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障碍
我国市场二元结构的空间约束机制及中部崛起障碍分析
中部崛起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加快发展的崛起 , 而不是就 中部谈 中部的发 展 。促进 中部崛起 , 在于促进经济上具有异质性 的东 、 西部能够有效对接和过渡 , 通过借助与两者经济 梯度差接近的中部崛起来带动两者矛盾 的转化 , 理顺市场机制下区域 间要素流动 、 产业转移 的利益分 配关 系嘲 重 构 区域产 业分 工 利益 链 , , 最终 使 该地 区 成 为 中国未 来经 济持 续 快速 发 展 的重要 支 撑点 和新 型增长区域。 它背负着依靠对外开放和区域竞争与合作为动力, 来实现整体加快发展 的“ 共同崛起” 与部 分重 点地 区率 先 崛起 的双 重 目标 [ 6 / 。这些 目标 的实 现取 决 于市 场机 制作 用 的深 度 和政 府宏 观 调控作 用 的角度。 然而在一 国存在市场发达与落后 的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下 ,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市场机制是建立生 产要素充分 流动的机制 , 它可以提高整体 的经济效率, 但生产要素的趋利性特点, 使可流动的生产要素
将更 加集 聚在 发达 地 区, 发达 地 区将失 去 赖 以发展 的各 种要 素 ; 据新 古 典规模 收益 递减 或不 变 的经 欠 根
济分析理论 , 资本并未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 而实际上资本 、 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出现的 仍然是逆 向流动 , 国家 自 20 年以来对西部地 区的直接或间接投资 已接近 1 00 万亿 , 然而其中绝大部分
计 划 项 目的 阶段 性 成 果 。
维普资讯
7 0
《 江淮论坛) 08年第 1 )0 2 期
投资都 回到东部 , 东部仍然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 在 中部实现以接近东部中等发展水平为基本 7 1 。 崛起 目标 的赶超 中 , 仍然 存 在 着要 素 的逆 向流动 机 制 中部 崛起 的关 键 在于 如何 利 用该 机 制 的积 极作
中国崛起之路
中国的崛起之路同世界上其他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国家一样,中国的崛起之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敢于挑战艰险不断拼搏向前的民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它总能以崭新的姿态不断的向前发展,它的成长之路无可辩驳的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再加上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了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工业发展水平极低、城市工业畸形、区域工业布局极不平衡、基础设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粮价飞涨…..,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平均国民收入仅是印度的一半,世界上很多过国家都对中国逾越这个“烂摊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但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屈服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为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计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五”计划,其确定的基本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友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但中国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重大的挫折和挑战,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
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打54.8%,最低时至-32.8%。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二、1989——至今多极化趋势发展 1、1989——2007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 相对力量空前强大。美在国际事务中主要执行 单边主义,如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入侵伊拉克 和阿富汗,均未获得联合国授权。 2、2007——至今 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于2007年开始陷入金融危机;美国陷 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经济实力被消耗;经 济多极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除了稳步发展生产还需要创造性地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分配体制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环境解决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反差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包容性和吸引力
第一讲 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崛起 一、1945——1989 两极格局 1、1945——1969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与苏联对峙,美 占优势,试图颠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 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古巴等实 行封锁禁运。 2、1970s——1989 西欧、日本、中国及第三世界力量兴起, 冲击两极格局。美国因越战,相对衰落。八十 年代开始,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入改革开 放时期。
5、中国崛起是和平发展为主的崛起,各种因 素综合决定了中国有可能改变新兴大国崛起 引起各种力量剧烈冲突的旧模式,使国际局 势保持动态平衡和柔性过渡。 6、中国崛起是第三世界大国争取自己合法权 益的正当行动,中国始终设身处地考虑第三 世界国家的利益,坚决维护互利共赢的新型 国际关系,缔造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7、中国崛起必定会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验和教训,把国家实力增长与改善民 众生活,把国内政治改革与国际政治的民主 化结合起来,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4、八十年代,中国坚决反对苏联扩张主义,与 美、日、欧结成了某种战略默契,从西方获取 了一定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的支持。 5、苏联解体后,美国战略压力减轻,其经济90 年代持续增长,逐渐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看待, 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激发了中国的自强和自主 意识。 6、911事件后,美国开始把反恐当作主要任务, 深陷战争泥潭,中国则继续抓住难得的机遇持 续提高自己的军力和国际影响力。 7、随着综合实力增强,中国从单纯的韬光养晦 策略逐步走向清晰的大国崛起战略,分别对待 战略伙伴和竞争对手,注意保持战略均衡。
新时代下中国制度性障碍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下中国制度性障碍的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逐渐崛起为世界强国,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制度性挑战越来越明显。
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和阻碍。
本文将就这些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治制度上的挑战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倡导社会主义理念,但是现实中,政治制度上的障碍一直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集中度过高中国的政治制度过于集中,导致决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程度过低,政治上的讨论和反对态度影响不到决策制定。
