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创研究】“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全域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强调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打破了传统旅游的空间限制,增强了游客的体验和记忆。
然而,要实现全域旅游的理念,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也需要各行业、各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政府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关旅游政策和规划,明确全域旅游的定位和目标,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农业、文化等。
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入全域旅游建设中来,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是品牌经济的集中体现,品牌的价值在于塑造形象、传播文化、提高美誉度。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打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旅游品牌,通过产品、服务、形象等方面创造独特、优质、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包括道路、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配套和完善。
同时,要注重环保、生态保护,保证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成败。
服务质量需要做到周到、细致、安全、专业,从景区门票、停车场、公厕到餐饮、住宿等各个方面,都要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五、注重旅游宣传投资宣传是创造旅游品牌和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需要把全域旅游战略纳入到宣传规划中,布置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研发和提高投资回报率,将旅游成为区域和全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六、多元化旅游业态创新全域旅游提倡整合和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农副产品等,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与创新。
各地在旅游上走自己的路,也需要创新新型的旅游业态,如游学、婚礼旅拍、工艺品DIY、生态休闲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为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对推进全域旅游的思考
加强资源开发
应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挖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提高旅 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加强设施建设
应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游客的需 求。
加强环境治理
应加强旅游环境的管理和治理,规范 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和安全。
THANKS.
01
旅游设施不完善
一些地区的旅游设施不完善,如交通、 住宿、餐饮等,需要加强建设和改善。
02
03
旅游环境不规范
一些地区的旅游环境不规范,存在乱 收费、安全问题等,需要加强管理和 治理。
对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全域旅游 的发展。
西班牙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 化和美食而闻名。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环境 保护和旅游管理,普罗旺斯成为了世界著名 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其独 特的魅力。
案例的成功因素分析
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故宫还是普罗旺斯,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深入挖掘和传承当地文化,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
发展现状及问题
当前,全域旅游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 注和实践,各地纷纷推出全域旅游规 划和发展计划。
VS
然而,全域旅游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 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分散、缺乏 有效整合,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旅 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推进全域旅游的意义
推进全域旅游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和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 旅游服务管理
要注重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 管理,提高旅游项目的安全性和舒适 性。同时,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
【奇创研究】“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
“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一、从“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回顾七年规划历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有20个省市90多个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计划,其中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启动了全域旅游改革试点。
为何越来越多的县市热衷于全域旅游概念;这么多的县市提出全域旅游概念,是不是都适合;什么样的县市又适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诸如此类问题引起了笔者再次对全域旅游的深深思考。
笔者最早接触全域旅游概念是2008年绍兴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从网上和相关文献查找这是国内最早有关“全域旅游”的提法。
这个概念的提出后迅速开始落实,通过招标的方式编制《绍兴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笔者所在的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中标,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将“全城旅游”从构想到落实到系统规划,推动5A级景区的创建。
2009年笔者主持编制《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过程中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的概念,并从产业与产品融合创新、旅游线路组织等角度进行推进,笔者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2013年笔者主持编制《重庆渝中区全域旅游规划》,首次提出“四全”(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化发展思路,并贯穿规划的全过程。
2014年笔者主持编制《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四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
从绍兴到昆山,再到重庆渝中区、成都温江区,这些规划对笔者认识全域旅游、思考全域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从规划实践看“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区别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有些专家提出全域旅游规划不是法定规划,应该在法定规划的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基础上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去做传统规划。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规划是在传统规划的框架基础上,针对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趋势进行系统创新,概况起来有以下五大创新。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全域旅游已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全域为范围,以全域资源为支撑,以全域产业为依托,以全域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强调整合资源,提升全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在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的趋势,各地纷纷推出了相关政策和规划,积极探索如何实践全域旅游的发展。
我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下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整合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整合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整合全域的自然、文化、人文资源,才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整合黄山风景区、宏村等多个旅游景点,推出了“一山、两湖、三地、四区”的全域旅游品牌,大大提升了黄山全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协作,共同努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如此一来,才能够构建全域旅游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的实践需要注重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必须重视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
