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国未来15年将建30座核电站
,
/ J
1" 1
1 日
, 、 匹
பைடு நூலகம்
年 第 3期 ( 总
期)
化燃料生产与消耗将出现峰值 , 逐渐开始减少 。在可再生能源中, 专家们一致 首选太 阳能 。这 是 因为, 火热的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燃烧 . 亿 标准煤所放 出的能量 , 每秒钟 辐射到地球表面 的能量约为 1 7万亿 k , 当于 目前 全世界 一年能源 总消耗量的 3 5万倍 。 w 相 . 另外 。 太阳能资源的数量 、 分布的普遍性 、 清洁性和技术 的可靠性 , 都优越于风能、 水能 、 生物质
东 至县 瓦垅 乡 西南 部 , 临 长江 , 西 总面积 5 . , 这里 具 有人 口密 度 小 、 全 环 境好 、 排 水 安 取
条件优 、 交通方便等优势 。 吉阳厂址可建 4台 万 月
核电机组 , 总投资规模估算将达
亿元 。
3 7
日至 日, 中核集 团有关核 电专家一行 3 到秦 皇岛市 昌黎县 、 人 山海关 区 、 经济
维普资讯
广 西 电 力 建 设 科 技 信 息 20 o6年第 3 ( l6期 ) 期 总 l
技术开发区进行核电厂选址踏勘工作, 向当地有 关人员详细调查 了地质 、 并 地震 、 海洋等情况。 1 7日, 他们又来到唐山市 , 收集核 电选址 资料 。目前 , 有关专 家正在对 收集 到的资料进行 分
装机 容 量将 达到 40 0 0万 k , W 占全 国 电力装 机 总量 的 比例提 高到 4 %。
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有 1 座核 电站 , 9 总装机容量约 10 6 0万 l 。中核集 团总经理康 日新 表示 , 根据我 国政府 的核 电计划 , 将意味着还需要新开工建设约 3 0座百万千瓦级核 电机组 。 个核 电站 的建 设周 期要 5年 时间 , 离 2 2 还 有 1 距 0 0年 5年 , 建 立 3 要 0座 核 电站 , 务 不 可 任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一、背景介绍中国的“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指自1953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一五”规划(1953-1957)“一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首次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战争破坏,加快经济重建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农业和工业产值的大幅增长,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二五”规划(1958-1962)“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
然而,由于计划的过分激进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失败,这一阶段的规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农业产量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难点和挑战。
四、“三五”规划(1966-1970)“三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政治运动的混乱导致了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三五”规划并未能实现原本设定的目标。
五、“四五”规划(1971-1975)“四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恢复经济秩序,加快经济重建和发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农业生产,加强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贸易等。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六、“五五”规划(1976-1980)“五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和实施的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成功地维护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创新和惠民文化建设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事业逐步普及,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恢复了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解析中国的核能战略
解析中国的核能战略史永谦.曹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摘要:分析了我国发展棱电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压水堆棱电站,第二步快中子增殖堆电站和第三步植聚变堆电站)厦发晨棱电所需要的铀责源储备(重视国内外的抽资源利用),进而时核燃料循环中的乏燃料后处理厦乏燃料赴王分离和娃变技术(加速嚣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核能;轴贵瓣;燃料循环;战略中围分类号:F4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50(2007)05一00叭一09ResolutionfbrnuclearenergystrategyofChinasmYong—qkn.cAo】诹n(chlnnIⅡsntuleofAtomicEne。
gy,Beiji“g102413.chi儿a)Abstrnct:Three-stepstraIegyofnuclearene‘科developmentinChina,witllthe6瑁t咖ofP删u^zed—wat舢actor(PwR)nuclearpowe。
pl卸t,thesecondoneoff船tbreede。
P嗍PlaⅡtBndthelⅡn呲ofnuclearfusio“powe‘plant,and肥qujredreBc嗍0furani㈣灿cforlhedevelopmenIofunclea。
powerwe|eanalyzed.Thenspentfuelrepro-cessi“gand8Pentfueldi8positlontcchnolo盯:PHniuoningandtmnsmutation(acceleratordrlvensub・cdtlcalsystem^DS】were8lsodiscu船ed.Keywords:Chin8;nuclear㈣W;uranium坤solIrce9;fuelcycl。
:Btmt。
gy0引言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我国核电发展“十一五”期间将实现三大任务
目 Ei I
20 , … , , ( 19 0 7年第 2期 总 1 期 ] ●… … …
电, 运行 稳定 , 全 可 靠 。 安 据介 绍 , 京 7 k 塔 式太 阳能热 发 电系 统 共 获 得 国 家专 利 四项 、 国专 利 两 项 , 我 国 南 0W 美 在
行评估和经验反馈体系 , 加强运行管理, 确保在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 提高核电站安全性 、 经 济性 和 可 靠性 。开展 核 设备 鉴定 与核 工业 无 损 检测 验 证 技术 研 究 , 立 我 国核 设 备 鉴定 体 建 系和核工业无损检测技术验证体系。
另外 , 开展 先进 核 能技 术 的研究 工作 。建 成 中 国实验 快 堆 , 握 快 堆 基本 技 术 , 我 国快 掌 为
发展的需要 ; 核电应用产业化进展缓慢 ;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 高素 质人才资源缺乏。 核 工业 面 临 的这些 问题 , 为核 工 业下 一步 发展 既 提 出 了挑 战又 预 留了 巨大 的空 间 。
国防科 工 委 副 主任 孙 勤在 回答 《 核工 业 “ 十一 五 ” 展 规划 》 发 时说 ,十一 五 ” 间 , 国核 电 “ 期 我
场年 销售 额 已超 过 亿元 , 以每年 2 %的速 度增 长 。 并 0
I转 载 自< 新华网》 2 0 0 7—0 6—1 9
我 国 核 电发 展 “ 一 五 " 间将 实 现 三 大 任 务 十 期
国 防科工 委 系统 工 程二 司司长 王 毅韧 在 3 0日接 受 网上 在 线 访 谈 时介 绍 , 十 一 五 ” 间 , “ 期
1 7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2期 ( 1 9期) 总 1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引言概述: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规划,随后又制定并实施了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
这些规划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成就。
一、经济发展1.1 经济增长: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强调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
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2 产业结构优化:规划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
