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__主治复习
2024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备考指南
2024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备考指南一、考试概况2024年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是一项旨在评估医生在中西医结合内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国性专业资格考试。
考试内容涵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基础理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旨在选拔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师,提升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整体水平。
二、备考时间规划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备考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内容,确保充分掌握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
2. 分阶段复习:考试复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可以将备考时间划分为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知识强化、模拟考试训练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三、备考资料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籍:搜集相关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经典教材和辅助参考书,确保备考资料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 学习资料: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包括学习笔记、课件、教学视瓶等,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 模拟试题:获取往年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模拟试题和真题,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节奏。
四、备考重点1. 掌握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相关基础知识是考试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2. 着重强化重点知识:重点知识点涉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化这些知识。
3. 注重实际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注重考生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能力,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五、备考方法1. 多维度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学习资料,辅之以听课、讨论、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形成多维度的学习和理解。
2. 注重实践操作: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临床训练等方式,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操作和应用。
3. 加强交流合作: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讲座、讨论班,与同行交流经验和心得,加强合作学习。
六、备考技巧1. 合理安排时间:备考期间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精华讲课教案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一一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一一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一一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咼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f循环衰竭
两肺散在湿啰音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一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 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一一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二)表现
1代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感心悸气短乏力
2、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厚的客观征象
主要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一一恶性程度最高
(2)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一一最常见的类型
(3)腺癌
(4)细支气管—肺泡癌
(5)大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
(6)鳞腺癌
(二)诊断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晚期,恶病质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功能不全(一)病因一一心排出量下降,周围器官供血不足1、心肌收缩力降低一一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2、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后负荷增加阻塞性肺气肿,左心后负荷增加一一回心血量增加;4、严重心律失常一一如快速性心律失常;(二)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和器官低灌注临床表现为主。
1、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一一最早症状,心源性哮喘,咳嗽,咳痰,咯血;2、体征:两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交替脉;(三)右心衰——以体循环静脉瘀血表现为主1、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2、体征:右心室扩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
晚期可有黄疸、腹水;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要点一一腔静脉压升高。
(四)治疗1、利尿剂 --- 小剂量,逐渐加量,急性肺水肿---- 首选速尿;充血性心衰时不宜用——甘露醇;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洋地黄一一心衰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禁忌: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中毒处理:停药;快速性心律失常:钾不低苯妥英钠;低钾一一补钾;缓慢性心律失常一一阿托品。
二、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 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表现:心率快规则,P波出现QRS之后,ST段与T波可无变化。
2、早搏(1)房早:提早出现的P' ;P' R>0. 12; QRS正常;代偿期间歇多不完全;(2)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其前无相关P波;QRS 形态正常;代偿间歇多完全;(3)室性期前收缩:QRS提早出现,畸形、宽大,其前无相关P 波;T波亦异常宽大;代偿间歇完全;3、室性心动过速(室颤):QRS畸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没有P波;频率150-220次/分。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汇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
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一、引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融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具有独特疗效的学科。
本篇笔记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精华内容,包括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
二、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中药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2. 西医理论西医理论以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为主要内容,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及医学科研成果,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提供了先进的医疗理论支撑。
三、诊断方法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以望、闻、问、切为主要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面色以及听闻病人的症状,能够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史询问等手段,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四、治疗手段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草药、针灸、推拿等为主要手段。
草药通过调理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推拿则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促进气血的循环。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为主要手段。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病人药物,改善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直接切除病灶或修复组织结构。
五、临床应用1.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优势。
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功能;西医则通过药物以及支架等方式进行冠心病的治疗。
2.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有着显著效果。
中医可以通过调节病人的阴阳平衡,改善血压;西医则通过药物治疗,帮助病人控制血压。
六、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集中医和西医优点于一身的学科,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篇笔记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为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COPD辨证论治:外寒里饮证--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证--方药:定喘汤加减。
缓肺虚证--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脾虚证--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肾虚证--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3.肺炎辨证论治:邪犯肺卫证--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痰热壅肺证--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热闭心神证--方药:清营汤加减。
阴竭阳脱证--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正虚邪恋证--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4.肺结核辨证论治:肺阴亏损证--方药:月华丸加减。