因为这些是全域旅游的根基所在,也是游客愿意前来旅游的重要原因。
云南省丽江市以其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古城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曾经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文化传承困扰。
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时,必须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和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全域旅游的发展获得长久的持续性,为后代子孙留下完整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全域旅游的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是关键。
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海南省通过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成功推动了全岛旅游的发展。
还需要注重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而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正在逐渐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全域旅游强调以全域为视角,打破传统的地域界限,将城乡、自然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旅游体验。
而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一个关乎全域经济、全域生态、全域社会的全方位发展战略。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实践篇1.搭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进行资源整合,而这需要一个资源整合平台。
某市引入了全域旅游理念,成立了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平台,该平台集中整合了当地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资源,并与当地的旅行社、酒店、餐饮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游客可以在该平台上一站式预订旅游产品,全方位享受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2. 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打破传统的旅游单一产品思维,而是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某县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和传统民俗文化,推出了特色的生态农家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3.构建全域旅游的配套设施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建设配套设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某市包括自然风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多种旅游资源,为了方便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政府在乡村游、生态游等重点发展区域修建了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卫生间、标识牌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旅游的品质。
二、思考篇1. 强化政府引导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在规划和管理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全域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更多游客参与到全域旅游中来。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旅游企业发展全域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域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景点与周边环境、当地特色产业、人文历史等资源融为一体,打造出融合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将就如何发展全域旅游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政府应该加强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政府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本地文化历史与旅游资源的定位,为全域旅游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政府需积极协调企业、居民和相关社会力量,构建起定期开会、沟通的工作机制,密切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应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将旅游景点与当地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
因此,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将特色产业利用好,通过与旅游相关的手段加以开发和推广,实现共同发展,助推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
同时,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当地产业进行升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更好地服务游客。
三、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游客对旅游地的评价。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抚平树木、水、生物等生态项目造成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是全域旅游的基础。
四、应该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协调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步骤。
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根据各自资源和优势,进行虚实相济、互补互通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应该主导资源的整合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发起旅游联合体,并且依靠新媒体、旅游展览和线路设计等渠道,宣传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并引导游客进行网络预订等操作。
五、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品牌建设和推广被视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推进全域旅游的思考
对推进全域旅游的思考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体性、多元化、互动性为基础,打造集人文、景观、自然、产业等多种旅游要素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全域旅游不仅能够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推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想推进全域旅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加强旅游产业的整合全域旅游需要打造整体性的旅游产品,因此各地旅游产业需要加强整合,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产品风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同时,各地旅游产业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开发全域旅游的核心资源全域旅游需要依托一定的核心资源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因此,各地需要加强核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包括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产业旅游等多个方面。
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持传统美学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要加入现代化的元素,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
除了传统的酒店、交通、公共设施之外,还需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旅游体验和安全防护能力。
此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也需要可靠的信息服务,包括景点介绍、路线规划、安全提示等。
