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分析_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毕业论文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毕业论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当前形势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起初,中国汽车产业以国有化为主导,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逐步发展壮大。
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迅速增长。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汽车消费、引进外资等,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当前形势1、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国际竞争格局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跨国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
这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品牌影响力和全球销售网络,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车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
3、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车企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三、未来展望1、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补贴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监管,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技术创新与转型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车企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演变对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深入分析和探讨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梳理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其在全球贸易和产业布局中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和运作,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各国的产业发展。
我们还将关注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挑战,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优化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政策分析在全球价值链(GVC)视角下,贸易政策分析呈现出新的维度和复杂性。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跨国界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它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销和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合作与互动。
因此,贸易政策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要关注全球价值链中的权力结构、利润分配、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等问题。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贸易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和产业升级。
这要求贸易政策不仅要关注贸易流量的增加,还要关注贸易结构的优化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具体来说,贸易政策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和包容性。
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因此,贸易政策应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和包容性,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发展空间。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价值链中,技术和知识是核心要素。
贸易政策应该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研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0引言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的全球性跨企业的网络组织,涉及产品研发与设计、原材料采购与运输、成品和半成品生产与销售及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全部过程,涵盖参与上述环节的所有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组织、价值创造和利润分配。
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提高了生产复杂度,拉长了生产的链条。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参与的主体,出于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等环节,全球价值链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征,提升价值链的增值能力成为跨国公司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
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不同的治理模式对处在价值链的企业及其所属产业的升级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可分解程度不断提高,更加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逐渐成为一个企业和国家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和治理模式决定了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增值能力,也随着国际市场环境和企业的改变发生动态演变。
王思语等[1]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使得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国际分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
张杰等[2]、吕越等[3]提出,中国的制造业仍存在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造成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中的话语权较弱,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面临更高的资源与环境压力。
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日益减弱,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的技术竞争对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制造企业构成双重压力。
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导致价值增值水平下滑。
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具体方式,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又决定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的利益分配。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数字化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变革又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价值链治理模式发生变化。
因此,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渠道,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一、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面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中国本土化的条件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产业有较为明显的短板,需要不断加强。
二、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智能化和电动化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的新热点,智能化技术已经在深度融入汽车制造业。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同时,电动化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随着能源环境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增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流。