这样的政治环境不利于国家长期稳定和民主化的发展。
2、官僚主义盛行中国当前的官员文化和官僚主义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许多官员过于重视政绩而忽视了对于社会、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缺乏灵活性。
这也造成了中国政治制度上的许多问题。
针对这些政治制度上的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逐步实行政治制度的分权化,引入更多的民主元素,为政治决策制定提供更多的反对意见和建议。
2、加强反腐倡廉,根除官僚主义,强化官员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监督政策执行。
二、经济制度上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种种制度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转型进程缓慢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但是这样的转型非常缓慢。
许多传统行业仍然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而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离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距离依然较大。
2、市场经济的肆意妄为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力量已经逐渐的成熟起来,市场经济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深入,这便导致了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以及肆意妄为的现象增加。
3、农村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我国的农村转移人口数量庞大,但是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此外,城乡间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也对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经济制度上的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技术创意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担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全球性组织和跨国合作项目,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
中国也可以通过增加对外援助和投资,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增进彼此间的互信和友谊。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其和平崛起的意愿和决心。
其次,中国应加强自身软实力的建设。
中国应倡导和践行普世价值观,加强人权保护、法治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中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增加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使其他国家更加愿意与中国合作。
通过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中国可以改变国际社会对其的看法,减少国际社会对其崛起的担忧。
第三,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中国可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增进彼此的利益和互信。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机制,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组织,如东盟、上合组织等的合作。
通过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中国可以消除周边国家对其崛起的疑虑和担忧。
第四,中国应加强国际安全合作。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
中国可以通过参与维和行动、打击跨国犯罪、推动军控和核不扩散等方式,增加国际社会对其和平崛起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中国还应增加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的力度。
中国可以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增加在国际媒体的投入和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向世界展示一个积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综上所述,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障碍有很多,但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软实力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强国际安全合作以及增加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的力度,中国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
中国走向强大的四个阶段
中国走向强大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无“农”不稳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视农业为国家的根本,十分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比如历代政府都重视引进或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改进生产技术,兴修水利,编著农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文明的表现其实就是手工业,因此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
不论是官营手工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着部门众多,品种齐全,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流光溢彩的瓷器,神秘漫长的丝绸古道,“丝国”、“瓷器大国”的美誉无不折射出东方古国的丰盈与富饶。
这种模式发展到康乾盛世时达到巅峰的状态,当时农业的发达首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
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此时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
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等等。
此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一直主导着社会的进步。
第二个阶段叫:无“工”不强中国对这个概念应该体会更深,因为只有经历过、痛苦过,才能真正的醒悟。
近代的中国,正是在工业起步上慢了世界一个节拍,才倍遭西方列强的欺凌。
所谓:盛极而衰,乐极生悲。
中国就是在农业的巅峰时期才开始走了下坡路,当时处于盛世太平下的康熙开始闭关锁国,对清初已经萌发的工场手工业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
例如对丝织业机户的织机数量、工匠人数、工资定额,冶铁业场主的采矿地点、炉数、产量、价格、运销地点等等都有严格规定;并课以高额税金。
采铜业的产品一度只许以成本价卖给官府,再由官府售卖。
还在佣工中另外实行一种保甲制,他们“日则做工,夜则关闭在坊。
而此时的西方社会已经开始迭代发展,通过工业革命把人类引入了大工业时代。
中国和平崛起的机遇、挑战、对策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Xi ’an University of A rts and Sc ience (Socia l Sc iences Edition)Apr .2009Vol .4No .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晏振乐(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中国和平崛起的机遇、挑战、对策晏振乐(西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中国刚刚崛起,世人关注。
