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论文、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论文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论文标题: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摘要:新能源是当代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现状;挑战;解决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面临着日益凸显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我国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36万兆瓦,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其次,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逐年增加,充分利用了我国广阔的太阳资源。
此外,我国在能源储存、生物质能源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然而,我国新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新能源的装机容量虽然增加迅速,但是与传统能源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此外,新能源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也制约着其大规模应用。
此外,能源转型需要庞大的投资和政府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解决策略针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支持,降低新能源技术的成本。
其次,加强能源储存技术的研究,提高新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鼓励多种能源发展,采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减少能源供给的单一依赖。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新能源治理,促进能源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五、结论新能源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成本高、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以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全球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论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考——浅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XXXXXXX[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新能源是指能可持续使用或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既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现在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
但,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是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关键字]能源消费,新能源一、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保证度的评价,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煤炭,将来可以依赖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tce,居世界第2位。
能源消费基本走出了1997-1999年的负增长和2000年和2001年的低速增长时期,出现高速增长,超过能源消费量的历史高峰值(1996年的13.89亿tce)。
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10.6%,较2001年的9.1%上升了1.5个百分点。
表1、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总量中所占比重从表1可知,我国是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可是,地球所含能源的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在无限制的向地球索取能源的话,地球的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所以说,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认真考虑发展新型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供应及其战略选择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能源安全的相关问题,评估目前中国能源安全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特点。
其次,分析中国能源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和影响中国能源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
接着,评估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多种挑战:缺乏多样化的能源供应渠道、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以及环境和安全问题等。
同时,该论文也介绍了中国政府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如可再生能源政策、节能减排政策以及石油替代政策等。
最后,对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在其能源政策和领导力的作用下,正在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转型,并成为全球能源产业链中重要的参与者。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能源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始终关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致力于改进中国的能源供应、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中国和全球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世界能源市场。
我国能源领域消费问题对策论文
我国能源领域消费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
文化科学、工程技术愈进步,社会愈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就愈强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备受世界瞩目。
基于第一个20年(1981—2000年)我国实现“能源消耗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可喜成就,国内外一些权威部门对我国2020年能源需求做了预测。
在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eri)在国际能源专家的协助下2000年对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按照不同的情景做了权威的预测,预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采用相关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措施,2000—2020年之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保持在3.3%—4.8%之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4.7亿吨(绿色增长情景)与33亿吨(普通措施情景)标准煤之间。
国际上,一些机构在20世纪末也对此做过类似预测,如美国能源部门研究认为21世纪前20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在3.5%—4.9%之间, 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4.3亿—32.2亿吨标准煤。
显然,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实际需求超出了上述机构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那么,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量到底有多大?我国的能源约束状况到底如何,是否存在潜在的能源危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底该如何走?本文选取近些年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现实数据,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一)消费总量、增长率特征分析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处于一个上升趋势,且上升的速度从加快的趋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相关联的。
自1990年以来能源消费量不断扩大,从1990年的98703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准煤。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曈曈摘要: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
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将浅析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体系,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问题对策正文: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
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能源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能源储量的逐渐减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获得可靠优质的能源,保证本国能源安全成为了各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内容。
各国为了争夺能源,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
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能源是人类赖以论文联盟生存和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一、我国能源现状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生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
据预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根据欧佩克(OPEC)的估计,中国的新增石油需求对世界新增石油需求的贡献高达36%。
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
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目前,全国能耗费用支出高出美国近一倍,占GDP总量近14%左右。
中国11个高能耗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左右。
3.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
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4.运输是中国石油安全软肋。
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
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五分之一,其余全部依靠外轮,存在着一定风险。
新能源论文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姓名:林源汶,201030910413,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内容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
随着煤炭、石油的消耗,寻找新能源便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
同时也是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新能源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一、关于新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
二、中国的国情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三、开发利用现状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我国2/3以上的地区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
但是,我国对太阳能无论是开发利用的规模,还是社会公众利用太阳能的意识,与国外有些国家相比,都相距甚远。
我国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依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与评估,我国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2.53亿千瓦。
能源与社会论文
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与发展摘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能源的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及其发展战略,,同时也介绍了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能源、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分类方法也是多样的。
按其形态、特性或转换和利用的层次进行分类。
世界能源委员会推介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按形成,可分为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且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加工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酒精、煤气、热水氢能等。
