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1-4单元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选择题答题卡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2.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遍使用石器、骨器,有少量的青铜农具B.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C.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后世的主要农作物此一时期已开始种植D.普遍采用铁犁牛耕5.青铜器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A.夏朝B.商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代6.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8.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9.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10.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即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A.从事商品生产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1.下列古代农具中,用于播种的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水排12.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13.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A.发明淬火技术B.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D.灌钢法得到推广14.《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必修二月考(1-4)

必修二月考(1-4)

必修二月考(1-4)汤阴一中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农业成就,按其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 耦犁② 曲辕犁③ 铁制农具A. ②③①B.①②③C. ①③②D. ③①②2、促进人类生活由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生产发展 B.生产工具进步C.手工业发展 D.各地经济往来密切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巩固了井田制B.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是一次赋税制度的变革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5、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6、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7、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必修二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必修二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二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二)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定时检测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6页,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6至9页,答在答题卷上。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1、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1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冶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①冶铁技术的进步②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扶植③中外经济的交流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D.奴隶贸易使阿姆斯特丹成为最繁忙的港口和商业中心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欧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风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6、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

历史必修二第二次月考

历史必修二第二次月考

历史必修二第二次月考(1至5单元)一:选择(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A.石斧。

B石犁C木耒D铁犁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4、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5、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A有众多商船进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B.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C.赢得了国家独立。

D.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6、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中国的部分家庭纺织业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步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A.自身的落后保守B.国内市场需求的萎缩C.官办企业的压制D.外来商品的冲击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A.香港地区B.沿海地区C.北京地区D.内陆地区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 整理版安福二中高一第一次历史月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

每题 1.5 分,共 60 分。

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产生重要影响C.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完成中央集权D.罗盘针的西传与应用2.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要素迅速发展”。

这主若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了A.世界联系的加强 B .欧洲商品种类的增加C.欧洲商业资本的发展 D .贸易范围的扩大3. 15、 16 世纪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实质上反映了A.黄金是白人方才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加速资根源始积累的迫切要求word 整理版C.欧洲缺少金矿D.抢劫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独一路子4.麦哲伦船队全世界航行的线路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5. 16 世纪后期,经过殖民地抢劫而获取优惠,逐渐强大的国家有① 葡萄牙② 西班牙③ 荷兰④ 英国⑤ 法国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D.①②④6.葡萄牙的殖民扩大特点包括① 以美洲为重点② 入侵军事据点为主word 整理版③ 垄断商路,建立商站④ 大力虐杀印第安人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7.以下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大量销售,能反响出“商业革命”的是A.中国茶叶 B .美洲烟草 C .英国呢绒D.中国丝绸8.以下地区处于在达·伽马船队开辟的新航路路线上的是A.西印度群岛 B .菲律宾群岛 C .红海沿岸D.非洲东海岸9.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A.财产阶级的流行和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抢劫和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D.文艺中兴和新航路的开辟word 整理版10.文复期的一位作家:“人是能为非作歹地改造自己的。

高一历史必修2月考试卷(1-3单元,含答题卡与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2月考试卷(1-3单元,含答题卡与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6.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7.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8.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9.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0.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D.商业的发展11.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13.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1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15.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 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适应工业革命的进行C.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1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D.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1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一、选择题( 分。

)意的,每小题3分,共60)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木石锄耕 D. B. 石器锄耕 C.刀耕火种A铁犁牛耕年河南19511950—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材料说明战国时期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A.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C.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3. )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D.水排A.翻车 B.筒车 C.耧车)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D.私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5.《周礼·考工记》载: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6. )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物流通畅的草市 B.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D.工官监管的夜市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C.小铁钱每十贯重斤,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7.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13065斤。

