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嫁接快速消费品营销管理的实证探讨
浅析VMI对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化 ,内圈必须快动 [ N ] .十堰 周 刊 ,
2 0 0 8 — — 1 2 — — 2 0
区 的汽 车 配 件 集 散 地 的地 位 相 匹 配. 更 重 要 的是 白浪是 武 当 山与 城 区 的结 合 部 . 可 以有效 吸 引从 武 当 山下 来 的游 客 进入 城 区 . 体验 汽 车
门店 数 达 1 2 3 6 9 0个 ,增 长 1 7 %:
2 0 1 2年 限额 以上 连 锁 零 售 业 零 售
额为 1 0 4 9 9亿 元 .增 长 2 2 . 5 %. 占
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总 额 l 3 . 7 % 在 零
1 VMI 简 介
1 . 1 VMI的概 念
收稿 日期 : 2 01 3 — 0 6 — 0 7
3 吴 境. 情 满 青 山绿 满 江 [ N] . 十 堰 日报 ,
0 引 言
2 O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我 国零 售 业 一直 保 持持 续 、 快 速发 展 的 良 好态势 . 并 成为 目前 中 国市场 化 程 度 最 高 的领 域 有 关数 据 显示 . 至
2 0 1 1年底 . 中国 限额 以上连 锁零 售
售业 中 , 销 售 规模 最 大 、 发 展 速 度 最快 的便 是 快 速消 费 品零 售业 . 其
一
的改善 与便利 面对 快速 消费 品零
售业 如 此 迅速 的发 展 . 传 统 的库 存
管 理 模 式 已经 远 远 无 法 满 足 其 对 库存 管 理 的需 要 . 需 要探 讨适 应 快 速消 费 品发 展 的新 库存 管理模 式
种模式 . 该模式下 . 供 应 商 既 是
公司内控制度评价通知和公司内控制度评价报告
公司内控制度评论通知和公司内控制度评论报告内部控制评论通知部门、系统各单位:依据公司公司对于做好内部控制评论有关工作通知的要求,公司2021年度内控评论工作安排以下:一、各单位内控评论牵头部门负责人和联系人应于3月6日下午2点经过钉钉软件参加技术培训,群号已在内控评论工作群中宣布。
二、培训会后各单位依照公司下发的模板全面诊疗现有内控系统状况,填报内控评论稿本,供给有关支撑资料,形成内控评论报告,经本单位党委会审议后于3月12日下班前上报公司监察部。
内控评论稿本模板一定用office 2021版excel填报,不可以用其余版本或软件填报。
三、内控评论稿本的填报波及多个部门,请各单位牵头部门做好交流协调,保证资料供给实时、真切、完好。
因本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仔细组织落实。
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确实落实管理责任,把好审查关,严格依照工作模板要求,以事实为依照,逐项展开内控评论,照实记录评论结果,客观反应公司内控状况,对评论报告的真切性、靠谱性和全面性负责。
公司公司将对直属单位内控评论工作展开状况进行考评。
公司内控制度评论报告依照公司内部控制标准系统的规定,成立健全和有效实行内部控制,评论其有效性,并照实表露内部控制评论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监事会对董事会成立和实行内部控制进行监察。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平时运转。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说或重要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切性、正确性和完好性担当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产安全、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切完好,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效,促使实现展开战略。
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限制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供给合理保证。
别的,因为状况的变化可能致使内部控制变得不适合,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依照的程度降低,依据内部控制评论结果推断将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拥有必定的风险。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稳健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防火墙”,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评估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国内许多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1. 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概述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年来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例如,建立了严格的审批流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内外部审计制度等,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这些改革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1. 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风险管理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则包括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风险管理指标则主要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际操作与改进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关注这些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同时,要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还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1.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应更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主 要 因素 是 内部 控 制人 员 , 们 的 业 务水 部 控 制 有 效 性 评 价 的 影 响 因 素 需 要 从 评 较少 。笔者认 为, 他 有效 的内部控制应是一
相互影响 的系 统, 内部控制 平和职业 素养的高低直接 关系到控制 系 价 主 体 、 价 标 准 、 价 范 围等 几 个 方 面 个 相辅相成 、 评 评
( ) 业不具备 完善 的内部 会计控 评价报告 。 一 企 该规范没有具体规定 内部控制 理性主要 指企业 内部控制 设计和执行 的
制制 度 。在 实 际 中 , 多 企 业 还 不 具备 完 有效性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而 《 许 企业内部 遵循性和经济性 。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方
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尤其是在许多中 控制评价指引 ( 征求意见稿) 采用广义的 面要体现适用性的要求; 》 另一方面应满足
小企业中。 国家 出 台的 内部控 制 只 具 有 原 内 部控 制概 念 , 企 业 内部 控 制 鉴 证 指 引 企 业 追 求 的 目标 。 《 内部 控 制 评 价 的具 体 标 可 则 性 指 导意 见 , 乏可 操 作 性 的 具 体 制度 ( 求 意 见 稿 ) 采 用 狭 义 的 内部 控 制 概 准 是 在 一 般标 准 的指 导 下 形 成 的 , 分 为 缺 征 》
、
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制评价的法规数量很多, 但是这些法规没 评价标准 , 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包括一般
即使 企业建立并 实施 了内部 会计控 有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详细的解释 , 界 标准和具体标 准。 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 制制度 , 也并不意味着 它就 能在实际工作 定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不 同。 《 企业 内 准主要包括评价企业 内部控制的合法性、
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嫁接快速消费品营销管理的运用
针 对 过 往 或 未 来 的业 务 交 易行 为 ,内 控 体 系 设 计 无 法 进 行 正 确 的 预 警 和预 测 。 事 前 事 后 没 有 落 实 风 险 防 范措 施 , 企 业 内控 状 态 属 于 应 付
式。
( 三J 管 理 信 息 失 误
市场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 : 竞争 、 促销人员安全 、 食 品安全 、 劳动关
系等方面 , 快 消品市场 大多都是应用 “ 高举高打策 略” 下 的 营 销 费 用 来 拓展渠道 , 以 获 取 短 期 经 济 效 益 为 主 。 比如 : 宝洁公司从 2 0世 纪 初 开 始, 在 国 内实 施 高 投 入 高 回 报 的 策 略 。 在 开 始 几 年 , 因 高投 入 而 带 来 的 亏 损 之 后 。过 了 几 年 开 始赢 利 , 销售 额 保 持 逐 年 增 长 的趋 势 。识 别 市 场
控评价活动必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 。 全 面 应 用 于 人 力 资 源 管理 中 , 为 职 工 提 供 发 展 的平 台 。 全面控制业务与决策风险 , 提 高 经 营 效益 。
三、 结 束 语
随着 营销 企 业 的快 速 拓 展 。 地 方 营销 经 理 分 权 过 大 , 虽 增 强 了地 方
( 五) 识别市场经营风险, 进 行 正确 的 内控 评 价
内部 评 价 部 门对 最 高 管 理 层 无 法 进 行 有 效 控 制 。 内部 出现 问题 的
项 目, 没有得到合理 的考核 , 难 以保持公 正有 序的组织。 比如经理等重 要 岗位 比较 固定 . 其行政管理方 面存在各种弊端 。
关键词: 内控 评 价 机 制 组 织 体 系 营 销 管 理
解读快消品行业中的绩效管理策略和实践
解读快消品行业中的绩效管理策略和实践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中,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策略和实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整体绩效。
本文将对快消品行业中常见的绩效管理策略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实践应用。
一、目标设定与绩效评估快消品行业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这需要与员工进行积极沟通和明确标准。
在目标设定过程中,应当结合公司整体战略和部门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指标和优先级。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和监控来实现,确保员工的表现与目标一致。
同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绩效激励与奖惩机制在快消品行业中,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激励是激发工作激情和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资激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此外,也需要建立奖惩机制,明确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
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奖惩,能够激励优秀员工并推动其他员工的进步。
三、绩效数据分析与改进绩效管理策略需要依靠数据进行支撑和改进。
快消品行业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员工的绩效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从而找出问题和瓶颈,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绩效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四、培养绩效文化在快消品行业中,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绩效文化十分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绩效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打破传统的等级观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管理,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五、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快消品行业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因此,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对于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并达成目标。
同时,及时分享信息和经验,以促进协同工作和优化绩效。
六、持续改进与学习快消品行业的竞争环境变幻莫测,绩效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学习。
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潮流,不断调整绩效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的挑战。
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9篇)
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1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
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
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
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XX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
以下是abc 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封面XXX公司机密内部审计报告报告名称:关于abc的审计报告报告编号:abc集团内审字[200x]第0xx号出具报告时间:200x年xx月xx日报告抄送:董事长、各副总裁、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xx部门二、报告正文关于abc分公司的审计报告abc集团内审字[200x]第0xx号我们于200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abc分公司进行了审计。
