回声。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回声。
山谷里的回声是谁都知道的,那是高耸的山峰把声波反射回来的缘故。
另外,在空旷的原野里,也会出现回声。
那是由于牛、羊的叫声,被覆盖着的云层反射回来的缘故。
还有我们在下雨天听到的隆隆雷声,都是由于雷声在层层浓厚的云层中,被反复反射所造成的一连串回声。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回声的秘密,认识到了回声的原理,而且也会利用回声。
天坛里的圜(yuán)丘,是在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候建造的。
它全部用青石砌成,最高一层平台的中心,是一块鼓形的青石,它距离四周的石栏杆都一般远。
如果一个人站在中心的青石板上叫喊,他自己立刻就能听到比较沉重的回声,这是因为四周整齐光滑的石栏杆把声音反射回来的缘故。
因为回声都在中心汇集,听起来就会更沉重、更响亮。
1.文章里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声波碰到障碍反射回来,就会形成回声。
文中的“障碍”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A.山峰B.云层C.青石D.石栏杆3.文中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哪些内容?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
”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
”然而,美国有位名叫XXX的人就突破了这“不可能”。
他用录音机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大赚其钱。
其实,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竭立异的历史。
《回声》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回声》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小的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艺术教材第六单元“神奇的天空”中“月亮和星星”一课中的歌曲,由于本人担任的是音乐方面的教学任务,因此将教材中的歌曲“小小的船”做为本节课的课题。
“月亮和星星”一课中共有两首学唱的歌曲“小小的船”和“闪烁的小星星”,由于内容比较多,因此,本人将其分为两个课时来教学。
本节课就是结合“月亮”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学习、认知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读三拍子的歌谣《月儿》,学唱三拍子的歌曲《小小的船》,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哼-唱”、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自学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感受月儿的梦幻之美,激发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探索天空奥秘的动力。
[教学过程及分析]:一、准备活动1、师生问好歌2、发音训练歌。
二、新授活动。
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看看我们这间漂亮的教室,中间这个灯像什么?(太阳)周围的这些灯像什么?(星星),有太阳,有星星,我们现在就好象身处在一个神奇、梦幻的天空中,在这个神奇的天空中,你觉得还少了谁呀?(月亮)。
(教师利用教室的现场氛围,引入月亮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欣赏图片(播放月亮的图片)(欣赏图片,感受神奇的天空中月亮的梦幻之美。
)3、读歌谣《月儿》。
(进行三拍子的节奏句式训练,感受三拍子音乐每小节内音的强弱规律。
)4、读课文《小小的船》这个学期,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学习了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小小的船》,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将语文和音乐结合起来,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5、学唱歌曲。
师:《小小的船》这篇课文其实还可以用歌声把它唱出来,你们想听听吗?(1)整体感受歌曲。
(2遍)(2)有节奏朗读歌词。
(根据一年级学生识字有限和对节奏知识掌握得较少的特点,教师进行带读歌词。
)(3)再次聆听。
(4)跟着音乐在心里跟着哼一哼。
(5)小声哼唱。
(6)讨论学习难点,教师适时点拨。
优秀教案_《回声》教案
优秀教案_《回声》教案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回声》教案适用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回声》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诵和表演,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回声》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朗诵和表演传达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录音或朗读音频、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回声》一词代表了什么。
呈现(15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读课文标题,并询问学生对“回声”一词的理解。
2. 教师播放音频或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 学生小组讨论,整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讲解(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倾听不同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讲解重点词句。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赞赏他人的观点,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鉴赏能力。
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回声》,可以根据课文情节拟定表演剧本。
2. 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角色分配、排练和准备道具。
3.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4. 鼓励学生逐渐提高表演技巧,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重点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提问学生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短篇文学作品进行朗诵或表演,扩大艺术鉴赏范围。
2. 学生可创作自己的作品或模仿名家的作品,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回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回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回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回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一个声音,好像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他明白那声音是自己的声音。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以童话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了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帮助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产生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用】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带后鼻韵母的生字,如“藏”、“扔”、“荡”的读音及“哪儿”、“哩”等语气词的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自然段,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朗读等训练,懂得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和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这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是怎么形成的?童话中的小青蛙和老师也想知道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弄明白这些问题吧。
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板画半圆的桥洞)(过渡:这个地方怎么样呢?)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地方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的?⑶ 理解第二句。
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教学教案