阴虚火旺证--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证--方药: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5.肺癌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湿毒蕴证--方药:导痰汤加减。
阴虚毒热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慢性肺心病辨证论治:(1)急性期痰浊壅肺证--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7.慢性呼吸衰竭辨证论治: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加减。
脾肾阳虚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阳微欲脱证--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重点(上)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灌装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分为:①无症状心肌缺血型,亦称隐匿型冠心病;②心绞痛型;③心肌梗死型;④缺血性心肌病型,表现为心衰和心律失常;⑤猝死型。
3、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
心绞痛相当于“厥心痛”,心梗相当于“真心痛”,合并休克称“厥脱”,猝死型可称为“暴脱”。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可将粥样硬化的临床过程分为4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粥样斑块已形成,但尚无管腔明显狭窄,因此无组织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器官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长期缺血可导致心肌冬眠及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功能呢减退及心衰。
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在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中以下肢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
严重时可致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坏死期:冠状动脉闭塞表现为急性心肌坏死,下肢动脉闭塞可表现为肢体坏疽。
4、纤维化期:心脏长期缺血纤维化,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表现。
长期肾脏缺血可导致肾萎缩并发肾功能衰竭。
【诊断和鉴别诊断】1、早期诊断困难。
当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到相当程度,导致靶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时,诊断不难。
患者有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易患因素,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2、鉴别诊断(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胸片发现主动脉影增宽还应与纵隔肿瘤鉴别。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重点(上)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灌装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分为:①无症状心肌缺血型,亦称隐匿型冠心病;②心绞痛型;③心肌梗死型;④缺血性心肌病型,表现为心衰和心律失常;⑤猝死型。
3、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
心绞痛相当于“厥心痛”,心梗相当于“真心痛”,合并休克称“厥脱”,猝死型可称为“暴脱”。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可将粥样硬化的临床过程分为4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粥样斑块已形成,但尚无管腔明显狭窄,因此无组织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器官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长期缺血可导致心肌冬眠及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功能呢减退及心衰。
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在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中以下肢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
严重时可致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坏死期:冠状动脉闭塞表现为急性心肌坏死,下肢动脉闭塞可表现为肢体坏疽。
4、纤维化期:心脏长期缺血纤维化,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表现。
长期肾脏缺血可导致肾萎缩并发肾功能衰竭。
【诊断和鉴别诊断】1、早期诊断困难。
当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到相当程度,导致靶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时,诊断不难。
患者有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易患因素,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2、鉴别诊断(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胸片发现主动脉影增宽还应与纵隔肿瘤鉴别。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资料考试时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除哪项外,均是治疗肝癌的方法A.软坚散结B.扶正固本C.以毒攻毒D.活血化瘀E.祛风散寒2.患者反复发作胸闷胸痛半月余。
刻下症见:胸闷胸痛,痰多白粘,纳呆,脘胀,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滑。
心电图V3、V4、V5、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
其证型是A.寒凝心脉B.寒痰痹阻C.痰瘀痹阻D.心阳不振E.气阴两虚3.下列哪项是肺结核(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肺阴亏损证的治法A.健脾益肺B.益气养阴C.滋阴补血D.滋阴降火E.滋阴润肺4.患者青年女性,分娩后突然发生咯血,X线胸透见双肺有多个结节状阴影,呼吸困难日益加重。
应首先考虑的是A.肺癌B.小叶性肺炎C.粟粒性肺结核D.肺多发性脓肿E.子宫绒毛膜癌肺转移5.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热病,其适应证是A.热灼营阴B.热盛迫血C.阳明热盛D.热与血结E.气血两燔6.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重在调补A.肝脾肾B.肝胆脾C.肝肺肾D.肺脾肾E.心脾肾7.患者老年女性,经常气短,呼吸困难,近1周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渐至言语不清,昏迷。
查体: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
应首先考虑的是A.肺心病B.肺性脑病C.脑出血D.精神病E.结核性脑膜炎8.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适用于A.肝郁痰热证B.肝郁化火证C.肝火痰壅证D.肝火痰瘀证E.肝郁血瘀证9.患者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史2年,服用马利兰治疗效果较好。
近期出现乏力,低热,鼻衄。
检查:脾大肋缘下6cm,血红蛋白70g/L,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比例大于20%。
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性溶血B.骨髓抑制C.慢粒急变D.脾功能亢进E.合并肺结核10.玉枢丹辟秽解浊,利气宣壅,适用于霍乱的哪种证型A.干霍乱B.热霍乱轻证C.热霍乱重证D.寒霍乱轻证E.寒霍乱重证11.患者头晕头痛,目眩,面红目赤,烦躁,口苦,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170/100mmHg。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课程讲义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了解内容癫痫与中医学的“痫证”相类似,可归属于“癫痫”、“羊痫风”等范畴。
一、临床表现(一)部分性发作1.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程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意识保持清醒。
①部分性运动性发作;②体觉性发作或特殊性感觉发作;⑧自主神经发作;④精神性发作。
2.复杂部分性发作以意识障碍与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
主要特征是在意识障碍为背景的基础上,出现错觉、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自动症等,如起立徘徊、吞咽、咀嚼等。
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事后对其行为不能记忆。
3.单纯或复杂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都可转为全身性发作,病人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症状与原发性全身性发作相同。
(二)全面性发作1.强直-阵挛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以往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
①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喉部痉挛,发出叫声,约持续10~20秒后,肢端出现细微的震颤;②阵挛期:震颤幅度增大并延及全身成为间歇性痉挛,约持续0.5~1分钟;③惊厥后期: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意识恢复。
自发作开始到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清醒后常感到头昏、无力,对抽搐全无记忆。
2.强直性发作突然发生的肢体或躯干强直收缩,其后不出现阵挛期,时间较GTCS短。
3.肌阵挛发作呈突然短暂的快速的某一肌肉或肌肉群收缩。
4.失神发作(1)典型失神发作通常称小发作,表现为意识短暂丧失,失去知觉。
突然动作中断,双目凝视,手中物件掉落,一般持续3~15秒,事后对发作全无记忆。
发作终止立即清醒。
(2)不典型失神发作意识障碍发生及休止缓慢,但肌张力改变较明显。
5.无张力性发作表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的突然丧失而跌倒地上,但不发生肌肉的强直性收缩,持续1~3秒钟,并很快恢复正常,可有短暂意识丧失。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
2.பைடு நூலகம்髓增生度分级
2
五 肝脏病常用的
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代谢检查
2
2.胆红素代谢检查
2
3.常用血清酶检查
2
4.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
六 肾功能检查
1.内生肌西清除率测定
2
2.血肌西测定
2
3.血清氮测定
2
4.血清尿酸测定
2
5.血浆结合力测定
2
.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2
考试 学科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七 辨 脏 腑 兼 病 证候
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
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九、 其他辨证
方法概要
一 辨六经病证
1.的辨证要点
2
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2
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
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
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
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
六 望皮肤
