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铅笔等实验器材。

2.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图片,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吗?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实验演示:将平面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像。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从蜡烛射向平面镜,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形成蜡烛的像。

4. 应用练习(1)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2)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拓展知识,如平面镜成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定义、特点以及平面镜成像规律。

2.根据物体与镜子的位置关系,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正确画出物体的像。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位置、大小、方向等,能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定义、特点以及平面镜成像规律。

(2)根据物体与镜子的位置关系,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正确画出物体的像。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正确描绘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

例如以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为例,让学生分别放置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观察其成像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成像规律。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平面镜成像的定义:平面镜的反射面可以成像,图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并且物距等于像距,物像共面。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向关系。

3.平面镜成像规律:(1)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即d0=d i。

(2)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3)物体和像在同一平面上。

4.如何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物体的像:(1)找到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2)通过物距等于像距来确定像的位置。

(3)根据物像共面原理,判断像的方向。

(4)根据“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原理,将像画出。

3. 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设备以及物体,让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给出相应的解析。

4. 总结反馈讨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解释在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情况,如:眼镜的成像、车镜的成像等。

四、教学设备1.平面镜2.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3.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4.实验设备五、教学评估通过课上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思考题1.为什么物距等于像距?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3.如何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物体的像?。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第4章第3节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第4章第3节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教案:第4章第3节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详细内容:(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4)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2. 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2. 学具:每人一套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描述镜子的成像特点。

2. 知识讲解:(1)介绍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平面镜成像的实际问题,如“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他的像距离平面镜多远?”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他的像距离平面镜多远?答案: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 题目:一张桌子放在平面镜前,桌子的像在平面镜的哪一侧?答案:桌子的像在平面镜的同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阐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作业和课后练习,考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2. 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科技领域的作用,如光学仪器中的平面镜。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等。

2. 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实例。

3. 参考资料: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普文章或视频。

九、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3.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十、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优秀7篇)初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①。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

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

时间为10分钟。

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

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案一:初二物理课堂教案: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以及基本特点;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学难点】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内在规律。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初中物理中曾学过的关于镜子成像的知识点,如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等,引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二、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定义:平面镜成像是指物体在平面镜前方通过反射而呈现出的像的形象。

2.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位于平面镜前后的对称位置,图像形象与物体大小相等,且两者成像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特点集中体现在“左右对称、想象距离相等、物像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四个方面。

4.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入射光线的法线与反射光线的法线在镜面上一起构成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三、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1.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准备一面平面镜和一些物体,如书、笔等等。

2.实验步骤(1)将一面平面镜竖直支立于水平桌面上。

(2)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左侧,垂直于平面镜。

(3)调整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使其呈现清晰的倒立像。

(4)观察把物体放在右侧会发生什么情况。

3.实验感想实验中可以发现,无论将物体放在平面镜的左侧还是右侧,成像效果都是一样的,且成像的物体和实物在平面镜上对称。

四、分析镜面上物象对称性的意义1.直观感受:物体在平面镜前成像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左右对称的像,感受到物象对称性。

2.概念上的理解:物象对称性是指实物和成像对称,也就是说,平面镜成像中的物体在平面镜上是左右对称的。

五、作业1.请写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带上平面镜和物体,完成物象对称性实验,并观察两种情况下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

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3.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等效替代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玻璃板、夹子若干、A4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相同的蜡烛若干、火柴、刻度尺、量角器、光屏。

新课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叫作物体的像。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4)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5)你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各小组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像可能在镜子内表面,像的大小可能与镜子摆放的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1)像下图那样,将一张A4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6. 总结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模型、白板、标记笔等。

2.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相关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4.3 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4.3  平面镜成像

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从研究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在本课时内容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续表板书设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在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之后,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认识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主要是改变光路和成像,通过介绍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实验、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介绍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

3. 评价标准:能准确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准确,能合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白板等。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实验图片等。