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教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教学教案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转自:2004年2月24日9:19回声的结局在山谷里,只要有一个声音,就会产生一个同样的回声。
回声课后小结
回声课后小结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二、感受石桥洞之美。
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2、指名汇报交流。
(课文第一自然段)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
(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
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
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
(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
(高兴——奇怪极了)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
(理解“奇怪极了”“藏着”)(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水的波纹。
31回声精品教案一
31回声精品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三、引导读第l~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后的生字,并说说课文中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抽卡认读8个生字的字意,并说说每个字的结构。
读新词。
(可板书在黑板一则)二、学生练习生字词。
1.指导学生练习生字,学会组词。
2.抄写生字词,加强巩固。
教学板书:31回声碰水的波纹河岸荡奇怪明白碰声音的波纹石壁返课后反思: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
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
《回声》教学流程
《回声》教学流程导读:【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
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知道写几句话要按事情先后顺序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有语气地表情朗读课文。
2.使学生知道按事情先后顺序写几句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图片两张;2.回声产生的实验用品;3.录像带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引言:孩子们真乖!看到我走进教室,小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很有礼貌。
小朋友,知道今天校长要来给你们上课吗?有什么想法?为了感谢小朋友,教唱一首非洲歌曲(回声联习)一、激趣引题1.小朋友,你们平时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①流水的声音②鸟的叫声③小提琴声……2.小朋友真会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继续学的课文是什么呢?(齐读课题──回声,注意“声”的写法)3.昨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初学了课文。
(你想知道什么?回声是什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4.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分段学习第一段1.谁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小河上有座石桥。
)2.出示图片(一)这就是书上说的那座石桥。
书上还告诉我们什么?3.哪位小朋友上台来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个大月亮?4.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5.“多美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三、学习第二、三段1.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图片)我们跟这个新朋友打个招呼好吗?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一起旅游来到桥洞下,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三段。
(小青蛙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2.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谁来读读?3.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
小学语文《回声》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回声》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回声》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节教学要点: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节教学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
2.)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浙教版一年级《回声》教案
浙教版一年级《回声》教案第1篇:浙教版一年级《回声》教案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声波叫做回声。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浙教版一年级《回声》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课前透视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浙教版语文一年级我是什么教案《我是什么》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浙教版语文一年级我是什么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课前透视《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课文。
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
转自:2004年2月24日9:19
回声的结局
在山谷里,只要有一个声音,就会产生一个同样的回声。
有多少声音,就会有多少个同样的回声。
回声是相当固执、相当自负的,他自认为比产生他的声音强。
有一天,他竟然提出要跟声音比赛谁最有能耐和口才。
声音说:
“比就要比创造性。
”
回声立即跟着说:
“比就要比创造性。
”
声音说:
“但是你只会重复。
”
回声毫不相让:
“但是你只会重复。
”
声音说:
“你应该学会谦虚一点。
”
回声毫不犹豫地回敬一句:
“你应该学会谦虚一点。
”
总之,只要声音说一句,回声也照样说一句,顽固地把声音说的话顶了回去。
这场比赛,单调地进行了很久,看来是得不到一点结果了。
后来,声音有些激动了,就说:
“我不跟你吵了。
”
回声也生气的重复着:
“我不跟你吵了。
”
声音忍耐了一下,真的就不响了。
回声还想接着顶一句什么话。
但这一下糟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从此以后,假如声音能坚持下去,永远不再开口,回声就没有办法再进行什么比赛,再继续争辩自己的优越性,而且,他只好从世界上消失了。
这就是回声应该得到的结局。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糟了:(1)做酒剩下的渣子。
(2)腐烂。
(3)指事情办坏。
应该选择()
固执:(1)拿着。
(2)执掌。
(3)坚持。
(4)执行。
应取()
毫不相让:(1)细长而尖的毛。
(2)毛笔。
(3)一点儿。
应取()
2、写出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后数一数有几笔。
“谦”去掉部首有()笔
“赛”去掉部首有()笔
“辩”去掉部首有()笔
“忍”去掉部首有()笔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王老师以经50多岁了,却向青年人一样充满朝气,废寝忘食地工作。
()
(2)双方辩论飞常激烈,谁也不能说服谁。
()
(3)这些年来,他一直幸苦地工作,因此得到了大家地遵敬和爱戴。
()
4、写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同样()固执()能耐()
重复()谦虚()结果()
消灭()永远()继续()
5、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有一天,他竟然提出要跟声音比赛谁最有能耐和口才。
(句子中的“他”指谁?为什么要用“他”而不用“它”?)
(2)但这一下糟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这一下”是指怎样的情形?为什么回声“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6、请你按照“回声提出和声音比赛―――比赛进行很久却没有结果―――后来声音不响了,回声只好消失了”这三层意思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
第二段:从“”到“”。
第三段:从“”到结尾。
7、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做人的道理?
(编辑:孙玉屏)
阅读试卷(一)回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