中国崛起之路还很长,今后怎么走,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我们选择和平之路。
这有机遇:国际关系趋向缓和,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全球化,合作有空间;中国国际形象良好,有利参与国际事务;综合国力增强,有了物质基础;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机会。
也有挑战:美国霸权主义是主要障碍;周边环境不佳;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的干扰。
对策;坚持正义,树立和平形象;促进世界多极化;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赖;提高发展质量,促进节能环保;选择和平之路,做好两手准备。
关键词:中国崛起;机遇;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 (2009)02-0112-03 一、中国崛起的道路选择中国在崛起,这是国内国际普遍认可的事实。
那么,中国今后如何发展,则争议较大。
目前主要是两种观点:和平崛起与非和平崛起。
之所以产生不同看法,是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一些大国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战争和对外扩张,因而我们的和平选择受到不少质疑,这也不足为怪。
其实,即使和平崛起,也并非没有战争和冲突,而是和平在整个较长的崛起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平是一种常态,绝对意义的和平是不存在的,正象我们对目前世界大势的判断是“和平与发展”,而实际上战争与冲突也不少。
因此,我们对和平必须有辨证的认识,否则会作茧自缚,一事无成。
而且即使战争和冲突也有主动与被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在坚持公正、正义原则的前提下,使用武力维护和平与自身安全不仅符合历史和逻辑的规律要求,也符合道德要求,当和平秩序受到威胁或破坏时,使用武力去维护或保卫这种秩序,也是符合和平标准的,是和平的一种特殊形式。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
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
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
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
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
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
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
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
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
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
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
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
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
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
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
中国成长十个障碍
中国成长十个障碍作者: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21期中国科学发展十年成就辉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令人欢欣鼓舞。
然而受海外经济危机以及国内市场降温影响,当前中国成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少观察家认为,中国已逼近自身成长路径的转折点——高速增长阶段告一段落,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或在6%至7%的区间内徘徊。
破解中国成长障碍,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绕不开的重大命题。
在瞩目成绩的同时,同样不容忽视科学发展障碍。
这些障碍既有认识、思想观念上的,也有体制机制上的。
哪些障碍最紧迫、最突出?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显示,GDP崇拜、公权力滥用、既得利益群体、人治式领导、官本位回潮、政绩考核模式弊端、社会参与不足、理论支撑不够、政令不畅、速度型思维惯性位居科学发展前十大障碍。
这些障碍的有效突破将催生中国成长新的奇迹。
本期“特别策划”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明晰中国成长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发展的困境与难题,深入剖析十大障碍成因,并提出了排除障碍的对策与建议。
专题中许多精彩观点引人深思:有专家提醒,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官员以GDP论英雄,存在“GDP崇拜”情结。
尽管有许多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但是“GDP升级大战”的机制始终存在,一有机会就会出现。
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时,仍然锁定在“加快发展”的轨道上,这是典型的“打左灯,往右跑”。
如果中央不及时遏制这一倾向,“十二五”经济增长的层层放大效应只会比“十一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专家指出,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导致政令不畅;有专家强调,受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误导”而形成的“政绩”评价机制产生了“误导效应”,引致少数公共权力拥有者和支配者及其利益相关者,滥用公共财政资源,大搞“政绩工程”;有专家建议,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关注的重点由经济社会领域深入政治和思想领域,才能上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内政外交难题;重新界定和诠释政治已经成为最现实、最重大的理论命题,这个马克思主义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甚至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实现崛起。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同世界上其他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国家一样,中国的崛起之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敢于挑战艰险不断拼搏向前的民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它总能以崭新的姿态不断的向前发展,它的成长之路无可辩驳的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再加上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了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工业发展水平极低、城市工业畸形、区域工业布局极不平衡、基础设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粮价飞涨…..,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平均国民收入仅是印度的一半,世界上很多过国家都对中国逾越这个“烂摊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但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屈服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为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计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五”计划,其确定的基本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友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但中国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重大的挫折和挑战,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
