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论文
核能论文
核能利用现状与分析摘要:核能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由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后,核电站已经具有污染少,储量丰富,运输方便,燃料成本低,不会加重温室效应等优点,但也具有废料放射性,热效率低,泄漏后果严重等缺点。
核电占世界重发电量比重日趋增大。
但核燃料泄漏安全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存在着风险的,失控后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
关键字:核能;核能发电;核能前景;核泄漏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但随着人们日益对资源能量的渴求,传统的能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它们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
从而20世纪中期,核能成为了一种新的能源,而不是用于军事。
到了本世纪70年代,核能与核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新兴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日趋成熟,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核能的利用的优点也伴随着缺点,而且绝不能忽视的。
1 核能原理由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 2mc M =可知,质量和能量是相互联系的。
当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小时,系统向外界散发能量;反之系统吸收能量。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种子都叫做核子。
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的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的差值叫做原子核的质量亏损,用m ∆表示。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说明,在原子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有能量放出,放出的能量E ∆由质能关系式可得:E ∆=m ∆2c这种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核能,用B 表示。
相反若要让原子分解成单个的原子,原子核要从外界吸收相应的能量。
由此可见,在原子核内蕴藏大量可利用的能量,而重核裂变和轻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两天主要途径。
[1]2 世界核能历史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核技术风险的伦理反思论文
核技术风险的伦理反思论文首先,核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最大风险是核能源的使用与核武器的扩散之间可能存在的模糊边界。
核能源的和平用途为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能源来源,然而,这也为恶意活动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核能技术和核武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因此,如何确保核技术的和平用途与核武器的滥用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关键。
其次,核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环境和健康的风险。
由于核能源的使用和核废料的处理会产生辐射,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核技术应用的利益与环境和健康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个伦理问题。
此外,核技术的应用还会引发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这导致了资源的集中和不均衡。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严重落后于核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技术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如何在核技术应用中维护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
最后,核技术的应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如生命尊严和隐私保护等等。
核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对个体进行辐射检测和监控,这可能侵犯到其隐私权和人身自由。
此外,核技术的应用还可能涉及到核材料的安全问题,如果未得到妥善控制,可能导致核泄漏或核事故。
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考虑和处理。
综上所述,核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我们需要在核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环境健康和公平正义,是核技术应用所面临的伦理使命。
只有不断反思和调整,核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探讨核技术风险的伦理反思中,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入讨论。
其中之一是关于核能源的可持续性和替代能源的选择。
虽然核能源在提供大量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碳排放,但其可持续性仍然存在争议。
核能源的提供依赖于有限的铀资源,而且核电站的运营过程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
这需要高度安全的处置和处理,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整理版]核科学概论论文
核科学概论论文中国核电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校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班级:核工四班学号:201020401419姓名:苏冠豪2012.5.17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核能的安全与否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纷。
世界核能的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公众接受性的问题。
和其他技术相比,公众容易过高估汁了核能的风险。
它源于公众对核能安全和废物处理的担心,但是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因素。
改善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改变核能的风险特征。
必须把核能安全的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放到首位,在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同时,把其危害性降到最低。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核能、安全、中国、核电、核能发展前言: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
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
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自核能利用以来,特别是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都十分重视核安全,而近日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引起全球的集体关注,由此核安全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核电技术论文
核电技术论文核电技术的关键特点是避免扩散,有着较高的经济性,而且较为安全,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气物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核电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核电技术论文篇一浅谈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在当今时代,所有的国家都面对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资源有效供应和环境清洁。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核能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清洁能源。
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核电事业在最近几年中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文章具体的对当前的核能技术的进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核电技术;现状;发展趋势1 当前时代核电科技的发展方向1.1 核能复苏的动向美国提出将核能复苏的构想。
2001年5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颁布新的美国核能政策,指出“应该发展清洁的、资源无限的核能”,能源政策提出“把扩大核能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论述了几点带动核电复苏的条例内容。
