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天地间 一砖一瓦尽唐风——记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
水畔的行者——记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陈曦与他的团队
中科 院 新 疆 生 态 与地 理 研 究 所 的副
所 长 、 长 和 新 疆 自然 资 源 学 会 理 事 所
人 陈曦 的带 领 下, 寻着 生命 之水 的 追 足迹 , 守护 着这 片纯 净的土地 。
感 。 项技 术 的应 用让 年 轻 的陈曦 尝 这
国先 进 工 作 者 。
题 , 立 了4 管 理 与 决 策 应 用 系 统 , 建 个
陈亚 宁,无数 的优 秀 专家 相 继在 新疆
这 片人 杰 地 灵 的 土 地 上 盛 放 着 自己 的
在 有关部 委及 生产 与管理 一线 发挥 了 重要作用。 他 的团队集 成了遥 测、 感、 星 遥 卫 与微 波 通信 技 术 , 新 性地 提 出了干 创
洲 …… 这 里 是 新 疆 , 里 是 生 态 的 王 这 国 , 自然 的课 堂 。 是
在新疆 每一条古老 的水道边 , 每 一 湾 平 静 的 湖 水 畔 , 这 样 一 群 有 人—— 他 们如 同~队心 怀信 仰 的虔 诚 行 者。这群 人 就来 自中国科 学 院新 疆 生 态与地 理 研 究 所 , 们在 团 队领 路 他 契 机 , 新 疆首先 应用 新兴 的 “ S” 在 3 技 术 : 星 定位 、 理 信 息 系统 和遥 卫 地
应用, 国家科 技 进步 奖二等 奖 ; 0 7 2 0
年, 新疆 数 字地 貌 的关键 技术 与应用
研 究 , 疆维 吾 尔自治区人 民政 府科 新
8 中国科技奖励 8
CHI NA AW ARDS FOR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技 进步 奖 一等 奖 ; 0 7 , 2 0 年 干旱 区生 态 环境 调 控与 管理 , 新疆 维 吾尔 自治 区人 民政 府科技 进步 奖一 等奖 ……他 还 光 荣 当选 中国科 学 院 十杰 青年 、 中 国科 学院 创新 文化建 设 先 进 个人 、 全
潜心画栋雕梁 愿筑广厦万间
潜心画栋雕梁愿筑广厦万间——专访上海鸿图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姚玉麟校友姚玉麟,1981年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工作。
现任上海鸿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厉兵秣马,浦东展“鸿图”30年前,姚玉麟从未想过中国的建筑行业在21世纪会演变成如今的格局,“房子”成了中国人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
而如何做到设计创新?什么是好的建筑产品?是姚玉麟一直竭精追寻的命题。
“我初涉建筑房地产开发领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国内很多人对房地产是没有概念的,更别说设计了。
那个时候中国有两个地方特别火,一个是上海浦东,还有一个就是海南。
” 在上海鸿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里,姚玉麟给我们讲述了他与建筑、与设计的不解之缘。
1992年,当时的姚玉麟还是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以下简称“化三院”)的建筑工程师。
那年,刚刚建立的浦东新区中石化开发办拿了一块3000多亩的开发地,让化三院帮忙规划设计,化三院的领导想到了喜欢民用设计的姚玉麟,就这样,一心想做民用建筑的姚玉麟从重庆直接飞到了浦东。
“我一直就想做民用建筑,当时在重庆做的是工业项目建筑设计,一听上海这边有机会,就赶紧和院里联系来了上海。
”姚玉麟说,脸上的笑容表达了对自己抉择的肯定。
后来,化三院准备在上海设分院。
一个土建部的主任工程师、一个经营部退休的老同志、一个司机和姚玉麟,成了化三院上海分院先头兵。
“当时什么也没有,唯一的资金就是每个人以出差的形式借了3000块差旅费。
”姚玉麟边回忆边说,脸上不时流露出对当年那些艰辛经历的怀念,“第一次租办公室的钱还是当时我们四个人给立邦涂料设计了一个单身宿舍楼。
我搞建筑,朱老搞结构,经营的老肖画电气,齐心协力赚了5万多设计费。
我们就用这个设计费开始租房子、搞分院的。
”分院成立时的办公地点在浦东高桥石化,而在分院成立之初的四年里,他们搬了三次家,从浦东高桥石化一路向西到徐汇田林。
吴良镛
会议室的门打开,一位矮胖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外,礼貌地对屋子里的人点头微笑。
他在学生搀扶下颤巍巍走进来,灰衣、白发,一条中国水墨画式蓝灰色围巾,让他略显出与同年龄老人的不同。
因为座位有一定距离,稍有耳背的老人需要身边同事重复我们的每一个问题。
这就是89岁的吴良镛。
2012年2月14日,他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这位如今看起来已有些虚弱的老人,却用他身躯里蕴藏的巨大能量,为中国建筑求索一生。
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
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把毕生心血投入中国大地的城乡规划建设中。
北京、上海、苏州、三亚……大江南北古城保护、新城规划,处处都留下吴良镛的足迹。
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匠人营国吴良镛突然接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托人带来的书信,看到信中“百废待兴”四个字,吴良镛决定立即结束在美工作动身回国——吴良镛手书的“匠人营国”,挂在清华建筑学院的墙壁上。
接受采访时,他希望向记者传递一种认识:建筑学不是简单的“就建筑论建筑”,而应是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学问。
“我们学建筑的人就是要用我们掌握的知识来为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服务。
”吴良庸对自己和学生都强调这种责任感。
出生于1922年的吴良镛,少年时饱尝流离失所和战争硝烟,这让他决意学习建筑,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
而从重庆中央大学毕业不久遇到的一个人让他在建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945年,刚从缅甸中国远征军复员的吴良镛,接到一个消息,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托人给他留话,让他马上去见他们。
建筑大师的召见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倍感意外,在此之前他与梁思成夫妇没有任何交往。
花开中国梦,建筑新未来——专访庞学雷
花开中国梦,建筑新未来——专访庞学雷庞学雷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让他感叹秦朝土木工程的精雕细琢。
他对土木工程的执着,对建筑行业的孜孜不倦,让他坚守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至今已经有35年之久。
庞学雷也分别以设计、业主和代建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与建筑等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与掌握相关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曾任中信上海集团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在上世纪90年代组织建设运营了投资达15亿的上海浦东新区五牛城等房地产项目。