按能否再生,可分为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须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
按对环境影响程度,可分为清洁型能源,如风能;污染型能源,如煤炭。
按利用情况,可分为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大部分是天然和可再生的,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我国能源结构特征总体上看,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总量看,我国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局世界第1位、第2位、第12位和第24位。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占2.4%,天然气占1.2%)。
从人均可采储量看,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2.据专家分析,我国石油天气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相对不足,煤炭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重要的资源。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持续能源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的能源安全挑战,探讨中国的能源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中国能源安全挑战1.能源供应过度依赖进口: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这使得中国在能源市场上容易受到国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能源供应安全的风险。
2.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严重。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能源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3.能源利用低效: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资源,还加剧了环境压力。
二、中国的能源战略1.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包括加大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重点是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水平。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鼓励节能减排,推行环保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举措1.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实施并完善政策支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技术的改进和商业化应用。
发展先进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分析【摘要】近100 年来全球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增,大量含碳能源消耗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正使全球遭受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为了进行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响应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号召,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
借助巨大的资源优势和成熟的技术,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可再生能源替代一次能源也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温室效应;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0.引言2010年,全球逐步从经济危机的衰退中走出,迈向经济复苏与结构重组的征程。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近100 年来全球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增,大量含碳能源消耗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正使全球遭受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行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响应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号召,中国能源的发展趋势值得分析。
1.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及预测[1]“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如今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供应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新能源发展迅速。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约32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1.5倍;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突破9.5亿千瓦,“十一五”期间的五年里扩建了4亿多千瓦,是过去50年装机容量的总和;同时,“十一五”期间石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1.8-1.9亿吨之间。
数据显示,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6亿吨标准煤,比2006年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3.22亿吨标准煤提高了27.5%;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从2006年的1.97吨标准煤预计将增长到2.38吨标准煤。
从能源结构上看,2010 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74.7%、11.3%、5.0%、1.0%、7.5%和0.5%。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目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但能源资源供给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如何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紧迫问题。
本文将从工程热力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 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60%以上,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则较小。
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较低,许多能源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 煤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采取传统开采方式、老旧设备现状等因素,煤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仅有30%左右。
3. 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主要排放二氧化碳,而工业和能源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大量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
二、对策建议1. 调整能源结构应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逐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以改变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
2. 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应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引进新型煤化工技术,改进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煤炭洁净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能源管理应加强能源管理,推广科学落实能源技术和政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结语能源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当前的能源问题,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摘要:“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
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
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标签:能源效率;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单位产品能耗1引言及文献综述1.1中国能源消费市场的现状中国能源的特点是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我国的能源供求缺口较大,对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很高,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从1991年的小量出口到2007年进口需求量的11.35%。
其中能源的进口以石油为主。
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
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煤炭资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小幅上升。
1.2文献综述现阶段关于我国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分析。
HangandTh(2007)分析了中国在1985年和2004年之间撤销能源价格管制引起的能源价格变化对总能源效率和煤、石油、电力这三类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在1995年之前各类能源的高价格会导致总能源效率的显著提高,但1995年之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经弱于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Fan(2007)研究了1992年之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能源效率改进的影响。
认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1993年之后的能源效率改进有着显著的影响。
Moore(2007)将能源部赞助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蒋金荷(2004)比较了中国的能源效率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并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策略。
中国能源论文
课程:形势与政治题目:中国能源现状、特点和对策分析姓名:宋振中学号:3110000934中国能源现状、特点和对策分析导论:近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稀土资源的出口的控制与管理,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含沙射影的暗示中国在搞资源垄断。
因为稀土作为现代军事武器的核心成分(导弹的制导,飞机的导航等),在世界上分布并不均匀,中国控制着90%左右的稀土矿藏。
各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态度,让我开始审视中国的能源及其现状。
能源乃国之经济血脉。
能源安全关系着国家整体安全。
能源安全定义为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重要的能源的可靠而合理的供应。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态势的变化,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已引起国人日益深切的关注。
能源安全包括供应安全性和消费安全性两个层面。
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的状态。
既然能源安全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能源安全,又如何去维持能源安全呢?首先,对于世界能源安全的研究,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安全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一步恶化。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源短缺,世界上的能源足够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源安全的真正来源是清洁、高效能源的稀缺,而这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等方式来缓解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长期或近期来看都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和挑战,尤其是石油短缺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能源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危机形势是人类在未来20到40年间必须予以彻底解决的全球性题。
我国学者指出,当前国际能源安全的目标逐渐由量的保障转向对质的追求;石油依然居于能源安全的核心,但电力、天然气以及核能等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安全的领域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文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文一、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节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以来,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能源价格经过改革调整,已基本反应了市场的能源边际成本。