三、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随着汽车市场的变化和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加剧,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低等问题,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的主要瓶颈。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此外,加强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同时发展细分市场,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品质量、营销渠道、管理水平、环保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同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进行加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普及,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加强技术创新,发扬创新精神,顺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潮流,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整理)汽车产业链及配套模式分析
汽车产业链及配套模式分析一、汽车产业的产业链概述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其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图5)。
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及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此外,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支撑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试验研究开发体系、认证检测体系等。
如果从利润的构成来看,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一般零部件采购供应链占1/5,整车制造链占1/5,服务贸易(物流、贸易、金融)占3/5。
图5:汽车产业链结构(一)整车制造业整车制造企业,一般只从事汽车总装及车身制造,其他则由专业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包括总装、冲压、焊装、油漆四大工艺。
对于汽车轮胎、橡塑件、汽车玻璃、蓄电池等生产部门,习惯上称为相关行业部门,其主要构成如图6所示。
图6:汽车制造业构成(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的种类名目非常多,一般情况,载货汽车的零部件总数达到7000个~8000个,而轿车的零部件总数更多,达到1万个以上。
在一辆汽车总成本中,零部件成本要占到70%~80%。
如果我们从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材质、使用用途、结构功能、科技含量等方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零部件按材质分类,可分为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
目前,金属零部件所占比重约60~70%,非金属零部件约占30~40%,其中塑料零部件占到5~10%。
从发展趋势来看,金属零部件比重逐渐下降,塑料零部件逐渐增加。
2.按零部件使用用途分类,可分为汽车制造用零部件和汽车维修用零部件,各自所占比重决定于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以及汽车维修量的多少。
从世界总的状况来看,两类零部件的大体比例为80:20。
3.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
各自所占比重,因车型不同而定(附件三)。
以一日本统计资料为例,各类的构成如下表。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成熟,飞速的增长已不可持续,产业链条的发展和车型的升级销售,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政策的引导、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导向,也将决定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汽车电气化成为趋势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国,在政策的扶持下,产业不断升级,在领域方面最具发展潜力的是:汽车电气化。
与传统油电混合的技术相比较,纯电动化将是汽车产业前进的方向。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提升电池的性能和延长续航里程。
同时,新能源车的价格要逐渐接近传统燃油车,廉价的电动车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网约车等新的出行模式也是推动电动车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
二、集中发展传统车制造工艺汽车产业传统制造工艺始终是汽车产业降低成本效益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的传统工艺,将更加得到汽车企业的青睐。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已经积极投入到生产燃油车型中,全线升级技术以及造车方面的人才,也逐渐缩小了与国外汽车差距,并实现自主研发。
同时,在高端的豪华车型和超跑领域,我国汽车企业已经逐渐崛起,逐步跻身全球汽车产业巨头之列。
三、政策将继续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政策扶持一直是国内汽车产业的引擎,再次提高优惠政策,对于汽车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推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1年中国汽车销售总量将呈正增长,政策的强力引导将对汽车业的进一步壮大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疫情对汽车业带来的阻碍,政策必须继续深入下去。
同时,企业也应当在主动思考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切实发挥自己在产业链的作用,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市场的导向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迈向技术创新、高端化方向。
未来,国内汽车企业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智能化程度,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智能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的强劲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及产业升级研究
2 全球 价值链 的治 理模式
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一 个焦点 就是价值链 中各种参 与者 问
的关 系特 征 。G r f ( 9 9 按 照 驱 动 力 的 不 同 将 全 球 商 品 ee f 19 ) i 链分成采购者驱 动 ( u B y—di n r e )和 生产 者驱 动 ( rd cr v Po ue
i t u p —bs ) n h sp l ae 。在此基础上 ,根据全球价值链 中行为主 e y 体之间的协调能 力的 高低 ,提 出了市场型 ( re ) Makt 、模 块 s
型 ( o u r a eca s 、关 系型 ( e t nl au hi ) M d l l hi ) avu n R l i a vleca s 、 ao n 领 导 型 ( at evlecan) 和层 级 型 ( i a h ) 五 种 治 C pi au his v He r y rc 理模式的分类 方法 ,其 中模块 型 、关 系型和领 导型属于网络 治理模式 ,如表 1 所示 J 。 表 l 全 球 价 值 链 治 理 模 式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中 国 汽车 产 业 的全 球价 值 链 治 理 模 式 及 产 业 升 级研 究
焦媛媛 ,范静燕 ,李 科
(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1 30 7 ;2 0 0 1 .国核 电力设计研 究院,北京 10 3 ) 0 0 2
摘要 :从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入手 ,分析 中国汽 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 中的地位 ,研 究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问题 。 关 键 词 :全球 价 值 链 ;产 业 升 级 ;汽 车产 业 ;治 理 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F6 . o2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值链是指在全球范 围 内为实现 商品或 服 务价值 而连接 生产 、 销售 、回收处理 等过 程的全球性跨企 业 网络组 织 ,包括所有 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 的组织及其价值利 润分配 J 。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 深 入,汽车跨 国公 司将 其业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
程升级 、产品升级 、产业功能升 级和部 门问升级 ( 也称链 条 升级 ) 。众 多研究 表 明,产 业升 级一般 都依 循工艺 流程 升级 产 品 升 级 — — 产 业 功 能 升 级— — 链 条 升 级 的 路 径 ( ee ,19 ) H m he ( 0 4 研 究 发 展 中 国 家 产 业 升 G rf 99 。 u p ry 20 ) i f 级 时 ,认 为 东 亚 国 家 的 产 业 升 级 路 径 是 沿 着 组 装——
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说 明的 。微观 的产业升 级是实现 宏观产 业 升级的基础。有 的学 者侧重 于宏观角度 的产业 升级 .如波 特 认 为,产业升级 就是 当资本相对 于劳动力 和其他 的资源 禀赋 更加充裕时 ,国家在 资本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发 展比较优势 。
内生拓展 型的产业升 级可 以通 过独立模式 和合作模式 两 种途径实现。所谓 的独立模 式就是 由一个企 业独立完成 相关 技术 的研发 、产 品的生 产 等活动 。这 种模 式对 企业 的资金 、 技术 、人员的要求 都很高 ,一个 企业的发展 往往会给 整个产 业带来质 的飞跃 ,甚至是改 变产业 的发展方 向,如微软公 司 wdw 视窗的研发就给计算 机行业带来 了巨大变 革。一般 情 i s o 况下 只有具备超强实力的企业 才能够通 过独立 的内生型拓展
的 两种 升 级路 径 ,并 对我 国汽 车 产 业 的 升 级 路 径 进 行 了 实证 分 析 。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 中 图分 类 号 :F7 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在劳动分工深化 和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下 ,全球产业 发生 了梯度转移 ,劳 动密集型 产业 以及价 值含量低 的环节逐 渐转 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 随着经济 的发展 ,大多数 发展 中国家 又 面临着提升产业竞争 力和加快 产业升级 的问题 。本 文从 产业 价值链 的视角对产业 升级进行 分析 ,希望能 对产业 升级 的发