工作中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对国、内外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与跟踪,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整合的能力。
2009年起庞学雷加入了浦东新一轮的开发建设,承担迪士尼度假区政府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后任上海申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申迪建设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
作为上海迪士尼园区项目中方与政府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专业技术管控及与美方技术团队交流与协作,长期与美方聘请的世界一流的资深工程专业咨询专家(URS、ARUP、FLUOR公司)进行相关市政基础设施中的道路、桥梁、下水道、泵站、岩土及水工工程的专业协作与交流,共同商定与协调设计、施工技术,受到美方尊重。
庞学雷以多专业精湛的技术能力,为上海迪士尼项目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
2010年评为浦东新区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2011年成为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2013年获得2012年上海迪士尼园度假区场地形成项目优秀组织者、2015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16年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建设标兵、和上海市建设功臣。
庞学雷主导组织了“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科研、技术与建设管理工作,获得国内外桥梁专家的一致肯定,主持了《单边悬挂双桥面空间曲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并获得了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梁思成:用建筑承载使命
梁思成:用建筑承载使命作者:程唯珈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3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至今保存着当年自己作为梁思成助手,在参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时给先生拍的照片。
“在东交民巷圣米歇尔教堂考察时,正巧梁先生一回头,嘿!我就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
当时先生立刻就指着我说,‘以后再不准许你用公家的胶卷照私人照片!’还把我训斥了一番。
”“这是梁先生主持此项工作的唯一工作照。
”说到这里,86岁高龄的老人有些哽咽。
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筑巨人梁思成在医院溘然长逝。
他开创了中国数千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先河,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更为突出的是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
他创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培养了大批人才,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192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迎来了一对特殊的学生——梁思成与恋人林徽因,他们将在这里开始为期4年的留学生涯。
梁思成入读建筑系,由于该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不得不在美术系就读。
学习期间,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史,这让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悲哀。
更令他关注的是,当时西方学者虽还没关注中国的建筑历史和技术,但日本的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等学者已经对此开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这是梁思成日后频频提起的一句话。
从此,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的志向,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为实现宏愿,从最初的绘制草图、平面图到反复练习立面图和透视图,再到最后追溯一座建筑的历史变迁过程,梁思成一门心思钻研学业,雷打不动地沉浸在图书馆里。
至今保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为数不多的几张作业图是他学业最好的证明——精致的构图不仅得到了最高分数,还获得了极好的评价。
毕业后,即便和林徽因在欧洲蜜月旅游,梁思成也不忘对西欧各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说课
学会客观地分析我国国家利益所面 临的挑战。 能够辨别损害国家利益的行 为。通过分析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的要求和捍卫国家利益的 具体方式。
说重难点
养成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知道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 重点 难点 正确处理家利益至上
国家利益至上----我“思”
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 益为重的先进人物事迹。
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人
国家利益至上----我“思”
要求我们:
1.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国家利益至 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 国为耻。
有调研报告显示,网络泄密占泄密事件总 数的七成以上。在某西方国家军方研究中国军 情的权威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来自中国 军迷发布的网络信息。一些从事互联网情报搜 集的人主要从网上论坛、聊天室等公开发布的 信息中搜集情报。如果要搜集空军情况,只需 发出“有谁知道我国空军现状”的帖子,就会 引来大量网友跟帖。为了引诱军迷更加“开 放”,有的情报搜集者故意说自己不懂空军, 在网友的回应中窃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 殷美艳
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说教材