1.3 区域发展均衡:规划注重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通过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社会进步2.1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医疗卫生改革:规划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2.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三、环境保护3.1 节能减排:规划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3.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下为该《规划》全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七年十月前言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核电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地球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电发展专题规划是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在总结国内核电建设和世界核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和相关条件,提出了核电发展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目标。
在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核电建设项目布局与进度安排、厂址资源开发与储备、核电安全运行与技术服务体系、配套核燃料循环及核能技术研发项目及落实规划所需要的保障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规划合理安排核电建设,促进核电工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一、核电发展的现状(一)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50年。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10月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其中:压水堆占60%,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9%,石墨堆等其它堆型占10%。
这些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
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
69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
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重大任务,明确“十一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并进行相关任务部署。
一、形势与需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集中攻克了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特别是杂交水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多年来攻关计划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定位上更多突出了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特别是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而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也更显薄弱。
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尤其在缓解能源、资源、环境等经济发展重大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以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当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
筹建中的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8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核电中长久发展规划内容简介二 OO七年十月 , 国务院正式同意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 年 )( 以下简称《规划》 ) ,这标记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是世界上少量拥有比较完好核工业系统的国家之一。
为推动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月,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自 1983 年确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当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转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必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确立了基础。
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核电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在国际社会愈来愈重视温室气体排放、天气变暖的局势下,踊跃推动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对于知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添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给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构造优化和可连续发展,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都拥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踊跃推动核电建设”的发展目标,实现核电技术的超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核电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规划》。
《规划》是指导我国核电建设的重要文件,对于实行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合理安排核电建设项目、做好 [ur发和贮备、成立和完美核电安全运转和技术服务系统、配套落实核燃料循环和核能技术开发项目的保障条件等方面拥有重要意义。
《规划》共包含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核电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部分剖析研究了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指导思想、目标和目标。
第四部分详尽论述了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自主化发展战略、厂址开发和保护、核电建设项目布局和进度安排、核燃料循环方案以及核电投资估量等。
最后一部分详尽描绘了规划实行的保障举措和政策安排。
《规划》提出,我国的核电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一致技术路线,侧重安全性和经济性,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经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进行消化、汲取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与营运管理的自主化,形成批量建设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综合能力。
十一五计划
十一五计划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国家规划之一,十一五计划被制定出来,旨在确保中国在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十一五计划的内容和成就。
一、什么是十一五计划十一五计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制定的一份国家规划,这是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提高公民福利和保护环境。
该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1. 经济建设十一五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和协调。
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要求要超过7%以上,同时也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民收入等。
此外,还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成功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股改等措施。
2. 社会建设十一五计划的第二个目标是建设和谐的社会,提高公民福利,同时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其规划内容涵盖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全民,改善就业环境和提高劳动者工资,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努力丰富文化多样性,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和文化旅游业。