要求美国核管会在审批新的先进反应堆申请许可证的过程中将保证安全和环境保护作为最重要的条件。
要求核管会推动核电企业对现役核电站安全升级、增加发电量。
要求核管会对现役核电站重新发放许可证,使之达到或超过安全标准。
提出发展下一代核技术和先进的核燃料循环,重新审订核燃料处理方法的研究,使得核废料少并具有强的防核扩散能力;不鼓励积累分离钚;要发展清洁、高效、废物量少、防核扩散的乏燃料处理处置技术。
在2001年5月召开的核能会议上,美国核工业界提出在2020年前,新增核电装机5000万kW的设想目标。
2001年8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保障美国未来能源”的法案,鼓励在目前的厂址上积极的进行全新的建设工作,增加国家在核能方面的研究费用,增加各大学的核科学及核工程的教育经费和研究费用。
1.2 第四代核电技术概念的提出1.2.1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概念把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称为第一代;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该项技术指的是将要开发的核电技术,它的关键特点是避免扩散,有着较高的经济性,而且较为安全,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气物质。
核能与核工业的应用
核能与核工业的应用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在能源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同时,核工业也在医疗、农业、工业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能的利用主要通过核电站来实现。
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通常是铀或钚)发生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通过冷却剂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相比,核能发电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核能发电的能量密度极高,少量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其次,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此外,核电站的运行稳定性较高,能够持续提供大量的电力,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并非毫无风险。
核事故是核能利用中最为人们所担忧的问题。
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各国在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措施。
例如,采用多重防护屏障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等。
同时,不断加强对核电站的安全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除了发电,核工业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诊断方面,例如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利用放射性探测器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在治疗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肿瘤的放疗,通过精准照射肿瘤组织,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核医学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在农业领域,核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好处。
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种子进行一定剂量的辐射处理,可以诱导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个体,如抗病虫害、耐旱、耐寒等。
关于核工业稿件素材
关于核工业稿件素材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在“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基础上发布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强核是事业,报国是承诺,创新是法宝,奉献是境界,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新时代核工业人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党员更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深刻领会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内涵,以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支柱,立足岗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为新时代核工业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内涵:
1、强核是事业。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
新时代,核工业迎来了“两弹一艇”以来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国任,敢于开拓,奋力实现“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和“三位一体”奋斗目标。
2、报国是承诺。
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建成世界一流核工业强国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我们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核工业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忠于事业,坚守承诺,出色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3、创新是法宝。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不畏挫折,敢为人先,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
核工业精神感悟
核工业精神感悟我一直对核工业充满着一种敬畏与好奇。
那神秘的原子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隐藏着无尽的能量与可能。
核工业,这个听起来就充满科幻感的领域,背后却有着一群默默奉献、有着伟大精神的人们。
我有个朋友,他爸就在核工业工作。
每次听他说起他爸的工作,就像是在听一个英雄的故事。
他说他爸常常几个月都在偏远的核设施基地,那里环境很艰苦,周围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他爸和同事们就像一群孤独的开拓者,在那片土地上耕耘着核工业的未来。
有一次我就问他:“你爸在那样的地方不觉得枯燥吗?”他笑了笑说:“我爸他们可没觉得,他们心里想的都是怎么让那些核设施安全运行,怎么能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呢。
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工匠,精心雕琢着一件绝世珍宝,哪有心思去想枯燥不枯燥。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核工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坚守。
就像在黑暗中坚守灯塔的人,不管外界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坚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核工业涉及的东西太特殊了,一个小的失误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他们就像在悬崖边上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那他们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呢?我想是信念,对核工业伟大使命的信念。
我还认识一位核工业的科研人员。
她是个特别聪明的女士,说起核技术来眼睛都放光。
她给我讲过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他们团队要反复试验无数次。
就像在茫茫大海里寻找一颗特定的珍珠一样,困难重重。
我就很惊讶地说:“这得耗费多少精力啊!”她却很淡然地说:“这很正常啊,核工业的研究就是这样,我们要对每一个结果负责,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要是不牢,整栋楼都会塌的。
我们做的研究就是那地基,必须稳稳当当的。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核工业精神的严谨。
这严谨就像是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零件都必须严丝合缝。
在核工业里,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们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不容许有一点差错。
这种严谨的精神,让我想到了那些雕刻大师,在一块璞玉上一点点雕琢,每一刀都蕴含着无限的专注。
核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论文