斑彦、 水殖、 疮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七 望排出物
望痰及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三、 舌诊
一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 经络、 气血、 津液的关系
2
二 正常舌象
1.正常舌象的特点
2
2.正常舌象的临床意义
2
医.学 全在.线,提供 三 望舌质
1.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2
2.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诊 断 学 基 H
四、 实验诊断
十二 粪便检查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复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复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倡导“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
在内科领域,中西医结合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以便复习和学习。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概念与特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综合运用中西医学对内科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注重从整体角度理解患者的疾病,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旨在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优势,通过整合病史、体格检查、中医诊断、西医检查等信息,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
3. 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症状,进行中西医治疗的相互补充和配合。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要涉及多个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及其主治内容。
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常用药物如丹参、川芎等能够活血化瘀、调节血液循环;西医常用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ACE抑制剂等能够降低血压、扩张血管。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主要是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反应。
中医常用药物如苏合香薷丸、橘核丸等能够平喘化痰、开通气道;西医常用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能够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炎症。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慢性胃炎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主要是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药物如保和丸、支酸丸等能够利湿健脾、调理胃肠;西医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药物等能够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痛。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主治内容主要是调节代谢功能、控制病情。
中西医结合内科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笔记一,感冒证: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6.“寒包火”(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双解汤二,咳嗽证: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1.风寒咳嗽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证: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证: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2.成痈期证: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证: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证: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四,哮证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1)肺虚证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1)风寒袭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证: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肺-五磨饮子2.虚喘1)肺虚证: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虚证: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浊壅肺证: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4)痰热郁肺证: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5)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八,痰饮证: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1.痰饮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2.悬饮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溢饮解表化饮-小青龙汤4.支饮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5.饮退正虚证: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九,自汗,盗汗证: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内科第一篇呼吸1慢性支气管炎1)诊断: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除外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功能不全等。
2)分型(l) 单纯型(2)喘息型3)分期(l)急性发作期(2)慢性迁延期(3)临床缓解期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1)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l)风寒犯肺证----治法:宦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二子养亲汤。
(4)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l)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3)脯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7呼吸衰竭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分别给予高浓度吸氧和给予持续低浓度给氧8细菌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充血期,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扩张、水肿和浆液性渗出:红色肝变期,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及红细胞的渗出;灰色肝变期,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消散期,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中,考生需要全面掌握中医和
西医的相关知识,以及将两者相结合的理念和实践。
以下是考试科目
中需要涵盖的内容:
首先,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科目包括中医内科学、西医
内科学以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考生需深入理解中医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熟悉中医诊疗理论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熟练掌握西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包括常见病症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
其次,考生还需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这包括中医与
西医的诊疗思路、治疗原则、药物搭配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西医结合
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如在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
病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另外,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还包括病案分析和临床实践。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能够准确分析病情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模拟
病例分析和临床操作等内容。
最后,考生还需要了解中西医结合内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
指南。
他们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
身的诊疗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科目涵盖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内容,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内科领域的学科,旨在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关键要点。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中西医文化融合,并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特点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体的整体状态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而西医注重局部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旨在整合这两种观点,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病情。
2.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况都不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确诊与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视疾病的防治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调理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西医注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二者结合,以预防为主,早期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所涉及的疾病范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1.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
5.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等。
6.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疾病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诊断方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