四、保证旅游服务的品质和质量旅游服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监督机制,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管,确保游客的权益得到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旅游服务的品质和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推进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同时也要注重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
相信随着各地不断的努力,全域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种综合性、整体化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下面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的一些建议:1.规划和整合资源:-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遗迹以及旅游相关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
-整合相关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文化名胜地等资源,形成有机的旅游线路和体验路径。
-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旅游联动效应。
2.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机场、火车站、公交车线等,提升游客的便利程度和参与度。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酒店、餐饮服务、旅行社、购物场所等,提供便利的服务环境。
3.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根据地方特色和游客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村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创新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设计和制作,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和回头率。
4.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增强游客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5.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相关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
-推动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6.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牌形象,并积极推广宣传。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活动。
-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7.加强旅游管理和监测:-建立科学、规范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旅游数据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动态变化。
总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需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注重整合和创新,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要点二
协同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合作 机制的建立和协商,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创新人才短缺与培养
创新人才短缺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但目前市场上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 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VS
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人才 培养力度,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企 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 才。
提升旅游品质
全域旅游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 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强调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够促进区域内各 类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全域旅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云南省
以民族文化为亮点,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包括丽江古城、大理 古城等少数民族文化景区。
国外典型案例介绍
法国巴黎
以浪漫文化为招牌,全面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包括埃菲 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景点以及塞纳河游船等文化体验 项目。
日本京都
以古都文化为特色,打造全域旅游胜地,包括金阁寺、 清水寺等古建筑和茶道、和服体验等文化活动。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存在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如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导致环境破 坏和资源浪费。
保护旅游资源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 行、鼓励可持续旅游发展、加强监管等。
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要点一
跨区域合作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的合作 ,整合各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一、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旅游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
目前各个地区面临着旅游资源碎片化和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和重复建设。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一些地方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游客体验和地区形象。
一些地方对于全域旅游理念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和模糊,需要加
强宣传和培训。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优势,实
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地区的旅游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
开发,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需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理念的宣传和理解,培养地方政府和
旅游从业者的全域思维,引导他们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需要深入挖掘地区的特色文
化和传统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针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整合和共享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
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旅游从业者和相关
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形成合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也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借鉴学习并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需要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建立地
区间的旅游合作联盟,共同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
通过
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全域旅游的理念与模式将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的新趋势,它强调不仅要关注旅游景点,更要关注在旅游目的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与促进。
全域旅游的实践需要建立在尊重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发挥。
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设施或景点本身所没有的,它是一种对当地文化、历史、艺术的延续或传承。
在旅游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可以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认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当地藏族人善于放歌舞,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在当地民族活动中体验藏族歌舞文化。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最后,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应该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石,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不能损害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价值。