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共3篇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1企业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追求高效盈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资源优化配置和财务风险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从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和研究成果。
一、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企业管理、运营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估,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方向。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绩效评价需要选择和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整体和各项业务的评估。
多数研究者认为,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利益、市场需求、业务流程和人才管理情况。
2、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绩效评价方法决定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评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重要影响。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包括BSC(平衡计分卡)、ABC(活动基础成本法)、6σ(六西格玛)、CVP(成本-收益分析)等,每种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管理目的。
3、绩效评价管理实践推广: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理论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实践,推动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需加强对绩效评价管理实践的研究,探索更具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方法和路径。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规章和流程,控制内外部风险的一个过程。
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内控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实现风险控制、业务优化和经营规范提供切实保障。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用文写作》课程结课小论文内容要求:1)题目2)摘要3)目录4)前言(就是选题背景)5)正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6)结论7)参考文献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序号题目1 浅论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2 论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3 凝聚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4 略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人才开发5 真正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导向6 论“以人为本”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7 关于对经理人员实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思考8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选择9 中国民营企业难以长大的原因探析10 试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11 虚拟团队及其管理12 从“人才租赁”看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3 论人才流动的利弊及对策14 企业购并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5 浅谈在线领导——兼谈信息技术对管理方式的影响16 论组织公民行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17 民营企业成长期管理队伍的建设18 我国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利弊分析19 从地域文化看企业家的产生与成长20 人才高消费现象剖析21 浅谈高校在校生创业的利与弊22 论就业前适应性培训和实践的必要性23 论当前就业形式下毕业生的职业定位24 “精神薪酬”在管理中的应用25 如何激励知识性员工26 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建设27 从人性化管理到个性化管理28 个性管理的制度化基础29 现代组织结构新形式的比较与分析30 中小企业培训模式的选择与分析31 微利时代如何获取较高的利润32 旅游点区的规范分类与促销问题研究33 组织资源与能力模块定位及其应用问题34 企业资源与企业竞争力关系分析35 从客户满意到客户逾越的实现途径36 标杆超越的应用特征与设计过程37 沃尔玛营销中的关键成功因素38 沃尔玛中外营销战略的异同及启示39 企业文化网及其应用模式研究40 中外汽车品牌在我国现状及其战略选择问题41 某企业(品牌)的SWOT分析与对策42 跨国企业运作模式比较43 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的关系分析44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45 企业留住新进大学生毕业生的有效途径46 老字号重塑辉煌的有效途径47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探索48 企业有效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的营销学思考49 农产品畅销城市市场的要领50 新农村消费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调查51 农村新型合作社发展状况调查52 农村市场商业连锁企业经营状况调查53 移动通讯农村市场营销状况分析54 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5 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分析56 人造景点对旅游胜地的相关分析57 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问题59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0 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61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62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63 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64 售后服务在工业品营销中的作用65 组织行为学方面的案例研究66 创业管理学方面的案例研究67 影响团队和谐的因素分析68 管理团队的升级换代69 地产市场宏观调近代的理性思考70 定位理论与大学生的事业生涯规划71 对构建我国企业个人信用体系的探讨72 对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73 对知识经济时代团队合作问题的探讨74 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的选择决策模式75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76 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77 沟通对管理成败的作用78 国企改革中MBO问题研究79 河南省物流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80 基于知识型员工行为结构的薪酬体系研究81 家族企业与家族管理问题研究82 经营者的薪酬设计方法83 经营者的选聘与考核84 论员工差异化与企业效益的关系85 企业把握“奥运会”商机的有效途径86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性企业:管理模式的变迁87 企业管理的新型模式:家族企业的新现象88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探析89 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问题及对策90 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91 企业战略与企业控制职能92 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未来93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94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95 知识经济与职业经理人问题探析96 制造业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97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1、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研究(调查报告)2、区域创新研究3、企业间竞合研究动态竞争条件下的动态竞争战略、1、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2、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转化3、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4、消费者行为研究5、企业创新机制研究6、组织设计与管理模式研究定制生产模式的实现2、全球化生产战略选择3、JIT、MRP、E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4、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应用5、基于分工理论与企业再造(BPR)的组织设计比较6、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7、多品种成批生产企业生产计划8、物流系统理论应用1、9、库存管理理论应用1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2、中国跨国公司发展中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探索3、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问题4、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研究5、跨国公司最新并购案例研究跨国公司各种具体管理问题(营销、薪酬、组织架构、文化建设等)研究1、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创业模式和创业路径研究2、高校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研究3、机会型创业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5、4、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价值研究、1、外资并购国企的效应分析2、MBO的制度缺陷与完善3、企业并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4、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关键路径分析5、公司并购中利益关系者的利益协调6、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改进研究7、员工持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8、公司并购后的资源整合策略1、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2、新组织现象分析与新管理理念的应用研究3、企业活力的来源研究4、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5、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研究2、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3、咨询公司的治理结构4、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管理5、“梦想中国”等娱乐节目内部管理机制6、文化、心理与企业行为研究7、足球俱乐部管理与治理1、8、大学生管理与治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跨案例分析(如TCL、海尔、华为、中铝等)2、奥巴马团队的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3、组织遗忘对企业(战略变革、组织变革、文化变革等)中的影响分析4、特殊组织(NBA联盟、NGO、行业协会、事务所、俱乐部、黑社会、慈善基金会等)的组织管理研究5、近代企业(晋商、徽商、浙商等)的管理模式的比较案例分析6、新型组织(电子书店、淘宝网、阿里巴巴、携程、支付宝等)的商业模式及其管理研究7、新管理思想(蚂蚁式管理、扁平化管理、海豚式管理、后现代管理、数字化管理等)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与案例研究8、互联网冲击下的传统组织(实体书店、音像店、出版社、报纸等)战略转型研究9、新现象(山寨现象、开放式创新、web2.0等)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的案例分析10、基于80后员工主体的组织文化与管理模式分析(尽量案例分析)11、服务型政府的组织建设与管理研究(或案例研究)12、快速消费品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尽量案例分析)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企业并购问题研究2、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研究3、企业重组问题研究4、企业成本管理研究1、5、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1、XX企业社会责任研究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4、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5、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6、企业业务外包(物流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问题研究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问题研究企业战略联盟研究2、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3、企业跨文化研究4、企业员工组织认同心理分析5、企业激励问题研究6、组织理论研究1、7、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1、精益管理等现代生产管理模式应用2、ERP(MRP)/管理信息系统应用3、项目管理技术应用4、库存与采购管理5、质量控制方法应用6、质量体系认证7、安全管理体系8、设备维护管理9、现场管理改进中华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研究撰写一份商业/创业计划书2、