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便。

于是开始出现 D.柜坊票号交子 C. A.飞钱B.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8.)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1、从战国到清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庄园经济B.小农经济C.井田制D.集体经济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交通②货币③政府商业政策④社会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3、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视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受值”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农民战争的影响D.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是在A.1949年政协召开后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C.1952年经济好转后D.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以后7、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实事求是B.改革开放C.拨乱反正D.经济建设8、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项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9、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11.“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月考考试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按要求将所有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1.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石器锄耕 B. 个体农耕 C. 刀耕火种 D. 牛耕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水利技术的进步C.政治局面的稳定D.耕作技术的进步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5.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6.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A.战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朝中叶以后7.元明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A 松江B 苏州C 杭州D 松花江8. 康熙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9.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A.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 B. 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C.瓷都景德镇的白瓷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10.汉代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1.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A.产品供国内、国外消费的需要 B.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D.冶炼分为冶铜、冶铁、炼钢等12.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13.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4、我们现在知道“商人”这一称呼来源于()A.从事商业贸易的人B.善于经商的商朝人C.铁制工具D.专门收商业税的人15、“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6.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A.宁波商帮和晋商 B.宁波商帮和徽商C.晋商和徽商 D.湖南商帮和徽商17.“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计60分)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能使用水排鼓风冶铁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井渠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3、西汉时期,中国南方采用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使用翻车C.一牛挽犁D.井渠灌溉法4.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8.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减轻农民负担9.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奖励军功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10、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精美的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粉彩瓷器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著名诗句描绘的是()A.白瓷 B.粉彩瓷 C.青瓷 D.青花瓷12、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B.在夜市里卖唐三彩C.在居住区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D.必须接受政府管理13、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出现于六朝时期②在唐代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③政府对草市不实行管理④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月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月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60分)1.“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A商代 B汉代 C唐代D宋代2.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③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的国家A小米 B 小麦 C、高粱 D 粟6.(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A铁犁牛耕 B 耒耜C一年两熟 D筒车7.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商业经济B农商经济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手工业经济8.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以求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A 重视商业的作用B 提倡重农抑C 重视农业的作用D 提倡农商并重9.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0.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1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题(1-----6课)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是我国先民在七八千年前使用的最早的松土工具,该工具的名称是 A .石铲 B .石锄 C .石犁 D .耒耜《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回答2—4题)2.以上材料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指是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B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 .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3.材料中的出现“遂及我私”的现象,这是指A .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使土地私有B .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C .公田里的农产品已经逐渐私有化D .井田制的确立 4.在当时能够出现以上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A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青铜器的制造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 .地主经济C .封建庄园经济D .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6.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 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B.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C. 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D. 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7.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是A.政治腐败 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C.农民起义的打击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9.魏晋时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10.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A.北宋手工业的发达 B.北宋农业的发达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11.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杨春燕出题)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3、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均窑5、在我国土地所有制从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A、铁器农具的出现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D、商鞅变法6、官营手工业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新技术难推广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草市的特征不包括()A、远离城镇B、交通便利C、政府管理D、规划形成8、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9、我国制瓷工艺首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10、《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1、王莽曾经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这些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确保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安全B.控制重要商业中心的市场物价C.为王莽和宫廷收集生活用品D.控制重要城市12、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经济B.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D.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君主地位13、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4、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15、关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数量处于绝对劣势1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会馆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会馆出现于明朝②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③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④会馆的出现不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商品贸易场所,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汉代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C.六朝时期,逐渐形成民间集市——“草市”D.唐代“夜市”比较繁荣,已经完全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18、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19、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二1-4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1-4单元测试

2013—201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准考证号准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 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3.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 井田制趋于瓦解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 土地兼并严重4. 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根本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 由于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很快又外流C. 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和封建制度的强化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5.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西班牙、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C.英国、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6.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高一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5分)我们知道中国先民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

你是否知道今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和玉米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两个地区?()A.西亚和中南美洲B.西亚和南亚C.南亚和中国D.中国和中南美洲2.(1.5分)《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是()A.穷人和富人的斗争B.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C.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D.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3.(1.5分)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以此为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类有()①中国元谋人②汉莫拉比时代的西亚人③法老统治下的埃及人④苏格拉底、柏拉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1.5分)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在本质上说明()A.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B.加强统治的需要C.历史发展的必然D.文明的多元特征5.(1.5分)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吉尔伽美什》④制定太阳历⑤六十进位制⑥计算圆周率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6.(1.5分)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下列组合属于完整全面的农耕文明区的优势是:()①社会分工比较发达②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③复杂的社会组织④复杂的管理系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7.(1.5分)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的兴起。

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帝国内海的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帝国是()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8.(1.5分)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一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一试卷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必修2专题1——专题2)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2.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3.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A.青铜耜 B.石耜 C.骨耜 D.铁耜4.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白瓷的烧成 B.青瓷的烧成 C.青花瓷的烧成 D.彩瓷的烧成5.1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著名诗句描绘的是A.白瓷B.青瓷C.粉彩瓷D.青花瓷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7.《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8.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业贸易控制松弛②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③“交子”的出现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9.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10.12、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 .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B .在夜市里卖唐三彩C .在居住区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D .必须接受政府管理11.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必修2)试卷(选择题做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校49届校友、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下列关于中国农耕文明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B.中国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C.我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D.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我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筒车B.水排C.耧车D.翻车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人口买卖现象严重 D.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5.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B.唐朝商业高度发展,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6.《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C.景德镇是著名的青花瓷产地之一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7.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锡商C.粤商D.鲁商8.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秦国的农业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已达到免征十年赋税招徕三晋之民“使之事本”的地步。

为扭转上述现象,统治者A.首倡“重农抑商” B.提倡“工商皆本”C.下令实行“海禁”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人物旁白。

你认为正确的是A.他经过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和中国B.他橫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等地,而他却认为是印度C.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他的船队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1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A.始于毛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D.以电力作为能源11.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是为了与哪个国家争夺海上商业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A.法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1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13.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A.飞梭B.万能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14.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6.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 5 0001846年7 010 13 2201850年8 919 23 0401854年14 122 62 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创办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C.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D.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18.《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

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9.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20.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主要来自A.日本B.英国C.苏联D.美国21.“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22、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顺口溜:“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下列宣传画与这一顺口溜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①②③④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3.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② 对农业进行改造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4.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人民公社,大有希望农业承包合同书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25.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主要反映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完全放弃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C.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26.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2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28.2011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其中第一名是无锡的江阴。

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①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③开放开发浦东④在上海设立经济特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以来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30.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每题2分,共10分)3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所以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

32.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

3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5.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