比如,如果一些旅游景区在开发时过度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损害人们文化传承的制度价值,那么这些景区就难以再吸引游客前往了。
因此,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旅游开发者需要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从而建立起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域旅游:实践与反思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域旅游:实践与反思作者:来源:《旅游学刊》2020年第02期主持人:张凌云《旅游学刊》执行主编,教授从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发现,最早系统性提出“全域旅游”理论体系的是发表在2013年第3期《人文地理》上的“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作者:厉新建、张凌云、崔莉)一文,该文的理论框架来源于2011年5月前两位作者所做的《绍兴全城旅游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四新八全”,后在“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研究”课题中将“全城旅游”改为“全域旅游”,成果的核心观点刊发在2012年2月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成果要报》(内部参阅简报)上,扩充修改后的论文也曾投稿给本刊,但未通过两位匿名评审专家的审读,于2012年6月21日退稿,2012年9月12日改投《人文地理》。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初(乃至当下)旅游学术界对“全域旅游”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2015年8月25日,原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年2月5日,又下發了《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也被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至此,“全域旅游”从理论争鸣走向实践探索,全域旅游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创新,并在实践探索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
2016年,本刊第9期和第12期专门组织了两期关于“全域旅游”的笔谈,初步达成的共识是:全域旅游跳出了传统旅游和狭义旅游的拘囿,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是一种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2019年9月25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共71个区市县),全域旅游创建进入验收阶段。
鉴于此,本刊再次组织“全域旅游:实践与反思”的笔谈,希望能对近年来全国范围的相关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期笔谈的作者分别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政府官员、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文件起草组专家、较早研究全域旅游理论问题的学者以及参与指导地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层面(国家与地方)、不同视角(宏观与微观)、不同主题予以阐述。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全域旅游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域旅游的目标是打造具有特色、环保、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要发展全域旅游,就需要综合考虑地域、人文、自然等多个因素,进行精准定位,深挖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产业链条,提升营销手段,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开展旅游宣传,持续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域资源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
各地要根据本身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和特色,创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比如说,有的城市以文化旅游为特色,聚焦于建筑风格、历史遗迹、文化名人等;有的城市则以生态旅游为主,打造湖泊、山川、森林等自然风光;有的城市集中于旅游娱乐,如主题公园、温泉、海滨等。
不同的城市各有所长,要找到自己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其次,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非常重要。
旅游产业链包含了旅游营销、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饮食、旅游购物等环节。
只有各个环节齐头并进,才能落实全域旅游的目标。
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营销手段,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孵化,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内不同领域的有效整合。
此外,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注意的问题。
旅游业发展,不仅仅是要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水平和旅游品质。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行业素质,推广旅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和满意的旅游服务,从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旅游宣传也需要不断加强,让更多的人了解全域旅游,掌握旅游信息,提高旅游参与率。
宣传要针对不同的目标游客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手段,细化宣传内容,突出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培养游客的旅游消费习惯。
综上,全域旅游的实践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除了要运用好地域资源,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苏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
2015年,苏州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专题调研了旅游工作。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旅游写入了关于城市定位的“黑体字”。
苏州的城市定位是三个“地”,其中一个就是“国际文化旅游胜地”。
在发展中,苏州旅游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改革、积极倍增城市经济新动能,注重核心品牌建设、打响文化旅游城市品牌,注重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
一、实践成果一是积极培育产品新供给。
我们理解全域旅游的产品供给有三大特点:一是要在保护古城古镇、自然山水、居民生活的原真性的基础上,从“打造景区”变为“打造城区”,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来打造;二是在产业发展上要从“相对封闭”走向“融合发展”;三是在产品开发上要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投资”,从“立足打造”转为“打造、发现、提升三者并举”。
为此,苏州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促进融合发展。
在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重点探索文化、商贸、教育、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十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重点探索生态、农业、文创、乡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是搭建孵化平台。
市旅游、财政局、国发集团共同发起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已经开始运作。
从2015年开始,全市开展十大旅游创新产品评选工作,对入选的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强力宣传、标准化辅导三个方面的扶持。
今后将坚持每年都评选10大创新产品,努力使之成为品牌化的工作抓手。
2016年,苏州还将与清华大学合作,以全新的理念打造旅游产品孵化平台。
三是以“住”为核心做深体验。
观光游时代,景点是核心;休闲度假时代,“住”是核心。
住宿已经不再仅仅是旅游的一个配套设施,其本身就是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最佳体验产品。
市旅游、规划部门联手启动了市区住宿业布局规划。
从今年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始,每年都将开展古城、古镇和乡村3个系列的精品民宿评选活动。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思路探讨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思路探讨随着新一代旅游消费者的涌现,旅游规划的思路也得到了更新和升级。
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它强调了旅游资源的全域化、规模化和智慧化,是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的一种重要实践。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思路也应该得到深入探讨和思考。