本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承接第一 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内容,分析了 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客观 地分析我国国家利益所面临的挑战 能够 辨别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在提高个人素 质的基础上捍卫国家利益,增强国家荣誉 感和使命感。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0047月中心组学习内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防灾救灾、农田水利、国防安全……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建设、社会民生,都离不开测绘遥感技术。
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一中国科学院院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
李德仁图片加载中…李德仁穷且益坚“进步”来自“每一步”李德仁与测绘遥感的交集是从大学开始的。
受益于天赋和儿时严谨的家风,李德仁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优异,考第•是常事儿。
大学就读武汉测绘学院期间,他对行业内名家的合理大胆质疑,引起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的注意。
当李德仁以为,自己马上能成为王之卓的学生、开启测绘遥感研究之路,命运的转折突然来临。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仁结束下放后被分配到石家庄水泥制品厂工作,但他也从不认为那是人生低谷。
李德仁:我打了一年水泥电线杆,打榔头、绑钢筋、灌混凝土水泥三班倒。
我们年轻时候的想法是,父母生了我们,国家养了我,不管干什么工作,要把它干好。
凭借着这股精气神儿,当水泥厂工人期间,李德仁与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新的硫铝酸盐水泥。
他不曾失去希望,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年39岁的李德仁终于来到恩师王之卓身边学习。
第二年,李德仁参加出国考试,又考了第一名。
∆1982年10月,李德仁在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图片加我中...△1982年10月,李德仁在德国波恩大学学习1982年,已经43岁的李德仁远赴德国,分别在波恩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学习。
李德仁:人生的进步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走的每一步你都要总结这一步,走稳了没有。
国家给钱让你去留学,你达到了你的作用没有?如果你经常这样对自己提出要求,你就可以进步得比较快。
在斯图加特大学,他师从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和遥感学家阿克曼教授。
当时,阿克曼给了他一个航空测量领域极具挑战的难题。
李德仁:上世纪80年代数据开始多了,有地面的、有空中的、有卫星的,数据处理是一个难题。
张锦秋院士荣获第17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西安大雁塔风 景区的三唐工程 .陕西 历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每人奖金2 万 0
港元.用于奖励在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取 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显著者。 今 年何梁何利奖对建筑设计业界产 生 了巨大的影响。经 ” 何梁何利基金 ” 评选委 员会全体 会议评审通过 .中国建 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全国工程勘
场 、陕 西 省 图 书馆 和 美 术 馆 群 体 建 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建筑 师孙 宗列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 院
设计 大 师 黄 星 元 ,清 华 大 学 建 筑 学 院副
教授姜涌 .以及 多家主流建筑 传媒 的社 长 、主编等 。
( 际 建协 建 筑 师职 业 实 践 政 策 推 ( 国
术进步 .贡献卓 著 .并取 得国际高水平
践政策推荐导则》首 发式 在中国建筑工
业 出版 社 召 开 。会 议 由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总 编 沈 元 勤 主 持 ,与 会 领 导 及 专家 学 者 主 要 包 括 : 中 国建 筑 学 会 秘 书长 周 畅 、副 秘 书 长 张 百 平 ,住 建 部 建筑 市 场
1 6 年至今在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6 9
从 事 建 筑 设 计 工作 .是 我 国 建 筑 工 程 领
域杰 出的科学 家、建筑师和设计 师。在
五十年 的职业 生涯中 .她坚持科学与艺 术相统一 .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创 作理念 .研究 并设计 了一大批西安省标
志 性 建 筑 。其 中 的 黄 帝 陵 祭 祀 大 殿 和 大
史博物馆和西 安群 贤庄小区被业界誉 为
“ 新唐风 ”的代 表性建筑。这些精 品力
李学龙 荣膺何梁何利基金奖
李学龙荣膺何梁何利基金奖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22期文张惠清王广黎今年共有47位中国科学家荣膺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科学院李学龙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据悉,今年共有47位中国科学家荣膺何梁何利基金奖,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3.8%。
其中,中国科学院李学龙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
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20多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共遴选奖励1147位优秀科学家,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的杰出代表。
和大多数被高调引进的专家们不同,李学龙博士回国工作是毛遂自荐的。
李学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经过深圳华为公司的产业界锻炼,微软的研究院文化熏陶,还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研究经历。
26岁时受聘英国大学的正式教职,不到30岁便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的终身教职。
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OPTIMAL: Center for OPTical IMagery Analysis and Learning)主任,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学龙关注光学观测和光学监控等工程应用,尤其光学成像与光学影像处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做出了一些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