3. 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的第三个目标是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用可持续的方式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实施清洁能源政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采用各种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推进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4. 文化建设十一五计划的第四个目标是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积极扶持文化产业,鼓励全民读书,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体验,提高文化反响和传播能力。
制定规划加快推进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学习问答
用。核电 “ 专业 标准” 针对核 电有关领 域阐述详细要 求 , 属局部和细节性 的标准 。 核电企业标准是企业在行业或 国家标准 的指导和 规范下 ,根据 自身技 术和 产 品的特
点, 阐述企业 内控的技 术要求。
核 电标准体 系一般 按专业 技术领 域或核 电工作阶
千瓦 的 目标。我国核 电的发展 必须始终贯彻 “ 统一发展 技 术路线 , 坚持安全第 一、 质量第一 , 坚持 自主设计 和创
新 , 重借鉴 吸收 国际经验和 先进技 术 , 力形 成批量 注 努
的3 6项 “ 设计准则” 1 7项标准 , 及 0 涉及材 料 、 备设计 设
制造、 安装、 检验等 方面 。 这些标准大 多从美 国相关标准
维普资讯
20 0 7年 ・ 1 第 0期 ・ 第 8 总 6期
本 刊专 稿
制定规划 加快推进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
《 压水堆核 电厂标准体 系建设 “ 十一五” 划》 规 学习问答
经 过 近 二 十 年 的 努 力 , 国 已基 本 拥 有 了能 满足 上 我
答 :我国将在 引进 美国 A 10 P 0 0技 术进行 重点 发展我 国三代 压水 堆核 电机 组, 同时建设一批二代改进机 组 , 争取 到 2 2 0 0年实现装
机容量 达到 4 0 0 0万千瓦 ,在 建机 组装机 容量 1 0 8 0万
面 阐述 相关事 宜及 总体 技术 要求 ,具有承 上 启下 的作
制显得零散 ; 一些 相关标 准之 间不 协调 ; 核安全 重要 设 备设计制造标准 、 电工程经济标准等 缺 E较大。二是 核 l 受采用 多 国技术 影 响 , 电标 准技术路 线不统 一 , 核 未能 充分体现我 国国情。我 国核电标准主 要参照国外标准 ,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2)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历程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规划,旨在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这一系列规划覆盖了从1953年到2022年的时间段,共计六个五年规划。
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主要目标是恢复和发展战争后的经济。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如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五计划(1958-1962)二五计划是在一五计划基础上制定的,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然而,由于“大跃进”运动的不当实施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二五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五计划(1966-1970)三五计划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制定的,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事态,三五计划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四五计划(1971-1975)四五计划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的,其主要目标是恢复经济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如恢复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等,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五五计划(1976-1980)五五计划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制定的,其主要目标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科技创新等,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规划(2022-2022)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目标,如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农村发展等,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总结: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规划,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规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当时的国情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从“一五”到“十一五”
舒紫芸074110521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对比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脉络一五计划(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
“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二五计划(1958-196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十一五规划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
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
规划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防科工委
二OO六年八月
目录
前言
一、核工业“十五”发展基本情况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强化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积极推进核电发展,大幅提升核电自主化能力
五、提高核燃料循环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核电发展需要
六、加快放射性废物治理及核设施退役,确保人员与环境安全
七、拓展核技术应用,加速产业化进程
八、加强核安全管理,完善核应急体系
九、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
前言
中国核工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保持中国核大国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1955年创立以来,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研制了“两弹一艇”,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工业走“军民结合”道路,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又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初步形成了包括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在内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
“十一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核工业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制定。
本《规划》在认真总结“十五”发展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需求为目标,提出“十一五”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是指导核工业“十一五”发展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的发展方针,实行“转型升级”战略,以核电发展为龙头,以核燃料循环产业为支撑,强化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规划》的范围是:面向全社会,规划核工业的发展。
规划期为- 。
《规划》中所列科研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采用国家投入、银行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及社会融资等渠道解决,其中需要国家投入的项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程序申报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