某企业的管理案例分析(如管理特色、战略管理、领导艺术、组织变革等)3、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企业激励问题1、5、5、企业社会责任研究1、组织结构、形态演变与绩效——案例分析或定量的实证研究2、企业并购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企业协同效应研究等)3、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对比或管理创新研究4、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战略贡献:网络中心性的多维度分析5、员工对变革管理的反应:组织公正框架下的分析6、购并后整合过程中的变革能力的构建7、组织惯例在购并整合过程中的扩散与应用8、中国汽车行业(××行业)演进过程中的组织惰性与变革9、衰败型组织的风险模型10、行业特质与组织匹配:战略性变革过程中的组织匹配问题研究11、创新驱动的组织与环境共同演化模型的构建研究新兴经济体中/转型经济的组织变革:××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零售企业品牌战略实施条件研究2、零售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3、领导模式与中小企业成长适应性实证研究1、4、电子商务平台竞争模式研究经营者激励研究2、企业利益相关者研究3、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研究4、企业并购相关问题研究5、管理案例分析6、公司治理相关问题研究1、企业业绩管理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自主创新与山寨现象、突破性创新、创新激励制度)2、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变革(如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中间组织的结构特征与演化研究)3、项目团队与网络组织研究(如目标管理、团队创新、产业集群与创新工厂研究)4、大企业集团与公司总部经济5、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新(如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蓝海战略等)6、战略联盟与企业国际化发展7、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并购(如创新资源外部获取机制、技术并购、并购整合管理研究)8、创新型企业成长及其案例研究(如比亚迪公司的创新战略等)1、产学研结合机制与商业孵化器研究上市公司研究2、公司治理研究3、董事会研究4、高管团队研究5、股票期权研究1、并购重组研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选择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建模)2、公共基础设施项目VFM效果决策问题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建模)3、先进制造技术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案例、实证研究)4、项目驱动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案例、理论、实证研究)5、企业组织变革与项目团队构建问题研究(案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案例、实证、决策模型构建)创业管理2、家族创业3、家族企业治理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2、市场营销战略规划问题3、国家形象营销问题4、顾客关系发展问题1、13 5、中外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报告2、各种类型市场的营销策划方案3、顾客价值分析4、价值链管理问题研究5、各种市场研究(分析)案例(市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渠道研究、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等等)6、网络组织与渠道策略研究7、基于顾客价值的营销渠道构建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诸问题的研究1、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诸问题的研究2、企业危机管理3、企业形象管理4、关系营销问题研究5、营销渠道问题研究6、品牌战略管理问题研究7、顾客满意问题研究8、市场营销策划1、10、公共关系策划品牌战略2、市场定位问题研究3、企业营销环境分析4、企业产品策划5、价格策略6、产品渠道策略7、广告策略8、关系营销9、市场竞争战略1、10、顾客满意问题1网络营销问题研究2、服务营销问题研究3、银行业服务营销问题研究4、关于品牌资产的问题研究5、关于服务品牌策略研究6、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7、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8、顾客价值理论研究9、市场营销相关问题研究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某产品市场营销策划方案品牌建设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某企业应用研究国际市场营销1、渠道建设问题研究、网络广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2、网络营销策略的应用研究3、电子商务的体系架构与应用研究4、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研究5、客户关系管理应用6、(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7、广告理论与实务研究8、品牌策略与传播研究广告创意策略探讨某产品/服务项目营销策划方案2、某企业年度营销计划书3、某产品/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书4、联盟营销理论与实践5、集群营销与产业集群发展6、合作品牌理论与实践7、企业网络与社会网络理论8、区域营销与区域品牌9、关系营销与关系管理10、企业营销策划的案例分析11、病毒营销、游击营销等新兴营销策略研究市场营销渠道关系研究1、营销渠道冲突问题研究2、营销渠道中的权力问题研究3、渠道权力与渠道冲突4、营销渠道中的信任问题研究5、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6、社会网络与渠道管理7、商品流通渠道的结构变迁研究8、社会资本与渠道管理9、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与渠道管理10、企业渠道管理案例11、组织间营销案例企业间关系管理消费者心理与购买行为研究2.××企业营销策略研究3.消费者网上购买(含团购)行为研究4.品牌管理(品牌危机、品牌延伸、品牌定位、品牌偏好、品牌保护、品牌国际化)研究5.顾客价值、顾客满意研究6.××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7.(零售)企业竞争力和成长性研究8.零售商自有品牌研究1、9.营销、零售或流通文献综述或案例研究品牌战略管理研究2、顾客价值理论研究3、中国消费者行为特征4、文化传统与营销管理5、动态营销管理模式研究6、经济学视角的营销学7、网络营销中的信誉问题1、直销在中国的未来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战略2、消费者购买心理研究3、消费文化研究4、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5、广告与消费者行为6、我国居民消费心理研究7、不同家庭生命阶段与消费行为8、消费者的价格心理某特定群体(男性/女性/老年人/80后等)消费行为研究当下热点营销事件的案例分析(IPHONE热销、淘宝商城、零供冲突、零售欺诈、食品安全等)2.结合实际的营销策划设计与研究3.新兴营销问题研究(饥渴、病毒、秒杀等)4.农村与农产品营销问题5.零售国际化问题研究(内部国际化、外部国际化)6.企业成长经验研究7.品牌问题研究(案例与理论:品牌生命周期、品牌资产、品牌延伸、奢侈品牌、品牌国际化、老字号品牌、自有品牌)8.消费者行为研究9.批发市场的中外比较研究10.行业营销问题研究(房地产、药品、出版物等)1、11.信念改变下的非原产地国家产品的营销策略:以某某为例社会化媒体营销2、网络口碑与虚拟品牌社群研究3、企业声誉结构研究4、产品伤害危机及对策研究5、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研究1、全球品牌的建立与塑造人力资源的内含与外延研究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3、论网络经济对领导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4、民营企业家素质的现状分析5、从战略视角论民营企业家的素质6、怎样使职业经理人做到忠诚?7、试论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8、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异同9、如何看待人才“跳槽”?1、10、试论员工的满意度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研究2、家族企业管理研究3、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4、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研究5、企业绩效考核研究6、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7、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8、顾客满意与人力资源管理9、企业劳动制度与纪律研究10、集体工资协商研究11、工会职能作用研究12、企业财务管理研究13、浅议企业财务分析1、企业资本运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2、关于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相关问题探讨3、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探析4、效率工资理论与员工激励5、关于产业集群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研究1、企业的一体化、创新、并购、价格、促销等策略性行为问题研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2、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3、企业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企业招聘与筛选体系的构建研究5、面向知识管理的员工培训与开发6、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研究7、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研究8、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研究9、企业薪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10、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研究薪酬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基于战略性薪酬的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3、董事、高层管理者薪酬与公司治理4、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研究5、企业成长理论研究6、网络型组织与虚拟组织研究7、网络型产业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8、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1、9、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研究员工招聘甄选方法研究2、中国企业薪酬宽带化实施方法研究3、员工培训理论与方法研究4、员工关系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5、中国企业文化与薪酬战略的匹配度分析6、基于股权期权的绩效奖励计划研究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相关问题2、员工绩效考评问题3、企业薪酬管理研究4、高绩效团队管理相关问题5、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6、员工心理契约的建立与维持7、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8、物流企业绩效研究1、9、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应用论员工激励的机制和方法2、论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3、论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衔接方法4、论员工招聘的有效方法5、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评价6、美日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1、员工素质测评的方法研究论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导入及实施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研究3、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启示4、员工流失问题探析5、新兴产业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6、试论非物质激励方法及其应用7、培训评估模型及方法初探8、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9、论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及有效实施1、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论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企业股票期权制度的相关问题研究3、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在我国企业的应用4、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以××企业为例5、基于能力/绩效的薪酬体系的构建6、员工跳槽的原因与对策研究7、试论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8、我国企业人员招聘的现状及问题研究9、试论管理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1、10、论绩效反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家族/民营企业治理问题研究2、家族企业传承和继任问题研究3、企业家学习机制研究4、企业家精神与创业问题研究5、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开发6、家族创业的独特性研究7、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创业和企业成长的影响1、组织行为学前沿问题(如组织承诺、组织公正、员工沉默、工作嵌入、情绪管理、工作倦怠等)研究零售业态变迁、结构、布局、规划研究2、对零售、批发、物流具体案例研究3、连锁经营问题研究4、流通政策研究5、商业自有品牌开发研究6、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研究7、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8、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9、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问