比如在天上的卫星要看到地球表面的情形,或者一系列的相机互相“对话”,配合着对共同关注的目标群体进行检测、识别、再识别、学习及预测等监控过程,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李学龙博士所从事的工程技术。
除了主要在工程应用领域的工作之外,作为Thomson Reuters的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和诸多重量级学术论文奖励的获得者,李学龙博士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观看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6篇
观看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6篇观看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1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背后都是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段颁奖词字字铿锵,亿万同胞隔着屏幕产生共情,眼睛泛红了一次又一次,只因为颁奖词中的主人公们在普通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情,为了人民的事业,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迹更让人动容?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最是精神动人心,是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缩影。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却清楚他们为了谁,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奋斗者的精气神:低谷中奋起,永不言弃;危难时拼搏,无所畏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同样,每一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英雄。
从舍半生给茫茫大漠、根入石窟蟠的樊锦诗,到舍己幼为人之幼、一丸济世德的顾方舟,再到兰谷遗芳远、永留百色大山的黄文秀……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他们却给了世人同样的感动。
用信念扛起时代重任,用行动为人民撑起一片艳阳天,在他们看来,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这样的人,是“真英雄”!观看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2感动是水,有水,世界才不会干枯又一个春天,又一次感动。
一座座奖杯颁给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相信,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未来。
这是感动中国的结束语。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身边的卫生纸叠成一团,这是眼泪,是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当音乐沉沉响起,当奖杯缓缓竖立,当我眼前被一簇簇马兰花所吸引,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了我心中。
敬一丹说:马兰的生命力很强,它在戈壁上慢慢开放...是啊,提起马兰花,我想起儿时的一首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他一再强调:“我们核试验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医生让他躺下休息,他却说:“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
七言诗:大国工匠赞(共五篇)
七言诗:大国工匠赞(共五篇)第一篇:七言诗:大国工匠赞大国工匠赞——写在2016年“五一”劳动节各种劳动都绝美,扮靓大厦就绚斓。
故宫彩画精修复,航天零件细焊连。
仁堂制药老手艺,和谐机车布线繁。
电钳木瓦诸工种,本业熟稔即鲁班。
2016.5.2第二篇:大国工匠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
他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为国防和航天科技现代化,为型号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达80多米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是“长二捆”研制中的关键,而塔中用于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的关键,该材料特殊,要求一级焊缝。
高凤林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保证了澳星的成功发射,该工程获得部级项目一等奖。
日前,在载人航天工程升级测试中振动大梁焊接质量依然良好,承力从360吨提高到420吨,大梁安然无恙。
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给焊接加工带来诸多难题,尤其在发动机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与超薄材质在复杂结构下的对接焊,多次泄漏,高凤林经过反复分析和摸索,终于找出了以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最佳工艺措施,攻克了难关。
在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将被判死刑的关键时刻,高凤林化险为夷,将第一台大喷管推上了试车台,保证了长三甲等型号火箭的研制进度。
后连续生产多台,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作为主要完成人,该喷管的制造工艺荣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三甲、长三乙已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海等大型通讯卫星,并即将成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雨人张汉林1素表论坛北京大学周良书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 范式问题》一文中谈道:“大历史”,即“大写历史” (History ),它着重系统分析或整体研究,致力于 历史事实的全面陈述与宏观把握;“小历史”,即 “小写历史”(history ),它着重个案研究乃至细节 研究,致力于历史事实的钩沉拾遗与精审考订。
近些年来,后者在中国史学界异军突起,大有超 越和取代前者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范式上,它也 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从另一侧面反抗和瓦解 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
它主张研究单个的个人 而不是社会或阶级,所描述的时空范围甚至是几 天而不是一个时代或长时段的发展,是一个小群 体或小村庄而不是一个政党或国家。