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打54.8%,最低时至-32.8%。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
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
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
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
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
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
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
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
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
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
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由对新经济不加以重视,里面可能包含的机会,要去抓,要是不抓肯定会错过某种机遇的。
第五、因特网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因特网经济虽然目前刚起步,但有战略性意义。
第一个意义,新经济不单单是网络经济,关键是网络里流的什么东西,它可以扩大知识的扩散,这一点对中国非常重要。
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
第五,知识文明的崛起挑战着东方文化。知识文明,这种人的创造性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可以让你去幻想,让你想东西。而我们如何在一种相对集权的政治背景下面,协调这种自由环境的营造,能够把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创造力迸发出来,这也是非常深刻的文化挑战。
第六,庞大的低知识人口构造与强大的国际高技术压力,使我们面临两难的选择境地。在七、八年前我就琢磨一个事情,在国际高技术的压力下,中国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但是中国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必然带来中国人生存的技术环境的高端化,这种高端化,将会使中国至少有5亿到6亿人口不适应这种高技术环境的生存。在这里将面临选择,我们要照顾这5、6亿人口,那就要放慢技术进步速度,但我们又承受不了国际的压力;如果我们加快追赶国际的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又将使5、6亿人口给抛出时代的列车。五、六亿人口跟不上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危险,它造成巨大的社会撕裂。不要说5、6亿,就是2、3亿人口,也会引起起义,发生暴动,所以说这是非常难的一个选择。
(本文根据“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三十讲现场速记整理,仅供学术参考,其中观点仅代表作者!)
第三,中国的大国国情增加了崛起的国际压力和政治选择的难度。如果中国是一个几百万人口,几千万人口国家的崛起,美国、欧洲理都不理你了,崛起就崛起了,都无所谓。但是要命的是,中国是13亿人口,是十几亿人口的崛起。欧美国家的人口是多少?西欧和北美加起来就是7、8亿,我们是它们的两倍。我们像一个大象,这个大象在崛起,其他的都是小狗在旁边。欧美国家对中国一定会采取一种围堵遏制的战略姿态,我估计在中国的整个崛起过程中都避免不了。我们跟美国双方都知道谁也离不开谁,但是大家也知道在战略上你有你的战略目标,我有我的战略目标,所以拉拉扯扯,我推你拉,你打我一下,我来拉你一把,我看中国和西方的关系长期都会是这样。
“做人”VS“做事”文化:中国崛起的一大障碍
中国盛产人际关系 自如 的小聪 明, 出产学 习能
手 的中聪明, 缺乏带来 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大聪明。 改
善 文 化 , 少 小 聪 明 、 加 大 聪 明 , 中 国崛 起 所 必 减 增 为
£
m
0
中国崛 起成 为世 界 强 国是 毫 无疑 问还 到世界延伸最快 的高铁地铁 , 令人兴奋 。但是 , 京 北
世界榜首的时候 , 多次被西方侵 略、 签订丧权辱 国的 条约 ;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 巨大 的时候 , 国军 队发 在 英
但是 , 中国缺乏产生杰 出人才的文化环境 。 两种 文化——主 要 向前走 的 “ 做事 ” 化和存 在往 后看 文 的“ 做人 ” 文化——形成鲜 明对照 。 中国文化产 生的 环境和体制埋葬 了中国的爱 因斯 坦、盖茨 、乔布斯
万美元 ), 多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 ( 和其他几 个领域 如化工 、 机械、 电子 ) 一直领先于世界, 多家企业入 围 世界 医药前 l 0强 。年销 售量五 百亿美 元、 年利润 一
缺 乏培 育优 秀 人才 的环 境 是 阻碍 中国 百亿美元 的 N v r i 药厂 , oats 其年度研发经 费为八十
缺 乏 ,而 且 吸 引 自己 国土 出 生和 国家 财 力 培 养 出 来
中国缺 乏优 秀人才 而不缺乏一般技术人才和有 质 量的工人 。以建筑 为例 , 事实上 , 百年前上海外 近 滩 的建筑 , 就是 中国民工施工 。 其后要等几十年才能 建更宏 伟的建筑 , 不是没有工人 , 而是 没有项尖 的建 筑师 。同样 , 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可以廉价地 为美
的优秀人才回国都还 阻力重重 。中国社会 、 中国父母 很多希望子 女出国学 习,而且 中 国青年 能在 国外做 得很好的 , 大多数还 没回国。中国政府希望能吸引 自 己的人才 回国, 是具体 的部 门, 但 就不一 定了。外 国 人没 有 听说过 的武大 郎文 化 ,而 中国基 层 的 “ 惧 才” “ 、 拒才 ” 都还远未绝迹 , 甚至有 时很流行。中 国
时评中国的后感
时评中国的后感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惊人,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空气和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这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其次,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亟待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挑战。
再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中国的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焦虑和担忧,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需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际合作,才能推动中国实现更加可持续、均衡和稳定的发展。
红星照耀中国遇到的困难
红星照耀中国遇到的困难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历经百年的努力,已逐渐崛起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这些困难,并讨论克服困难的方法。
一、经济发展中的困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制度。
然而,许多困难妨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首先,人口众多是中国独特的挑战之一。
庞大的人口使得资源有限、就业压力巨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个困难。
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与边远贫困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这也导致了社会不稳定。
最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如国际贸易争端、金融危机等,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其次,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跨国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环境保护中的困难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这些环境问题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中的困难,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惩罚环境违法行为。