题研究10、农产品流通及模式研究1、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研究2、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研究3、品牌管理研究(含零售自有品牌问题)4、网络营销与网上零售的相关理论与案例研究5、多渠道零售商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协同研究6、农村零售业/物流业发展与创新7、零售国际化研究(含跨国零售企业本土化、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理论研究或案例研究)8、渠道关系研究(含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问题,进场费问题等)9、破坏性创新在零售业或物流业中的应用研究10、零售或物流企业竞争力/竞争优势研究1、11、零售或物流领域相关问题研究2、自有品牌成长机理与发展问题3、跨文化零售比较问题4、物流电子商务新型模式问题5、零供关系发展问题6、零售供应链管理有关问题7、厂商博弈及协同问题8、零售双渠道模式发展问题9、零售价值链经营问题1、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供应链管理2、企业物流3、现代物流管理4、粮食物流问题5、TOC(约束理论)应用6、优化方法的理论与应用7、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现代化管理手段8、生产管理9、库存管理1、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研究2、品牌战略研究3、消费者行为研究4、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论研究5、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研究6、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7、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界定与评价:基于物流服务企业的本质研究2、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构成与评价3、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中外比较4、品牌定位与物流模式关系:案例比较5、中国流通政策研究:历史沿革与构建6、流通政策效果评价:单案或多案比较7、中外流通政策比较研究8、中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研究9、零售竞争政策研究:基于纵向一体化对流通绩效影响视角中国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商业街规划研究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流通发展历史的国别比较物流发展历史研究:中外比较的视角农产品物流研究港口物流及临港产业研究城市物流相关问题研究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流通信息化与创新物流产业经济解释物流绩效评价企业物流优化相关研究;企业物流策略分析供应链管理相关问题研究1.某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建设研究分析某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可口可乐公司 企业内部管理
1926 口渴与清凉之间的最近距离--可口可乐 1927 在任何一个角落 1928 可口可乐--自然风韵,纯正饮品 1929 世界上最好的饮料 1932 太阳下的冰凉 1933 一扫疲惫,饥渴 1935 可口可乐--带来朋友相聚的瞬间 1937 美国的欢乐时光 1938 口渴不需要其它 1939 只有可口可乐 1940 最易解你渴 1941 工作的活力 可口可乐属于---1942 只有可口可乐,才是可口可乐 永远只买最好的 1943 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 1945 充满友谊的生活 幸福的象征 1946 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 1946 yes 1947 可口可乐的品质,是你永远信赖的朋友 1948 哪里好客,哪里就有可乐
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招聘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台阶 提升和破格提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台阶提升是一 种脚踏实地、 逐步锻炼的方式,有利于公司员工的健康成长,也能 保证各级领导岗位的工作质量。 破格提拔是指对于公司员工队伍中非常出类拔萃、做 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可实施越级提拔,放到更高层次 加以重用的战略。 因此,可口可乐公司拥有一批年轻的精英,与公司敢 于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敢于破格提拔,把他们放在 重要岗位,使他们能较快地承担更重大责任, 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可口可乐 公司的成功与其“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的员工管理 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1949 可口可乐----沿着公路走四方 1850 口渴,同样追求品质 1951 好客与家的选择 1952 你想要的就是可乐 1953 充满精力---安全驾驶仲夏梦幻 1955 就像阳光一样带来振奋 1956 可口可乐---使美好的事情更加美好 轻轻一举,带来光明 1957 好品味的象征 1958 清凉,轻松和可乐 1959 可口可乐的欢欣人生 真正的活力 1961 可口可乐,给你带来最佳状态 1963 有可乐相伴,你会事实如意 1964 可口可乐给你虎虎生气,特别的活力 1965 充分享受可口可乐 1966 喝了可口可乐,你再也不会感到疲倦 1968 一波又一波,一杯又一杯 1970 这才是真正的,这才是地道货 可口可乐真正令你心旷神怡
百事可乐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修正)
5
结论
结论
通过对百事可乐内部控制体系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 建议有助于百事可乐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发展
六、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百事可乐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适应和 调整。未来,百事可乐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百事可乐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百事可 乐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挑战与应对 尽管百事可乐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际运营中仍会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对这些挑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1.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百事可乐在各个市场的运营都面临着文化差异、法规差异等挑战。为 了应对这些挑战,百事可乐需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注新技术应用:百事可 乐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将其应用于内部控 制体系中,提高内部控制
的效率和准确性
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 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 百事可乐应加强内部审计 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确保其能够对公司内部控 制体系进行全面、客观的
评估和监督
结论
总之,百事可乐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公司,其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公司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改进、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信息沟通、关注新技术应用以及强化内部审计等措 施,百事可乐可以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为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九、未来展望与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百事可乐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和机遇。以下是对未来展望和挑战的探讨
学位论文-—内部控制评价的探讨以康美药业为例
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部门分割严重、监督体系不健全、人员素质较低等。
本文选取了康美药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的现状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对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层原因——科目设置没有进行有效调整、没有强化费用开支的内部控制、资金利用率低。
根据相关的专业知识为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加强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内部控制观念、强化内部管理主体、加强管控完善职责分工,以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效益。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康美药业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the corporate sector serious segment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personnel quality is low,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Selected Kangme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company,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deep reasons -- subjects without effective adjustment,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cost low utilization of fund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 concept,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main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bring some benefi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Kangmei Pharmaceutical Co. Ltd目录一、选题意义与文献综述 (1)(一)选题意义 (1)(二)文献综述 (1)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3)(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三、康美药业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6)(一)公司简介 (6)(二)康美药业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7)1.缺乏内部控制机构组织 (7)2.分工不明确 (7)3.账目不清 (8)(三)康美药业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8)1.科目设置没有进行有效调整 (8)2.没有强化费用开支的内部控制 (8)3.资金利用率低 (9)四、康美药业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10)(一)提高内部控制观念 (10)(二)强化内部管理主体 (10)(三)加强管控完善职责分工 (11)五、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一、选题意义与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企业为了开展工作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关键点
浅析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关键点作者:钱艳芳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22期摘要:本文根据萨班斯法案和COSO报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把控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关键点,分别是: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考察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执行及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本文以A公司发放临时工工资业务为例,就如何在实际运作中把控内部控制评价关键点做出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设计风险执行风险执行有效性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以下简称“SOX404”)规定,公司的年报中必须包含一份内部控制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公司管理层需要在财务年度期末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及程序做出有效性评估[1-2]。
企业围绕这一要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最终出具报告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评价。
倍受业界认可和推崇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如今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框架,SOX404也建议企业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作为评价内部控制的标准[3-4]。
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我国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尽管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监管法规在中国日渐完善,不过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框架只提供了一些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管理层应该如何科学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把控内部控制评价,仍旧是相关从业人员和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关注的议题。