全球价值链重塑背景下的中国新角色思考
View of Point 专家视角3《国际商务财会》2018年第11期2018年9月,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召开研讨会,围绕“全球价值链重塑”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很多新判断、新思考。
密切跟踪这些前沿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我国在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新角色、新定位,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部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前沿研究揭示全球价值链演进四大新动向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价值链研究方面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发全球价值链重塑,这种重塑是破环性与创造性、挑战与机遇共存的过程。
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动向。
全球价值链的重心逐渐东移与南移。
过去,全球价值链的竞争焦点更多聚焦于产业链前端——生产制造环节,跨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竞争焦点更多转向产业链后端——终端需求环节,能否最快挖掘到用户需求,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成为获胜关键。
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全球价值链的重心将随之转移,更多向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迅速增长的东亚和南亚等发展中地区转移。
麦肯锡估计,全球范围内,中产阶级将在2020年达到32亿,在2030年达到49亿,其中85%的增长将来自亚洲。
亚洲中产阶级的消费占全球中产阶级消费的比重可能在2040年达到40%。
为了更好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全球大型企业在2025年前将有半数总部位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经济体中占全球财务500强的企业数量在2025年前将占到45%。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布不断拉平与拓展。
传统微笑曲线代表着价值链各环节附加值的大小,研发、设计、全球价值链重塑背景下的中国新角色思考巫菲菲(商务部政策研究室)销售等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行业创造的价值更高,制造业等位于中段位置的行业创造的价值较低。
但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将有可能拓展制造环节增加值,使过去流水线式的简单加工组装流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智能化生产流程,推动生产环节具有更高的话语权,从而在价值链分工中获取更高的附加值,最终导致微笑曲线呈现不断拉平的趋势。
汽车行业价值链分析
汽车行业价值链分析汽车行业价值链分析汽车行业价值链分析:2013-8-5 20:11:27汽车行业价值链分析根据所收集资料,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有研发,汽车零部件,整车生产,销售和售后,以及汽车金融。
图1. 汽车价值链1.汽车金融业汽车金融可以说是汽车产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节,以汽车金融为主的汽车服务业所创造的利润在汽车业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是国外汽车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
福特公司20%的利润来自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贡献更是达到了36%。
我国汽车产业价值链缺少严格意义的“汽车金融”子环节,即不存在由“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增值服务。
尽管自1998年以来相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但迄今为止,只有4家机构获得批准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而其中除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与上汽财务公司合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外,其他3家均为外国独资公司。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认直没有股比限制,而跨国公司完成在华布局后,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整车生产环节转移至更具价值的汽车技术研发和新产品设计环节,我国已明显落后。
3.汽车零部件生产关键零部件生产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极具价值的环节,已成为跨国整车制造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
中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2003年销售收人为3003亿元,整车销售收人为4576亿元,零部件生产环节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汽车跨国公司将零部件采购纳人其全球采购体系,以实现其零部件生产环节的最大价值。
并在中国建立独资或控股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直接获取这一环节的价值。
在珠江三角洲众多的日本汽车零部件公司中,70%以上都是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汽车公司配套公司的独资企业。
汽车零部件以及研发投资独资化是外资未来投资的必然选择,也将成为未来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的重点。
同时,外资通过对中国产的零部件进行认证,实现价值转移。
汽车跨国公司规定,为中外合资主机企业供应配套件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必须通过外方母公司认证。
波特五力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及SWOT分析上汽集团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及SWOT上汽集团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8.7%。
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2010年已成为世界汽车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了进展的快车道。
在加入WTO 后的五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了3倍。
2022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20万辆,一举上升到世界前三位。
长期以来,人们担忧中国汽车产业如此“稚嫩”,以致一旦加入WTO,失去政府“呵护”的“民族汽车工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然而当我们端详加入WTO五年多的历程时,却惊喜地看到:只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开放中寻求和发挥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并不悲观。
相反,只要我们的体制和政策调整到位,汽车产业不仅可以成为将来中国经济进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且可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但中国仍是汽车产业的弱国。
认真讨论可以发觉,如此汽车产销量的大国家,却又如此之小的汽车进出口量,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如此规模的汽车产业,而自主学问产权、自主品牌又如此之弱小,这也是世界少见的。
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进展的时候,必需完成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为此,在汽车工业进展的重要时期必需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培育起强大的自主创新力量;二是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从进展阅历看,只要有市场需求,产量、规模扩张比较简单,但要成为汽车强国,除必需克服体制机制等制约外,缺乏自主研发力量、缺乏软实力是中国汽车企业致命的弱点。
一、下大功夫培育自主创新力量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引进、消化、汲取、创新”的技术进展路线,这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术跨越战略。
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引进、消化、汲取,产品和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为今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但是,当人们重新端详“以市场换技术”的历程时发觉,国内很多企业尽管让出了市场,甚至让渡了部分全部权,但并没有换来相应的自主技术创新力量,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有的技术力量实际上在衰退。
有资料显示,日本引进技术时期,平均花一美元引进,要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汲取和创新。
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
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和能源消费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政府层面通过制定创新政策,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
本文将通过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探讨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政策工具的作用创新政策中的政策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多种政策工具的支持。