首先,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要以目的地为核心。
传统的旅游规划往往是以景点或线路为核心进行规划,但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普及和消费者的成长,旅游规划要更注重目的地的综合体验。
这也意味着旅游规划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特色、生态等方面,以创造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同时,旅游规划也需要注重目的地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维护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其次,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需要以创新为核心。
以景点或线路为核心的传统旅游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规划的创新增加了智慧旅游、体验旅游、主题旅游等多种元素。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信息的整合和创新,提高旅游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程度,而体验旅游和主题旅游注重旅游活动的创新和个性化,为旅游消费者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最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需要以联动为核心。
传统的旅游规划缺乏资源整合和联动,难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流动。
全域旅游理念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联动,打破景点和线路的限制,将旅游资源进行跨界整合和共享,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体验。
此外,旅游规划也需要注重消费者参与,鼓励他们成为资源整合和联动中的一部分,共同推动旅游资源和智慧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规划不仅需要以目的地为核心,注重创新和联动,更需要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旅游规划也将不断演进和升级,成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印亮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9期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有五大特点,分别是全域优化配置资源、全域按照景区标准建设、全域协调管理旅游工作、全域发挥旅游+功能、旅游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对新形势下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增长都起着突出的作用。
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在推行全域旅游方面推出多项举措,较好地推动了扬州旅游业的发展,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创新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胆的设想和细致的部署:构建统一管理的旅游管理机制、依托旅游+构建大旅游产业、构建市县联动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格局、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化一体化、搭建智慧旅游大平台大系统。
(一)理念由来与实践探索2008年,浙江省绍兴市提出全城旅游的发展战略,随即编发《绍兴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即景,景即城的规划定位,提出了复兴水城、文化兴旅、转型增效、城旅一体的发展思路。
这是全域旅游概念在国内的首次探索与实践,自此,全国开始进行全域旅游试点。
2010年,学者胡晓苒第一次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她指出: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最根本的就是打破都市(或单一景区)旅游一枝独秀的接待格局,在不同的区域内打造各自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
2011年,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推进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和旅游受众全民化。
2012年,海南省琼海市提出建设田园城市、幸福琼海,随后进一步提出打造全域5A级景区,明确了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发展思路。
2013年,学者厉新建在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时,提出了全域旅游理念,他认为全域旅游追求的是旅游质量提升,强调居民与游客的融合,目标是让旅游目的地真正成为游客的家园和居民的家园。
他提出全域旅游理念的核心是“四新”,即全新的资源观、产品观、产业观和市场观;落实全域旅游靠“八全”,即: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及全游客。
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思考
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思考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提出,该意见对全域旅游提出新理念、新思维。
“意见”提出了六大新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意见”提出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新方向,包括产品创新,实现高质量旅游消费;旅游+文化+科技+金融;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升级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融入全域旅游大局;核心资源带动周边资源共同发展;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改革提升;引入国内外伙伴、迈向国际化。
同时,近一年来国家、地方政策对文旅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全域旅游在新思维、新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智慧旅游建设经验,本文针对全域旅游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1.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思路全域旅游作为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一种“全空间、多产业、大协作”的整合模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作为产业平台的搭建者及产业部门的协调者;企事业单位,旅游产品的投资商、旅游业态的引领者、行业规范的制定者;游客,旅游消费者、目的地的隐形宣传者、目的地的隐形投资者;当地居民,旅游代言人、生活化氛围的营造者、地方文化的传承者。
全域旅游的规划思路,可以采用三位一体模式的“1546”总规思路:2.全域旅游建设方案全域旅游围绕“一部手机游”为建设目标,积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为游客打造“品质享受、权威保障、便捷体验”自由出行旅游体验。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全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域旅游是指以优秀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为核心,整合各类乡村或城市旅游资源,打造全面、连续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优势最大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整合能力。
全域旅游是以“整合”为核心的旅游模式。
整合不同地区的景点、特产、民俗等旅游资源,打造全面、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与满意度,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不同部门、行业之间的合作,将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旅游品牌。
二、注重环境保护。
全域旅游是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旅游模式。
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避免产生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保护好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并且要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
三、推广旅游文化。
全域旅游是一个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对于推广旅游文化的传承、弘扬,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旅游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自信。
四、注重人才培养。
全域旅游需要开发、整合和利用多方位的旅游资源,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批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工作,提升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出色的旅游服务。
总之,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跨界性的旅游模式,实现它需要各方的协作和努力。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全域旅游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和趋势,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实践和发展。