本文在综合萨班斯法案和COSO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出了企业做好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关键点,并以A公司发放临时工工资为例,就三大关键点在评价流程中的体现和应用做出了具体说明。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三大关键点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要注意以下三大关键点:一是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二是考察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执行,三是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确保得出客观和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的常用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的常用方法内部控制评价呀,就像给一个复杂的机器做检查,有不少好玩的方法呢。
一、访谈法。
这就像是拉家常一样。
找公司里不同岗位的人,像财务人员、普通员工、部门主管啥的,跟他们聊天。
比如说问财务人员,“亲,咱这报销流程有没有啥漏洞呀?”“宝贝,你觉得财务审批是不是太繁琐或者太宽松啦?”从他们的回答里就能发现很多内部控制的情况。
而且访谈的时候氛围轻松点,大家就会更愿意说实话,就像朋友之间分享小秘密一样。
二、问卷调查法。
这个就像是做民意调查。
设计一些简单又有趣的问题,发给公司里的人。
比如“你觉得公司的采购流程透明不?”“亲,你在工作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安全隐患是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问卷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打分题,再加上一点简答题。
这样大家回答起来不费劲,还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不过要注意哦,问卷设计得要通俗易懂,别整那些文绉绉的词,不然大家看都不想看啦。
三、观察法。
这就好比当一个小侦探。
到公司各个部门去观察,看看实际的工作流程是怎么进行的。
去仓库看看货物的摆放和出入库记录,到办公室看看员工是不是按照规定使用办公设备和软件。
有时候,光听别人说不行,得自己亲眼看看才知道真实的情况。
就像看一个人做菜,光听他说步骤,不如在旁边看着他做,能发现更多小细节。
四、文档审查法。
这个有点像翻旧账,但不是那种不好的翻旧账哈。
把公司的各种文件、制度、流程手册、合同啥的都拿出来看看。
看看制度有没有漏洞,合同条款是不是合理。
比如说审查员工手册,看看里面规定的奖惩制度是不是公平合理,有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
这就像是检查一个房子的蓝图,从这些文档里能看出内部控制的框架是不是牢固。
五、穿行测试法。
这就像是跟着一个小包裹走一趟它的旅程。
从业务的开始一直到结束,按照流程走一遍。
比如从采购订单的发起,到货物的验收、入库、付款,全程走一遍,看看有没有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
这就像陪着一个小蚂蚁从蚁穴走到食物那里,看看路上有没有啥障碍。
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妙处,综合起来用,就能把内部控制评价做得比较全面啦。
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规范管理、风险防控、信息披露等手段来达到保障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对于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效能。
例如,通过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规范,企业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维护企业的资产安全,防止内部失控情况的发生,进而提高经营业绩。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对于风险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少企业面临的损失。
例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对业务流程、财务活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避免损失的发生。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过于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繁琐和缓慢,影响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力。
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资源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既能保证经营效率和风险防控,又能不过分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经营业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FDCA_循环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PDCA 循环视角ʻ烟台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㊀杨㊀明作者简介:杨明,烟台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注册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会计㊂摘要: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判别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㊂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仅依据财政部门的要求被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未主动建立针对内部控制运行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致使评价功效并不明显㊂针对此现状,本文以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涵为出发点,在概述PDCA 循环理论及其优势的基础上,尝试从PDCA 循环角度对内部控制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优化四个阶段设置相应评价指标,构建起内部控制有效性定量评价体系,以期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㊂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㊀内部控制有效性㊀PDCA 循环㊀评价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275一㊁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其运转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㊂随着以 人民为中心 的人本理念在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㊂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机制,其有效与否直接关乎单位治理水平,影响公共服务输出效率和效果,是有效防止权力寻租和实现我国民生目标的重要抓手㊂自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施行以来,虽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已纷纷建立和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运行现状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的居多,取得实质性效果的较少㊂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㊁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全过程有效性自评机制,无法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查漏补缺及自我优化㊂因此,现阶段不断积极地从新的视角探索构建简单易行㊁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仍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继续丰富我国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坚持问题导向㊁系统观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推进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㊂二㊁内部控制有效性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设计和开展评价的前提和基础㊂但目前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吴秋生和刘沛[1]㊁余雁[2]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是衡量内控有效性的标准,实现程度越大,说明内部控制越有效;另一种是以要素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毕马威(KPMG)‘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1999)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制度设计越好,执行程度越高,说明内部控制越有效㊂本文认为:首先,将内控目标完成程度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与企业相比有其特殊属性㊂若将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来源,有可能会出现领导个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将内部控制异化为自身服务工具,背离了内部控制监督㊁制衡的本质;其次,行政事㊃54㊃业单位发展规划及目标有时会受到财力和人员编制的影响,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无关;再次,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多的是站在外部监督管理的视角,不利于自身内部治理功能的完善㊂由此,本文更倾向于以要素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但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又是一个不断发现现有制度缺陷并不断进行重新设计改进的过程,是保证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对内部控制要素内容进行延伸,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扩展为以计划㊁执行㊁评价㊁改进为基础的全过程有效性,并将其定义界定为:以持续制衡㊁监督和激励为基础,完成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及落实执行㊁评价㊁改进行动的程度㊂三㊁PDCA循环理论PDCA循环又称 戴明环 ,该理论起源于 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 休哈特博士1930年提出的PDS(Plan-Do-See)循环,即 计划-执行-检查 ,后来在1950年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进一步挖掘改进,演化形成PDCA模式㊂PDCA循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用以持续改善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㊂PDCA循环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工具,包括计划(Plan)㊁执行(Do)㊁检查(Check)㊁处理(Action)四个过程㊂计划(P)是确定目标和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执行(D)是实施规划方案;检查(C)是对执行阶段进行检查,评价执行程度;处理(A)是对计划㊁执行㊁检查完毕后形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深化,推广成功的经验,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将存在的问题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圈㊂PDCA循环的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四个过程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相辅相成的循环,以计划开始,以改进结束,周而复始㊂它不仅在一个闭环内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而且自动带入下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之中,这种周而复始的流程管理使得业务实践过程中的弊端不断被发现,同时又被持续地优化升级,进而使管理能力由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循序渐进地迈进㊂具体的PDCA循环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PDCA循环模型四㊁PDCA循环引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优势自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后,我国学者纷纷以此为理论依据,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或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角度设计,未涉及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评价内容覆盖面较为狭窄;二是评价体系多为开环设计,实际评价结果应用率低,未能与下一年的工作计划相挂钩㊂PDCA循环虽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但后期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㊂PDCA循环认为研究对象只有处在被不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无限循环中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升,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内部控制有效性也依赖于不断发现缺陷㊁弥补缺陷,因此,用PDCA循环理念设计的指标去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十分契合的,并且具有一定优势㊂首先,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的全面性,PDCA循环包括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四个阶段,以上述四个阶段设计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涵盖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而且还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改进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有利于倒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以 