核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论文核能是目前世界上一种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高效、低碳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核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6年,英国开创性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核电站Calder Hall Nuclear Power Station。
此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纷纷开始研发核能技术并建设核电站。
这些早期核能技术主要采用了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通过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程度来调节核能的输出。
然而,核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辐射废料,处理和储存这些废料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核聚变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核聚变是通过将两个轻核聚变成一个重核而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种过程不会产生长寿命的辐射废料,并且燃料可再生性强,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核能技术。
然而,核聚变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目前仍未达到商业化水平。
目前,核能在电力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共有449座商业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92.3GWe。
在电力生产中,核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负荷,满足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此外,核电还具有零排放、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
然而,核能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核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其次,核能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核电站的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辐射泄漏,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的风险。
最后,核能的废料处理和储存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应对上述挑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核能领域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创新。
新一代核能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燃料利用率上。
例如,采用第四代反应堆设计,可以大幅减少辐射泄漏的风险;利用先进的燃料循环技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减少废料产生。
同时,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进行互补,并与电池储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构建更加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总而言之,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高效、低碳的特点,在电力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分析论文
关于《工业分析化学》较多涉及核工业的分析作者:无非须臾学校:##学院年级:应用化学学号:**********关于《工业分析化学》较多涉及核工业的分析无非须臾摘要:本文就本专业所用教材中很多关于核工业的内容,通过书本和互联网所收集的内容来说明书中的内容是和编者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东华理工大学,张燮,宋金如本专业今年有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业分析化学》(张燮主编)。
作为一般本科,在学习化学行业知识时自然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为以后考研或更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而工业分析又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所以个人觉得应该包含更多我们经常用到的,实用的。
但是这本教材从122页到192页讲的都是核工业的知识。
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呢?书本的内容主要由主编决定,所以我通过书本和互联网找到了一些东西。
根据书本的《前言》本书在充分反映工业分析发展历程和完整学科体系的同时,考虑到教学时数的限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工业建设各个行业不同分析对象代表性,以供不同专业特色的院校教学选用和满足学生就业面广的需要。
第五章以铀和钍的分析为代表讨论核工业原料分析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第六章介绍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测定原理及方法。
本书由东华理工学院张燮(第一章至第四章、第八章、第十章)、宋金如(第五章、第六章)、等等,张燮负责统稿。
湖南省核工业局吴铁民高级工程师和中国核工业地质总局中南230研究所吕应松高级工程师曾对本书第一稿的第一、二、四、五、六章内容进行过认真审稿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详见参考文献1。
下面我就东华理工学院、张燮、宋金如进行简单的介绍:一、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简介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位于著名的“才子之乡”——江西省抚州市。
经过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东华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为主,文、经、法、教兼备的多科性大学。
1999年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东华理工大学由原国防科工委管理调整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并于2001年签署了省部(委)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核电发展的必要性毕业论文
核电发展的必要性摘要:核电是高效能源,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核电高度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思考核电的利弊。
关键词:中国核电核电的必要性日本福岛核泄漏第四代核电技术正文:引言我国煤炭量非常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如果以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的国家。
如果再考虑到人口众多,那就是人均占有有效资源相当紧缺。
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
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供应的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
然而俄罗斯核泄漏事件又一次为人们敲响警钟,中国核电产业到底要不要继续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背影,必要性,优缺点比较等方面出发,对我国核电产业进行探讨。
一.我国核电发展背影(1)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保证能源供应充足和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
核电是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是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2)发展核电带来的好处1 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
2 经济和技术角度上的诸多优势,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核电则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3发展核电是战略需求,是提高我国核科技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保持与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一支高科技核力量所在。
论中国核电发展论文
论中国和世界核电发展2011年3月16日,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的重大核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其实,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核电的发展对未来能源需求而言,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我们可以放弃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全球核电建设虽历经波折,但一直在稳步向前。