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最新)
9月10日,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在宁夏自
治区中卫市举办。 10月21日,国家旅游局公布238家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第二批创建名单。 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
划》,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
“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 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2017年
1月12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分类制定全域 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指导500家单位的创建工作,验 收评定首批1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 运动休闲、工艺美术)
2011年,《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 展规划》提出旅游全域化战略。
2013年1月,桐庐县被浙江省政府列为全 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
全方位保障,机制围绕旅游建; 全景化打造,城乡围绕旅游优; 全产业融合,产业围绕旅游+ ; 全领域覆盖,转型围绕旅游抓; 全社会参与,惠民围绕旅游促。
以品牌化提高满意度;
推进服务智能化; 推行旅游志愿服务; 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3 ——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 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
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
1、旅游厕所无小事,首先思想上要当回事;
2、国际上,厕所问题是与政治、外交、贸易、武
器等一样能登上大雅之堂讨论的大事;
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全景式打造
全季节体验
全社会参与 全产业发展
全方位服务
全区域管理
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出
1 2 全领域 互动 3 全要素 利用 4 全产业 链接 5 全时空 贯穿 6 全过程 体验 7 全方位 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
一、从“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回顾七年规划历程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有20个省市90多个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计划,其中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启动了全域旅游改革试点。
为何越来越多的县市热衷于全域旅游概念;这么多的县市提出全域旅游概念,是不是都适合;什么样的县市又适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诸如此类问题引起了笔者再次对全域旅游的深深思考。
笔者最早接触全域旅游概念是2008年绍兴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从网上和相关文献查找这是国内最早有关“全域旅游”的提法。
这个概念的提出后迅速开始落实,通过招标的方式编制《绍兴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笔者所在的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中标,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将“全城旅游”从构想到落实到系统规划,推动5A级景区的创建。
2009年笔者主持编制《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过程中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的概念,并从产业与产品融合创新、旅游线路组织等角度进行推进,笔者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2013年笔者主持编制《重庆渝中区全域旅游规划》,首次提出“四全”(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化发展思路,并贯穿规划的全过程。
2014年笔者主持编制《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四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
从绍兴到昆山,再到重庆渝中区、成都温江区,这些规划对笔者认识全域旅游、思考全域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从规划实践看“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区别
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有些专家提出全域旅游规划不是法定规划,应该在法定规划的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基础上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去做传统规划。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规划是在传统规划的框架基础上,针对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趋势进行系统创新,概况起来有以下五大创新。
1、创新体制观
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
因此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比传统旅游发展的体制设计要求更高,通过体制机
制的创新改革设计,理顺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限制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障碍,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产品观
全域旅游产品,不单是传统旅游“走点”、“串线”的“点线”观光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构建满足游客不去景点景区的“基营”休闲度假模式。
这一模式早年笔者在参与做海南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对国际游客的产品需求就感同身受。
随着国内游客的见识越来越广、休闲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产品势必要进行创新。
3、创新产业观
全域旅游中的产业不在局限在传统的“六要素”产业,强调全业的旅游化融合,旅游化升级,通过旅游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旅游化,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同时又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产业的升级增值。
在《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笔者将旅游产业划分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延伸产业和外围产业,整体构建“1+5+6+N”的全业旅游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作用。
4、创新服务观
全域旅游服务,在服务的规模、服务的氛围、服务的品质等方面都有胜于传统旅游。
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二元服务结构,构建全域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因此,实施全域旅游发
展战略的旅游地,都有必要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以完善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氛围与服务品质,提升全域旅游地的软实力。
5、创新营销观
全域旅游营销,不在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是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
在全民“营”“销”中又更加强调是旅游目的地的“营”造,政府与企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建设、居民热情好客的参与等构成了游客口碑互动宣传的基础。
因此,全域旅游的营销,不仅从客源地(外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宣传什么,而且还要从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建设什么。
三、全域旅游“概念热”的背后问题再思考
笔者对全国90多个提出全域旅游(包括县域大景区)发展战略的区县市进行分类发现,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市,如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传统旅游资源不突出且处于大都市辐射圈的区县,如浙江安吉县、成都温江区,面向大都市泛旅游休闲新需求,通过全域旅游(县域大景区),整体重构自身特色,推动区域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三是行政区域范围较小的区县,如重庆渝中区,主要是为了突破空间发展局限,整体打造旅游品牌;四是旅游资源全域分布比较均质的区县,如河南栾川县,皆在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目的地。
通过对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区市县进行分类分析,全域旅游发展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类型的区县有其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在制定其发展规划和实施抓手上也应基于这种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