建立 实施 评价 改进 为周期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其次,PDCA循环的各流程紧密相连,以计划为开始㊁处理为收尾,一个阶段结束后就开始下一个阶段,处理环节的结束并不代表真的结束,而是㊃64㊃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管理系统,它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有效解决开环评价体系下 为评而评,评而不改 的尴尬现象,提升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再次,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创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既可以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与执行方面的有效性,又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整改更加关注,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内部控制不断进行改进,有效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框架和规范运作水平㊂五㊁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是通过 以评促建 的方式及时发现现有内部控制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单位内部治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实现高效运转和健康发展㊂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实现预期评价目标的重要路径保证,鉴于PDCA循环具有环环相扣㊁循环提升的管理优势,本文试图以PDCA循环四个阶段为 四梁八柱 ,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框架,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全面评价㊂(一)评价体系构建及运行思路PDCA循环是一个以 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 为基本循环单元的循环管理系统,在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时,我们应紧紧围绕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进行系统设计㊂首先,根据PDCA循环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运行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㊁执行阶段㊁检查阶段㊁优化阶段;其次,在认真梳理单位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内容,分别设置每个阶段具体指标,并赋予相应分值及评分规则,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机制;最后,按照 计划 执行 检查 优化 再计划 再执行 再检查 再优化 的流程无限循环往复运行下去,一个循环结束确定相应的有效性水平,同时将存在的问题立即代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直至内部控制运行达到最优状态,并一直保持下去㊂(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指标设计方向直接关乎评价体系的质量,为了保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建立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相关内容,也应遵循一般指标设计原则,以求做到规范科学㊁客观公正㊁讲求实效㊂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的覆盖面要广,应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囊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所有指标综合起来能够涵盖评价对象的总体方面,给出全面的评价㊂全面性原则是首要原则,也是基础性原则,如果违反全面性原则,评价结果就是片面的,评价效果有可能也会适得其反㊂2.重要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既包括单位层面,又包括业务层面,在评价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㊁全部覆盖,出于成本与效益考虑,忽略某些非常规和不重要事项是合理的㊂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本着突出重点㊁抓大放小原则,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㊁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㊂3.定量指标优先原则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有所长,两者优势互补㊂定性指标能够衡量内部控制相关质的规定,弥补某些情况下定量指标不易衡量的问题,但鉴于其主观性太强,可比性差,为了提高评估的客观性,指标设计时应在考虑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定量指标作为重点予以优先考虑㊂4.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保障评价内容完整全面的有效手段,它强调指标之间要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如果指标之间关联性强,评价内容就会存在重叠,评价面便会变窄,评价结果也随之失去客观性和全面性㊂为此,在设置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独立性较强的指标,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㊁精准性㊂5.易操作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是确保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㊂如果评价过程中指标信息获取难度大或数据获取成本高,势必会挫伤行政事业单位主动开展评价的积极性,那么即使指标设㊃74㊃计的再科学有效,也失去了生命力㊂因此,为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自评,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指标的可得性和易得性㊂(三)评价指标设计基于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本文在对某个阶段进行稍加修改的基础上围绕这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指标设计,分别为计划阶段㊁执行阶段㊁检查阶段㊁优化阶段㊂1.计划(P)阶段指标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起点,对应内部控制的设计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整体部署和详细规划情况,重点考察内部控制具体实施方案的全面性㊁具体性和可执行性㊂指标设计借鉴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主要包括内部环境㊁风险评估㊁控制活动㊁信息与沟通㊁内部监督5个指标㊂内部环境主要衡量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情况,包括内控建设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情况㊁领导班子对内控的态度㊁工作人员对内控熟悉的程度㊁内部控制文化建设;风险评估主要衡量单位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案建立情况,包括风险清单建立情况㊁风险评估制度覆盖情况;控制活动主要衡量单位控制方案或细则建立完善情况,包括突发事件预警方案㊁应急事件处置方案㊁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管理办法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信息与沟通主要衡量单位获取㊁传递内外部信息的效率,包括获取外部重要信息情况㊁内部信息上行下达情况;内部监督主要衡量单位内控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建立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㊁内部监督管理制度[3]㊂2.执行(D)阶段指标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核心阶段,对应内部控制实施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察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内部控制计划实施控制管理活动的情况㊂指标设计围绕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单位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层面7个指标和业务层面6个指标共计13个指标,依次为组织机构建设㊁工作机制运行㊁关键岗位㊁流程控制㊁财会管理㊁信息化建设㊁人员专题培训㊁预算管理㊁收支管理㊁采购管理㊁资产管理㊁合同管理㊁建设项目管理㊂组织机构建设主要考核单位内部控制机构具体设立情况,包括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情况㊁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任职情况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情况㊁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确立情况㊁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设立情况;工作机制运行主要衡量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情况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召开情况㊁内部控制专题会议召开情况;关键岗位主要衡量单位关键岗位风险评估情况和人员实际管理情况,包括关键岗位人员素质㊁关键岗位人员业务培训㊁关键岗位人员轮岗㊁关键岗位风险评估;流程控制主要考核保障单位规范运行的控制程序执行情况,包括规章制度健全率㊁职务分离合格率㊁业务归口管理设置率㊁ 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率㊁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率;财会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对财会事务的管控情况,包括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㊁专项资金使用规范率㊁财务信息合规性;信息化建设主要衡量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推进程度,包括业务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实施情况㊁信息化推进投入;人员专题培训主要衡量单位组织或参加内控专题培训情况,包括开展单位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情况㊁参加单位外部内部控制培训情况;预算管理主要衡量单位预算控制实施效率与效果,包括 三公经费 控制率㊁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度㊁预算执行差异率;收支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资金收支控制方面实际执行情况,包括收支是否实行两条线管理㊁收支入账率㊁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采购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政府采购方面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执行率㊁政府采购合规率;资产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实际管控效果,包括资产账实相符率㊁固定资产闲置率㊁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性;合同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合同业务实际管控情况,包括合同订立规范性㊁合同规范执行率㊁合同纠纷率;建设项目管理主要衡量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实际管控情况,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完成率和建设项目超概算率[4]㊂3.检查(C)阶段指标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三阶段,对应内部控制评价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工作的力度,指标的选取参考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关于评价与监督相关内容,同时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包括评价范围㊁评价方式㊁评价程序㊁评价周期㊁评价报告㊁评价披露6个指标㊂评价范围㊃84㊃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覆盖面;评价方式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来源;评价开展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评价周期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评价报告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质量;评价披露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方式[5]㊂4.