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作业模板、参考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2. 第2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要点。是虚像的概念。
2.实验操作中,对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的准确观察。
3.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与像的大小、位置关系。
-在生活中寻找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分析其成像特点,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
3.思考探究题:布置一道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问题。
-探究为什么平面镜成像时,像是虚像?与光的传播路径有何关系?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如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等,并分析其设计原理。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如实物、像、虚像、成像距离等,并解释相关术语。
2.成像原理: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成像过程。
3.成像特点:阐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等大、等距、垂直、虚像等,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提高课堂互动性。
4.实验操作:介绍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中的观察要点。

平面镜物理教案5篇

平面镜物理教案5篇

平面镜物理教案5篇平面镜物理教案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看法、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商量、归纳]可能有以下猜测:〔允许有不正确猜测〕〔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打算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商量、归纳] 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引言平面镜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的有效工具。

通过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以及相关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平面镜的定义与特点1. 平面镜的定义平面镜是由一块平整的玻璃片背面镀上一层反光膜制成的。

它具有镜面反射的特性,能够产生清晰的像。

2.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虚实像平面镜所形成的像是虚像,也就是说像是在平面镜的后方,对观察者来说并不是实际存在的。

这一点可以通过手指在平面镜前后移动观察得出,手指在平面镜前虚像之间具有一段距离,而在平面镜后却是实像。

(2)左右图像的转换通过平面镜的反射,看似在平面镜左侧的物体实际上出现在右侧,反之亦然。

这可以通过将字母贴纸放在平面镜左侧,观察平面镜右侧的像来进行验证。

(3)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以通过物体距离镜子的距离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加时,像的位置也相应地向平面镜靠近。

反之,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减小时,像的位置则远离镜子。

三、实验活动:探究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提高其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2. 实验材料(1)平面镜(2)物体(如尺子、书本等)3. 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上。

(2)选择一个物体(如尺子),将其放在平面镜前方。

(3)观察并记录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4)逐渐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再次观察并记录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5)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分析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活动,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平面镜前方的物体与镜子之间的距离越远,像的位置就越接近镜子。

反之,物体与镜子之间的距离越近,像的位置就离镜子越远。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的基本知识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归纳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目标1.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能够判断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3.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2.教学难点: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验探究法4.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平面镜的类型及其应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具有相似性:物体和其像在形状上相似。

2.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物体和其像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与原物体位置相对称,即物于镜底,像于镜面上方。

2.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离镜面越远,像距离镜面越近。

2.物体与像的位置、大小和方向满足成像条件:$\\dfrac{s_1}{s_2}=\\dfrac{h_1}{h_2}$,其中s1为物距离镜面的距离,s2为像距离镜面的距离,ℎ1为物体的高度,ℎ2为像的高度。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探究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内容1.实验装置:平面镜、小物体、校准尺、卷尺、刻度尺2.实验步骤:根据成像条件观察得到物体和像的位置及大小并记录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物距、像距和物体、像的高度。

实验结果分析1.确定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模拟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平面镜成像的具体应用。

5. 思考总结(20分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规律$\\dfrac{1}{s_1}+\\dfrac{1}{s_2}=\\dfrac{2}{f}$ $-\\dfrac{s_2}{s_1}=\\dfrac{h_2}{h_1}$八、教学评估1.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正确记录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及计算出物体、像的高度和位置。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般特点;2.能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技巧;3.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光学成像原理。

二、教学内容1.平面镜成像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平面镜和几个物体,让学生回答:当你站在一堵镜子前时,你会看到什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是什么以及它的基本特点。

2.学习(1)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讲解平面镜成像模型,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

重点包括:①平面镜成像是一种虚像。

②画出光线入射线和反射线的方法。

③成像物体、镜子和成像物体的关系。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将平面镜立在桌子上,放一支笔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手指来指示入射光线,然后找到反射光线。

然后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下它们的数值。

由此可以发现:①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相等。

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位置关系相对于平面镜的位置是对称的。

(3)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什么叫入射角和反射角?为什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入射光线在何处和平面镜相交?反射光线是由哪个点射向哪个点?如何证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三、巩固学生们在笔记本上画一张图,标注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并给出相关说明。