1.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给予购车者一定的资金补贴,降低购车成本,刺激市场需求,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2.减免关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关税减免政策,降低进口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创新价值链的重要性创新价值链是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整个过程,它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研发创新:政府通过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2.生产制造: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环节的支持,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3.市场推广:政府通过政策、市场定位等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文本的分析政策文本是制定创新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对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政策目标:政策文本明确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如提出我国力争在2025年占据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二、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包括人才、技术、资本等。我国在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和技术 骨干。同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和 政策优惠。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 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 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需要 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刺 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便利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 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
析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发展现状
03 三、基于“钻石模型” 的国际比较分析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产业发展备受全球。本次演示旨在通 过“钻石模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国际比较分析,探讨我国新能源汽 车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生产要素: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我国拥 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提供了保障。此 外,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需求条件:我国市场需求巨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汽车发展 毕业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汽车发展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建国以来的发展,在现今的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范围内技术发展迅速,跨国合作加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中国加入WTO,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消费市场,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而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就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
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
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
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
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
各地还将加大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
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
作为领先且具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特征上。
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
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
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
小度写范文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板
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引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步入软驱动替代硬驱动的新阶段。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无烟产业”美誉的文化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制定实施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早在2002年美国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 的12%,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产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
日本的动漫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14%。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20年前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国内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降低能耗、增加就业,促进社会资本合理流动,而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虽然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直接、间接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的机构和组织都还是事业建制,如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和广播电视业,至今尚未实行彻底的转型,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许多文艺表演团体至今仍然是纯粹的事业单位。
即便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但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依然在事业的体制框架内运行,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和企业管理,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从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犹如经济活动地理,文化地理越过了紧张的本土与全球关系力场而延伸,文化生产越来越倾向集中于一组特权的企业和工人的地方集聚区,而最终产品被输送到空间更加伸展的消费网络之中”[1]。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它与国内经济和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国内市场需求增加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激烈竞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以及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优势。
产业结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规划出台,成为汽车工业优先发展的方向。
随着汽车产量的稳步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多次调整和重组,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以合资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发展战略形成的车联网、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等新兴汽车产业,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亮点。
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如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是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规模化生产上,中国汽车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尚需努力。
然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先进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提升产品智能化、高端化、装备化水平。
在这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已有了明显的改观。