中学历史 教学中,我们在处理“宏大叙事”的同时,也应对 一些历史细节进行深刻的分析,借助“显微镜”表 现历史的复杂性,使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以此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教学党史相关 内容时,我有意运用了一些在“大历史”中所不常 见的材料,引导学生从“小历史”的“学”中累积 “大历史”的“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关于党史内容的研 究与教学要注重上下结合,才能在特定情境中让 学生产生共情。
在我设计的建党1〇〇周年专题课 中,以“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 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为主题,选择了 诸多在教科书中见不到的人物材料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了解1〇〇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 改革的重大胜利的进程中,涌现出的众多胸怀救国强国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物。
“少年伤 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的 宋文骢正是其中一员。
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科学 技术领域的优秀带头人,曾从事歼-8、歼-7C 、 歼-10飞机的研制,作为中国著名的歼-10战斗 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他也是 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 之一,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感言
40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1月Sci-Tech Awards科技奖励樊锦诗尊敬的刘鹤副总理,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尊敬的万钢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
衷心感谢何梁何利奖评选委员会授予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是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至高荣誉,获颁此奖,深感光荣!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这得益于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长期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促使我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带领全院同仁探索运用科学技术,真实、完整、可持续地保管敦煌艺术瑰宝,构建起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科学保护、研究、利用与管理的综合体系,莫高窟得以从抢救性保护步入到科学保护、预防性保护,使数百年无人看管、破败不堪的莫高窟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我个人的石窟考古研究是敦煌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我和我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曲折探索,打破过去仅限于文字、绘图和摄影结合的方法和手段,综合采用考古、历史、美术史、佛教史、测量学、计算机科学、摄影、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文理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编撰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报告既是全面、科学、系统的敦煌石窟档案资料,又是莫高窟信息永久保存、研究、利用乃至全面复原的基础和依据,为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研究敦煌石窟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我很荣幸能为莫高窟这样一处伟大的文化遗产服务一生,因为守护莫高窟是值得一生奉献的高尚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永恒事业。
我虽已年过80,授予我的这项崇高荣誉,将激励我坚持和莫高窟人乃至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共同努力,秉持“何梁何利基金”的精神宗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持续攀登科学高峰,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事业,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感言钟南山尊敬的刘鹤副总理,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尊敬的万钢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钟南山。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侯祥麟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侯祥麟
易乡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10年后的再一次礼赞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专家侯祥麟,获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并得奖金100万港元。
为我国
石油工业的科技发展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侯祥麟,集专家、学者、部长及著名社会活
动家于一身,早在10年前的1986年就荣获了第一届意大利恩里科·马太依(Enrieo Mattei)国际科学技术奖。
这是意大利国家石油公司阿基普(Agip),设立的专门授予在科技、人文和经济(每项仅一名)这三大
【总页数】4页(P4-7)
【作者】易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雕梁画栋天地间一砖一瓦尽唐风——记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张锦秋 [J], 谢兰凤
2.领衔世界运算速度的总设计师——记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 [J], 王溪
3.为理想而战——访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施一公 [J],
孙秋霞
4.时光看得到——记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 [J], 杨戈
5.为了这片黑土地——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王德民 [J], 窦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梁何利基金奖:见证科技荣光