目前,人类实际应用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生存、发展、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更加注重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的质量。
大量燃用化石能源产生的温室效应、酸雨现象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化石能源经长期开采,其资源日趋枯竭,已不足以支撑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核能的应用,而核能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核能发电。
人类首次实现核能发电是在1951年。
当年8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爱达荷州一座钠冷块中子增殖实验堆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能发电实验并获得成功。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核电站,发电功率5000KW。
核电站又称核电厂,它指用铀、钚等作核燃料,将它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
核电厂主要以反应堆的种类相区别,有压水堆核电厂、沸水堆核电厂、重水堆核电厂、石墨水冷堆核电厂、石墨气冷堆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和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厂等。
核电厂由核岛(主要是核蒸汽供应系统)、常规岛(主要是汽轮发动机组)和电厂配套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产生的裂变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出现。
它经过冷却济的载带和转换,最终用蒸汽或气体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核电厂所有带强放射性的关键设备都安装在反应堆安全壳厂房内,以便在失水事故或其他严重事故下限制放射性物质外溢。
为了保证堆芯核燃料在任何情况下等到冷却而免于烧毁熔化,核电厂设置有多项安全系统。
核能论文
光伏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简析核能发展现状与安全问题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学号姓名成绩年月日摘要在核能的利用中,核能发电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核能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干净的能源。
随着世界资源的不断消耗及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各国包括我国都在积极发展核电。
众所周知,核能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由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后,核电站已经具有污染少,储量丰富,运输方便,燃料成本低,不会加重温室效应等优点,但也具有废料放射性,热效率低,泄漏后果严重等缺点。
核电占世界重发电量比重日趋增大。
但核燃料泄漏安全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存在着风险的,失控后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
关键词:核能;核能发电;核泄漏;核能安全引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但随着人们日益对资源能量的渴求,传统的能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它们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
从而20世纪中期,核能成为了一种新的能源,而不是用于军事。
到了本世纪70年代,核能与核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新兴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日趋成熟,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核能的利用的优点也伴随着缺点,而且绝不能忽视的。
核能应用现状及分析一.核能的优缺点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
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
1. 核能具有的优点:1.1 利用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2 利用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
核工业精神作文800字左右
核工业精神作文800字左右
核工业精神,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呢,它就是那么一股
劲儿,让人心里踏实,眼里有光。
你知道那些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大
哥们吗?他们在厂房里忙碌,虽然环境艰苦,但眼神里全是坚定和
自信。
这就是核工业精神,让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说到核工业,安全第一,这谁都知道。
但你知道这背后是多少
人的辛勤付出和责任心吗?每次听到核工业安全的新闻,我心里都
暗暗佩服。
他们不仅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还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这
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爱护,就是核工业精神的一部分。
创新,这个词在核工业里可不仅仅是口号。
那里的科研人员,
真的是敢于挑战,敢于尝试。
每次听说有新的技术突破,我都为他
们感到骄傲。
这种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就是核工业的魅力
所在。
还有啊,你知道吗?核工业里的人们特别注重团队合作。
他们
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种团结和协作,也是核工
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核工业精神就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它不仅仅是核工业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希望
我们都能从中学到那么一点精神,不管在哪个行业,都能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核工业论文:论弘扬核工业精神的时代价值
核工业论文:论弘扬核工业精神的时代价值摘要:在我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核工业人铸就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当今时代弘扬核工业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工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建设;意义2005年1月15日,在纪念中国核工业发展五十周年大会上,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指出,“在我国核工业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形成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1]核工业精神是在我国核工业发展进程中,广大核工业人铸就的崇高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爱国奉献、勇担重任、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精神的浓缩。
核工业精神集中体现了核工业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发展。
今天弘扬核工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工业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人们有昂扬的斗志,无私地奉献精神,需要人们具备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品质,正如杨叔子院士所言“在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学,没有现代技术,就是落后,就是衰弱,一打就垮,痛苦于受人凌辱与宰割;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就会空虚,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与鞭打。
”[2]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完成这样的使命,需要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核工业精神继承与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具有创新与科学的时代特色,是核工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品质,因此核工业精神是当今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精神支柱。
核工业历史与核工业精神的征文
核工业历史与核工业精神的征文
核工业功勋前辈的少年或青年时代,正是国家危急存亡、民族饱受欺凌的近代,“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个人得失不会放在心上!