以吉利汽车为例,如果说过去吉利是世界最落后的汽车品牌之一,那么今天的它已经成为拥有自主品牌、营收突破1000亿元、全球销售量名列前茅的公司之一。
此外,长城汽车也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布局。
共享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加速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方向。
品牌影响力车企品牌的影响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
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曾经,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地位十分低下,这也成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初始优势之一。
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论文
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论文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1.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动力电池技术,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
(2)突破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研发先进的车载充电技术,提高充电便利性。
2. 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建立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业协同效应。
(2)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消费者充电难题。
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1. 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
我们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提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力。
2. 加强车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车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
我们要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实时信息交互,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3.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1)加强产业协同,推动跨行业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三、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1. 完善政策体系(1)制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1)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2)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3. 优化产业环境(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分析
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5]。当前我国政府在追赶 新政策分析,根据政策工具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层
发达国家时还承担着“大国崛起”的历史责任,发挥政 面不同,将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环境面和
府作用可以缩短产业演进的时间和减少演进的代价, 需求面三大类[16],具体包含 12 种(见表 1)。这种分类
转化为新产品、再到市场化的创新价值实现过程。 环节。(1) 技术研发。“十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 863
这一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
体链接起来的,并且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科技开发 发布局,取得了一大批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成果。“十一
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式集合体[20]。
政策性策略
基于协助产业发展所制定的各项策略性措施,如规划、奖励创新、鼓励合并或联盟、公共资讯及辅导
需求面 政府采购
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采购规定,如政府采购、公营事业采购、合约研究
公共服务
有关解决社会问题的各项服务性措施,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贸易管制
进出口管制措施,如贸易协定、关税、货币调节
款,还可以表现为致力于市场推广、对消费者购买新 实现过程来描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向前推进
产品的补贴。因此,在考虑创新政策如何推动新兴产 的成长过程。
业发展时,需要同时考虑政策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以及
该概念的引入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对创新价
政策工具所作用的价值环节。由此,本文引入了政策 值链所包含的一个个环节的推动可以被理,如建设图书馆、顾问与咨询服务、资料库、资讯网络、联络服务
环境面 财务金融
直接或间接给予企业各种财务支援,如贷款、补贴、特许、贷款保证、出口信用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
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发展研究所,它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
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括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可以集聚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
(二)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基本来源于生产者和采购者两方面。
生产者驱动由指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投资者可以是拥有技术优势、谋求市场扩张的跨国公司,也可以是力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本国政府。
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市场网络组织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最终形成生产者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
一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价值链,如汽车、飞机制造、计算机、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大多属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
在这类全球价值链中,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
采购者驱动着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经济体通过全球采购和贴牌加工(OEM)等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那些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类、玩具、自行车、农产品、家具、食品、陶瓷等大多属于这种价值链,发展中国家企业大多参与这种类型的价值链。
(三)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高低,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为以下五种形式: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层级型,这五种治理模式中,市场和层级制分别处于价值链中行为体之间协调能力的最低端和最高端。
市场型是指各个经济行为主体通过货币买卖各种商品和服务,其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层级型则是以企业制为典型,运行的核心就是管理控制。
模块型、关系型和领导型都属于网络型,介于市场型和层级型两者之间,其中的模块型是系统的分解与集成,各个子系统需要有很好的创新效率,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集约交易费用;关系型模式中厂商由于社会同构性、空间临近性、家族和种族性等联系集聚在一起;领导型模式则是众多中小厂商特别是小型厂商依附于几个大型厂商,由大型厂商对他们实施很强的监督和控制力。
在现实世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中,这五种模式往往是相互交错的,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转换机制。
这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阐明了权力在全球价—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杨德宏值链中的运作模式。
(四)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提高一个国家或企业转向利润更高或技术更复杂的资本和技能密集型经济利益能力的过程。
humphrey&schmitz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四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即产业升级一般都依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的过程。
具体来说,流程升级,就是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来提高竞争力,如增加库存周转效率、缩短供货时间等。
产品升级,即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
功能升级,即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