四、拓展(1)介绍反光镜和镀膜镜的原理和特点。

(2)通过其他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引导和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也了解了反光镜和镀膜镜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的丰富也有一定的帮助。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只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更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价值。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索镜像对光学仪器的作用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索镜像对光学仪器的作用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索镜像对光学仪器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的定义、特点及成像原理;2.学习如何使用平面镜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3.探究镜像在光学仪器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平面镜的定义、特点及成像原理;2.平面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3.镜像对光学仪器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理解如何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2.探究镜像在光学仪器中的作用,理解其在放大、聚焦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2.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3.注重综合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学过程1.引入(5min)学生们现在都喜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电子产品中使用了什么光学部件吗?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个关于光学仪器的话题——平面镜成像特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将会了解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平面镜对于光学仪器的作用。

2.理论知识学习(15min)(1)什么是平面镜?平面镜是一种光学镜子,是由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它的反射面是平坦的。

平面镜是光学研究中最简单的镜子之一,它具有反射光的作用。

(2)平面镜的特点①在平面镜前活动物体的镜像与实物具有等大、垂直、左右相反的关系。

②平面镜所反射的光线与光线的入射角度相等。

③平面镜所反射的光线与法线垂直。

(3)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平面镜是按照镜子法线反射的原理来工作的。

当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它们被反射回去,其方向与入射的光束的方向相反。

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度。

(4)平面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平面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①显微镜:将物体放在平面镜上,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看到物体的镜像。

然后用目镜将放大、倒置的物体镜像逐层逐层地放大,最后得到微小物体的放大、清晰的图像。

②望远镜:平面镜可以将望远镜的光路折转90度。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理科的考点之一。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要深入了解它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关键。

一. 平面镜成像的定义平面镜成像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后在另一侧的成像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的反射方向发生变化并形成镜前物体的成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示意图平面镜成像示意图如下:[示意图]其中,S是物距,S′是像距,h是物体高度,h′是像高。

O是光源,AB是物体,A′B′是像,C是镜子。

从图中可以看出,像和物在同一平面上,像和物的方向也完全相反。

像与物的像距和物距相等,像比物小,像与物相似。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镜像形成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成像的一个特点是,像和物形成在同一平面内。

这个特点是由于平面镜的反射性质所决定的。

当光线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像的位置必须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上。

2. 像和物方向完全相反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是,像和物方向完全相反。

在成像过程中,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方向发生改变,像的位置必须在反射光线的反方向上。

3. 像距和物距相等平面镜成像的又一个特点是,像距和物距相等。

物距是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像距是从像到镜子的距离,由于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像和物的像距和物距相等。

4. 像比物小,像与物相似平面镜成像的两个特点是,像比物小,像与物相似。

因为像必须在物的反方向上,像比物反转了,大小也相反。

在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反射光线是相似的,像与物相似。

四.平面镜成像教学的示例分析为了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完全通过设想实验来模拟。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平面镜成像设想实验:1.准备一面平面镜,一条光线,一只屏幕,并将它们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2. 将光线从光源O发出,直线射向平面镜C。

在反射上,光线进入另一方向,并达到屏幕A'B'上。

3. 用标尺测量物距S和像距S'。

4. 用标尺测量物体高度h和像高度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还是实像?
【猜想或假设】
1、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

2、像和物体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3、像和物体的对应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所成的像是只能用眼睛观测的虚像。

【设计实验】
该实验是要探究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而所成的像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其大小和位置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测量,所以要通过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镜中的像来完成该实验。

所以,我们先取一块玻璃板,点燃一支蜡烛后立于玻璃板前,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一个像,如图3-1所示。

然后,拿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并记下两只蜡烛的位置。

这样,像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与镜面和像与镜面之间的关系就可通过实验得到。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再一次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所需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

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1-4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

2、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汁写上A、B、C三个字母,当墨迹未干时将纸对折,然后摊开,这样在纸上就有2个对称的图形,再将一块玻璃板沿纸的对折线垂直于纸面竖起放置,从玻璃板前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分析和论证】
1、从表中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与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物与像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物到镜的距离等于像到镜的距离。

2、在实验中,两只蜡烛的外形完全相同,从而能将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物与像的大小是相等的。

【评估与交流】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某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