在艰难创业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奋战在茫茫戈壁、高寒草原、穷乡僻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共同创造了一曲不朽的核工业精神颂歌。
伟大精神永不过时。
“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理想信念,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蕴含了同心协力、勇于登攀的敬业精神。
正如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所说:“我国核工业具有天然的红色基因。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能与核工业的应用
核能与核工业的应用在当今的世界,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能源形式中,核能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能源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核工业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还在医疗、科研、工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这种能量的释放是基于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过程。
当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裂变;而当轻原子核(如氢)聚合形成较重的原子核时,同样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此为核聚变。
目前,我们在核电站中广泛应用的是核裂变技术。
核电站是核能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站相比,核电站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核电站的燃料用量相对较少。
少量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这使得其发电效率极高。
其次,核电站不会像火力发电站那样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核电站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例如,核废料的处理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和长期的储存,以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除了发电,核能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诊断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扫描、骨扫描等,帮助医生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
在治疗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等。
此外,核能还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在工业领域,核能也有其独特的用途。
辐射技术可以用于材料的改性和加工。
通过对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可以改变其性能,提高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例如,辐射可以用于交联聚乙烯,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的制造。
此外,辐射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消毒,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害虫。
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20年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核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漫长历程。
其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建设核工业的过程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技术工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只有全民族的团结一心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中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坚持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在面对外部封锁和制裁的情
况下,中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正是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再者,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注重了安全与稳定。
在核能领域,安全问题是至关重
要的。
中国核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了核工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核能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中国核工
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鼓励我们在科学技术创新、全民族团结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为中国核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核工业的发展The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Nuclear Industry作者:郑可轩(南华大学,核资源学院,地测081班,学号20084730144)内容摘要:虽然已经在核资源学院差不多有三年了,但一直对核工业的发展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上完周老师的课后,我对核工业燃起了很大的兴趣并且对其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叙述我国核工业的发展。
第一,是要纪念那些为核工业发展做出牺牲的先驱,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核文化以及核精神。
第二,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是要了解中国铀资源的潜力与前景并对其论述。
第三,我国核电,铀矿冶炼,核安全等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科学先驱铀资源潜力与前景铀矿冶核电核安全正文北京时间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西部荒原的一声爆响震动了世界。
中国从此跨进有核国家的门槛,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了50多年众多科学家、研究人员的奋斗,建立了一个以铀矿勘探、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燃料元件制造、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发电、乏燃料后处理、同位素应用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建筑安装、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与加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组成的核工业体系。
50多年的发展,核工业向军民结合战略转变,铀矿勘探与开采已具有了中国地质特色,核科学技术和核能的开发与应用两个方面有了显著的成就,核的安全性进一步显现。
一.为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牺牲的科学家先驱们第一节课上,周老师就给我们讲了邓稼先等核工业的科学家先辈们的故事,我深深的被他们的事迹所震撼,我想,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说核工业的历史还是将来的发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些先辈们赋予我们的一种精神——核工业精神,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核工业的今天和未来,所以,要将他们的事迹缅怀于心,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1)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
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2)钱三强(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