何梁何利基金奖:见证科技荣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这是四个值得被铭记的名字。
1994年3月30日,依据香港普通法,由四位先生出资捐助的何梁何利基金创立,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
1994年5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基金成立庆典。
从此,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有了一方重要的展示平台。
成立18年来,获奖科学家已达1002人。
这1002个人,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缩影,是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每一年,一张张喜悦的面孔绽放在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台上。
【总页数】3页(P18-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6.15
【相关文献】
1.50名科技工作者获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奖 [J], 苏楠
2.51位科技工作者获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奖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刘延东发贺信 [J], 王鑫蓉
3.46位科技工作者喜获200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 [J], 马金玲
4.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科技奖励评价实证研究——以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为例 [J], 唐恒;马理军;冯楚建
5.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医学科研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例 [J], 朱钦磊;潘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顺全: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龙源期刊网 秦顺全:生命不息奋进不止作者:梦薇周玲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1年第01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雄伟壮丽的武汉长江大桥开工一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如是感叹。
秦顺全,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德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和中铁大桥局总工,西南交通大学双聘院士,教授级高工。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
50年来,武汉长江大桥饱经风霜雨雪,经历了无数次洪水与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雄风不减当年,成为联系武汉三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纽带。
武汉长江大桥承载了一代铸桥人的光荣,也开启了无数铸桥人的梦想。
成就由人而创。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武汉大桥工程局,是专门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成立的。
大桥建成后,临时组建的单位并没有解散,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多次奇迹,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在这个过程中,大桥局培养了无数人才,诞生了三位院士,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记者今天采访的秦顺全,即是大桥局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大桥局的第三位院士。
秦顺全,现任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长期致力于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为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持了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京广客运专线郑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澳门西湾大桥等多座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还主持了芜湖长江大桥、海口世纪大桥等的设计和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等的施工技术工作。
秦顺全完成的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有30余项,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出版了《桥梁施工控制——无应力状态法理论与实践》、《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关键技术研究》、《海上长桥整孔箱梁预制架设技术》等3部学术专著。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工作报告
Sci-Tech Awards科技奖励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工作报告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 朱丽兰(2020年11月03日)尊敬的刘鹤副总理,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尊敬的万钢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相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向5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授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励的崇高荣誉。
这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一大盛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同志,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同志以及各部门领导亲临大会指导,给予我们莫大鼓舞。
在此,我谨代表何梁何利基金,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嘉宾和代表光临本次盛典,表示热烈欢迎,对在香港通过线上视频参会的捐款人代表、信托委员和香港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代表基金评选委员会做如下工作报告。