优化(A)阶段指标优化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又是下一个循环的出发点,对应内部控制改进,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程序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评单位围绕自我考核评价结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指标的选取重点关注单位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梳理㊁改善情况,主要包括结果反馈㊁奖惩㊁改进举措㊁效果跟踪4个指标㊂结果反馈主要指薄弱环节整改台账建立情况;奖惩主要指奖惩开展情况;改进举措主要指优化方案建立实施情况;效果跟踪主要指整改台账问题销号情况[6]㊂(四)评价规则构建在评价指标具体设定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分(总计100分),根据专家赋分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修正取整,得到每个末级指标对应的分值㊂指标分值确定后,在兼顾客观性与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设置每个指标相应评分规则,从而构建起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表(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内各项指标评分,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全过程的定量整体评价㊂表1㊀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计划(P)阶段内部环境内控建设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情况1分若纳入,得1分;若未纳入,得0分领导班子对内控态度1分若重视,得1分;若比较重视,得0.5分;若不重视,得0分工作人员对内控熟悉程度1分若了解,得1分;若不了解,得0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1分若开展,得1分;若未开展,得0分风险评估风险清单建立情况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风险评估制度覆盖情况2分若制度既覆盖业务又覆盖单位层面,得2分;若制度仅覆盖单位层面或业务层面,得1分;若无制度,得0分控制活动突发事件预警方案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应急事件处置方案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管理办法2分若涵盖六大经济业务,得2分;若涵盖部分,得1分;若无,得0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2分若有且详细,得2分;若有但不详细,得1分;若无,得0分信息与沟通获取外部重要信息情况1分若能及时获取财政㊁审计㊁主管部门信息,得1分;否则得0分内部信息上行下达情况1分若单位上下信息传递畅通,得1分;若不畅通,得0分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1分若机构和人员均有正式文件规定得1分,每少1项扣0.5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2分若有且详细,得2分;若有但不详细,得1分;若无,得0分执行(D)阶段组织机构建设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情况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任职情况1分若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得1分;若由其他人担任,得0分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情况1分若成立,得1分;若未成立,得0分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确立情况1分若明确确立,得1分;若未明确,得0分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设立情况1分若设有,得1分;若未设有,得0分工作机制运行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5分,最高得1分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25分,最高得1分内部控制专题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5分,最高得1分㊃94㊃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D)阶段关键岗位关键岗位人员素质1分本科以上专业对口关键岗位人员数ː关键岗位人员总数关键岗位人员业务培训1分年度内每组织1次培训得0.25分,最高得1分关键岗位人员轮岗1分年度内每存在1个关键岗位未轮岗情况扣0.5分,扣完为止关键岗位风险评估1分实施关键岗位风险评估的业务活动数量ː应对关键岗位实施风险评估的业务活动总数量流程控制规章制度健全率1分已有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数量ː应有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数量职务分离合格率1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格的业务数ː业务总数业务归口管理设置率1分归口管理业务数量ː业务总数量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率2分2ˑ(三重一大实行集体决策总数ː三重一大事项总数)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率1分经审批的大额资金(单笔支付在1万以上)支付金额ː大额资金(单笔支付在1万以上)支付总金额财会管理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1分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的财会人员ː财务人员总数专项资金使用规范率1分专项资金使用规范金额ː专项资金总金额财务信息合规性2分年度内未被审计或巡视组查出财务违规问题得满分,每被查出1项扣0.5分,扣完为止信息化建设业务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实施情况2分若既建立又实施,得2分;若仅建立未实施,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信息化推进投入1分若投入金额高于公用经费总额的3%,得1分;否则,得0分人员专题培训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情况1分年度内开展4次(含)以上,得1分;开展2~3次,得0.5分;未开展,得0分参加外部内部控制培训情况1分参加财政㊁主管部门培训次数/财政㊁主管部门组织培训次数预算管理三公经费 控制率1分若(三公经费实际支出ː三公经费预算数)ɤ1,得1分;否则不得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度2分2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率预算执行差异率3分若差异率与内部控制有关,且[(年度决算支出额-年初预算支出额)ː年初预算支出额]绝对值在0.05以内,得3分;在0.05~0.1(含),得2分;在0.1~0.15(含),得1分;超过0.15,得0分收支管理收支是否实行两条线管理1分若实行,得1分;若未实行,得0分收支入账率2分2ˑ(入账收支总额ː收支总额)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1分上缴财政数额ː非税收入总额采购管理政府采购执行率2分2ˑ(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ː年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政府采购合规率2分2ˑ(1-审计查出不合规金额ː已实施政府采购金额)资产管理资产账实相符率2分2ˑ(1-资产账面与实际差额ː盘点时账面资产总额)固定资产闲置率1分1-闲置固定资产总额ː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性2分2ˑ(报批处置固定资产总额ː处置固定资产总额)合同管理合同订立规范性1分规范合同数量ː合同总数量合同规范执行率1分规范执行合同数量ː签订合同总数量合同纠纷率1分1-发生纠纷合同数量ː年度合同总数量建设项目管理项目投资计划完成率2分若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ȡ0.7,得2分;若0.5ɤ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0.7,得1分;若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0.5,得0分;建设项目超概算率2分3年内已完工的项目中,每存在一个[(建设项目决算投资额-批准的概算投资额)ː批准的投资额]大于5%的项目,则扣1分,扣完为止㊃05㊃。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论文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论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论文分析关于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论文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作用。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落实和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展现状构建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它是内部控制中必要的系统性活动,是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评价、反馈、改进等连续的动态过程。
它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环境,做到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局限性。
于是内部控制评价鉴于自身的优点,在我国逐渐受到专业人员的关注,但此时的内部控制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审计方式,企业自身并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价过于关注。
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内控评价的规范化建设,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等组织均出台了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规范,各政府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以指导企业制定适合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控制度。
虽然这些规范对于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 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不明确现行的《审计准则》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由注册会计师定期通过外部评价来完成。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哪些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哪些内部控制评价到底包括哪些方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认识是不同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COSO指出现有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包括核对表、问卷和流程图技术。
商务和学术文献中提供了定量方法。
还列出了控制目标的清单,以便识别内部控制的各类目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中天恒3C框架理解,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收集与评价目标、范围和标准有关的信息,确定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及细化控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辨识与细化控制目标相对应的控制活动,然后针对控制活动进行必要的测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可以运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很多,主要方法如下:◎审阅法。
审阅法主要通过查阅有关文件或书面资料,可以获得概括性的整体印象。
审阅法是被人们长期使用的基础方法。
审阅的内容主要包括:以前的各种检查资料;被评价单位的职责说明或程序手册;有关业务处理流程图;单位组织机构系统图;有关管理决策与经营计划资料;有关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或其他核算资料;其他内部规章或管理制度等。
审阅时应认真做好记录,为现场测试提供依据。
◎询问法。
询问法,就是向被评价单位的管理当局及相关人员进行询问,以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实施情况、职务分工情况、人员胜任情况等。
个别访谈法应该属于询问法的范畴,是指评价人员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需要,对被评价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
询问的总体目的是收集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证据,主要目的并非收集政策是什么的信息,而是确定既定的政策是否如预期般发挥作用。
在具体应运这一方法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谁。
选择的询问对象应包括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尤其是那些管理者想极力掩盖问题的单位,更应重视对非管理人员的询问。
二是问什么。
市场营销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选题1、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应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2、精准营销在XX公司的应用研究3、差异化营销策略在XX公司的应用研究4、浅析XX企业的品牌延伸策略5、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传统渠道变革6、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广告设计与管理7、网络与电子商务背景下产品与服务定价策略8、多品牌策略在XX企业的应用研究9、基于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奢侈品市场促销策略探析10、网络时代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以××企业为例11、“80后”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对营销策略的影响12、XX企业(产品)市场细分标准及其启示分析13、顾客资产理论与衡量研究14、XX企业产品竞争力评价15、XX企业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16、营销社会道德问题研究17、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18、关系营销在XX企业的应用研究19、网络营销在XX企业的应用研究20、XX企业销售政策的比较研究21、XX企业营销渠道模式设计与调整问题研究22、关于XX企业产品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23、XX企业定价策略与销售政策协调研究24、文化特征与XX企业营销策略25、广告媒体的比较研究及在XX企业的应用分析26、XX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问题研究27、央视、卫视媒体与区域市场广告媒体的有效组合28、互联网媒体研究及对企业营销的影响29、区域市场户外广告媒体应用研究30、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31、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32、传统企业网上销售策略研究33、网络时代营销渠道的冲突与互补34、××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35、基于互联网的品牌个性塑造思考36、××金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与营销创新37、基于大学生个性消费的品牌个性塑造38、××企业品牌管理中的短视行为探析39、关于移动通信市场品牌忠诚培育的研究40、谈体验营销在XX企业的运用41、探析××企业事件营销运用策略42、探析定位策略在现代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运用43、××企业网络营销中多媒体广告的应用44、探析会员营销模式在服务行业中的运用45、论某企业消费需求的识别与培育46、论某企业营销渠道的设计与管理47、某企业的客户管理研究与探讨48、某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研究49、某企业广告策略研究与探讨50、关系营销在某企业的应用研究51、体验营销在某企业的应用研究52、××企业的跨文化营销研究53、基于某企业顾客价值和顾客忠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54、差异化营销战略在某企业中应用研究55、口啤营销在某企业中的应用研究56、××企业营销传播的整合和实施研究57、××企业的品牌重新定位研究58、××企业的产品市场推广策略研究60、论合作营销在××企业的应用61、精准营销在××企业的应用62、微博营销在××企业的应用63、植入式营销在××企业的应用64、定制营销在××企业的应用65、××汽车品牌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66、奢侈品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的实证分析67、××企业营销道德分析与对策研究68、××企业的世界杯营销投入与效果评价69、××企业世博营销策略和效果分析70、××老字号餐饮业的服务营销策略分析7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品牌价值与品牌策略分析72、××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与效果分析73、煤博会与太原市城市品牌营销74、体验营销在××葡萄庄园的应用分析75、服务营销在××医院的应用分析76、服务有形展示在××企业的应用分析77、服务人员对××企业的作用与效果评价78、网络时代的顾客服务策略79、3G时代××企业与××企业的竞争策略分析80、××企业的奥运营销策略81.