能源相对价格水平已经不低,有效的引导了市场条件下的能源消费,盲目性生产基本消除。
企业竞争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为许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节能的微观经济性成为关键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市场对企业生产的硬约束,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
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而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以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力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鼓励终端消费包括能源消费的扩张,鼓励新的消费以拉动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径,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将比较明显。
原有节能管理体系及机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战。
由于能源供需的形势发生变化,控制供应的节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
政府在投资和项目设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减弱,直接用于节能项目的财政支持数量甚微。
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能源和节能主管行政编制大幅度减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能源和节能管理组织体系的许多部分已经不复存在。
新的节能管理体制有待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在政府职能中进一步确定和落实。
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
市场约束和产业升级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起到提高能效的促进作用,使按GDP的计算的能源消费效率提高。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竞争力,但资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价格,特别是能源的成本将不具有竞争性。
如上所述,中国可能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术的平均水平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在下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将会面对重大的能源挑战。
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综合新能源论文(1)
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综合新能源论文(1)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依存,世界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其它国家而孤立地发展,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影响着全球每一个国家,因此,应对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责任也应不同。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技术、人才及经济实力都很强,而且全球能源资源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消耗的,因此,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环境方面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受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弱,环保技术落后,如果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可避免地还要走传统的发展道路,将会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发达国家应该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特别是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技术服务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反过来,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也会给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发达国家提供巨大的市场,因此,在促进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协调行动、互惠互利,是促进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和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制约尤为突出,我们更急迫地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已明确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方针,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放在能源发展最优先的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
学生:张赢学号:201437140220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中国能源的特点是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我国的能源供求缺口较大,对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很高,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从1991年的小量出口到2007年进口需求量的11.35%。
其中能源的进口以石油为主。
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
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煤炭资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小幅上升。
第二方面则是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
Wei(2007)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分析了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杨宏林(2004)又通过应用了“干中学”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
于渤等价以拓)在R&D内生增长模型中包括了能源资源耗蝎和环境治理成本因素,讨论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路径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必要条件。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效率。
与中国相比,欧盟能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中国,1993-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均值为2.41万吨当量煤/亿元,同期欧盟的能源消费强度均值为0.31万吨当量煤/亿元,二者相比中国是欧盟的7.77倍,这就是说获得同样单位的GDP,中国的能耗是欧盟的7.77倍。
就能源消费弹性而言,1996-2004年欧盟的均值为0.36,而中国的为0.57,中国为欧盟的1.58倍,这就是说,中国的GDP
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能源消费增长是欧盟的1.58倍。
中欧能源消费弹性相差不像能源消费强度那么大,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中欧经济增长率差异悬
殊。
欧盟的能源消费强度不仅在量上远远小于中国,而且在变化趋势上也优于中国,呈现出稳定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在2001年以后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
就能源消费弹性而言,中欧之间的差异不像能源消费强度那样大,而且从变化趋势上看,二者似乎成反向变化趋势,即中国能源消费弹性增加时欧盟能源消费弹性下降,中国能源消费弹性下降时欧盟的反而上升。
这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在2001年之前表现较为明显,而在2001年以后,欧盟的能源消费弹性却呈现出剧烈的上下波动的趋势,而中国的则持续上升。
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1)中国对能源效率的重视不够,根本原因在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
①长期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依赖国家投入与补贴,使要素价格扭曲,不同能源品种多部门分散管理,条块分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高度分散的能源多头管理体制,是约束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②长期受传统发展观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追求产值数量与增长速度指标,造成对GDP的崇拜,忽视以人为本和技术进步,观念陈旧与技术老化的装备、工艺和产品耗能高、效益差,以及能源开发利用本身的技术落后,这是影响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的内在因素;③长期走传统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赖资源消耗与资本密集投入,忽视效率效益与环境保护,形成高物耗、高能耗的重型)户业结构,这是一导致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低下的突出因素。
(2)虽然欧盟的能源利用效率远高于中国,但欧盟能源自给能力不足,能源
进口依赖性很强。
因此,欧盟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中国自认为地大物博,不注重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3.2 单位产品能耗国际比较工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最大的用户,比例达70%左右,在工业部门内部,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几大高耗能行业又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1-2003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加量的1/3来自于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故重点研究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能源效率。
1990年到2007年,除了原油加工综合能耗有所上升外,大部分单位产品能耗都有明显下降,其中水泥、建筑陶瓷等的综合能耗下降幅度均达到30%以上,铜冶炼综合能耗的下降幅度高达64%;火电供电煤耗综合能耗下降幅度也达
10%。
我国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国能源密集产品能耗,与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
火电供电煤耗差距由28.6%下降到20.51%,钢可比能耗由58.5%下降到15.6%,乙烯综合能耗由84.4%下降到59.62%。
尽管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工业内部七个行业(电力、钢铁等)的16种产品的能耗指标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多用能源2.64亿TEC,除电力行业外,六个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0%,因此,努力降低重点耗能产品能耗对提高整个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4 建议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经济结构推动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潜力研
究显示,经济结构对中国的能源强度的下降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长期来看,影响中国能源效率改革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模式。
①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能源强度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因此,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增一长方式,逐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特别是依靠技术进步逐步提高传统工业的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和分工,逐步减缓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②通过政策导向和经济手段,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机制。
完善促进节能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鼓励节能公司的
建立,利用市场竞争推动节能。
(2)加快制定和完善节能政策和环境政策,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
单从经济此必须提高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基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节能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明确指定能源管理的牵头部门,避免管理职能的重复和交叉,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发展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节能的促进作用。
继续实行鼓励节能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加强
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