其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能源的清洁利用和排放的减少。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三、社会稳定中的困难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社会稳定的困难。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
这种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其次,社会矛盾和纠纷增多也是中国社会稳定面临的困难。
最后,社会安全问题,如网络犯罪、恐怖主义等的威胁,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挑战。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民生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
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文/奇之傅随着十八大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民族复兴”就宛若一声嘹亮而悠扬的前进号角,再次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空回荡。
回顾改革开放过去的34个春秋,可谓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成绩巨大世人瞩目;展望未来,堪称前途光明风景独好、矛盾犹存问题不少;其中五大障碍必须要认真面对加以解决,否则,美好的中国梦或许就会因一步之遥而可望不可即。
障碍一,令全社会为之义愤填膺的贪污腐败问题。
此现象绝对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危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另类SARS病毒,其破坏力、传染性甚至比当年的SARS病毒有过之而无不及。
遥想当年恣意游荡弥漫于京城空气中的SARS病毒,以及其给华夏百姓在心里上所造成的恐惧和忧虑,便会对腐败的危害性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面对复兴之路上的这一最大障碍,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倘能像当年在京围剿SARS病毒那样,以其务实果决的风格率再打出一场漂亮围歼战,相信此障碍便会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11月30日,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反腐问计专家学者,有专家当面建言“领导公开财产”。
此情此景,颇似重大战役前正在运筹帷幄凌厉的攻势,颇令人为之侧目与期盼。
障碍二,因信仰缺失而引发的金钱崇拜问题。
拥有崇高的信仰乃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倘一切向钱看势必会导致信仰不再道德沦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政府期望也是百姓的向往。
然而,由于理想远去、信仰萎地,升官发财竟乘机粉墨登场成了二者的替代物。
遍观华夏分明不信偏要举拳头宣誓,明知是错却要违心去做的客观现实;冷眼屡禁不止的制假贩假、毒食品地沟油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的各类昧心挣钱方式;再细瞧雷政富等一干虚无党心口不一说做分离的种种丑恶行径,相信定会对搬除此障碍的艰巨复杂长期性有所认识。
障碍三,因教育失范而导致的社会诚信缺乏问题。
教育是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的优劣与否不仅关乎一个民族的心智,同样还影响着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准。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_______论文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由此看来,中国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
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
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
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中国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
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
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影响中国崛起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策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国外学者专稿·影响中国崛起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策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美]大卫·科兹/著 毛克疾/译[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崛起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同时也对中国崛起中遭遇的矛盾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面对中国继续崛起所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矛盾,新自由主义开出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药方,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
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的良好理论框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中国崛起;社会主义[作者简介] 大卫·科兹,经济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教授。
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的良好理论框架,既可以用于识别中国崛起遭遇的矛盾,也可以用于制定措施以克服这些障碍。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经济语境中的人类需求进行了分析;其次,它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不断进步的概念;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就经济增长及其潜在矛盾发展出了一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第四,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主导思想都与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有关。
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延伸———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则对人类需求、社会经济进步、经济增长、社会主导思想与经济利益、经济关系之间的关系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诠释。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这四个主题的不同看法,展现这两种迥异学说对中国崛起作出的截然不同的解释,并对两种理论关于当前中国崛起遭遇的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为中国崛起之路指明前进方向,而自由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提出的举措一旦付诸实施,则将把中国崛起之路引入死胡同。
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新古典经济学思想 在自由主义观点中,经济语境中的“人类需求”强调对个人欲望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s rise often seems so inevitable it is easy to overlook the obstacles in its way.
