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能够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光源3. 实验器材4. 教学PPT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Step 2:实验观察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利用平面镜和光源进行实验观察,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成像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Step 3: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括成像位置、成像大小和成像方向等方面的规律。

Step 4:解决问题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加深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Step 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Step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可能会对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于成像的虚实性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概念。此外,他们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如如何准确测量像和物的大小等。同时,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对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物像距离相等,成像虚实性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位置的判断和成像虚实的理解。
- "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你能找到多少?":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成像的虚实性等。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平面镜成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平面镜成像的重点,强调成像特点和原理,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评估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a.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
b.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后阅读:阅读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普文章或视频,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提交要求: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三)情感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心得,解答其他小组的疑问。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巩固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一些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学活动: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原理,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应用拓展,提高能力: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思,巩固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应用拓展: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巩固平面镜成像公式。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4.教师介绍平面镜成像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蜡烛、刻度尺等。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镜子里的像与你的实际身体部位一致呢?”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了解镜子是如何将光线反射形成我们看到的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之间的关系。
2.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等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生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对于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学习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当你站在平面镜前,就会看到平面镜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这就是你的像。

当你走近平面镜,它也向你走来;当你远离平面镜,它也随之远去;当你举起左手,它却举起了右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我们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探究。

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确定了像的位置,再比较像跟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2)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30°30°2 45°45°3 35°35°【分析论证】①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我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白纸。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学生在镜子前整理仪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作用和特点。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白纸等工具,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形状等。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的反射、像的形成等。

并通过图示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5.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如解决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行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自制平面镜成像仪,观察不同物体的成像情况,探索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3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三、教学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环节一:导入新课让一位学生上台照镜子,其他学生观察感受人和像的大小、远近等现象,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信息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不相等)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不相等)学生进行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设计实验提出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1、怎样才能确定像的位置?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怎样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与交流,提出思路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器材分为两类(玻璃板厚度不同,蜡烛种类不同),学生分别用两类器材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疑惑。

分析与论证对学生实验数据投影展示,分享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 》教案

《平面镜成像 》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理解平面镜成虚像。

教学准备:课件教法:讲授法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观看视频:多媒体演示“水中的蜡烛在燃烧”、“猴子捞月”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平面镜1、认识平面镜: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平面镜:表面是平的、光滑的反射面。

2、感受平面镜:学生活动: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一个另外的“你”,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

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的像在平面镜什么地方?2、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3、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靠近?4、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里的像在哪?平面镜里的像比物体大还是小?(3)实验器材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薄玻璃板、玻璃板支架、光屏、笔、直尺、火柴、一张白纸(4)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思考1、实验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思考2、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思考3、为什么要用刻度尺?学生活动:小组实验探究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掌握利用物距和像距计算物体与镜像的关系;3.能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

三、教学内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2.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3.物距、像距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面镜、小黑板、投影仪;2.学生准备:教材、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导入与展示(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经典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知识。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小黑板或投影仪,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重点讲解光线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物体与其像之间的关系。

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分发多面镜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多面镜进行观察,使用光线追踪法描绘平面镜成像过程,观察镜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加深他们对物距和像距的理解。

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进行交流,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进行计算,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计算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并以“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选一个平面镜成像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如下:
a.问题具有实际意义,能引发思考。
b.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
c.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及结论。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强调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增进亲子互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复习和思考。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实验和实际应用。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面镜成像现象,如使用坐标系、几何图形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比较、分析、归纳等,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尤其是像与物的距离关系和成像大小的解释。

《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

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后的进一步延伸。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规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学会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

2.实验材料:多媒体设备、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学生分享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2022年版课标要求】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探究;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两根相同的蜡烛、平面镜、大白纸、玻璃板、球面镜、刻度尺学生:三角尺、大白纸、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让学生思考(附:动画要点图片)学生分析: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就像人照镜子一样,镜子里面出现人的像,同样道理,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究的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知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学生小组中提前准备镜子,让学生照照镜子,感知平面镜成像,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平面镜成像中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从平面镜外面,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的与外面物体相同的另一个物体。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猜想,并将猜想归类。

学生猜想、讨论、表达观点。

教师分类汇总学生的观点,去除不合理的猜想,归纳总结:(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教师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如: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可以用两支相同的笔。

学生实验:用两支相同的笔进行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实验成功了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笔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另一支笔,而看不见像,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实验法等。

四、教学用具:
玻璃板、两个等大的物体、两根等大的蜡烛、直尺,白纸、笔、支架两个、镜子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以及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打扮自己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入课题——平面镜成像。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展示。

进行新课: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平面镜里的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是远离还是靠近?
(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
(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主要考虑像与物之间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试着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
点?(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
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
以下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平面镜后面真有物体的像吗?
4、你发现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规律?
自学指导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说说应该选用什么实验器材?怎样确定像的位
置?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个物体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外一
个相同的物体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物体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
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

(3)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与像
要完全重合;别忘了记录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实验数据以及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接像;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拿轻放。

玻璃板后面的像与物体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相等)
(4)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中
像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

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

(5)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一共做三次实验。

为什么要重做几次实验呢?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
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
位置关系?学生
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4、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
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a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我们能够看见发光的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不
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现有一物体发出的光到 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人眼感觉这些
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s’点发出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看到了点s’,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实际上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点s’发出。

像点s’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像称为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