一、关于2019年度基金信托委员会的有关决定今年5月27日,受疫情影响,何梁何利基金在香港恒生银行和恒生银行北京分行,通过在线视频召开信托委员会全体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
会上,基金捐款人代表梁祥彪先生致辞,热情赞扬在信托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基金稳步发展,评选工作卓有成效,基金三大科技奖项权威性与公信力与日俱增。
基金捐款人代表向各位评委、各位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
信托委员会会议在和谐、务实的氛围中,审议并接受了基金投资委员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3月31日的投资情况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基金评选委员会2019年度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设想;审议评选委员会关于《评选章程》的修订草案;决定继续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基金稽核师,负责基金审计工作,并对毕马威事务所多年来义务承担基金财务审计工作致以诚挚谢意。
26年,只做一件事——记2010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孟军
26年,只做一件事——记2010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河北农
业大学教授刘孟军
苑竹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一斤枣钱治好了几十年的枣疯病rn刘孟军与枣树结缘,始于1984年.那时天资聪慧的他年仅19岁,已经从河北农大果树园艺专业毕业并考取了该校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开始了枣树科研的生涯.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苑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雕梁画栋天地间一砖一瓦尽唐风——记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张锦秋
2.发现数学的美——记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李邦河
3.造纸业的现代“蔡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陈克复
4.以诚为品以信立名——记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迪
5.荒漠变绿洲科技走出去--记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国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物馆修复,不止工匠精神
博物馆修复,不止工匠精神文/图:董萍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文物修复热。
豆瓣儿上评分9.5,这部纪录片甚至超越了年度流行偶像剧《琅琊榜》。
纪录片中,一道宫墙隔开外面的世界,墙内寂寞不过云淡风清,匠人匠心令人动容。
然而,这只是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传统而温情一面。
重视人文关怀,科技、流程制度严瑾,跨学科合作,则是其现代而理性的另一面。
生命观张欢是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
在他眼里,文物就是一种“生命”,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就是“治病”和“防病”的过程。
无论是成化窑烧制的鸡缸杯,或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每件文物都是唯一存世的孤品,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信息。
在张欢看来,文物就像人一样有生老病死,无可避免地会走向腐蚀、老化、消失,遵循着自然科学的共同规律,而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延缓这种消亡。
这听上去令人有些沮丧,因为他们要“对抗”的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时间”。
但修复工作仍然要全力以赴。
广东省博物馆综合实力在全国(在最近一次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排名13,文物保护的单项能力位列全国第5。
目前已经拿到了博物馆修复领域的所有国家资质,这意味着可以修复所有的文物。
张欢的团队一共16个人,分为“无机组”和“有李涛是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有机组的负责人,他正带领团队全力做一项广东某地市博物馆交来的“蒋南沙墨水牡丹中堂”的一批20余件古代书画作品居庙堂机组”(按照修复主体材质,“无机组”主要应对陶瓷、青铜器等无机文物的修复,“有机组”应对丝织品、书画、木雕等有机类文物的修复),这两个组的成员,大部分拥有硕士或博士文凭,人员分别来自分析化学、材料学、微生物等十多个不同专业背景,他们以团队合作、专案小组的形式来应对广东省博物馆17万件馆藏,同时也为省内其他文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李涛是“有机组”的负责人,他的团队一共有5个人。
眼下,5个人正在全力做一项广东某地市博物馆交来的“蒋南沙墨水牡丹中堂”的一批20余件古代书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梁 何 利 基 金
嗣墨固墨墨圆圆
} : 按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 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鲸琚、 何添、利国伟先生基于崇尚科学、 振兴中华
各捐资 l 亿港 元 于 19 年 3 3 94 月 0日在香 港注 册 成立 的社 会 公 益性 慈 善基 金 ,也 是经 国 家科 技奖 励 办
具 有 影 响 力的 民 间科 技 奖 励基 金 。何 梁何 利 基 金 设 有 “ 学 与技 术成 就 奖 ” 科 学 与 技 术 进 步奖 ” 科 、“ 、 陵术 创 新奖 ”三 个 奖 项 ,每 年 评 选 一 次 ,受 到 了社 会 各 界 的高 度赞 许 和热 烈欢迎 。截 至 2 l 0 0年 ,共 : 获奖 者 。
生 , 师从 梁 思 成 、莫 宗 江 教 授 ,期 济 大学 建筑 系任 教 ; 而姑 妈张 玉泉 更 间 加 入 中 国共 产 党 ,1 9 9 1年 获 得 首 让 她直 观 地感 受 到学 习建筑 设计 的美 批 “ 国工 程 建 设 设计 大 师 ”称 号 , 妙 。 “ 小 我 的 印 象 里 ,建 筑 设计 是 中 从
古 的建 筑 事 业 献 身 的 精 神 ,具 有 极 大 历 史 风 貌 与 现 代 建筑 功 能 的完 美 结 “ 迹 的 复 建 与 历 史 名 胜 的 重 建 ” 三 的 感 染 力 。 ”
完 ” 的女性 科学 家 。张 多 年 来 ,张 锦秋 始 终 坚 持 现 代 与 传 与 精 神 领 袖 。 在 她 的 心 目 中 ,梁 思 奖
戈 国建 筑工 程领 域 杰 出科 统 相 结 合 的 创 作 道 路 ,开 创 了新 时 成 是 一 位 卓 越 的 学 者 ,“ 的热 情 关 他 币 设 计 师 ,该奖 项是 对 期唐 风 建筑 风 格 。 和
.