中国的崛起常常显得如此不可避免,以致人们很容易就会忽略横亘在其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The big short-term risk is from asset bubbles. The monetary stimulus of the past two years, combined with rising wages, has left China vulnerable to a bout of inflation – or worse. Given high savings levels and a lack of investment options, today’s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create a threat of speculative excesses by domestic investors. Property is at particular risk but in recent months there have been big jumps in the prices of Chinese art, medicinal herbs and garlic.
巨大的短期风险来自资产泡沫。
近两年的货币刺激,加上不断上涨的工资,使中国很容易受到一轮通胀的冲击——或者更糟。
鉴于储蓄水平高企,投资渠道缺乏,目前处于负值的实际利率,使国内投资者有过度投机之虞。
房地产市场风险尤高,但近几月来中国艺术品、中药和大蒜等的价格也都出现了大幅飙升。
“If China can successfully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an asset bubble, we have a 60 to 70 per cent chance of sustainin 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says Fan Gang, a former central bank adviser. Put another way, there is a 30-40 per cent chance that it cannot.
中国央行前顾问樊纲表示:“如果中国能够成功预防资产泡沫的形成,我们未来就有六、七成的几率维持经济增长。
”换句话说,中国有三、四成的可能性不能维持经济增长。
Securing energy supplies also poses huge challenges. At present, fewer than 5 per cent own a car. If ownership approaches developed-country levels – about 75 per cent in the US, for example – oil imports even greater than the 50 per cent required today will be needed. Then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grow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fashion. Pollution is already a main cause of unrest. To power its factories and cities, China will remain dependent on its large deposits of coal, one of the dirtiest forms of energy, for years.
获取能源供应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目前,中国只有不到5%的人拥有汽车。
假如中国的汽车保有率上升到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的75%左右),那么中国的石油进口就需要比目前的50%还要高。
接下来还有如何以环境可持续性方式发展的问题。
污染已经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要维持工厂运转和城市发展,中国未来多年仍将依赖于其庞大的煤炭储量,尽管这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之一。
Economists also worry that China, still moderately poor in per capita terms, will grow old before it grows rich. India, with its younger population, is said to have a big demographic advantage. With a per capita income less than one-third of China’s, however, it has much ground to make up.
经济学家还担心目前就人均水平而言仍较为贫困的中国会未富先老。
人口较年轻的印度据称将拥有很大的人口优势。
但印度的人均收入水平不及中国的三分之一,和中国还有很大差距。
Ramachandra Guha, an Indian historian, says his country must improve its education system and create millions of jobs. Those “keen for India to take its place at the high table tend to be in Delhi a nd Mumbai”, he says, contrasting the cities’ relative wealth with the poverty, violence and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of rural areas. “This growth story is highly selective.”
印度历史学家拉玛昌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表示,印度必须改善教育体制,创造数
百万个就业机会。
那些“迫切希望印度坐上贵宾席的人,往往来自德里和孟买”,他将这两个城市的相对富裕,与农村地区的贫困、暴力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对比,表示“印度的增长故事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For China, the biggest long-term problem remains the political system. While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confounded expectations with its resilienc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re are few one-p arty states among the world’s richest nations. India, by contrast, is at least a democracy. Beijing’s senior leaders today say openly that the demands of a modern economy will require political reform. A gradual shift to a more plural system is a possibility; a wrenching period of instability cannot be ruled out.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长期问题依然是政治体制。
虽然过去20年,中共凭借其灵活性使种种预期落空,但当今最富裕的国家中鲜少有实行一党制的。
相比之下,印度起码是个民主国家。
中国高层领导人如今公开表态说,建设现代化经济的需要,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逐渐转向一种较为多元的体制是有可能的事;不能排除今后可能面临一段痛苦的不稳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