链条升级,即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二、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化过程与特征汽车产业投资密度大、技术含量高,属于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过程中,其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
汽车产业发展早期,整个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几乎全部在企业内部完成,通过企业内分工,进行协作生产。
随着竞争的加剧,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汽车产业价值链进行着一系列转变。
(一)并购与重组众多之前独立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并购和重组,近年业内普遍认同的“6+3”大格局(“6”指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诺-日产联盟,“3”指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也正发生变化(表1)。
(二)战略调整与转移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跨国汽车公司为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将零部件从内部剥离,将战略重心集中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整车制造等方面。
与此同时,为获得更大的市场及降低成本的考虑,跨国汽车公司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转移。
依据目的国不同的产业政策,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合资或独资。
(三)零部件的相应变革在汽车整车厂全球布局的同时,零部件厂商也进行着相应的战略调整。
一方面,此前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进行兼并收购,形成跨国零部件供应商。
另一方面,在汽车整车厂的要求表1: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重组情况图1: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化过程或带动下,零部件企业采取跟随战略投资。
在跨国零部件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或被兼并收购,融入跨国汽车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或进入零部件二级市场或被边缘化,少部分能进入一级市场。
汽车产业链演化过程见图1所示。
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上述演化过程中,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全球价值链在空间上出现垂直分离现象,不同价值链环节,其价值增值不同。
组装位于价值链的最低端环节,然后由低到高依次出现梯度分离,梯度分离价值环节的价值量逐步增加。
二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日益成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价值量明显出现向该价值环节转移和集中的趋势。
三是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使得原先单一的价值链条演化成纵横交错、相互关联的由多条价值链组成的价值链网络体系。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1993年):国家批准了有限几个轿车合资企业;第二阶段(1994—2002年):国家出台首部汽车产业政策(1994年),不同所有权隶属关系的国有汽车企业和跨国汽车公司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轿车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加入WTO,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自主品牌轿车加速成长。
从发展模式看,我国汽车产业采取了合资模式和自主创新模式两种类型,每种类型有自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合资模式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明确规定,整车类投资项目进入中国必须采取合资模式,并且股权比例不得超过50%。
在这一政策限定下,为获取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都以合资方式在中国进行了投资(见表2),实现了全球价值链上生产环节的空间垂直转移。
1.驱动力。
合资模式主要是生产者驱动,依靠跨国汽车公司大规模的投资,较短时期内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以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合资汽车公司建设期一般为十八个月,产能大多在20万辆以上)。
但随着价值环节梯度分离,模块化全球采购,跨国汽车公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品牌、研发、渠道、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出现了生产者驱动向购买者驱动转变的趋势。
2.治理结构。
合资模式属于领导型治理模式。
跨国汽车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在价值链的前向和后向协调中发挥主表2:历年来我国轿车工业合资情况注:1.1997年,标致撤出广州标致,中外双方合作中止。
2.天津夏利采取的是技术许可模式,引用的大发的技术。
导作用;合资企业位于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在研发、品牌、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没有话语权,受到跨国汽车公司的控制。
国家限定外商投资整车企业,必须采取合资模式,其用意是希望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合资合作,国内汽车企业能够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从而能够逐步自主开发和生产。
但是,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其母国研发、全球采购等战略手段,使得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在空间上呈离散分布,从而造成我们的自主创新受到一定阻碍。
3.产业升级。
合资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中游的生产制造,其上下游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均由跨国汽车公司控制。
例如在研发环节,车型的基础性研发工作由跨国汽车公司总部完成,合资企业并没有独立的研发平台。
目前,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跨国汽车公司为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偏好,通过合资企业对车型进行本土适应性改进设计,主要是外观和配饰功能。
由于缺少独立研发平台,使得不同技术的集成无法完成,尽管合资企业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车型,进行了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但其主体仍然是一家生产制造型工厂,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级。
在跨国汽车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在进行跟随投资。
由于国家对零部件利用外资政策没有合资条款的限定,使得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能够更灵活地进行调整。
目前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特征是:从参股向控股转变,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有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
其中国战略的策略步骤如表3所示。
(二)自主创新模式在中国汽车产业合资模式全面扩散之际,以奇瑞、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汽车企业在夹缝中相继面世。
这批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发展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私人轿车消费的启动,政策保护下轿车工业的高额利润水平作为宏观背景。
采取了模仿国外技术———改进性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
创新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是合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即随着合资企业中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动到自主创新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也跟随扩散;另一方面,全球垄断供应商跟随跨国汽车公司到中国投资,降低了本土化研发的难度,自主创新企业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整车的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通过外包或成立合资公司进行,非核心零部件可以通过模块化采购来获得。
自主创新的核心策略包括,一是直接控制品牌、研发、营销渠道等战略环节;二是提升在价值链条中的治理能力,培育本土化的零部表3:跨国零部件公司中国战略走向六个可能步骤件配套体系,建立和全球垄断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三是以出口、海外建厂等形式向海外市场扩张,参与国际化竞争。
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类似于构建了一条由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从地理空间看,自主创新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立足国内,构建国内价值链,然后通过单个或几个国家的产品出口和海外建厂,构建跨国价值链,最后通过跨越两大洲以上的全球范围内建厂,构建全球价值链。
在动力机制上,立足自主品牌以及模块化全球采购使价值链在最初形成过程中倾向于购买者驱动,而对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海外建厂等战略,使价值链同时具备了购买者和生产者驱动兼有的特征。
在治理模式上,自主创新企业在发展初期更多地依赖价值链上前向和后向主体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