1 0月 2 日,北 京 钓 鱼 建 筑 师 ,并 获 西 安 市 科 学 技 术 杰 出 养 的积 淀让 她 受益 一生 。 0 文学 的气 息 ,
9 6年 至今 ,她 在 中 国建 充盈 在 她作 品 的形 与神 之间 。 毫 荟萃 ,喜气 洋 洋 ,何 梁 贡 献 奖 。 1 6 1 0年度 颁 奖大 会 在 这里 筑 西 北 设 计 研 究 院 从 事 建 筑 设 计 , 15 9 4年 ,张 锦 秋 如 愿 迈 进 清 华 9 上 ,中共 中央政 治局 委 主 持 设计 了 陕 西 历 史 博 物 馆 、三 唐 大 学校 门 ,就 读 于 建 筑 系 。 从 1 61
19 9 4年 当选 首 批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
一
个崇 高而 美 好 的职 业。 家庭 环 境 ”
20 0 1年 荣获 首 届 “ 思 成 建筑 奖 ” 的耳 濡 目染 ,让张 锦秋 毅然 听从 了父 梁 ,
20 0 5年 当 选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 E ) 亲 的意 见 ,弃 文从 工。 不过 ,文学修 AP C
l 何梁 何 利基 金 合作 ,特 开 辟 此 专 栏 ,对部 分 获 奖 科 技 2 作 者 的人 生 经 历 、研 究成 果 以及 科 技成 就 与 1 2
【 '以激 励 更 多科 技 工 作 者 勇攀 科 学技 术 高 峰 。
雕梁 画栋 天地 问
一 砖一 瓦尽 唐风
记 中国工程 院 院士 、2 1 何 梁何 利 基金 0 0年
“ 学 与技 术 成就奖 ”获得 者 张 锦秋 科
■ 本刊 记者
张 院 土坚 持传 统与 现代相 结 合 、建筑
谢 兰凤
圆梦清 华园 聆 听 大师言传
张 锦பைடு நூலகம்秋 的 父亲 学 土 木 工 程 出 身 ,
艺术与 现代 科技 相 结合 的建筑 创作 理 身教 论研 究 和 实践成 果 的充 分肯定 。
张锦 秋 , 9 6年 生 于 四川成 都 , 毕生 从 事公 路技 术工作 ; 的母亲 曾 13 她
15 4年 一 1 6 9 6年 攻 读 清 华 大 学 就读 于 当时 南京 中央 大学 建筑 系 ; 9 她 建 筑 系 本 科 、 建 筑 历 史 及 理 论 研 究 的大 舅 留德学 习建 筑 设计 ,一度 在 同
怀 ,他 的 渊 博 知 识 ,对 专 业 真 挚 的
} 紫 t 放座
强 、
I 何 何 基 l I 梁 利 金 -
感 情 ,继 承 发 扬 祖 国 建 筑 传 统 的 雄 测 绘 、 摄 像 。 设 计 陕 西 省 图 书 馆 、 地 在 “ 代 建 筑 创 作 的 多 元 探 索 ” 现 、 在 心; l ,对 于 鼓 励 我 们 年 轻 一 代 热 美 术 馆 时 ,张 锦 秋 头 顶 酷 暑 带 着 设 “ 有 特 定 历 史 环 境 保 护 要 求 的地 段 士志 爱 专 业 、 树 立 良好 的 学 风 和 为 祖 国 计 小 组 勘 探 地 形 , 实 现 了 新 图 书 馆 和 有 特 殊 文 化 要 求 的新 建 筑 创 作 ” 、