市场补缺者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82. XX企业服务营销现状水平及提升研究83. ××零售商竞争策略研究84.“90后”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对营销策略的影响85.XX企业不同阶段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86. XX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87. XX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和营销策略探讨88. XX产品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或者定价策略研究89. XX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研究90. XX产品营销策略中的广告运用研究91. XX产品生命周期与营销组合策略研究92.论XX学院大学生市场的特点及其市场营销策略93.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XX品牌营销策略研究94. XX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5.基于客户终身价值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96.××企业营销环境分析和营销对策研究97、××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98、公共关系在××企业的应用研究99、××企业国际营销策略研究100、关于××营销理论的研究注意:1、论文题目范围不宜太大,不能出现太宏观的题目,比如我国,山西…这样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管视点H A I X I A K E X U E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嫁接快速消费品营销管理的实证探讨福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刘海平[摘要]该文依托国内大型快速消费品营销合资企业的运营实践,以其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审视其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所存在的内控缺陷及内控评价务虚软肋,在战术层面提出具有严密逻辑顺序和内在逻辑联系的草根实证观点,即严密的内控组织体系、畅通的内控信息系统、灵活的内控评价策略、正确的内控评价方向和关键突破点;其多方位灵活的测试手段和合理有效的内控成本,对企管界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内控评价机制组织体系信息系统评价策略1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原理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在上市企业内建立经营政策、标准和程序,并发动企业全员参与有效运行,以此来防范企业各种经营风险,保障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并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依据内部控制COSO模型的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原理,编制《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丰富并展开内控框架,就是现行普遍在用的《上市企业内控缺陷评价工具表》。
这两个评价测试工具一般含有5个内控要素、20~27个分项评价内容。
内控5个要素只有全部有效运行,才能确保内控有效;评价工具表中有详细的评价导引、明确的打分规则和标准。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机制是2009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所要求的必须审计的第5号准则。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风险、消除舞弊的基础,内控评价机制是企业内控体系有效与否的试金石。
内控评价分两方面进行,即对内控设计缺陷的评价和对内控执行缺陷的评价,按两方面评价的实际总得分(即评价综合得分),来判定企业内控的四等有效程度。
实践证明,嫁接了内控评价机制到各级营销管理指挥链中,就能赋予各级管理层自我检查和平衡的免疫功能;在营销效率与风险规避之间取得运营平衡;不但减少经营风险、保护人力资源、积淀抗风险能力,而且实现了长期可持续的增利增量。
2内控评价机制在快消品营销管理中所呈现的典型现状2.1内控组织职责不清,内控小组无法独立行使公正的评价表现在:(1)内控评价小组从属于被评价者领导,只是上对下的单向控制,控制不到最高管理层自身;(2)所发现的内控缺陷项目因权力干预,考核不力,造成缺陷整改不闭环,这种“前抓后放”的现象,极大伤害了组织公正力;(3)重要岗位,如主管市场秩序的运营经理岗位,多年不轮岗,跨区域杀价冲货屡禁不止,其行政不作为的背后,必有组织管理缺陷存在。
2.2内控设计呈现滞后,控制成熟度差,甚至控制失效内控体系设计时是针对过去的业务交易行为,无法相对准确地预测到未来;加上舞弊者具有极大的创造性,轻松地规避已有的控制,事前的风险防范,成为各级控制者的“鸡肋”。
有的企业控制程序已设计并正常运行,但未作充分记录,企业处于应付式的内控状态。
随着经营性质、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与供货方、与经销商(大客户)、与政府管控部门(或实权人物)之间的联盟关系日益明显,关系密切的购销双方同时不自觉地筑起铁幕壁垒。
内控评价时有因串通、串谋而失效,如子公司管理者与经销商勾结,套取企业营销费用等。
2.3管理信息谬误与信息外泄投资者包括各级国资委,相对于合资企业的管理高层来说,其拥有的经营信息是经过层层加工的,其真实性是绝对不对称的;而管理高层相对于全国各地的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省级营销公司老总)相对于广大的经销商和市场基层管理者,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不排除有人为因素。
另外营销压力大,人员流动频繁,也增加了营销信息外泄风险。
2.4营销费用有效性亟待提升由于市场竞争需要,快速扩展的营销企业,给地方营销老总予杀伐决断的分权或授权较多,地方营销单位应对市场的灵活性及处结效率增强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风险,成本超标,资产毁损,企业资源效率大打折扣;对关键资源的规范集权管理,企业上下管理层级之间也一直处于别扭中,很多阳奉阴违的要案都是在离任或失控情况下暴露的,内控评价只能惩前,未能毖后,更不能事先预防。
2.5主动或被动地游离于国家经济政策、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之外快消品行业不密而宣的不正当竞争潜规则、或多或少的财税规避行为,不定期遭到政府各部门的围堵打击,尤其是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区域市场,经常发生政府处罚和媒体炒作。
基于营销工作的进攻性和执行力的岗位要求,年轻的营销管理者忽视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管理,尤其是无视用工管理与对员工劳动关系的维护,狼性管理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劳动关系诉讼风险。
3内控评价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反思3.1组织设计先天有缺陷,不相容职责没有分离内控评价小组人员不稳定,定位尴尬;职权、授权和报告关系混乱,这是小组独立推进和评价活动受阻的要因之一。
董事会以下全国各单位(含省级区域营销公司、销售分公司、城市销售基地)所采用的组织结构不统一。
这对内控评价机制的充分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3.2人为的信息不对称这必有不可告人的经济利益,必须整肃或调整;但软硬设备使用和勤政管理方面的因素,应加以关注。
3.3内控评价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评价活动刻板执行;未能吸收或借鉴业界通行的有效审计程序,尤其在“确认”环节做得难于服人;测试手段单一,加上评价者对当地市场态势不熟悉,评价报告中较少有技术含量高的风险内控缺陷,而更多的是业务问题点描述。
3.4营销内控评价抱残守缺,难于适应营销企业全方位的管理要求从高层的战略务虚决策、营销各模块协同务实运营,到支持性系列职能管理,都围绕着企业经济性和效率而展开;控制活动也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业绩考核、资产保护以及职责分工等一系列的活动。
相应的内控评价就得紧扣内控目标展开,如果失去内控目标,内控评价只纠缠于日常业务上,忽视关键控制点;只抓业务风险,忽视决策风险;只抓经营效率和效果,忽视合法合规的社会效益;那么内控评价的方向性必须做重新检讨和审视。
4有效弥补营销管理内控评价缺陷的实证观点4.1严密的组织体系4.1.1内控组织体系必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组织体系按指挥链原则,从营销总裁、省级营销公司(销售分公司、城市销售基地)总经理,到各地办事处经理、工作站区域经理,应以《职位说明书》来明确各岗位职责,理清逐级报告关系和授权权限,做到每级对下一级可控、放心。
纵向组织体系必须带有强制监督权限,从直属于董事会的内部控制部(成员大多是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开始、到集团监察总部的运营经理,直到省级营销公司的专业销售督导、城市销售基地的内部督察,四个层级的内控使命是一脉相承的,内控要素或稽核项目是互相对接的,内控触角直接探及市场销售终端。
除了定期对全国各单位一把手(总经理)进行考核轮岗、上马遍布全国的ERP网络(企业资源计划)软硬件设备之外,在人事控制方面,应严格执行财务总监派遣制。
由董事会从财务总部派出财务总监参与所在单位的运营决策,具有一票否决权,对各单位财务运营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董秘办联合财务总部每年对财务总监进行360度考评,定期(约4年)异地轮岗交流。
4.1.2在横向组织设计时,务必执行“关键岗位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关键岗位间应横向相互监督制约;除了上级对下级控制制约外,出现重大缺陷时,下级可以越级汇报,鼓励检举;权力和职责应当明确地授予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如内部审计、会计、出纳、市场秩序(冲货管理)专员、营销费用管控人员、大客户经理、大宗包材(含带促销信息的)和促销品管理人员等;这些关键岗员必须定期轮岗、或强制休假,所涉及的工作模块必须接受定期的内控评价或管理审计;涉及资产、负债、人事、营销策略、项目招投标等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定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企业财产。
4.1.3在纵向组织设计时,务须遵照“内控小组独立”原则内控部独立于集团高层管理层,只向董事会董事长汇报评价结果;监察总部独立于各职能总部和省级营销公司,只向营销总裁汇报监察结果;专业销售督导独立于省级营销公司职能部门和城市基地,只向省级营销公司总经理汇报督导结果;城市基地内部督察独立于基地职能组和办事处(工作站),只向城市基地总经理汇报督察结果。
只有内控小组独立,才能消除“前抓后放”的丑陋管理行为,保证内控评价公正公平。
4.1.4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培训体系来支撑在小组独立的同时,四个层级内控小组存在着逐级指导、考核和汇报的关系,组织体系的严密和科学,就体现在这里。
其一,本级内控小组接受双重领导和考核,除了接受本级最经管视点H A I X I A K E X U E高管理者行政管理外,本级小组应该接受上一级内控小组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效果的考核;其二,本级小组所查出并纠预的漏洞项目,逐级上报后,责任单位就不再被处罚。
这样既缓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长期以来的对抗心理,又培养了本级单位自查自纠的管理能力;其三,内控小组成员同样执行定期异地轮岗制度。
另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培训效果的验证,是内控评价活动必不可少的辅助工作。
除了正面培训引导之外,执行强制性休假制度,间歇性减轻经理人压力;定期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实地参观高墙内的生活,听取经济囚犯的悔罪报告等攻心活动,可以收到显著的控制效果。
4.2畅通的信息系统和准确及时的信息质量4.2.1严抓沟通三环节,提高信息及时性信息沟通要素内含“信息发送、信息传输、信息接受与处理”三个环节,必须逐个环节做到畅通无阻。
用无情的考核制度责成各层级无条件向上一级发送“日报”短信,不得延误,不得截留,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保密传输信息;用各级管理者的“勤政回馈”来保证信息的简便接受与处理,结束了整堆的报表根本没人审核和查看的历史;再佐以KM系统或OA系统,由专人对接手机短信,汇集“日报”信息,分类追踪处结情况,定期出具追踪周、月简报。
除了与雇员做好无缝信息沟通外,企业与经销商、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这样的外界之间也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如果企业定期致函供货商和经销商,向他们说明禁止收受贿赂的公司制度及其串谋作案的后果,就等于将内控工作做到外界相关方的心里去。
据发案源头的专业统计,内控评价所查出来的案件,占所调查样本案件的15.4%,是雇员举报案件(26.3%)的一半强;其它的,如内部审计占18.6%、外部审计占11.5%、经销商举报占5.1%,都说明,充分有效的内控评价活动必须建立在多元触发的信息平台之上。
4.2.2防止信息系统泄密,提高信息质量恰当、及时和真实地传递市场、会计等信息,丰富了各层级管理者的经营思路,更好地贯彻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职能与业务之间在彼此牵制的基础上兼顾效率。
但是由于集团机构遍布全国,人员混杂,流动频繁,信息泄密事件屡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