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
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
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钱三强(3)此外还有王淦昌(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1907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程开甲(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男,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等。
还有无数没有留下姓名却在核工业第一线工作,为核工业发展付出了自己生命和青春的先辈们,向你们致敬!二.中国铀资源的潜力与前景我国铀矿勘查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复杂原因,总体看,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还是比较低,探明资源十分有限。
经大致统计和分类,在可查面积范围其中工作程度高的地区约10万km2,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约100万km2,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100多万km2,工作程度极低或空白的地区还有近360多万km2。
我国以上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表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地区分布失衡,华东南地区相对较高,西北、西南和东北部普遍较低;二是各阶段工作的比例失衡,以往勘查工作过分集中在点上和500米以浅,面上的区域评价较为薄弱,深部勘探极为不够。
分析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总投入不足;二是历史上大起大落;三是体制机制问题。
上述历史形成的问题直接影响的结果是:首先,影响铀矿勘查正常进程,其中南方长达12年时间没有储量增长;其次,铀矿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大部分地区远景不明朗;其三,影响了人们对我国铀资源蕴藏量的了解,不时出现认识上的偏颇,有的过于悲观,也有的盲目乐观。
关于我国铀资源的潜力问题,一直在做科学研究和论证,其基本状况是: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潜在总量较大,前景广阔。
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1)1985—1991年我国做了一批铀矿资源总量预测课题,其中各重点成矿区带的预测潜在资源量为当时已探明资源量的数倍,全国(大陆)预测潜在铀矿资源总量为170万吨。
(2)从我国地质条件看铀资源潜力。
世界上的两条跨洲际的巨型铀成矿带——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均贯穿我国境内,宏观的成矿环境十分优越,下一步需要应用“缺位找矿”(找应该出现而未出现的矿) 思想和中国成矿体系理论指导找矿。
资源潜力表现为:重点铀成矿带(区)有大量远景沉积盆地、远景火山岩盆地、远景花岗岩体、远景黑色岩石建造没有评价和勘查,潜力很大;深部找矿空间巨大,国土资源部向全国地勘行业提出“向深部进军,向深部开辟第二找矿空间”的找矿战略,要求由原来500米以浅,延伸到1500米深度。
在找矿理论层面和勘查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最近在政策层面又有了新的举措,铀矿也不例外,已有多个矿床在1000米深度取得重要成果;工作程度低的地区和空白区其资源潜力也不可低估;我国非常规铀资源潜力也十分丰富。
第二轮预测的进展状况及预期性: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新一轮全国铀资源潜力预测评价项目,在2010年就可获得新的数据。
这次预测增加了北方地浸砂岩型、西部青藏等空白区、深部500~1000米找矿空间等预测内容,预计会远远超过上一次的预测量。
展望前景“立足国内”与“开拓国外”相结合,可以确保我国核工业发展对铀资源的要求。
铀资源的发展战略应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查力度,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开辟新的铀资源基地,大幅度增加铀资源储量储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外铀资源勘查和开发,通过相对稳定的国外铀资源供应体系,提高铀资源对我国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
无论国内勘查如何加强,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同样,利用国外资源无论达到多大程度和规模,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勘查,加快摸清自己的资源“家底”。
只有如此,才能掌握主动,有备无患。
我国是铀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对铀成矿作用十分有利。
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区复杂多样,铀成矿作用明显表现出多时代、多期次、多成因、多类型的特点,与少数产铀大国相比虽然单个矿区规模偏小,但铀矿类型多、矿床数量多、矿石性能好、产出较集中、资源较丰富。
尤其是矿床数量多,其它国家很难于我国相比。
只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坚持具有稳定长效的投入,坚持合理部署和科学勘查,坚持立足国内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铀矿资源储量大国和铀矿地质科技强国。
前苏联的废气铀矿三. 我国核电,铀矿冶炼,核安全等的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在保障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实现了封闭军工体系向军民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的重大转变。
这种军民结合、上下游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体现,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
多年来,中国核工业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核军工科研生产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和规模化发展,完成了核燃料关键技术的升级换代。
核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只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然而,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了政企不分向自主经营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的重大转变。
1988年,我国在核工业部(原二机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具有行政职能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步入了核工业向企业化转型的轨道。
1999年,组建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向现代企业集团的根本转变。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力军,是目前国内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是核电技术的开发主体、核电设计的重要力量、核电工程的总承包商、核燃料专营的生产供应商,肩负着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和加快发展核能事业的使命与责任。
(1)铀矿冶炼技术在我国,铀矿冶发展至今,拥有了大量科研和生产的经验。
随着铀矿冶的调整,铀矿的普查和勘探、开采和加工,铀的提取工艺、精制工艺和氢氧化工艺,尤其是U-235的人工获得和同位素分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铀矿冶系统。
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核燃料循环产业,为我国核电顺利起步和规模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每年,铀地质勘查工作量都有所递增,已从上世纪80年代不足万米增长到目前的50万米以上,每年新增储量是我国目前核电年消耗量的数倍。
国内花岗岩型铀矿的发现与扩大,各个地质研究所、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提升了铀矿采冶技术水平和天然铀生产能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铀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已与多个国家签署铀矿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